必修二第二单元练习题

必修二第二单元练习题
必修二第二单元练习题

必修二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抽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2、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3、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4、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 罗马法规定,债券人无力还债时,

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B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

从7.3万增加到20万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

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5、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活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A. 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 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 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 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6、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7、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9、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

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10、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

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

11、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

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12、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

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13、1934 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冶工商业均已健

全发展否? 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 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 欲求鱼之生长, 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 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 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 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 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14、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逐年增加,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 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 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二、非选择题

15、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的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1

2

(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8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 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 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 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17、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 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8分)

答案:一选择题 1——5 A B B D D 6——10 A B C D B 11——14 C C A C C 二、非选择题 15、【参考答案】南海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张謇的事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清政府予以政策 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16、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17、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 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

第九课时

本单元与前面内容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史上经历了采集和渔猎——农耕经济——传统工业经济——现代工业经济的三次转型。然仔细分析每一次的社会转型都是两个方面造成的,也是从两个方面所反映出来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生产力(经济上)和生产关系(社会政治上)。首先是:生产力(经济)的角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社会关系已经无法容纳这些日益增长的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因而就需要一种新型的社会体制(包括经济、社会),这样社会就会出现转型,即经济上首先出现转型。其次是: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角度。前面分析了,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社会已经无法容纳时社会就要变革转型。但是由于社会是有人组成的,原有社会的统治者是不会自发的退出历史舞台的,所以要实现社会的真正转型不仅仅是经济转型,还要政治和社会领域转型。实现社会的政治转型就要靠政治手段即——革命或改革。今天我们只讲经济问题。

经过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时代,这一时期的工业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但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已经不适应日益扩大的生产需要了,于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大企业”就应运而生了。发展经济有两个手段,一是按照经济自身的规律来发展经济即市场的手段,二是采用行政的手段。纵观人类经济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这两种手段使用的具体情况不同。如认为发展经济主要靠经济手段的国家他们就迷信市场,特别是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发展经济完全依赖市场,在经济政策上就奉行“自由放任政策”。有的国家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发展经济就要靠行政手段,这就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一批国家。今后两课时就要分别讲述这两种类型。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立(行政命令型)

对于前苏联的经济问题,同学们只要掌握六个问题就行了。这六个问题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和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也就是不同所说的“三个经济政策”和“三个时期的改革”。

三个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外因: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内因:国内战争;苏俄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形势。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当时的俄国经济落后,小农经济盛行。)

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实行国有化;贸易——取消商品贸易,生活必需品国家统一分配;劳动——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注意:以后的两个经济政策和改革也就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的,同学们在记忆相关内容是一定要注意这个规律。)

结果:集中人财物保证军事胜利;超出战时需要,引起人民不满。

2、新经济政策:原因——理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本);现实——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国家不能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内容:农业——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无力经营的由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贸易——自由贸易;

评价:列宁找到了一条同通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得到认得支持;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政权得到巩固。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利用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来发展经济。不难

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用行政手段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则是利用经济手段即市场的手段来发展经济。从此也证明无论是市场还是行政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已。

3、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确立。

原因——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农业:集体化。工业:工业化。实施五年计划和取消新经济政策。

结果:20世纪30年代,一种崭新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苏联确立。

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现代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存在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比例失调,影响人民生活;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过多,农民积极性不高;讲话执行指令性计划,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形成了不断僵化斯大林体制。

三次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原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农业问题严重;赫鲁晓夫执政。

内容:农业——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私营一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的玉米种植运动;将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

工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力;承认企业和个

人的物质利益。

结果及原因: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改革理论没有突破,只是对原有体制的修补;提出的目标脱离苏联实际。赫鲁晓夫个人的原因。

2、勃列日涅夫改革:原因——勃列日涅夫执政;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内容——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的收购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结果和原因:取得一定成效;改革停顿,经济全面滑坡。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框架;执政保守;与美国军备竞争加剧。

3、戈尔巴乔夫改革:原因——苏联社会处于危机的边缘;出任总书记,认为必须进行根本改革。

内容:重点仍是重工业,造成更加严重的结构失调。

结果和原因:失败,苏联解体。理论错误;阻力大;重点是重工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政治体制改革。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在前苏联发展整个历史时期,发展经济搞工业化都是通过“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而进行的,所以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也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因素之一。在三次改革中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涉及政治问题,其余的只涉及到经济。三次改革之所以失败共性是——没有突破原有(计划)经济体制。

选择题

1、在苏联,1928年,一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

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格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

2、从1964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

现的是

3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得到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3、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中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4、丘吉尔说“斯大林是世界上无出其右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有了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去的如丘吉尔所说的成就,主要原因是

A.充分调动了农民工人的生产积极性高

B.实施纠正了经济政策中的弊端

C.合理的吸收了西方国家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5、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措施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6、列宁曾经讲过“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失败了”。这儿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7、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做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定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8、1999年普京指出“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精神付出代价。”这儿的苏联模式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重点发展农业的政策

9、《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线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维埃经济的恢复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10、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一次调查问卷,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认为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A.体制僵化,监督缺失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市区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苏共的极端不信任

11、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电气化”的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理解正确的是

A.展望苏联将在20世界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

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

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

12、下表是苏俄农业发展情况,对表内信息的解释不准确的是

A.连年战争给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B.新经济政策使农民与市场发生联系

C.新经济政策使农民获得土地

D.新经济政策兼顾了国家和个人利益

13、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

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少越好。

到1980年代,他们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不断私有化从经济领域中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创造财富,同时采取措施以弥补新征程的缺陷。

——————————耶金《制高点》

材料二 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完成了一生中的主要任务。俄罗斯将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论》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经历的那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的共同局限是什么?

(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DADDB DCCCA BCD

14、(1)政府减少干预;政府的首要职责发生变化;(2)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

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3)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4

各国经济的调整和创新(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十课时

与前面内容的关系

14、15世纪资本主义产生——新航路开辟,市场扩大——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放任政策失去作用,被迫调整。)我们知道发展经济无外乎两个手段即市场(经济)和行政(政府)手段,也叫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也叫微观手段和宏观手段。本节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当纯粹的经济手段失去作用之后,政府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是继续的放任自由还是强化国家的权力就摆在人们面前。通过具体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经济单靠某种手段是不全面的,要想使经济按照正常和健康的道路发展就必须市场和行政两手抓,两个手段相互配合。

几种重要的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即14、15世纪到工业革命)——————自由放任政策(自由主义时期)————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二战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各国调整经济政策。

转型的原因:原有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政策)和经济体制(单纯的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经济危机。(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下一步转型将会从哪些方面进行)

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其他原因:供需矛盾(供大于求)

直接原因:股票暴跌(通过原因的分析,大家想想解决危机的办法有哪些?)

特点:时间长(4年)、范围广(几乎所有工业国和所有经济部门)、破坏严重、影响深远。

影响:波及所有国家,影响所有经济部门,持续时间长,后果严重;

各国转嫁危机(提高关税),以邻为壑,世界经济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措施——罗斯福新政背景:上述的影响既是改革的背景

内容: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这条特别注意,要和现实的社会保证问题联系起来,注意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体系化制度化的特点)。

评价:取得一定的成效;美国从阴影中走出来,生产力得到恢复,下层民众得到好处;

开辟了一条新的经济发展道路——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时代;

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

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原因——经济危机的爆发促使了人们的反思,人们质疑自由放任政策。

内容——承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供求关系造成的即“供大于求。”解决的办法——扩大需求(不是仅仅依靠市场扩大需求而是靠政府的干预来扩大需求——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评价: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学理念;他与罗斯福新政措施基本一致。

凯恩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共性:都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经济危机。

分歧:马克思主义——危机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造成的。

凯恩斯主义——危机是由于供求关系造成的。

解决危机的方案:马克思主义——消灭资本主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凯恩斯主义——解决供需矛盾,扩大需求。

(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了。)

二战后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资本主义发展出现“黄金时期”。

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大

实行国有化,建立营企业——英法是代表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日本是代表

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美国是代表。

评价: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经营不善、效益低下。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人民资本主义:概念——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原因——生产力发展;股份公司增加。

评价: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吸收资金;反映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向。问题——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里。

经营者革命:概念——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原因——科技含量的增加;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

评价: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新阶层的人员增加;社会更加稳定。

出现福利国家

概念: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缓和社会矛盾;扩大社会消费;

福利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

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

特点: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评价:优点——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局限——国家支出扩大,造成了财政赤字;降低了工作积极性。

福利与救济的区别:救济——临时性、受益面狭窄。

福利——长期化制度化,得到立法保障;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受益面广。

小结:

(1)、通过以上的措施,到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避免了世界经济的大

波动。

(2)、到1973年后“黄金时代”结束,出现“滞涨”现象。

(3)、措施:减少国家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等等。

(4)、结论:发展经济的两手即市场和行政的运用。16——18世纪:重商主义主要依靠国家力量——工业革命后出现自由主义思想,国家采用自由放任政策不干预经济生活————

20世纪30年代——1973年,国家干预经济————1973年后减少干预——2008年加强国家干预——现在减少干预。

(上述几点很明显的看出了社会经济转型在两个方面的表现:其一是手段:由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其二是经济体制:由单纯市场经济——市场和行政相结合。)

5

课堂练习

1、22.图6、7、8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图6 图7 图8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下图改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行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成功的度过了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3、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有可能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4、1973年在德国的公路上出现了马拉汽车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A.德国汽车出现质量问题

B.燃料不够、用马做动力

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

5、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对这一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缓和了社会矛盾

B.消除了阶级差别

C.克服了经济“滞涨”

D.削弱了宏观调控

6、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能相差17倍,但完税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我说这富人比你多3倍的钱。”其意义在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

C.是解决贫富悬殊的根本措施

D.会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7、1987年格林斯潘接任美联储主席时强调要采取“防预性”的措施,在通货膨胀还没有明显苗头的情况下就实行紧缩政策,将通货膨胀消灭在萌芽状态。由此可见,格林斯潘主张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强化自由放任政策

B.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

8、经济大危机(1929——1933)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制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机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A.发达国家逐渐从传统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应

D.低收入国家发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1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

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 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 年多了400 万,但失业者仍达900 万之多。从1933 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 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罗斯福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 的?

(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BDCBA DCBA

10、(1)反映的问题: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失业问题依旧严重,各地罢工

持续并不断扩大。解决措施:①继续兴办公共工程,开展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②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为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经济迅速发展。(3)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离骚》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

离骚》练习题 一、课文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①偭()规矩而改错()②何圜()之能周兮 ③制芰()荷以为衣④高余冠之岌岌() 2.下列句中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加高。长,加长。“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 B.“芳与泽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污浊。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亏,亏缺。 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朕,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复路,返回原路。之,这里无意义。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即使。惩,惩罚。 3.对句中加黑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 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 C.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攘(忍受)诟(耻辱)。 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将往现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译文: 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译文: ③民生之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译文: 二、积累与运用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謇朝谇而夕替(替代) ②偭规矩而改错(违背)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忽然) ④步 余马于兰皋兮(水边的高地) ⑤惟昭质其犹未亏(清楚明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申之以揽苣申:申述,说明。 B.忍尤而攘诟攘:忍受。 c.苟余情其信芳信:确实。D.长余佩之陆离陆离:修长的样子。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B.固时俗之工巧兮,俪规矩而改错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泛.fàn 南 阙.quē秦. 杯杓zhuó 缒.chuí下 B .淬.cuì火 箕踞.jù 参乘.chéng 飨. xi ǎng 士卒 C .目眩.xuàn 拊.fǔ心. 目眦.zì 被八创. chuāng D. 瞋.c hēn g 目 忤.w ǔ视 鲰.zōu 生 彘zhì...肩 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失其所与,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李..之往来 B .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 4.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臣请入,与之同命 ⑥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 ⑦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A .①⑧/②④/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⑥/③⑤⑧/⑦ C .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D.①⑧/②⑥/④⑦/③⑤ 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 B .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 .其意常在沛公也 D .吾其还也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晋国的军队在函陵。 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赶不上别人。 C .持千金之资币物 ——拿着价值千金的货币和物品 D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讨厌的呢? 7.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 B .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C .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 D .将军战河北(介宾后置,即“将军(于)河北战”) 8.明知“鸿门宴”杀机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善于应变的刘邦为何还要“赴宴”呢?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从宴前形势看,项强刘弱,刘邦必须“赴宴”。 B .仗着和项伯有“婚姻”关系,项王讲感情,不会杀刘邦。 C .项王一向自高自大,刘邦会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以满足其虚荣心,躲过这一关。 D .不去“谢项王”,会立即遭受全军覆灭之灾。 9.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其它两部为《公羊传》《谷梁传》,所以又称为《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C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它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8分) 题乌江亭 夏日绝句 杜牧 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 .“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11.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 .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B .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 .李清照诗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 .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烛之武退秦师

(完整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二单元练习题(有答案)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二单元练习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 1.[2013•福州质检]小明:我想买个智能手机。爸爸:你已经有手机了,为什么还要买?小明:现在商店卖的许多智能手机都有看电影、玩游戏等功能,我那款非智能手机只能接电话、发短信,老掉牙了。这一对话体现了() 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C.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D.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解析:A本题考查生产决定消费的知识。题干反映了智能手机的新功能刺激了小明的消费欲望,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A项正确。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D与题意无关。 2.[2013•潮州质检]航天技术的发展,使新科技成果走入百姓生活:脱水蔬菜取自于航天食品保存技术,人造心脏取自于航天飞机的燃料泵技术,汽车导航取自于航天定位技术等。这说明() A.消费促进产品结构升级 B.生产为消费创造了动力 C.生产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 D.消费需求促进生产的发展 解析:C材料表明新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新的产品和服务,说明生产决定消费,C正确;A、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说明新科技刺激了消费需求,因此B不符合题意。 3.目前很多智能电视设计复杂,操作繁琐,让智能电视自诞生起就戴上了功能多但“智商低”的帽子。为此,海信在2013年推出了全新智能电视产品。海信此次提出的是“极简”的概念,即通过后台系统“有组织的内容让设计更有整体感”、通过“洞察人性化需求让使用变得简单”。由此可以看出() A.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B.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 C.生产与消费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D.交换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影响 解析:C很多智能电视因设计复杂,操作繁琐,给消费者带来不便。消费者把意见反馈给商品生产者,商品生产者改进产品后再投放市场,这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互动的结果,故选C。 4.2013年一季度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 5.5%,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30.3%,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14.2%;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升。这说明()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②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A材料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排除③④。 11月11日,俗称“光棍节”,2013年的“光棍节”在网络中被演绎成了一场盛大的购物狂欢节,吸引了亿万用户的狂热参与。据此回答5~6题。

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版

高一语文必修 2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愆期( qi ān)垝垣( guǐ)犭严狁(á) ...y n B. 谣诼( zhu?)蕙纕(xi āng)芰荷( zhī) ... C. 公姥( mǔ)伶俜(pīng)葳蕤(ru í) ... D. 阡陌( m?)三匝(zhā)吐哺(bǔ) ... ◎1.C ( A 犭严xi ǎn;B 芰 j ì;D 匝 zā)象弭(mǐ) . 侘傺(chì) . 踯躅(zhú) . 鲑珍( xi é). 2.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A. 长余佩之陆离 B.佩缤纷其繁饰兮 C. 亦余心之所善兮 D.燕赵多义士,慷慨悲秋风 ◎2.B(A 长:形容词作动词,使之长; B. 缤纷:形容词作名词,缤纷的饰物; C.善:形容词作动词,向善、从善; D. 悲:形容词作动词,悲吟。) 3. 从文言句式的角度,选出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A. 高余冠之岌岌兮 B.冠切云之崔嵬 C. 怨灵修之浩荡兮 D.蚓无爪牙之利 ◎ 3.C (一般句式, ABD 为定语后置句。) 4. 下列句子诵读时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忳郁/ 邑余 /侘傺兮 B.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C.虽/ 九死/其犹未悔 D.将往/观乎/四荒 ◎ 4.A (忳郁邑 / 余侘傺兮) 5.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终老不复取 B.蒲苇纫如丝 C. 箱帘六七十 D.诺诺复尔尔 ◎ 5D (A 取———娶; B 纫———韧; C 帘———奁。) 6. 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B.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履至尊而制六合 C.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 ◎ 6.C (交通:连接。)

高中英语必修2 Unit2基础巩固练习题

好题新练:Unit2基础巩固练习 一、用所给的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ere is a keen (compete) between the two motorcar firms. 2. We must pay special (attend) to this word. 3. The computer is too old. We need a (replace) for it. 4. Chinese woman's soccer team deserved (win) the championship, they played much better than any of the other teams. 5. He is descended (遗传) from an (honor) family.(他出自名门) 6. The suspect didn’t admit (break) into the house. 7. (Advertise) is often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of promotion(推销). 8. Asia-Europe Economic Forum (host) in Xi’an successfully. 9. The hosting of the Olympic Games (apply) for by a country. 10. Put forward your ideas and give reasons for your (choose). 二、完成句子 1. —_______ ________ (多久一次) do you go home to have a rest? —We go home to have a rest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每隔两周). 2. Speaking __________ an important _______ _______ (起作用) learning English. 3. Have you _______ ________ (听人说起过) him since then? 4. She has a great gift for music and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有可能成为) a musician.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卷)

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本单元测试题共分单项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考试时间40分钟,共100分) 一.单选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请将最终答案填写到选择题答案的表格中,写到题中无效。) 1.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政治的摇篮。古希腊城邦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独立自治使城邦发展具有连续性 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观念的影响 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达是古希腊城邦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因,故C项正确; A、B、D项是其重要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2.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为确切的是 A.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利,承担社会义务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C.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D.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男人就是城邦”凸显了古希腊政治的实质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而非现代意义上真正广泛的、充分的,所以结合相关知识可知BC两项表述错误,与古希腊政治的特点不符,D项表述正确,但与政治的特点不相符合,故答案选A项。 3.下列改革措施中,不属于梭伦改革容的是 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C.组建陪审法庭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 【答案】B【解析】基础知识,五百人议事会为克里斯提尼时期。 4.古代雅典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B【解析】此题考查古代希腊政治。①与史实不符,不是全体雅典人都能参与国家管理,妇女、奴隶、外邦人等则被排除在公民之外,③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与抽签选举、轮番而治无关。 5.“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顺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述”可以看出这样的判决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同时说明这种司法程序还有缺陷,故排除C、D项。“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可以避免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说明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排除B 项。这种运作方式既体现也有不足之处,但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雅典的运作方式,这符合史实,故选A项。 6.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政治鼎盛时期的

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作业八: Module 2 一.根据句意及汉语意思完成单词 1.Though old, the man is still doing ______(科学)research. 2.I'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modern _______(文学)of France. 3.The thief _____(承认)that he had stolen the money. 4.I thought the meeting was badly ______(组织)。 5.At the meeting, we should ________(尊重)the ideas of others. 6.Although rich in knowledge, he is never______ (赏识)in his work. 7.What were your first _____(印象)of Beijing? 8.Doing some_______(翻译) is useful to your English writing. 9.A child, though _______(聪明, must also study hard. 10.Yesterday he told us an ______(有趣)story.. 二.用下列短语的适当形式完成句子 Increase by agree to make every effort make sure in particular at the top of in three ways Make great progress up to exchange for spare no effort take measures share with as a result Find out be important to 1.Not many children have an education _____ 11 years old in this comparatively poor country 2.He's ______our suggestion about holiday. 3.The maths problem can be solved ______. 4.Standing _____the tall building , you can get a good view of the night of the city. 5.Please _______that the lab is locked before leaving. 6.The population of this town _______five percent last year. 7.We are all surprised that he ______such ______in such a short time. 8.The doctors are _______ to save the boy. 9.I am interested in stories in general, and in detective stories_______. 10.Walking ______the health. 11.I will _______to save energy penny from now on. 12.He got up too late._______, he was late for class. 13.The police should______search for the murderer. 14.I would like to _______by happiness and sorrow _____with you. 15.If you like, you can ______your dollars_______ by pounds. 16.I'll try my best to _______the truth.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 2.这张票可供两人入场看足球赛。 3.他会为她做任何事来保证她幸福。 4.我父母对我朋友印象很好。 5.在凯特的帮助下,约翰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题

河朔一中高一年级第一次周测语文试卷 考查范围:必修一第二单元和必修二第二单元 出题人:杜泽魁本试卷共四大题,31道小题,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失,差错。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 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路:又叫戎车,高大的战车。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雨水。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替:替换。 B.怨灵修之浩荡 ..兮浩荡:荒唐。 C.长太息 ..以掩涕兮太息:叹气,叹息。 D.忍尤.而攘诟尤:指责,责骂。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2)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 (3)然而,我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老夫聊发少年狂抑制竟/更 B.暮霭沉沉楚天阔抑制却/也

C.老夫聊发少年狂克制却/也 D.暮霭沉沉楚天阔克制竟/更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怜 ..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可爱。 B.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成婚:定好婚期。 C.自可断来信 ..,徐徐更谓之。来信:捎来的书信。 D.生人 ..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生人:活着的人。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B.同心而.离居因人之力而.敝之 C.但.为君故卿但.暂还家D.枉用相.存嬉戏莫相.忘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苟余情其信芳 / 自可断来信 B.谢家来贵门 / 多谢后世人 C.留待作遗施 / 采之欲遗谁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图1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读右图,回答1—2题 1.形成该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搬运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2.该地貌的名称是 A.冲积扇 B.洪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M 处的地质构造是 A .山岭 B .谷地 C .背斜 D .向斜 4.图中N 处的地质作用是 A .沉积作用 B .变质作用 C .外力作用 D .岩浆活动 5.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图1表示。读图完成6—9题。 6.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 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C. 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7.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8.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③辐射的主要是 A. 水汽和氧气 B. 氮气和水汽 C. 二氧化碳和水汽 D. 氧气和氮气 9.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以下是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强同学的日记片段“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10~12题: 10.从日记描述来看,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 ( )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台风过境 ④寒潮过境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11.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是 ( ) 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D.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 A Beijing Opera is also called Peking Opera. It came into being after 1790 when the famous four Anhui opera troupes(戏班) came to Beijing. Its music and singing came from Xipi and Er-huang in Anhui and Hubei. Its costumes are all fascinating and a rtistic. It is the highest express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t’s full of famous stories, beautiful facial paintings, and wonderful gestures and fighting. This kind of opera is very popular with Chinese people. There are four main roles in Beijing Opera: Sheng ,Dan, Jing and Chou. Sheng is the leading male actor。For example, a Wusheng is a soldier or fighter .A Xiaosheng is a young man. A Laosheng is an old man. Dan is the female role. Jing,mostly male , is the face-painted role and Chou is the comedy actor or clown. Stories in Beijing Opera are very interesting. Some of them are from the history book, but most of them are from the literature, especially famous novels. The people in the story usually have some disagreements. They become angry and unhappy. They are sad and lonely. Sometimes they are nervous and worried. Then they find a way to make peace. The stories usually end with happiness and laughter and people are all happy in the end. 1.Beijing Opera’s singing is from _______. A. the literature and novels B. Beijing and Anhui C. the history book D. Anhui and Hubei 2.The second paragraph (段落) of the reading is about the ______of Beijing Opera. A. roles B. stories C. gestures D. Paintings 3.From the reading, we know the Chou most probably has a(n) _____feature. A. honest B. dull C. funny D. serious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URE? A. There are only four roles in Beijing Opera. B. Peking Opera is full of different gestures. C. Beijing Opera is the most popular in the world. D. The people in the story usually are in agreement. B As more and more people speak the global languages of English, Chinese, Spanish, and Arabic, other languages are rapidly disappearing. In fact, half of the 6,000-7,000 languages spoken around the world today will likely die out by the next century,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In an effort to prevent language loss, scholars from a number of organizations- UNESCO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among them –have for many years been documenting dying languages and the cultures they reflect. Mark Turin, a scientist at the Macmillan Center, Yale University, who specializes in the languages and oral traditions of the Himalayas, is following in that tradition. His recently published book, A Grammar of Thangmi

高一必修一英语Unit2练习题

必修一Unit 2 I 单词拼写 1.The achievements the city has achieved have been widely ______(认可) by the public. 2.The way he deals with everything efficiently is being accepted by his colleagues ________ (逐渐地). 3.The _______(表情) on his face suggested that he wa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 4.Go ________(直接地) ahead, and you can find the museum you are eager to visit in the city. 5.Because of modern technology, the ________(身份) of the suspected can be confirmed with merely a drop of blood. 6.________(频繁的) natural disasters led to a great loss to the people in the area. 7.You’d better find a _______(本地人) to show you the way to the nearest hospital. 8.It is my last _________(请求), I shall never ask you anything again. 9.After a long march, the general ___________(命令) that the army should have a break in the small village. 10.These women pilots’main task was to send soldiers and goods to those ________(基地) to make sure the war went smoothly. II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As the weather _______ (gradual) becomes warmer and warmer, he will pick up soon. 2.As a matter of fact, illness and age changed him beyond __________(recognize). 3.After the war, a new ________(govern) was set up for that country. 4.The mother looks at the door _______(frequent), expecting the children’s coming. 5.She received several ________(office) letters this morning. 6.The _____________(command) and some of the soldiers had been released. 7.The population of that country is increasing ________(rapid). 8.Only ten boys passed the exam, ________(include) Peter and you. 9.__________(actual), I didn’t recognize him in the crowd. 10.The ___________(express) on his face suggested that he was satisfied with the

高中英语《Unit2TheOlympicGames》综合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Ⅰ.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A sports meeting will be held in our school next week. —How many of you are going to ________? A.take part B.take part in C.take care D.take care of 2.I wonder why Jack always gets good marks when he does only ________ the others. A.half as much as B.as much as half C.half as many as D.as many as half 3.I bought a dress for only 10 dollars in a sale;it was a real ________.A.exchange B.bargain C.trade D.business 4.At the beginning of every new year,many factories ________ for new workers in the newspaper. A.look B.ask C.seek D.advertise 5.In the near future,more advances in the robot technology ________ by scientists. A.are making B.are made C.will make D.will be made 6.I often see “MSN”on the Internet,but I really don't know what the letters ________. A.stand for B.search for C.call for D.prepare for 7.To be ________ into the key middle school,her daughter had to be made to work hard every day. A.accepted B.received C.admitted D.entered 8.He hasn't been there,________ she. A.so has B.so does C.neither has D.neither does 9.He bought an iPhone to ________ his old mobile phone the other day. A.remove B.replace C.reduce D.promise 10.(2013·铜陵高一调研)It remains unknown which country will ________ the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与生活在海水中的鲨鱼,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种类()A.大体相同B.区别较大 C.很难确定D.没有一定的标准 2.占肝细胞干重50%以上的有机物是( ) A.水B.蛋白质C.脂质D.核酸 3.生命的基本元素包括() A.C、H、O、N B.K、Ca、Na、Mg C.C、S、P、N D.Cu、I、Mn、Co 4.人体生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A.无机盐B.脂质 C.水D.蛋白质 5.在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依次是() A.C、O、C B.C、H、O C.C、O、O D.C、O、N 6.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 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B.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C.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D.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 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B.生物体的组成离不开无机物C.生物体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8.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元素。那么,牛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种类差异很大,含量大体相同B.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的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9.下列哪个实验用到显微镜() A.还原糖的鉴定B.蛋白质的鉴定 C.检测脂肪D.检测淀粉 10.下列物质中,能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的是() A.马铃薯块茎B.浸软的蓖麻种子 C.蛋清液D.苹果 11.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正确的操作是() A.2mL蛋白稀释液先加mL的NaOH溶液1mL,再加3~4滴的mL CuSO4溶液B.2mL蛋白稀释液先加3~4滴的mL CuSO4溶液,再加mL的NaOH溶液1mL C.2mL蛋白稀释液,同时加入mL的NaOH溶液1mL和mL CuSO4混合液D.在NaOH和CuSO4混合液中加入2mL蛋白稀释液 12.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 A.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过程中B.苏丹Ⅳ染液在鉴定动物组织中的脂肪时C.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D.碘液鉴定淀粉时 13.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 A.4,4 B.5,4 C.4,5 D.5,5 14.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 ) A.n个B.m个C.(m+n)个D.(m-n)个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一、选择题 1.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与生活在海水中的鲨鱼,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种类()A.大体相同B.区别较大 C.很难确定D.没有一定的标准 2.占肝细胞干重50%以上的有机物是( ) A.水B.蛋白质C.脂质D.核酸 3.生命的基本元素包括() A.C、H、O、N B.K、Ca、Na、Mg C.C、S、P、N D.Cu、I、Mn、Co 4.人体生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A.无机盐B.脂质 C.水D.蛋白质 5.在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依次是() A.C、O、C B.C、H、O C.C、O、O D.C、O、N 6.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 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B.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C.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D.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 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B.生物体的组成离不开无机物C.生物体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8.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元素。那么,牛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种类差异很大,含量大体相同B.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的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9.下列哪个实验用到显微镜() A.还原糖的鉴定B.蛋白质的鉴定 C.检测脂肪D.检测淀粉 10.下列物质中,能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的是() A.马铃薯块茎B.浸软的蓖麻种子 C.蛋清液D.苹果 11.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正确的操作是() A.2mL蛋白稀释液先加0.1g/mL的NaOH溶液1mL,再加3~4滴的0.01g/mL CuSO4溶液B.2mL蛋白稀释液先加3~4滴的0.01g/mL CuSO4溶液,再加0.1g/mL的NaOH溶液1mL C.2mL蛋白稀释液,同时加入0.1g/mL的NaOH溶液1mL和0.01g/mL CuSO4混合液D.在NaOH和CuSO4混合液中加入2mL蛋白稀释液 12.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 A.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过程中B.苏丹Ⅳ染液在鉴定动物组织中的脂肪时C.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D.碘液鉴定淀粉时 13.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 A.4,4 B.5,4 C.4,5 D.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