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教案大纲

总学时:45总学分: 2.5

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5

面向专业:交通运输、车辆项目课程代码:

大纲执笔

郭新民大纲审定人:吕钊钦人:

一、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是交通运输和车辆项目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以常见客、货车的电器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讲授、实验、实习等教案环节,使学生获得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原理、特性和用途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教案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本课程宜安排学生在学完机械制图、电工电子学和汽车构造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第5学期,内容上应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并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课堂教案应力求使学生搞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铅蓄电池、交流发电机充电系统、起动机、点火系统、照明、信号和仪表等常规汽车电器的基本构造、基本线路和工作原理,同时还要了解电控汽油喷射系统、自动变速器、防抱死制动、汽车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电控巡航系统、电控防滑转系统、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和安全气囊等电控新技术的基本原理。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在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实验技能方面:能对上述常规汽车电器和电控系统进行正确使用与维护,并具有对上述常规汽车电器和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正确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3.课程简介<100字左右)

<<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是研究汽车常规电器与电控技术基本原理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铅蓄电池、交流发电机充电系统、起动机、点火系统、照明、信号和仪表等常规汽车电器的基本构造、基本线路和工作原理,还有电控汽油喷射系统、自动变速器、防抱死制动、汽车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电控巡航系统、电控防滑转系统、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和安全气囊等电控新技术的基本原理。

4.课程教案改革

与原教案大纲相比,理论教案由原来的54学时改为45学时;减少9学时。从讲课内容

上,删掉了电子控制技术基础有关内容,以避免与电子学内容重复,以便在有限的教案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有关汽车电控方面的新知识。

二、大纲内容

理论教案大纲

第一讲车载电源 <8学时)

汽车电器的功用、组成与特点,汽车电源的组成与要求、汽车电源的现状与发展。蓄电池的构造、原理与特性、蓄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素、常见故障及其排除

以及蓄电池的充电与使用维护。

硅整流发电机及其调节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特性、触点式和电子式调节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充电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要点:蓄电池的原理、特性、容量影响因素、充电方法及故障排除,发电机的原理、特性及充电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思考题:

1、蓄电池的结构、原理、特性、容量影响因素、充电方法及故障排除。

2、发电机和调节器的结构、原理、特性。

3、充电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二讲起动系统<2学时)

起动机的功用、组成、构造、原理及特性,起动机的驱动保护电路、起动机的使用维修与故障诊断。

要点:起动机及保护电路的原理、特性、影响因素,起动系统常见故障及诊断。

思考题:

1、起动机的结构、原理、特性、影响因素

2、起动机的驱动保护电路

3、起动系统常见故障及诊断

第三讲点火系统 <8学时)

点火系统的功用、组成与分类,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和电子点火系统的结构、原理与特性,点火系统的使用维修与故障诊断,点火正时与系统主要部件的检修方法要点: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的结构、原理、特性和故障诊断与排除,磁脉冲式、光电式、霍尔式电子点火系统的结构、原理、特性和故障诊断与排除。

思考题:

1、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的结构、原理、特性

2、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的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

3、电子点火系统的结构电路与基本原理

第四讲:照明与信号系统 <2学时)

汽车照明系统和信号系统的基本组成及要求,前照灯的结构、防眩目光、前照灯的控制电路,照明系统电路2、前照灯的检测与调整,照明系统的故障诊断,电嗽叭和电容式闪光器、翼片式闪光器、电子闪光器等转向信号装置以及危险警告信号装置、制动信号装置、倒车灯与倒车蜂鸣器的故障诊断

要点:汽车照明和信号系统的组成电路与原理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

思考题:

1、汽车照明和信号系统的组成电路与原理

2、汽车照明和信号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第五讲:仪表及指示灯系统 <2学时)

电流表、机油压力表、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表、燃油表、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等仪表的结构与原理,机油压力过低指示灯、气压过低报警灯、制动液液面报警灯、燃油箱液面报警灯、手制动器未松警告灯、制动蹄片磨损警告灯、空气滤清器报警灯的结构与原理

要点:各种仪表和指示灯、报警灯的作用、组成电路与工作原理

思考题:

1、各种仪表的作用、组成电路与原理

2、各种指示灯的作用、组成电路与原理

3、各种报警灯的作用、组成电路与原理

第六章:汽车其他电气装置 <2学时)

电动刮水器与风窗玻璃洗涤器、除霜装置、电动车窗、电动门锁和汽车低温起动加热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汽车电器设备的电磁干扰与抑制。

要点:电动刮水器与风窗玻璃洗涤器、除霜装置、电动车窗和电动门锁的结构电路与原理,汽车低温起动加热装置的结构电路与原理,电磁波干扰的防止措施。

思考题:

1、电动刮水器与风窗玻璃洗涤器、除霜装置、电动车窗和电动门锁的结构电路

与原理

2、汽车低温起动加热装置的结构电路与原理

3、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措施

第七讲:汽车电气设备线路 <2学时)

汽车电系结构特点发展方向,汽车总电路结构特点以及电路的控制与保护

要点:汽车总线路的组成与接线原则及接线方法,汽车总线路的控制与保护与故障诊断与排除。

思考题:

1、汽车总线路的组成与接线原则

2、汽车总线路的控制与保护

3、汽车总线路的接线方法与故障诊断与排除

第八章、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4时)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展与分类、结构与原理以及检修. 故障诊断与排除。

要点:各种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翼板式,热丝式、卡门涡旋式空气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节气门位置等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各种电控汽油喷射系统装置的检修. 故障诊断与排除。

思考题:

1、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分那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2、翼板式,热丝式、卡门涡旋式空气流量计各有何特点?

3、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如何工作?故障如何诊断?

第九章、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 <4时)

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发展与分类、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

要点:变扭器的构造与原理,液力传动特性,单向自由轮和锁止离合器,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典型结构与传动规律和电控液压式自动换档操纵系统。

思考题:

1、液力机械变速器的总体结构组成,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原理

2、变扭器的构造与原理,液力传动特性,单向自由轮和锁止离合器。

3、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原理,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与传动规律。

4、电控液压式自动换档操纵系统。

第十讲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 <2时)

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与分类、结构与原理和故障诊断与排除。

要点:机械柱塞式防抱死液压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原理和电磁阀式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思考题:

1、机械柱塞式防抱死液压制动系统如何工作?故障如何诊断?

2、电磁阀式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如何工作?故障如何诊断?

第十一章电控汽车自诊断系统* <2时)

电控汽车自诊断系统的发展与分类、工作原理及一般使用方法,常见车型故障代码的读取。

要点:电控汽车自诊断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一般使用方法常见车型故障代码的读取

思考题:

1、电控汽车自诊断系统如何工作?

2、电控汽车自诊断系统如何使用?

3、常见车型<欧.美.日.韩等国车型)故障代码如何读取?

第十二讲其他电控新技术 <2时)

汽车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系统、电控巡航系统、电控防滑转系统、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要点:电控自动导航系统巡航系统、防滑转系统、空气悬架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思考题:

1、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电控巡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电控防滑转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4、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课程考核采用闭卷测试的方式进行。

附: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武汉科技大学麻友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2.参考书

[1]《汽车电器设备》应达先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 1994年

[2]《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潘旭峰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3]《汽车电器及电子系统的原理与维修》李冠峰主编河南科技出版社1997年

实验教案大纲

(每个实验1个学时>

实验一蓄电池的结构拆装与调试

<操作性实验)

1、目的要求

(1)掌握蓄电池的结构拆装和充电方法与步骤。

(2)熟悉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2、实验内容

蓄电池的结构拆装,蓄电池的检查和充电方法,蓄电池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蓄电池、检查仪、电解液密度计、充电机

实验二交流发电机及其调节器的结构拆装与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

<综合性实验)

1、目的要求

(1)掌握发电机的结构拆装和调试方法与步骤。

(2)熟悉发电机蓄电池充电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2、实验内容

发电机的结构拆装,发电机性能的检查和调整方法,充电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汽车电器万能实验台、发电机、调节器、蓄电池、汽车

实验三起动机拆、装、性能测试与故障诊断

<综合性实验)

1、目的要求

(3)掌握起动机的结构拆装和调试方法与步骤。

(4)熟悉起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4、实验内容

起动机的结构拆装,起动机性能的检查和调整方法,起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5、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汽车电器万能实验台、起动机、蓄电池、汽车

实验四点火系结构研究<传统电火系和电子点火系)

<综合性实验)

1、目的要求

(1)掌握点火系的结构拆装和调试方法与步骤。

(2)熟悉点火系系统起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2、实验内容

点火系统的结构拆装,点火系统性能的检查和调整方法,点火系统、起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汽车电器万能实验台、点火系统、起动机、蓄电池、汽车

实验五汽油喷射电控系统与照明、信号、仪表等系统拆装

<综合性实验)

1、目的要求

<1)掌握汽油喷射电控系统拆装的结构拆装和调试方法与步骤。

<2)熟悉汽油喷射电控系统和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3)掌握照明、信号、仪表等系统的结构拆装和调试方法与步骤。

2、实验内容

汽油喷射电控系统的结构拆装,汽油喷射电控系统性能的检查和调整方法,汽油喷射电控系统拆装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照明、信号、仪表等系统的结构拆装

,照明、信号、仪表等系统性能的检查和调整方法。

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汽车电器万能实验台、照明、信号、仪表等系统、全车电路、点火系统、起动机、蓄电池、汽车电控汽油喷射演示实验台、电控汽油喷射装置传感器模拟故障实验台、电控汽油喷射装置发动机运行模拟故障实验台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实验台

五、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完毕,应用专门的实验报告本,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及数据记录等,及时而认真的写出实验报告。《汽车电器设备实验》的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编号)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简要地用文字和图表说明。例如对于电器实验,通常应有电器

线路图,对特殊仪器的实验装置,应画出实验装置结构图或线路图。

(三)主要设备和仪器列出实验中所要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四)实验步骤应简明扼要的写出实验步骤流程。

实验数据及其处理应用文字、表格、图形将数据表示出来,根据实验要

求及计算公式计算出分析结果并进行有关数据和误差处理,尽可能地使记录

表格化。

问题讨论包括实验教材上的思考题和对实验中的现象、产生的误差等进行

分析和讨论,结合所学的有关理论,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1、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平时成绩以每次实验实际操作的优劣作为主要考核依据,课程结束后,采用答卷和现场操作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实验课成绩单独按五级计分记录测试成绩,凡实验成绩不及格者,该门课程必须重修。学生的实验成绩应以平时考查为主,一般占总分的70%,其平时成绩又要以实验实际操作的优劣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在课程结束时,为巩固实验教案内容,采用答卷和现场实验操作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最终的集中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评定各级成绩时,参考以下标准:

(1)优秀

能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独立、正确的完成各项实验操作,会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报告,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有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习惯。

(2)良好

能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认真、正确的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的绝大部分,对难点较大的操作完成有困难,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有较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习惯。

(3)中等

能粗浅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认真努力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但技巧较差。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掌握实验技能的大部分,有30%掌握得不好,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处理问题缺乏条理,工作作风较好。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力

<4)及格

只能机械地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一般按图或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能掌握60%所学的实验技能,有些虽作但不准确,在别人启发下能做些简单处理,但效果不理想。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能认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但工作无计划,处理问题缺乏条理。

(4)不及格

盲目地按图或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只能掌握50%所学的实验技能,有些实验虽能作,但一般效果不好,操作不准确。工作忙乱无条理。

一般能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但常有小的错误。实验报告较多的时候有结

果,遇到问题说不明原因,在教室指导下也较难完成各项实验作业,不求

上进。

七、实验的主要应配套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1汽车整车样车<韩国现代轿车,北京130货车,北京吉普车) 3台

2、汽车整车模型<北京吉普,透明模型:桑塔纳轿车和东风货车) 3台

3、汽油发动机<桑塔纳2000,奥迪,富康,492汽油机各 2 台) 8台

4、汽车电器万能实验台 1

5、汽车电器线路接线实验台<桑塔纳2000,奥迪,吉普各1台)

3台6、6、汽车电器系统全套电器设备<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照明仪表和

辅助电器)

6套、7、电控汽油喷射演示实验台

1台

8、电控汽油喷射装置传感器模拟故障实验台

1台

9、电控汽油喷射装置发动机运行模拟故障实验台

1台

10、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实验台

1台11、汽车空调实验台

1台

12、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故障诊断解码器

1台

36、万用电表

10套

附: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汽车构造》上下册吴际章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年

2、《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武汉科技大学麻友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

3、《汽车电器设备》应达先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 1994年

4、《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潘旭峰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5、《汽车电器及电子系统的原理与维修》李冠峰主编河南科技出版社1997年

6、《汽车构造》上下册陈家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年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汽车电器设备实验教学大纲及计划

《汽车电器设备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161480 适用专业:理工类本科各专业 学时数:27 学分数: 1.0 执笔者:陈建明编写日期:2017 年 2 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性质是《汽车电器设备》理论课程的验证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汽车各电器元件及工作原理的认识与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操作实践是本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操作实践时一定要认真按照实习要求和实践内容进行。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蓄电池的检查及维护( 3 学时) 内容要求: 1. 要求:1.掌握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查方法 2. 掌握蓄电池的使用维护方法 3. 掌握充电机的操作使用方法 2. 内容:1.蓄电池实车拆装 2. 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查 3. 蓄电池的使用维护 4. 充电机的使用 3. 设备与器材: 正常运转车一辆、充电机、翼子板护罩、护目镜、卡子拆卸钳、电极桩拉拔器、钢丝刷、电极桩与卡子清洁器、数字电压表、VAT-40;常用工具一套、万用表、电解液密度计、温度 计、高率放电计、玻璃棒及管、盛水容器各、蓄电池线若干;适量凡士林、润滑脂、蒸馏水、密度为 1.835g/cm 3的浓硫酸。 4. 步骤: 1. 蓄电池的常规检查 (1)外部检查 (2)电解液液面高度检查 (3)电解液密度检查 (4)负荷试验检测 2. 蓄电池的系列检测 (1)蓄电池电极桩的检测 (2)蓄电池泄漏的检测 (3)充电状态的检测 (4)开路电压的检测 (5)容量的检测

3. 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1)恒流充电 (2)恒电压充电 (3)脉冲快速充 将实验的结果上交老师检查。 适合于 2 个同学协作完成。 实验二、汽车交流发电机拆装及技术状况的检查与维修( 3 学时)内容要求: 1. 要求: 1. 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就车检测方法。 2. 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台架检测方法。 3. 掌握汽车电器万能试验台的使用方法。 4. 掌握触点式电压调节器、晶体管电压调节器、集成电路电压调节器的检测内容和方法。 2. 内容: 1. 交流发电机的就车检测 2. 交流发电机台架检测 3. 双触点式电压调节器的性能检测 4. 晶体管电压调节器的检测 5. 集成电路电压调节器的检测 3. 设备与器材: 汽车,100A电流表,50V电压表,交流发电机,万能试验台,直流可调电源,内、外搭铁型晶体管电子调节器,IC集成电路调节器,6V蓄电池,灵敏度高(内阻较大)的万用表,4W/12V 灯泡,开关,常用工具,导线及接头夹子若干。 4. 步骤: 1. 交流发电机的就车检测 ( 1 )交流发电机空载试验 (2)交流发电机负载试验 2. 交流发电机台架检测 ( 1 )检查蓄电池和电源系统线路连接状况,蓄电池应处于充满状态。若不符合要求,应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使其达到技术要求。电源系统电路连接紧固,无锈蚀、松动情况。 (2)连接电压表和电流表在发动机熄火状态下 (3)无负载性能试验(12V发电机) (4)有负载性能试验(12V发电机) 3. 双触点式电压调节器的性能检测 ( 1 )安装发电机 (2)连接电路 (3)检测 4. 晶体管电压调节器的检测 (1)晶体管电压调节器类型判断 (2)晶体管调节器的性能检测 5. 集成电路电压调节器的检测 (1)3 接柱式集成电路电压调节器的检测 (2)4接柱式集成电路电压调节器的检测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 课程代码: 162446 学时:40 学分: 2.5 讲课学时: 40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工学》,《汽车构造》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开课院、系:高职学院 教材:赵福堂.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教学参考书:李淑芝.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吉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7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化汽车中电器设备的用途、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与特性,以及使用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初步的操作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汽车电器的组成,特点及目前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和国内使用与维修水平; 2.对蓄电池、充电系统等八大系统有基本的了解,对各部件有基本的掌握; 3. 能看懂常见的车型的总电路图及国际标准。 2、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汽车电器的组成,特点及目前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和国内使用与维修水平。 第二章蓄电池 蓄电池在汽车上的用途、充、放电化学反应与特性、容量及影响因素;熟悉蓄电池的构造、型号、规格,使用及维护的基本知识及其作业,熟悉干荷电蓄电池的优点与机理、无需维护蓄电池的机理与结构特点。 第三章充电系 1.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触点调节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晶体管调节器与集成电路调节器的优点、构造与工作原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发电机检测与修理基本知识,调节器的调试要求与方法,交流发电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2.交流发电机拆装、检测、调节器调试作业;初步排除充电系一般故障。 第四章起动系 起动系的组成和基本电路,电源转换开关与电动复合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熟悉电磁控制式和齿轮移动式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减速式起动机的优点、构造和工作原理;起动机的拆检,测试的要求与方法。 第五章点火系 点火系的作用、传统点火系的组成构造与工作原理,半导体辅助点火系及半导体点火系的优点、构造与工作原理,点火系各总成检测、调试的要求与方法。点火波形及其使用意义,点火系常见故障的波形。 第六章照明系 照明系的要求、组成与电路原理,前照灯的构造与防眩目原理、检测与调整方法。 第七章信号系

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发动机电控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Technology 课程编号:230634 学分:4 适用对象:2006级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汽车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技能课,它以《发动机构造、原理与拆装》、《汽车修理》、《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课程为基础,并为《发动机故障检测与诊断》等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任务:本课程教授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知识,电控发动机的性能特点,电控发动机的类型、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的性能、作用及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电控发动机的性能特点、掌握电控系统主要部件的作用、工作原理及基本检测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下列目标: 1.了解电控技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 2.掌握发动机各电控系统的类型、特点、主要组成。 3.掌握发动机各电控系统主要部件的类型、作用。 4、理解各电控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分析简单电路的逻辑思维能力。 5、基本掌握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的程序和方法。 4.能识别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部件,了解其在车上的布置及连接关系。 5.掌握电控发动机使用维护注意事项,具备检测电控系统主要部件的实际操作能力。 6、具备电控发动机初步的故障诊断和分析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是本专业重要的职业技术技能课,课程内容属于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电知识的能力,侧重于对电控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理论部分应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及多媒体手段教学,增加信息量,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应突出技能训练。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条件,教师将讲与做结合起来,学生将想与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本课程的实训项目涉及到车上的带电作业,应要求学生遵守安全操作规

《汽车电器》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汽车电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电器/ Automobile Electrical Equipment 课程代码:060303 学时:48 学分:3 讲课学时:48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汽车营销) 开课院系:汽车工程学院 教材:赵福堂.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第二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主要参考书:李春明.汽车电器于电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美)B.霍莱姆比克徐鸣俞庆严译.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1998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汽车电器》是本专业的一门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化汽车中电器设备的用途、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与特性,以及使用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初步的操作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绪论 汽车电器的组成,特点及目前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和国内使用与维修水平。 第一章蓄电池 蓄电池在汽车上的用途、充、放电化学反应与特性、容量及影响因素;熟悉蓄电池的构造、型号、规格,使用及维护的基本知识,熟悉干荷电蓄电池的优点与机理、免维护蓄电池的机理与结构特点,了解汽车上其他类型蓄电池的结构及特点,了解汽车蓄电池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交流发电机与电压调节器 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触点调节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晶体管调节器与集成电路调节器的优点、构造与工作原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发电机检测与修理基本知识,调节器的调试要求与方法,交流发电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交流发电机拆装、检测、调节器调试作业;初步排除充电系一般故障。 第三章起动机 起动系的组成和基本电路,电源转换开关与电动复合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熟悉电磁控制式和齿轮移动式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减速式起动机的优点、构造和工作原理;起动机的拆检,测试的要求与方法。 第四章汽车点火系统 点火系的作用、传统点火系的组成构造与工作原理,半导体辅助点火系及半导体点火系的优点、构造与工作原理,点火系各总成检测、调试的要求与方法。点火波形及其使用意义,点火系常见故障的波形。 第五章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 照明系的要求、组成与电路原理,前照灯的构造与防眩目原理、检测与调整方法。 转向信号灯闪光器的工作原理。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期末复习题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以及排放净化等。并且正向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迅速发展。 2汽车电器装置:供电系统、用电设备、检测装置和配电装置四部分组成。 3用电设备:1起动系统 2 点火系统 3 照明与显示系统 4 信号系统 5 配属电器设备 4根据汽车总体结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分为:1发动机控制系统 2 地盘控制系统 3 车身控制系统。 5底盘控制系统:1 防抱死制动控制(ABS)2 驱动防滑控制(ASR)3 变速器电子控制 4 悬架系统控制 5 动力转向控制 6 四轮转向控制 6车身控制系统:1 车用空调 2 车辆信息显示 3 风窗玻璃的刮水器控制 4 灯光控制 5 汽车门锁控制 6 顶棚传动控制 7 电动车窗与电动后视镜控制 8 电动座椅控制 9 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控制 10 防盗与防撞安全系统 11 巡航控制系统 12 汽车音响系统控制 13 车内噪声与通风控制 14 多信息传输、汽车导航、蜂窝式移动电话等。 7汽车电器系统特点:低压、直流、单线制、负极搭铁。 8蓄电池定义:是一种可逆低压直流电源,既能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也能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目前车用蓄电池以铅酸蓄电池为主起辅助供电作用。 9蓄电池的工作特性:静止电动势Ej和内阻R n、充放电特性和容量 10蓄电池放电特性:1电解液密度下降至最小的许可值(1.11g/cm3);2 单格电池电压下降至放电终止电压。放电电流越大,放电时间就越短,允许放电的终止电压也越低。 11蓄电池的充电特性:以恒流Ie充电时,蓄电池充电电压Uc、电动势E及电解液密度p等随充电时间的变化规律 10整流原理: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整流器作用:交流~~~~直流 11电子调节器是利用晶体管的开关特性,来控制发电机的励磁电流,使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保持恒定。 12交流发电机的特性:空载特性、负载特性(原因:1.电枢反应2.阻抗变化)、外特性 13起动机的工作特性:转矩特性、机械特性、功率特性 14起动发动机所必须的功率,决定于发动机的最低起动转速和发动机的起动阻力矩。起动阻力矩:在最低起动转速时的发动机阻力矩。 15点火系统的功用:将汽车电源供给的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并按发动机的作功顺序和点火时间要求,配送至各缸的火花塞,在其间隙处产生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16传统分电器式点火系:电源、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 17点火系统的工作特性:点火系统所能产生的最大二次电压U2max随发动机转速n变化的规律。即U2max=f(n). 18点火线圈:开磁路式点火线圈(磁阻大,漏磁较多,能量损失多)和闭磁路式点火线圈(漏磁少、磁路的磁阻小,因而能量损失小,能量变换率高) 19无分电器点火系统:1 同时点火方式:两个气缸合用一个点火线圈,即一个点火线圈有两个高压输出端,分别与一个火花塞相连,负责对两个气缸进行点火。2 单独点火方式每个气缸的火花塞上配用一个点火线圈,单独对本缸进行点火。 20前照灯一般由配光镜、灯泡、反射镜、插座及灯壳等组成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和维修教学大纲(中职)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是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其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使用维护和检修的方法,较全面了解目前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针对当前汽车服务行业特点和人才紧缺状况,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初步掌握部件测试、数据流分析、波形分析以及现代汽车维修的检测诊断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面向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原理、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的专业能力;具有诚信和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具有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的方法能力;并且具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 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正确使用汽车维修设备、仪器的能力; 2.针对汽车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制定诊断、检修、保养作业计划的能力; 3.正确执行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章的能力和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 4.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在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整车性能检测与质量检验、客户跟踪与信息反馈等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6.具有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咨询的能力知识目标。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前导课程:《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职业技术基础课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与设备构造与维修》等职业技术核心课。 后续课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及配件营销》和《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 (四)教学对象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汽车维修专业中职类的学生。

发动机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216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原理、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发动机零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修理能力和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能力。 (一)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 3. 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 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4. 能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5. 能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 (三) 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的质量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教学要求和内容 基础模块 (一) 汽车发动机总论 了解汽车发动机类型,理解发动机总体构造、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二)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1.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掌握曲柄连杆机构装配与调整方法。 3. 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理解曲柄连杆机构异响故障诊断。 (三) 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1. 配气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理解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配气机构的维修

汽车电气设备教学大纲

《汽车电气设备》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工程方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汽车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正确使用各类汽车电器的方法,了解现代汽车电器的发展方向。为学习专业课程和进行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所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系统掌握“电工学”、“汽车构造”等课程的有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汽车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为学习“汽车诊断技术”、“汽车维修工程”等专业课以及进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 (一)车载电源(10学时) 1、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汽车电源的组成与要求,汽车电源的现状与发展,蓄电池,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电源系统的使用。 2、重点 掌握汽车电源的组成、作用、要求;掌握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构造、工作特性,掌握晶体管电子调节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充电指示灯电路、汽车电源系统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 3、教学要求 了解汽车电源的现状与发展,掌握汽车电源的组成、作用、要求;了解蓄电池的构造及型号,了解蓄电池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了解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掌握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了解免维护蓄电池的结构及工艺特点;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构造、工作特性,掌握晶体管电子调节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充电指示灯电路、汽车电源系统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电源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充电系统常见故障及判断方法。 (二)起动系统(6学时) 1、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起动系统的基本组成,起动机的类型,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起动机的使用与故障诊断。 2、重点 掌握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电磁开关的工作原理,掌握起动机的工作特性,掌握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最全课后题总结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总结最牛最全 汽车供电系统 1:汽车用蓄电池的功用有哪些?其主要功用是什么?对汽车用蓄电池有何要求? 答:功用有 (1)起动发动机时向起动机和点火系统提供电能。 (2)在发动机不工作或电压低时(发动机停转或怠速时)向用电设备供电。 (3)用电设备过多,超过发电机容量时补充供电。 (4)蓄电池电能不足时可将发电机电能储存起来。 (5)具有稳定电源系统电压的作用。 其主要功用:起动发动机时向起动机和点火系统提供电能。 要求:容量大、内阻小,以保证蓄电池具有足够的起动能力。 2:铅酸蓄电池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功用是什么? 答:组成部件: 3 极板与极板组、2 隔板、3 电解液、 4 外壳 5 蓄电池技术状态指示器功用:同上 4:什么是蓄电池的额定容量和储备容量? 答:额定容量C20:是指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的温度为250C 时,以20h 放电率(If=0.05C)连续放电,当单格电压降至1.75V(12V 蓄电池降至10.5 ±0.05V,6V 蓄电池降至5.25±0.02V)蓄电池输出的电量。 储备容量Cm:是指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的温度为250C 时,以25A电流连续放电,所持续的时间,其单位为min.。 5:为什么工业用硫酸和普通水不能用蓄电池? 答: 普通水不是纯净的里面有许多可溶盐和矿物质这些物质对蓄电池有害会影响蓄电池的寿命.工业硫酸也不是纯净的有许多其它的成份,对蓄电池有害.纯净的硫酸是无色的. 6:汽车交流发电机的功用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 答:功用:在工作时)向除起动机以外的所有电气设备提供电能,并向蓄电池充电,补充消耗的电能。 组成:转子、定子、整流器和端盖 作用: 转子:产生励磁磁场。 定子:产生三相交流电动势。 整流器: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 端盖和电刷组件:减少漏磁、散热、支撑、保护、保持良好接触 7:简述影响汽车蓄电池容量的主要因素? 答:(1)放电电流;(2)电解液的温度;(3)电解液的密度;(4)电解液的纯度;(5)极板的结构。 8:汽车电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1.单线制2.负极搭铁3.两个电源4.用电设备并联5.低压直流供电。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试卷 复习及答案

汽车电器系统分析与诊断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蓄电池型号6-QA-105G的含义:6个单体蓄电池组成,额定电压为12V,额定容量为105A.h的起动用干荷式高起动率蓄电池。 2. Ne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 3.火花塞热特性: 火花塞热特性是指火花塞吸收的热量与散出的热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温度。 4.最佳点火提前角:通常指发动机功率最大和油耗最小时的点火提前角。 5.闭合角:指点火线圈初级电流导通时间内曲轴所转过的角度。 6.点火提前角:在火花塞产生电火花期间,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曲轴所转过的角度。7.蓄电池的额定容量:国家标准GB/T 5008.1-1991《起动用铅蓄电池技术要求》规定,完全充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温度为25°C±5°C时,以20h放电率的电流连续放电到12V蓄电池端电压降到10.5V± 0.05V时所输出的电量,称为起动型蓄电池的20h率额定容量,简称额定容量,用C20表示,单位为Ah。 8. 霍尔效应:在半导体基片的上下两个薄面上垂直穿过磁场,与之垂直的前后两个面上通电流,则在左右两个面上产生电压,称为霍尔电压。 二、填空题 1.汽车电系的特点为低压直流、单线制、负极搭铁、并联连接。 2.蓄电池的充电方法主要有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和脉冲快速充电三种。 3. 蓄电池从车上拆下时,应先拆下负极接线,以防止扳手和车体相碰造成断路放电。 4. 汽车上存在蓄电池和发电机两个供电电源。 5.汽车用交流发电机主要由三相同步交流发电机和硅二极管整流器组成。6. 从定子三相星形绕组中性引出的接线柱叫中性点接线柱(记为“N”),其输出电压为三相桥式整流器输出电压的 1/2。 7. 整流器的作用是把三相同步交流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输出,它一般用六个硅二极管接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有些硅整流发电机具有八个二极管和九个二极管。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的构造原理及检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课时为72,是考试课,闭卷考试;其中实验课是12课时,理论课是60课时。在学习本课程前应具有一定的电工学、电子技术知识和汽车构造知识。因此,本课程应在电工学、电子技术、汽车构造等课程之后开设。本课程可同汽车电控系统课程同时开设或稍前开设。 三、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汽车修理、汽车电子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是培养汽车设计、制造、维修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操作人员所必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108学时) (一)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蓄电池

§1.1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 熟练掌握蓄电池的结构及型号。 重点:蓄电池的结构 难点:蓄电池的结构 §1.2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 §1.3蓄电池的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熟练掌握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难点: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4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掌握蓄电池使用与维护 §1.5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1.6免维护蓄电池 熟练掌握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重点: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难点: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第二章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 §2.1概述 §2.2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及型号

熟练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分类。重点:交流发电机的分类。 §2.2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及型号 §2.3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交流发电机的构造 重点:交流发电机的构造 §2.3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重点: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4交流发电机的特性 掌握有交流发电机的特性 重点:交流发电机的特性 §2.5触点式电压调解器 掌握电压调解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重点:电压调解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难点:电压调解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5触点式电压调解器 掌握FT61型等触点式调节器讲解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

1.汽车电器装置主要有供电系统,用电系统,检测装置,配电装置。 2.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分为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 3.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燃料喷射控制,点火时间控制,怠速运转控制,排气再循环控制, 发动机爆燃控制,减速性能控制,自诊断系统,后备系统。 4.底盘控制系统包括防抱死制动控制,驱动防滑控制,变速器电子控制,悬架控制,动力 转向控制,四轮转向控制。 5.汽车电气系统的特点 低压直流单线制负极搭铁 6.汽车供电系统的功用是向车载各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由蓄电池和发电机并联组成。 7.蓄电池的组成 极板隔板电解液壳体 8.单格电池的标称电压2V 正极板比负极板少一块 9.电解液是硫酸水溶液 10. 蓄电池终止放电电压为1.75V 端电压最大为2.7V 11.大多数汽车交流发电机选用Y联结输出电压高减少消耗 12.交流电如何转变为直流电 交流发电机内置硅整流器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向电压二极管导通反向电压二极管截止利用这一特性可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 13. 交流发电机调节器的作用是党发动机转速发生变化时,自动对发电机的电压进行调节, 使发电机的电压稳定,以满足汽车用电设备的要求。 14.调节器的调节原理通过调节磁场电流使磁极磁通改变来使发电机输出电压保持恒定 15.调节磁场电流的方法利用晶体管的开关特性,使磁场电流接通与断开来调节发电机的 磁场电流 16.起动机的组成 直流串励式电动机传动机构控制装置 17.直流电动机的组成 机壳磁极电枢换向器电刷 18.磁极产生电磁场 19.电枢产生转矩的核心部件 20.换向器连接磁场绕组电枢绕组电源保证电枢产生的电磁力矩方向不变使电枢轴能 输出固定方向的转矩。 21.电刷将电流引入发电机 22.直流串励式电动机特性 1)转矩特性在电枢电流相同的情况下,串励式电动机转矩比并励式电动机大 2)机械特性轻载时转速高,重载时,转速低 23.对点火系统的要求 1)产生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高电压 2)火花具有足够能量 3)点火时刻与发动机工况相适应 24.附加电阻可自动调节一次电流,改善起动和高速时的点火特性 25.离心式点火提前机构在发动机转速发生变化时,自动改变断电器凸轮与分电器轴之间 的相位关系从而改变点火提前角转速大提前角大 26.真空式点火提前机构发动机负荷发生变化时,自动改变断电器凸轮与分电器轴之间的

汽车电路教学大纲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及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及电路分析》是汽车专业汽车维修方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内容是紧密结合汽车电器及汽车电子的需求而设置。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以及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宗旨是使学生对汽车的基本电路具有初步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并为后续的汽车电器及汽车电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汽车电器、电子的基本知识,掌握电路与电子的基本概念、基本的分析方法,了解电子器件的应用与参数选择,了解电磁、电机的基础知识及使用。 三、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其中的“掌握”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和计算;“理解”表示能够理解其原理,能够读懂相应电路,但不能熟练的设计和计算;“了解”知道各部分的原理,能够了解电路或器件的功能。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建议 一、学时分配 总学时:133学时,其中理论学时:93 实践学时:40 二、教学媒体 主教材:本课程主教材为《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及电路分析》文字教材。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结构,即教材和教学辅导合二为一的形式,

教材以章来划分内容,每一章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导学内容和习题四部分内容。 三、考试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时间为1.5小时。学生获得成绩由考试成绩及平时考查成绩组成,其中考试成绩占70%。 四、教学建议 本课程所提供的音像教材有录像带和CAI教学光盘2种,教学单位可根据自有设备和条件组织教学。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1篇电路分析基础(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与分析方法.(6学时)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1.2 电路的基本元件 1.3 电路的基本定律 1.4 电路的分析方法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论文

汽车自动变速器论文 自动变速器的特点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一种普通的消费品逐步进入百姓家庭。人们在最求享受的同时也越来越在乎汽车的使用经济性和驾驶简便性,因此自动变速器应运而生。满足了人们对汽车乘坐的舒适性和驾驶的简便性的需求。 关键词:自动变速器自动选择档位传动效率低 一、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原理 车用自动变速器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而且其形式也多种多样。在现代轿车上,常见的是采用电控的液力自动变速器,主要是由自动离合器和自动变速器两大部分组成。它能够根据油门的开度和车速的变化,自动地进行换档。 与无级变速器相比,液力自动变速器最大的不同是在结构上,它是由液压控制的齿轮变速系统构成。因此,液力自动变速器并不是真正的无级变速,还是有档位的。其所能实现的是在两挡之间的无级变速。而无级变速器则是两组变速轮盘和一条传动带组成的,因此,其比传统自动变速器结构简单,体积更小。另外,它可以自由改变传动比,从而实现全程无级变速,使汽车的车速变化平稳,没有传统变速器换档时那种“顿”的感觉。 二.自动变速器的特点和结构分类 液力自动无级变速器也存在不足,如传动效率较低,结构复杂等。但因其无比优越的性能,自动无级变速器的应用仍相当普及。以轿车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装用率保持在80%以上,日本也在70%以上。目前,国内大多数汽车采用手动变速器,手动变速器因采用机械传动,故传动效率高、工作可靠、结构简单。但是,因其动载荷大,易使零件过早地磨损。特别是手动变速器要求驾驶员在外界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频繁地操纵离合器和换挡,增加了驾驶员的负担,使驾驶员易于疲劳,也不利于安全行车。 自动变速器能进行繁复的加速、减速变速器换挡等功能,具有变速平滑、驾驶轻便等优点。汽车自动变速器一般和变矩器一起使用,带有液力传动的特点,可以弥补机械变速器的一些缺点。它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和车速情况,自动选择挡位。 三、自动变速器的优点 1、整车具有更好的驾驶性能。汽车驾驶性能的好坏,除与汽车本身的结构有关外,还取决于正确的控制和操纵。自动变速器能通过系统的设计,使整车自动去完成这些使用要求,以获得最佳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使得驾驶性能与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关系不大,因而特别适用于非职业驾驶。 2、高行车安全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必须根据道路、交通条件的变化,对车辆的行驶方向和速度进行改变和调节。以城市大客车为例,平均每分钟换挡3~5次,而每次换挡有4~6个手脚协同动作。正是由于这种连续不断的频繁操作,使驾驶员的注意力被分散,而且容易产生疲劳,造成交通事故增加;或者是减少换挡,以操纵油门大小代替变速,即以牺牲燃油经济性来减轻疲劳强度。自动变速的车辆,取消了离合器踏板和变速操纵杆,只要控制油门踏板,就能自动变速,从而减轻了驾驶员的疲劳强度,使行车事故率降低,平均车速提高。 3、降低废气排放。发动机在怠速和高速运行时,排放的废气中,CO或CH化合物的浓度较高,而自动变速器的应用,可使发动机经常处于经济转速区域内运转,也就是在较小污染排放的转速范围内工作,从而降低了排气污染。 4、可以延长发动机和传动系的使用寿命。因为自动变速器采用液力变矩器和发动机“弹性”连接,外界的冲击负荷可以通过藕合器缓冲,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在汽车起步换挡、制动时能吸收振动,相应减小了发动机和传动系的动载荷。 5、操纵简单。只需设置液压工作阀的位置,自动变速器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动加挡和减

(完整word版)汽车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018版

黄淮学院《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课程教案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321201814 课程名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气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故障分析的知识。 3.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读懂汽车电路图,能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 2.掌握汽车常用电气设备的拆装和检修方法。 3.掌握常见汽车电路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4.能正确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理论部分 (一)绪论 1.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重要性; 2. 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3. 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特点。 (二)电源系 1. 掌握各类常用蓄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型号,蓄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技术状况的检 查与维护蓄电池的常用充电方法,常见故障的诊断; 2. 理解蓄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工作特性、容量及影响因素; 3. 了解蓄电池的其他充电种类和方法,国外常见车型蓄电池的型号; 4. 掌握常见硅整流发电机的基本结构、电压调节器的基本类型和电源系统的基本电 路,发电机和调节器的正确使用和维修,电源系统的连线、故障诊断与排除; 5. 理解硅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电压调节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6. 了解硅整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检测、调试方法。 (三)起动系 1. 掌握起动机的组成,电磁操纵强制啮合式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常见起动电 路和具有保护功能的起动电路、起动系统的维护及故障诊断与排除, 2. 理解直流串激式电动机的基本工作特性和减速起动机的基本工作情 况; 3. 了解起动机的分类、型号和起动机性能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四)点火系 1. 掌握传统点火系的基本组成,传统点火系的电路和各组成元件的结构、 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电感储能电子点火系的组成、电路,信号发生器的类型和结构,各组成元件 之间的线路连接; 3. 掌握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的功能及组成,各种点火系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点火系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版本号:020232026 课程英文名称:Automotive Electronics and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交通运输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 2017.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理论性兼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生学习汽车维修工程、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机构和应用,适应社会和行业的要求,为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和汽车整车设计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工程人员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基本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结构、原理和应用,掌握汽车现代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结构原理和简单的检测方法及手段,培养电路分析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了解汽车与电子技术发展的关系,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了解电子控制系统的共性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特点。 2、掌握发动机电子控制燃油供给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应用,掌握不同机构和类型的燃油供给系统的特点和工作方式,了解部分典型结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点火系统的分类、结构和原理,了解传统点火系统和现代电子点火系统中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掌握电子控制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典型防抱死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掌握简单的制动效能的计算。 5、掌握汽车驱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了解汽车驱动系统与电子控制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相比较各自的特点。 6、掌握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分类、结构和原理,了解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变速器、电子控制机构的结构、作用和特点,可以进行简单的性能分析。 7、了解汽车空调、安全气囊、导航系统等汽车电子控制辅助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及辅助系统的使用对汽车主要性能的影响。 (三)实施说明 本教学大纲的具体实施主要是通过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适当引入多媒体和仿真模型等先进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讲授、课后作业、实验和答疑等教学环节实现,同时通过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巩固和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讲解主要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的讲解;课后作业和习题要少而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相应的实践教学力求重点突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了解电工和电子技术实验和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 总学时(学分):48 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0 适用对象:交通工程专业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汽车发动机理论》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为汽车发动机性能评价指标、提高性能指标的途径、发动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换气过程及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发动机特性等,并介绍排气污染和噪声振动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燃机理论的基本知识,为提高汽车的应用效率奠定基础,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1、掌握内燃机的能量转换以及循环充量的原理和规律,即动力机械的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问 题; 2、掌握内燃机的燃烧与排放问题,包括内燃机的燃烧过程、规律与有害排放物及噪声 控制。 3、掌握内燃机应用于汽车动力时具有重要影响的运行特性与性能调控问题。 (三)课程考核办法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将理论考试的70%成绩和实验考试的30%成绩记为总成绩。

、讲授内容 第一篇热力工程基础(6) 第二篇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 第五章发动机实际循环与评价指标( 6 学时)第一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一、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二、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第二节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一、发动机的示功图 二、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第三节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一、动力性指标 二、经济性指标 三、强化指标 第四节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 一、机械效率 二、机械损失的测定 三、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 四、发动机的热平衡 第六章换气过程与循环充量(6 学时) 第一节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换气过程 二、换气损失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一、充量系数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汽车构造》是汽车营销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汽车构造(一)》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部分。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对汽车的运动过程(即动力的产生、传递)有清楚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今后学习汽车专业的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几种基本车型发动机的结构原理,为以后接触新的车型,能迅速掌握其结构原理。 二、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以前续机械基础、机械制图、金属材料、汽车电器为基 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后续电控发动机课程、汽车底盘课程做引导,在教学计划中占重要地位。 三、课程性质 《汽车构造》是汽车营销专业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核心课程。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4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汽车总论 ⑴汽车类型

⑵汽车总体构造 2.发动机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 ⑴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和分类 ⑵发动机的简单工作原理 ⑶常见型式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⑷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定 ⑸发动机的工作特性与性能指标 3.曲柄连杆机构 ⑴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及功用 ⑵机体组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⑶活塞连杆组的组成、构造特点 ⑷曲轴飞轮组的零部件结构特点和作用 4.配气机构 ⑴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 ⑵配气相位 ⑶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的结构和特点 ⑷可变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 实训一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组成及其主要构件结构5.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⑴汽油机供给系的组成及功用 ⑵汽油供给装置 ⑶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简单化油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