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教学设计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教学设计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教学设计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例证让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综合、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特点,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合理、灵活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抢答,引入课题。

题组一:

0.52+0.48= 2.8+0.2+5=

0.48+0.52= 2.8+(0.2+5)=

问:刚才口算的两组题目有什么特点?

题组二:

135+39+65+11= 134-66-34=

问:怎样算可以快一些?

刚才简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提出猜想,举例验证。

1.猜一猜。

师:整数加法运算定律能否在小数加法运算中应用?

2.交流预习成果。

师:在小组内跟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并举例验证你的猜想。

3.指名学生汇报,并写出自己的例证。全班交流,验证猜想。(二)在实际问题中验证猜想,展示预习成果。

出示例3图

(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通过例图中两位学生的对话,你明白了什么?

(3)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三)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1、在集体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1)展示学生中的不同算法,并指名说说计算的依据。

(2)全班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2、在小组交流中进一步明确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在对比中感受较简便的算法。

小组讨论:

(1)这些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算式相同,计算结果相同;计算过程不同。)

(2)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算起来更简便?并说说理由。

(四)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用字母表示运算律时,其中的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这样,我们就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了小数。(揭示课题: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三、练习提高,拓展应用。

1、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①6.7+□+3.3= 6.7 +□+ 4.9

②a+6.45+7.2=6.45+□+□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4.88+6.3+3.7 1

5.6+0.79+0.21+4.4

5.26+(3.43+0.74) 5.02-4.5+0.98

要求:自主完成,在每一题的后面写上简算的理由。

3、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9.3 - 4.3- 0.7 6.48 -(4.48 +1)

9.3 -(4.3+ 0.7) 6.48 - 4.48 - 1

让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再比较结果,得出减法的运算性质在小数中也同样适用。

4、实际应用。

看谁能当上会计师。(出示购物小票)

(1)估计一下购买这些商量应该付出多少钱?

(2)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a+b=b+a

a+b+c=a+(b+c)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a-b-c=a-(b+c)

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参赛教案 课题:《运算定律》复习课 学校: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李官镇中心小学学科:小学数学 姓名:葛洋洋

《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1、小学四年级学生 2、学科:小学数学 3、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4、通过一阶段的运算律的学习,学生对运算定律有了初步的掌握,但是还没有 的热情,并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学生掌握了四 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 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 再教学乘法的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 的运算律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 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 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 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 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 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 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在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时,对于基本题型学生掌 握的较好,但是稍微变换一下形式,特别是乘法分配率的反向应用,中下等 生在学习上就有困难,提倡小组互帮,会的学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共 同进步。 四、教学设想: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网络图,让学生对运算律有整体的系统的认识,再设 计由易到难的练习题,让学生将运算律掌握扎实。

分层次作业设计课题:运算律练习题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运算律。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 标签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演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多媒体展示: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两个算式之间填什么符号?40+56 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__ (生:等于65+25) 78+64=________ ⑥加法交换律练习: 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课件) 运用学过的加法交换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课件) 课堂练习(课件) 加法的验算(课件)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板演线段图:根据学生回答列出不同算式。

小数乘整数计算题100道大全

3.6×8= 1.4×7= 5.11×8= 3.25×4= 3.7×2= 1.32×8= 3.9×2= 3.41×2= 4.7×8= 3.9×4= 1.3×8= 1.6×4= 1.6×5= 1.02×6= 2.25×4= 1.6×3= 3.5×4= 1.2×5= 1.88×7= 2.8×3= 8.7×2= 1.22×3= 1.48×9= 5.1×2= 1.1×3= 4.8×4= 2.42×2= 8.27×3= 3.2×5= 1.6×8= 5.6×9= 7.2×2= 3.14×6= 3.14×8= 1.5×8= 3.14×9= 6.25×8= 2.5×8= 2.9×3= 1.2×7= 1.9×5= 1.4×8= 1.9×7= 7.6×2= 1.25×4= 2.7×3= 1.8×5= 1.2×4= 2.3×4= 2.5×6= 3.6×3= 1.5×4= 5.4×3= 8.05×8= 3.7×9= 1.8×9= 5.6×3= 1.7×4= 3.5×3= 3.9×7= 2.5×4= 3.14×7= 4.5×7= 1.5×6= 1.7×3= 1.8×3= 9.5×2= 8.9×2= 4.5×4= 3.6×5= 1.8×6= 7.75×4= 3.8×5= 1.4×5= 3.2×6= 4.5×2= 1.3×4= 5.5×4= 7.7×7= 3.14×4= 5.5×5= 6.6×3= 4.6×6= 5.2× 7=

2.8×5= 1.86×7= 5.6×8= 1.3×9= 2.5×3= 2.4×5= 2.6×7= 1.25×8= 3.14×2= 3.14×3= 7.2×6= 3.14×5= 6.56×4= 3.9×3= 2.6×4= 2.13×5=

《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宜良县北墩子小学李刚【教学内容】第一、三单元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自主整理四则运算知识。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计算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巩固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运算技能。 3、能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在观察、比较中会灵活地选择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玩过扑克吗?老师在玩扑克时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那好(多媒体出示扑克牌:2、3、4、6),如果要使4张牌面上的数字经过运算得到24,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 1、小组合作 2、交流汇报 3、设疑导入 刚才算24点,我们用到了哪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四则运算) 二、知识梳理 1、什么叫做四则运算? 2、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①、谁来说说这几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多媒体出示) ②、师生交流后明确: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③、小结(板书) 3、运算定律 谁来说说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定律吗?(板书) 三、知识闯关 1、第一关:填空,并说明根据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 2、第二关:数学诊断室 3、第三关:火眼金睛识简便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复习,相信你有很大的收获,谈谈你的收获吧! 通过复习:①、加深了对四则运算定义的理解;②、系统地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③、能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了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第一级运算) 从左到右 ×、÷(第二级运算) 运算顺序含有两级运算:+、-、×、÷从高到低 有括号:()、〔〕从里到外 四则交换律:a+b=b+a 混合运算加法 结合律:(a+b)+c=a+(b+c) 交换律:a×b=b×a 运算定律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c±b×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c)

小数乘整数计算

一、口算下列各题。 0.5×10= 3.02×100= 6.98÷10= 345÷1000= 6.5×10= 0.56×100= 3.78×100= 3.215×100=0.8×10= 4.0 8×100= 二、列竖式计算。 8.5×16= 4.15×24= 0.32×7= 6.4×9= 2.5×36= 0.04×270= 1.25×3= 3.75×6= 0.48×9= 7.35×8= 15.24×5= 0.9×20= 2.17×60.24×150.76×34 1.05×16 三、填空。 (1)、计算3.25×3时,可以把3.25×3看成325×3,再把所得的积缩小到它的()。(2)、把0.47扩大到它的()倍是47. (3)、把782缩小到原来的 1 1000 是()。 (4)26.4×4=()+()+()+() (5)把3.67扩大10倍是(),扩大100倍是(),扩大1000倍是()。 (6)把560缩小10倍是(),缩小100倍是(),缩小1000倍是()。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近似值4.0和4的大小相等,精确度一样。() (2)7.995精确到百分位是8。() (3)一个自然数乘小数,积一定比这个自然数小。() (4)两个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2.16,这个准确数可能是2.156( ) 五、计算下面各题。

(1)远处打闪电以后,大约经过3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每秒0.34千米,打闪电的地方离小华大约有多远? (2)小惠从家坐汽车去外婆家,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8千米,她坐了1.5小时的车到外婆家,小惠家离外婆家有多远? (3)一套连环画有12本,每本定价7.8元。买这套连环画一共要多少钱? (4)一个正方形场地的边长是0.45千米,如果有人绕场地走一圈,那么共走多少千米? 六、列式计算 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0.45千米,6天修路多少千米? 2.一个正方形边长是0.12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3.一个长方形宽是2分米,比长短1.8分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瓶里装满水,连瓶称1.2千克,把瓶里的水倒去一半,再连瓶称是750克.瓶重多少千克? 5、一本《小记者》4.5元,学校买48本这种图书需要多少元钱? 6、汽车的油箱里有25千克汽油,每千克汽油可以供汽车行驶6.8千米,小明去农场要行200千米,他中途要加油吗?

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内容:运算定律P17——P31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4、在经历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发现过程中,体验归纳、总结和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 5、在经历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形成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6、经历简便计算过程,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7、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单元教学安排:

运算定律…………………3课时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取信息。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11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2、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四、教具准备 备课、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30+20= 28+72= 38+50= 20+30= 72+28 50+38= 二、讲授新课 (一)谈话导入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称作运算。上面这几组都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在加法算式30+20=50中,30、20和50分别叫什么?(30和20叫做加数、50叫做它们的和。)(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的旅行。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出示课件)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解答?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吧?(生在本子上解答) 谁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解答的?(40+56) 还有其他方法吗?(56+40) 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第一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第二个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数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 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来验证,先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例。哪些同学能像上面的算式一样写出来呢? (例如:8+6=6+8等等) 这几个式子都是等式吗? 数不变位置发生变化不影响计算结果。 观察这几个算式,把你观察到的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吗? (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我们给这条规律起了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成立) 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欢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a表示第一个加数,b表示第二个加数。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

小数乘整数 计算题 200道

2.2×4=0.9×9= 4.3×6=6.9×6= 3.4×8= 2.4×3=3.1×8= 5.5×6= 6.1×7= 2.8×3= 1.4×8= 4.5×2= 3.7×6= 2.3×7= 6.5×4=7.2×4=0.4×4=8.1×2=5.5×9= 2.8×8= 2.5×7=0.5×9= 4.1×5=0.3×4=0.7×9= 6.8×6=9.2×6=4.2×5= 3.6×5= 4.9×3=2.3×5= 4.4×9=7.7×4=2.2×8=9.5×6=8.3×2=4.7×9= 5.5×3= 3.4×7=8.4×6=7.5×5= 1.2×5=3.5×3=9.5×9= 4.5×3= 6.3×6= 4.3×4= 5.8×2=9.7×8= 5.7×8= 5.4×3=9.1×5=8.2×8=9.2×8=5.2×3= 4.9×9= 5.6×6=2.8×6=0.6×6= 7.8×8=7.6×4= 8.9×8= 2.6×5=

2.2×5= 6.3×8= 4.4×3=6.8×7=0.5×5= 4.3×7= 6.3×3= 3.7×7= 4.7×8= 7.2×7= 4.2×8= 5.8×3=3.5×5=7.1×5= 1.8×6=2.3×2=0.5×7= 1.8×8=7.5×4= 5.7×7= 5.4×9=4.4×4= 6.7×8= 2.9×9=9.8×8= 1.3×8=8.8×9=0.8×6=0.3×3= 4.9×5=0.3×6= 3.8×3=9.3×2=8.6×2=9.7×4=9.3×6=6.6×8=0.4×9= 2.1×4=0.3×5= 4.6×9= 1.2×6=2.5×5= 6.6×3= 3.9×2=5.2×6= 1.3×6=0.9×5=8.3×9= 3.6×9=7.6×7=2.9×3= 2.7×9=9.9×5=6.8×4= 4.2×4= 3.2×8=1.1×4= 6.2×3= 4.1×4=6.8×9=0.6×7=7.1×7=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 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 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40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1题。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中的简便算法。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根据简便方法正确灵活的进行计算。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和根据简便方法灵活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投影出示) 112+59=123-39=203+99=128-99= 2、口算。 第一组:78-16-14=80-18-12=95-25-15= 第二组:78-(16+14)=80-(18+12)=95-(25+15)= 教师:通过口算这两组题你有什么体会?(学生:第二组的题口算起来比较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 3.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2.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式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星期,他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千米,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 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上午和下午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用加法:40+56或56+40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加法运算的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定律 (2)解决问题 40+56=96(km)或56+40=96(km) (3)观察算式,发现定律 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天骑的路程,因此两道算式之间可用等号连接,即40+56=56+40 观察40+56=56+40,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验证定律 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可以举例验证。如: 0+200=200;200+0=200所以0+200=200=0

四年级数学下册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的内容。 2、说教材的作用及地位: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小数的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小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加强学生计算的正确性、烂熟性、灵敏性的一个严重方面。《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大胆地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小数加减法简易计算的呈现方式放到一个生活大背景中,让学生通过“商品大奉送”和“找朋友”两个游戏,亲身经历活动,亲自悟出道理,使他们从中很好地提炼了数学的模型。 3、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易运算。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优良的计算习惯,训练计算的灵敏性。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通过小组之间的比赛辩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4、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简易计算的依据,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简易计算的方 法。: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游戏、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解放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三、说学法: 课改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变这种“牵引式、接受式”的学习为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7-1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时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探究单、测试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明确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的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1:加法运算定律有几个?(板书:几个) 生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板书:用处)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师: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大问题是加法运算定律有几个?学习它有什么用处? 三、自主尝试,交流成果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两个问题拿出课前探究单,打开课本17页,看一看探究单上的问题,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补充的? 课前探究单 1.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可以列式为: 还可以列式为: 由此可以得出: 你的发现是: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拿出课前探究单,打开课本

17页,看一看探究单上的问题还有什么内容需要补充的吗? 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按照课前探究单上的问题进行汇报) (一)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可以列式为:40+56=96(km) 还可以列式为:56+40=96(km) (二)观察算式,发现定律 生: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天骑的路程,因此两道算式之间可用等号连接,即40+56=56+40(师板书算式)师:观察这组算式:40+56=56+40,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 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验证定律 师: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谁能举例说一说?(生举例,师适当板书) 四、师生梳理,提炼规律 师: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就叫加法交换律。 生:同桌互记定律,全班共同熟记(板书:加法交换律) (一)用字母表示定律 师:我们用语言叙述比较繁琐,你们有没有更好的记忆加法交换律方法? 生1: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2:△+☆=☆+△ 生3:a+b=b+a(板书) 师:加法交换律表示的方式很多,用字母表示定律更直观更方便。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到小数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 祖山总校杜玉华 教材分析: 教材以学生喜爱的校园体育运动为背景,采用对比的方式呈现两位学生不同的计算思路,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出两种算法的结果是一样的,从而直观感知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进一步体会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确实能使计算更快捷方便,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小数加减法计算中能根据数据特点自觉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及整数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有限个例证让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综合、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的生活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特点,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合理、灵活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2.课件。 教法、学法:教师以指导学生预习,组织探究活动,设疑解难为主;学生以自主尝试、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教学过程: 一、口算抢答,引入课题。 题组一: 0.52+0.48= 2.8+0.2+5= 0.48+0.52= 2.8+(0.2+5)=

问:刚才口算的两组题目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凑整,并联想到加数相同,加数的位置不同或计算顺序不同,但计算结果一样。) 题组二: 135+39+65+11= 134-66-34= 问:你是怎样算得那么快的?(引出应用运算律可以让计算简便) 刚才简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如何表示?(学生齐说,老师板书。)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提出猜想,举例验证。 1、猜一猜。 师: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这些字母都表示整数,现在大家猜一猜,这些字母可以表示小数吗?换句话说,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运算中也能用吗? 2、交流预习成果。 师:课前我们已有过预习,现在在小组内跟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并举例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交流时师板书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吗?) 3、指名几个学生汇报,并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例证。全班交流,验证猜想。 4、教师也举一例验证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小数运算中也适用。 (二)在实际问题中验证猜想,展示预习成果。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计算的形式验证加法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也适用。下面我们在实际问题中再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出示例4图:新圩小学上一届秋季运动会的比赛场景,这一个项目是四年级组男子4×50米接力赛。 课前老师已布置了预习任务:(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通过例图中两位学生的对话,你明白了什么?(3)你是怎样计算他们可能的总成绩的?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4)还有什么疑问吗?

10以内的小数乘整数 计算题

10以内的小数乘整数 8.7×4= 7.1×8= 4.7×4= 2.8×7= 3.5×6= 7.3×7= 0.7×6= 4.5×4= 4.4×6= 2.9×6= 3.5×8= 1.8×4= 1.7×2= 8.2×4= 4.8×2= 0.7×7= 1.7×5= 2.8×5= 4.9×2= 4.7×7= 9.3×3= 5.4×4= 5.1×8= 5.6×3= 6.4×6= 3.6×7= 3.4×6= 1.5×3= 3.1×5= 7.6×6= 1.1×2= 2.5×3= 9.4×4= 6.9×9= 5.1×9= 9.8×7= 0.6×8= 1.4×3= 5.8×8= 9.1×8= 0.7×3= 1.1×6= 7.5×6= 2.4×7= 1.9×5= 9.7×7= 4.5×6= 3.2×3= 7.8×6= 9.1×4= 9.7×2= 3.2×5= 1.6×2= 4.5×7= 0.2×9= 5.6×7= 9.6×9= 0.9×2= 9.2×9= 3.2×7= 3.7×8= 7.9×5= 6.1×3= 3.3×4= 2.2×9= 6.7×4= 3.7×4= 1.1×5= 1.8×3= 7.8×7= 5.6×9= 7.2×8= 5.9×7= 3.3×3= 3.4×5= 1.9×2= 5.7×3= 5.7×4= 8.2×5= 9.2×2=

7.7×2= 1.1×7= 9.3×8= 1.7×4= 1.9×7= 3.7×3= 7.8×9= 2.8×2= 3.9×5= 8.8×8= 5.9×2= 1.3×9= 7.2×9= 6.2×9= 7.4×7= 0.3×2= 2.1×2= 2.2×6= 7.1×2= 6.6×2= 0.6×5= 8.1×9= 5.8×4= 5.5×8= 5.4×6= 7.3×4= 7.4×2= 6.5×3= 1.5×5= 1.2×4= 5.2×7= 7.9×3= 0.8×9= 1.4×5= 6.3×4= 9.4×5= 7.9×9= 8.9×3= 5.2×5= 3.1×6= 3.8×6= 4.2×3= 4.6×7= 6.3×5= 0.2×2= 9.5×5= 1.2×8= 1.9×6= 7.5×3= 8.2×3= 3.7×5= 6.1×6= 7.9×2= 4.1×2= 3.3×2= 4.1×6= 7.2×3= 9.2×4= 1.5×2= 5.3×5= 3.5×7= 9.9×9= 5.3×9= 9.8×6= 9.1×2= 6.9×5= 1.8×2= 5.4×8= 6.3×7= 6.1×4= 8.9×9= 1.3×2= 1.2×3= 5.3×8= 1.6×8= 1.5×7= 7.2×9= 2.7×5= 4.6×3= 9.9×6=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32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和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作用,了解运用运算定律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从中感悟科学验证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学习例5。 (1)出示例5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2.学习例6。 (1)出示例6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250(桶)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c=a×(b×c) (4)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习例7。 (1)出示例7。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c=a×c+b×c a×(b+c)=a×b+a×c (4)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题。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课27、28、29页及相关练习 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会运用加法 交换律验算加法。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口算下面各题: A、36+29 29+36 B、68+51 51+68 C、72+13 13+72 二、新课 (一)、教学例1 1、讨论: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结果:相同 位置:交换

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学生读一遍) 36+29=29+36 68+51=51+68 72+13=13+72 像这样的规律,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什么(加法交换律),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课件出示,全班齐读)2、讨论: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课件出示 字母表达式) 3、师:其实我们所学的加法交换律,就是课本28页例1的内容, 我们一起来看。 4、同学们知道以前哪果就用过加法交换律吗 5、练习。 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300 + 600= + + 65 = + 35 25 + = 75 + 36+ = 64 + 56+44= + a+ = 12 + 6、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谁能说说这幅额头的内容(学生回答) 李叔叔第一天行了88千米,第二天行了10千米,第三天行了96千米。这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解答: 88 + 104 + 96 = 192 + 96 = 288(千米) 88 + (104 + 96)= 88 + 200 = 288(千米)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9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65=+35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192+96 =288

小数乘整数练习题.doc

小数乘整数练习题 小博士提示:别忘了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哟!连线教材:一、填空。 1、26.4×4=()+()+()+() 2、把 3.67扩大10倍是(),扩大100倍是(),扩大1000 倍是()。3、把560缩小10倍是(),缩小100 倍是(),缩小1000倍是()。二、计算1、直接 写出得数6.5×10= 0.56×100= 3.78×100=3.215×100= 0.8×10= 4.08×100=2、用竖式计算4.6×6= 8.9×7= 1 5.6×13= 0.18×15= 0.025×14= 3.06×36= 三、根据13×3=39,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130×3= 13×30= 1.3×3= 1300×3= 130×30= 0.13×3= 一、填空:1、6.9628保留整数是();保留到十分位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如果保留三位小数,要看小数第() 位。3、4.3×0.83的积是(),保留两位小数后约是()。

4、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后得到3.0,这个 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近似值4.0和4的大小相等, 精确度一样。()2、7.995精确到百分位是8。()3、 一个自然数乘小数,积一定比这个自然数小。()4、两个数 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2.16,这个准确数可能是 2.156( )三、计算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58×2 0.5×0.9 0.37×2.4 2019-05-18 小博士提示:别忘了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哟!连线教材:一、填空。 1、26.4×4=()+()+()+() 2、把 3.67扩大10倍是(),扩大100倍是(),扩大1000 倍是()。3、把560缩小10倍是(),缩小100 倍是(),缩小1000倍是()。二、计算1、直接 写出得数6.5×10= 0.56×100= 3.78×100=3.215×100= 0.8×10= 4.08×100=2、用竖式计算4.6×6= 8.9×7= 1 5.6×13= 0.18×15= 0.025×14= 3.06×36=

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内容 运算定律P17——P31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4、在经历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发现过程中,体验归纳、总结和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 5、在经历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形成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6、经历简便计算过程,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7、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单元教学安排 运算定律……………………………………………………3课时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 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30例3及练习五5—7题。 教学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园https://www.360docs.net/doc/964255438.html,]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独立思考,类比应用,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谁来说一说? (说说其意思,或字母表达式)a+b=b+a +c=a+ 2、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做什么?(验算)。那加法

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面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叔叔前四天的旅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后四天的旅程呢?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多媒体出示:例3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115千米 B→c132千米 c→D118千米 D→E85千米 (1)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园https://www.360docs.net/doc/964255438.html,]的观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