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有趣的声现象

初中物理有趣的声现象
初中物理有趣的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练习2019-09-15

姓名班级得分

一、填空题

1.在鼓面上放一个小纸团,当鼓面振动时,发现小纸团在.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2.人们说话时靠来发声,声音又是靠传给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的.

3.悠扬的琴声由琴弦的而产生的.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表明能传声.

4.火车开动时的“隆隆”声与汽车刹车时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吱”的声音相比,音调高的是,响度大的是.

5.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因此声速跟介质的______有关;它还跟介质的______有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

6.楼道里挂牌上常写着“慢步轻声”.“轻声”是指减小声带振动的 .不同的物体在发声时,其音色是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7.俗语“震耳欲聋”、“声音刺耳”、“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分别反映声音的、、特征.

8.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说:“不开,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妈声音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同。

9.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

10.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

11.二胡发声时,其声源是振动的 ,我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传来的.若深夜在家里拉二胡,对邻居来说此时的二胡声是一种 .

12.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这说明声能够传递;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13.“无声手枪”是在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中减弱噪声的.

14.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1);(2)。

15、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请你分别列举出一个工业噪声和一个交通噪声的实例。

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B.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要能听到声音,必须要有声源和传播声音的物质

2.闭上眼睛我们也可以辨别熟人的说话声音,这是依据人的声带振动时有不同的A.音色 B.振幅 C.响度 D.频率 ( ) 3.先轻敲一下鼓,再用力敲一下鼓,两次听到鼓发出的声音 (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无法确定

4.医用“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响度太小 ( )

B.声音响度太大

c.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5.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

6.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一般一些主要干道旁都设置了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

A. 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号

B. 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

C. 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

D. 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7.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辩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 )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同

8.下面事例属于“声与信息”的利用的是 ( )

A.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 B.用超声波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用超声波来检查人体的内脏器官 D.用超声波来洁牙

9.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 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 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 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 阻止琴弦振动发声

10.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

A.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11.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长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两下敲打的声音,原因是 ( )

A.产生了回声 B.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C.气体传声比固体快 D.听错了

12.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 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13.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D.声音在墙壁中比空气中传播得快

14.下列现象中,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

A.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B.夏天里人们买西瓜,要捧起来拍两下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

C.小雨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的水装得满不满

D.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15.1999年8月17日凌晨,在土耳其发生了地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

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三、简答、实验题

2.下面是初二(3)班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A.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

B.步骤: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

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

分别用其实材料完成上述步骤。

提问:①小明是通过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

②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写出两个:;。

3.为什么人能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而听不到自己来回挥手时发出的声音?

4.马戏团的驯犬员用一种特殊的信号驯犬,而观众则不能发觉这些信号,你能说出这其中的奥妙吗?

5.一个年轻人在迪斯科舞厅做服务生,干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听力明显下降。你能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吗?

四.计算题

1.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洋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2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大?(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用这种方法能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吗?说明理由。

2、有一种昆虫其翅膀每分钟振动9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多少?这种声音人能听到吗?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完整)初二物理声现象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的对话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 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D.狗听到无线电波 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音和光一样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人们常用音色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减弱噪声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刮风时,我们能听到树叶发出的声音,说明树叶在振动 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 6.物理教科书上有下列两则信息,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上述两则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B.狗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C.猫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不能发现飞行的蜜蜂 D.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7.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回声大小不同 8.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

图3-1-1 一:声音的产生 (一)基础知识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如图3-1-1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巩固习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 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鼓敲 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图中选择一幅图片,根据图片情景提出2个物理问题,并作回答. 示例:问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回答:小女孩与树的相对位置在改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 问题1: 回答1: 问题2: 回答2: 答案:1:B 2:沙粒被弹起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沙粒会弹得越高。说明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 的,震幅越大,响度越大。 3:问题1: 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回答1: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问题2: 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声源是什么? 回答2: 猿声带的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一)基础知识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二):巩固习题 1.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时,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________。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图所示,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可见电磁波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填“能”或“不能”) 3.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敲响右边的音叉,会看到的现象是竖直放置的泡沫小球__________。如将上述装置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会看到泡沫小球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答案:1:B2:振动;音色;能;不能3:泡沫小球被弹起;不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一)基础知识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①: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通过哪些实验体验乐音的音调。 (1)利用相同的钢锯条在不同长度用相同的力使其振动时的快慢,辨别声音音调的高低。 现象:锯条伸短时,钢锯条振动快,音调高;钢锯条锯条伸长时,振动慢,音调高; 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质量不同的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空气柱的振动,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显然图中音调最高的是d,其次是a,b瓶的音调低,c瓶的音调最低。 (3)“水杯琴”敲击有水的地方,杯子盛水后,相当于改变了杯壁的振动情况,一般说来,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低,那么音调由高到低的是b,c,d,a (4)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 弦短,弦细,弦紧,振动频率高,音调高。 弦长,弦粗,弦松,振动频率低,音调低。 (5):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辨别声音音调的高低。 现象:快划时,硬纸片振动快,音调高;慢划时,硬纸片振动慢,音调高; 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6):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现象:同样大的力拨动细的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快,音调高;

最新初中物理《声现象》试题

初中物理《声现象》 试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现象》试题 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 第一章综合测试 一?填空题: 1-声音是由于_________ 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 -.真空_______ 传声傾"能"或,,不能") 2?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 传声的,人潜入水中时,仍能听岸上人的说话声,这说明__________ 也能传声,人隔着 枕头能听到钟表"嘀答"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同样也能传声? 3.科学工和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 波,经过4.6s收到回声,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 5 O On√s). 4?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______ 停止,锣声消失?月球 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 不能传声? 5.声波起因于_________ 声波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 因此 声波不能通过真空?声波具有____________ . 6.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 而产生的,钢琴、吉他、笛子 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也可能从它们的— _______ 来分辨? 7.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11I是指女同学声音的 __________ 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 的缘故? 8?被誉为"绿城"的南宁市,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树木,它可 以使传来的__________ 被部分吸收而减弱,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安静? 9.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3)控制噪声声源;②阻断噪声传播; 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分别是属于哪一种?(D摩托车上的消声器_______ (2)在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 仅供学习与交涼,如冇15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初中物理 《声现象》综合测试题

福鼎十五中初二物理月考试题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m/s 2.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中不能传播声音.登上月球的宇宙员只能靠___________交谈。如图,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3.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锣鼓声声震天响”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较高。 4、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___ m/s,光在______________中沿直 线传播,光年是天文学上的____________的单位。 5、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成90o时,入射角为____________;当入射光线 垂直于镜面入射,入射角为____________,甲、乙两人在照同一面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看到甲的眼睛,这是由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____________的缘故。 5.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的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的中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6.2004年12月26日,南亚、东南亚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 7.春光明媚,春意昂然,晴朗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地面上有一些小圆斑。小芳来到波平如镜的湖边散步,她看到岸边的柳枝和天上的白云倒 映在湖中,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湖水里自由地游来游去,仿佛中,鱼儿好 像穿梭在柳枝和白云之间……小芳看到湖中的柳枝和白云是 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地面上的一些小圆斑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它是太阳的_________(实像还是虚像) 8.太阳、月亮、耀眼的玻璃幕墙、晶莹的钻石、正在发光的灯: 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芸从示波器上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比较,如图a、b所示,由图形可知______是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_____是噪声的波形。(图在第2题下面) 10、飞玲同学看黑板上的字时,发现黑板反光现象,这是由于黑板发生 ____________反射,其他同学都可以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____________反射。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图3-1-1 一:声音的产生 (一)基础知识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如图3-1-1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巩固习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现象,这说明 ______________.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图中选择一幅图片,根据图片情景提出2个物理问题,并作回答. 示例:问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回答:小女孩与树的相对位置在改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 问题1: 回答1: 问题2: 回答2: 答案:1:B 2:沙粒被弹起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沙粒会弹得越高。说明声音的响度 是由振幅决定的,震幅越大,响度越大。 3:问题1: 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回答1: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一)基础知识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2: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二):巩固习题 1.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时,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________。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图所示,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可见电磁波 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填“能”或“不能”) 3.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敲响右边的音叉,会看到的现象是竖直放置的泡沫小球 __________。如将上述装置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会看到泡沫小球 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答案:1:B2:振动;音色;能;不能3:泡沫小球被弹起;不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三: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一)基础知识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①: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通过哪些实验体验乐音的音调。 (1)利用相同的钢锯条在不同长度用相同的力使其振动时的快慢,辨别声音音调的高低。 现象:锯条伸短时,钢锯条振动快,音调高;钢锯条锯条伸长时,振动慢,音调高; 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质量不同的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空气柱的振动,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

物理专题复习声现象的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A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一小球对鼓面的撞击力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B是研究声音的传

播;C和D是研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 考点:音调;响度;声音的传播 2.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A.一次回声B.两次回声C.三次回声D.四次回声 【答案】B 【解析】 【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详解】 甲同学在一根空心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则乙同学会听到两次敲击声。 故选B。 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详解】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发出声音,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C 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

初中物理声现象试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现象》试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 第一章综合测试 一.填空题: 1.声音是由于____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真空___传声(填"能"或"不能") 2.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传声的,人潜入水中时,仍能听岸上人的说话声,这说明______也能传声,人隔着枕头,能听到钟表"嘀答"这说明_______同样也能传声. 3.科学工和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6s 收到回声,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4.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____停止,锣声消失.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不能传声. 5.声波起因于_____,声波的传播需要_____,因此声波不能通过真空.声波具有______. 6.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而产生的,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也可能从它们的_____来分辨.7.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的缘故. 8.被誉为"绿城"的南宁市,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树木,它可以使传来的______被部分吸收而减弱,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安静.9.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①控制噪声声源;②阻断噪声传播; 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分别是属于哪一种? (1)摩托车上的消声器___(2)在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用吸音材料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_____(填序号) 10.有的人在唱歌时常常"走调",走调的意思是指其唱歌时___发生了改变. 二.选择题 1.在百赛跑中,计时员依据下列事实开始计时才准确()

初中物理声现象阶梯训练

初中物理声现象阶梯训练 (每题10分,共100分;完成时间30分钟)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速度是340m/s,合 km/h。 *2.在声现象中,音调高是指声音的高,响度大是指声音的大。 *3.不同的发声体即使发出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声音,人们的听觉依然可以根据的不同将它们区分开来。**4.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 )。 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知识的应用 **5.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一定大于 s以上;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传来的,其理由是。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次声音。原因是 。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交谈时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B.优美动听的乐曲一定不是噪声 C.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D.人对着高墙喊一声,人不一定就能听到回声 ***7.站在百米跑道终点计时台上的甲、乙两名计时员,为同一跑道的运动员计时,甲看到起跑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乙则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则: (1)甲、乙两名计时员谁计时准确? (2)若甲、乙两名计时员的反应速度相同,他们计时相差大约是多少? 知识的拓展 ***8.战争年代军队里流传这样的话:“老兵怕机枪,新兵怕大炮”。老兵有经验,如果他能够听到远处炮击时的炮声,他就知道炮弹不会在他附近爆炸,他不会死。试用物理知识说明。 ***9.有一根长为L的钢管,当在一端打击一下时,某人在它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时间间隔为t。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气,在钢中的速度为v钢。写出求钢管长度L的表达式。

初二物理声现象综合题

20XX年秋季期期考八年级物理(上)复习练习题(一) (第一章声现象) :班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的对话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 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D.狗听到无线电波 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音和光一样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人们常用音色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刮风时,我们能听到树叶发出的声音,说明树叶在振动 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 6.物理教科书上有下列两则信息,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上述两则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B.狗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C.猫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不能发现飞行的蜜蜂 D.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7.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回声大小不同

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测试试卷(附答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测试试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下列关于乐音和噪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无论乐音和噪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乐器只会发出乐音,不会发出噪声 C. 乐音能使人心情舒畅;噪音却使人烦燥不安,有碍健康 D. 使用隔音材料可以降低噪音的危害 2.在电影院内听不到回声,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A. 墙壁反射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B. 墙壁吸音性好,传向墙壁的大部分声音被吸收了 C. 墙壁吸收了全部声音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 音调 B. 振幅 C. 音色 D. 响度 4.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中,能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是() A.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情况 C. 抽去罩内一些空气后,听闹钟的铃声变化 D. 小丽通过"土电话"听小刚的轻声说话声 5.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频率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导致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噪声的音色 C. 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中的手机,手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手机铃声 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7.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图3-1-1 一:声音的产生 (一)基础知识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如图3-1-1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巩固习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图中选择一幅图片,根据图片情景提出2个物理问题,并作回答. 示例:问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回答:小女孩与树的相对位置在改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 问题1: 回答1: 问题2: 回答2:

答案:1:B 2:沙粒被弹起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沙粒会弹得越高。说明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震幅越大,响度越大。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一)基础知识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二):巩固习题 1.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时,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________。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图所示,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可见电磁波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填“能”或“不能”)

初中物理声现象模拟试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声现象模拟试题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对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能听到掌声 B. 声音能靠固体和气体传播而不能靠液体传播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米/秒 D. 巡道员一般是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 【答案】 D 【解析】【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A、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不能听到掌声,故A错误;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B错误; C、在同种介质中,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超声波相同,故C错误;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能更早发现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故D正确. 故选D. 2.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 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 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

备战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的综合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经常使用到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发出的微弱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属于次声波 B.听诊器增大了心脏的振幅,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C.听诊器是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 D.医生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是心跳声音的强度太弱,故A错误; BC.听诊器前端实际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被体检者体内的声波振动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震动,传到耳塞的一端,由于腔道狭窄,气体的震幅就比前端要大很多,医生听到传来的声音也就大了很多,故BC错误; D.医生是根据声音传递信息来判断病人的病情,故D正确。 2.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A.一次回声B.两次回声C.三次回声D.四次回声 【答案】B 【解析】 【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详解】 甲同学在一根空心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则乙同学会听到两次敲击声。 故选B。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

物理 声现象综合试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 【详解】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下列做法中所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而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不能准确预测灾害的发生。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B.人们用噪声监测仪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噪声 C.人们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 题目正文中使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

图3-1-1 一:声音的产生 (一)基础知识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如图3-1-1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巩固习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 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 为了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图中选择一幅图片,根据图片情景提出2个物理问题,并作回答. 示例:问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回答:小女孩与树的相对位置在改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 问题1:

答案:1:B 2:沙粒被弹起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沙粒会弹得越高。说明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震幅越大,响度越大。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一)基础知识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二):巩固习题 1.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 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时,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________。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图所示,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可见电磁波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填“能”或“不能”) 3.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敲响右边的音叉,会看到的现象是竖直放置的泡沫小球__________。如将上述装置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会看到泡沫小球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答案:1:B2:振动;音色;能;不能3:泡沫小球被弹起;不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一)基础知识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①: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通过哪些实验体验乐音的音调。 (1)利用相同的钢锯条在不同长度用相同的力使其振动时的快慢,辨别声音音调的高低。 现象:锯条伸短时,钢锯条振动快,音调高;钢锯条锯条伸长时,振动慢,音调高;

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 一、理解与应用 1.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 A.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 B.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 C.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 D.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 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或猫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 A.狗或猫在谛听无线电波 B.狗或猫在谛听火星发出的声音 C.狗或猫在偷听远处人们手机的对话 D.狗或猫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频率的声音 3.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现象说明()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快 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4.关于声现象,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5.小明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过1s听到回声,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 A.340 m B.170 m C.34m D.17m 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入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初中物理专题-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任何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同时停 止 ,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软木除外),气体中最 慢.我们听到的声音绝大多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常温(15 ℃)下,声音在空气中的 速度为340 m/s. 3.声音的特性 特性概念决定因素相应关系 音调声音的 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 率 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 强弱或 大小发声体振动的振 幅和距离发声体 的远近 发声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 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音品、音 质发声体的材料和 结构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是不同的,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 别乐器或区分人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情、敲铁轨听声音、倒车雷达等都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超声波碎石和超声波清洗等都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 5.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如:禁止鸣笛、消声器);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植树造林、隔音墙、关窗户);③在人耳处减弱(如:捂耳朵、戴耳塞).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成都)如图2-1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图2-1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 【点评】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

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及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 填写在下面的答题卡内. 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人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 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人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 A.桥洞两端开口,不反射声音 B.桥洞窄小,反射的回声跟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C.桥洞反射的声音都从洞口跑掉了 D.桥洞两侧反射回来的声音正好抵消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 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 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初中物理声现象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声现象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 B.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C. 紫外线属于电磁波 D.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答案】A 【解析】【解答】A、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知其人”,A符合题意; B、手机能发出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所以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C不符合题意; D、一般认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是3×108m/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音色是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2)可见光、不可见光、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 (3)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 (4)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 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

最新初中物理声音练习题

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2.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的知识。 3.弹奏钢琴上B调的“1”音键与C调的“1”音键相比调“1”音键弹奏的钢丝振动的频率大。 4.国际标准音调的频率是440Hz,它的物理意义是。5.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 的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 是。 6.蝙蝠靠接收自己发出的回声,在黑夜中飞行和捕食。7.图B1-1中的甲和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音乐的波形。 甲乙 图1 8.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胡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上述三种声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依次是、和 9.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内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 误: 10、人听觉的频率范围是 Hz至 Hz,高于 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 H z的声音叫次声。 11、大象可以听到500Km外的同类用脚踏地时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这种声音是__________声波,这种声音能传播得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12.当你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响的音箱面板时,你手的感觉是,这种感觉表明。 13.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面上启动并向岸边驶去,水中鱼可听到马达声,岸边飞的鸟、散步的人也可听到,若距快艇的距离都相等,觉察快艇启动先后的 是。 14.元宵节晚上,小伟在家里阳台上看到一簇绚丽的烟花在空中开始绽放,3s后听到它在空中的爆破声,这声音是通过传来的,小伟与烟花绽放的地方相距 约 m。 15.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声获得信息,也就是说声能传递信息,请举出2个有关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