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态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态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态的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低收入群体

的生活状态的调查报告

姓名: ************

专业: ************

专业班级: ************

学号: ************

指导教师: ************

关于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态的调查报告前言:根据我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的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于今年暑假展开。为完成这一暑期实践教学的任务,特此展开了此次调查。由于人员限制,且时间充裕。故此次调查主要采取个人访谈的形式。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决定以调查城乡低收入群体为命体,以郑州市二七区铁路苗圃花园社区及其附近的低收入人群为调查主体,以切实了解这些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及生活环境。通过实地的参观和访谈,基本掌握了这一地区所调查的范围内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现状及生活环境。经过这次调查我自身也有很多收获,对自己的能力也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查人:#######

调查分工:#######

一、选题背景

在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城市人员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然而在这样一个前进的过程中,总有没能受益的广大底层工作者,也就是城乡低收入群体。他们默默地在基层为社会做贡献,他们的工作并不引人注意,而获益往往也是最不引人注意的。如何解决好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窘迫,仅有的收入只能维持温饱,他们常常为看不起病而犯愁,高楼大厦对他们来说更是遥不可及。而政府现有的救助力度有限,保障也是杯水车薪。所以通过查阅网络资源,由于个人兴趣所使,决定以此为命题开始我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走访暑假我所居住的社区周围的低收入群体聚居区,以及附近的夜市、菜市场、社区居民区。从我的观察中、向市民询问交流中、从媒体网络资料中调查低收入群体的现状。具体的方式可以按不同的行业来说:不同行业的低收入群体,他们不同的生活状况,可以更为全面地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以及政府政策的不周全。

三、调查经过

在我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的十多天里,我走访了社区周围的住家户、夜市、菜市场、饭店、修理铺、商店大大小小100多户。通过闲聊和交谈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收入情况、家庭情况、以及工作情况等多方面信息。在实践的过程中,才发现和别人交流是一种多么难的事,也需要一些技巧和耐心。在刚开始实践的几天里,调查进行的异常艰难。而且有些行业也有固定的营业时间,比如夜市,他们基本上晚上六点多出摊,一直到夜里十一点多一直在忙,给调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不过好在离家比较近,调查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偶尔也可以利用买东西或者吃饭的时间和他们闲聊。就这样,在最初比较艰难的几天过去之后,以后几天的调查也慢慢容易了很多,而且成果也比较大。在这十多天的调查里,听到了许多悲凉的故事,见到了许多沧桑的脸。

但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面对艰难生活的乐观心态,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根据这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发现:绝大多数低收入群体是没有固定工作的、甚至没有工作,极少数有工作,而经过我了解这些工作的薪酬很低;绝大多数低收入家庭的每月毛收入在三千元以下,对一个五口之家,平均每人每月不到六百元,还不算任何其他生存之外的费用;约有一大半的低收入家庭的主心骨的身体不是健康的,甚至身体很差。这就导致他们不能从事体力活,甚至还要花钱吃药。此外他们一般有两个个或三个孩子,这必然会加重家庭的负担。而且每个家庭有一位或两位老人,由此可以看出低收入家庭的人口是较多的;大多数的家庭对物价高、医疗费贵、房子贵感到烦恼,其中生活费比例最大。约有一半的家庭对政府关于低收入人群的政策感到满意。这表明即使处于社会底层,生活不是很如意,但人民对政府有极大的信任与依赖。约有一半的家庭认为他们是幸福的。这表明低收入群体对这种现状并不怨天尤人,他们的幸福要求很低,也许这就是知足常乐吧。

另外,我根据我的调查日记得出了一些结论。我发现低收入人群之所以生活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收入低、支出多。

收入低表现在:他们身体状况差,不能干体力活,有没多大文化,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在现在这种分配制度下,他们的工资十分低廉,有时又不得补考体力活维持生计。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没有资本,不能进行投资赚钱,又没有体力不能靠劳动赚钱;即使有体力,一个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而他们则一万多,勉强度日。

支出高表现在:他们较为恶劣的生活质量导致他们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有什么小病小伤,他们一般不舍得去看医生,等转为大病,反而花费更多的钱。人口多导致他们生活最基本的花费增大,无论小孩还是老人都不是劳动力,而是“拖累",学费、医疗费又会加重他们的负担。物价飞涨,而原本微弱的工资不涨,着实让他们捉襟见肘。而且城市的房价那么高,别说是买了,就是租,那个高的租金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大的一笔开销。

于是乎在这个暑假,我看到了太多这样的一幕:好几口人蜷缩在几十平米的房间里,没有好的家电、家具,只有床,板凳,碗筷,炉灶。如果这些都能熬过,是很幸运的。试想一下当孩子考上大学却没钱供,是什么心情;当亲人需要拿钱救命,却没有,又是什么心情。四.调查结果思考

在调查的低收入群体中,有很多的家庭有子女尚在读书,为了筹集这笔费用,他们有的靠平时节省积攒,有的靠东拼西凑,有的人靠更是靠借款;在医疗费用上,即使是花几十元看病,有的人反映也会影响家庭的基本生活开支。调查还了解到,低收入群体中,有一大半的人没有参加任何保险。

中国的低收入人群为什么有会这么多呢?有社会进步和基本生活标准提高的原因,有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影响,但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及网络资料。我才得知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是其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人们的收入是在不同的社会分配过程中得到的。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注重的是“效率”;再分配是指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讲究的是“公平”;第三次分配是指社会各方在自愿的前提下,按伦理道德原则进行的分配,提倡的是“爱心”,包括慈善、救助、捐赠等。由于我国在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经验不足,制度设计得还不够完善,在三次分配中都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收入过低,再分配调节力度不够。虽然国家财政已在逐年增加对民生的投入,但目前仍占比过低;而对金融资源分配的调节则很大程度上处于失控状态。第三次分配畸形发展。“先富”中的很大一部分漠视公众利益,回避社会责任,社会捐赠和慈善事业起步艰难;而投机钻营、贿赂腐败、制假诈骗等不正之风和违法违规行为却屡禁不止。

五、社会实践的收获

通过此次暑期时间调查活动,我收获颇丰。这是我第一次以个人的形式参加社会实践调

查活动。社会实践对于我们大学生是一件很具意义的事情,在实践中能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加以后工作后的社会生存能力,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来检验自己的能力。我们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我们的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依然很浅薄。所以,这次社会实践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掌握适应社会所需要理论知识,而通过实践我们能学到在社会上生活的生存能力。这次实践最重要的就是让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到了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这也是本次实践的根本目的所在。看到低收入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很坚强的生活着,我没有理由让自己懈怠,我们现在又这样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更努力的去学习。

当然,此次社会实践还是存在缺陷的。由于条件限制,我无法扩大自己的调查范围,不能去更多的地区,调查更多的群体。由于调查的范围偏小,访谈的人数不多,由调查得出的数据和由此分析出的结果,并不能精确的表现当前的问题,也不能代表当前郑州市所有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但是,这些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反映一定的问题的,因此,调查结果也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对于此次社会实践,我觉得可以进行一些改进。可以将小组的人数扩大,并给出详细周密的安排,并派指导老师予以指导。多一点的小组人数能够让我们的调查范围扩大,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能更直观的得出结论,也更便于分析。这对于提高实践调查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帮助,指导老师也能够在细节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我想这样就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校级的大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给更多的同学锻炼机会。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也让我知道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给了我自我提高的机会。也我学到以前根本不了解的东西,这些东西无论是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还是工作,我相信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探讨

万方数据

294 图1河源市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 图2河源市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 体仅能基本维持生活现状。在此次对120户低收入家庭专题调研中.只有47.5%的低收入家庭认为“收入是比较稳定”.有43.3%认为“收入不稳定.但还可以维持日常支出”,有9.2%认为“入不敷出”。 1.3.1生活消费水平低下。仅能基本满足生存需求2007年农村低收人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72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62.5%。其中食品消费占生活消费总额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高达54.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6.7个百分点: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8.3%。 1.3.2低收入群体医疗教育费用较大2007年,农村低收入家庭在医疗、教育支出年人均312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12.6%。比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城镇低收人家庭在医疗、教育支出年人均l406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20.8%,比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可以看到.城乡低收入家庭在子女教育和医药费的比重偏高.医疗教育费用偏大。 1.3.3居住质量较差.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目前城乡高收入居民的住宅已向楼房式、庭院式、花园式发展,而低收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末拥有住房面积分别为30.7m2和25.1m2.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5m2和3.8m2。在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城乡高收入居民的精神生活已日益充实.而低收入居民则相对贫乏。2007年,河源市低收入城市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人均支出810元。比高收入居民低727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28元:全市低收入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人均支出223元,比高收入农民低102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6元。 2低收入群体的主要成因 2.1文化素质低。就业能力差 在100户低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的6岁以上成员中。初中文化水平以下就占85.7%,其中,初中文化程度占46.2%。小学文化程度占30.2%,未上学的占8.7%。而大专及以上的比例只有3.2%。在100户中仅1l户有外出从业人员,只占11%。选取连平县的17户调查中。无一户有外出从业人员。他们极少有一技之长。大部分是单纯从事农业。或在农闲时间靠打散工为生。专题调研结果显示.120户低收入家庭中,有58户认为”造成家庭贫困”的原因是”没有稳定工作”,占48.3%。由于低收入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不高,掌握专业技能差.从而导致获得高薪职位的机会就越小,收入水平也越低.陷入贫困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加大。 2.2教育费用较大。人口多劳力少。家庭负担很重专题调研结果显示.120户低收入家庭中,有68户认为“造成家庭贫困”原因是“家里有小孩上学”,占56.7%:有54户认为“目前家庭最大的困难”原因是“小孩上学费用高”。占45.0%;有9.1%家庭的小孩或老人需要照顾。低收入家庭几乎每一劳动力就要抚养两个人。而且低收入家庭中每3个适龄劳动力中就有1个人没有收入来源。加上家庭结构一般都是三代同堂,上有老,下有小,造成家庭负担更重。 2.3健康状况差。医疗费用大,因病或因残致贫由于低收入家庭收入不高、消费水平低。营养状况差,家庭成员的患病机率往往高于一般家庭。专题调研显示.120户低收人家庭中,28.3%的家庭有疾病或者残疾的成员。而且低收人家庭成员患病后常因无钱治病,致使小病拖成大病、重病,既导致劳动收入减少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同时又造成巨大的医疗费用开支.家庭贫困程度进一步加重。 3低收入群体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3.1收入少支出大.低保标准偏低 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城乡低收人家庭收入来源大多比较单一,主要依靠经营农业和打工的收入。同时低收入家庭的工作都不稳定,低保标准又低,如河源市区城镇有l户低收入家庭中,家有4口人,全年总收入仅7000元,有2个小孩读小学,工作断断续续,收入时有时无,每月靠借款来维持生活。专题调研显示.100%领取低保金的被访者表示现行的低保金标准不能应付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开支。 3.2居住环境差。难于维持生计 低收人群体的收入首先只能满足衣食住行日常开 支,改善居住条件的能力有限。专题调研显示,120户万方数据

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活动目的:了解深圳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并提高社会交往、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活动形式:深入社区,为社区服务,与社区人员交谈,做调查。 活动地点:深圳市文华社区,西坑社区,文锦海渡关,北斗片区,锦联片区 活动时间:2012年7月14日到7月22日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协助楼长选举来调查社区文化生活情况。虽然这次社会实践仅仅几天的时间,但是我们团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在社区协助社区社工出海报、资料宣传、访谈、服务孤老等等,同时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如下:本次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有效35份。 调查年龄在10-20中有11人,20-30中有8人,30-40中有11人,40-50中有4人,50以上有1人。 社区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社区是社会组成的细胞, 是社会稳定的根基。社区文化是指以小区或街道为单位的有组织的区域性、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网络文化活动, 社区文化的发展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深圳属于一个移民城市,外国人口、港澳台及其他城市的外来人口较多,文明程度和素质高低各不相同,所以在各个方面比较复杂。调查显示: 1)社区普遍重视社区文化的建设,能让居民感受到社区文化活动的存在,并且达 到一定程度的满意。 2)社区居民普遍在意社区所举行的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一旦有空或者符合兴趣 便会参与。 3)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关注社区文化活动,只是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时间上,50 岁以上的人群占有优势,而50岁以下的人群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原因普遍没有更多时间去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4)社区文化设施的投入每年都有增加和添新,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社区文化由多种文化共同构建,如家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娱乐文化、 校园文化等。在文化建设方面,40%的居民觉得应该加强娱乐文化建设工作,23%的 居民觉得应该加强家庭文化或广场文化建设工作。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居民生活节

社区环境的调查报告

社区环境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个观念也被大众所接受,许多地方推出了许多保护环境的措施,所以我国的环境也在慢慢变好。小编这几天在一本杂志上阅读过一篇社区小区环境保护调查报告,今天小编把它编辑出来和大家共勉。 1、调查目的 通过小区环境的调查,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自身做起,为了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2、调查范围 城市各街道小区,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 3、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4、调查情况 通过对各街道小区的调查,我发现以前的随处所见的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绿化带边角上依稀可见有少量包装袋舒坦地晒着太阳,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的,更有甚者的是从商处房内扔出来的。道路两旁的垃圾箱由于清洁工没有及时清理,而导致垃圾溢出垃圾箱,还有很多人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附近,散落的垃圾是固体废气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炎热夏天会发出一阵阵的恶臭味严重影响社

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也能招来许多苍蝇、蚊子,从而有可能引起某些昆虫媒介传染病的散发和流行。 影响整个社区的形象。如果有些老年人经过而没有注意散落的垃圾,有可能使老年人滑到从而会造成伤害。通过调查还发现有些建筑垃圾散落无人及时清理,以及某些建筑单位引起的粉尘污染严重,造成社区空气中粉尘浓度增高,从而造成人们某些呼吸系统的疾病,影响人体健康。除此之外,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但提高,汽车以是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但是其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不容忽视,还有汽车的喇叭声在社区对还在休息的人们所产生的噪音污染。特别是在中午休息期间会使一些人烦躁不安,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5、结果分析 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多数人对环境问题并不关注,认为与己无关,不自觉的乱扔垃圾、吐痰,对于别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更是熟视无睹,对于保护环境的活动也未能身体力行地参加,认为保护环境是政府的事与老百姓无关。 小区规划不力,管理不严格不科学,任意倒垃圾造成严重污染,处理不及时致使臭气熏天,有些部门对房地产建设用地管理不到位,致使粉尘污染严重,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未能达到各阶层,环境保护部门整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是环境保护工作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报告 垃圾在人们生活中是必然存在的。从整个东坪来看,每天将有大量的垃圾急需处理。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大量垃圾随意堆放,长期囤积,就会占用土地,产生臭味,造成对大气、水域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而且导致苍蝇、昆虫及鼠类的滋生,威胁居民的健康。因此垃圾是城镇的一大负担。就此,我们展开了调查。 一:提出问题 二:调查方式 1.走访相关单位 2.拍照 3.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三:调查结果 1.我们对附近居民的抽样调查 调查住户一天产生的垃圾袋数/袋估计每年垃圾袋数/袋101住户 2 730 601住户2-3 730-1095 302住户 3 1095 502住户3-4 1095-1460 401住户1-2 365-730 801住户 2 730 701住户 4 1460 202住户 1 365 301住户2-3 730-1095 402住户1-2 365-730 2.东坪镇垃圾堆放的现状 ①沿江大道公路旁的垃圾袋 ②农田旁散乱堆放的垃圾 ③水沟中的水已经变成了黄色 ④柳溪河中的垃圾堆 3.垃圾的类别与组成 ①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 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②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

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③可回收垃圾包括: 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④有害垃圾包括: 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垃圾的危害 (1)对土壤的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和其它固体废物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淋溶、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孔隙向四周和纵深的土壤迁移。在迁移过程中,有害成分要经受土壤的吸附和其他作用。由于土壤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很大,随着渗滤水的迁移,使有害成分在土壤固相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导致土壤成分和结构的改变,进而对土壤中生长的植物产生污染,污染严重的土地甚至无法耕种。 (2)对大气的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和其它固体废物在运输、处理过程中如缺乏相应的防护和净化措施,将会造成细末和粉尘随风扬散;堆放和填埋的废物以及渗入土壤的废物,经过挥发和化学反应释放出有害气体,都会严重污染大气并使大气质量下降。例如:生活垃圾填埋后,其中的有机成分在地下厌氧的环境下,将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进入大气中,如果任其聚集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垃圾焚烧炉运行时会排放出颗粒物、酸性气体、未燃尽的废物、重金属与微量有机化合物等。 (3)对水体的污染 如果将城市生活垃圾和其它固体废物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地,或是露天堆放的废物经雨水冲刷被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水体,或是飘入空中的细小颗粒通过降雨及重力沉降落入地表水体,水体都可溶解出有害成分,污染水质、毒害生物。有些简易垃圾填埋场,经雨水的淋滤作用,或废物的生化降解产生的渗沥液,含有高浓度悬浮固态物和各种有机与无机成分。如果这种渗沥液进入地下水或浅蓄水层,将导致严重的水源污染,而且很难得到治理。 (4)对人体的危害 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 四.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 在垃圾桶上标明可回收垃圾或者不可回收垃圾的标识。配备有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可以分成三种: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毒垃圾回收) 2、物业管理的社区准备一些垃圾分类专用袋,方便居民领用,分类袋上可印上垃圾分类宣传口号和垃圾分类小常识 3、建立与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措施。 比如,垃圾分类可以通过奖励制度调动居民积极性。激励居民自觉进行垃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展开调查,并最终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关注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状况,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是惠及民生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自贡市高度重视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生活,相继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帮扶力度,减免各种保障缴费,增添措施促进就业,对改善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市平均水平比收入差距绝对额拉大、消费水平低,生活质量差的问题仍值得关注。 一、自贡市城镇低收入家庭生活现状令人堪忧 收入水平低,收入差距绝对额拉大 20**年,自贡市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389.46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9.4%,高收入家庭的20.37%。与全市平均水平比,收入绝对额差距拉大,由20**年的8113.95元扩大到20**年9826.52元。 住房面积小,居住条件差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年,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比全市平均少4.64平方米。且有52.38%的低收入家庭居住的为陈旧、

简陋的楼房和平房,这些房屋一般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通风条件差,卫生设施不全。调查显示:9.52%的低收入家庭使用的是公厕,还有23.81%的低收入家庭没有卫生设施。 家庭人口多,就业负担系数大 20**年,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户均人口3人,户均就业人口1.32人,占家庭总人数的44%,比全市平均水平低7.5个百分点,其就业人口负担系数也比正常收入家庭偏高。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就业者负担系数为2.27,即一个就业者要养活2.27口人,比全市平均水平多负担0.33人。 就业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工作稳定性差 低收入家庭的就业人员受自身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缺乏的制约,住往工作稳定性差,收入偏低。就目前自贡市的情况而言,在国有单位就业或从事个体自营或当私人业主的人员工作稳定性、收入相对较高。但调查资料显示:20**年,自贡市低收入家庭的就业人员中,在国有经济单位就业的人数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9.44个百分点,城镇个体自营或私人业主的人数为零;而在一些技术要求低,劳动密集度大,收入相对较低的个体和私营企业单位就业的人数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5个百分点;而且,低收入家庭中无固定职业从事零星工作或在无固定经营场所从事个体经营的其他就业者比重也相对较高,占37.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6.3个百分点。 消费水平低,生活质量差 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五成,不及高收入

社区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近两年消费情况变化的调查 学校名称: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年级:2011秋 专业:行政管理(专)二班 学号:1121201451664 报告作者:宫丽妮 指导教师:霍虹 工作完成日期:2012-05-08

大连红旗街道所属社区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社区居民购买力调查调查时间:2012年5月4日 调查对象(范围):居住在本区域范围内的有消费能力家庭 调查方式:街头随机拦截调查 调查内容:两年内本区域内居民消费状况的对比 小组成员:组长:宫丽妮组员:曲扬 小组成员工作分工:曲扬负责马兰广场至魏台桥的红旗东路沿线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宫丽妮负责对魏台桥至西山水库车站的红旗中路沿线社区居民进行调查;调查方案由组长宫丽妮撰写,调查数据整理由曲扬负责,调查结果分析由小组全体成员负责。 报告提交:本报告一式两份,小组成员两人各执一份。 调查报告细则: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为了更好的了解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状况,特别是在CPI不断上涨的环境下社区居民的购买力,特设立该调查题目,并加以实践。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在活动中学会用客观的的态度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客观存在的原因以及趋势,做一个关注社会、负有责任的人。 2、通过调查、采访,知道社区的有关知识,并锻炼调查题目的设置以及关注细节的能力,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 3、进一步学会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社区调查报告。 4、通过沟通能力的提高,学会交往与合作,培养动手、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

社区环境卫生调查报告.doc

社区环境卫生调查报告

社区环境是相对于作为社区主体的社区居民而言的,它是社区主体赖以生存及社区活动得以产生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人文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总和。下面有整理的社区环境卫生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如今,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环境污染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因此,解决环境问题显得更加刻不容缓,其实环境污染包括了好几个方面: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有的人把环境污染的范围看待得很狭隘,以为不乱扔垃圾就能改善环境,的确,这是一种良好的措施,但单单靠这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又有多少人会把这种思想融入到行动中呢?2019年2月10日,我在自家小区颐泽花园深入社区去随机访谈。 在调查中,我发现以前的随处可见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绿化带上依稀可见有小包装袋舒坦地晒着太阳,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的,更有甚者的是从商处房内扔出来。有的居民把自家垃圾装入一个大的塑料袋中放在楼道下,等社区清洁工来处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好方法,但往深处思考,也就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之处,尤其是到了夏天,由于天气很热,食物很容易腐蚀,这样就很容易招引来苍蝇这类飞虫,而且也会发出刺鼻的臭味,影响了整个社区的形象,如果清洁工人没有及时处理好垃圾,那么垃圾袋堆积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有的老人经过时,没有注意到,不小心滑了一脚,很有可能造成伤害。 那如何解决呢?在我调查中突发其想:在每个楼道底层的楼角处放一可关闭的有盖垃圾桶,居民将垃圾扔入桶中,并随手关好盖子,防止怪味散发,垃圾由清洁工人定时清理,保证不让垃圾过多而造成无处可放的现象出现。 除此之外,噪声污染也需要及时解决。假期还未结束,很多孩子也未入校学习,而较多的上班族们已投入工作之中,据调查,很多人都会利用中午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一下,现在很多社区都有健身器材,按耐不住爱玩的心理的孩子们会在饭后集中去健身处,也就无法避免大声喧哗,其实他们已造成了噪声污染,对于孩子们,要剥夺他们玩的权利是绝对行不通的,所以此问题的策略就是显得比较令主管部门头疼的。我个人认为建一些室内娱乐场所也可作为一个好方法,但它须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社区宣传教育孩子们要照顾其他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做到不大声喧哗,那么对于社区居民的生活就不会造成影响了。

生活垃圾分类调研报告

生活垃圾分类调研报告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是由XX与XX以小组为单位而进行的。在我们发现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较为模糊和淡薄之后,决定以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我们暑期实践活动的主题。在XX年7月初至8月中旬期间,我们分别在各自附近的居民区密集处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我们的活动,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与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同时他们也对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对我们的活动进行帮助非常之大。 一、调查的开始与发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此时诸多问题也会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在享受的同时,是否注意享受之后的剩余的垃圾。出门逛街,常会看到生活垃圾随便扔在马路、人行道边,而且生活垃圾并没有进行分类,一袋袋的垃圾或堆或散在路边,十分影响市容同时也未做到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由此,我们在XX年7月初至8月中旬共发出了100份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调查问卷,回收100份。 据统计,调查的中青年人占87%,老年人13%,有80%的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收益基本清楚,85%的人对目前投入

使用的分类垃圾箱不满意或认为有待改进,80%的人是通过电视、广播及报纸书籍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的,90%的人在社区见过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但表示只有极少数人是按照分类来扔垃圾的,并有75%的人平常是整袋垃圾一起处理的,有65%的人表示若政府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相应政策会遵守垃圾分类处理的。 我们还调查了环卫工人,家庭父母,一位妇女坦言:垃圾都是一扔了之,没想到垃圾还有分类,也不知道什么是分类。她所理解的垃圾分类,就是把能够卖钱的废品挑出来,比如废旧报纸、杂志、易拉罐等。不知道为何要分类,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经过我们调查发现:大多数的被调查人都不知道生活垃圾分类,如何分类,为什么要分类,他们只是按照习惯把生活垃圾装进袋子里,放到附近的定点,或者直接放在自己的楼下,由保洁人员来收集,然后集中运去填埋,其中没经过什么的处理程序,垃圾桶数量少之又少且没有分类的垃圾桶。 在我们的调查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与我们同龄的大学生,他们对于生活垃圾分类有着明确的认识,但是苦于周围设置的垃圾桶而无法实施垃圾分类。有一位大学生表示:“垃圾分类我很赞成,但日常生活中对家庭垃圾分类并不现实,一是我不知道分类标准,再说武汉市也没那么多垃圾桶盛装,还很占地方!再加上平常环卫工人来收集垃圾是

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报告

关于垃圾分类得调查报告 江山市城东实验学校五4班 目录 一、我国城市垃圾目前得情况 二、垃圾得危害 三、什么就是垃圾分类 四、我市为何要开展垃圾分类 五、我市目前垃圾分类得成效 六、调查问卷 七、调查报告 一、我国垃圾现在得情况 一就是到2020年年底,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四个分类环节设施设备相匹配; 二就是2018年年底,江山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全面展开,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50%以上;全市生活垃圾增长率较2017年

控制在3%以内。、、 三就是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达到全省领先,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实现江山市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二、垃圾得危害 从垃圾得内容来说,它无所不包,既有容易腐烂得,又有难以腐烂得;既有可滋生病菌得,又有挥发化学异味得;有得则本来就带有病菌,有机垃圾就是可分解得,而无机垃圾则会永远占有地皮。垃圾已成为我国跨世纪得沉重忧患,让我们来瞧瞧现代生活垃圾中有哪些成份会污染环境; 首先就是塑料,包括在商场或市场上大量使用得塑料袋,商品得塑料包装,一次性聚苯乙烯快餐盒,塑料杯盘或其她餐具,以及塑料瓶,冷饮皮与餐馆用得一次性塑料桌布等等,所有这些,到最后都以垃圾得形式进入废物堆,充斥在人们生活得周围环境中。 塑料垃圾得危害性不一,一就是大量塑料垃圾得长期堆放,给鼠类、蚊蝇提供了繁殖得场所。既影响人类得健康又影响市容市貌; 二就是进入土壤后不但长期不能腐烂,而且影响土壤得通透性,因而破坏土质,影响植物生长。不仅如此,塑料垃圾重量轻、体积大,用填埋法来处理,往往需要占用与破坏大量得土地资源,而填埋后得垃圾还会污染地下水; 其次就是电池,有普通干电池与钮扣电池两种形式,钮扣电池含有汞,当其废弃在自然界中汞就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水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全面建立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的启动,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更趋完善,包括低收入群体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2008年,中央财政积极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分别于1月1日和7月1日起,两次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水平,使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增加30元和20元,补助支出达到363.1亿元。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人均每月增加128元。提高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截至2008年底,中央财政累计下拨汶川地震灾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417.94亿元,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实施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支出252.08亿元。全国共有295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其中,租赁住房补贴229万户,实物配租26万户,租金核减34万户。 2009年,财政部门将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做好解决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工作。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二是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制度的动态调整和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在落实中央已有补助政策基础上,再分别按月人均15元和10元的标准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资金。三是进一步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与就业政策、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既要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又要鼓励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就业。四是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五是继续通过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对地方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给予支持。六是做好特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尤其是汶川地震灾区农户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受灾群众冬春临时生活救助工作。七是逐步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范围,拟定规划方案,增加补助资金,帮助地方切实解决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八是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入,对中西部地区适当提高补助标准。着力解决26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以及8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住房的搬迁维修改造问题。此外,为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拉动低收入群体消

社区调查报告4篇【精选】

一、题目 关于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现状 二、目的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现今的邻里关系下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为了了解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改善的方法特做一次关于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的问卷调查。 三、调查方式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四、调查对象及地点 年满16周岁的人为调查对象,地点为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的地方(北大街、中心广场、滨江路)。 五、调查结果 1、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现状 现在的城市建房都采用修建单元楼,独门独户。相比农村建造庭院式住房来说,城市居民邻里之间的串门越来越少,邻里关系越来越生疏。甚至出现过这种情况:在同一个单元楼里住了几年还不知道楼上楼下邻居叫什么名。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水平的提高,邻里之间的需求互助自然减少,这种客观的现象势必会拉远邻里之间的关系。邻居间关系生疏,人情冷淡这是如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2、城市邻里之间发生矛盾的主要类型 本次调查问卷给出的几种矛盾中第一、第三和第五个类型是主要导致邻里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分别是生活作息规律和习惯不和、装修问题、个人观念不和。每个人的生活规律不同势必会产生作息时间上的差异进而产生矛盾,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邻里之间的需求互助越来越少这导致邻里之间交往减少,邻居之间的关系拉远,了解减少,我们都说误会矛盾就是产生于疏远之中,这就必然会促进矛盾的发生。 3、矛盾产生的原因 在本次调查试卷中很多人认为造成邻里之间矛盾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疲于工作,无暇与邻里来往。这也是因为邻里之间的需求互助越来越少,人们减少了沟通次数。见个面无非就是互相打个招呼简单的聊几句。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这减少了邻居间的聚会时间,以前经常有每周末邻里之间会带着家人一起聚餐,这次在你家下次在我家。那个时候的邻里之间关系很是融洽。邻里关系冷漠的原因还在于社会的活动少,邻里之间的交流就更少。

社区环境调查报告

社区环境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某城市某小区 调查时间:2014年10月2日到10月4日 调查人:XXX 调查内容:随着社会得进步,生产得发展与生活水平得提高,我们天天可以感觉到周围环境得变化。有得同学可能生活在一个比较洁净得环境之中,但也有同学会觉得周围得环境有不少问题。对生态环境危害最大得就是人为造成得各种污染,对不可再生或无法取代得资源得乱采滥用,以及固体、液体、气体废弃物得乱仍、乱排,噪声、地面沉降、植被得破坏、自然环境得破坏等等。 我们天天生活在社区里,但对它得环境与遭到得破坏有多少了解呢,我们该如何来保护我们居住得社区得环境,通过调查分析对社区 得生态环境作出正确得评价,并提出积极有效得建议。此次调查范围就是所在社区各街道,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调查方法就是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调查目标:让人们关注自己社区及周围得生存环境,从点点滴滴入手,以实际行动为创造美好得社区环境作出自己得贡献。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祖国建设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得美丽家园。 社区主要就是指一个人口聚居得地域,在这里,人们共同居住、生活、学习与工作,组成一个有秩序得空间群落。在城镇可以就是居民小区、街道及其周边地区,在非城镇地区,则可理解为村及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得区域。本文得社区调查对象就是城镇居民小区。

环境就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有密切关系得各种自然因素得总与,主要有空气、水、阳光、土壤、动植物等等,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些自然因素之中,与它们息息相关。本主题主要研究社区得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包括住宅及住宅周围得空气、水面、植物、风景名胜、城镇、乡村及配套得商业、服务、交通、医疗、学校等设施。生态就是指生物在一定得自然环境下生存与发展得状态,生态环境也就就是生物得生存环境,即影响生态系统发展得各种因素,如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土壤条件、生物条件及人为造成得诸如对空气、水、植被等得影响。 在调查中,我发现以前得随处可见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但不完全 排除,在便道上依稀可见有小包装袋,很多就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得,有得居民把自家垃圾装入一个大得塑料袋中放在指定外位置,等 社区清洁工来处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一种好方法,但往深处思考,也就不难发现问题得所在之处,食物腐蚀很容易招引来苍蝇,而且会发出刺鼻得臭味,影响整个社区得形象。不少居民对绿化建设持有满意态度,但也有极个别居民对所居住区域不满,居委会管理不当,只顾形式不顾质量得情况大有人在。噪声污染也需要及时解决。现在很多社区都有健身器材,按耐不住爱玩得心理得孩子们会在饭后集中去健身处,也就无法避免大声喧哗,其实她们已造成了噪声污染。100户社区居民中对环境保护认为很满意得占3.03%;满意得占35.35%; 一般得占41.41%;不满意得占19、19%;很不满意得占1.1%。不满意理由,认为污水处理不彻底得占37.14%;垃圾没进行无害化处理

垃圾分类调查报告3篇

垃圾分类调查报告3篇 引导语:在发生了某些事情、情况后,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并且最终的调查结果会写在调查报告中。调查报告要怎么写才逻辑紧密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垃圾分类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垃圾分类调查报告篇1 一、概况 (一)调查时间: (二)调查地点:长沙市**村 (三)调查方法:走访的方式,运用观察法的调查方法 (四)调查对象: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大明村的垃圾处理 (五)调查背景: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消费增加了,带来经济的发展。同样也带来了更多的垃圾。垃圾增多了。空气越来越差,卫生越来越差,各种各样的垃圾也在不断的出现,而且越来越多。填埋垃圾的地方越来越少,那么一直这样下去,我们是否要住垃圾堆上了呢?我想这值得思考,对此我展开了调查,我选择了长沙市开福区的一个村子,调查了那里的垃圾堆放、清运和处理的情况。 二、结果 结果还是不太令人满意的,因为照此下去,我看不到未来的,因为垃圾的产生跟垃圾处理同步因为在我看来,垃圾处理应该比垃圾产生快,这样就说明,垃圾在日益的减少,而不是处理一些,另一些又产生可能有些人就会认为,处理垃圾也不是什么大事。那么你就错

了。从垃圾的危害来看看处理垃圾的重要性吧。垃圾在人们生活中是必然存在的。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大量垃圾随意堆放,长期囤积,就会占用土地,产生臭味,造成对大气、水域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而且导致苍蝇、昆虫及鼠类的滋生,威胁居民的健康。因此垃圾是城市的一大负担。垃圾处理起来并不容易,可以归纳以下几点:第一,从垃圾的平均组成来看现在居民的生活燃料大多以煤为主,煤灰占垃圾总量的很大的分量,市场及厨房有机废物,再就是街道庭院的落叶尘土等,并且还混有一定数量的玻璃、塑料、坏金属等杂质,难于燃烧销毁。第二,用这种垃圾施肥,就会使土地碴化。第三,过去处理垃圾都是埋在地下,现已发现垃圾埋在地下会破坏地下水,填埋后的场地也派不了大用场。何况在郊区和市区一切可供垃圾填埋的洼地即将用完,寻找垃圾出路,迫在眉睫。还有虽然已经做出保护环境卫生的一些规定,但由于不能严格执行,成效不大。随地乱抛垃圾的情况到处存在,垃圾量还在增加。如何处理好垃圾,确实是当务之急。 三、存在问题 (一)日产垃圾数量不断增长。 (二)垃圾处理仍以卫生填埋为主,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十分珍贵的今天,如果有效减少垃圾填埋场增长,并用于发展经济,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应对方法 (一)、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

垃圾分类调查研究报告与总结

当今社会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已经相当的重视,垃圾分类早已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民币。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 量地产生着废弃物。难道我们对待垃圾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垃圾回收作为一种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许多发达国家,回收产业正在全国产业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美国3个城市巴尔的摩、华盛顿和里奇蒙为例,过去回收垃圾每处理1吨需要花40美圆,分类处理以后,这些回收的 垃圾在1995年就创造了5100个就业机会。在美国这3个城市只是很小的一个地区,其垃圾回收不仅节约了处理垃圾的费用,而且创造了5亿美圆的财富。 一、研究背景 很多人都曾经在报纸或者是电视上看到过有关欧美和日本等国家推行垃圾 分类如何成功的报道,但在看过这些报道之后你是否有所想法呢?或者还是钦佩 那些市民的自觉意识呢?或者对于北京的现状感到悲哀呢?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最先推行垃圾分类的国家不是芬兰、瑞典,也不是美国、日本。在北京,几 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垃圾应当从源头减量。几乎所有的人都建议城市应当推行垃圾 分类。可能很多人不清楚,全世界公认最早垃圾分类的是北京。这一点,德国人、法国人、日本人都承认。因为在1957年7月12号《北京日报》的头版头条曾经有一篇文章叫做“垃圾要分类收集”。所以,被世界公认“北京是最早进行垃圾 分类的城市”。 可是现在呢?我们的学校没有关于环境保护的课程,我们不清楚垃圾分类到底有什么样的深远意义,我们也不清楚垃圾到底应该怎么分?大街上、小区内随处可见的分类垃圾桶上却没有明确的标识来告诉人们垃圾的分类方法;垃圾桶 内,更是一派热闹的场景,可回收不可回收乱七八糟,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管理。是政府宣传的不够?还是市民不够自觉?还是设施不够齐全?垃圾分类在中 国到底是怎么的一种情况呢?其他地区成功推行垃圾分类对我们又有什么借鉴 呢?我想来简单的研究和剖析一下。 二、实施过程 初期选定这个课题,是源于我的一次偶然的灵感。一次,当我走在大街上, 手里有个垃圾想扔的时候,忽然发现传统的垃圾箱已经被分类垃圾桶给取代了, 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部分。我很惊奇,由于垃圾是个塑料瓶,她开始犹豫了,塑料到底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的。我不知道要怎么扔,于是乎我想借鉴一下别人的做法,她我开始犹豫了,塑料到底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的。我不知道要怎么扔,于是乎我想借鉴一下别人的做法,我就往垃圾箱内瞥了一眼,

中国城市低收入人群消费行为分析

摘要 (1) Abstract (1) 关键词 (1) Keywords (1) 一、低收入人群的界定及构成 (2) 1、我国关于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界定方式 (2) 二、重庆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状况 (5) 三、重庆城市低收入人群消费状况个案调查分析 (6) 1、消费状况分析 (7) (1)每月的食物支出 (8) (2)生活用品支出 (8) (3)医药支出 (8) (4)水电气物管费 (8) (5)教育支出 (8) (6)住房支出 (8) 四、城市低收入人群消费现状反映出的问题以及成因 (8) 1、城市低收入人群消费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8) (1)可支配收入低 (9) (2)生活消费水平低 (9) (3)支出随物价水平而波动 (9) (4)消费增长缓慢,远低于平均水平 (9) 2、造成以上问题的成因 (9) (1)就业的压力大,收入增长不稳定 (9) (2)公共政策不健全 (10) (3)消费心理障碍 (10) 五、改善城市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的对策 (10) 1、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11) 2、健全公共财政政策 (11) 3、改善就业环境 (12) 参考文献 (12) 附录(重庆市低收入人群消费行为调查) (14)

中国城市低收入人群消费行为分析 ——以重庆为例 重庆工商大学 11社会学郑兴权 指导老师:郑从金 摘要:城市低收入人群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作为城市生活的弱势群体,他们仅有的收入只够维持温饱。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使社会财富共享,促进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低收入人群。解决低收入人群消费问题,对于拉动内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深渊的意义。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欲望强烈,但是他们的消费受到他们收入水平的严重限制,所以最迫切的就切实地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改善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 Abstract:Urban low-income people living in the bottom of the city, as a vulnerable group of city life, their only income only enough food and clothing.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make social wealth sharing,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must pay attention to low-income people.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income consumption, for stimulating domestic dem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has a deep meaning. Low-income people's consumption desire strong, but consumption severely limited by their income level, so the most urgent is to actually improve their income level, improve the lives of low-income urban population. 关键词:城市低收入人群消费行为个案调查成因对策 Keywords:Urban Low-in come people Consumer behavior Case investigation Reason of the 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

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城市居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800字 城市居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一、城市居民生活现状 每一次假期回到家都能明显感受到社区的变化,借着此次社会调查的机会,我也对社区居民的生活现状做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社区居民对于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社区居民对政府社会保障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尤其是对医疗服务的满意 度上升幅度较大,同时医疗支出对居民的生活压力也有所减轻。近几年来,我国 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推进,已经基本实现

了全民 覆盖的制度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社区环境有明显改善: 据我的实地考察,今年小区内供居民歇息的长椅的数量比去年增加了 倍,新的长椅在构造上也更结实、牢固。在没有电梯的居民楼中目前也已全部安 装上楼梯的扶手,方便老年人上下楼。社区环境的明显改善,不仅使城市居民感 受到了便利、提高了生活质量,也会使市民们更加愿意为这个社会出力做贡献。 3.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普遍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改善,大家也开始把越 来越多的心思花在了理财上。 二、社会保障制度仍需加快完善的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应对经济波动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迁移流动的加快、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等等,都要求我国 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完善。 1.养老保险覆盖率亟待提高: 养老保障一直是本市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结 构日益小型化,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传统的家庭代际养老模式受到很大的挑 战,城乡居民对城乡养老保险及相关服务的需求快速提升。在本次调查中,28% 的居民认为养老保障问题是我国重大的社会问题。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程 度,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社会公平感。从本次调查来看,认为养老等社会保障“比

环境调查报告

社区环境调查报告 如今,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环境污染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因此,解决环境问题显得更加刻不容缓,其实环境污染包括了好几个方面: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有的人把环境污染的范围看待得很狭隘,以为不乱扔垃圾就能改善环境,的确,这是一种良好的措施,但单单靠这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又有多少人会把这种思想融入到行动中呢?对此,我社区针对社区周围的环境问题进行了一次环境调查。 一、调查情况: 在调查中,我发现以前的随处可见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绿化带上依稀可见有小包装袋舒坦地晒着太阳,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的,更有甚者的是从商处房内扔出来。有的居民把自家垃圾装入一个大的塑料袋中放在楼道下,等社区清洁工来处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好方法,但往深处思考,也就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之处,尤其是到了夏天,由于天气很热,食物很容易腐蚀,这样就很容易招引来苍蝇这类飞虫,而且也会发出刺鼻的臭味,影响了整个社区的形象。 总的来说,环境还没有被污染,但是居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又怎么样的呢?我们又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调查80人,其中,老年人30人,儿童20人,成年人30人。 二、存在的问题: 1、少数小区对卫生工作重视不够; 2、卫生投入不足,卫生死角多; 3、周边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4、绿化率普遍低下,少数小区没有绿化带; 5、个别小区环境卫生服务工作走过场、标准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6、环境卫生监督力度不够。 三、对策及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近两年我们大力推动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认识到它是提升社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高社区居民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营造“绿色、安全、文明、和谐”氛围的一件好事。而且把这些认识和理念灌输到社区居民,同时也能很好促进社区其它工作。如居民少用一次性制品,其结果是自身成本降低也能保持环境卫生。小区环境卫生好坏,关系到我市文明城市的创建,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到实处。 2、积极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环境卫生管理有关部门要对小区进行督导,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处罚。 3、继续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小区的环境卫生保持清洁,几级加大环境卫生的投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各项规章制度。 4、建立绿化带。对有条件的小区要逐步进行改造或创 建绿化带和公共绿地,提高小区的绿化覆盖率。 5、建议政府从每年的城市建设配套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小区环境卫生的改造和建设,使小区环境卫生真正有一个彻底的改变。 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居民生活要靠你我他,今天的你做了一件对环境有利的事你并没有吃亏,其实你在给你的生命健康画上一条延长线,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环境问题才能完善解决。篇二:家乡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家乡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胶南市隐珠镇 调查背景:隐珠镇位于胶南市东部新城区,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胶南市乡镇第一名。全镇获得荣誉称号主要有: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全国“亿万农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