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方程式求解方程

运动方程式求解方程
运动方程式求解方程

Fig.2.1 OECD vertical vibration model diagram

2

38/I m =117/r I m =

3.2Model parameters of winding 2:1, SMR

3.3 elevator rope length of winding 2:1, SMR

Fig.2.2 Diagram of rope length

3.3 Equation of motion

----- Quality is car + frame, CWT, hitch, Rope and rubber are spring -----

2111l l T T x m += Car + frame 5422l l T T x m += CWT 16363333333l T x k x c x k x c x m -++--= Car hitch 56464444444l T x k x c x k x c x m -++--= CWT hitch 426565555555l l T T x k x c x k x c x

m ++++--= Traction machine(up rubber-up) 51444433336654355665435566)()(l l T T x k x c x k x

c x k k k k x k x c c c c x c x

m --+++++++-++++-= Traction

machine(down rubber-up)

---------- Sheave rotate ----------

217777l l T T x c x m +--= Car sheave 328888l l T T x c x

m +--= Traction sheave

439999l l T T x c x m +--= Guide sheave 5410101010l l T T x c x

m +--= CWT sheave ---------- Tension of rope extension ----------

176********/)(/)(l c x x x x

l k x x x x T r r l ++-+++-= Car sheave —car hitch 25178217852/)(/)(l c x x x x

l k x x x x T r r l ---+--+-=Car sheave —traction sheave 3893893/)(/)(l c x x

l k x x T r r l -+-=Traction sheave —guide sheave 4291054291054/)(/)(l c x x x x

l k x x x x T r r l --+-+--+-= Guide sheave —CWT sheave

5102465106245/)(/)(l c x x x x

l k x x x x T r r l --++-+-= CWT sheave —CWT hitch

---------- Rope length ----------

711x L L l -+= ; 8722x x L L l -++=;9833x x L l -+=; 10944x x L l -+=; 1055x L l +=

3.4 Equation of motion converts to state equation

The length of each rope when position of car is Z

z L L l -+=11; L z L l +-=22; 33L l =; z L l +=44; z L l +=55

Stiffness coefficient of rope is )(/)(z l k z k i r ri = )(/)(z l c z c i r ri = i=1, (5)

Tension equation based on rope extension 。

176********)()(r r l c x x x x

k x x x x T ++-+++-= Car sheave--hitch 25178251782)()(r r l c x x x x

k x x x x T ---+---= Car sheave —traction sheave 3893893)()(r r l c x x

k x x T -+-= Traction sheave —guide sheave 4291054291054)()(r r l c x x x x

k x x x x T --+-+--+-= Guide —CWT sheave 5106245106245)()(r r l c x x x x

k x x x x T -+-+-+-= CWT —CWT hitch

Rope tension and weight of trailing cable substitute into equation of motion

8

27216152311218272161523112111)()()()(x k x k k x k x k x k x k k x c x c c x c x c x c x c c x

m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Car +Frame

10

549465544525410549465544525422)()()()(x k k x k x k x k x k x k k x c c x c x c x c x c x c c x

m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CWT

7

161331311716133131133)()()()(x k x k k x k k x k x c x c c x c c x c x

m r r r r r r r r --++-+--++-= Car hitch

10

5654454251056544542544)()()()(x k x k k x k k x k x c x c c x c c x c x

m r r r r r r r r +-++-+-++-= CWT hitch

10

49482726554252412104948272655425241255)()(x k x k x k x k x k x k k k x k x k x c x c x c x c x c x c c c x c x c x

m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Traction machine (up rubber-up )

10

571651654355454313251110571651654355454313251166)()()()()()(x k x k x k k k k k k x k x k k x k k x k x k x c x c x c c c c c c x c x c c x c c x c x c x

m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Traction machine (down rubber-up )

8

272161523112182721761523112177)()()()(x k x k k x k x k x k x k k x c x c c c x c x c x c x c c x

m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Car sheave

9

383272521293832872521288)()(x k x k k x k x k x k x c x c c c x c x c x c x m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Traction sheave

10

4943835424104943983542499)()(x k x k k x k x k x k x c x c c c x c x c x c x

m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Guide sheave

10

5494655445254105410946554452541010)()()()(x k k x k x k x k x k x k k x c c c x c x c x c x c x c c x

m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CWT sheave

So, state equation is T B M x x I K M C M x x

dt d ??

????+????????????=??????---00111 Where ,[]T

x x x x x x x x x x x 109

87654321

=

[]T

t

m m m m m m m m m m m diag M 109

8765432

1+=

[]0000010000

=B

???????

?

??

?

????

?-------+++++---++----+--+--+--+-=5455444221212

151654355413515425425

454513131545541212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

?

??

?

???

??

??

?

+-+-+-+--------)(00)(00)(0

0)(000000

000

0005444

4333322221514

4225

1544

22

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

??

?

????

?-------+++++---++----+--+--+--+-=5455444221212

151654355413515425425

454513131545541212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

?++-++-++-++--------)(0

)

(00)(00

)(00000000000054

104

4

43933328222175144

2

2

515

4422

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图解刚体力学——欧拉运动学方程》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图解刚体力学——欧拉运动学方程 学生姓名:罗加宽 学号: 2008021152 专业名称:物理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12年05月17日 申请学位级别:理学学士 论文评审等级: 指导教师姓名:陈洛恩 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玉溪师范学院 学位授予单位:玉溪师范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理学院物理系 2012年05月

图解刚体力学—欧拉运动学方程 罗加宽 (玉溪师范学院理学院物理系 08级物理1班云南玉溪 653100) 指导教师:陈洛恩、杨春艳 摘要:本文阐述了描述刚体定点转动的欧拉角及欧拉运动学方程的图解,以期让复杂的问题转 化得简单清晰而易于学习者的理解,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具体而易于学习者的掌握;并能在一 定程度上对提高学习者的空间思维能力、引导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字:图解;刚体;欧拉角;欧拉运动学方程 1.引言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依照牛顿的说法,理论力学“是关于力产生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理论,是精确的论述和证明” [1]。理论力学作为使用数学方法的自然知识的一部分,不仅研究实际物体,而且研究其模型—质点、质点系、刚体和连续介质。从研究次序来看,通常先研究描述机械运动现象的运动学,然后再进一步研究机械运动应当遵循哪些规律的动力学。至于研究平衡问题的静力学,对理科来讲可以作为动力学的一部分来处理,但在工程技术上,静力学却是十分的重要,因此,常把它和动力学分开,自成一个系统[2]。本文图解的内容为刚体力学运动学问题之一的刚体的绕定点的转动。 “图解”的方法,较早见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翻译出版的《图解量子力学》,原书名为The Picture Book of Quantum Mechanics,由Springer-Verlag 出版;类似的书还有Springer-Verlag出版的Visual Quantum Mechanics。其特点是通过将理论物理与数值计算相结合实现可视化来讲解物理知识。国外对物理的可视化教学十分重视,早在1995-1996年间Wiley出版社出版了9本有关物理多媒体教学的丛书,是由大学高等物理软件联盟(The Consortium for Upper-Level Physics Software,CUPS)编写该丛书及其所用的教学软件[3]。如今,图解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力学、电磁学、模拟电子技术等方面,理论力学方面同样也有不少人已经采用了图解法。如赵宗杰使用3dsmax建立质点外弹道运动规律的虚拟模型和场景[4];乐山师范学院王峰等利用Matlab分别对质点受力仅为位置、速度或时间的函数进行了图解,并说明了Matlab在理论力学中的应用[5];阜阳师范学院孙美娟、韩修林利用Mathematica进行编程作出了落体的位移—时间图像[6]。通过图解,使很多抽象繁难的物理问题在解析时达到空间立体直观,概念形成清晰,逻辑链路晓畅明朗,数式转换准确易见。 理论力学因理论性较强,与高等数学联系密切,一些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逻辑推理等较抽象、繁难、复杂,往往使教授者感到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学

第六章:点的运动学

第六章 点的运动学 一、要求 1、能用矢量法建立点的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 2、能熟练地应用直角坐标法建立点的运动方程,求轨迹、速度和加速度。 3、能熟练地应用自然法求点在平面上作曲线运动时的运动方程、速度和加速度,并正确 理解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二、重点、难点 点的曲线运动的直角坐标法,点的运动方程,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点的曲线运动的自然法(以在平面内运动为主),点沿已知轨迹的运动方程,点的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 三、学习指导 点的运动学是整个运动学的基础。三种方法描述同一点的运动,其结果是一样的。如果将矢量法中的矢量r 、v 、a 用解析式表示,就是坐标法;矢量v 、a 在自然轴投影,就得出自然法中的速度与加速度。 直角坐标系与自然轴系都是三轴相互垂直的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是固定在参考系上,可用来确定每一瞬时动点的位置。点沿空间曲线运动有三个运动方程,点沿平面曲线运动有两个运动方程,点沿直线运动有一个运动方程。自然轴系是随动点一起运动的直角轴系(切向轴τ、法向轴n 及副法向轴b ),因此不能用自然轴系确定动点的位置。自然法以已知轨迹为前提,用弧坐标来建立点的运动方程,以确定动点每一瞬时在轨迹上的位置。 用直角坐标法求速度和加速度是将三个坐标分别对时间取一次和二次导数,得到速 度和加速度在三轴上的投影,然后再求它的大小和方向。用自然法求速度,则将坐标对时间取一次导数,就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自然法中的加速度物理概念清楚,τa 和n a 分别反映了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程度。需注意的是不能将dt dv 误认为是动点的全加速 度。只有当0=n a 时,才有dt dv a = 。学员可自行分析,这时点作什么运动。 下面对矢量法、直角坐标法与自然法作一总结和比较:

大学物理.运动学单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质点作曲线运动,→ r 表示位置矢量,s 表示路程,t a 表示切向加速度,下列表达式中 (1)a dt dv =;(2)v dt dr =;(3)v dt ds =;(4)t a dt v d =? 。 [ D ]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 (C )只有(2)是对的; (D )只有(3)是对的。 2、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 ) (A) 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 (B) 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 (C) 由于速度沿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必为零,因 此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D) 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答:(B ) 3、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其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 B ] (A) t R π2, t R π2 ; (B) 0,t R π2; (C) 0,0; (D) t R π2,0. 4、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 D ] (A) dt dr (B) dt r d ? (C) dt r d ? (D) 22) ()(dt dy dt dx + 5、根据瞬时速度矢量v v 的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下,其大小||v v 可表示为 ( ) (A)dr dt . (B)dx dy dz dt dt dt ++. (C)||||||dx dy dz i j k dt dt dt ++v v v 答:(D ) 6、以下五种运动形式中,a ? 保持不变的运动是 ( ) (A) 单摆的运动. (B) 匀速率圆周运动. (C) 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 (D) 抛体运动. 答:(D ) 7、质点做匀速率圆周运动时,其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为 ( )

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概念

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概念 运动学 运动学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通常不考虑力和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至于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则是动力学的研究课题。 用几何方法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确定一个参照系,因此,单纯从运动学的观点看,对任何运动的描述都是相对的。这里,运动的相对性是指经典力学范畴内的,即在不同的参照系中时间和空间的量度相同,和参照系的运动无关。不过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和空间的量度就同参照系有关了。这里的“运动”指机械运动,即物体位置的改变;所谓“从几何的角度”是指不涉及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如质量等)和加在物体上的力。 运动学主要研究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点是指没有大小和质量、在空间占据一定位置的几何点。刚体是没有质量、不变形、但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的形体。运动学包括点的运动学和刚体运动学两部分。掌握了这两类运动,才可能进一步研究变形体(弹性体、流体等)的运动。 在变形体研究中,须把物体中微团的刚性位移和应变分开。点的运动学研究点的运动方程、轨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特征,这些都随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而异;而刚体运动学还要研究刚体本身的转动过程、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更复杂些的运动特征。刚体运动按运动的特性又可分为:刚体的平动、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平面运动、刚体定点转动和刚体一般运动。 运动学为动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学)提供理论基础,也包含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很多学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运动学的发展历史 运动学在发展的初期,从属于动力学,随着动力学而发展。古代,人们通过对地面物体和天体运动的观察,逐渐形成了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和时间的概念。中国战国时期在《墨经》中已有关于运动和时间先后的描述。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讨论了落体运动和圆运动,已有了速度的概念。

机器人机械臂运动学分析(仅供借鉴)

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动力学分析 [摘要] 机器臂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动力学系统。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比较困难,而且需要较长的运算时间,因此,这里主要对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进行动力学研究。本文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方法分析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的正向动力学。经过研究得出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的动力学方程,为后续更深入研究做铺垫。 [关键字] 平面二自由度 一、介绍 机器人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动力学系统。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比较困难,而且需要较长的运算时间,因此,简化解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在线计算的时间是一个受到关注的研究课题。 机器人动力学问题有两类: (1) 给出已知的轨迹点上的,即机器人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求相应的关节力矩向量Q r。这对实现机器人动态控制是相当有用的。 (2) 已知关节驱动力矩,求机器人系统相应的各瞬时的运动。也就是说,给出关节力矩向量τ,求机器人所产生的运动。这对模拟机器人的运动是非常有用的。 二、二自由度机器臂动力学方程的推导过程 机器人是结构复杂的连杆系统,一般采用齐次变换的方法,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其系统动力学方程,对其位姿和运动状态进行描述。机器人动力学方程的具体推导过程如下: (1) 选取坐标系,选定完全而且独立的广义关节变量θr ,r=1, 2,…, n。 (2) 选定相应关节上的广义力F r:当θr是位移变量时,F r为力;当θr是角度变量时, F r为力矩。 (3) 求出机器人各构件的动能和势能,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4) 代入拉格朗日方程求得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下面以图1所示说明机器人二自由度机械臂动力学方程的推导过程。

质点运动学和动力学习题答案

质点运动学和动力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题目只说明质点作直线运动,没有确定是匀加速还是变加速直线运动,故任意时刻的速度都不确定。 2、D 3、C 解析:2t 时间内,质点恰好运动2圈回到初始位置,其位移为0,路程为4πr ,所以其平均速度大小为0,平均速率为2πr/t 。 4、C 解析:有题目可知人与风运动速度可用下图表示,由速度合成得到可知人感受到的风高手刀锋来自西北方向。 5、B 解析:a B =2a A ,对于B 物体有:mg-T=ma B 对于A 物体有2T=ma A 上3式联解得:a B =4g/5 6、A 解析:物体收尾时作匀速运动,则其加速度为零,即mg =kv 2,即得收尾速度为v =(mg /k )1/2。 7、D 解析: 22 tan sin mg mR m l θωωθ== 1 2 2c o s 2l T g π θπω??== ??? 8、A 解析:设绳中张力为T ,则弹簧秤的读数为2T ,因为A 、B 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设加速度大小为a ,对A 、B 两物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m 1g -T =m 1a ,T -m 2g =m 2a ,可得。 二、填空题 1、j 50cos50t i 50sin5t - v +=,a τ=0,a n =250m/s 2,圆; 解析:有运动方程可知:x =10cos5t y =10sin5t ;则其运动轨迹方程为:x 2+y 2=102,所以其轨迹为圆; j 50cos50t i 50sin5t - /dt r d v +==,50v =m/s,所以圆周运动的a τ=0; a n =v 2/r 。 mg T T

用平面二连杆机器人为例贯穿运动学、雅可比、动力学、轨迹规划甚至控制与编程

一、平面二连杆机器人手臂运动学 平面二连杆机械手臂如图1所示,连杆1长度1l ,连杆2长度2l 。建立如图1所示的坐标系,其中,),(00y x 为基础坐标系,固定在基座上,),(11y x 、),(22y x 为连体坐标系,分别固结在连杆1和连杆2上并随它们一起运动。关节角顺时针为负逆时针为正。 图1平面双连杆机器人示意图 1、用简单的平面几何关系建立运动学方程 连杆2末段与中线交点处一点P 在基础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 ) sin(sin )cos(cos 2121121211θθθθθθ++=++=l l y l l x p p (1) 2、用D-H 方法建立运动学方程 假定0z 、1z 、2z 垂直于纸面向里。从),,(000z y x 到),,(111z y x 的齐次旋转变换矩阵为: ????? ???????-=10 00 010000cos sin 00sin cos 1 111 01θθ θθT (2) 从),,(111z y x 到),,(222z y x 的齐次旋转变换矩阵为: ????? ???????-=10 00 010000cos sin 0sin cos 2 212212θθ θθl T (3) 从),,(000z y x 到),,(222z y x 的齐次旋转变换矩阵为:

? ??? ? ???????+++-+=?? ??? ? ? ?????-?????????????-=?=10000100sin 0)cos()sin(cos 0)sin()cos(1000010000cos sin 0sin cos 1000 010000cos sin 00sin cos 11212111212122122111112 0102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l l l T T T (4) 那么,连杆2末段与中线交点处一点P 在基础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为: ? ?? ? ? ???????=????????????++++=? ??? ? ???????? ????????????+++-+=?=110)sin(sin )cos(cos 10010000100sin 0)cos()sin(cos 0)sin()cos(212112121121121211121212 020p p p z y x l l l l l l l P T P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5) 即, ) sin(sin )cos(cos 2121121211θθθθθθ++=++=l l y l l x p p (6) 与用简单的平面几何关系建立运动学方程(1)相同。 建立以上运动学方程后,若已知个连杆的关节角21θθ、,就可以用运动学方程求出机械手臂末端位置坐标,这可以用于运动学仿真。 3、平面二连杆机器人手臂逆运动学 建立以上运动学方程后,若已知个机械臂的末端位置,可以用运动学方程求出机械手臂二连杆的关节角21θθ、,这叫机械臂的逆运动学。逆运动学可以用于对机械臂关节角和末端位置的控制。对于本例中平面二连杆机械臂,其逆运动学方程的建立就是已知末端位置 ),(p p y x 求相应关节角21θθ、的过程。推倒如下。 (1)问题 ) sin(sin )cos(cos 2121121211θθθθθθ++=++=l l y l l x p p 已知末端位置坐标),(p p y x ,求关节角21θθ、。 (2)求1θ

2.7机器人正运动学方程的D-H表示法

2.7机器人正运动学方程的D-H表示法 在1955年,Denavit和Hartenberg在“ASM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发表了一篇论文,后来利用那个这篇论文来对机器人进行表示和建模,并导出了它们的运动方程,这已成为表示机器人和对机器人运动进行建模的标准方法,所以必须学习这部分内容。Denavit-Hartenberg(D_H)模型表示了对机器人连杆和关节进行建模的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可用于任何机器人构型,而不管机器人的结构顺序和复杂程度如何。它也可用于表示已经讨论过的在任何坐标中的变换,例如直角坐标、圆柱坐标、球坐标、欧拉角坐标及RPY坐标等。另外,它也可以用于表示全旋转的链式机器人、SCARA 机器人或任何可能的关节和连杆组合。尽管采用前面的方法对机器人直接建模会更快、更直接,但D-H表示法有其附加的好处,使用它已经开发了许多技术,例如,雅克比矩阵的计算和力分析等。 假设机器人由一系列关节和连杆组成。这些关节可能是滑动(线性)的或旋转(转动)的,它们可以按任意的顺序放置并处于任意的平面。连杆也可以是任意的长度(包括零),它可能被弯曲或扭曲,也可能位于任意平面上。所以任何一组关节和连杆都可以构成一个我们想要建模和表示的机器人。

为此,需要给每个关节指定一个参考坐标系,然后,确定从一个关节到下一个关节(一个坐标系到下一个坐标系)来进行变换的步骤。如果将从基座到第一个关节,再从第一个关节到第二个关节直至到最后一个关节的所有变换结合起来,就得到了机器人的总变换矩阵。在下一节,将根据D-H 表示法确定一个一般步骤来为每个关节指定参考坐标系,然后确定如何实现任意两个相邻坐标系之间的变换,最后写出机器人的总变换矩阵。 图2.25 通用关节—连杆组合的D-H表示假设一个机器人由任意多的连杆和关节以任意形式构成。

机器人运动学

第2章 机器人位置运动学 2.1 引言 本章将研究机器人正逆运动学。当已知所有的关节变量时,可用正运动学来确定机器人末端手的位姿。如果要使机器人末端手放在特定的点上并且具有特定的姿态,可用逆运动学来计算出每一关节变量的值。首先利用矩阵建立物体、位置、姿态以及运动的表示方法,然后研究直角坐标型、圆柱坐标型以及球坐标型等不同构型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最后利用Denavit-Hartenberg(D-H)表示法来推导机器人所有可能构型的正逆运动学方程。 实际上,机器手型的机器人没有末端执行器,多数情况下,机器人上附有一个抓持器。根据实际应用,用户可为机器人附加不同的末端执行器。显然,末端执行器的大小和长度决定了机器人的末端位置,即如果末端执行器的长短不同,那么机器人的末端位置也不同。在这一章中,假设机器人的末端是一个平板面,如有必要可在其上附加末端执行器,以后便称该平板面为机器人的“手”或“端面”。如有必要,还可以将末端执行器的长度加到机器人的末端来确定末端执行器的位姿。 2.2 机器人机构 机器手型的机器人具有多个自由度(DOF ),并有三维开环链式机构。 在具有单自由度的系统中,当变量设定为特定值时,机器人机构就完全确定了,所有其他变量也就随之而定。如图2.1所示的四杆机构,当曲柄转角设定为120°时,则连杆与摇杆的角度也就确定了。然而在一个多自由度机构中,必须独立设定所有的输入变量才能知道其余的参数。机器人就是这样的多自由度机构,必须知道每一关节变量才能知道机器人的手处在什么位置。 图2.1 具有单自由度闭环的四杆机构 如果机器人要在空间运动,那么机器人就需要具有三维的结构。虽然也可能有二维多自 由度的机器人,但它们并不常见。 机器人是开环机构,它与闭环机构不同(例如四杆机构),即使设定所有的关节变量,也不能确保机器人的手准确地处于给定的位置。这是因为如果关节或连杆有丝毫的偏差,该关节之后的所有关节的位置都会改变且没有反馈。例如,在图2.2所示的四杆机构中,如果连杆AB 偏移,它将影响2O B 杆。而在开环系统中(例如机器人),由于没有反馈,之后的所有构件都会发生偏移。于是,在开环系统中,必须不断测量所有关节和连杆的参数,或者监控系统的末端,以便知道机器的运动位置。通过比较如下的两个连杆机构的向量方程,可以表示出这种差别,该向量方程表示了不同连杆之间的关系。 1122O A AB OO O B +=+ (2.1) 11O A AB BC OC ++= (2.2)

机器人正运动学方程的D-H表示法

2.8机器人正运动学方程的D-H表示法 在1955年,Denavit和Hartenberg在“ASM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发表了一篇论文,后来利用这篇论文来对机器人进行表示和建模,并导出了它们的运动方程,这已成为表示机器人和对机器人运动进行建模的标准方法,所以必须学习这部分内容。Denavit-Hartenberg(D-H模型表示了对机器人连杆和关节进行建模的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可用于任何机器人构型,而不管机器人的结构顺序和复杂程度如何。它也可用于表示已经讨论过的在任何坐标中的变换,例如直角坐标、圆柱坐标、球坐标、欧拉角坐标及RPY坐标等。另外,它也可以用于表示全旋转的链式机器人、SCARA机器人或任何可能的关节和连杆组合。尽管采用前面的方法对机器人直接建模会更快、更直接,但D-H表示法有其附加的好处,使用它已经开发了许多技术,例如,雅克比矩阵的计算和力分析等。 假设机器人由一系列关节和连杆组成。这些关节可能是滑动(线性)的或旋转(转动)的,它们可以按任意的顺序放置并处于任意的平面。连杆也可以是任意的长度(包括零),它可能被弯曲或扭曲,也可能位于任意平面上。所以任何一组关节和连杆都可以构成一个我们想要建模和表示的机器人。 为此,需要给每个关节指定一个参考坐标系,然后,确定从一个关节到下一个关节(一个坐标系到下一个坐标系)来进行变换的步骤。如果将从基座到第一个关节,再从第一个关节到第二个关节直至到最后一个关节的所有变换结合起来,就得到了机器人的总变换矩阵。在下一节,将根据D-H表示法确定一个一般步骤来为每个关节指定参考坐标系,然后确定如何实现任意两个相邻坐标系之间的变换,最后写出机器人的总变换矩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