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实验指导

免疫学实验指导
免疫学实验指导

免疫学实验指导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动物医学专业用

玉萍

[分组]:4人/组,实验用动物、器材以每组需要量设计

[班级] 2006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学生人数]:65人/58人。分16组/15组[时间] 2008年3月—2008年7月两周一次4学时。

目录

实验一、免疫学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

实验二、实验动物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观察

实验三、实验动物的采血方法、动物血清及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实验四、淋巴细胞分离与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实验五、IgG的分离和纯化

实验六、玻片凝集试验(ABO血型鉴定)

实验七、环状沉淀试验

实验八、琼脂扩散试验(单向)

实验九、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实验十、白细胞吞噬试验

实验一、免疫学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

[实验原理]

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是免疫学实验的基础,抗原对动物机体的免疫效果,通过实验动物进行验证,因此必须掌握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

[目的要求]

1、实验材料的准备(棉球、注射器的准备与消毒)(演示)

2、了解免疫学实验常用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用途及其健康要求。[自学]

3、学习实验动物的编号、抓取、固定和几种不同的注射途径方法。

4、练习对小白鼠给药的几种不同途径的注射方法。

5、练习小白鼠的取血方法。

6、学习血涂片的制作及染色;观察动物血液中有形成分的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动物]小白鼠,2只/组,共需18 ~ 20只。

[试剂]

⑴ 3%来儿或3%石炭酸 100~150 ml/组;

⑵无菌生理盐水100~150ml/组;磷酸盐缓冲液20~50ml/组(带滴管、

染色用)。

⑶ 3 ~ 5% 苦味酸20~50ml/组(带滴管,编号用);

⑷ 5%品红20ml~50ml/组(带滴管,编号用);

⑸瑞特氏(wright‘s)染色液50ml/组(带滴管,染色用);

*抗凝剂一支

[器材]

⑴ 1ml注射器及针头2支/组;

⑵碘酒棉球、酒精棉球、无菌干棉球各适量;

⑶手术剪刀2把/组;镊子2把/组;载玻片、盖玻片各6片/组;

⑷毛细吸管2支、50—100ml烧杯1个/组

⑸显微镜6台/组

[6] 鼠笼1个/组

[操作步骤]

1、练习小白鼠抓取、编号、皮下注射、皮注射、腹腔注射的方法。(见《免疫学实验》P9-13。

2、练习小白鼠尾静脉取血法。(P15)

实验报告要求:

1、时间、地点、操作人、同组人、指导老师。

2、实验原理、目的要求

3、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步骤、结果)

4、分析总结:依据实验原理、目的要求,分析总结实验是否成功,是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

5、对实验动物编号有何实际意义,你对书中关于小白鼠的编号方法有何想法?有无更简便、实用的方法?

6、若给动物注射传染性材料应注意些什么?

实验二、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观察

[实验原理]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是动物免疫系统的主体。在胸腺、脾脏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存在,在外周血液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和白细胞等免疫细胞存在,发挥着免疫监视作用。

[目的要求]

1、练习血涂片的制作

2、学习小鼠颈椎脱臼致死的方法,观察小白鼠的解剖结构;

3、学习脾脏、胸腺的触片制备与染色方法;观察小鼠脾脏触片、血液涂片

中的免疫细胞,并画图。

[方法与步骤]

1、练习血涂片的制作(3/组)

1)准备一洁净玻片,取血1滴于玻片右侧,另取一光边玻片的一端,放在血滴前方,并逐渐后移接触血滴,血液立即沿推片散开,然后将推片与载片保持30一45度角,平稳地向前推动,至玻片另一端,载玻片上便留下一层血膜。良好的血膜象舌头,头、体、尾鲜明,厚薄适宜、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

2)染色:

A、瑞特氏(WrightFs)染色法:

①.血涂片制成后可在空气中挥动,使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皱缩。选择良好的血片,用特种玻璃铅笔画出两边界限(注意保留尾部,因体积大的细胞往往在此出现),以防染液外溢。

②在血膜上滴加几滴瑞氏染色液,左右晃动,使染液完全覆盖血膜,注意染液不宜过多而溢出界限,亦不能过少而干燥。

③1—2min后,滴加等量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2—3min后,可见表面有金属光泽,即可用清水轻轻冲去染液,待血片自然干燥或用滤纸轻轻吸干。在正常的情况下,血膜外观染成粉红色。

3)镜检:先在低倍镜下检查血片,染色是否合格,血细胞分布是否均匀等,然后换高倍镜或油镜观察,并绘图,指出淋巴细胞与白细胞、红细胞。如自己图片不成功,则对教学片进行观察和绘图。

结果:

血液涂片瑞特氏染色法染色的结果: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细胞,胞体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蓝紫色,呈分叶形,可分2—5叶。叶间有细丝相连;细胞浆为粉红色,其中充满褐灰色的小颗粒。

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少,占白细胞总数的0.5—3%。胞体较中性粒细胞大,胞核蓝色,颗粒粉红色。

嗜碱性粒细胞:细胞核蓝紫色,颗粒蓝色。

红细胞数量最大,边缘厚(浓染),中央薄(淡)。

淋巴细胞细胞质天蓝色,细胞核几乎占据整个细胞。

B、姬姆萨染色法:

⑴用甲醇固定标本10分钟,或醋酸:甲醇=1:3的混合液固定30分钟。

⑵用滴管吸取姬姆萨染色工作液布满材料面,注意不要有气泡。

⑶染色10——15分钟后,用自来水冲洗,空气干燥,二甲苯透明5分钟。

⑷用光学树脂封片后观察。

结果:

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法染色的结果:有核细胞的细胞核染成紫红色或蓝紫色,细胞浆染成粉红色。无核细胞染成:

C、血液标本片观察结果:

2、练习小白鼠脊椎脱臼处死法。或用乙醚麻醉致死。

3、仔细解剖小鼠,观察小鼠的脏器官,找出脾脏、胸腺,分别做触片(3/组)并用瑞特氏(WrightFs)染色法或姬姆萨染色法染色、观察。

4、观察标本片,绘图描述人、小鼠血液中的几种有形成分。

[结果]

1、脾脏触片瑞特氏染色法染色的结果:

2、脾脏触片姬姆萨染色法染色的结果:

3、标本片观察结果:

实验报告要求:

1、时间、地点、操作人、同组人、指导老师。

2、实验原理、目的要求

3、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步骤、结果)

4、分析总结:依据实验原理、目的要求,分析总结实验是否成功,是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

5、绘图描述:人、鼠血液涂片中的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

实验三、实验动物的采血方法、动物血清及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实验原理]

抗原免疫动物后,其相应的抗体就会产生并存在于动物的体液中。血清是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大量抗体。学会了制备血清的方法,就学会了制备抗血清的方法。

红细胞是免疫学反应中常用的颗粒性抗原,也是可溶性抗原的载体及补体结合反应中指示系统的组成成员。在许多免疫学检测中都要用到红细胞,因此,血清与红细胞的制备技术,是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技术。

[目的要求]

1、学习鸡、兔的动脉、静脉及心脏等部位的无菌采血方法;

2、学习动物血清、红细胞的制备方法;

3、掌握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4、解剖鸡、兔,观察免疫器官。

[实验动物]鸡、兔各1只/2组,共需鸡5只、兔5只。

[试剂]

⑴ 3%来儿或3%石炭酸 50 ~100 ml/组;

⑵无菌生理盐水150ml/组;分两瓶(100ml/瓶、50ml/瓶)

⑶ 500单位/ml的肝素溶液2~5ml/班。

[器材]

⑴ 10ml注射器及针头2支/组;

⑵碘酒棉球、酒精棉球、无菌干棉球各适量;50-100ml烧杯1个/组;

⑶手术刀、剪、镊子各1把/组;

⑷ 50~100ml、带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烧瓶1个/组(可用20ml链霉素瓶代替);

⑸无菌试管及试管塞6套/组;离心管2支/组;

(6)离心机1台/6组,共3台;

⑺试管架1个/组、恒温培养箱一个/班、冰箱一个/班。

[操作步骤]

1、兔耳静脉采血(P19)

2、兔耳中央动脉采血(P19)

3、兔心脏采血:(P18)

4、鸡翼根静脉取血(P19)

5、鸡心脏取血(P18)。

6、离心法制备血清:

取下注射器针头将抽得的血液以无菌操作注入无菌的离心管中,平衡离心管,离心10——20分钟/2000—3000rpm。用毛细滴管吸出血清,将获取的血清分装于已灭菌的小瓶,加盖并用封口胶将瓶口封住,贴上标签注明血清的名称及制备日期,置低温冰箱中保存备用。

7、沉淀法制备血清:

取下注射器针头将抽得的血液以无菌操作注入无菌试管(或平皿),加盖置37℃温室2小时,凝固后用无菌滴管沿试管(或平皿)边缘将血块与皿壁脱离,然后放入4~8℃冰箱中过夜,使血清充分析出。吸取血清分装于已灭菌的小瓶备用。

8、动物血红细胞制备:

(1) 无菌操作取静脉血,将血注入装有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瓶中,振摇数分钟以脱纤维抗凝。

(2)取适量的脱纤维血,用2—5倍无菌生理盐水洗2次,每次2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后用无菌生理盐水配成20%的红细胞悬液,置4℃冰箱保存备用。

作业:

实验报告

1、简述无菌采血应注意哪些事项?

2、离心机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血清制备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红细胞制备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备注:实验前请仔细阅读〈免疫学实验〉!

实验四血球凝集反应和交叉配血试验

[实验原理]

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抗原抗体的这种反应,称为凝集反应。

在人的ABO血型中,A型血的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原的抗体;

在B型血的红细胞上有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原的抗体;故A型血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混合时,在有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就可能发生凝集;同样,B型血的红细胞与A型血的血清混合,在有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也可能发生凝集;AB 型血的红细胞上,既有A抗原,也有B抗原,而其血清中既无抗A抗原的抗体,也无抗B抗原的抗体;而O型血的红细胞上既无A抗原,也无B抗原,而其血清中既有抗A抗原的抗体,也有抗B抗原的抗体,故AB型血的血清与A型、B型、O型血的红细胞混合,均不会发生凝集,也就是说,AB型血的人能接受A型、B 型、O型血液的输血;而O型血的血清与A型、B型、AB型血的红细胞混合,均可能发生凝集;既O型血的人不能接受A型、B型、AB型血液的输血,但他却是万能输血者,其红细胞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兔、鸡是否也有相应的血型?尚不清楚。本实验可自行设计,在有生理盐水存在的条件下,利用不同组的兔与兔、鸡与鸡、鸡与兔的红细胞和血清的混合,观察凝集现象和溶血现象,并分析、总结实验结果。

[目的要求]

1、将实验三所制备的鸡、兔血清、红细胞分别进行交叉,自行设计,观察鸡与鸡、兔与兔、鸡与兔之间血清与红细胞交互混合,产生的凝集现象和溶血现象。

2、尝试着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试剂] 0.85%生理盐水,100ml/组;5ml注射器2支/组。

[器材] 载玻片每人1、小试管4支/组,毛细滴管2支/每组。

[操作步骤]

1、将制备好的鸡、兔红细胞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5%的混悬液。

2、兔与兔(鸡与鸡)配血,观察血球凝集现象:

取1#兔(鸡)血清1滴于载玻片上,加入2#、3#兔(鸡)红细胞,用火柴棒混匀,

过10~15分钟,观察,血球凝集现象。

3、兔与鸡(鸡与兔)配血,观察血球凝集现象

取1#、2#兔(鸡)血清1滴于载玻片上,加入1#、2#鸡(兔)红细胞,用火柴棒混匀,过10~15分钟,观察,血球凝集现象。

4、兔与兔(鸡与鸡)配血,观察溶血现象:

取1#、2#兔(鸡)血清0.5~1ml,加入0.5%的1#、2#鸡(兔)红细胞,混匀,静止过15~20分钟,观察上清液是否溶血(变红),血球是否凝集?(沉淀物边缘是否整齐)。

5、记录结果

如:兔与兔(鸡与鸡)配血,观察血球凝集现象

如:兔与兔(鸡与鸡)配血,观察溶血现象

6、总结、分析、讨论。

实验报告

附、玻片凝集反应试验

(ABO血型鉴定试验)

[目的要求]

1、掌握玻片凝集试验的操作方法,了解其特点和用途;

2、学习玻片凝集试验结果的观察方法

3、了解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掌握其鉴定方法

[试剂]

1、诊断用人血型抗A血清;

2、诊断用人血型抗B血清;

3、无菌生理盐水

4、消毒液

[器材]

1、凹玻片或载玻片6片/组,

2、无菌刺血针、小试管、尖嘴滴管、毛细吸管、牙签、酒精棉球、无菌干

棉球、显微镜各1个/人,每组6人;

3、试管架、记号笔各1个/组。

[操作步骤]

(1)用酒精棉球消毒被检者的指尖或耳垂,用无菌刺血针刺破皮肤,取血1~2滴放入盛有0.5~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摇匀即成为1%~2%的红细胞悬液。取血后,用无菌干棉球压迫针眼止血。

(2)取双孔凹玻片一或载玻片一,在二孔(或二端)处标明A、B。用尖嘴滴管分别吸取诊断用人血型抗A和抗B血清,各加一滴于相应的孔(注意两滴管切勿混用)。

(3)用尖嘴滴管吸取待检红细胞悬液于A、B血清中各加1滴。(注意勿使滴管尖端和血清接触)。

(4)分别用牙签将抗血清与红细胞悬液

混匀(也可前后左右轻轻晃动载玻片使其混匀,用牙签混匀时应分别用两端搅拌,切不可用同一端在A、B两抗血清中搅拌)。

(5)充分混匀后,置室温于实验台上静置10~15分钟后观察有无凝集发生。

如混合液由均匀混浊的红色逐渐变为透明,并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凝集块,即为红细胞凝集;若混合液呈均匀分散混浊状,边缘整齐,则为不凝集。如观察不够清楚,可置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

血型判定可参照下图及表。红细胞凝成大块或有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为凝集。

用抗血清鉴定血型的结果与判定

血型抗A血清抗B血清

A +-

B -+

AB ++

O --+表示凝集,-表示不凝集。

[作业与思考题]

1.你的血型是何型?你是如何判断的?…

2.你能接受何种血型的血液?能输血给何种血型的人?为什么?

3.根据下表中提供的凝集反应的结果,请将血型检查结果填入表中:

标准A型血清标准B型血清待检者血型++

--

-+

4.完成下表:

5、如果要检测血清中血型抗体的效价,请你写出主要的操作过程。备注:实验前请仔细阅读〈免疫学实验〉P77-109

实验五、淋巴细胞的分离与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目的要求]

1、学习血液中免疫细胞的分离方法。

2、学习E花环试验的操作方法。

3、观察显微镜下E花环的形态。

4、掌握花环计数的方法及其形成原理。

5、了解检测Ea、Et花环的意义。

[材料与试剂]

⑴人外周血:静脉采血2~4ml,注入盛有2~3滴肝素(500单位/ml)的青霉素瓶中,摇匀。应在4小时进行实验。

⑵ Alsever's保存液

⑶绵羊红细胞(2周)。

⑷无菌及吸收过的小牛血清:将小牛血清置56℃水浴经30分钟灭活后,按每毫升小牛血清加入已洗涤过的压积绵羊红细胞0.1ml混匀,置37℃水浴中1小时,然后置4℃冰箱过夜。以2000rpm离心沉淀10分钟,取上清过滤除菌,分装小瓶,低温保存备用。

⑸无钙、镁Hank′s液;

⑹淋巴细胞分离液,比重为1.077~1.080。(试剂二厂生产,密度P(g/ml)为1.077±0.002,避光低温(4℃)保存,有效期2~3年。)

⑺ 0.8%戊二醛,用0.43%NaCl溶液临用前配制。

⑻瑞氏染色液或1%美蓝水溶液。

[器具]

水平式离心机、水浴箱、冰箱、离心管、吸管、试管、放玻璃珠的三角烧瓶、显微镜等。

[操作步骤]

1. 制备淋巴细胞悬液

(1)取1m1淋巴细胞分离液加1ml肝素抗凝血,使血液轻轻覆盖在分离液上面,并使血液与分离液之间保持清晰的界面。

(2)立即置水平式离心机中以2000rpm离心20分钟。离心后分为四层,最上层为血浆,中间一层为分离液。上层和中层之间有一乳白色层含有大量淋巴细胞,小量大单核细胞。最下层为红细胞。(见图)

(3)用尖嘴滴管小心地吸取淋巴细胞于一试管中,加入无Ca2+、Mg2+的Hank,s 液洗涤3次,每次以2000rpm离心10分钟沉淀淋巴细胞,末次洗涤后弃上清,仅留约0.1ml液体,制成淋巴细胞悬液。细胞计数,用Hank,s液配成5×106/m!的细

胞悬液。淋巴细胞分离过程

2.1%绵羊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取一定量阿氏液保存的绵羊血于离心管中,用无Ca2+、、Mg2+的Harlk′s液洗3次,末次洗涤后取压积的血球用上述Hank,s液配成1%悬液,细胞浓度约为2×108细胞/ml。

3.活性T花环(Ea花环)的形成

(1)取淋巴细胞悬液0.1ml,加入小牛血清0.1ml和0.2ml1%的绵羊红细胞悬液混匀。

(2)于水平式离心机以500~800rpm离心5分钟,小心吸去上清液,留下约0.1ml液体,立即沿管壁加入一滴0.8%戊二醛溶液固定2~3分钟,轻轻转动试管小心混匀。

(3)加入1~2滴1%美蓝水溶液混匀,取一滴于载玻片上、置油镜下汁数200个淋巴细胞中形成花环的淋巴细胞百分数。一般以淋巴细胞吸附三个以上绵羊红细胞者为一个花环。

4.总T花环(Et花环)的形成

(1) 取淋巴细胞悬液0.1ml加入小牛血清0.1ml及0.2m11%的绵羊红细胞悬液,混匀,置37℃水浴5分钟,其间摇动2次。

(2) 500~800rpm离心5分钟,置4℃冰箱2~4小时,吸去少许上清液,约留0.1ml液体,沿管壁加入0.8%戊二醛溶液一滴,固定2~3分钟,轻旋试管以混匀,其余同Ea花环步骤。

[注意事项]

1.必须采用新鲜抗凝血来分离淋巴细胞,从取血到试验最多不超过4小时。否则,形成E花环的百分数会显著下降。

2.绵羊红细胞的质和量对花环形成有较大的影响。不新鲜的绵羊红细胞可使花环形成显著减少。绵羊红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以100:1为宜,比例过低,花环

形成明显降低,反之则升高。

3.pH值对花环的形成有影响。最适pH为7.2~7.40。过高、过低的pH值可使花环值下降。

4.在制片时需混匀花环悬液,悬浮时一定要轻旋试管,不可用滴管用力吹打或摇动试管,以免形成的花环脱落。

5.镜检时有干片和湿片二种方法。湿片不能长期保存。干片是推片法,标本片可长期保存,但推片时花环易脱落,花环形成细胞分布不均匀,推片尾部常高于头部一倍以上。

6.花环形成时,加入蛋白成分可提高花环的稳定性,常用胎牛血清(或小牛血清),但需先经56℃30J分钟灭活,并用绵羊红细胞吸收,以除去嗜异性抗体,否则此抗体可和绵羊红细胞起反应并吸附于B细胞膜Fc受体上,产生B细胞花环,从而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作业与思考题]

1.用简明扼要的方式表明Ea和Et花环形成的操作流程。

2.你的实验结果怎样?请分析试验成败的原因。

3.Ea和Et花环形成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作E花环试验时,为何加入小牛血清?不用小牛血清用人血清行吗?加入的小牛血清为什么要经56℃30分钟灭活,并用绵羊红细胞吸收?

备注:实验前请仔细阅读〈免疫学实验〉P179-183

实验六、IgG的分离和纯化

[目的要求]

1、学习动物血清中IgG的分离纯化方法;

2、比较成年牛血清、新生牛血清IgG的含量;

3、了解分离、纯化抗体的原理;

4、熟练掌握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试剂]

⑴成年牛血清20ml、新生牛血清20ml;

⑵ pH7.4 、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250ml。

⑶ pH8.0、0.005mol/L磷酸缓冲液250ml;

⑷饱和硫酸铵溶液500ml;

⑸ 1%氯化钡250ml。

[器材]

⑴无菌1ml、2ml、5ml、10ml吸管各2支/组;

⑵酒精棉球适量;

⑶离心管2支/组

⑷离心机1台/5组;2-3台/班

⑺试管架1个/组、记号笔1支/组、4℃冰箱1个/班。

[操作步骤]

1.分别取成年牛血清、新生牛血清各2ml(X)于离心管中,加等量的pH7.4、0.01mol/L,磷酸盐缓冲盐水或生理盐水,将血清稀释一倍,慢慢摇动避免形成泡沫。

2.在冰浴中逐滴加入4ml(2X)饱和硫酸铵溶液,边加边搅拌,以防止形成团块,减少沉淀。此时即有大量的Y-球蛋白沉淀(主要是IgG)。

3.置冰箱静置30分钟或更长时间后,冷冻离心(3000~4000rpm,15分钟),弃上清。沉淀用2ml(X) 0.01 mol/L磷酸盐缓冲盐水溶解。

4.逐滴加入1ml(1/2 X)饱和硫酸铵边加边搅拌,使饱和度为33%,置4℃冰箱30~60分钟,离心收集沉淀。同法重复3、4步骤3次,可得到较纯的IgG。

[作业与思考题]

实验报告

1.分离纯化免疫球蛋白为什么尽可能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所用溶液为何要先冷却?

2.常用的分离、纯化免疫球蛋白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各自得到的纯度如何?

3.五类免疫球蛋白分离纯化的方法皆相同吗?

4.如果用血浆来分离纯化IgG,需不需要去除纤维蛋白原?

5.分离纯化IgG时,为什么硫酸皱的饱和度先调至50%,然后调至33%?加入硫酸铵溶液时,为什么要一滴滴地加?

6.如果要提取IgA,从初乳中提取是否比从血清中提取合算?为什么?

7.比较成年牛血清与新生牛血清中IgG含量并分析之。

备注:实验前请仔细阅读〈免疫学实验〉P44-48。

实验七、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试验,学习一种抗原定量的测定方法。

2、了解沉淀环的直径与抗原或抗体浓度的关系。

[材料与试剂]

1、3%生理盐水琼脂;

2、正常人血清、已知IgG含量的人血清;

3、羊抗人IgG抗血清;

4、生理盐水;

5、待测羊血清。

[器具]

1、载玻片6/组;

2、打孔器、微量加样器、湿盒(盒铺二层湿纱布)、

[操作步骤]

1、溶化3%生理盐水琼脂,并置56℃水浴中保温。

2、稀释抗血清:将羊抗人IgG抗血清按1/2效价用生理盐水稀释(如效价为1:60,则稀释成1:30),分装于小试管,每管1.5ml,置56℃水浴保温(温度不能高于56℃,且时间不能过长)。

3、.取上述56℃水浴保温的琼脂和抗血清等量混合,小心倾注于置水平台上的载玻片上(勿倒出玻片外!)。(板上的抗血清终浓度是多少?)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时:6学时 学分: 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 执笔人:边藏丽 审定人:王恺兵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掌握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试管凝集、玻片凝集、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细胞形态观察、淋巴细胞分离、ELISA等),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医学免疫学实验对象多为具有传染性的材料,要求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牢固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操作与观察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凝集反应(试管凝集、玻片凝集) 3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 2.方法原理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试管、玻片、水浴箱、吸管、伤寒杆菌“H”“O”诊断菌液、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

诊断血清等。 4.掌握要点 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血清效价;凝集现象的观察。 5.实验内容: (1)玻片凝集(抗原定性试验) (2)试管凝集(抗体定量试验) 实验二对流免疫电泳、血型鉴定 2学时1.目的要求 掌握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了解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掌握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方法原理 对流免疫电泳是将经典沉淀反应与电泳技术结合而设计的一项实验。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的一种血清学反应。 带电的胶体颗粒可在电场中移动,其移动方向与胶体颗粒所带电荷有关。抗原在的缓冲带负电荷,将抗原加于琼脂板阴极端的小孔中,由阴极向阳极移动;抗体为球蛋因电渗作用而流向阴极。当抗原抗体在两孔间相遇时,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线。此种在双向琼指扩散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称为对流免疫电泳。 血型鉴定属直接凝集反应。将已知标准抗A和抗B血型抗体分别与待测红细胞混合。如果抗原与抗体相对应,则引起红细胞凝集,反之则不凝集,据其凝集现象可判断血型。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标准的抗A和抗B单克隆抗体(抗A为蓝色,抗B为黄色)、酒精棉球、采血针、载玻片、待测血清、甲胎蛋白诊断血清,肝癌病人阳性血清, L巴比妥缓冲液,琼脂对流免疫板、打孔器、加样器、电泳仪等。 4.掌握要点 (1)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 (2)血型鉴定的方法及结果判断。 5.实验内容: (1)讲述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3)血型鉴定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实验三小鼠吞噬细胞及转化细胞形态观察 2学时 1.目的要求 观察吞噬细胞的吞噬现象;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转化细胞、淋巴母细胞的形态了解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2.方法原理 巨噬细胞可吞噬异种或异体细胞等体积较大的异物,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多种细菌。观察这两类细胞的吞噬现象,可计算出吞噬异物的细胞数和吞噬细胞中吞入的异物数,用以评价机体的免疫状态。 淋巴细胞,在受抗原的刺激后,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医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归纳总结

医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归纳 总结

三大免疫结合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反应 试管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血凝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 凝集反应 P47 明胶凝集试验 自身细胞凝集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直接coombs试验(RBC膜上的不完全抗原) 间接coombs试验(血清中的游离抗原) 液体内沉淀试验絮状沉淀试验抗原稀释法 抗体稀释法 方针滴定法 免疫浊度测定 沉淀反应凝胶内沉淀试验单向扩散试验 双向扩散试验 免疫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 CIEP 火箭免疫电泳RIE 免疫电泳IEP 免疫固定电泳 交叉免疫电泳 三大标记技术 一、放射免疫:放射免疫:

免疫放射: 二、荧光免疫技术P81 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 光 免固相抗体竞争法 疫 分固相抗原竞争法 析 类 型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测定 荧光酶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原夹心法 固相抗原竞争法 三、酶免疫技术 P95 酶免疫技术分类均相酶免疫测定 EMIT 克隆酶测定分析 异相酶免疫测定异相液相酶免疫测定 固相酶免疫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Ab 双抗体夹心法 双位点一步法 竞争法 Ag 间接法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捕获法 其他标记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CLIA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P109 类型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LEIA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 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

固相膜免疫测定免疫试验IFA 免疫层析试验 ICA 膜免疫测定的种类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DOT-ELISE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LISPOT 免疫印迹法 IBT/EITB 放射免疫浊度试验 RIPA 免疫细胞 1、分离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PBMC P161 淋巴细胞分离贴壁粘附法 吸附柱滤过法 磁铁吸引法 Percoll分离液法 T细胞和B 细胞的分离 E花环沉降法 尼龙毛柱分离法 T细胞亚群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 磁性微球分离法 荧光激法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2、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抗体致敏细胞花环法 P174 免疫细胞化学法 免疫荧光法 FCM 3、功能检测 T 细胞增殖试验方法形态学 P178 3H-TdR掺入法 淋巴细胞 T细胞 MTT比色法 CFSE(活细胞染料) T细胞分泌功能检测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试验 体内试验 B细胞:B细胞增殖试验、溶血空斑实验、ELISPOT、体内试验 NK细胞:..........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 1.免疫学: 2.免疫分子: 3.补体: 4.临床免疫学: 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 5.抗原抗体反应: 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 7.可逆性 8.比例性 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 10.最适比(optimalratio) 带现象(11.zonephenomenon) 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12.免疫原(immunogen) 半抗原 13.免疫佐剂14. 多克隆抗体15.(polyclonal antibody, pcAb) 凝集反应章5第 16.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17.间接凝集反应18. 明胶凝集试验19.

第6章沉淀反应 20.沉淀反应 絮状沉淀试验 21. 免疫浊度测定 22.凝胶内沉淀试验23. 单项扩散试验24. 双向扩散试验 25. 免疫电泳技术26. 对流免疫电泳 27. 火箭免疫电泳28. 免疫电泳29. 免疫固定电泳30.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31.补体 免疫溶血法32. 33.补体结合试验 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34.感染 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5.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 36. Ⅱ型超敏反应 37.Ⅲ型超敏反应38. Ⅳ型超敏反应 39. 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0.自身耐受 自身免疫 41. 自身免疫病42. 自身抗体43. 抗核抗体44. 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5.免疫增殖性疾病 免疫球蛋白增殖病46. 47.本周蛋白 血清区带电泳 48.免疫电泳49. 免疫固定电泳 50.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51.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52. 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53.肿瘤免疫学 肿瘤抗原 54.肿瘤标志物55. 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56.移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57.移植排斥反应58.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59.(GVHR) 血清学分型法60. 二、填空题。.

医学免疫学实验设计例子

《医学免疫学》实验设计 期别:xxx 班级:xx 学号:xxxxxxxx 姓名:OOO IL-35对小鼠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机制 【立题依据】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今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不断发现和认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Ⅰ型糖尿病(T1DM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全球大约有2000万患者,中国至少有100万的患者,但是Ⅰ型糖尿病常常在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发生且为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有较高的遗传度(75%),表现为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同时,Ⅰ型糖尿病患者如治疗不善将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竭、心脏病、截肢等。因此如果能正确了解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机制,并探索更加有效治疗及预防方案,对于患者本身乃至整个家族的身体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是体内除了抗原提呈细胞(APC)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外正常细胞几乎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研究表明IFN-γ转基因小鼠的胰岛β细胞分泌IFN-γ,由于IFN-γ刺激MHC-Ⅱ分子的表达这种小鼠的胰岛β细胞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这样以来免疫细胞就会结合并识别胰岛β细胞然后对其进行攻击,使其丧失胰岛素分泌活性,最终导致体内胰岛素缺乏。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些CD4+T cell还可高表达IL-2受体的α链(CD25)分子,胞质中表达Foxp3转录因子的T细胞分化亚群。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抑制CD4+ Tcell 和CD8+ Tcell的活化与增殖从而达到免疫的负调节作用。通过协调Treg水平来调节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成为新的治疗手段。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2007年新发现的一种独特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因子,属于IL—12细胞因子家族,IL-35为异源二聚,主要由活化的Treg分泌,对

免疫药理学方法与技术简介

第六节免疫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简介 免疫药理学是介于免疫学和药理学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某些疾病药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免疫药理学方法一般是采用体外的试管内研究和体内的整体研究相结合,体外试验研究可澄清药物对免疫应答某一特定环节如T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等产生的具体影响,而整体研究则可探讨药物对抗原介导的的免疫应答、正常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异常免疫应答如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以及初次及再次免疫应答等的影响。在未来免疫药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基因工程、基因治疗、细胞因子治疗以及其它各种生物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将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区域。 一、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体内外的免疫药理学实验研究都需要从动物或人的血液或淋巴组织中分离免疫细胞,获得高纯度的免疫细胞是进行本研究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分离常用自然沉降法和高分子聚合物沉降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mononuclear cells,PMNC)分离多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 从淋巴组织中分离淋巴细胞悬液---制备脾细胞悬液、淋巴结细胞悬液、胸腺细胞悬液。 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包括:①分离PMNC中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常用方法有玻璃粘附法、磁铁吸引法、羰基铁乳胶分层液法、补体溶解法及葡聚糖凝胶过滤法等。②T细胞、B 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分离纯化常用技术:E花结分离法、Percoll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洗淘法(panning)、补体细胞毒法、尼龙毛分离法、磁性激活细胞分离器(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er,MACS)分离技术及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 二、药物对免疫系统功能影响的实验技术简介 1、对免疫细胞表面抗原分子的影响对细胞表面的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分化簇)抗原的检测与分析可通过细胞毒法、葡萄菌体蛋白A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法等,借助流式细胞仪进行的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法使该项技术的标准化、定量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体内外药理试验均可采用之。 2、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常用:3H-TdR掺入试验、固相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细胞增殖的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抗原刺激的T细胞增殖反应、预激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增殖反应等。 3、淋巴细胞功能的体内实验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迟发性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体内检测T H细胞活性。 4、对B细胞影响的体内外实验血清中IgG、IgA、IgM的测定(单向免疫扩散法、散射比浊法);抗体生成细胞检测(溶血空斑试验、溶血分光光度法)。 5、对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实验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白色念珠菌3H葡萄糖掺入实验、单核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反应测定、单核因子测定等。 6、对超敏反应影响的体内外实验总IgE水平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放射免疫单扩散法(radioactive single radial diffusion,RSRD)、免疫斑点法(dot immunobinding assay,DIBA)、反向被动血凝法(reversed passive hemagllutination assay,RPHA)、纸片放射免疫吸附试验(paper radio immunosorbent test,PRIST)。特异性IgE抗体测定:ELISA、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 test,RAST)、P-K试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PCA)、皮内试验(intradermal test)。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合成IgE的测定:微量固相放射免疫测定法(microtiter solid-phase

免疫学检验课程大纲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主 干课程是从事医学实验室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随着免疫学和 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检验技术成为医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免疫学检 验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稳定、方便快捷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应用范围 廷伸至医学检验专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床旁检验POCT产品的应用当中发展成为一 种微量化学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特异性 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抗原、免疫球蛋白、抗原和抗体反应、补体和免疫应答等免疫学 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免疫系统和免疫分子概念和知识。 2. 使学生能够熟悉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抗体制备技术、免疫比浊分析、酶免疫分析术和荧光免疫技术等基本检验方法。 3. 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常规仪器的操作和维护,使学生熟悉免疫学实验室的一般 管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免疫学的主要成就及与医学的关系,理解免疫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免疫学基本概念,难点是免疫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概况 一、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征 二、免疫学发展简史 三、免疫学检验 第二节免疫系统 一、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 2、外周免疫器官 二、免疫细胞 1、淋巴细胞 2、免疫辅佐细胞 三、免疫分子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 第二章免疫化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抗原 一、抗原的性质 1、异物性 2、理化特性 3、其他因素 二、抗原的特异性 1、抗原决定簇 2、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医学免疫学 实验设计 例子

《医学免疫学》实验设计 期别:xxx 班级:xx 学号:xxxxxxxx 姓名:OOO IL-35对小鼠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机制 【立题依据】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今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不断发现和认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Ⅰ型糖尿病(T1DM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全球大约有2000万患者,中国至少有100万的患者,但是Ⅰ型糖尿病常常在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发生且为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有较高的遗传度(75%),表现为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同时,Ⅰ型糖尿病患者如治疗不善将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竭、心脏病、截肢等。因此如果能正确了解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机制,并探索更加有效治疗及预防方案,对于患者本身乃至整个家族的身体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是体内除了抗原提呈细胞(APC)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外正常细胞几乎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研究表明IFN-γ转基因小鼠的胰岛β细胞分泌IFN-γ,由于IFN-γ刺激MHC-Ⅱ分子的表达这种小鼠的胰岛β细胞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这样以来免疫细胞就会结合并识别胰岛β细胞然后对其进行攻击,使其丧失胰岛素分泌活性,最终导致体内胰岛素缺乏。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些CD4+T cell还可高表达IL-2受体的α链(CD25)分子,胞质中表达Foxp3转录因子的T细胞分化亚群。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抑制CD4+ Tcell和CD8+ Tcell的活化与增殖从而达到免疫的负调节作用。通过协调Treg水平来调节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成为新的治疗手段。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2007年新发现的一种独特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因子,属于IL—12细胞因子家族,IL-35为异源二聚,主要由活化的Treg分泌,对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参与介导机体免疫耐受的形成。IL-35是否对Ⅰ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治疗作用及其相关的免疫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仍有待继续研究和解决。 【实验目的】 本实验就是通过提高NOD系小鼠(Ⅰ型糖尿病患鼠)体内的IL-35水平,观测小鼠各期的血糖尿糖等水平及后期的Ⅰ型糖尿病发病率、胰岛炎评分等,评定IL-35对Ⅰ型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并与其它一些免疫抑制性的药物(环孢菌素A)等,进行药敏对比;同时,体外测定小鼠体内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等含量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含量等,对小鼠的免疫体质及IL-35对Ⅰ型糖尿病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有大体认识及方向把握,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从而为新药(联合药)的开发,免疫抑制领域的深入研究有一定意义。 【实验对象】 NOD系Ⅰ型糖尿病鼠和NON系正常不患病鼠(雌性4周龄) 起源在对ICR/Jcl小鼠进行近郊培育的第6代,从白内障易感亚系分离出非肥胖糖尿病品系(NOD)和非肥胖正常品系(NON)。在近交20代时,首先发现NOD雌鼠有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特征自发Ⅰ型糖尿病以及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小鼠。通过病理学观察发现,NOD小鼠自身免疫性胰岛炎发生于4周龄。NOD小鼠发病后,充分呈现该品系小鼠糖尿病的生理生化特征即:尿频·多饮·高血糖症状。在几周的时间內,血糖迅速升高,饮水量剧增,大量的排尿,体重迅速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患鼠血糖呈现迅速上升,后逐步下降,但仍维持高于正

免疫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免疫球蛋白的粗提(盐析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免疫球蛋白的粗提方法 2、实践IgG分离纯化过程 3、了解分离纯化抗体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和需要,免疫球蛋白的纯化和其成分的提纯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纯化的方法很多,有单一法,常用盐析法、凝胶柱层析、离子交换剂层析以及免疫亲和层析等技术对血清抗体进行分离纯化。但大多数采用二步法以上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以硫酸铵提纯为基础,再经过透析或层析柱的方法来提高免疫球蛋白及其各成分的纯度最为常用。硫酸铵溶液能使蛋白质胶体脱水并中和其电荷而使之沉淀下来(称为盐析)。不同浓度的硫酸铵盐析蛋白成分不同,利用这一原理提取所需的免疫球蛋白成分。盐析只能粗提,为了获得纯化的免疫球蛋白成分,必须进一步采用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 水膜与同性电荷的排斥作用是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基础,在蛋白质胶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H4)2SO4或Na2SO4盐类,使溶液中大部分自由水分子转变为离子水化分子,降低蛋白质极性基团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破坏蛋白质水膜,蛋白质溶解度也随之降低。蛋白质由于分子质量和携带的电荷不同,可在不同浓度的高盐溶液内分级析出。33% (NH4)2SO4为沉淀IgG的最适饱和度。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配制 1.人全血清(购买商品) 2.硫酸铵饱和溶液 硫酸铵800g~850g H2O 1 000ml 加热至绝大部分溶质溶解为止,趁热过滤,置室温过夜,然后以28%NH4OH 调pH至7.0(不调pH值也可以)。 注:硫酸铵以质量优者为佳,因次品中含有少量重金属对蛋白质巯基有影响。如次品必须除去重金属,可在溶液中通入H2S,静置过夜后滤过,加热蒸发H2S即可。 3.0.01Mol/L pH7.4 PBS液 A液:0.10Mol/L NaH2PO4液 NaH2PO4·2H2O 15.60g

医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 归纳总结

三大免疫结合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反应 试管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血凝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 凝集反应 P47 明胶凝集试验 自身细胞凝集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直接coombs试验(RBC膜上的不完全抗原) 间接coombs试验(血清中的游离抗原) 液体内沉淀试验絮状沉淀试验抗原稀释法 抗体稀释法 免疫浊度测定 沉淀反应凝胶内沉淀试验单向扩散试验 双向扩散试验 免疫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CIEP 火箭免疫电泳RIE 免疫电泳IEP 免疫固定电泳 交叉免疫电泳 三大标记技术 一、放射免疫:放射免疫: 免疫放射: 二、荧光免疫技术P81 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方法) 双抗体夹心法 光 免固相抗体竞争法 疫 分固相抗原竞争法 析 类 型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测定 荧光酶免疫测定(方法) 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原夹心法 固相抗原竞争法 三、酶免疫技术P95 酶免疫技术分类均相酶免疫测定 EMIT 克隆酶测定分析 异相酶免疫测定异相液相酶免疫测定 固相酶免疫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Ab 双抗体夹心法 双位点一步法 Ag 间接法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捕获法

其她标记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P109 类型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LEIA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 生物素,亲与素放大技术 固相膜免疫测定免疫试验IFA 免疫层析试验ICA 膜免疫测定的种类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E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 免疫印迹法IBT/EITB 放射免疫浊度试验RIPA 免疫细胞 1、分离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PBMC P161 淋巴细胞分离贴壁粘附法 吸附柱滤过法 磁铁吸引法 Percoll分离液法 T细胞与B 细胞的分离E花环沉降法 尼龙毛柱分离法 T细胞亚群分离亲与板结合分离法 磁性微球分离法 荧光激法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2、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抗体致敏细胞花环法 P174 免疫细胞化学法 免疫荧光法 FCM 3、功能检测T 细胞增殖试验方法形态学 P178 3H-TdR掺入法 淋巴细胞T细胞MTT比色法 CFSE(活细胞染料) T细胞分泌功能检测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试验 体内试验 B细胞:B细胞增殖试验、溶血空斑实验、ELISPOT、体内试验 NK细胞:、、、、、、、、、、 吞噬细胞、、、、、、、、、、、、、、、

免疫学实验61977

实验四免疫学实验 一、机体体液免疫功能测定 (一)凝集反应 【目的】 了解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及胶乳间接凝集抑制试验的操作过程、结果分析和实际应用。 【原理】 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等)与相应抗体在一定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的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既可用已知抗体检查和鉴定未知的抗原(如鉴定细菌),也可用已知抗原检查血清中相应的抗体;既可用作定性检测,又可用于定量检测。 凝集反应分两种。一种是颗粒性抗原与抗体直接结合出现的凝集现象,称为直接凝集反应;另一种是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载休颗粒表面,再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称为间接凝集反应。如将抗体吸附于载体颗粒表面,再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则称为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1、玻片凝集反应 【材料】 伤寒诊断血清、伤寒沙门菌及大肠埃希菌培养物、载玻片、生理盐水等。 【方法】 ①取载玻片1张,左侧加生理盐水1滴,中间及右侧各加伤寒诊断血清1滴; ②用接种环取伤寒沙门菌培养物少许,分别与盐水及中间的伤寒诊断血清混匀。同法取大肠埃希菌培养物与右侧伤寒诊断血清混匀; ③轻轻摇动玻片1~2min后,观察结果; ④观察后,将玻片直接投入消毒缸,不要冲洗,以防污染。 【结果】 出现凝集物者为阳性反应,均匀混浊无凝集物 者为阴性反应。 【注意事项】 玻片凝集反应 ①用接种环取一种试剂前后均需进行烧灼,不可有杂菌污染以及前一试剂残留。 ②用接种环取细菌时应先烧灼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挑取细菌。 ③用接种环加细菌于血清中后,应先烧灼接种环,再取细菌加入另一血清中。 【结果分析】 左: 中: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272042 课程名称:免疫学检验 英文名称:Immunological detection technique 开课学期:7 学时学分:40/2.5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专业:预防医学专业 选用教材:《免疫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1. 《免疫学检验》吕世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2月第 2版 2.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王兰兰主编2004年1月第3版 3. 《简明免疫学技术》朱正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 1版 4. 《免疫学常用实验技术》柳忠辉主编科学出版社 执笔人:黎明兰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检验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免疫学检测技术因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简便和快速的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其他有关领域。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类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原理、类型、技术要点、实际应用及方法学评价,更好的为防病治病服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免疫学检验常用技术的原理、技术要点、应用及方法学评价。 2.掌握免疫学检验常用技术的测定方法。 3.掌握免疫学技术在免疫预防计划免疫、动植物检疫、健康相关产品免疫 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4.了解免疫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抗原抗体的纯化(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抗原和抗体纯化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评价和应用。了解抗原抗体各种纯化方法的程序及分离物的选择。 教学内容 第一节盐析法 一、原理 二、常用中性盐 三、操作步骤 四、影响因素 五、方法评价与应用 第二节凝胶层析法

实验五 凝集反应—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实验五凝集反应 由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理

【文章介绍】 实验是映证理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BioRike博瑞克根据《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一书系统整理了14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BioRike简介:BioRike(中文简称“博瑞克”)是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品牌,由旗下专业的生命科学实验室BioRike博瑞克研发和生产。BioRike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实验室,专门从事以Elisa试剂盒、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检测试剂盒、血清等免疫学产品为主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销售。 【实验目的】 1.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基本类型及其用途。 2.熟悉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实验用品】 1. 材料试剂:伤寒杆菌、大肠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伤寒杆菌H血清、伤寒杆菌H菌液、待测孕妇尿液、HCG阳性孕妇尿液、1:10稀释伤寒杆菌诊断血清、ABO血型标准血清、类风湿免疫诊断试验(用变性IgG致敏的乳胶颗粒)、HCG致敏乳胶试剂、兔抗HCG诊断血清、待测血清、生理盐水。 2.器材:洁净载玻片、巴氏吸管、乳胶皮头、接种环、酒精灯、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小试管、牙签、采血针、75%酒精棉球、无菌干棉球、试管架;1ml、5ml刻度吸管、37℃恒温箱(或37℃/56℃水浴箱)、显微镜。 【内容和方法】 一、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 1.原理 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是将已知的抗体直接与未知的颗粒性抗原物质(如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等)混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两者对应便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即为阳性;如两者不对应便无凝集物出现,即为阴性。此法属定性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抗原,如ABO血型鉴定、细菌鉴定和分型等。 2.方法 (1)取载玻片一张(平置实验台上),用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划分为3格,并标明1、2、3。 (2)取巴氏吸管一支,套上乳胶皮头后,吸取1:10 稀释的伤寒杆菌诊断血清1~2 滴于第1、2 格内,另取巴氏吸管一支,吸取生理盐水1~2 滴于第3格内。 (3)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取少许伤寒杆菌菌培养物与第1、3格内的诊断血清、生理盐水混合并涂抹成均匀悬液。然后用同样方法取少许大肠杆菌培养物与第2格内的的诊断血清混合并涂抹成均匀悬液。静置数分钟后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与判定

免疫学实验整理

免疫学实验整理 一、凝集试验、吞噬试验 (一)凝集试验 1、直接凝集反应(ABO血型鉴定) 2、间接凝集反应(类风湿因子测定) 3、金黄色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验 (二)吞噬试验(示教) 1、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小吞噬) 2、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大吞噬) 名解: 1.免疫学检测技术:利用免疫学原理来检测抗原、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等)及免疫细胞等免疫学研究对象的实验过程。如凝集反应可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吞噬十堰可用于检测免疫细胞等。 2.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 3.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4.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表面(这种载体与免疫无关),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5.协同凝集实验(coagglutination):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IgG的Fc段结合而不影响其Fab段功能的特性,将已知的特异性抗体吸附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上,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的凝集反应即为协同凝集试验。 6.滴度(titer)、效价:The maximum dilution that gives obviously visible agglutination (++) is called the titer. 实验及注意点: 1、检测抗原抗体的基本原则: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用已知抗体(抗原) 检测未知抗原(抗体),有现象则说明有相应抗原,无现象则无相应抗原。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实验指导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是目前唯一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 近年来,这种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帮助研究者判断在细胞核中基因组的某一特定位置会出现何种组蛋白修饰,也可结合微阵列技术在染色体基因表达调控区域检查染色体活性,是深入分析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中央神经系统紊乱等疾病的主要代谢通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 实验前准备 在实验开始前,先准备好本次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盒和相关常规试剂,如本次实验分装Pierce Agarose ChIP Kit,此试剂盒,提供了简化的方法来实现交联反交联、蛋白消化、免疫沉淀和DNA纯化。相关试剂从冰箱里取出,室温解冻或冰上解冻待用。还需要16%甲醛,5M NaCl及RNase- free water等本次实验所需的耗材和仪器有:赛默飞公司的Thermo Scientific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QSP盒装吸头及冰盒,芬兰百得公司提供的各个量程单通道移液器,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等。 接下来进入实验部分,本实验操作流程为:首先用甲醛处理细胞,使蛋白质与DNA交联,然后用微球菌核酸酶进行消化,进行免疫反应之后,解除蛋白质DNA的交联,最后回收得到的DNA。 甲醛处理使蛋白质与DNA交联 在实验前需将待用细胞,用胰酶消化,进行细胞计数后,调整细胞密度到所需的密度后,方可进行实验。在含相应细胞数量的细胞悬液中,根据细胞培养基的体积,加入16%的甲醛至终浓度为1%。 轻柔颠倒混匀,通风橱中室温孵育10min。在含1%甲醛的培养基中加入10×Glycine Solution至终浓度为1×,混匀,室温孵育5min,目的是终止交联。3000 ×g离心5min,弃掉培养基,用适量预冷的PBS洗细胞,离心去除废液。

免疫学实验

实验一、免疫细胞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微量采血及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免疫细胞。 二、实验原理 血涂片是临床化验中最常规的技术,也是血液学研究中的最基本技术。将血液样品制成单层细胞的涂片标本,经瑞氏(Wright)染液染色后,不同免疫细胞中的颗粒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根据细胞中颗粒的颜色大小及多少,再结合细胞的大小及细胞核的形态,就可以将免疫细胞进行分类计数。 三、实验器材 1、器材:医用一次性采血针、酒精棉球、经脱脂洗净的载玻片。 2、试剂:瑞氏(Wright)染液,瑞特氏染料0.1克溶于60mL甲醇中,过滤。贮藏褐色瓶中备用。(配制时,要先将瑞特氏染料置研钵内边研磨边滴加甲醇,使染料溶解的更好。) 四、实验步骤 1、采血 采血前用75%酒精棉球消毒人的指腹或耳垂,干后用采血针刺破指腹或耳垂的皮肤;动物采血时先将耳部剪毛,酒精消毒后刺破动物耳部皮肤,挤去第一滴血不要(因含单核细胞较多)。 2、涂片 挤出第二滴血置于载玻片的一端,再取另一张边缘光滑的载玻片,斜置于血涂片的前缘,先向后稍移动轻轻触及血滴,使血液沿玻片端展开成线状,两玻片的角度以30~40度为宜(角度过大血膜较厚,角度小则血膜薄),轻轻将载玻片向前推进,即涂成血液薄膜(如图),推进时速度要一致,否则血膜成波浪形,厚薄不匀。

3、染色 待涂片在空气中完全干燥后,滴加数滴瑞氏染液盖满血膜为止,染色1~3min。然后滴加等量的缓冲液(pH6.4)或蒸馏水冲去染液,吸水纸吸干,镜检。 4、封片 经染色的涂片完全干燥后,用中性树胶保存。 5、观察 分别用低倍、高倍和油镜观察血涂片,分辨不同的血细胞类型。 五、实验结果 拍摄血细胞照片,标出并分析比较各种免疫细胞类型和形态特征。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书

实验须知 普通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微生物学理论。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作风。 为了上好微生物学实验课,并保证安全,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2.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3.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勿高声谈话和随便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4.实验时小心仔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盛菌试管或瓶不慎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必要时用灭火器。 6.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时,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对消耗材料和药品等要力求节约,用毕后仍放回原处。 7.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把所有仪器抹净放妥,将实验室收拾整齐,擦净桌面,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其他地方时,可用3%来苏尔液或5%石碳酸液覆盖0.5小时后擦去,如系芽孢杆菌,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凡带菌之工具(如吸管、玻璃刮棒等)在洗涤前需浸泡在3%来苏尔液中进行消毒。 8.每次实验需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标明姓名、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教师指定的仪器内培养。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携出室外。 9.每次实验的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入报告表中,力求简明准确,认真回答思考题,并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10.实验结束后,整理桌面,物归原处,留人打扫室内卫生。 11.离实验室前,将手洗净,注意关闭火、煤气、灯、水管等。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即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利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抗体或利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由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均可通过不同的抗原递呈途径诱导生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在生物体内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 细胞的克隆扩增,并分泌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由于抗体-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的特点,这种检测可以定性、定位和定量地检测某一特异的蛋白(抗原或抗体)。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最初的免疫检测方法是将抗原或抗体的一方或双方在某种介质中进行扩散,通过观察抗原-抗体相遇时产生的沉淀反应,检测抗原或抗体,最终达到诊断的目的。这种扩散可以是蛋白的自然扩散,例如环状沉淀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双向免疫扩散实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就是在凝胶中混入抗体,制成含有抗体的凝胶板,而将抗原加入凝胶板预先打好的小孔内,让抗原从小孔向四周的凝胶自然扩散,当一定浓度的抗原和凝胶中的抗体相遇时便能形成免疫复合物,出现以小孔为中心的圆形沉淀圈,沉淀圈的直径与加入的抗原浓度成正比。 利用蛋白在不同酸碱度下带不同电荷的特性,可以利用人为的电场将抗原、抗体扩散,例如免疫电泳试验和双向免疫电泳。免疫电泳首先将抗原加入凝胶中电泳,将抗原各成分依次分散开。然后沿电泳方向平行挖一直线形槽,于槽内加入含有针对各种抗原的混合抗体,让各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进行自然扩散,形成沉淀线。然后利用标准的抗原-抗体沉淀线进行抗原蛋白(或抗体)的鉴别。上述的方法都是利用肉眼观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沉淀,因此灵敏度有很大的局限。比浊法引入沉淀检测产生的免疫比浊法就是利用浊度计测量液体中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浊度,根据标准曲线来计算抗原(或抗体)的含量。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且可对抗原、抗体进行定量的检测。

常见免疫学试验技术

常见免疫学试验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免疫学实验 实验一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形态的观察目的要求: 观察与免疫相关的几种细胞的形态,了解它们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器材: 显微镜 血液涂片(瑞氏染色) 结缔组织切片 方法: 油镜观察 一.血涂片的观察 (A)红细胞: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血球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B)颗粒白血球 嗜中性颗粒白血球: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叶,核叶之间联以染色质细丝,染色质染成粉色,其中充满细小的大小均匀的颗粒被染成紫红色。直径10—12微米。 嗜酸性颗粒白血球:略大于嗜中白血球,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鲜红色。直径10—15微米。 2

嗜碱性颗粒白血球: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血球,细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白血球的颗粒少,核为1—2叶染成淡兰色。直径10—11微米。 (C)无颗粒白血球 淋巴细胞:涂片中可观察到中、小型两种。小淋巴细胞与红血球大小相似,圆形。其中含致密的核,染成深紫色。周围仅有一薄层嗜硷性染成淡蓝的细胞质。中淋巴细胞较大,有较宽层的细胞,核圆形。6-8微米。 单核细胞:体积最大,细胞圆形。胞质染成灰蓝色。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略浅于淋巴细胞的核。直径14-20微米。 二.肥大细胞的观察(示教) 胞体较大,呈卵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均等的嗜硷性颗粒。其中含肝素、组织胺等物质。常成群地分布于血管的周围。 三.浆细胞的观察(示教) 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呈嗜硷性。核圆形,着色深,多偏于细胞的一侧,染色质核膜呈车轮分布。正常组织浆细胞少,慢性炎症时增多。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对免疫有重要意义。 四.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常伸出短而钝突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 附: 瑞特氏染色: 1.染色液配置 3

医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归纳总结

医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归纳 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三大免疫结合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反应 试管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血凝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 凝集反应 P47 明胶凝集试验 自身细胞凝集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直接coombs试验(RBC膜上的不完全抗原) 间接coombs试验(血清中的游离抗原) 液体内沉淀试验絮状沉淀试验抗原稀释法 抗体稀释法 方针滴定法 免疫浊度测定 沉淀反应凝胶内沉淀试验单向扩散试验 双向扩散试验 免疫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 CIEP 火箭免疫电泳RIE 免疫电泳IEP 免疫固定电泳 交叉免疫电泳 三大标记技术 一、放射免疫:放射免疫:

免疫放射: 二、荧光免疫技术P81 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 光 免固相抗体竞争法 疫 分固相抗原竞争法 析 类 型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测定 荧光酶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原夹心法 固相抗原竞争法 三、酶免疫技术 P95 酶免疫技术分类均相酶免疫测定 EMIT 克隆酶测定分析 异相酶免疫测定异相液相酶免疫测定 固相酶免疫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Ab 双抗体夹心法 双位点一步法 竞争法 Ag 间接法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捕获法 其他标记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CLIA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P109 类型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LEIA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 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 固相膜免疫测定试验IFA

免疫层析试验 ICA 膜免疫测定的种类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DOT-ELISE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LISPOT 免疫印迹法 IBT/EITB 放射免疫浊度试验 RIPA 免疫细胞 1、分离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PBMC P161 淋巴细胞分离贴壁粘附法 吸附柱滤过法 磁铁吸引法 Percoll分离液法 T细胞和B 细胞的分离 E花环沉降法 尼龙毛柱分离法 T细胞亚群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 磁性微球分离法 荧光激法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2、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抗体致敏细胞花环法 P174 免疫细胞化学法 免疫荧光法 FCM 3、功能检测 T 细胞增殖试验方法形态学 P178 3H-TdR掺入法 淋巴细胞 T细胞 MTT比色法 CFSE(活细胞染料) T细胞分泌功能检测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试验 体内试验 B细胞:B细胞增殖试验、溶血空斑实验、ELISPOT、体内试验 NK细胞:.......... 吞噬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