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育技术创新应用现状分析

“微课”教育技术创新应用现状分析
“微课”教育技术创新应用现状分析

“微课”教育技术创新应用现状分析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手机也成了现代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工具,4G互联网大大加快了知识传播的速度,知识量也成爆炸的速度在增长,传统教学受到严重冲击,因此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使数字化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利用互联网,不受学校时间、学习地点的限制,满足的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多元化、碎片化学习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微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应用,成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工具。

一、“微课”的起源

1993年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1995年由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是最早的“微课”雏形。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则是由美国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在2008年提出。“微课”模式最早被美国的可汗学院采用,其创始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录制的微视频一度风靡全球,衍生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领域。类似的“微课”模式,还被大众科普方向的TED-Ed网站成功采用,

并逐步渗透到面向高等教育的诸多“慕课”平台。

2010年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微课”的研究,发展至今,对“微课”的诠释有多种版本,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通过不断提炼与归纳,其最新定义为:“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之所以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热衷,主要因为它是以知识点为单元,符合新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可反复看、跳跃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它制作简单,容易上手、传播范围广接受程度高、传播成本低、互动参与性强、可以形成共同兴趣的群体,进行网上探讨交流等特点。

“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为3至8分钟,时间短,可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黄金时间;最新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则建议短于6分钟的在线课程视频最吸引学生。

三、国内“微课”资源建设现状

近两年来,我国“微课”发展也取得了喜人成绩。“微课”受到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均在积极开展“微课”资源建设。“微课”在全国范围的初步发展已获得广大师生及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反响。

1、发展迅速。“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应用面广、交互性强、使用便捷等传统课堂无法替代的优势,迅速成为一种学习的重要手段与资源,并得以迅猛发展。2012年启动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共设有31个省级赛区,1600多所高校参赛,参赛选手逾12000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2年举办的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由15 个省的7万多名教师上报的优秀参赛“微课”作品21814 件。以“微课”为资源进行系统建设的平台也得以蓬勃发展,如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中国微课网”、“凤凰微课网”、“第一视频教程网”、“我要自学网”等等。另外,有关于“微课”的学术研究也出现快速增长之势。

2、官虚民实。由教育部及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微课”比赛在国内此起彼伏,有些主办官方还建设了网站,用于宣传、征集、票选、交流、分类筛选“微课”作品,但此类作品的开发目的是为参赛或完成行政任务,并非针对教学实际,更无系统性可言,所以其“微课”资源的建设在赛后就几乎陷入停滞,实用价值难有好的体现。

四、国内“微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1、系统设计缺失。

目前“微课”资源数量虽多,但基本呈相对孤立分散、互不相连状态,官方“微课”平台也只是将征集到的作品作简单的分

“微课”教育技术创新应用现状分析

“微课”教育技术创新应用现状分析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手机也成了现代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工具4G互联大大加快了知识传播的速度知识量也成爆炸的速度在增长传统教学受到严重冲击因此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使数字化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利用互联不受学校时间、学习地点的限制满足的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多元化、碎片化学习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微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应用成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工具。 一、“微课”的起源 1993年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Leoy . cGrew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 1995年由英国纳皮尔大学..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he ne inute Lecture简称L)是最早的“微课”雏形。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icro-lecture)概念是则是由美国胡安学院的avid enrose在20__年提出。 “微课”模式最早被美国的可汗学院采用其创始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录制的微视频一度风靡全球衍生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领域。类似的“微课”模式还被大众科普方向的E-Ed站成功采用并逐步渗透到面向高等教育的诸多“慕课”平台。

20__年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微课”的研究发展至今对“微课”的诠释有多种版本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通过不断提炼与归纳其最新定义为:“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络视频课程。”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之所以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热衷主要因为它是以知识点为单元符合新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可反复看、跳跃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它制作简单容易上手、传播围广接受程度高、传播成本低、互动参与性强、可以形成共同兴趣的群体进行上探讨交流等特点。 “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为3至8分钟时间短可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黄金时间;最新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则建议短于6分钟的在线课程视频最吸引学生。 三、国内“微课”资源建设现状 近两年来我国“微课”发展也取得了喜人成绩。“微课”受到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均在积极开展“微课”资源建设。“微课”在全国围的初步发展已获得广大师生及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反响。

微课开发设计方案word版本

微课开发设计方案 (一)微课资源设计思路 微课的设计总体来说是一个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对一门课进行微课程设计,首先从整体上分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确定整体的任务和目标后,再搭建微课程的内容设计框架,框架搭设完成后,就需要对框架的每一部分进行教学设计的填充,教学设计完成后,再对该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脚本设计,最后再根据脚本设计开发和制作出微课资源,并将微课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反馈调整微课资源。设计过程如下图微课资源总体设计图所示。

1)每一个知识单元以主题的形式组织,每个文件夹存放一个知识单元,包括3节微课及其教学设计,每节微课各一个文件夹。 2)每节微课包括教学微视频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内容分为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包括文字资料、演示文稿、教学课件、教案、练习题、作业等。 PPT中插入或链接的,以及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录像、声音、Flash、word文件等多媒体内容,应与PPT一起提交。建议将多媒体文件存放在与PPT文件共同保存在“教师资源”文件夹中。 教学资源文件夹结构如图所示:

(2)资源准备与交接 1)项目组与任课教师须在课程录制前3天完成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的准备,确保课程按计划录制。 2)所有必须提交的教学资源须在课前进行预先演示,保证录课时正常播放。 3)课程录制结束时,将所有教学资料以U盘形式交课程制作人员。U盘加贴标注有课程编码、学科、适用年级、主题名称、授课教师等信息的盘贴。 4)一课时以3个微课为单位提交。 (3)教学设计内容要求 1)教学目标:在考虑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网络传播方式对教学的影响。 2)教学形式:明确教学过程所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如讲授、演示、实验、解题、答疑、活动等。 3)教学过程:写明各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使用的手段(如实物展台、教学课件)对应的PPT页码及拍摄技术要求(如中景、近景、特写)。 4)必备条件:列出教学过程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如学科教具、实验器材、投影、视频展台等。 (二)拍摄脚本撰写策略 教学设计是针对微课的实施,研究“如何教”的问题,即微课教学的过程和手段,任务是进行需求分析、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和教学活动。主要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微课设计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基于“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作品分析

微课设计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基于“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作品分析作者:张振英 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7年第5期 张振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微课以其“主题突出、短小 精悍、交互性好、应用便利”等特征被教育领域广泛认可,文章通过微课的概念、特征及制作 方法的简要介绍,并以“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专题的参赛作品 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微课资源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从两个方面提出微课资源设计的 有效策略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微课设计;微课大赛;现状分析;设计策略 一、微课 随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各种以微型课程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创新型教育教学实 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铺开。2010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针对目前国内教育 教学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提出了微课(Micro-lecture)这一概念,在此后,微课概念在我国教育领域迅速传播,并带动了各级各类的“微课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微课这一 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 胡铁生(2015)将微课界定为“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活动、评价等),精心 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在“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中,将微课界定为以视 频为主要载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学习主题(或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从上述定义可以总结得到微课具有以下特点:(1)以视频为主要载体;(2)围绕学科知识点(如重难点或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制作;(3)时长短;(4)内容精;(5)支持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 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部分。鉴于此,微课视频的制作尤其重要,微课视频的制作水平直接反映了微课的质量。孟祥增等人指出,有关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主要 有五类:教学录像型、屏幕录制型、多媒体讲解型、动画讲解型和视频剪辑型。 二、“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分析 为了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资源在课堂教与学应用中的创新模式和有效方法,深入挖掘并大力推广各 地区的典型示范和先进经验,切实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 建共享,湖南省教育厅举办了“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旨在丰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 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 (一)参赛微课基本情况

国内外微课研究现状

国内外微课程概念辨析及其研究实践现状 作者:张静然,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独家授权发布,请勿转载) 一、关于“微”的遐思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微”既有“细小,轻微”的意思,又有“精深奥妙”的解释。不得不说,“微博”“微信”“微视频”……大行其道的今天,早已经被打上了“微时代”的标签,“微”这个字所代表的意义,必然不是微不足道、微乎其微,而更代表了“微言大义”。微时代下的诸多微功能,不仅给传统的互联网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更在教育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教师,首当其冲地成为各功能的探路先锋。 不超过140字的微博,给了不喜欢长篇大论的草根们更多的发挥空间,并相继衍生出了微小说、微刊、微访谈等功能,曾经风光一时的博客不免显得“垂垂老矣”;在教育领域,许多教师也从博客的早期追随者和饯行者,转而开始尝试应用微博来支持德育教育,甚至辅助教学。 对于相当一部分的智能手机使用者来说,已经有20年历史的、曾经不可或缺的短信功能也逐渐地“风光不在”,微信因为其语音即时通信功能占用流量少、不用输入文字等优势,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在教育领域,微信成了家校互通的重要渠道,它让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迅速、便捷。 流媒体技术的发展、视频网站的兴起,更让制作成本低、周期短、播放时长短(短则30秒、长不过20分钟)的微视频、微电影使“人人都成为生活的导演”,草根民众成为媒介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教育领域,来自一线的教师开始尝试以数字故事的方式制作自己的微视频课程,某些网校的行动更为迅速,他们早已经推出称之为“微课程”的、时长定义不尽相同的学习视频,供没有大段时间学习的学习者实现无时、无处不在的学习。 以上诸多“微”功能均具有“短”、“快”、“精”的核心特色,更有制作简单、容易上手,传播范围广、接受程度高、传播成本低,互动参与性强、可以形成具体相同兴趣的社交群体等共同特点,广泛分布在桌面软件、浏览器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上,这些对于教育领域中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来说,都是天然的优势。 二、关于“微课程”的争鸣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微课程的界定还不够明晰,在e-Learning业界、基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定义和理解都各有不同。 1.国外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微课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

微课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 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推进,以微课、慕课、公开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应用倍受业界瞩目,尤其是,自2012年以来,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率先推动面向全国高校和中小学的微课比赛,经过一年多的预热,微课已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的教育技术,全国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行业协会/学会都在积极推动微课的建设与应用,使得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回顾与总结微课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剖析与反思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与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显得非常必要,而且也是极为紧迫的。它对于推动以微课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和资源建设格局的形成,深化微课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微课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不少成绩,回顾与总结实践进展,目前,我国微课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微课受到教育部、各省市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微课教学比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希望借此推动高校教师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变,解决培训多样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教育部、各省市区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学会/协会、联盟均在积极开展面向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的微课比赛和资源建设计划。比如,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先后启动了微课比赛,浙江、江西、江苏等许多省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组织了各自的比赛和资源建设计划,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也组织了微课比赛。不久前,中国

微课计划与开发

微课设计与开发 一、微课的定义及组成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mp4,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 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

微课发展的现状

微课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上传: 刘荣锋更新时间:2014-6-29 21:41:15 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推进,以微课、慕课、公开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应用倍受业界瞩目,尤其是,自2012年以来,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率先推动面向全国高校和中小学的微课比赛,经过一年多的预热,微课已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的教育技术,全国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行业协会/学会都在积极推动微课的建设与应用,使得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回顾与总结微课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剖析与反思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与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显得非常必要,而且也是极为紧迫的。它对于推动以微课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和资源建设格局的形成,深化微课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微课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不少成绩,

回顾与总结实践进展,目前,我国微课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微课受到教育部、各省市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微课教学比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希望借此推动高校教师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变,解决培训多样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教育部、各省市区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学会/协会、联盟均在积极开展面向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的微课比赛和资源建设计划。比如,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先后启动了微课比赛,浙江、江西、江苏等许多省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组织了各自的比赛和资源建设计划,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也组织了微课比赛。不久前,中国职业教育微课程联盟也在上海同济大学宣告成立。微课受到教育部、各省市区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文档.doc

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综述 我国微课程的相关研究是从2011年开始,2012年、2013年微课程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2011年是微课程研究的兴起,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可知,最早发表的与微课程相关的文章是2011年关中客的《微课程》,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微课程”概念的源,并批判性地指出:微课程不可能适用所有的课程,适用哪些课程哪些教学内容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检验。此后微课程逐渐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大家开始对微课程进行解读,研究其概念含义特征等。 一、研究内容 我国微课程的研究时间较短,当前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微课程的概念、含义、特征等浅层次的探讨,对微课程的设计、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以下从微课程的含义特征、设计开发、应用领域三方面展开综述(见表1)。 (一)微课程的含义特征 目前很多学者对微课程进行了定义和解读,其核心和理念是一致的,但是还没形成统一的概念定义。 胡铁生从系统观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他认为“微课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他还提出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教学资源是构成微课程教学资源生态系统的要素,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微课程资源生态系统。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课程。同时他还指出“微视频”并非等同于“微课程”,其只有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否则它只是一个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 从以上阐释可知,微课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截屏,而是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后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程包括课堂教学的全部因素: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教学资源等,将这些教学因素以高度凝练的方式融合形成短小精悍的视频即形成微课程。 胡铁生通过对微课程资源库的设计开发以及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总结微课程的特征包括:“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国内微课程领航人李玉平关注的却是微课程的视频呈现,认为微课程视频长度在5分钟左右,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这种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发思考,让学习者在充忙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实现“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从以上众多学者的理解可知,微课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视频为呈现方式;二是凸显微课程的“微”。这里的“微”是微小,碎片化,能让学习者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微”是微课程的灵魂,可从四个方面理解:一是教学内容含量小,每集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具体问题;二是微课程视频时间短小,一般在3-8分钟以内,这种视频时长符合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能让学生在短暂的零碎时间中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三是微课程视频形式生动活泼,趣味性强,

微课的主要特点与微课资源的开发

微课的主要特点与微课资源的开发 一、“微课”的概念和组成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 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三、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

微课课题开题报告_(共5篇)

篇一: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上传: 方肇飞更新时间:2013-9-3 17:26:04 中央电化教育馆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类别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 课题名称高中数学“答疑型”微课的设计和应用 申请单位江西省新建二中 填表日期2013年1月6日 中央电化教育馆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1.课题来源、选题依据以及本课题的选题意义 1.1课题来源 来源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信息技术化教育总课题。属于理论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课题。 1.2选题依据 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教育在网络平台的实现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 根据一部分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的掉队,而在当今小班化还无法完全实现的条件下,这部分待优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通过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来解决,当然同时也表明本课题研究的学校资源的受众是大多以待优生为主,这是本课题选题的现实依据。同时在互联网到来的今天,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所拘泥于教室这样一个固定的教学环境,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网络平台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通过教育多媒体在网络平台的发布是一种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1.3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1. 本课题旨在对高中数学“答疑型”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最根本的目标 是通过这项研究,能够设计出一系列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上微课堂,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实用的平台。 2. 3. 使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效果以及积极参与到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最后将“答疑型”微课这种教学辅助模式进行推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主要研究内容 1. 2. 3. 4. 高中学生对于重点模块(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数列,排列组合等)知识的学习情况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针对学情做深入分析并设计出制作微课的方案。对制作“答疑型”微课所需要的技术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培训。“答疑型”微课的具体运用情况及

微课设计与开发

微课设计与开发

微课设计与开发 一、微课的定义及组成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

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

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2205736.html, 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 作者:蒋涵 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11期 ◆摘; 要:在“微时代”背景之下,诸如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等一系列应用极大的丰富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微课也属其中我们提及并接触较多的一个应用。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微课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应用也相对有限,甚至在不少地区处于一种边建设应用边实践研究的阶段,导致微课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此,本文就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并简要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微课;开发应用;内容分析;研究 微课在我国中小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微型课程”“微讲座”“微学习”等等,虽然在名称、形式上均有所不同,不过均属微课范畴。在这一阶段,我们对于微课的认识也由一种“教学资源的构成方式”逐步过渡至“简短的教学过程”再到现如今的“一种以微视频为载体的精炼、简洁的网络课程”。不过无论如何,微课的精髓主要表现在这个“微”字上,其风格是简短、干练、灵活的,并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关注。 一、中小学微课发展及其应用现状 微课兴起于国外,我国是近些年才引入的,相较于国外已然成熟的微课教育系统,我国尚处于早期建设简短,目前全国各地也已广泛展开了微课制作的各项课程、培训以及讲座,部分发育较为良好的地区,甚至先后举办过大大小小的微课大赛,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于微课的理解、认识,从而乐于制作微课、使用微课,提高微课在中小学教育的推广度。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之下,中小学教育机构、教师以及社会群体,对于微课的认知度随之提高,微课的建设以及应用也逐渐以中小学为中向周边区域辐射。在我国,微课的建设是由广东省所率先发起的,其微课以精品、高质的特点覆盖了中小学各个科目之中的重难点,并深受广大师生的认可以及好评。在广东省的带动之下,全国各地省市纷纷展开了中小学微课的开发应用,呈现出遍地开花,欣欣向荣的趋势,并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均在中小学微课的发展以及推广过程之中贡献了自己的心力。不过,从现状来看,在当前各地微课的应用尚停留在一个相对有限的范围,其推广以及普及的力度尚有不足。

微课设计开发培训系列课程培训方案

《微课设计与开发》系列课程 培训方案 一、课程简介 随着教学设计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得以出现,其有别于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件,具有微而美(系统性、结构性、易传播)的特点。微课的出现加速了知识的传播;同时能够让学习者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完成知识的获取,并达到较好学习效果,从而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立足于微课学习目标的达成率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估,《微课设计 与开发》课程将以学习者为出发点,以学习的参与性和有效性为度量。本课程围绕微课开发过程中的内容选题、提炼、设计、制作及发布等环节,教会学员如何进行学习内容设计,并利用相应的辅助工具实现微课的制作。 二、课程目标 1.学习并理解微课的应用场景,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微 主题选择; 2.学习并掌握微课主题设计和提炼,能完成微课脚本的设计编写; 3.学习并掌握微课制作工作的使用,围绕主题收集自我准备必备 素材;

4.学习并掌握微课制作的流程,学习使用辅助工具进行微课的制 作; 5.根据学员自我实际工作的需要,实地完成1-2个微课的制作; 三、课程大纲 1.微课设计方法 1.1 认识微课 1)微课的定义 2)微课的特点 3)微课的形式 1.2 微课设计三步法 1.3 常用微课开发工具介绍 2.微课脚本编写 2.1 什么是课件脚本 2.2 脚本在一门课件中的作用 2.3课件脚本设计原则 2.4常见的课件脚本形式 3.信息图类微课的开发方法 3.1 什么是信息图 3.2 信息图的优势 3.3 信息图的类型

3.4 信息图的制作(含制作工具的使用) 4.视频(音频)类微课的开发方法 4.1 录屏工具的使用 4.2音频剪辑工具的使用 4.3 视频剪辑工具的使用 4.4 视频文件的转换与压缩 5课件开发工具的使用 5.1 简介 5.2 入门操作 5.3 播放器设计 5.4 课件发布基础 5.5 为课件添加内容 5.6 创建评估测试 5.7 屏幕录制 5.8 开发互动内容 5.9 制作弹出框 5.10 课件发布详解 65课件制作工具的使用 6.1 5技术简介 6.2常用5页面制作工具介绍 6.3 多彩炫页课件制作工具的使用

课题研究报告-《微课程的开发和管理与应用模式的研究》

电化教育馆“十三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微课程的开发和管理与应用模式的研究》 研究报告 XX中学微课程教育研究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 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近两年,“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样式不断出现,可以说进入了“微”时代。同样这股“微”风,刮 到了教育领域,“微课”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传统的课的组成结构发生 变化,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 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课程 资源,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 - 1 -

完整的教学活动。 形式:自主学习 目的:最佳效果 设计: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形式:流媒体,可以视频,可以动画等 内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时间:简短(3—5 分钟) 本质:完整的教学活动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是这样的,利用微课技术,实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同时,作为教学资源,教师使用微课技术实现异步式教学;作 为课堂演示资源,使用微课技术,学生能重复演示操作,实现知识点的积累巩固。 以下是在中学综合实践课进行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1、适应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特征 由于年龄特征决定,其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学习的注意时长 较短,注意范围也较小。因而“时间短小、主题聚焦”的综合实践微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有利于开展分层和异步式学习 由于家庭等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差异性较大,传统课堂中以“统一教学内容和同一教学步调”实施的教学,使得这种能力差距进一步加大。中学综合实践微课的开发与建设可 - 2 -

《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读书心得

《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读书心得前段时间,我读了刘万辉的《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这本书。书中以微课程理论为基础,以微课程的发展过程为主线,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微课程的开发与生产技术。在他的书中,他详细阐述了微课程的现状和发展,使我了解了国内外微课程的发展。同时,对微课教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微课教学的开发与制作技巧进行了探讨,我从书中吸收了营养,开阔了视野。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脑子里的微课既简单又复杂。它的简单之处在于,它似乎是一部时间短、内容少、教学过程相对单一的短片。它的复杂性在于,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对相对单一的教学形式的兴趣,并将重要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微观教学正在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新的解构主义意义上,它高举着教育自信的旗帜,积极“入侵”我们的课堂,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变化。通过对微课教学的研究,我个人认为微课教学的设计和制作应该以学生如何学习为基础,而不是以教师如何教学为基础。我们应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它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教师想要表达的内容。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实施优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微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种简短的视频

教学,我们可以有效地观察我们班的上课过程,包括课堂表现。我们对教学演示有清晰的理解。通过观察我们的语言、姿势、动作模式、课堂教学等等,我们可以获得更大的自我意识。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微课教学”将创新传统的教学和研究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师听力评价模式。微课堂有三个特点: 1、微课时间很短。教学视频是微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微课”通常持续5-8分钟。 2、微课内容少。“微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学活动和主题。与传统课程中要完成的复杂多样的教学内容相比,“微课教学”的内容更加简洁。 3、资源容量小。“微课程”的视频和辅助资源总容量约为几十兆字节。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线观察课程,查看教学计划和课件等辅助资源,非常适合教师的观察,评估,反思和研究。微课教学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的情境和有趣的学习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重点、难点和错误,从而扩大他们的学习和转移他们的应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冗余、不相关甚至无效的中间教学环节,如与同学讨论、分享、沟通和回答。简单的内容可以跳过并在他们不理解

微课课题开题报告记录(共5篇)

微课课题开题报告记录(共5篇)

————————————————————————————————作者:————————————————————————————————日期: 2

篇一: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上传: 方肇飞更新时间:2013-9-3 17:26:04 中央电化教育馆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类别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 课题名称高中数学“答疑型”微课的设计和应用 申请单位江西省新建二中 填表日期2013年1月6日 中央电化教育馆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1.课题来源、选题依据以及本课题的选题意义 1.1课题来源 来源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信息技术化教育总课题。属于理论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课题。 1.2选题依据 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教育在网络平台的实现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 根据一部分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的掉队,而在当今小班化还无法完全实现的条件下,这部分待优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通过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来解决,当然同时也表明本课题研究的学校资源的受众是大多以待优生为主,这是本课题选题的现实依据。同时在互联网到来的今天,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所拘泥于教室这样一个固定的教学环境,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网络平台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通过教育多媒体在网络平台的发布是一种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1.3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1.本课题旨在对高中数学“答疑型”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最根本的目标 是通过这项研究,能够设计出一系列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上微课堂,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实用的平台。 2. 3.使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效果以及积极参与到这种新型 的教学模式中。最后将“答疑型”微课这种教学辅助模式进行推广。通过本课题的 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2主要研究内容 1. 2. 3. 4.高中学生对于重点模块(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数列,排列组合等)知识的学 习情况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针对学情做深入分析并设计出制作微课的方案。 对制作“答疑型”微课所需要的技术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培训。“答疑型”微课 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反馈结果并做总结。 5.课题研究方法及实施步骤 6.1研究方法 3

关于参加《微课慕课设计开发》培训心得分析

关于参加《微课慕课设计开发》培训心得 思政部 2015年2月9日至13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微课慕课设计开发实操技能培训》。本次培训在厦门举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焦建利教授讲解了《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山大学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王金发教授讲解了《公开课建设与课堂教学》。第二阶段是微课慕课设计制作技术培训。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本人对微课慕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教师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一、通过培训深刻认识到网络时代教师职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新传媒介和新技术设备的更新,教育改革此起彼伏、波澜壮阔,教师的职业职责与内容也不断发展变化。除学科专业知识以外,教师正在越来越多地倚重新技术来组织和实施教学,运用技术的能力逐渐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要素。教师以往通过职前教育所获得的职业素养,已越来越无法满足日益复杂和信息化的教学工作环境,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来不断“升级”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技能,以保证自己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延伸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生命力。互联网正在使教师从讲台走向表演台,职业示范性与表演性逐步增强。那些在演播室的摄像机镜头前,仍然能如同在教室内学生面前那样满怀激情地

讲课的教师,将可能是互联网时代最具潜力的名师。因此当今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必备的专业知识、计算机网络运用和讲解表演能力。 二、通过培训,认识和理解了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实质和对教学的作用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学科的一个知识点而设计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视频课程的时间为5—10分钟。微课不是课堂录像,也不是一节课的浓缩。一个微课承载了一个知识点,微课的作用是讲清楚一个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体现出“短小精悍”的特点。它主要面向学生群体,任务驱动,必须使之清晰、具体、有趣。微课类型分五类: 解题型、讲授型、实验型、答疑型、其他类型。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是教学的调整,并非“自主学习”的重复,答疑—总结—提升是一种“练评讲”教学方法,也是个性化指导需求的增长。 多个微课集合在一起完成一个课程体系,即为“慕课”。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代表Massive ( 大规模) ;“O”代表Open( 开放) ;“O”代表Online( 在线) ;“C”则代表Course ( 课程).慕课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中国的大学。 翻转课堂,是指一种“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交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然后布置随堂和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