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营养支持

术后营养支持
术后营养支持

围术期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自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制定《临床诊疗指南:肠内肠外营养 学分册》至今已有10年,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得临床营养实践,我们按照当今 国际上指南制定得标准流程,根据发表得文献,参考各国与国际性营养学会得相 关指南,综合专家意见与临床经验进行回顾与分析,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 讨论与修改,最终形成本指南。 指南制定方法学 本指南主要采用德国医学科学委员会、苏格兰学院指南协作网及牛津大学循证医 学中心所提供得分级系统,并根据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做出评定[1]。 证据级别主要由研究得数量与类型决定,用来评判相关证据得质量与效果得确定 性,等级从“高”到“极低”,最高证据质量来源于多项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所产生得一致结果与Meta分析结果(表 1)[2]。 表1《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采用得证据分级 证据级 别 定义研究类型 高我们非常确信真实得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无限制、一致性好、精确、可直接应用、无发表偏倚得 RCT;效应量很大得观察性研究 中对效应估计值我们有中等程度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二者大不相同 得可能性有严重限制、结果严重不一致、精确度严重不足、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得RCT;有剂量反应、效应量大得观察性研究 低我们对效应估值得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有极其严重限制、结果极其严重不一致、精确度极其严

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重不足、大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很有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得RCT;观察性研究 极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有非常严重限制、结果非常严重不一致得RCT;结果不一致得观察性研究;非系统得观察性研究(病例系列研究、病例报告) 注:RCT为随机对照试验 根据PICO系统构建合适得临床问题,通过相应得关键词进行系统文献检索,文献搜索资源中,一级文献数据库包括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二级文献数据库包括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ic Reviews、 the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再利用Google学术搜索进行搜索(含电子出版物),搜索时间截至2016年3月29日。所有文献由2~3名工作人员采用提取数据形式得方法进行数据验证与研究方法质量评估,每篇文献生成一个共识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GRADE Pro 软件对分析后得数据就干预措施与其结果得证据主体质量进行评估并生成森林图。如就某个问题,观察性研究就是唯一可用得证据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如无RCT或观察性研究能直接回答相关问题时,由相关专家对最佳临床实践意见进行协商,推荐意见归为“专家协商意见”。 确定推荐强度时,通过评价推荐意见得效益比、回顾支持性证据等方法进行综合协商,采用Delphi法进行群体决定与投票后达成一致;每个特定推荐需获得75%得参与专家同意方可成立。强烈推荐指确定针对特定群体或患者得临床决策或干

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

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支持 09级研究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王硕 摘要:食管癌术后的营养支持是维持患者基本新陈代谢和促进患者康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食管癌患者在术前由于进食困难和疾病消耗等原因,往往处于一个营养不良的状态。而食管癌术后须禁食,同时术后处于一个应激的高分解状态,此时的营养供给对于维持患者脏器功能和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和疾病恢复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肠外营养技术和对肠内营养的认识的进步,我们对于食管癌患者的营养支持手段日益渐多。特别是肠外营养技术,途径,营养成分的发展,我们在营养支持治疗上有了明显的进步。本文就目前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营养支持技术的研究背景和临床应用研究简要综述。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场外营养医学综述 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占第8位,70%发生在我国。在我国食管癌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死亡率为第4位。在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中仍然是手术治疗为基础。食管癌患者在术前,由于长期的进食困难和长期的疾病消耗,往往处在一个营养不良的状态。食管癌手术本身手术创伤大,术后必须禁食,同时术后患者的机体处于一个应激的高分解状态,伤口引流,感染风险高。大多患者年老体弱,合并多种基础病,脏器功能不全,免疫力低,抵抗力差。营养不良可以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创口愈合延迟、并发症较多等,从而使住院期延长(较之正常营养者可延长至少5天),增加医药费用将近50%[1]充分的营养供给对于患者的脏器功能的维持和伤口的愈合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食管癌患者术后如何进行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是胸外科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营养支持理念和技术的进步,食管癌术后的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也有了迅猛的发展。现就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的研究背景和临床应用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1、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的研究背景 食管癌营养支持技术的发展是随着临床营养治疗学的发展一同发展的。不管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从最开始都十分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在营养支持技术诞生以前,患者的营养供给问题严重困扰着当时的医生们。从而严重的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 早在12世纪就有人采用银或锡制的插管置入食道麻痹病人的食道,用于输注液体。1801年larrey就用采用树胶食道管给一受伤士兵灌注肉汤和酒[2]。最早的肠内营养制剂nutramigen,于1942年推入市场,用于治疗儿童的肠道疾病。而对于肠内营养制剂化学配方的发展主要得益于20世纪50~60年代航天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化学成分明确,不含残渣无需消化就能吸收的要素膳。当时的应用结果表明,正常人在6个月内仅依靠该要素就能维持正常营养和生理状态。随着人们对消化道生理功能的认识,逐渐在肠内营养的制剂配方上和肠内营养的给予途径技术上有了迅猛的发展。形成了目前肠内营养制剂的格局,主要包括以蛋白水解产物为主的不需消化就能直接吸收的要素饮食和以整蛋白等大分子营养素为主的消化后才能吸收的非要素饮食。随着营养供给医疗技术和材料功能方面的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最新资料推荐------------------------------------------------------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肿瘤病人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病,约 40-80%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营养支持引起抗肿瘤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的耐受性、有效性下降、毒付作用增加,机体体力状态下降,器官功能损害,生活质量低下,生存时间缩短。 研究报道约 20%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是因为营养不良。 因而,通过营养支持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营养支持的实施过程中,常有些问题困惑着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和家属。 一、营养不良是否应该治疗营养不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是一常见的现象,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不可避免的并发病,从而引起针对营养不良的临床治疗不是非常地积极。 一、营养不良是否应该治疗营养不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是一常见的现象,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不可避免的并发病,从而引起针对营养不良的临床治疗不是非常地积极。 不少患者是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以至于于疗效欠佳,毒副反应增多。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些原因是可以通常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的方法加以纠正、控制或缓解的,如机械性梗阻、厌食等。 1 / 3

像需要针对肿瘤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状态进行治疗一样,营养不良也应被重视,并采取方法加以治疗,而不应视为肿瘤患者的必然状态,任其发展。 在手术、化疗、放疗的同时,应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筛选和评估,及时发现营养不良的患者。 常见的方法包括: 一些客观检查: 免疫功能、血淋巴细胞计数、如机体组成测量、血浆蛋白和血生化等。 还应包括一些主观指标如: 体重的变化、食欲、功能状态、不良症状的问询。 通过筛选及评估,发现已经有营养不良和存在发生营养不良危险的患者,以便于制定营养支持的方案,同时通过不断地评估,以评价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 二、营养支持的目的恶性肿瘤的进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根据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营养支持的目的有所不同。 二、营养支持的目的恶性肿瘤的进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根据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营养支持的目的有所不同。 在积极的抗肿瘤治疗阶段,营养支持的目的是增加抗肿瘤治疗的效果,维持器官功能,减少并发病和副反应的发生。 在晚期姑息治疗阶段,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日常家居生活,改善生活质量。

肿瘤患者完全肠外营养支持原则及指南

1、首先要知道营养支的原则: 肠外营养支持适应于在短肠综合征、放射性肠炎、肠梗阻的病人中使用。 当肿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不可能使用肠内营养时,可通过静脉途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根据不同的疾病状态,选择合理的途径,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均是很好的方法。 2、其次是营养素的供给量: 临床上常采用下列公式计算肿瘤患者的每日能量需要量:日能量需求=25-30千卡/千克×体重(千克)×年龄系数×活动系数(AF)×体温系数(TF)。年龄系数为:18-60岁1.0,60-70岁0.9,70岁以上0.8。AF为:卧床1.2,卧床和室内活动1.25,轻体力活动1.3。TF为:38℃1.1,39℃1.2,≥40℃1.3~1.4。85%~90%的能量来自非蛋白质,维持氮平衡所需的蛋白质及能量供应均应充足。脂肪能量应占非蛋白质能量的50%,可减少葡萄糖给予量,补充必需脂肪酸。 恶性肿瘤患者氮需求量较大,但由于患者机体的高分解状态无法通过单纯提高氮输注量扭转,过度增加氮输注量,其利用率亦难以提高,故建议日供氮量为7克/平方米×体表面积(平方米)×年龄系数。因外源性蛋白质几乎不能用于机体自身蛋白质的再合成,营养支持的氮来源应是比例合适的复合氨基酸。肝、肾功能中重度异常时,应注意减少甚至停止氨基酸供给。 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是机体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素。营养支持易引起血清矿物质水平出现波动且幅度较大,应加强监测。水溶性维生素的肾阈值较低,易出现缺乏,也应注意补充. 个人觉得比较简单的能量计算方法是:无明显消耗病人25-45kcal/(kg.d);已有明显消耗患者可达:50-60kcal/(kg.d);多数营养不良癌症患者:35-40kcal/(kg.d)。蛋白质:营养状况良好的可按0.8-1.2g/(kg.d);严重消耗按1.5-2.0g/(kg.d)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些原因是可以通常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的方法加以纠正、控制或缓解的,如机械性梗阻、厌食等。像需要针对肿瘤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状态进行治疗一样,营养不良也应被重视,并采取方法加以治疗,而不应视为肿瘤患者的必然状态,任其发展。 在手术、化疗、放疗的同时,应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筛选和评估,及时发现营养不良的患者。 常见的方法包括: 一些客观检查: 免疫功能、血淋巴细胞计数、如机体组成测量、血浆蛋白和血生化等。 还应包括一些主观指标如: 体重的变化、食欲、功能状态、不良症状的问询。 通过筛选及评估,发现已经有营养不良和存在发生营养不良危险的患者,以便于制定营养支持的方案,同时通过不断地评估,以评价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 二、营养支持的目的恶性肿瘤的进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根据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营养支持的目的有所不同。 在积极的抗肿瘤治疗阶段,营养支持的目的是增加抗肿瘤治疗的效果,维持器官功能,减少并发病和副反应的发生。在晚期姑息治疗阶段,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日常家居生活,改善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的主要目的是治疗营养不良,不是治愈癌症,通过改善营养状态来改善器官功能、免疫状态,减少抗肿瘤治疗造成的毒副反应,从而发挥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因而,营养支持疗效的监测指标侧重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器官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对住院日、并发病、毒副反应等短期指标的改良方面,而不适于采用对生存率、死亡率等远期指标的观察。 三、营养支持的时机目前临床上不少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通常较晚,大多已经是恶病质或是终末期,在所有抗肿瘤治疗手段已结束或不能继续时,才考虑到要使用营养支持,而往往此时营养支持的效果也非常难令人满意,相反得以营养支持无效的结论。 因而,似所有的治疗方法一样,营养支持也应早期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虽然营养支持仍不需作为抗肿瘤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的常规辅助方法,但假如患者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肠胃道毒副反应明显、存在肠胃道不能进食状态时,均是必需使用营养支持的适应征。 目前的问题是很多应该进行营养支持的肿瘤患者,由于营养未被重视,不能及时地进行营养支持,而影响疗效。肿瘤患者应更多地进行前瞻性、预防性营养支持治疗。 四、营养支持的方式选择大多人考虑营养支持一般就认为是使用肠外营养支持。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也应遵循营养支持的一般原则,当肠胃道有功能且可以安全使用时,首选肠内营养支持途径。 肠内营养支持的优点是符合生理、保护肠胃道屏障功能、价廉、使用方便。

胃癌术后营养支持

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胃肠病区唐云 写在课前的话 胃癌术后由于手术、创伤等应急反应使患者机体代谢紊乱的状况进一步加重,从而加重营养不良,导致并发症增加,患者康复延迟,住院时间长。胃癌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现已达成共识。本次课程就胃癌术后营养支持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胃癌术后营养支持与术前营养支持一样,首先要确定哪些病人具备术后营养支持的指征。 病例分析:女, 57 岁,体重 64 公斤, BMI= 体重( KG ) / 身高( M )2 =25 ,近两个月体重下降 4 公斤,体重丢失 6.2% 。临床诊断为胃癌合并糖尿病。该患者行术前营养支持 1 周后,改善营养状况,于 2009-11-6 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治疗。 一、术后营养支持指征 问题 1 :判断手术后是否需要营养支持? 分析:首先根据 NRS 2002 评分。

根据病人的情况,两个月内体重丢失> 5% ,营养状况评分 2 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得 2 分。总分 4 分,具备营养支持指征。虽然在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中,患者同时具有糖尿病( 1 分),该栏评分时以最高分计算,不算各项加和。 二、术后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问题 2 :手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还是肠内营养支持? 分析:该患者宜采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 (一)肠外营养 1 .肠外营养的途径

上图为肠外营养的途径,主要有经周围静脉途径,和经中心静脉途径。其中中心静脉途径,可分为经颈内动脉途径,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或经外周静脉到中心静脉的插管( PICC )。 2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 1 )导管并发症 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包括气栓、气胸、血胸、心包填塞等;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阶段并发症,包括气栓、心脏穿孔、心内膜炎、静脉内血栓形成、导管栓塞、乳糜胸等。 ( 2 )代谢并发症 胃癌手术后,相对需要营养支持时间较长,这就可出现代谢并发症,包括肝脏和胆道系统(特别是胆道系统的瘀胆),代谢性骨病,无机盐类代谢障碍,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 3 .肠外营养对肠功能的影响 患者完全禁食一周,消化道重量可减轻 50 %,即使全胃肠外营养( TPN )支持也是如此。病理主要表现为肠粘膜萎缩,肠绒毛和微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降低,肠粘膜细胞蛋白质、 DNA 和 RNA 含量降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害,菌群失调。出现上述表现主要是由于 TPN 引起的肠道功能抑制,缺乏某些特殊的营养物质,特别是缺乏食物对肠道的直接刺激。

肿瘤患者完全肠外营养支持原则及指南.

1、首先要知道营养支的原则: 肠外营养支持适应于在短肠综合征、放射性肠炎、肠梗阻的病人中使用。 当肿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不可能使用肠内营养时,可通过静脉途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根据不同的疾病状态,选择合理的途径,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均是很好的方法。 2、其次是营养素的供给量: 临床上常采用下列公式计算肿瘤患者的每日能量需要量:日能量需求=25-30千卡/千克×体重(千克×年龄系数×活动系数(AF×体温系数(TF。年龄系数为:18-60岁1.0, 60-70岁0.9,70岁以上0.8。AF为:卧床1.2,卧床和室内活动1.25,轻体力活动1.3。TF 为:38℃ 1.1,39℃ 1.2,≥40℃ 1.3~1.4。85%~90%的能量来自非蛋白质,维持氮平衡所需的蛋白质及能量供应均应充足。脂肪能量应占非蛋白质能量的50%,可减少葡萄糖给予量,补充必需脂肪酸。 恶性肿瘤患者氮需求量较大,但由于患者机体的高分解状态无法通过单纯提高氮输注量扭转,过度增加氮输注量,其利用率亦难以提高,故建议日供氮量为7克/平方米×体表面积(平方米×年龄系数。因外源性蛋白质几乎不能用于机体自身蛋白质的再合成,营养支持的氮来源应是比例合适的复合氨基酸。肝、肾功能中重度异常时,应注意减少甚至停止氨基酸供给。 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是机体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素。营养支持易引起血清矿物质水平出现波动且幅度较大,应加强监测。水溶性维生素的肾阈值较低,易出现缺乏,也应注意补充. 个人觉得比较简单的能量计算方法是:无明显消耗病人25-45kcal/(kg.d;已有明显消耗患者可达:50-60kcal/(kg.d;多数营养不良癌症患者:35-40kcal/(kg.d。蛋白质:营养状况良好的可按0.8-1.2g/(kg.d;严重消耗按1.5-2.0g/(kg.d 3、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联合治疗:

疼痛护理干预联合营养支持对肝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分析

疼痛护理干预联合营养支持对肝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17T13:40:22.493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3期作者:李艳辉 [导读] 结论对肝癌患者采取疼痛护理联合营养支持,对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借鉴。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究疼痛护理联合营养支持对肝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科室收治7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肝癌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肝癌患者采取持续疼痛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肝癌患者术后疼痛指数、夜间睡眠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出现率以及主要营养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肝癌患者术后疼痛指数较对照组轻,夜间睡眠时间较长,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出现率较低,主要营养指标水平较高,对比明显,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采取疼痛护理联合营养支持,对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借鉴。 【关键词】疼痛护理;营养支持;肝癌;术后康复 肝癌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较高,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存在一定的疼痛感,需要长时间进行恢复,卧床时间较长,导致并发症出现概率增大,并且手术的创伤、麻醉、感染等还可能造成患者肝功能变化,伴随营养不良的出现,因此,对肝癌患者行疼痛护理联合营养支持十分必要[1]。现针对疼痛护理联合营养支持的具体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实验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科室收治7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的诊断均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标准,且首次接受手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肝癌患者中,男患与女患比例为20:19,最小年龄为39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57.84±5.12)岁,Child-Pugh肝功能改良分级:Ⅰ级13例,Ⅱ级13例,Ⅲ级13例;观察组39例肝癌患者中,男患与女患比例为21:18,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为71岁,平均年龄为(57.59±5.32)岁,Child-Pugh肝功能改良分级:Ⅰ级12例,Ⅱ级12例,Ⅲ级15例。观察组、对照组肝癌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作比对。 1.2疼痛护理联合营养支持 对照组肝癌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肝癌患者采取持续疼痛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一、采取静脉镇痛方法,谨遵医嘱调配镇痛药液,使用输注泵经中心静脉导管持续静脉输入48小时,药物选择:枸橼酸芬太尼、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除此之外,为患者播放喜欢的音乐,家属主动与患者进行聊天,以转移患者注意力,降低疼痛感;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术后遵医嘱静脉输入营养液,营养液构成: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将营养液经中心静脉导管滴注;三、早期肠内营养,术后24小时后将胃管拔除,给予流食(米汤、鱼汤等);术后48 小时饮食可逐渐过渡为软食(粥、蒸蛋、豆腐等),逐渐增加饮食量,以患者不感到饱胀为度[2]。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疼痛指数,采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AS)进行评估,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分数越高说明疼痛感越强烈;②夜间睡眠时间;③术后卧床时间;④住院时间;⑤并发症出现率(咽喉不适、恶心呕吐、腹胀);⑥主要营养指标水平,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体质量指数(BMI)水平[3]。 1.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对六项观察指标(术后疼痛指数、夜间睡眠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出现率、主要营养指标水平)做统计学处理,术后疼痛指数、夜间睡眠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主要营养指标水平采取统计学中t检验(计量资料),并发症出现率采取统计学中卡方检验(计数资料)。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指数对比 观察组肝癌患者术后VAS评分为(4.11±0.18)分,对照组肝癌患者术后VAS评分为(6.03±0.24)分,差异明显,P<0.05。 2.2两组患者夜间睡眠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肝癌患者夜间睡眠时间比对照组长,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明显,P<0.05,如表1所示。表1 两组患者夜间睡眠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表

肿瘤患者的营养饮食护理

肿瘤患者的营养饮食护理 第一部分:前言 许多肿瘤患者在患病与治疗后出现体质虚弱,主要是因疾病本身或治疗后的不良反应造成食欲下降/身体不适/精神压抑而影响食欲,导致摄取营养不足,体质下降.因此,合理的营养和饮食是治疗肿瘤/提高肿瘤患者机体抵抗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章对各种肿瘤患者在营养膳食上的不同需求做出了详细的介绍,每一位患者可根据个体情况,制订出合理的饮食方案. 第二部分:相关目录 1.肿瘤患者为什么需要饮食护理? 2.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可分为那些类型? 4.如何作好肿瘤患者的日常营养支持? 5.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方式有那些? 6.如何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7.如何处理影响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常见症状? 8.如何为肿瘤患者选择适宜的膳食种类? 9.如何安排术前的饮食? 10.术后如何作好营养护理? 11.如何对化疗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12.如何对放疗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13.不同手术部位患者的膳食安排有什么区别? 14.如何对肺癌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15.如何对癌症康复期患者进行营养饮食护理? 16.那些食物有可能促使癌症复发? 第三部分:正文 问题一:肿瘤患者为什么需要饮食护理? 回答一: 饮食护理的目的就是要让肿瘤患者吃的好/吃的下,一增加集体 抵抗力,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康复,从而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肿瘤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原因如下: (1)心理因素:据统计,约有40%的患者,由于突然发现自己患有肿瘤,心理准备不足/精神过度紧张/情绪低落,从而直接影响到食欲,进食急剧下降,造成肌体营养不良。 (2)肿瘤引起体质消耗:肿瘤细胞增殖很快,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而肿瘤或肿瘤细胞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往往会引起患者食欲下降/味觉/嗅觉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造成营养摄入/消化和吸收的障碍。 (3)放疗/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化疗易引起肝功能下降,造成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放疗易引起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引发口腔溃疡/食管炎/胃炎,小肠黏膜畏缩等并发症,使营养吸收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