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暴发应急演练方案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暴发应急演练方案一、组织指挥 组长:江** 余* 副组长:李* 杨** 二、演练内容 1、物资准备 准备演练所需要的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防护用品、消毒药械贮备等。 2、时间:2013年11月12日上午9:00 3、地点:血透室治疗区 4、演练过程 ①演练人员准时到位,听候总指挥指令。演练开始。 ②血透室5例患者均在上机后20—30分钟出现寒战、高热,责任护士立即停止血液透析,电话报告院感控科。 ③感控科到达医生办公室,向科主任详细了解情况。 ④感控科立即电话向分管院长汇报,院长指示:启动应急预案,立即通知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对本起事件进一步调查,先收治病人、专人护理,暂停透析液B液本批次产品的使用。 ⑤院专家组对本起事件进一步调查: 1、查找感染源:5例病人均停止血液透析。采取患者导管和外周血样进行血培养 2、危险因素调查:对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做初步假设,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呈外源性感染引起,首先我们考虑:医务人员手卫生、

无菌技术操作、透析液污染造成感染暴发的可能性大。针对以上分析:对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帽子,口罩,手套;血透室病房空气、透析A 液、B液,透析用水,使用中的器械,物表进行监测采样,以明确感染途径。采样完毕,即送检验科。 ⑥经讨论,专家们达成共识,基本考虑是一起医院感染暴发,感控科立即将讨论结果向院长汇报,院长指示:结果出来上报市卫生局和市疾病控制中心。 一天后,5位患者症状好转,两天后,检测采样结果出来 ⑦调查结果: 1、透析用水符合标准,透析B液细菌菌落无法计算; 2、空气培养符合标准,环境物表及医务人员手部菌落均在正常范围; 3、5位患者血培养均为阴性。 透析液B液本批次产品菌落数超过标准范围,停止此批次产品的使用,并上报卫生局和卫生疾控部门。 通过此次演练,体现我院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强化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这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熟悉和掌握,对进一步提高我院应对各类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血液透析室应当加强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建立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与工作规范,科学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二、血液透析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与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与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 三、血液透析室应当分为辅助区域与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办公室等。工作区域包括透析治疗区、治疗室、水处 理间、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 四、血液透析室的工作区域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透析治疗区、治疗室等区域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中规定Ⅲ类环境的要求。 2、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3、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 治疗区。 4、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与一张透析床(椅)组成,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液透析单元间距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 五、血液透析室应设有隔离透析治疗间,传染病病人、感染病人与经血传播性疾病病人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配备专门治疗

用品与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 六、血液透析室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1、进入患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必须达到 灭菌水平; 2、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必须达到消毒 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 一灭菌。 七、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与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八、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当对透析单元内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透析机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对透析单元地面进行清洁,地面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使用消毒液擦拭。 九、血液透析室应当根据设备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每次冲洗消毒后应当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 留量,确保安全。 十、医务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按照医疗护理常规与诊疗规范,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与无菌操作技术。 十一、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严格的接诊制度,对所有初次透析的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工作人员经肝功能全套检查为正常者,方可入室工作。 2工作人员进入净化室应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换鞋,非净化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参观人员必须经科室领导批准后,按规定要求入室。工作人员不能在透析室内进餐或吸烟。 3透析患者入室前更换拖鞋,所用床单、被套、枕套等一人一用一消毒,换下的特殊感染病人污染隔离衣、床单、被套等应用红色胶袋装、密封并作警示标志,送洗衣房消毒清洗,清洁用具应经常用消毒液消毒处理。 4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门、窗、桌、椅、床、床头柜等,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每日拖擦1次,清水拖1次,每周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彻底擦拭室内1次,并经常保持整洁,空气新鲜。 5治疗室每日利用抽风机进行空气交换,保证空气达标。 6患者透析前需做肝功能、肝炎病原学检查;对传染病人采取隔离措施,专机透析。 7透析完毕用反渗水清洗等处理后,再灌入0.35%过氧乙酸,放入低温柜保存,消毒时间>4小时后方可使用,有效时间7天,血路及透

析器都要标明姓名,一次性使用的透析器用后用黄色垃圾袋密封,再送出焚烧。 8给患者透析者,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在拿取和清洗用过的器具要戴手套、口罩以加强自身防护。 9透析室的水池和拖布要与其他房间分开使用,拖布用后先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再用清水冲洗。 10透析室清洗用水,均应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11透析病房的医护人员备有室内工作服和鞋,进出本室应更衣换鞋。 12建立及结束体外循环全部操作均戴手套,接触分泌物、排泄物和呕吐物时,要戴手套。 13每月对空气微生物及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及透析液监测1次,空气中微生物不得超过500个/m3、物表和手≤5 cfu/cm2、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数≤200cfu/ml、出口≤20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14各种无菌治疗盘内用物及治疗包,按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长期导管的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长期导管得护理 摘要:目得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长期导管感染得防治与护理,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方法对14例使用长期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预防导管感染得护理经验、结果2例患者2次感染。留置长期导管患者1例拔管后重新置管。3例患者死亡。结论血液透析护士执行各项护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透析室环境及物品消毒,减少导管感染得机会。 关键词:血液透析留置长期导管感染护理 血管通路就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不可缺少得前提条件,有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建立自身血管通路,长期静脉导管可作为首选,研究表明中心静脉长期置管易于使用,保留时间长,为缺乏合适血管通路得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合适得手段。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5月对14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行长期静脉置管,通过及时护理及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行长期静脉置管14例,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59—89岁,其中慢性肾炎3例,多囊肾4例,糖尿病肾病7例,13例采用颈内静脉置管,1例采用股静脉置管。 1。2置管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穿刺部位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穿刺静脉走向情况及有无大得斑块、狭窄情况,以提高穿刺置管得成功率。

所有插管在手术室局麻下进行,使用美国Quinton或HemoSpilit(BARD)生产得带涤纶环双腔导管,术前设计好导管得走行与位置,应用Seldinger置管技术操作,并采用撕脱行扩张导管置管法,皮下导管部分长15cm,带一涤纶环固定,涤纶环距导管皮肤出口处越2—3cm,置管后快速抽吸动静脉端,确定通畅无阻后,缝合切口固定留置导管于皮肤上,导管出口处使用无菌纱布覆盖,用肝素盐水封管后待用。 2 护理 2。1置管创口护理每次封管及血透前打开敷料,注意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红肿、渗液及滑脱,创口部位皮肤先用75%乙醇顺时针消毒,在逆时针消毒一次,然后再顺时针消毒一次,以去除导管口周围皮肤细菌及污垢,避免滋生细菌及污物进入伤口及管口,最后再用0。5%聚维酮碘与75%乙醇相同得方法消毒相同部位,因使用聚维酮碘可逐步释放碘持续灭菌,至今大于7cm,目前主张使用中间带有纱布得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2、2导管使用前后得护理所有导管不能用于静脉输液、输血。仅用于血液透析,并有专业得血液透析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行血液透析时,铺无菌治疗巾,护士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注意导管出口皮肤及动静脉接头得消毒,使用0、5%聚维酮碘棉签沿皮下隧道由上向下挤压周围皮肤,观察有无分泌物流出,再使用05%聚维酮碘彻底消毒皮肤,静脉接头使用前后均使用0.5%聚维酮碘按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分别消毒3次,且每次要更换新肝素帽,减少感染得发生。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一、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分类和临床表现特点: 长期导管相关性病原性感染,包括:1、导管腔内细菌定植,2、导管出口感染,3、皮下隧道感染,4、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和败血症或脓毒血症,5、导管相关转移性脓肿,6、导管相关性心内膜炎。 导管腔内细菌定植大都是没有临床症状,只在导管血培养时发现细菌,但细菌菌落数不会特别多,今后可能发展为导管血行性感染,必须密切关注。导管出口感染比较常见,多数患者与局部卫生差有关,局部红肿和轻度疼痛,分泌物增多,严重患者可形成出口肉芽肿,多数患者局部处理可以控制。导管皮下隧道感染可以有出口感染延伸或者隧道表皮破损导致细菌侵入皮下隧道,初期不容易发现,到出现临床表现时常有隧道红肿隆起,挤压隧道可出现导管口溢脓或脓血,通常需要拔管,同时加强抗生素治疗。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和导管相关性转移性脓肿以及导管相关性心内膜炎,都是严重并发症,严重患者可导致休克和死亡,必须积极正确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菌血症和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感染早期临床症状可能不严重,或者透析间歇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容易烟雾病情治疗。通常在透析开始不久即畏寒、寒战、发热不适,发热可达40度,也可以表现延迟发热,血培养大多阳性,部分患者血

培养阴性,血白细胞升高,G-杆菌严重感染,反而可导致白细胞下降。临床上,使用长期导管患者血液透析过程发热,需要高度怀疑导管感染,立即检查血常规,做双份血液病原学检查,开始静脉或导管内使用抗生素,禁止使用激素退热。 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关于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的诊断标准:1、至少1份静脉血培养和导管末端培养为同种微生物,2、或者2份(1份经导管接口,1份经外周静脉)血培养结果满足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的定量标准或阳性时间差诊断标准,3、或者2份导管血液标本定量培养,1份菌落计数是另1份的3倍以上。定量血液培养是指导管血液培养菌落是静脉血培养结果的3倍或以上。阳性时间差是指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结果比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结果至少早2小时。 为了有效治疗导管腔内感染,开始经验用药,采用广谱抗菌素,同时等待血培养结果调整药物。总体原则如下:对于长期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且没有出现出口部位或隧道感染的体征,而又想保留导管的患者,抗生素封管治疗是其适应症。对于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抗生素封管治疗不应单独使用,而应当和全身性抗生素联合治疗7-14天。抗生素封管溶液的更换一般不应超过48小时,而非卧床患者的股部置管应该每24小时进行更换。然而,正在经历血液透析的患者抗生素封管溶液可以在每次透析结束后更换。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2-12-21T11:25:16.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王全华[导读]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 王全华(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江苏连云港 2223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4月收治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医院感染原因,制定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病情因素(低蛋白血症、贫血、免疫功能缺陷、上消化道出血及溃疡、长期卧床以及尿量减少等),透析治疗及环境因素(频繁透析穿刺、输血、透析器及管道污染等),医护人员因素(不注意个人消毒,操作欠规范等)。结论通过制定科学系统的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护理防范对策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血液透析医院感染原因对策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各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1];通过将患者体内含有较多有毒物质的血液引入体外循环,通过透析器清除有毒物质,从而维持患者生命安全。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机体免疫力较低,医院又属于感染多发区域,故院内感染发生率居高不下[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医疗观念改变,如何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4月收治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医院感染原因,制定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 医院感染常见原因 1.1 患者自身病情因素 1.1.1 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及免疫功能缺陷 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消耗较大,同时食物摄入及利用率较低,营养状况多不佳,特别是尿毒症患者多合并有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机体抵抗力及应激能力明显下降,细菌病毒入侵极易引起感染。长期透析治疗,透析膜使用易导致患者体内补体系统激活[3-4],免疫细胞功能障碍,同时患者体内积存毒素对机体免疫系统亦有明显抑制作用,这些均会造成患者机体应激能力下降及免疫功能缺陷。 1.1.2 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及溃疡 血液透析患者因营养不良,应激反应等多合并有上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病变,病变导致胃肠粘膜受损,胃肠屏障清除隔离致病菌能力下降,故胃肠道感染发生率较高。 1.1.3 患者长期卧床及尿量减少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不佳,抵抗力较差,体质较弱,多长期卧床,同时肾功能衰竭常造成肺水肿等肺部损害,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故病原菌极易在肺部繁殖,引起肺部感染[5-6];同时患者随治疗时间延长尿量多呈减少趋势,以致尿道、膀胱内细菌不易排除体外,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显著提高。 1.2 透析治疗及环境因素 一般血液透析患者每周应当进行3-4次透析治疗,故透析穿刺等有创操作较多致病菌通过穿刺创口侵入免疫屏障受损机体内,感染发生率较高[7]。透析室环境常不能做到完全无菌,亦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液透析室人员流动性较大,消毒不够彻底,透析消毒液更换不及时,这些均会导致致病菌侵入体内引起感染[8]。 1.3 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透析消毒制度执行不力,已被认为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的又一重要原因[9];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工作前未进行手部规范消毒,将自身或他人携带致病菌传播至患者身上,导致交叉感染发生。 2 护理对策 2.1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定期组织医院感染防范讲座,提高护理人员预防意识及责任心,严格遵照医院各类消毒隔离、透析室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不定时进行检查,每月进行院内感染控制考核,努力提高护理人员对于预防院内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护理人员进入透析室进行护理及治疗准备工作时,应当规范消毒六步洗手,换鞋、穿无菌消毒衣,脱帽,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避免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 2.2 创造良好血液透析室环境 保证血液透析室处于无菌环境,每天每隔2h进行空气置换一次,早晚各一次紫外线消毒,每次1h;合理布局透析室,室内物品每天使用酒精棉球或新洁尔灭擦拭一次,保证温度及湿度处于适宜水平,温度20-24摄氏度,湿度小于55%[10];每周进行护理人员、室内物体及空气等细菌学培养。 3 讨论 临床报道显示,医院感染已成为导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液透析患者因病情较为严重,机体免疫能力低下,故多种途径均可诱发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高;通过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建立无菌舒适血液透析室环境,做到预防为主,是控制并减少医院感染工作的关键。本次研究分析认为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病情因素(低蛋白血症、贫血、免疫功能缺陷、上消化道出血及溃疡、长期卧床以及尿量减少等),透析治疗及环境因素(频繁透析穿刺、输血、透析器及管道污染等),医护人员因素(不注意个人消毒,操作欠规范等);通过制定科学系统的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护理防范对策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汤善芳,郭广兰,李景芳.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与技术,2004,10(3):571. [2]周美华.血液净化中心的消毒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5(4):98. [3]尹桂英,孙玉霞,刘桂青,等.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 72 [4]张佑贵,郑益华.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0,31(26): 4492-4493. [5]孙亚慧,战贤梅.血液透析引发感染及原因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2):143. [6]俞德质.血液透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4): 3317-3318.

影响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分析

976 内蒙古医学杂志Inner Mongolia Med J 2019年第51卷第8期 [4] 代坤吾?地佐辛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 中国药房,2016,27(5):688 - 690. [5] 谷鑫波?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子宫切除术后早期疼痛的影响及血 清miR - 150、miR- 155的变化分析[J ] ?中国医师杂志,2018, 20(4):571 — 574. [6] 马涛,白文娟?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患者地佐辛复合丙泊 酚麻醉的应用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8):2 223 - 2 225. [参考文献] [1] 孙晶,刘丹勇,郑钊,等?地佐辛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 者相关血浆水平的影响[J ].西部医学,2018, 30(2):246 - 249.[2]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 ].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10-313.[3] 小辉,张霞嬪,冯燕,等?酒石酸布托啡诺与地佐辛用于腹腔镜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比较[J ].陕西医学杂志,2017, 46 (6):801 - 802. DOI : 10.16096/J. cnki. nmgyxzz . 2019.51.08.031 [收稿日期]2019 - 06 - 04 影响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分析 张华贞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其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科学 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血液净化中心应用长期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导管 相关感染的发生率,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185例患者中,出现 导管相关感染16例,感染率8.6% ;男女性别及置管部位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o 高龄患者更 容易发生感染。留置导管1年以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营养不良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患者机体的 免疫状况与感染具有直接关系。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容易发生相关感染,且与多 个主要因素有关,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积极纠正,才能有效预防感染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3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4-0951(2019)08-0976-02 我国需要血液透析的高龄患者及糖尿病患者不 断增加,以及透析龄的不断延长,透析患者的血管资 源不断耗竭,目前在血液净化中心应用带caff 的中 心静脉长期导管的透析患者仍居高不下,长期透析 导管带来的并发症不容忽视,特别是导管相关感染 是影响患者预后和增加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本 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导管 相关感染的防控提供证据,旨在提高透析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 月,共收治了使用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的慢 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85例,男性89例,女性96例, 年龄16?86岁,平均年龄(61±8.3)岁,导管使用时 间1个月?7年,原发病:糖尿病53例,慢性肾炎41 例,高血压病31例,风湿免疫病21例,梗阻性肾病 11例,多囊肾病10例,缺血性肾病10例,其他8 例。其中右颈内静脉161例,左颈内静脉22例,右 股静脉2例,所有导管均用于血液透析,均每周3 次,全部由专业护士严格无菌操作。 1.2方法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法,全部采用 seidinger 技术进行血管穿刺,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置 管完毕后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做好导管的日常 卫生防护。 1.3诊断标准 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叶 朝阳主编《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与临床应用》⑴: (1)导管出口感染:导管出口部位红肿、僵硬、渗出, 而没有全身症状,血培养阴性。(2)隧道感染:导管 表面皮肤红肿热痛,导管皮肤下可出现积脓,导管可 同时出现感染症状,流脓或者溢液,挤压导管可使出 口部位溢液增加,部分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3) 血源性感染:透析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或透析间 期持续发热,血像明显升高,血培养可阳性。 1.4记录和检测指标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原 发病、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血浆白蛋白水平和 血红蛋白水平。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 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采用x 2检验,计 量资料用(x ± s )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表 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相关因素的感染率185例患者中,出现导 管相关感染16例,感染率8.6%,各相关因素的感

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血透相关医院内感染 1.血液通路感染:占血透感染人数的30-70%,多由无菌操作不严而引起,病原菌多来自患者皮肤上的长居菌。 2.尿路感染:常见菌为金葡、大肠、铜绿假单胞菌、沙雷、克雷伯等。 3.肺部感染。 4.病毒感染:HBV、HCV、EB病毒、HIV等。 5.血透相关致热原反应:透析用水细菌总数超标,导致病人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 6.血透系统的污染: 水处理系统失灵,导致水细菌数超标;水和透析液供给系统污染,可导致管道生物膜生存,细菌数超标;或A液、B液配置时间过长,本来A、B液就有细菌,时间长了也会引起细菌数超标;透析器及血路管污染;透析机污染:每天用后未消毒。 7.血透时的并发症: ①近期: 硬水综合症:水中钙、镁超标,引起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和高或低血压; 急性溶血:水中氯胺和铜离子超标,引起血红蛋白变性和肝脏损害; 致热原反应: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细菌总数超标。 ②远期: 贫血:水中硝酸盐、硫酸盐超标,提示有细菌污染,导致溶血性贫血; 透析性骨病:水中氟化物过量,引起骨软化、骨质疏松; 透析性脑病和肾性骨病:水中铅超标。 (二)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1.布局及卫生要求:严格划分限制区(清洁区)、半限制区(半污染区)、非限制区(污染区)。 限制区:在本室的最里面,建筑要求为水磨石地面,具有良好的防污排水、通风及洗手装置;器械用物为高压或一次性用品;环境卫生、物表、空气、仪器表面等每天清洁消毒,每月进行监测1次。 半限制区:为办公室、更衣室、透析室、储藏室和内走廊等,应设清洁池、洗手设备,有污染随时消毒。 非限制区:在室内最外侧,主要有卫生间和污物处理场所,每天必须湿式清洁消毒2次,有血液污染随时消毒。 2.工作人员要求: 定期体检:每年或两年1次,并接种疫苗;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带手套:根据标准预防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8-05-07T15:46:10.3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作者:方继平 [导读]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病人必须经历的一项治疗过程,通过透析仪过滤病人血液。 大理大学附属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护理对血液透析病人并发感染的具体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1月血液透析病人并发感染病人38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19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2组为观察组,使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各项危险因素结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透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病人Scr和CRP水平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cr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能显著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和透析时间,并降低病人Scr和CRP 水平,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危险因素;血液透析;并发感染;护理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病人必须经历的一项治疗过程,通过透析仪过滤病人血液,使病人能够正常生活[1]。但是由于在治疗过程中涉及到血液,导致其中存在大量危险因素,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出现感染。为了降低病人出现感染的概率,我院对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相应护理,并分析感染出现的危险因素,现在将实验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血液透析病人并发感染病人38例为研究对象,其于2015年7月-2017年11月在本院接受护理,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19例,1组为对照组,2组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11例,女8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 2.4±5.8)岁;观察组男12例,女7例,年龄28-57岁,平均年龄(42.3±5.7)岁,两组病人在基础信息上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病人常规护理。在透析过程中保持无菌;所有改善病人饮食,使其营养均衡等。 1.2.2观察组给予病人综合性护理。具体如下[2]:(1)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科学布局透析室,严格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2)每天更换床单、被套,对其进行病房和透析室的消毒。(3)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培养病人自我保护意识。(4)在进行透析时,要保证穿刺点和导管的清洁干燥。(5)每天保证充足睡眠,多食用富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病人各项危险因素结果。危险因素[3]:主要有住院时间、透析时间、血清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 1.4统计学方法将SPSS18.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并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和透析时间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透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使用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但据长时间的研究观察发现,该方法存在一定危险因素。当病人住院时间和透析时间较长时,病人的免疫力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人体此时较为脆弱,易被细菌、病毒感染,从而造成其他疾病,并对病人生命健康造成威胁。Scr和CRP是人体对于感染较为敏感的两个生理指标,当这两项指标出现大幅度异常升高时,表明人体极有可能出现感染,所以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可通过观察这两项生物学指标来监测其是否出现感染。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发生感染的概率时最重要的便是要在无菌环境中完成血液透析操作,并且为了安全,需要每天进行病人Scr和CRP水平监测,保证病人在出现感染的第一时间接受治疗。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2015年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血液透析作为一种体外循环治疗,对环境、治疗的操作、预防感染的监控措施都有严格的要求,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常常存在着免疫功能受损,是感染的高发人群。鉴于血液透析治疗方式的特点,以及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出现。针对血液透析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知识的缺乏。因此,在本年度要进一步加强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及院感知识培训,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加强组织管理,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1、加强手卫生 医务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接触病人或任何透析设备之前之后用洗手液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双手,操作病人或接触透析站内可能被污染的任何表面时都应该戴可废弃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必须更换手套,离开透析站时应该摘下手套,医生和护士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或治疗操作时,应当戴工作帽、口罩及无菌手套。 2、每次透析结束,更换病人用过的床单、被单,并对地面、桌面及透析机外部等所有潜在污染的表面进行清洁擦拭。如果没有明显的污染区域,则应用低浓度消毒剂擦拭干净。明显被血液或液体污染的表面应用含有至少1000mg/L的含氯剂擦拭。各班严格执行透析机的消毒操作流程。 3、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及登记,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制度》的执行。 二、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1、每月由护士长或院感指控护士对科内医护人员进行一次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使全科人员对感控知识全面知晓,并能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共同提高手卫生的正确率和依从率。 2、积极参加全院的院感知识培训,加强对院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使院感知识在科内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三、发挥院感三级网络构建的作用 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协调能力,及时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科室内及时传达院感的新制度、新知识。 2、定期讨论科室内院感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发挥团队作用,找出根本原因,再提出控制和预防措施。对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及时上报院部,同时商讨相关事宜,防止暴发流行。

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措施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 2、血液透析室应当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办公室等。工作区域包括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治疗室、水处理室、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 3、血液透析室的工作区域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透析治疗区、治疗室等区域应当达到规定Ⅲ类环境的要求。 (2)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3)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 4、医务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按照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5、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严格的接诊制度,对所有初次透析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1次。

6、血液透析室应设有隔离透析治疗间或者独立的隔离透析治疗区,配备专门治疗用品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用于对需要隔离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7、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间或者隔离透析治疗区进行专机血液透析,治疗间或者治疗区、血液透析机相互不能混用。 8、血液透析室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9、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当对透析单元内透析机等设施表面、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透析机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对透析单元地面进行清洁,地面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使用消毒液擦拭。 10、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500㎎/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11、血液透析室应当根据设备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每次冲洗消毒后应当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保安全。 12、严格进行卫生学监测,每月对透析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

2018年血透室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血透室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辐射强度不得低于( )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辐射强度低于()uw/cm2。 2、进入人体织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抽出的注射药液须注明时间,超过()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不得使用。 4、医院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5、物品的浸泡消毒、污染物具的表面擦拭消毒、饮用水和污水污物的消毒宜选用()消毒剂。 6、()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7、暂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传播,与()密切相关。 8、三种隔离标示中,蓝色表示()隔离,黄色表示()隔离,粉红色表示 ()隔离。 9、保护性隔离是指为()患者受到来自其他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 区环境中各种()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属于感属于医疗废物。() 2、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属于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3、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可使用。() 4、针刺伤时用流动水冲洗、挤血、碘伏消毒,必要时进行包扎,报告。() 5、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长期导管的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长期导管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长期导管感染的防治与护理,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方法对14例使用长期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预防导管感染的护理经验。结果2例患者2次感染。留置长期导管患者1例拔管后重新置管。3例患者死亡。结论血液透析护士执行各项护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透析室环境及物品消毒,减少导管感染的机会。 关键词:血液透析留置长期导管感染护理 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有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建立自身血管通路,长期静脉导管可作为首选,研究表明中心静脉长期置管易于使用,保留时间长,为缺乏合适血管通路的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合适的手段。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5月对14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行长期静脉置管,通过及时护理及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行长期静脉置管14例,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59—89岁,其中慢性肾炎3例,多囊肾4例,糖尿病肾病7例,13例采用颈内静脉置管,1例采用股静脉置管。 1.2置管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穿刺部位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穿刺静

脉走向情况及有无大的斑块、狭窄情况,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所有插管在手术室局麻下进行,使用美国Quinton或HemoSpilit(BARD)生产的带涤纶环双腔导管,术前设计好导管的走行与位置,应用Seldinger置管技术操作,并采用撕脱行扩张导管置管法,皮下导管部分长15cm,带一涤纶环固定,涤纶环距导管皮肤出口处越2-3cm,置管后快速抽吸动静脉端,确定通畅无阻后,缝合切口固定留置导管于皮肤上,导管出口处使用无菌纱布覆盖,用肝素盐水封管后待用。 2 护理 2.1置管创口护理每次封管及血透前打开敷料,注意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红肿、渗液及滑脱,创口部位皮肤先用75%乙醇顺时针消毒,在逆时针消毒一次,然后再顺时针消毒一次,以去除导管口周围皮肤细菌及污垢,避免滋生细菌及污物进入伤口及管口,最后再用0.5%聚维酮碘与75%乙醇相同的方法消毒相同部位,因使用聚维酮碘可逐步释放碘持续灭菌,至今大于7cm,目前主张使用中间带有纱布的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2.2导管使用前后的护理所有导管不能用于静脉输液、输血。仅用于血液透析,并有专业的血液透析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行血液透析时,铺无菌治疗巾,护士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注意导管出口皮肤及动静脉接头的消毒,使用0.5%聚维酮碘棉签沿皮下隧道由上向下挤压周围皮肤,观察有无分泌物流出,再使用05%聚维酮碘彻底消毒皮肤,静脉接头使用前后均使用0.5%聚维酮碘按顺时针、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目的: 严格控制血液透析环节质量,避免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的发生。 2.范围: 适用于液透析室。 3.定义:无 4.内容 4.1基本要求 4.1.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分开的基本 要求。 4.1.2每个透析单元使用面积≥,单元间距≥。 4.1.3治疗室和透析区应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清新干燥。 4.1.4配备便捷、有效的手卫生设施;每个透析单元配备方便取用的速干手消 毒剂。 4.1.5隔离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应专用,且标识明显,不得和普通透析患者 混用。 4.1.6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透析器(滤器)。 4.1.7使用后的一次医疗用品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4.2医务人员管理 4.2.1上岗前接受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4.2.2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医务人员,在进行所有侵入性操作时、接触黏膜 组织和破损皮肤、接触患者有戴手套指征时,均应戴双层手套。 4.2.3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包括HBV、HCV、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相关标 志物检查。并给予疫苗预防注射。 4.2.4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禁止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肝 素封管。 4.2.5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透析器、透析管路及穿刺针等。 4.2.6严格遵守《手卫生管理制度》《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4.2.7发生职业暴露时,按照《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规程》处置,并向院感 办报告。 4.2.8护理人员应固定,护理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护理乙 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 4.3患者管理 4.3.1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它医疗机构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 疗前进行HBV、HCV、HIV和梅毒螺旋体等感染标志物检查。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血液透析室应当加强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建立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科学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2.血液透析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 3.血液透析室应当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办公室等。工作区域包括透析治疗区、治疗室、水处理间、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 4.血液透析室的工作区域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透析治疗区、治疗室等区域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Ⅲ类环境的要求。 (2)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3)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 (4)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液透析单元间距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 5.血液透析室应设有隔离透析治疗间,传染病患者、感染患者和经血传播性疾病患者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配备专门治疗用

品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 6.血液透析室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1)进入患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7.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8.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当对透析单元内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透析机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对透析单元地面进行清洁,地面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使用消毒液擦拭。 9.血液透析室应当根据设备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每次冲洗消毒后应当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保安全。 10.医务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按照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11.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严格的接诊制度,对所有初次透析的患

感染管理制度-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定期做肝功能全套,正常者应接种乙肝疫苗,健康者方可入室工作。 2、工作人员进入血透室应穿专用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戴手套、换鞋,非血透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参观人员必须经科室负责人批准后,按规定要求入室。 3、工作人员如发生职业暴露,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法并报告控感办,同时按规定处理。 二、环境管理 1、血透室应该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每个透析单元使用面积≥3.2m2,单元间距≥0.8m,室内保持清洁、干燥,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 2、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如透析机外部小桌板等)及地面进行擦洗消毒;物品表面细菌数符合GB15982-2012标准,明显被污染的表面应使用含有至少0.15%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3、治疗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次45 分钟,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室内空气、物表每月监测培养一次,空气细菌数符合 GB15982-2012标准。 4、准备室内配有合格的洗手设施,无菌皂液,清洁干燥的擦手纸。

三、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和手卫生规范。操作前必须认真洗手,操作或接触血液时必须戴手套,一副手套只能护理一位病人。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脱去个人保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后;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应严格消毒注意保护。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通路部位、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时。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 3、透析后机器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1)透析机器外部消毒: ①、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0.05%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②、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0.15%含氯消毒液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0.05%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2)机器内部消毒: ①、每日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消毒方法按不同透析机厂家出厂说明进行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