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详解

完整word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详解
完整word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详解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学分:6

建议学时:68

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等文件的精神,制订本课程标准。

本标准所给学时,均为建议学时。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院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也是我院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作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

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

(一)设计思路和依据

1.由于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操作很强的课程,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所以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理论学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设置为1:1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操作性的知识。通过实验指导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2.通过向学生提供课余免费的上机时间,布置实用性强的上机练习内容或课外实验大作业,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为增加学生得兴趣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入八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

3.“活动导向设计”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方法组合。适时选用提问、讨论等生动多样的形式,设置教学情境,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4.考核方式突出“四个注重” 。考核内容“注重”能力,考核形式“注重” 多样化,考核评价“注重”过程,考核机制“注重”多种奖励。注重过程考核,坚持全面评价,强调知行统一,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积极作用。

5.开辟网上教育教学新领域。在保证全国统编教材使用的前提下,通过教学资源建设,打造方便学生学习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通过网络平台,我们为学生提供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典型案例、视频资料、阅读材料、参考书目以及其他相关知识拓展材料等充足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的教学特点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较好地掌握实际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采集和分析各种信息的意识,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

课程。

(三)基本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基本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手段,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各个模块的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2.学习方法为了扎实地学好该门课程,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要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比较广泛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其它方面的相关知识做准备。

(2)加强实践教学训练,提高操作设计能力在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前提下,更要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学习过程,这对于计算机课程实践环节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3)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结合专业或实际问题思考能做什么,实际动手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几件事,这样一定会巩固你所学的知识,而且还会发现应该有的功能,以后学习的时候目的性会更强。

(4)明确上机目的上机练习的时候要有明确的内容,学习起来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真正掌握一些东西,这样才会越学越有兴趣,有的同学提前没有准备,一到机器上不知道干点什么,时间浪费了很多,收效却不大。在上机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上机练习软件,在软件提供的要求和环境下练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开阔思路,勇于创新

上机练习的时候要开阔思路,每一种操作一般都不止一种方法,而我们刚学的时候,可能只能记住一两种方法,当熟练掌握方法后,再回头看其它方法时,会很容易记住,而且能知道在哪一种情况下用哪一种方法最好,这样就形成了真正熟练的技巧。

(6)注意积累,拓宽知识面多看些参考书或其它学习资料,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掌握许多别人不知道的技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 能力-素质。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2.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方法;4.掌握可以实现文字图表混排的实用文字编辑软件Word2003 的使用方法;5.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 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

6.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 制作各种演示文稿;7.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

8.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操作。

二、表现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

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品性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6)使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标准及教学活动建议

5

6

7

8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教学条件

一)学习场地及设施要求

(二)师资要求

1.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同事,集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

2.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主要包括:要掌握广泛而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这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掌握扎实可靠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体系和相关的专业技能技巧,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准确把握本学科重点、难点和知识点,这是讲好本门课的根本;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及其相应的技能技巧。

3.教师的教育能力。即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格,对教育内容进行精细加工,对教学手段进行正确选择和组合的能力;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较好的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

4.坚定的政治方向。授课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与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方法建议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方法组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选用提问、讨论、辩论、演讲乃至角色模拟等生动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本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设计与内容安排如下:(一)案例教学法使用目的: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过程:1、精选典型案例,案例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出案例,提出思考问题,由学生自主回答。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分析,既要鼓励学生,又要有所提升。

实施效果:以小事件引导大思维,以小故事传授大道理。

(二)情境教学法

使用目的:以“境”促“情” 、以“情”促“学”、以“学” 促“思”。

实施过程:1、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利用情境因素创设教学氛围。2、教师通过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2、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邃的内涵和力量激发高尚情操,树立远大的志向,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实施效果:1、使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2、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情理交融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三)讨论式教学法使用目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综合能力,澄清认识。

实施过程:1、给出讨论主题,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课下搜集准备资料。2、课上交流发言。课上每小组选一名代表重点发言,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进行启发引导。3、讨论小结。教师总结讲解或鼓励学生总结陈述。

实施效果:1、激发思维,获得动力,主动思考,主动学习。2、辨明是非真伪,丰富理论知识。3、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整合材料、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发现式教学法(研究法)

使用目的:帮助学生积极思考,自觉主动的探究学习,掌握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施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要解决或研究的课题。教师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2、学生提出假设或答案。学生在阅读和学习有关材料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各种可能的假设或回答。3、检验假设或答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不同的课题性质,通过思辨、讨论、演示等形式对假设或答案进行检验,正确的可以作为结论或结果,错误的加以修正。4、作出结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结论,或引导学生导出结论,鼓励学生做出总

结陈述。

实施效果:1、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生处于“想要解决问题”的主动思考中,教师始终是问题的引导者。2、学生

学会学习。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 再解决问题的”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五)总结归纳教学法使用目的:以理论丰富思维,以实践丰富体验

实施过程:1、汇总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收获。2、导出本次主题的核心价值观及相关价值观。3、提出价值观内化和落实到行动中的要求。

实施效果:1、明确主题价值观,给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2、知法明礼见行动,修身立业谋发展。

三、教材选用与教案编写建议

(一)教材选用本课程使用教材为中央审定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计算机基础》。

(二)教案编写建议

教案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设计、编写的施教方案。它可以帮助教师理顺教学思路,巩固备课成果,指导教学实施,保证教学质量。

编写教案要以指导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并力求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为进一步规范教案编写,提出以下建议:

1. 教案格式必须统一

2. 填写教案首页

(1)序号、授课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2)课程名称:必须与授课计划一致,并且一律使用全称或简称;

(3)基本课题:要完整书写章、节标题和课题名称;

(4)授课目的要求:说明要求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可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

(5)重难点:重、难点分析。

(6)授课方法及手段。

(7)课后作业。

4.教案正页

(1)教案书写目的明确,内容符合大纲要求,重点突出,解决难点措施得力,疑点

分析清晰,字迹清楚、规范,书写工整;

(2)教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简要写出复习内容;新课内容;应包含主要内容、重难点、板书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新课小结:对本次课主要内容作简明扼要小结;布置作业。

5、教案正页分为两栏,左边用于书写教案正文,右边用于对教案的完善、补充和调整等。

6、新课必须编写教案首页和正页;老课教案首页必须重新编写,正页可以重复使用,但必须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有所完善、补充和调整。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基本教学资源1.使用与教材配套的系列辅助教材:《计算机基础》教师参考书、教学案例分析、学生辅学读本、实践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库:(1)课程文档库。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授课进度计划等。(2)媒体资源库。包括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录像等。(3)扩充性教材库。包括案例选编、阅读书目、音像资料等。(4)实践指导库。包括实践活动指导书、实践活动任务书、实践活动报告单、实践活动评价表等。(5)学生评价考核库。包括各章习题、模拟试题等。

(二)网络教学资源

人民网、新华网和光明网作为教学资源。

五、评价建议及标准

本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掌握情况。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的建议。

1.考核的基本原则(1)考核内容“注重”能力。在考查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核形式“注重”多样化。结合课程的特点,坚持正确的命题原则和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相结合,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3)考核评价“注重”过程。跟踪记录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案例或项目的过程,评价学生操作过程及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熟练性及全面性。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动态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调整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3:7 调整为5:5,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课上出勤、课堂讨论、课堂互动、主题活动、实践活动等方面,通过这样的调整,避免了有些学生不注意平时的学习和出勤,到期末考试临时突击

也能过关的现象。能从整体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

(4)考核机制“注重”多种奖励。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定位,本课程采用多种奖励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以文字、照片、小品、PPT等多样化方式呈现考核作业,并装入“档案袋” 。并举办相关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经验交流等活动,凡是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的同学,都相应地获得平时成绩加分、颁发获奖证书等不同形式的奖励。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成绩评定与评语建议,形成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评价四者相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

2.考核评价标准与考核方式

考核评价标准

六、编制说明

第五部分附录

使用教材参考

1《计算机应用基础》王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计算机应用基础》许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孙东卫、曹志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计算机文化基础》李淑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大学计算机基础》杨明广、曹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6《计算机公共基础》宋汉珍、王学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受到极大挑战,教学模式的变革变得非常迫切。作为一种国外引入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正好符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与我国教育界一直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改革方向一致,因此,翻转课堂在我国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中迅速普及开来。然而,注重理论探讨缺乏实践研究是我国教育研究的通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也不例外,因此,我们着力将现有的翻转课堂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探讨翻转课堂的设计及应用。 ●翻转课堂概述 早在19世纪早期,美国西点军校的General Sylvanus Thayer将军就尝试让学生在上课前对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提前学习,到上课时,教师不再以讲授为主,而是要组织开展小组解决问题的互动活动。然而,这种方式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进行推广。[1]翻转课堂真正被提出并流行开来是在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来帮助缺席

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教师逐渐开始让学生在家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学习本来应该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从而腾出课堂时间来完成作业,并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并逐渐传播开来。随后,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也成功运用了这一模式来辅导他的一位亲戚,并创建了可汗学院。2011年,他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大会上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将翻转课堂介绍给了全世界。从此,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来自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2]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将传统教学中课中知识传授、课后知识内化的流程进行颠倒,学生课前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其他学习材料完成知识的学习,课中教师首先为学生解决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任务等实现知识的内化。[3]翻转课堂的翻转不仅指学习场所的变化和教学流程的颠倒,也指师生角色的改变,其本质是教学流程翻转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4]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理论,我们在计算机相关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开展了翻转课堂的实践。下面从课程总体设计、学生分析、翻转流程设计和应用效果等四部分来阐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1

计算机应用基础 1 一、单选题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是______。 A :大规模集成电路 B :小规模集成电路 C :晶体管 D :电子管 答案: D 2、个人计算机属于______。 A :中型计算机 B :小型计算机 C :微型计算机 D :小巨型计算机 答案: C 3、计算机能够根据运算结果选择相应的处理程序,这是因为计算机具有______。 A :高速运算能力 B :逻辑判断能力 C :很高的计算精度 D :自动控制能力 答案: B 4、计算机技术中常用的术语CAE是指______。 A :计算机辅助设计 B :计算机辅助制造 C :计算机辅助工程 D :计算机辅助执行 答案: C 5、数据是信息的______。 A :翻版 B :延续 C :载体 D :副本 答案: C 6、计算机系统应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子系统,硬件和软件又必须依次分别包括______。 A :主板和办公软件 B :中央处理器和应用软件 C :中央处理器和系统软件 D :主板和网络软件 答案: C 7、下列四个计算机存储容量的换算公式中,错误的是______。 A :1KB=1024MB B :1KB=1024 C :1MB=1024KB D :1GB=1024MB 答案: A 8、计算机软件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其中系统软件的核心是______。 A :数据库管理系统 B :操作系统 C :程序语言系统 D :财务管理系统 答案: B 9、冯·诺依曼在1946年提出了计算机的程序存储原理。按此原理设计的计算机称为______。 A :智能计算机 B :高性能计算机 C :存储程序计算机或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D :现代化的计算机 答案: C 10、计算机中常说的486、586指的是计算机的______。 A :存贮容量

word域代码的详解

word域代码详解 十个特殊指令(域开关),分别是: 1.数组\A、 2.括号\B、 3. 位移\D、 4.分式\F、 5.积分\I、 6.列表\L、 7.重叠\O、 8.根号\R、 9.上下标\S、 10.框\X, 每个开关又有若干个选项,用以精确调节格式。 1. 数组开关\A(): 按行顺序将数组元素排列为多列 域代码:{EQ \a(100,2,31) } 讲解:{EQ\列表(100,2,31排成一列)} 可用参数:\al左对齐;\ac居中;\ar右对齐;\con元素排成n 列;\vsn行间增加n 磅;\hsn列间增加n磅 \al左对齐 域代码:{EQ \a\al(100,2,31)} 讲解:{EQ \列表\左对齐(100,2,31)} \ac居中 域代码:{EQ \a\ac(100,2,31) } 讲解:{EQ \列表\居中对齐(100,2,31)} \ar右对齐 域代码:{EQ \a\ar(100,2,31) } 讲解:{EQ \列表\右对齐(100,2,31)} \con元素排成n列 域代码:{EQ \a\co3(10,2,31,0,1,0,14,3,55)} 讲解:{EQ \列表\元素排成3 列(10,2,31,0,1,0,14,3,55)} \vsn 行间增加n磅 域代码:{EQ \a\co3\vs2(10,2,31,0,1,0,14,3,55)} 讲解:{EQ \列表\元素排成3列\行间增加2磅} \hsn 列间增加n磅 域代码:{EQ \a\co3\vs2\hs4(10,2,31,0,1,0,14,3,55)} 讲解:{EQ \列表\元素排成3列\行间增加2磅\列间增加4磅} 2. 括号开关\B(): 用大小适当的括号括住元素。 域代码:{EQ \b( \a(100,2,31)) } 讲解:{EQ \加括号( \数组(100,2,31))} 可用参数:左括号使用字符* \lc\*;右括号使用字符* \rc\* ;左右括号都使用字符* \bc\* \lc\* 左括号使用字符* 域代码:{EQ \b\lc\|( \a(100,2,31))} 讲解:{EQ \加括号\左括号使用字符|( \数组(100,2,31)) } \rc\* 右括号使用字符* 域代码:{EQ \b\rc\|( \a(100,2,31)) } 讲解:{EQ \加括号\右括号使用字符|( \数组(100,2,31))} \bc\* 左右括号都使用字符*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8年1月出版。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新课标对于“化学”的定义上,补充了它的特征,即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的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定义,进一步补充了它的地位作用,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同时提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理念将原有的八条整合更新为五条,并为每一条进行了命名。将原有“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引导教师反思”等删除;将原有“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整合为“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将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变为“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新增“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为更好的体现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适应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目标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5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不再细分三维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将原三维目标(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描述做了调整,对新的课程目标统一划分出4级水平(从水平1到水平4),不再细究行为动词在三个维度的不同表述,而是更加具体的展示出了4级水平的具体内容。三、课程结构与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包括5个主题(化学科

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应包括__C___。 A.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 B. 主机箱、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 C.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系统软件和系统硬件 2. 十六进制1000转换成十进制数是_A____。 A. 4096 B. 1024 C. 2048 D. 8192 3. ENTER键是__B___。 A. 输入键 B. 回车换行键 C. 空格 键 D.换档键 4. 3.5英寸的软盘,写保护窗口上有一个滑块,将滑块推向一侧,使其写保护窗口暴露出来,此时__B___。 A. 只能写盘,不能读盘 B. 只能读盘,不能写盘 C. 既可写盘,又可读盘 D. 不能写盘,也不能读盘 5. 3.5英寸盘的右下角有一塑料滑片,当移动它盖住缺口时___B__。 A. 不能读出原有信息,不能写入新的信息 B. 既能读出原有信息,也能写入新的信息 C. 不能读出原有信息,可以写入新的信息 D. 可以读出原有信息,不能写入新的信息 6. DRAM存储器的中文含义是___B__。 A. 静态随机存储器 B. 动态随机存储器 C. 静态只读存储器 D. 动态只读存储器 7. 在微机中,Bit的中文含义是__A___。 A. 二进制位 B. 字 C. 字节 D. 双字 8. 汉字国标码 (GB2312-80) 规定的汉字编码,每个汉字用___B__。 A. 一个字节表示 B. 二个字节表示 C. 三个字节表示 D. 四个字节表示 9. 微机系统的开机顺序是__D___。 A. 先开主机再开外设 B. 先开显示器再开打印机 C. 先开主机再打开显示器 D. 先开外部设备再开主机 10. 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之为__A___。 A. 源程序 B. 编辑程序 C. 编译程序 D. 连接程序 11. 微机病毒系指__D___。 A. 生物病毒感染 B. 细菌感染 C. 被损坏的程序 D. 特制的具有损坏性的小程序 12. 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及内存存储器的总称是__C___。 A. CPU B. ALU C. 主机 D. MPU 13. 在微机中外存储器通常使用软盘作为存储介质,软磁盘中存储的信息,在断电后__A___。 A. 不会丢失 B. 完全丢失 C. 少量丢失 D. 大部分丢失 14. 某单位的财务管理软件属于__D___。 A. 工具软件 B. 系统软件 C. 编辑软件 D. 应用软件 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的最大好处在于___C__。 A. 节省人力 B. 存储容量大 C. 可实现资源共享 D. 使信息存储速度提高 16. 个人计算机属于___D__。 A. 小巨型机 B. 中型机 C. 小型机 D. 微机 17. 微机唯一能够直接识别和处理的语言是___D__。 A. 汇编语言 B. 高级语言 C. 甚高级语言 D. 机器语言 18. 断电会使原存信息丢失的存储器是__A___。 A. 半导体RAM B. 硬盘 C. ROM D. 软盘 19. 硬盘连同驱动器是一种___B__。 A. 内存储器 B. 外存储器

计算机应用基础1

计算机应用基础1 1.分布式的信息处理需要利用计算机的______。(A) 控制功能(B) 网络技术 (C) 传输功能(D) 存储技术 2.既可以接收、处理和输出模拟量,也可以接收、处理和输出数字量的计算机是______。 (A) 电子数字计算机(B) 电子模拟计算机(C) 数模混合计算机(D) 专用计算机 3.在PowerPoint 2003中,插入剪贴画的操作可以是______。(A) 选择"编辑"菜单中的"插入新幻灯片"选项(B) 单击工具栏中的"插入艺术字"按钮(C) 选择"编辑"菜单中的"文本框"选项(D) 单击工具栏中的"插入剪贴画"按钮 4.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通常采用的计量单位是______。(A) 次/每小时(B) 次/每秒 (C) 次/每分(D) 转/每秒 5.域名代表着一种身份,一般来说,从两个网站名字www.**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7786.html,、www.**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7786.html, 可以看出它分别代表中国的某_____________。(A) 教育机构、商业机构(B) 商业机构、教育机构(C) 商业机构、政府机构(D) 政府机构、商业机构 6. 计算机病毒传播的渠道不可能是______。(A) QQ (B) WORD文件(C) 鼠标 (D) 只读光盘 7.二进制的最小单位是______。(A) 字(B) 字节(C) 位(D) 块 8. 如果11+1=100,这说明使用的是______。(A) 十进制数(B) 八进制数(C) 十六进制数(D) 二进制数 9.计算机的系统软件中,管理计算机中所有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控制计算机中程序的执行的是______。(A) 操作系统(B) 各种语言及其处理程序(C) 系统支持和服务程序(D) 数据库管理系统 10. 在Windows中,新建文件夹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 。(A) 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B) 在Word程序窗口中,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C) 右击资源管理器的"文件夹内容"窗口的任意空白处,选择快捷菜单中的"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D) 在"我的电脑"的某驱动器或用户文件夹窗口中,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 11. 下列各项中,属于信息的是______。(A) 电视机(B) 复印机(C) 打印机 (D) 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内容 12.在Windows 中,利用Windows下的______,可以建立、编辑文本文档。(A) 剪贴板(B) 资源管理器(C) 控制面板(D) 记事本 13.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_____。(A) 麻省理工学院(B) 哈佛大学 (C) 宾夕法尼亚大学(D) 牛津大学 14.关于系统还原,正确的说法是______。(A) 系统还原相当于重装系统(B) 系统还原后,"我的文档"中的文件会清空(C) 系统还原可以自动为系统打上补丁(D) 系统还原后,可能有些驱动程序无法运行 15. 在Excel 2003的饼图类型中,应包含的数值系列的个数________。(A) 1 (B) 3 (C) 2 (D) 任意 16.下列四个计算机存储容量的换算公式中,正确的是______。(A) 1KB=1000B (B) 1MB=1000KB (C) 1MB=1024GB (D) 1MB=1024KB 17. 以CPU为中心,配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所组成的计算机,称为______。 (A) 工作站(B) 微型计算机(C) 微处理器(D) 微型计算机系统 18.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与主要性能无关的是______。(A)

《计算机应用基础(上)》课程考试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上)》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编号:82666XJ02TJA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二、考试方式及时间 答题方式:闭卷考试 考核方式:上机考试 考试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试 成绩构成: 平时考核期末考试 40% 60% 考核说明:本课程为考试课,总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考核成绩通过检查抄写知识要点笔记和上机实践作业完成情况,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占40分。期末考核通过上机考试,主要考核基础知识、基本运用和综合运用,突出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占60分。 总成绩 = 平时考核成绩(总分40分)+ 期末考核成绩(总分100分)×60%。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上机指导》(2019年版),教育部考试中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教材) 2.参考资料: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2019年版),教育部考试中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上机考试题库》,未来教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9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指导与测试》,陶宪盛,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5 四、考试内容 第1章计算机基础应用 1.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2.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基本常识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4.指法及键盘操作 第2章 Word 2010的使用 1.Word 2010基础 1.1 启动Word 1.2 Word窗口及其组成 1.3 退出Word 2.Word的基本操作 2.1 创建新文档 2.2 打开已存在的文档 2.3 输入文本 2.4 文档的保存和保护 2.5 基本编辑技术 2.6 多窗口编辑技术 3.Word的排版技术 3.1 文字格式的设置 3.2 段落的排版 3.3 版面设置 3.4 文档的打印 4.Word表格的制作 4.1 表格的创建 4.2 表格的编辑与修饰 4.3 表格内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1

期末作业考核 《计算机应用基础》 满分 100分 一、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一个文件大小为30G,这个文件为多少MB、KB、B?需多少张3寸1.44MB的高密软盘进行存储? 答:一个文件大小为30G,这个文件为30720MB,31457280KB,32212254720B。需要21334张3寸1.44MB的高密软盘。 2.将二进制数1001.01转换对应的十进制数。 解:(1001.01)2 =1×2+0×2+0×2+1×2+0×2+1×2 =8+0+0+1+0+0.25 =9.25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幻灯片放映”菜单中“排练计时”选项所记录的时间是什么时间? 答:记录的是每页幻灯片停留的时间。从打开一张幻灯片到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的时间,记录后再次演示,幻灯片将按照之前记录的时间自动切换。 2.列出powerpoint的几种视图方式,并说明每种视图方式的特点。 答:1.普通视图 普通视图是主要的编辑视图。关闭右侧的任务窗格后,该视图有3个工作区域:左边是幻灯片文本的大纲(“大纲”选项卡或称为“大纲”窗格)或以缩略图显示的幻灯片(“幻灯片”选项卡或称为“幻灯片”窗格),可对幻灯片进行简单的操作;右边是幻灯片窗格,用来显示当前幻灯片的一个大视图,可以对幻灯片进行编辑;底部是备注窗格,可以对幻灯片添加备注。普通视图是默认的视图,多用于加工单张幻灯片,不但可以处理文本和图形,而且可以处理声音、动画和其他特殊效果。 (1)“大纲”选项卡:在该选项卡中,用户可以方便地输入演示文稿要介绍的一系列主题,系统将根据这些主题自动生成相应的幻灯片,且把主题自动设

word域功能详解

1.什么是域 简单地讲,域就是引导Word在文档中自动插入文字、图形、页码或其他信息的一组代码。每个域都有一个唯一的名字,它具有的功能与Excel中的函数非常相似。下面以Seq和Date域为例,说明有关域的一些基本概念。 形如“{Seq Identifier [Bookmark ] [Switches ]}”的关系式,在Word中称为“域代码”。它是由: 域特征字符:即包含域代码的大括号“{}”,不过它不能使用键盘直接输入,而是按下Ctrl+F9组合键输入的域特征字符。 域名称:上式中的“Seq”即被称为“Seq域”,Word 2003提供了9大类共74种域。 域指令和开关:设定域工作的指令或开关。例如上式中的“Identifier”和“Bookmark”,前者是为要编号的一系列项目指定的名称,后者可以加入书签来引用文档中其他位置的项目。“Switches”称为可选的开关,域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开关,开关与开关之间使用空格进行分隔。 域结果:即是域的显示结果,类似于Excel函数运算以后得到的值。例如在文档中输入域代码“{Date \@ "yyyy年m月d日" \* MergeFFormat}”的域结果是当前系统日期。 域可以在无须人工干预的条件下自动完成任务,例如编排文档页码并统计总页数;按不同格式插入日期和时间并更新;通过链接与引用在活动文档中插入其他文档;自动编制目录、关键词索引、图表目录;实现邮件的自动合并与打印;创建标准格式分数、为汉字加注拼音等等。 2.在文档中插入域 (1)使用命令插入域 在Word中,高级的复杂域功能很难用手工控制,如“自动编号”和“邮件合并”、“题注”、“交叉引用”、“索引和目录”等。为了方便用户,9大类共74种域大都以命令的方式提供。 在“插入”菜单中提供有“域”命令,它适合一般用户使用,Word提供的域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插入。你只需将光标放置到准备插入域的位置,单击“插入→域”菜单命令,即可打开“域”对话框。 首先在“类别”下拉列表中选择希望插入的域的类别,如“编号”、“等式和公式”等。选中需要的域所在的类别以后,“域名”列表框会显示该类中的所有域的名称,选中欲插入的域名(例如“AutoNum”),则“说明”框中就会显示“插入自动编号”,由此可以得知这个域的功能。对AutoNum域来说,你只要在“格式”列表中选中你需要的格式,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把特定格式的自动编号插入页面。如图1所示。 你也可以选中已经输入的域代码,单击鼠标右键,然后选择“更新域”、“编辑域”或“切换域代码”命令,对域进行操作。 (2)使用键盘插入 如果你对域代码比较熟悉,或者需要引用他人设计的域代码,使用键盘直接输入会更加快捷。其操作方法是:把光标放置到需要插入域的位置,按下Ctrl+F9组合键插入域特征字符“{ }”。接着将光标移动到域特征代码中间,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输入域类型、域指令、开关等。结束后按键盘上的F9键更新域,或者按下Shift+F9组合键显示域结果。

2017版高中化学课标试题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 化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说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简称新课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老课标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确认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 学习新课标后对课程基本理念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 A. 设罝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 B. 选择能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 C. 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D. 倡导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 2.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以下认识中有误的是 A. 是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 B. 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D. 是针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提出的素养要求 3. 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 A. 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 B.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 C. 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提出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D.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每个方面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 4. 关于学业质量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 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 B. 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均包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 C. 每一级水平依据侧重的内容将其划分为5个条目 D.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5.有关高中化学新课程组成与性质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 A. 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组成 B. 必修课程为全修全考课程 C. 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选修必考课程 D. 选修课程为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课程 6.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必修课程共有5个主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Windows中通过可以进行任务切换。 2、在Word中,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按钮,可以使选定的文档内容处于左右缩进按钮之间的中心位置。 3、在Windows中,文件名的长度最多不超过个字符。 4、计算机内部采用形式保存处理数据。 5、在Word中保存一个新文档时,会出现对话框。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历了四个时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构成元件,当前计算机 一般称为第四代计算机,他采用的逻辑原件是() A、电子管B晶体管C、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D、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2、计算机当前的应用领域无所不在,但其应用最早的领域是() A、数据处理B计算机辅助工程C科学计算D网络通讯 3、时至今日,计算机仍采用程序内存或称为存储程序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 A王选B冯·诺依曼C阿兰·图灵D邓尼斯·里奇 4、键盘一般分为四个区域,其中shift为换挡键,它属于() A功能键盘区B主键盘区C编辑键盘区D小键盘区 5、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A、主机、键盘、显示器B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D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6、中英文输入法默认的切换快捷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trl+空格 B、shift+空格 C、ctrl+shift D、ctrl+shift+alt 7、反映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 A位B字节 C 字D双字 8、世界上工人的第一台袋子计算机诞生在() A1945年B1946年C1948年D1952年 9、一个字节的二进制位是() A2 B4 C8 D16 10、在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硬盘B键盘C打印机D鼠标 11、计算机软件应包括() A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B管理软件和应用软件 C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D实用软件和编辑软件 12、Windows XP操作系统是一个() A单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B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 C多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D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13、在Word中打开文档的作用是() A将制定的文档从内存中读入,并显示出来B为制定的文档打开一个空白窗口C将指定的文档从外存中读入,并显示出来D显示并打印制定文档的内容 14、在Word的编辑状态,执行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命令后() A被选定的内容被复制到插入点处B被选定的内容被复制到剪贴板 C插入点所在的段落内容被复制到剪贴板D光标所在的段落内容被复制到剪贴板15、Word的“文件”命令菜单底部显示的文件名所对应的文件是() A当前被操作的文件B当前已经打开的所有文件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基础。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其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具有进行日常事务处理的能力,了解Internet的一般知识,具有使用网上常用工具的能力。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从现代办公应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现代办公应用为主线,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四部曲展开。在宏观教学设计上突破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为体系的传统模式,而是将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培养学生规范、高效率、高质量地应用办公软件能力。 每个项目的学习以“做”为中心,教和学都围绕着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60,其中实践课时数为30。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Windows XP和Office 2003为工作平台,应用计算机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利用办公软件的水平。 职业能力目标: (1)能利用Windows XP进行文件管理、系统环境设置、Internet信息查询。 (2)掌握Word 2003排版的各种技术,并能对具有复杂结构的长文档进行排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1

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_____。 A:1946年 B:1952年 C:1959年 D:1962年 答案: A 2、既可以接收、处理和输出模拟量,也可以接收、处理和输出数字量的是______。 A:电子数字计算机 B:电子模拟计算机 C:数模混合计算机 D:通用计算机 答案: C 3、计算机具有的逻辑判断能力,主要取决于____。 A:硬件 B:体积 C:编制的软件 D:基本字长 答案: C 4、最早设计计算机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计算,其主要计算的问题面向于____。 A:科研 B:军事 C:商业 D:管理 答案: B 5、在计算机领域,数据是______。 A: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 B:未经处理的基本素材 C:一种连续变化的模拟量 D:由客观事物得到的、使人们能够认知客观事物的各种消息、情报、数字、信号等所包括的内容答案: A 6、一个完备的计算机系统应该包含计算机的____。 A:主机和外设 B:硬件和软件 C:CPU和存储器 D:控制器和运算器 答案: B 7、在计算机中,信息的最小单位是____。 A:字节 B:位 C:字 D:KB 答案: B 8、能够将高级语言源程序加工为目标程序的系统软件是____。 A:解释程序 B:汇编程序 C:编译程序 D:编辑程序 答案: C 9、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五大部分的是______。 A:运算器 B:软件 C:I/O设备 D:控制器 答案: B 10、显示器是微型机常用的输出设备,输出内容不包括______。 A:用户输入的命令 B:用户输入的程序 C:用户输入的数据 D:用户输入的声音 答案: D 11、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它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还包括______。 A:内存容量 B:显示器尺寸 C:机箱类型 D:绘图机的图纸幅面大小 答案: A 12、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是以二进制方式表示的,主要理由是____。 A:运算速度快 B:节约元件 C:所需的物理元件最简单 D:信息处理方便 答案: C 13、ASCII码可以表示的字符个数是______。 A:256 B:255 C:128 D:127 答案: C 14、不同的显示器有其相应的控制电路,这个控制电路部件的英文术语的缩略语不包括______。

word域的应用和详解.docx

Word域的应用和详解 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7786.html,/100bd/blog/item/139a263997b166f9b311c7a2.html 本文主要内容:域基础通用域开关表格操作符和函数编号域 ■第一章域基础 一、域的作用 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系列,其方便和自动化程度是其他任何文字处理软件所望尘莫及的。究其原因,其一,微软有强大的软件开发技术人员队伍。其二,Word与其本公司的操作系统 Windows的密切结合。微软至今也没有公布Windows 操作系统和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源代码,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垄断地位。其三,在 Word 中引入了域和宏,将某些特殊的处理方法用函数或编程的的形式交给用户,大大提高了文字处理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自动化程度。 由于域和宏的引入,Word 文档易受病毒的攻击。此外,要灵活使用域和宏,要求用户学习一定的编程基础知识。一提到编程,有的人就感到头痛。其实,Word 中的域和宏所包含的知识是非常基础的,也是比较容易学会的。 域相当于文档中可能发生变化的数据或邮件合并文档中套用信函、标签的占位符。 通过域,可以调用宏命令;也可以通过宏的语句在文档中插入域。 现在我们通过举例来简单了解一下Word 中的域能干些什么: 1. 给段落自动编号,如:1. 2. 3. ,一、二、三、,1.1.1,1.1.2,等等。 2. 插入用常规方法无法实现的字符,如: 3. 自动生存索引和目录。 4. 表格和数学公式的计算。 5. 插入超级链接,可以从文档的此处跳转至其他位置,或打开其他文件。 6. 生成同本书形式相同的页眉或页脚。 Word 中共有 70 个域,每个域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二、在文档中插入域 最常用的域有 Page 域(在添加页码时插入)和 Date 域(在单击“插入”菜单中的“日期和时间”命令并且选中“自动更新”复选框时插入)。 当使用“插入”菜单中的“索引和目录”命令创建索引及目录时,将自动插入域。也可以使用域自动插入作者或文件名等文档信息、执行计算、链接或交叉引用其他文档或项目、执行其他的指定任务,等等。 域代码位于花括号({})中。要显示域代码的结果(如计算的结果)并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鲁科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送审稿) 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2.12 北京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A1、A2) 二、选修课程(B1~B6) 1.化学与生活(B1) 2.化学与技术(B2) 3.物质结构与性质(B3) 4.化学反应原理(B4) 5.有机化学基础(B5) 6.实验化学(B6)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理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平台”。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为了保证基础性,设置了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了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模块。在设置选修模块时充分体现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结构、反应为主线,重视反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第一代计算机 2.第二代计算机 3.第三代计算机 4.第四代计算机 二、计算机的组成 (一)硬件系统 1.主机 2.外设 (二)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 三、数制转换 1.十进制与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2.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四、Windows XP操作系统 1.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2.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3.窗口的组成和操作 4.资源管理器 五、OFFICE系列软件 (一)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1.工作环境 2.启动与退出 3.文本编辑 4.查找替换 5.打印文档 (二)电子表格制作软件Excel 2003 1.启动与退出 2.输入数据 3.公式与函数 4.数据管理 5.统计分析 (三)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 2003 1.启动与退出 2.设置幻灯片版式 3.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及打印 第二章微机组装与维护基本常识 一、微机硬件组成部分 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等。 二、微机选购要点

1.明确使用者购买计算机的目的 2.确定购买计算机的预算 三、硬件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一、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1.软件定义与软件特点 2.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 3.软件生命周期 4.软件工程过程 二、结构化分析方法 1.需求分析 2.需求分析方法 三、结构化设计方法 1.软件设计的基本概念 2.概要设计 3.详细设计 四、软件测试 1.软件测试的目的 2.软件测试的准则 3.软件测试技术与方法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网络通信协议 二、IP地址和域名 1.IP地址 2.域名 三、因特网应用 1.电子邮件 2.远程登录 3.环球信息网 4.文件传送 5.新闻论坛 6.Internet与信息高速公路 四、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护 1.计算机信息安全 2.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所有的专业,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 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 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 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 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应用、系统组成、常用输入法、日常维护与故障处 理等基础知识;灵活的运用现代办公中的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电子邮件通信 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从而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巧,为全面 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所有的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 础课程。要进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应该首先明确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 教育目标,这个目标不同于专业教育目标,但它是专业教育的基础,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 条件。它应该是一种计算机能力的教育,一种适应新技术环境、掌握新技术手段的教育,即技术与应用能力 的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应该重基 础( 够用为原则 ) ,重技能,重应用,应该为专业服务,实施计算机素质教育。 本课程就是根据上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课程设计思想而开设的。其强 调实用性及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取材合理,深度适当;注重理 论联系实际,突出技能训练;教材图文并茂,编排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课程 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操作系统Windows;第三部分互联网的利用;第四部分Office 2010 应用软件的使用与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