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第1课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之小船创作[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1课“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目标导航] 1.了解天主教会在西欧强大的统治势力。(重点) 2.理解教义教规是天主教会控制人们思想的主要手段,教会的专制与堕落是其内部危机的主要表现。(难点) 3.认识宗教改革的必然性。(难点)

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1.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2)发展

①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因罗马教区的声誉,其主教获得了“教皇”称号。

②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西部的天主教和东部的东正教。

2.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竭力提高教会的地位

①先提出“双剑说”,声称王权来自教会;后提出“太阳月亮

说”,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

②11世纪末,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12世纪初又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

(2)加强对西欧的政治控制

①12世纪末,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拨离间等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②借组织十字军东侵之机,进一步增强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3)教会疯狂敛财:控制欧洲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向所有的信徒征收“什一税”,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概念阐释

中世纪: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这一时期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基督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痛苦。传统上认为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二、天主教会的落后、专制、堕落和野蛮

1.落后

(1)思想基础:信仰高于理性,信仰的内容主要来自《圣经》。

(2)教义教规:一神说和创世说、原罪说、末日审判说、禁欲说。

2.专制

(1)教会加紧了对人们思想信仰的控制。

(2)牢牢控制《圣经》的解释权,甚至禁止俗人在没有神职人员带领的情况下阅读《圣经》。

3.堕落

(1)教会神职人员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2)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大肆出售赎罪券。

4.野蛮

(1)天主教对各种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一概加以排斥,斥之为“异端”,并予以野蛮的迫害。

(2)教会为维护自己在信徒心目中的权威,巩固自己在宗教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立宗教裁判所,并从西班牙开始,逐步推广到欧洲各地。

思维点拨

(1)罗马教廷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竭力控制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还不断干涉欧洲各国的政治权力,迫使各国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2)宗教异端思想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环境,它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是在力量弱小的形势下的反映,是促进宗教改革的先声和滥觞。

思维拓展

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市民阶层还找不到更

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三、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

1.背景

(1)1500年前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北欧及意大利的一些地区发展起来。

(2)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建立统一国家和国内市场的要求,同时提出了以自己为中心,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文化体系的要求。

(3)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推动下,王权得到加强,国家体制逐步完备,欧洲各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表现

(1)政治领域: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2)经济领域:专制君主、银行家和商人、中小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下层贫民,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3)思想领域: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

归纳总结

(1)天主教会的大一统神权统治造成了欧洲的贫穷、落后、愚昧和国家的动荡,在14~16世纪严重阻碍了欧洲的发展进程。

(2)宗教异端运动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下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本质是市民宗教改革运动或资产阶级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它们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前奏。

(3)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欧洲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因。

知识图示

主题宗教改革的背景

史料一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①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史料二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②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一位西班牙官员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

③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史料解读]

①处划线部分说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弱小的资产阶级还未找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反对天主教会。

②处划线部分表明天主教会搜刮了巨额财富。

③处划线部分说明中世纪的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思想不择手段。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分析资产阶级早期斗争的形式,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形式: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异端”形式(或宗教“异端”的形式)。

原因:①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实力强大。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③当时意识形态领域只有宗教和神学,没有先进理论可以依靠。

(2)据史料二,这位西班牙官员对天主教会的观察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天主教是怎样维护其统治的?这与当时的哪一运动有关?

提示实质:天主教会已成为赚钱敛财的机器。形式: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运动:宗教“异端”运动。

宗教改革的背景

(1)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经济、思想、生活)。

(2)可能性

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封建斗争。

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⑤直接因素:在思想文化、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出售赎罪券,聚敛钱财,其经济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1.15世纪,欧洲中产阶级与国家君主觊觎教会巨大的地产和各种金银珠宝、艺术作品等巨额可动产财富,同样让他们垂涎的是以什一税的形式从各个国家源源不断流入罗马的税收,以及大量的诉讼费、特许费和豁免税。这导致了( )

A.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B.近代欧洲革命的相继发生

C.教权与世俗权力的矛盾严重

D.信仰危机在欧洲不断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15世纪时欧洲资产阶级、王权与天主教会在经济上的矛盾,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于14世纪意大利的商业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近代欧洲资产阶

级革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王权的政治革命,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信仰危机问题,故D项错误。

2.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

A.教权高于王权

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

C.德国是四分五裂,未能统一的民族国家

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答案C

3.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 )

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③民族国家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基督教会主张以神为中心,认为上帝是人和宇宙的造物主,全知全能,至高无上;而人生来有罪,卑微渺小,无足轻重,只有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神和教会,才能求得来世“天国”永生,享受自由和幸福……与此相反,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他们颂扬人性的高贵,提高人的权威,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主义者但丁说,就人所完成的业

绩而言,人的高贵超过了天神。莎士比亚说,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神。

材料二基督教会要人们追求虚无缥缈的来世自由和幸福,而在现实世界上则实行禁欲主义……而人文主义者则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和幸福,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应当追求知识,探索自然,欣赏艺术,享受友谊和欢乐。他们认为人所追求的东西是出于“天赋人性”。他们把发财和享乐的渴望视为美德善行,甚至说这是上帝眷顾其子民的标志。人文主义者薄伽丘和瓦拉等人认为现世的纵情享乐就是幸福,拉伯雷认为追求财富和个性自由就是幸福。——上述材料均引自朱寰主编的《世界中古史》(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述基督教会和人文主义者的观点。

(2)说明基督教会和人文主义者观点对立的背景和性质。

答案(1)基督教会主张以神为中心,宣扬神的权威,其实质是通过宣扬人对神的从属关系,继续维护封建依附关系;基督教会要人们追求所谓来世的自由和幸福,而在现实世界中实行禁欲主义,其实质是要人们忍受现世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从而维护封建剥削和压迫制度。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颂扬人性的高贵,提高人的权威,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制度下人对人的从属关系,斩断形形色

色的封建束缚,使资产阶级能够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其实质是追求现世的政治经济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

(2)背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正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的束缚。

性质: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

解析第(1)问,综合比较分析基督教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的不同点,先归纳两者的观点,进而对其思想的本质进行分析,史论相结合。第(2)问,在第(1)问的基础上,第一小问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考查基督教会与人文主义者观点对立的本质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的本质。

[基础达标]

1.下图是1581年欧洲印刷的世界地图。世界被描绘成三叶草形状,代表基督教国王统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导致此图产生巨大错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影响

B.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

C.人们对世界认识能力有限

D.天文地理知识匮乏

答案A

解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代表基督教国王统治的三大洲”,材料说明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对中世纪欧洲的巨大影响,A符合题意。

2.14~16世纪,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表现是( )

A.天主教会垄断神权

B.天主教会控制王权

C.天主教会拥有大量地产

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答案C

3.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下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

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

答案D

解析图片中是一位教皇和一位国王,国王手执宝剑,教皇手握权杖,一左一右,坐在同一权力宝座之上。很明显,这反映了他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利用的关系。

4.1073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立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

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王权与教权互不干涉

答案A

解析注意历史阶段特征在解题中的应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不能得到教廷的承认,这恰恰符合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的特点。

5.观察下图,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很多这种“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 )

A.维持社会稳定

B.压制各国王权

C.维护教会权威

D.打击各种犯罪

答案C

解析“异端”裁判所的职责是审判并镇压“异端”,压制同教会说教不符的学说和思想,以维护教会权威。

6.恩格斯在评价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威克里夫的宗教主张时说,他是城市异教的著名代表,他主要追求的是“廉价的教会”。恩格斯称威克里夫为“城市异教的著名代表”,主要是因为其主张代表了( )

A.城市教会的利益

B.城市贵族和市民的利益

C.资产阶级的利益

D.英国国王的利益

答案B

解析威克里夫主张宗教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和教士,宗教教规及仪式完全没有必要,这实际上代表了城市贵族和部分市民不满教会掠夺,要求发展工商业的需要。

[能力提升]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建制度的巨大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巨大的政治体系……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约三分之一。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材料二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卡尔文在巴黎大学接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的宗教改革主张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

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卡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所起的作用。

答案(1)16世纪,天主教会是阻碍欧洲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天主教会神化了教权,迫使世俗王权屈从于教权,以维护其封建统治;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天主教会是重要的封建势力。要推翻教会的特权地位,推动社会进步,必须进行宗教改革。

(2)欧洲大学影响并推动着宗教改革。大学教授凭借丰富的宗教知识,掀起宗教改革运动;大学教育有利于形成严谨的宗教改革理论;大学之间对宗教改革的论争,改变了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宰地位,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大学教育推动了欧洲各地宗教改革的发展,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封建制度的巨大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练习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巩固方案 一级目标 1.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 C.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 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2.教会提出“双剑说”和“太阳月亮说”的目的是 A.维护封建王权B.谋求基督教的统一 C.使教会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统治者之上 D.针对新教的冲击,维护天主教的权威地位 3.关于中世纪天主教会经济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三分之一的欧洲土地B.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C.采取新的剥削方式,榨取剩余价值 D.年收入是欧洲各国王年收入的总和 4.下图反映的是11世纪著名的“卡诺莎之辱”。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伽利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热情地宣传和捍卫日心说,触犯了《圣经》和教皇,被判处终身监禁。1983年,罗马教廷正式承认,350年前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审判是错误的。对文中“宗教裁判所”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宗教裁判所主要是反对科学创新的一个机构 B.宗教裁判所用野蛮的方式维护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巩固在宗教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C.宗教裁判所能够及时地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正确决策 D.宗教裁判所反对日心说,因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6.下列事件,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斗争的有①新航路的开辟②早期殖民扩张③文艺复兴运动④宗教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列对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主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影响比较大 B.“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C.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们思想的唯一途径D.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反封建斗争需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8.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①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③都反对宗教信仰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为期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侵,加入者主要信仰 A.天主教 B.卡尔文教 C路德教 D.东正教 10.16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矛头首先指向天主教会,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世纪的宗教和神学仍占统治地位B.新兴资产阶级都是宗教信徒 C.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新兴资产阶级仍是神学世界观 11.简述中世纪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统治。 二级目标 12.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②天主教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③欧

高中历史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第1课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之小船创作[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1课“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目标导航] 1.了解天主教会在西欧强大的统治势力。(重点) 2.理解教义教规是天主教会控制人们思想的主要手段,教会的专制与堕落是其内部危机的主要表现。(难点) 3.认识宗教改革的必然性。(难点) 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1.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2)发展 ①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因罗马教区的声誉,其主教获得了“教皇”称号。 ②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西部的天主教和东部的东正教。 2.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竭力提高教会的地位 ①先提出“双剑说”,声称王权来自教会;后提出“太阳月亮

说”,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 ②11世纪末,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12世纪初又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 (2)加强对西欧的政治控制 ①12世纪末,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拨离间等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②借组织十字军东侵之机,进一步增强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3)教会疯狂敛财:控制欧洲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向所有的信徒征收“什一税”,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概念阐释 中世纪: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这一时期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基督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痛苦。传统上认为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二、天主教会的落后、专制、堕落和野蛮 1.落后 (1)思想基础:信仰高于理性,信仰的内容主要来自《圣经》。 (2)教义教规:一神说和创世说、原罪说、末日审判说、禁欲说。 2.专制

高中历史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学案1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德意志皇帝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7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据说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你知道该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吗? 提示:“卡诺莎之辱〞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王权屈从于教权。 课标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某某改革的必要性。 一、基督教的产生及演变 1.产生: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________。 2.发展 〔1〕公元______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来,罗马教区的主教获得了“教皇〞称号。 〔2〕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皇利用当时欧洲政治上四分五裂的有利时机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并从法兰克王国手中获得一块赠地,奠定了________的基础。 3.分裂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境内的教会处于皇帝的控制下,并逐步形成不同的教义,与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互相攻击。 〔2〕1054年,东西部基督教决裂,西部基督教称为______,东部基督教称为东正教。 对基督教的发展过程,只需了解即可。 二、天主教对西欧的神权统治 1.竭力提高教会的地位,利用神权加强对西欧的政治控制 〔1〕教会地位的提高: ①宣扬教权至上,先是宣扬无论王权还是神权都是来自教会的“________〞,后又宣扬

国王的权力来自______的“太阳月亮说〞。 ②11世纪末,天主教会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12世纪初又获得对欧洲各地______的任免权。 ③借组织________东侵之机,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2〕加强对西欧的政治控制: ①加强对各国统治者的控制。12世纪末,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拨离间等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②加强对全体居民的控制。教会利用创世说、________、末日审判说和禁欲说等某某教义为全体居民和信徒规定了一套受控于教会的繁琐礼仪,借此加强对西欧全体居民的控制。 2.教会利用其特殊地位,疯狂敛财,贪婪成性 〔1〕手段:控制了大约1/3的欧洲土地,对劳动者采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对所有信徒征收“________〞;出卖教职,出售某某特许和某某圣物。 〔2〕影响:导致教会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3.宣扬禁锢人性的教义和教规,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1〕利用天主教教义,麻痹全体居民的思想,要求人们抛弃现世的物质享受,忍受各种剥削。 〔2〕控制西欧的文化教育,传播某某主义。 〔3〕控制《______》的解释权,甚至禁止俗人在没有神职人员带领的情况下阅读《圣经》。 〔4〕设立__________,对传播“______〞者进行残酷的迫害。 学习本节内容,首先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第一,天主教控制了中世纪欧洲的文化教育,宣传忍耐、顺从的思想,大搞蒙昧主义,维护封建剥削;第二,天主教会占有欧洲1/3的土地,拥有较为完备的司法、财政、税收体系,俨然一个国家组织。 三、中世纪晚期天主教面临的挑战 1.背景 〔1〕1500年前后,在欧洲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________生产方式在西北欧

(教案)专题五 一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含解析】

5.1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内容标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教学目标: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残暴腐朽的封建政权终究要被历史所摒弃;从天主教会面临的内外困难,了解到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堕落,进一步理解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全面的认识,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介绍欧洲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宗教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 难点:了解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堕落,理解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教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展示课前复习提问问题 •1文艺复兴时间、该时期的主题及其含义 •2德国宗教改革时间、导火线、代表人物、主张、 ,提出问题:为什么文艺复兴反对宗教神权,为什么16-17世纪许多国家进行了宗教改革? 学生讨论:学生小组讨论,试着回答 教师讲述:反对宗教神权说明它自身存在弊端,而且肯定阻碍了当时的发展,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5.1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课堂补充:基督教发展演变的几个环节:诞生、确立正统、教皇国形成(给出名词解释:中世纪)、鼎盛。然后,教师提问:以后的基督教演变情况,我们将在下一节内容了解;现在我们关心的是:天主教的权威达到顶峰,有哪些史实可以说明? 中世纪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 理论:“双剑说”“太阳月亮说” 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是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教廷经常干涉各国内政,阻碍了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军事:十字军东征 经济: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收取什一税、兜售赎罪券来攫取财富。其轻视商业的思想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思想:教会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垄断教育,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迫害异教徒,阻碍近代科技发展,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欧洲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教学思路:理论、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由学生预习后直接完成,课堂上不作重点;但是,要给出问题:现在的天主教,在上述六方面与中世纪的时候有何区别?(政治:政教分离,宗教不得干预政治;经济:无权向各国政府征税;思想:失去精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五单元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课程标准素养解读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 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天主教会在西欧强大的统 治势力。 从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角度,理解宗教“异端” 运动形成和西欧向近代过渡的原因。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改革的主要原因 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 (1)产生:大约1世纪左右,产生在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 ①4世纪初期,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在日耳曼封建王权庇护下继续发展。 (3)分裂:11世纪时,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1)原因 ①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 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势力不断扩展。 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2)表现 经济 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 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并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

[名师点拨]天主教会宣扬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垄断了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宗教“异端”——改革的思想基础 1.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2.表现 (1)兴起: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高涨 ①英国人威克里夫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撰文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胡司揭露高级教士的奢侈和残暴,将《圣经》从拉丁文译成捷克文。 3.影响 (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64“学思之窗”,思考: 当时,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请思考一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 提示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个人从生到死,深受教会的束缚;处于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本身的力量比较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深度点拨]宗教“异端”运动发端于12世纪的法国,是12世纪以来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但当时尚未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因而不能视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改革的社会条件 1.经济上: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初步发展。 2.政治上 (1)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知识专题复习汇编: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1、宗教改革的背景: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 ②政治: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天主教会的政治腐朽、经济盘剥; ③思想: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④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⑤根本原因: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14-16世纪,欧洲历史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阶级特征?此后的欧洲发生了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外关系方面各有哪些重要表现?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1)阶级特征: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败。(2)历史事件: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的产生和发展;新航线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重要表现:①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出现; ②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运动出现,诞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③社会政治领域:出现了宗教改革,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④对外关系:新航线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

相互隔绝状态,欧洲人开始走上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道 路。 3、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封建的运动。 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5、宗教改革的意义: ①政治: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经济:剥夺大量原属于教会的财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早期资产阶 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如:卡尔文教、尼德兰革命、清教—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改革(德国——正确:德意志) 1、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主张:①认为信徒得救只能靠终生“忏悔”;②提出“因 信称义”学说;③认为全体信徒皆教士;④信仰 的唯一根据是《圣经》;⑤主张简化圣礼, 神职人员可以娶妻; ⑥世俗权利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民族教会。 3、实践:①公布《九十五条论纲》;②翻译《圣

Get格雅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教案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教案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尊重事物自身开展规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残暴腐朽的封建政权终究要被历史所摒弃。 从天主教会面临的内外困难,了解到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堕落,进一步理解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全面的认识,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查找资料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像,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用比拟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开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通过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知道阻碍历史开展的事物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教学重点】:通过介绍欧洲当时的经济文化开展状况,了解宗教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了解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堕落,理解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概念】: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 一阅读课本和材料答复: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你了解它们吗?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专题整合人民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专题整合人民版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个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核心观点:因信称义 三个作用: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国家诞生、解放思想 二、重大历史线索 1.比较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1)方式:由国王领导,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 (2)内容:改革相对保守,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

(3)影响: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进而形成了清教徒运动。 三、题型应用体验 因果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从考查角度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解题关键是全面把握题目涉及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然后再找出关键词。 【典型例题】 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 C.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 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束缚 【技法攻略】 一“审”——审题干可知,此题是典型的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的形式。西欧大陆宗教改革为果。 二“联”——联系所学宗教改革的知识,其根本原因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束缚。

三“定”——确定答案为D项。A、B、C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 【针对训练】 1.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 )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解析:材料时间是1438年,适合这一时间的只有D项。智者运动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追求现世的享受和幸福。 答案:D 2. 1566年,尼德兰的卡尔文派教徒发起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斗争,起义群众冲进天主教堂和寺院,捣毁圣像,被称为破坏圣像运动。这一运动出现的原因有( ) ①西班牙实行殖民统治 ②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配套学案:第五单元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本课主要介绍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天主教进行神权统治是开展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2.宗教“异端”思想运动奠定了宗教改革的思想基础。 3.西欧的近代化为宗教改革准备了社会条件。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6页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大约1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一带产生。 (2)发展 ①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②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的庇护下继续发展。 (3)分裂:11世纪时,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 (1)原因 ①通过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势力不断扩展。 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2)表现 ①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②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如“卡诺莎之辱”。 ③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掌握了《圣经》解释权,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

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 [思维点击] 1.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请回答: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1)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2)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确立了大一统的神权统治。 二、宗教“异端” 1.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2.表现 (1)兴起: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高涨 ①英国人威克里夫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胡司揭露高级教士的奢侈和残暴,将《圣经》从拉丁文译成捷克文。 3.影响 (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深化认知] 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市民阶层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1.经济上: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和发展。 2.政治上 (1)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3)一些国家的君主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3.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思维点击] 2.14—16世纪,欧洲向近代过渡,你认为这一过渡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提示:资本主义的发展(或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练习第5单元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人教版选修1)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考点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大约1世纪左右,产生在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最初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 ①到了4世纪初期,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②11世纪时,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1)原因。 ①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组织“十字军东征”,势力不断拓展。 ②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2)主要表现。 ①经济方面:教会拥有大量地产;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

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②政治方面: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卡诺莎之辱”就是典型例证。 ③思想文化方面:教会垄断学校教育;教会规定统一的《圣经》版本并掌握解释权;文学艺术作品大多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 考点二宗教“异端” 1.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 2.概况。 (1)12世纪后期,法国出现“异端”运动。 (2)14-15世纪,欧洲的“异端”运动高涨。 ①英国人威克里夫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胡司也对教会进行了强烈批评。 3.影响。 (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考点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1.经济上: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2.政治上。 (1)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四川省古蔺县中学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人民版选修1

四川省古蔺县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知识 点归纳与总结人民版选修1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比较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高中历史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习题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

专题五欧洲某某改革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1.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权力,其旨在说明教权高于王权,故选B项。 答案:B 2.16世纪初,西欧各国开始掀起某某改革浪潮的直接原因是( ) A.罗马教皇的黑暗统治 B.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各国世俗封建主的残酷剥削 解析:A、C两项是某某改革的根本原因,某某改革针对的是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因此,排除A、C、D三项。 答案:B 3.“卡诺莎之辱”本质上体现了( ) A.天主教在经济上势力强大 B.天主教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无处不在 C.教权与王权的矛盾 D.资产阶级和教权的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卡诺莎之辱”是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属于政治方面,A、B、D三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C

4.在中世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中,人们常用宣传“异端”某某思想的手段,主要目的是( ) A.揭露封建制度的腐败和黑暗 B.否定天主教和神学的作用 C.反对教会的盘剥和腐败 D.宣传人文主义思想 解析:教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持奢靡的生活,对西欧各国进行盘剥,将反对它的人斥为“异端”。 答案:C 5.伊拉斯谟说:“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这反映了中世纪的欧洲 ( ) A.教士和僧侣的腐化荒淫 B.天主教会残酷迫害进步人士 C.天主教会是西欧各国封建统治的中心 D.教士政治上享有特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教士和僧侣披着修道的外衣,实则道貌岸然,生活荒淫无度。 答案:A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欧早期中世纪的文化低落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阵痛”。它从罗马文明艰难地转折而来,又有蛮族各部的共同参与创造。在此过程中,基督教把强调个人精神的希腊文化,强调国家、军团和秩序的罗马文化和强调血缘的日耳曼文化粘贴了起来。然而,危难时期松散的组织的强大向心力,却在登峰造极之时,出现了一次次大裂变。 ——《中世纪“上帝”的荣耀与无奈》 (1)造成“西欧早期中世纪的文化低落”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2)简要归纳中世纪基督教第一次“大裂变”的结果。 (3)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面临着哪些挑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联系教材内容回答。第(2)问结合基督教分裂的史实概括。第(3)问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综合分析。 答案:(1)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2)11世纪,基督教分裂为东部的东正教和西部的天主教。 (3)政治领域:天主教会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权力受到民族意识与专制君主的挑战。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5_1“神圣的中心组织”__天主教练习人民版选修1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课后强化演练 一、选择题 1.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地方,中世纪欧洲的学校学生学得的知识是( ) A.科学知识B.工农业知识 C.外语知识D.宗教知识 解析:由于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垄断了欧洲的教育,他们由于统治的需要,只教授学生宗教知识,故选D项。 答案:D 2.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的”。康德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思想的自由,他认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这与天主教的哪一思想是对立的( ) A.禁欲思想 B.信仰高于理性 C.“异端”思想 D.人文主义 解析:康德宣传的思想自由实际上就是理性至上思想,这与天主教会宣扬的信仰高于理性是相对的,故选B项;A项与材料的内容不符,应排除;C、D两项不是天主教思想,应排除。 答案:B 3.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它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它的信徒也从欧洲分布到世界各地。欧洲的宗教从最初的渊源来看产生于( ) A.欧洲B.意大利 C.亚洲D.古希腊 解析:基督教最早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属于亚洲,故选C项。 答案:C 4.下图是教皇利奥三世为国王查理大帝加冕的场景,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查理大帝相信“君权神授” B.国王的权力受教皇制约

C.查理大帝权力至高无上 D.天主教会垄断欧洲精神世界 解析:国王加冕由教皇进行,说明国王的权力来源于教皇,教皇的权力大于国王,故选B项。 答案:B 5.天主教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宗教之一,曾在欧洲的中世纪长期居统治地位,它最早出现于( ) A.公元1世纪B.公元392年 C.公元756年D.公元1054年 解析: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到1054年,基督教发生分裂,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西部基督教称为天主教,故天主教最早出现于公元1054年。 答案:D 6.中世纪的欧洲不像中国的封建社会那样典型,具有强大的王权,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滨,莫非王臣。”欧洲的最大封建主并不是皇帝,而是罗马教皇,能证明这一观点正确的是( ) A.教权高于王权,教皇权倾欧洲 B.占有欧洲三分之一的土地,实行封建剥削 C.向欧洲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 D.教皇选举不受世俗势力影响 解析:皇帝才有权向全体居民征收赋税,罗马教皇也有这样的权力,故选C项。 答案:C 7.14~16世纪,西欧天主教会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 ) ①封建生产方式的瓦解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资产阶级新贵族不满教会的盘剥③封建统治者希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④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们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和禁欲说教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4~16世纪,西欧向近代过渡,资本主义萌芽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而天主教会是欧洲封建势力的最大政治堡垒和精神支柱,在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等各个层面都与新兴的资产阶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首先要面对的巨大障碍,从而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答案:D 8.中世纪的欧洲“什一税”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沉重负担。“什一税”是( ) A.全体天主教信徒向国王交纳的一种赋税

欧洲宗教改革教案

选修一《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 专题概述 一、专题综述 本专题讲述了14—16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复兴,天主教神权受到有力的挑战。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欧洲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欧洲宗教改革前后持续近一个世纪。这场改革从表面上看反对的是罗马教皇、天主教会,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文化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其中以德国的改革影响最大。欧洲的宗教改革提出了以“因信称义”为中心的新的宗教思想,要求建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服从于国家主权的民族教会。宗教改革推翻了罗马教皇在新教国家宗教生活中的至上权威,大大削弱了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探究和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1.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2.理解宗教改革的有关主张。 三、专题教学建议 适度回归单元,做好知识整合, 形成较为完整的时空框架;认真梳理知识结构,打牢知识基础;扣准重点、解析难点,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 1.模块间的知识整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必修一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专题五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必修二 知识点 专题 模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