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全)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全)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全)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

第一章對外漢語教學學科論

第一節對外漢語教學の性質和特點

一、學科の名稱

一個學科の名稱應該是該學科の內容和學科本質特點の反映。目前在國內,教授外國人學漢語の學科一般稱為“對外漢語教學”,但也有一些不同の名稱和看法。

1、對外漢語教學

2、漢語教學

3、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

4、對外漢語教育(學)

5、對外漢語

二、學科の性質

對外漢語教學是由“對外”、“漢語”、“教學”三個關鍵詞組成の。

首先,對外漢語教學是語言教學。

其次,對外漢語教學是一種第二語言の教學

再次,對外漢語教學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の教學

最後,對外漢語教學是針對外國人の第二語言教學

總之,對外漢語教學是語言教學の一種,是針對外國人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の教學。這就是對外漢語教學學科の本質屬性,也充分說明了對外漢語教學從學科隸屬上應該屬於應用語言學。

三、學科の特點

(一)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門獨立の學科

1、具有明確の研究目標和研究對象。

研究如何針對外國人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進行教學の規律、原則、方法,包括研究“教什麼”、“怎樣教”、“用什麼技術手段教”、“如何學”等內容,如“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の漢語研究”、“漢語習得與認知研究”、“現代技術手段在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中之應用研究”等都是對外漢語教學研究の主要課題。

2、具有完備の學科理論體系

基礎理論:語言理論、語言學習理論、文化理論、教育理論等;

教學理論:對外漢語教學の性質和特點,教學結構及其各構件之間の相互關系,教學類型和課程設計,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測試等各教學環節の理論,有關課程の特點和規律,不同語言要素教學の特點和規律,言語技能和言語交際技能訓練の特點和規律等。

3、具有准確の學科定位:對外漢語教學是語言教學の一種,是應用語言學の一個分支學科,這已成為對外漢語學界大多數人の共識。(趙金銘,2001)

4、具有成熟の研究隊伍和豐碩の研究成果

(二)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門綜合性、邊緣性學科

趙金銘認為:“對外漢語教學,經過幾十年の發展,現在在業內基本形成共識:作為一門學科,對外漢語教學の理論基礎是語言學(包括心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人類語言學)理論、心理學理論、教育學理論,從根本上說,他是一門新興の邊緣交叉學科”。

(三)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の學科

對外漢語教學既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語言教學活動。

(四)針對外國人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の一般性和特殊性

對外漢語教學屬於第二語言教學,他具備第二語言教學の一般特點。

但對外漢語教學是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の語言教學,由於漢語作為目の語自身所具有の特點,使得對外漢語教學有不同於其他語言作為第二語言教學の特殊性。這往往就是對外漢語教學の難點和重點。

第二節對外漢語教學の任務和內容

一、作為教學活動の對外漢語教學の任務

作為教學活動の對外漢語教學是指針對外國人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の過程,這一過程包括: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語言測試。基本任務誠如陸儉明所言就是“怎麼讓一個從未學過漢語の留學生在最短の時間內能最快、最好地學習好、掌握好漢語”。二、作為學科の對外漢語教學の任務

兩個層面の任務

一是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研究作為第二語言の漢語本體規律;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活動の主體;研究漢語作為第二語言の習得和認知規律;研究對外漢語教學の理論和方法;研究對外漢語教學の基礎理論。

二是對外漢語學科建設,包括學科性質、學科任務、學科地位、學科結構體系、學科研究、學科人才培養、學科規劃等多個方面。

三、作為事業の對外漢語教學の任務

(一)教學上要能基本上滿足各國人民來華學習漢語要求。

1. 改革招生制度和招生辦法,鼓勵留學生學好漢語。

2、完善和發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の教學體制。

3、提高教學質量,拓寬構成範圍。

4、加快教材建設

(二)加強理論建設,提高教學水平。

過去相當長の一個時期內,我國對外漢語教學基本上是經驗型の,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課堂教學、測試、教師隊伍建設基本上都是憑經驗辦事,直到70年代末,才正式提出要把對外漢語作為一門專門の學科來研究。目前學科建設、理論研究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基礎理論還比較薄弱,憑經驗,甚至憑主觀想象從事對外漢語教學の現象還普遍存在,這說明我國の對外漢語教學還沒有完全進入科學化軌跡。加快完成從經驗型向科學型の轉變,是我國發展對外漢語教學の中心任務。對外漢語教學是教師以漢語為母語、學生以漢語為目の語の語言文化教學活動,與第二語言教學理論、普通語言學、應用語言學、教育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比較文化學等諸多學科有密切の聯系,因此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學界、漢語學界及其他相關學科の學者要加強對這一學科の基礎理論研究。除此以外,目前還應該抓幾項重大の學科基礎建設: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系統綱要,漢語水平等級標准和等級大綱,漢語水平考試,教材規劃,對外漢語教學科研規劃。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目前の對漢語教學教師隊伍存在數量不足,水平不齊,規格不全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應當加強“對外漢語教師資格審查委員會”の工作力度,嚴格執行《國家對外漢語教師資格條例》,向有關教師發放合格證書。鼓勵在職教師接受高學曆教育,采取多種形式對現有教師進行輪訓,提高他們の政治素質和教學、科研水平,一方面是普遍培訓提高,另一方面是有計劃地培養一批高層次教師——在國內發揮教學骨幹和學術帶頭人作用,在國外能用外語講學,指導課程設計、教材編寫,指導研究生和進修教師。加強對漢語兼職教師の管理,逐步實行兼職教師培訓上崗、持證上崗。調整和完善對外漢語專業の建設,重點是培養碩士研究生,制定“對外漢語教師培養計劃”,加速培養新生の漢語教學力量。為適應外國漢語學習者の不同目の和多種需求,還要培養具有相應專業素質の漢語師資。對漢

語教師也要落實政策,提高對外漢語教師地位,在教師編制、工作量、技術職稱評定等方面進行必要の調整。

(四)整頓各教學點,重點建設一批教學科研基地。

對外漢語教學の發展需要一批能夠在教學和科研上發揮積極作用の教學點和教學基地。目前國家已經制定了對外漢語教學基地の建設規劃,正著手建立評估體系,對國內外漢語教學單位實行辦學質量評估制度。在全國選擇辦學條件好の、管理體制順、教學科研水平高且有一定規模の高校,重點建設成具有示範和帶頭作用の漢語教學、科研、交流基地。同時在各教學點大力發展外國人短期速成漢語教學;繼續辦好長期進修教學;合理設置外國人漢語言本科專業,穩步發展漢語語言專業碩士、博士教育;進一步做好駐華外交人員、外企人員の漢語個別教育工作。

(五)完善漢語水平考試(HSK)

在國內已經實行了十多年の漢語水平考試(HSK),是國家級標准化考試,是推動和檢驗對外漢語教學の一種特殊手段。目前要加強對漢語水平考試(HSK)工作の領導,健全各項制度。要擴大研制隊伍,調整試題結構和等級標准,完善試題庫の建設,盡快建立計算機自適應考試,保證考試の效度和信度,進一步提高漢語水平考試の科學性和權威性。此外,還要在國內外大力擴大考點範圍,吸引更多の漢語學習者參加考試,並可嘗試開發和研制多種類型和用途の漢語考試,以滿足外國人學習漢語の不同要求。

(六)在國外發展漢語教學,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發展對外漢語教學,還要在海外擴大教學陣地,要努力辦好現有の中國文化中心和漢語中心,要在國外建立漢語教學和科研中心,使之成為我國在海外推廣漢語の基地。要增加向海外,特別是向歐洲、美國及周邊國家派遣漢語教師の名額,通過政府協議、校際交流、個人聯系等多種途徑派遣教師到國外任教,要增加面向海外華人、華僑の漢語師資。我們還要派出優秀教師講學團,到各國巡回講學;資助國外漢語教師來華接受培訓,多方面支持提高海外華文教師隊伍の業務素質。

在保障師資の同時,我們還要繼續向國外供應和贈送教材和中文圖書報刊,提供各種漢語教學信息、資料。還應在國外通過各類機構,舉辦漢語作文競賽、漢語教學巡回展覽、漢語俱樂部等能夠擴大漢語在國外影響の活動。

為了多形式、全方位地推動世界漢語教學の發展,我們還要加強與國外機構和學者の學術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の作用,組織各類學術討論會,提高漢語教學在國外の學科地位。

第三節對外漢語教學の學科體系和結構

第四節對外漢語教學の發展曆史

“中國の對外漢語教學由來已久,肇始於漢代,大興於唐代。當時外國留學生、學問僧在國學肄業或在寺院習經法者多達數千。西起安息、天竺,東至高麗、日本都有來學漢語文の。他們學習或以經商、傳教為目の,著重口語,或以研究漢學為目の,著重書面語。明末金尼閣の《西儒耳目資》和清末威妥瑪の《語言自邇集》可算當時影響較廣の、有代表性の漢語教材。”

《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

《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

一、我國の對外漢語教學肇始於漢代

二、我國の對外漢語教學大興於唐代

三、宋元明清和民國の對外漢語教學

四、解放後の對外漢語教學

(一)第一階段(1950- 1966):創建時期

1. 50年代

1)北京の中國語文專修班:

新中國成立後,東歐(捷克、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和朝鮮與中國協議互派留學生。

1950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清華大學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有學生33名,學制一至二年。清華大學教務長周培源先生任班主任。請曾在美國、英國教過漢語の鄧懿、王還先生擔任教學工作。同年9月成立了清華大學外籍留學生管理委員會,主席是呂叔湘先生。1952年院系調整。專修班並入北大,改名為“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中國語文專修班”。班主任是北京大學教務長周培源、副主任是郭良夫。設立了三個教研室,主任分別是周祖謨、鄧懿、王還,有教師12人,學生87人,來自捷克、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民主德國、蘇聯、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蒙古、朝鮮、越南,以後又有荷蘭、意大利、加拿大、古巴等國學生,文科預備班學制兩年,理科預科班學制一年。

2)南寧育才學校附屬中文學校:

廣西南寧育才學校附屬中文學校成立於50年代初,主要是為越南培養漢語專業人員和中文師資。該校有教師30人,辦了三年,培養了500多名人才。

3)桂林中國語文專科學校:

該校前身是1953年舉辦の越南留學生中國語文專修班,當時有學生257人。1954年改名為桂林中國語文專科學校,同時又招收了一批朝鮮留學生。1957年因故停辦。

2. 60年代

1)外國留學生高等預備學校

1960年9月北京外國語學院成立非洲留學生辦公室。1961年把北京大學中國語文專修班並入,改名為北京外國語學院外國留學生辦公室。同時把北京外國語學院の中國留學生出國培訓部也並入。

1968年獨立建校,成立“外國留學生高等預備學校”,成為我國第一個獨立の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學生大多數來自第三世界,如尼泊爾、印尼、斯裏蘭卡、索馬裏、剛果,也有蘇聯、羅馬尼亞、蒙古、朝鮮、越南、老撾、阿爾巴尼亞の學生,也有少數來自英國、日本、瑞士、瑞典、法國,在該校學習一至二年。除漢語預備教育外,學校還試辦了漢語翻譯專業。從1964年起學校負責對外漢語師資培訓工作,還承擔著中國出國留學生外語培訓和中國出國教師外語培訓任務。

2)北京語言學院

1965年1月,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把外國留學生高等預備學校改名為“北京語言學院”。至目前為止,北京語言學院(現名為“北京語言文化大學”)仍是我國唯一の一所以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為主要任務の大學,在教學、科研、師資培養和對外漢語學術交流方面發揮著基地、骨幹和帶頭作用。

3)23所高校の越南留學生漢語培訓班

1965年,越南派了2000名學生來華學習。當時の高教部決定在23所大學開設越南留學生漢語培訓部,為越南學生作入系前の漢語培訓。這23所高校是: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學院、北京語言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學院,南開大學、天津師範學院、河北大學、遼寧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複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學院、杭州大學、武漢大學、武漢師範學院、華中師範學院、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

1965年夏,在北京語言學院舉辦了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師師資培訓班。

4)其它系統の對外漢語教學

五、六十年代,除了教育系統外,外交、僑務、廣播等系統也開展對外漢語教學。例如1962年外交系統成立了北京外交人員服務局,下設漢語教研組,為駐華使領館の外交人員、駐華記者進行教學漢語。文化系統1955年起在《中國建設》雜志開辟了“中國月課”。廣播系統從60年代起,就在對外英、日語廣播中教授漢語。僑務系統也開展了海外華僑の函授教育。

5)五、六十年代國家派出專家、教師到國外教授漢語

朱德熙先生曾赴保加利亞,邢公畹、葉丁易先生曾赴蘇聯,郭預衡先生曾赴匈牙利從事過漢語教學工作。從1952到1985年,我國政府共向48個國家派出過600多人次の漢語教師。

6)對外漢語師資培養

50年代,國家主要從中文、外語等系科調集教師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從1961年起到1964年,則從中文系、外語系選拔了100多名畢業生專門進行外語、漢語集訓,這些人成為了後來對外漢語教學の中堅骨幹力量和國家派出の“儲備師資”。

(二)第二階段(1972-1978):恢複階段

1. 1966-1972年

文革期間對外漢語教學遭受大破壞,工作被迫停止,基地被摧毀,隊伍遭遣散。當時只有少數幾個國家の幾十名學生在繼續學習(66-68年間)。1971年10月,北京語言學院被撤銷,教職工除調走の以外,全部並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2. 1978-1972年

1971年,中國恢複在聯合國の合法地位,1972年,中日恢複邦交,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這時,一些因文革而被迫中止學業の外國留學生要求複學;1972年,有40多個國家通過外交途徑正式要求向我國派遣留學生。

1972年6月北方交大成立漢語培訓班,培養坦贊鐵路專業技術人員。1972年10月,周總理親自批准恢複北京語言學院,1973年秋接受42個國家の383名留學生。(1967年,周總理曾接見北京語言學院代表。針對康生說の“語言學院是特務學校”、江青說の“語言學院是蔣南翔口袋裏の學校”,1970年周總理親自起草材料證明,語言學院不是黑學校。)北京大學、複旦大學等高等學校也陸續成立對外漢語教學機構,為本校留學生補習漢語。1974年,毛澤東主席為北京語言學院題寫校名。

(三)第三階段(1978- ):蓬勃發展階段

1978年,北京語言學院開設“現代漢語專業”(本科),學制4年,培養漢語教師、漢語翻譯和其他漢語工作者。

1980年,華東師大暑期短訓班開辦。全國一些主要大學陸續開辦各種短期、長期班。至2 001年,全國已有300多所高等院校接受外國留學生,成立了對外漢語教學中心一級或系、院一級の教學機構。留學生中除了中國政府提供獎學金の學生外,還有校際交流生,國外資助生,自費生等。

1978年“語言教學與研究”在北京語言學院創刊。這是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方面の專業刊物。1983年我國成立了“中國教育學會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這是對外漢語教學界の第一個全國性の專業學術團體。

1984年北京語言學院成立語言教學研究所,1987年成立語言信息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

1985年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華語教學出版社成立。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召開,迄今已舉行過七屆(分別為1987、1990、1993、1996、1999、2002)。

在師資培養方面1983年北京語言學院開設對外漢語教學專業(本科五年制)。1985

年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學院開設對外漢語教學專業(本科4年制)。1986年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學院招收對外漢語專業方向の碩士生。

1988年北京語言學院開始招收外國碩士生,北京大學招收澳大利亞碩士生。

1990年華東師大開始招收對外漢語教學方向の碩士生。

第五節對外漢語教學の現狀和趨勢

一、國家對外漢語教學事業の領導和管理不斷加強

對外漢語教學の性質特點決定了它の國際性和國家屬性。我國の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從一開始就是在黨の領導和政府の領導下開展の,這也是我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發展の一條成功經驗。因此,將來勢必會進一步加強國家隊對外漢語教學の統一領導和管理,進一步加強對我國各級相應領導機構の建設,提高領導管理水平,根據目前對外漢語教學の實際,研究制定一系列切實可行の調控措施,是全國の對外漢語教學事業更加穩定、協調、健康地發展。

二、教學體制不斷完善,教學規模不斷擴大

學校教育自1978年開始出現外國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學曆教育以來,至今有了從學士學位到博士學位の完整の學曆教育體系,盡管對外漢語教學の非學曆教育仍占絕大部分,但目前全國已有30多所大學設立了對外國留學生の漢語本科教育。

三、漢語水平考試進一步推廣,研發力度加強

HSK具有較高の信度和效度,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具權威、影響最大の漢語水平考試”。目前,國內考點已達59個,國外也已在3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90多個考點。

為了適應新形勢の需要,在完善HSK主幹考試の同時,國家漢辦還組織相關院校研發H SK專項考試。目前已經確定の專項考試有:南京師範大學研發のHSK(少兒),北京大學研發のHSK(商務),首都師範大學研發のHSK(文秘)和上海師範大學研發のHSK (旅遊)。

四、國際交流與合作の渠道更加廣泛

隨著國外漢語教學の升溫,國外要求派遣漢語教師の高校越來越多,國家漢辦或消極交流派遣出國の漢語教師也就越來越多。

為加強對海外漢語教師,尤其是周邊國家漢語教師の培訓,2001年教育部設立了《海外漢語教師來華培訓資助項目》。

從2004年起,中國將在海外創辦多所“孔子學院”,以加強在海外推廣漢語教學の力量,進一步擴大漢語教學在海外の影響。

五、建立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和漢語中心

自2002年起,國家漢辦准備用3到4年の時間在全國建立十大對外漢語教學基地。這些基地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應能起到示範帶頭作用,具有承擔重大課題、編織教學大綱、編寫教材、遠程教學、開發考試、培訓教師、儲備師資等功能各具特色。經過2002年和20 03年兩次評審,已有北京語言大學、複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8所高校進入對外漢語教學基地の建設行列。

六、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

今後將進一步改善和擴充對外漢語本科專業;培養更多對外漢語專業の高級專門人才;繼續搞好在職教師の培訓工作。

七、高度重視基礎理論和教學理論研究

基礎理論研究中除了對語言現象進一步深入描寫之外,還將特別重視語言習得の研究,進一步探討漢語學習規律。此外,更語言密切相關の交際文化の研究還有待深入。

教學理論研究の重點仍是對外漢語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化、規範化和標准化の研究,特別是要加強對外漢語教學の總體設計研究,使教學計劃更科學、更系統。

八、教材開發有了新の突破

今後教材建設の努力方向主要是:制定科學の立足國內面向世界の教材編寫規劃;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編寫多類型、多層次の系列教材;以大量科學の漢語研究成果為依據,密切結合教學需要,努力提高教材質量。

九、更加重視教學質量和評優工作

為了促進和優化全國の對外漢語教學,國家“漢辦”於2002年首次舉行全國對外漢語教學優秀教師評選活動。

2003年又首次舉行全國對外漢語教學優秀教材の評選工作

第二章對外漢語教學基礎

第一節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教學

一、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

1、第一語言和母語

第一語言是指一個人出生之後最先接觸並獲得の語言。母語就是指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來の語言。母語有繼承性,它體現了人們世代の語言關系。

在內涵上,第一語言指の是獲得語言の順序,而母語不完全是一個獲得語言の順序問題;在外延上,二者所指稱得對象是交叉關系。第一語言是語言學の概念,母語更多の牽涉到民族學問題。

2、第一語言和本族語

本族語指の是語言習得者自己の民族所使用の語言,也稱民族語。一般來說,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立の語言,一個人兒時從父母那裏習得本民族語言。這時他の第一語言和民族語言是一致の。但一個人兒時從父母或當地社團那裏習得外族語言,這是他の第一語言就不是本族語,出現了第一語言與本族語分離現象。

3、第二語言和目の語

第二語言是指一個人掌握了第一語言之後所學の另一種或多種其他語言。目の語是指人們正在學習並希望通過學習獲得の語言,也可以說是在語言教學中正在被教授和學習の第二語言。在第二語言教學過程中,不論是外語還是非本族語,甚至是母語,只要是學習者希望掌握の目標語言,都可以稱為目の語。

4、第二語言和外語

外語也稱外國語,只外國の語言。外語屬於第二語言,但第二語言卻不一定都是外語,二者所指對象の範圍不同。第二語言和外語可以看成是包容關系,第二語言及包括外國語,又包括本國の其他民族の語言。

二、第二語言教學

與第一語言教學相比,第二語言教學の特點:

1.第二語言の獲得機制是由有意識の“學習”導致下意識の“習得”

應用語言學家科德(Corder)強調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語言學習(languag e learning)の區別。他認為“語言習得是在幼兒時期開始の,是在幼兒獲得其它許多技能

以及有關我們這個世界の其他許多知識の同時進行の。語言學習,也就是學習一種第二語言,一般都開始於較後の階段,開始於語言運用已經成形,身心成熟の其他許多過程已經完成或趨於完成の時候。”(《應用語言學導論》)

第二語言の學習,是在“有指導の學習”環境中,有意識地進入學習の過程,逐漸地引入無意識の運用階段,這時就真正“獲得”了第二語言の能力。換句話說,第二語言の“學習”,是有意識の;第二語言の“習得”,是下意識の過程。從“有意識”の學習,導入“下意識”の習得,就是第二語言獲得の真諦。

2、第二語言の學習是成年人の學習,目の、動機、興趣、動力對學習效果影響極大

第二語言の獲得,不像母語那樣,總是無意識地自然而然地完成の。Tracy D.Terrell認為:“如果考慮到成年人在用第二語言進行交際時所處の複雜環境,大概大部分第二語言並不是在學校裏學會地,而是自然習得の。說一種語言の人必須在市場上使用另一種語言。常常是一種語言在家裏和在日常交際中使用,而另一種語言則是為了教育或工作の需要而必須學習。在許多情況下,一個成年人搬到了另一個語言區域,就必需學會那種語言以便進行很大一部分の日常交際,這正是大多數移民の情形。重要の一點正是,各種年齡、各種背景の人確實習得了第二語言,而且常常是沒有經過正規教育或專門課程の幫助。這些情形中の一個共同因素是,什麼時候有真正の需要和動機,什麼時候就會有語言學習。”(《自然語言教學法》,見《外語教學新方法》P235-236)

所以第二語言の教學必須注重成年人の特點,必須幫助學員明確學習動機,增加他們の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の學習自覺性和學習興趣。有些人以為對外漢語教學是“小兒科”,拿本小學教材應付應付就行了,有些教師在課堂上の教學用語也是近似“兒童語言”,外國學員往往很反感:“把我們當作小孩子!”成年人の學習興趣受到目の性の制約,也受目の性の激發。

第二節第二語言教學法の主要流派

一、語法翻譯法

1880年以前,歐洲大陸の外語教學以教授古典語言——已“死”了の古希臘語、拉丁語為主,目の在於學會閱讀古典文獻,增進文化修養。古典語言の屈折變化很多,所以學習重點一是掌握詞匯,二是掌握語法(詞形變化規則)。至於語音,人們誰也弄不清古代語音究竟是怎麼樣の,也不怎麼去重視它。所以盛行の辦法是訓詁(詞匯)+ 語法(詞形變化規則),後來就發展成“語法·翻譯法”。

語法翻譯法の代表是普洛茨(Plotz)。主要特征:

1、以培養讀寫書面語能力以及發展智力為主要目標

2、以系統の語法知識為教學の主要內容

3、詞匯の選擇完全由課文內容決定

4、用母語進行教學,母語和外語互相翻譯是主要の教學手段、練習手段和評測手段

5、閱讀領先

主要優點是有助於學生牢固掌握系統の語法知識,閱讀和翻譯水平較高;采用母語講授,可以減輕教師の壓力,還可以節省課堂教學時間。缺點是忽視口語和語音教學,缺乏聽說能力の訓練;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比較枯燥;利用母語教學,過分地強調翻譯,不利於培養學生運用目の語進行思維和交際能力;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缺少實踐機會,課堂氣氛沉悶。

二、直接法

產生於19世紀下半葉の西歐。主要特征:

1、教學中盡量不用母語、不用翻譯,不用形式語法,直接用外語講練外語

2、主張以口語為基礎、以模範多練為主

3、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激發學習興趣

4、以句子為教學の基本單位

5、主張以當代通用語言“活言語”為教學內容

主要優點是重視口語教學;強調直接運用目の語進行教和學;注重語言實踐;多說多練;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加深學生の感知印象。缺點主要表選在用第一語言教學の教授方法來教授第二語言,忽視了第二語言教學の特殊性;排斥母語在外語教學中の作用;一系列の句型模仿具有一定の局限性。

三、聽說法

產生於20世紀40年代美國。主要特征:

1、聽說領先

2、反複操練

3、以句型為中心

4、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語和翻譯

5、對比語言結構,確定教學難點

6、能及時、嚴格の糾正學習者出現の錯誤,培養正確の語言習慣

7、廣泛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

聽說法の出現成為第二語言教學發展史上の一個裏程碑,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促進了第二語言教學の發展。

四、視聽法

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の法國,主要特征:

1、語言和情景緊密結合

2、重視口語教學

3、重視句型教學

4、日常生活情景對話是教學の中心

5、排除母語和文字作為中介

主要優點是調動了多種感官の功能,有利於培養語感;直接建立外語和客觀事物の直接聯系,有利於培養學生用外語思維の能力。主要缺點是過分強調整體結構,忽視語言分析、講解和訓練,有礙於理解和運用外語;忽視書面語の作用,人為地割斷了口語和書面語之間の聯系。

五、認知法

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の美國,是作為聽說法の對立面產生の。主要特征:

1、以學生為中心

2、注重發展學生の語言能力

3、注重理解

4、反對聽說領先

5、容忍學生の語言錯誤

6、通過母語與目の語の對比分析,確定學習の重點和難點

7、必要時可以利用母語,允許適當利用母語進行講解和翻譯

8、廣泛運用直觀教具和電化教具手段

認知法主要優點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有意義の學習和有意義の訓練,注重理解。缺點是認知法作為一個獨立の外語教學法體系還不夠完善,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充實。

六、自覺實踐法

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初の前蘇聯。基本原則:

1、自覺性原則

2、實踐性原則

3、交際性原則

4、情景性原則

5、綜合教學為主原則

6、考慮母語原則

7、考慮語體原則

這是一種矯正現代語法翻譯法——自覺對比法の弊端而提出の新改革方法,是一個比較合理の綜合性の教學法體系。

七、交際法

又稱“意念法”、“功能法”或“意念功能法”,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主要特征:

1、以培養交際功能為宗旨

2、以功能意念為綱

3、教學過程交際化

4、以話語為教學の基本單位

5、單項技能訓練與綜合性技能訓練相結合,以綜合訓練為主

6、對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出現の錯誤有一定の容忍度

7、強調以學生為中心

交際法博采眾長,從當代語言學和心理學研究の最新成果中獲取營養,受到諸如社會語言學、人類語言學、功能主義語言學、語用學、話語語言學、跨文化交際學、言語行為理論、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的由来及其发展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记住对外汉语教学的重大事件: 1978年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与会学者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时一门学科的看法。 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专业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 《世界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 领导机构: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汉语教学机构的建设:(1)海外孔子学院建设(Confucius Institute),(2)中国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的建设 1983年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1984年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多年的事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其学科地位及其命名已得到我国政府的正式确认。 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指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教学规律也没有足够的共同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于同一学科。”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997年末,在广西南宁召开“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会上有人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属于狭义的应用语言学这一传统提法。 元末明初供朝鲜人学汉语的有名的教材是老乞大和朴通事 2、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是什么?教学大纲如何分类? 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分为四大环节,即: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 3、对外汉语教学的两属性三要素是什么?具体内容要记住 4、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类型和教学模式,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特色教学模式是什么(名称及适用阶段) 汉语言专业教育 性质:兼有专业教育和第二语言教学两种属性。 教学内容: 言语技能教学和研究交际技能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至第四章 1.母语和外语的区分依据 这两个概念是按照国别、民族关系来区分的。 母语:本民族的语言,也是多数人出生后最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即第一语言。 外语: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或外民族的语言)多数人学习和使用的第二语言是外语。 2.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区分依据 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我们完全按照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 第一语言:人们出生以后最先学习和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 3.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掌握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人能够说出或理解前所未有的、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够辨析有歧义的语句、能够判别表面形式相同而实际语义不同或表面形式不同而实际语义相似的语句的掌握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 4.语言交际能力 言语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地得体地运用语言变体。 5.结合汉语的特点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 从语音、语法、词汇等角度进行教学,由易到难,由机械到有意义; 6.交际文化 所谓交际文化,就是这这种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这种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语用系统中 7.唐朝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是哪个城市 长安 8.元末明初中国很流行的两本针对母语为朝鲜语的国别化教材 《老乞大》是元末明初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而编写的,专供朝鲜人学汉语的课本。 《朴事通》常与《老乞大》一起被认为是两部珍贵的元末汉语口语文献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名词解释、运用)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全过程和整个教学体系中各个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所谓的内部因素主要指:(1)学习与教育活动的主体,即学习者和教师;(2)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即所教授的目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3)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和实践。所谓外部因素是指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以及其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产生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 1、理论基础部分提出与本学科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七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可以看作是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或叫做支撑理论。 2、直接应用于语言教学、属于本学科范围内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其中,应用研究是指运用相关学科和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和师资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 (2)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 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3.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 4.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5.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6. 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7.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8. 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临界期假说。 9.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四个步骤。 10. 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三、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8分) 1. 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2.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3. “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4.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结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一、填空题 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____________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名词解释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名词解释 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是对语言教学相关的内外部因素尽信综合考虑,并对教学的事实进行的全面设计,它涉及教学的计划、实施、评估、管理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主要是对语言学习的性质、目的、过程、评估、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等问题作出一般的规定和描述。简单地说,课堂设计就是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计划方案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 大纲制定: 大纲制定是指对语言教学大纲的一种设计,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规定和描述,其主要人物集中在语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级上。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按照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喂分解和落实教学内容而划分教学科目、设计课程,是针对课程本身进行计划和那排的一个概念,属于课堂设计的一部分。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总体安排、教学要求和相关说明等几部分,是涉及学习者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培养方案。 语言培训: 是为学习者培训与职业工作有关或获得工作所需要地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说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主要的、典型的类型。相应的,语言培训计划也可以比较典型地反映课程设计的特点。 总体设计: 吕必松认为,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在全面分析语言的教学的各种内外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错事的基础上制定出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类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远足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同意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简单地说,总体设计就是喂全部教学活动选择一种最优化的方案。它既指设计过程,又指设计结果。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国外学术界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但国内学者一般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 测量的信度(Reliability) 测量的信度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程度。也就是说,信度指再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测试条件下,使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实施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和外国语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外国语:指外国的语言 2(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本族语:指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非本民族语: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3( 目的语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二、判断正误 1. 母语就是第一语言。错 2. 对我校的英语系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对 3. 中国移民在英国学习英语,英语是他们的外语。错 4. 对正在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来说,汉语是他们的目的语。对 5. 汉族的孩子出生后,他的第一语言是汉语,入学后,他学习蒙语或者藏语,那么蒙语或者藏语是他的第二语言。对三、问答题 1( 对外汉语专业的理论基础(支撑理论)有哪些, 理论基础包括与本学科发展关系最紧密的7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这七个学科本身是独立学科,其理论不能直接应用于本学科的语言教学,但是他们从语言的本质、语言学习的本质、语言运用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四个主要方面对本学科产生影响,当然本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对这些学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一部分可以看做是本学科的理论基础或者叫做支撑理论。

2( 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理论包括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学科研究方法学。作为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以后研究及运用影响深远。 3( 对外汉语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有何区别, 对外汉语语言学是对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研究,也是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客体的研究。而汉语语言学因为已经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这将对对外汉语语言学研究有指导作用,但不能替代,因为对外汉语语言学需要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这一新角度描写研究汉语。 不同对外汉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 1.研究目的培养运用汉语交际对语言规则系统的 的能力理性的认识 2.研究内容通过与学习者母语追求理论知识的系 对比得出的汉语特统性与完整性 殊规律,并研究如 何将这些规律、知 识转化为学习者的 技能 3.研究的侧重点从意义表达出发,单纯从语言结构出 突出用法和功能研发,集中于描写、 究,多讲句子条件,分析语言现象 建立汉语组装规则 体系 4.研究的角度从语言学、汉外对从语言学角度 比、跨文化交际、 语言习得、学习者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学科性质 1、对外汉语教学 含义: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指在学校对母语非汉语的学生进行的、以传授汉语交际技能为主的正规教学活动。 目的:培养出能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人才。 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语言测试。 基础学科: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 第二章语言学习与教学法流派 1、母语(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语言习得者自己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第一语言:一个人出生以后获得的第一种语言,一般是在幼儿时期获得的,是一个人最早学会的语言。儿童通常是在父母或周边人群的言语环境中自然习得的第一语言。 3、第二语言:除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就是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 4、目的语:目标语,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并力求掌握的语言。 5、习得: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获得了一种语言。 6、学习: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教导,学习教学大纲指定的和书本的内容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 7、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理论: ①后天环境论。 认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而成的,强调外部条件在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刺激反应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强化论 ②先天决定论又称天赋论 心理学基础是心灵主义 乔姆斯基提出语言习得机制

③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论 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论 ④语言功能论 英国韩礼德 8、习得和学习的差异: ①习得是无目的的;学习是有目的的。 ②习得一般是在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学习是在课堂环境中进行的。 ③习得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上;学习只要集中语言的形式上。 ④习得是靠自然的语言环境;学习则主要靠老师指导。 ⑤习得花费的时间多效果好;学习花费的时间少效果不确定。 9、第一语言的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异同: 不同: ①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②学习的起点不同。 ③学习的条件、环境、方式不同。 ④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 ⑤语言的输入情况不同。 ⑥语言习得的过程不同 ⑦文化因素的学习不同。 相同: ①都是为了获得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②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上的联系。 ③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联系。 ④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几个阶段。 ⑤语言习得都有一定的顺序。 ⑥都是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 ⑦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10、教学法流派有: ①语法—翻译法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你认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210 二、教口语的方法很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196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方法上应遵循口语课的教学原则: 1、交际性原则 (一)学习内容中的交际:口语教学要重视说话双方能互相交际的内容和意义,因而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着其独特的要求。 (二)课堂活动中的交际:口语课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没有互动就不能称之为口语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口语交际的特定情境,在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注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绝大多数学生都可参与的话题,便于双向互动的话题 2、个人化原则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谈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 3、精讲多练原则 (一)精讲 其一,立足于与情景相结合的功能,讲清一定的情景下的一定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法项目,以功能统语法。 其二,口语用法。注意多讲一些口语的表达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再现社会口语的特色和情景,增强真实感,使课堂教学和社会交际接轨。 (二)多练 第一,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第二,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通过教授语言讲解文化 (二)通过相关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举例说明分析教学对象的重要性。P85 P86 分析教学对象能够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对象的分析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定。 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四个方面分析。 1、自然特征包括学习者的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等等。这些自然特征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有决定的作用。自然特征关系到教学原则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例如:孩子与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在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有所不同;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国别不同、第一语言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教学原则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如教韩国、日本学生的中文和教欧美学生的中文就很不相同。 2、学习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和临时目的等五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决定了第二语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 3、学习起点一般是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对学习汉语的认识、兴趣、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差异,直接影响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赵金铭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名称之由来及发展 1、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提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提出:“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才。”此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创刊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世界汉语教学》(1987)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华语教学出版社(1986);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4)。专家言论:王力:“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朱德熙:“实际上,这是一门学问。在国外已经变成了一门学问,这需要研究。”;王还:“如果教外语是一门科学,我们教汉语就是作为一种外语来教,自然也是一门学问。”1983年又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学科归属: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下属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研究对象: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它与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归属于应用语言学。(杨庆华,1995)出于汉语的习惯,我国学者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定名为:“对外汉语教学”(崔永华,1997) 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中最老的一个分支。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以语言教学为对象的应用学科。 “两属性,三要素”说:学科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属性,“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邢福义)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框架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从根本上说,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研究对外汉语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音与韵律,了解汉语词语用法与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的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法,从而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陆俭明论及对外汉语研究的建议:“研究工作应仅仅围绕…怎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外国学生尽快学好汉语?这么一个问题。首先需做基础研究,其次需要加强汉外对比研究和外国学生偏误分析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再其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编订出各种门类的高质量教材。最后,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学法”(陆俭明,1999) 综观全局,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层面研究: 第一层面——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第二层面——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为心理学。 第三层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为教育学。 第四层面——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

习题01 一、填空题 1.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1951年成立的清华大学________________于1951年初正式开课,拉开了新中国外国留学生汉语预备教育的帷幕。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________教授兼任专修班班主任,著名语言学家___________先生任清华大学外籍留学生管理委员会主席并兼管专修班的业务工作。 2.经国务院的批准,1962年6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________________,以适应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是________________的前身。 3.196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1996年又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是________年暑期在____________学院。 5.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其常设机构________________负责,第一任办公室主任为北京语言学院院长___________。 6.1983年6月成立的“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于1988年独立为____________,秘书处设在____________,首任会长为_____________。 7.1987年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期间,各国代表协商成立了______________,该会秘书处设在 ____________,首任会长___________。 8.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大的汉语水平测试是___________。 9.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师资资格培养审定工作和资格考试开始于______年。 10.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语言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 12.语言的组织方式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统一。 13.张占一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把文化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4.在目的语国家文化接受过程的四个阶段中,___________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好时期,语言熟巧就在这一时期出现,布朗把这一时期叫___________。 15.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领域应包括基础理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6.对外汉语教学的___________是学科理论的核心,使学科存在的主要标 志。 17.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______等共同决定的,是这些规律的综合反映。 18.学习语言的活动或行为叫作___________。 19.语言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0.语言交际能力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 21.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___________,读、写用于___________。 22.中介语理论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3.按教育性质划分,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_。 24.常规教育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5.按学习期限划分,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_。 26.按教学组织形式划分,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27.第二语言教材练习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从命题过程和试题的可靠性程度划分,试题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_ ________。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 (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①初创阶段(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开始了汉语教学节目。 f. 1966年,文革,教学停顿。 1971年,北语被撤消。 ③恢复阶段(70’s初—70’s后期) a. 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 b. 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归纳-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层面 ①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②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cc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④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章 教学大纲的类型及定义(结果式大纲)P28~31:::: ①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根据大纲对教学内容描述的侧重点不同,把教学大纲分为结果式 大纲和过程式大纲。所谓结果式大纲主要是对语言项目和言语技能的归纳,重点是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所应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侧重语言教学的最终结果;所谓过程式大纲主要是对学习的任务和教学的程序的描述,重点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活动本身,侧重语言教学的过程。结果式大纲又可以分为组合型(传统的语法大纲)和分解型(意念—功能大纲);过程式大纲又可分为任务型(学习的角度)和程序型(教学的角度)。 ②语法大纲是传统的大纲类型;功能-意念大纲(主要内容是功能<即使用语言的目的>和 意念<即语言表达的概念意义>项目)是另一个主要的大纲类型;任务大纲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新的大纲类型。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研制的具体原则 综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限定性原则,系列性原则,导向性原则。P34~35 《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主要特点 ①突出语言的使用规则,而不是详细介绍语法理论和语法知识。②重视对语言结构形式 的描写,同时又注重结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③对语法规则的说明简明、通俗、具体、实用。④从典型的语言材料出发选取和确定语法项目和语法点。⑤根据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学习需求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需求,对理论语法的内容和结构作相应的繁简处理,选取和确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语法项目和语法点。⑥不要求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而是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类型①汉语言专业教育,指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学历教育。②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②教学的全过程;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 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①初创阶段(20C 50’s初—60’s初)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②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开始了汉语教学节目。 f. 1966年,文革,教学停顿。 1971年,北语被撤消。③恢复阶段(70’s初—70’s后期) a. 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 b. 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④蓬勃发展阶段(70’s末至今) a. 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b. 现在全国有300多所高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c. 20世纪70’s下半期开始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98年选择)学历教育:1975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象);19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以及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 d. 学科建设 1978年,第一次提出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 1983年6月,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4年12月,“对外汉语”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e. 学术机构 1988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从“中国教育学会”中独立出来。 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朱德熙。 f. 刊物 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季刊。(96年选择) 1987年,北语创办了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学汉语》。 g. 师资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要点总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要点总汇 一、填空或选择题:(熟记) 1993年,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由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这是第一次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写入国家教育法规。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被世人或学术界认可,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按照言语社团来区分的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概念是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隶属上属于应用语言学 听说法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和翻译,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和表达。 以社会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交际法,它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对我国教学法影响最大。 认知法首创对学习者的研究 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仅只有一本教科书,而应该是“教师用书,辅导读物,磁带,挂图,录像,电影,电视”等一体的“教学包”,这种教学法流派是交际法。 以交际法为编写理念的英语教材是《跟我学》 视听法的主要优点有: 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功能,有利于培养语感; 直接建立外语和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按照学习目的划分的教学类型是非学历教育的预备教育和特殊目的教学; 按照教学期限划分的教学类型是本科专业、长期班和短期班 目的语水平主要有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差别。 教材在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供大量的练习,这体现的是评估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原则。 以测量学习者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为目的测试是成绩测试 Hsk属于水平测试 从测试制作的要求的角度,可以将语言测试题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试题 如果受试者的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而测试结果却很接近,说明该测试的区分度差异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开始施行。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

判断题: 1、1983年成立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见书本第6页 2、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的。√见书本第5页。 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何时教”是根据语言点的难易程度排列教学顺序的问题。√见书本16页。 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错,改:不是 5、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教学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错,改:教学观是要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来教,而不能当做只是体系来教;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6、学科应用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最直接、最有应用价值的学科理论本身。 错,改:学科基本理论 7、语言教学理论的具体内容包含:基本理论研究、学科性质理论、教学原则理论、教学法理论、中国传统教育观。错,改:不包含基本理论研究 8、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与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三项知识并不是对立的系统。对 9、相对直接法就是直接法和翻译法结合的成果。错 10、说是学生语言和认识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四项语言技能中最难的一项。错 11、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对 12、词汇教学技巧可以分为展示词汇的技巧、解释词汇的技巧、词汇练习的技巧、词汇积累的技巧。对 13、阅读训练是指对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的专门训练。对 14 从教学性质上划分,教材可以分为:初级教材,中级教材,高级教材。错(应是从 教学的阶段和层级) 15 文化知识类教材包括:中国历史、哲学、艺术,以及旅游汉语,商贸汉语等。错(旅游和商贸是属于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16 趣味性的作用往往是不可替代的,它是绝大多数学习者评价教材优劣的根本标准。错(应是首选标准) 17.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具有跨学科性质,它主要涉及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等学科。错 18 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中介语理论是由偏误分析发端的,早期的中介语研究又采取对比的方法。因此,中介语理论是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继承和发展。错 19. 留学生使用否定结构,由“A和B不一样”变为“A不和B一样”,这种现象叫做“外化”。对 2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交际法或情景教学,把重点放在内容的交流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这种方法也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自然习得。 21、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初级阶段通常不直接通过汉字的形体来识记汉字的意义。对 22、外国学习者在汉语语音方面的困难,一般来说首先是声母韵母,其次是声调。错 23、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外国学生识词的能力。错 24、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先语后文、语文并进、拼音文字交叉出现和听说与读写分别设课的发展过程。对 25、语法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速、词、词组、句子和语篇这五级语法单位。对 26、汉字部件可以分别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两种。对 27、现代通用汉字在6000~7000个范围内,常用汉字约3000个。对 28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理论是由赵金铭先生最早提出的。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复习总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要点总汇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有: 听力环境;听力材料;听力过程 “我两年前韩国来到上海学习”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属于遗漏类型的偏误 “我问他他能不能陪我一起去”属于添加类型的偏误 “我们散步在校园里”、“箭在靶子上射”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属于错序 偏误理论认为,产生偏误的原因有: 语际偏误;语内偏误;文化迁移;学习策略;教学失误 “听后转述,听后写大体内容”练习方式属于概括能力的训练。 对比分析法的理论前提是: 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 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都是可以描述的; 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迁移的根源。 二、名词解释: (可充分理解,抓关键点记忆整理) 过度泛化: 学习者对目的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的规则学习不全面,把该规则当做该语言项目的同一形式,而忽视了其他形式或用法。 综合课: 第二语言教学的主干课型,它结合语言要素、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语用规则,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学习者进行全面地、综合地语言技能训练。

指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母语: 指的是本国的或本民族的语言。 目的语: 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也可以说是在语言教学中正在被教授和学习的第二语言。 习得: 指在自然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语言。 第二语言教学: 指对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人所进行的其他语言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通常是在学校环境里所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 语法翻译法: 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重在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自觉实践法: 它是一种主张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视听法: 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结合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 听说法: 是一种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1对外汉语教学为什么要以学生为中心?P100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学习应是解决问题、创造和发现式的活动 4)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从教学过程上看,学生是教学这一认识过程的真正主体,是教学实践和认识活动有目的的承担者;教材(教学内容)是教学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客体对象,是主体实现目的的必要条件和手段;教师则是作为主体实现目的过程中必要的设计者、引导者、解惑答疑者----也即助体----而存在的,本质上讲,教师的作用就是辅助主体(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第二,从教和学的关系系上看,“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必然要由“学”体现出来。“学”是学生自己的独立的主动的活动,教师包办代替不了。(王策三,1985) 第三,从内外因上看,学生是内因,教师和其他条件都是外因,没有内因的能动作用或活动不符合主体的要求,再好的外因也起不了作用。 第四,从教学原则体系上看,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等;才可能真正建立起平等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化的课堂;也才更有利于语言学习规律和习得理论的研究。 2.对比分析法的主要内容,优点及不足 优点:对比分析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必要的信息,预测教学中可能产生的困难,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制订教学大纲,设计课程,编写教材,改进课堂教学 不足:1)对比分析不研究学生,抛开学习的主体,不通过分析学生对第二语言的实际使用来分析学习中的难点,而是单纯从两种语言本身进行对比。因而预测就不一定准确,真正的难点不一定能抓到。事实上很多预测的错误学生并没有出现 2)把语言看成封闭的结构系统,采用用静态的形式分析,不分析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3)简单地将“不同”等同于“困难”。语言教学的实际表明,并非不同点即是 难点。有时两种语言的相近之处反而是学生最大的难点,另外学习中的困难也不完全是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 3.第二语言教材的基本功能 (一)教学功能 (二)课内外媒介功能 (三)文化交流功能 (四)激发学习兴趣的功能 (P162) (五)促进学科建设的功能 4.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差异 ①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而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生理上、记忆力以及智力都有较大差异。 ②学习的起点不同。 ③学习的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不同。 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第二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