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卵巢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观察

复发性卵巢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观察
复发性卵巢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观察

复发性卵巢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12-14T11:13:51.56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0期作者:余芳[导读] 卵巢癌的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其5年生存率仅为35%,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412000 摘要:目的:探析复发性卵巢癌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出28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视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两组都是14例,观察组A给予紫杉醇+铂类化疗,观察组B给予化疗加用贝伐单抗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观察组A治疗的有效率与控制率依次是28.6%、64.3%,观察组B治疗的有效率与控制率依次是42.9%、85.7%,观察组B均高于观察组A,对比差异显著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诱发率均为28.6%,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复发性卵巢癌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满意,毒副反应可控,有望成为复发性卵巢癌的有效、安全的候选治疗方案。关键词:复发性卵巢癌;靶向治疗;贝伐单抗

卵巢癌的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其5年生存率仅为35%,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1】。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不断变化,卵巢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在中国,2015年约有52100例新发卵巢癌,约22500例死于卵巢癌【2】。目前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是手术联合化疗,但多数患者于术后2-3年内复发,且部分表现为化疗耐药【3】。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析复发性卵巢癌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筛选出本院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2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并对比化疗以及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见下述总结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出28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视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两组都是14例。观察组A:年龄28~62岁,平均(47.4±4.3)岁;婚史中,已婚14例,未婚0例;生育史中,有生育史14例,无生育史0例;肿瘤类型中,浆液性乳头状腺癌9例,浆液性囊腺癌3例,移行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炎癌1例;病变部位中,单侧卵巢癌12例,双侧卵巢癌2例;肿瘤分期中,Ⅲ期2例,Ⅱ期9例,Ⅰ期3例。观察组B:年龄28~62岁,平均(47.7±4.2)岁;婚史中,已婚13例,未婚1例;生育史中,有生育史13例,无生育史1例;肿瘤类型中,浆液性乳头状腺癌9例,浆液性囊腺癌3例,移行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炎癌1例;病变部位中,单侧卵巢癌12例,双侧卵巢癌2例;肿瘤分期中,Ⅲ期2例,Ⅱ期10例,Ⅰ期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婚史、生育史、肿瘤类型、病变部位以及肿瘤分期等资料,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对比

注:与观察组A比较,#P>0.05。

1.2方法

观察组A给予紫杉醇+铂类化疗:给予135~175mg/m?紫杉醇+500ml 0.9%氯化钠溶液、75~100mg/m?顺铂(DDP),静脉滴注。紫杉醇用药前12h以及6h前,均口服20mg地塞米松,30min前肌注50mg苯海拉明,静脉推注300mg西咪替丁,以防过敏,治疗4-6周期。观察组B给予相同方案化疗加用贝伐单抗治疗:化疗前给予贝伐单抗(生产企业:Roche Pharma(Schweiz)Ltd.,批准文号:S2*******)7.5mg/kg+250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60min内滴完,治疗4-6周期。

1.3观察指标

(1)对比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临床疗效,判断准则为①完全缓解:病症消失,病情明显恢复;②部分缓解:病症缩小超过30%;③稳定:病症缩小但缩小不足30%;④进展:病症未缩小或增加超过20%或出现新病症;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N×100%;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N×100%。(2)对比观察组A和观察组B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诱发情况,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

1.4数据统计

选用SPSS l9.0系统分析数据,计数数据用%表示,进行x?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A治疗的有效率与控制率依次是28.6%、64.3%,观察组B治疗的有效率与控制率依次是42.9%、85.7%,观察组B均高于观察组A,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表2 临床疗效对比[n(%)]

卵巢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卵巢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周莉 (解放军第324医院,重庆400020) [关键词]卵巢癌;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49(2012)20-2272-05 卵巢癌是生殖系统肿瘤里致死率最高的肿瘤,每年大概有14600人死于卵巢癌,另外由于临床症状隐匿,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多数患者发现时分期偏晚。目前卵巢癌的标准治疗为减瘤手术及后续的以卡铂和紫杉醇为主的化疗,不幸的是,这些方案并没有在诊断的初期进行,许多患者经常复发并因此死亡。肿瘤对化疗药的抗药在治疗复发肿瘤时是很重要的阻碍因素,靶向治疗因此成为研究的前沿,临床实验的目的都是努力克服抗药性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流行病学 卵巢癌在生殖系统癌症里发病率第二位,但致死率较高,它占了妇科癌症的3%,在女性癌症死亡的病因中排第5位[1],每年21550例被诊断,14600例死亡。流行病学统计表明卵巢癌发病率在过去30a里已下降,多数被诊断卵巢癌的妇女年龄在40 65岁之间[2]。 2诊断和最初治疗 很不幸的是卵巢癌没有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些非特异的症状如腹胀、腹痛等胃肠道症状[3],这通常延误了卵巢癌的诊断。因此患者对腹部及盆腔的症状保持高度警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如果这些症状每天都发生且比平时严重时更应引起重视。另外筛查手段的缺乏也使卵巢癌进展到一定阶段才被发现,国际妇产学会曾有分析表明卵巢癌分期的分布范围为Ⅰ期(23% 33%),Ⅱ期(9% 13%),Ⅲ期(46% 47%),Ⅳ期(12% 16%)[4]。减少瘤细胞是最初外科治疗卵巢癌的目标,减轻瘤负荷能提高术后化疗的效果,这对于小的肿瘤是可能的,因为小肿瘤血供丰富,有丝分裂活跃,对化疗药物相对敏感。一项Meta分析是基于53项以铂类为基础行化疗的高分期卵巢癌研究,发现肿瘤直径等于或小于3cm的、手术比较彻底的患者每增加10%,中位生存期就提高5.5%[5]。铂类(通常是卡铂)和紫杉醇类化疗药物是卵巢癌目前化疗的标准方案,妇科组曾在一项研究中评价了顺铂、卡铂的作用,得出的结论是卡铂加紫杉醇方案比顺铂加紫杉醇方案毒性更小,容易实施,效果相当[6]。 3二线治疗及靶向治疗 不幸的是,尽管手术很彻底并且做了足够的辅助化疗,许多卵巢癌患者仍要复发,超过70% 80%的患者会复发并最终死于肿瘤疾病,一旦卵巢癌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则治疗的选择余地较少,而随后治疗的关键在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7]。患者依据无病生存期分组,包括铂类敏感(治疗12个月后复发)、铂类部分敏感(治疗6 12个月后复发)、铂类抗药(治疗6个月内复发)、铂类无效(无无病生存期)。传统上,初期治疗后超过6个月复发的患者可给药第2个疗程的铂类和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应用顺铂单药化疗时铂类敏感组仍有超过50%的反应率,铂类抗药组有10% 20%的反应率,铂类无效组就更低,因此后者应采用FDA推荐的其他化疗方案,如脂质体阿霉素、吉西他滨、拓泊替康、依托泊甙[8]。即使肿瘤对化疗药敏感,毒性反应是限制标准化疗方案治愈卵巢癌的主要因素,尽管二线治疗方案有效克服了一线药物的抗药性,但临床效果始终有限,对无病生存期及生存率没有大的提高[9],因此,靶向治疗就成了卵巢癌研究的重点。 4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血管生成就是在新发生组织区域生成新的血管,这属于正常的现象,如伤口愈合及胚胎形成,但它对几乎所有实体肿瘤的生长及扩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肿瘤的生长又导致了供氧的紧张,使有氧代谢低于正常生理水平[10]。乏氧是血管生成的一个重要信号,有一种蛋白叫乏氧诱导因子1-α(HIF),会在乏氧环境下生成并进入细胞核与另外一个蛋白(HIF1-β)形成复合体[11],它作为一个载体可以负转录调控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2-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包括6个紧密相关的分种,最重要的是VEGF-A,卵巢癌血管生成的分子标记正在研究,先前的研究集中在VEGF-A的水平、最初肿瘤微血管的密度、病变扩张及进展、抗血管生成治疗后总体生存率等方面[14],临床前期研究表明VEGF在腹水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15-16]。 贝伐单抗是一种直接对抗VEGF-A的单克隆抗体,研究表明它在结直肠癌[17]、乳腺癌[18]、肺癌[19]应用时能提高生存率。一项妇产学组的贝伐单抗的Ⅱ期试验用于了铂类抗药或无效的卵巢癌患者[20],试验表明临床反应率为21%,入组的62例患者中,25例至少有6个月的无疾病进展期,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为4.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这项研究的独特性在于没有一个患者发生胃肠穿孔,这是贝伐单抗在其他临床试验中常见的并发症。Cannistra等[21]进行了一项贝伐单抗单药Ⅱ期试验用于铂类抗药卵巢癌患者,与前面的试验不同,胃肠穿孔的发生为5/44,发生率与其他试验基本

卵巢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_刘爱军

·综述·卵巢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爱军韦立新李亚里 在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卵巢癌发病率占第三位,但病死率一直居第一位[1]。这是因为大多数卵巢癌发病隐匿,约75%患者一经发现已属于晚期。对于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铂类/紫杉醇联合化疗,可暂时缓解病情,然而复发率却高达85%以上。复发性卵巢癌耐药性明显增加,使用化疗药物缓解率不足30%,且化疗药物显著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使用剂量。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特异性强而患者可耐受的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飞速发展使这一希望日趋成为可能。 分子靶向治疗以恶性肿瘤的分子病理异常为靶点,利用与这些靶分子特异结合的抗体、配体等,阻断或封闭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的生长因子或激酶,从而调节细胞生长、抑制或破坏新生血管生成,达到导向治疗的目的,因此特异性强而毒性小。分子靶向治疗在大肠癌、乳腺癌、肺癌等治疗中已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卵巢癌治疗中也有多种方案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尤其是针对肿瘤血管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EGFRs)、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等的单克隆抗体或(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在卵巢癌分子靶向治疗上的应用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现综述如下。 一、抗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治疗 血管生成是指活体组织在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芽生出以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的过程,它受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物的严密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被认为是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关键调控因子。正常生理条件下,血管生成仅出现于胚胎发育期和组织损伤修复期;而异常的血管生成是肿瘤病理改变之一,是实体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键[2],VEGF及其受体在恶性实体瘤中协同表达以及旁分泌/自分泌作用机制的确立,使之成为抗肿瘤的理想靶点。靶向血管生成的药物可分三大类,包括抗VEGF单抗、VEGF Trap以及针对VEGFR的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等[3]。 1.抗VEGF单抗: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是一种重组人源化IgG1型单抗,它是迄今研究最多的并首个获准上市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可通过与肿瘤细胞分泌的VEGF特异结合,阻断VEGF经由VEGFR-1和VEGFR-2进行的信号转导,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贝伐单抗已成功用于晚期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等的治疗,延长了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或总生存期。 研究表明,卵巢癌中VEGF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多变量分析显示VEGF是一个独立的生存预后指标[4]。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临床试验聚焦于贝伐单抗单独或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和复发性卵巢癌。国内这方面研究则刚刚起步,仅见个别报道[5]。多项Ⅱ期临床试验研究认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卡铂/紫杉醇、卡铂/吉西他滨、泰素等)对复发性和(或)铂耐药卵巢癌有肯定的疗效,毒性可接受,并且好于贝伐单抗单药应用效果[6-7]。根据报道[8-10],临床缓解率达16% 60%,并且PFS超过同期对照组。Burger等[10]研究发现,贝伐单抗治疗组42%(25/62)患者PFS达6个月以上,而对照组只有16%PFS超过6个月。鉴于卵巢癌腹腔内化疗的有效作用,Kobold等[7]研究了腹腔内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控制恶性腹水的可行性,初步显示一定疗效,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观察。另外,有观点认为卡铂/阿霉素联合应用的效果比卡铂/紫杉醇更好,所以卡铂/阿霉素和贝伐单抗联合应用也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有可能出现较好结果。 基于这些Ⅱ期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目前正在进行的两组(GOG218和ICON-7)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拟评估贝伐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在晚期卵巢癌一线治疗中的作用及贝伐单抗持续治疗的效果。相信两项试验结果将为贝伐单抗应用于卵巢癌治疗提供证据。 多数报道中,贝伐单抗治疗卵巢癌有少数发生肠穿孔的风险,并有乏力、出血症状,个别的还有脑缺血和肺动脉高压等副作用。由于肠穿孔后果严重,引起了大家关注。然而,Sfakianos等[11]比较复发性卵巢癌患者68例接受贝伐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195例接受标准化疗,结果显示两组间肠穿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贝伐单抗治疗与化疗相比并未增加肠穿孔的风险。肠穿孔病例,可能与之前患者接受过度化疗有关,或与卵巢癌腹腔内广泛转移、侵蚀肠壁本身有一定关系。Gordon 等[12]指出应用贝伐单抗停药6 8周后方可手术,术后至少4周后才能应用贝伐单抗,否则将影响切口愈合。 2.VEGF Trap:VEGF Trap是针对VEGF合成的一种伪装受体,可与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等配体结合,但不具备VEGFR的功能,从而间接阻断血管生成。其代表药物为阿柏西普(Aflibercept),是一种VEGFR结合域与人IgG1Fc段相连接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1.07.025 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刘爱军、韦立新),妇产科(李亚里) 通讯作者:刘爱军,Email:aliu301@yahoo.com.cn

卵巢癌晚期病人吃靶向药有用吗

卵巢癌是一种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虽然卵巢癌的发病率位于第三位,但是卵巢的死亡率却是女性的恶性肿瘤中的首位。当卵巢癌到了晚期时,很容易出现其他脏器组织的扩散转移,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药物治疗成了重要的治疗方法,如靶向药,那卵巢癌晚期病人吃靶向药有用吗? 对于一些晚期病人来说,吃靶向药是有一定作用的,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抑制肿瘤生长,控制病情发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靶向药虽然对卵巢癌治疗有效,但靶向药至今仍无法摆脱耐药难题,且随着靶向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往往会产生耐药性。另外,靶向药也有其特定使用人群,使用靶向药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有相应的“驱动基因”突变才能使用相应的靶向药,不可盲目使用。 袁希福老中医曾用过一个形象的比喻:“靶向药物的原理不同于传统化疗药好坏细胞都杀,而是找到致癌突变基因后进行‘精确攻击’,这就像打鸟一样,你想打鸟,首先得知道鸟的位置,瞄准鸟。假如你连树上有没有鸟都不知道,想着先凭运气盲打两枪试试,真把鸟打下来的概率自然是非常低的!”“不做基因检测,不知道有没有基因突变就吃靶向药说白了也就是盲吃!用药的时候药物副作用、耐药性,都是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没有经过基因检测就吃靶向药,万一没有靶点,药在身体内怎么可能不影响病人身体呢?” 当然,对于那些不能进行靶向药治疗的患者来说,可以选择其他方式的治疗,比如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卵巢癌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和宝贵案例。在中医看来,卵巢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需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中医治疗卵巢癌讲究辩证论治,注重整体治疗,一方面有助于抑杀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调理患者机体,增强患者免疫力。除此之外,还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袁希福出身于中医世家,祖上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行医,到嘉庆年间已经远近闻名。同治十年、光绪元年,皇帝先后颁发圣旨,诏封袁希福祖上名医袁积德为“奉直大夫”。而袁希福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中医名著。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水平,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并师从多位名家。后提出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三联平衡理论,已帮助众多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部分患者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边枝花(化名),女,卵巢癌晚期,河南南阳人 2010年底,退休在家的边枝花突然感觉肚子有些鼓胀,在当地治疗无效后,症状持续半年有余,才在家人的催促下赶到医院检查,查出了:卵巢癌晚期。确诊后,一家人立刻把边枝花送到了省肿瘤医院开始化疗,但老人家年事已高,身体完全耐受不住化疗的副作用,才一次化疗,身体就垮的很厉害,极度虚弱,恶心吃不下饭,路都快走不成了。家人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经打听找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 2011年5月24日,边枝花到希福医院开始了中药治疗,果不其然,药效很快便显现出来,吃饭、气色都有明显好转,整个人面色红润许多。从这以后,边枝花就开始坚持中药治疗,一般除了到外地复查期间停药外,基本一日一付,没间断过。 截至2019年8月29日,老人家已经在中药的帮助下,扛过了六十余次化疗,与癌抗争了八年时间。

卵巢癌的靶向治疗进展.

塞旦匿堂盘查!Q!Q 生筮2§鲞筮!塑 PIIrif,2003 。32(1:95-103. [5]Labalette c,Renard C A,Neuveut C,et a1.Interaction and funct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LIM protein FHL2. CBP/ p300.and beta—catenin[J].Mol Cell Bi01.2004.24(24:10689—10r702. [6]Wei Y,Renard C A,Lahalette C,et a1. Identification of the LIM protein FHL3a coactivator of beta? catenin[J]. J Biol Chem。2003。278(7:5188—5194. [7]Samson T,Smyth N,Janetzky S,el a1. 7rhe LIM-only proteins FHL2and FHL3 interact with alpha? -and beta? -subunits of the mn,ag:le alpha7betaI integrin receptor [j].J Biol Chem,2004,279(27: 2864l-28652. [8]Gunther T,Poli c,Muller J M,et a1. Fhl2deficiency results in osteopenia due to decreased activity of agteoblasts[J]. EMB0J,2005,24(1 7:304—9 3056. [9]Lahalette C,Nouet Y,Levillayer F,et a1. The LIM-only protein FHL2mediates rag- induced transformation through cyclin Dl and p53pathways[J].PLoS One,2008, 3(11:e3761. [10]HanW。wu z,ZhaoY,el a1.FHL2 interacts with and acts as a functional repressor of Id2in human neuroblastoma cells[J].Nucleic Acids Res,2009.37 虽然手术+铂类/紫杉醇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有效改善了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 但复发率却超过85%。复发性卵巢癌容易产生化疗药物耐药性.而新的化疗药对这些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一项川期试验显示.脂质体阿霉素和托泊替康在铂类敏感患者中有

靶向药物治疗卵巢癌

卵巢癌是近些年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发现卵巢癌要及时治疗。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治疗卵巢癌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靶向治疗就是比较流行的一种,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靶向治疗卵巢癌 卵巢癌的治疗是这样的,一般说来发现得卵巢癌以后,当然不管医生还是病人都会首先想到要做手术,手术虽然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很多病人往往发现较晚,或是出现了复发,已经不能手术,而放化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患者不耐受,或是产生耐药性,这时候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了,不少患者选择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意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靶向治疗的效果好不好呢?专家介绍,靶向治疗的原理非常振奋人心,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疗效也会非常好吧,但是现实与之相反,在目前所开发的靶向药物中,有些效果还可以,有些是没有效果的,多数药物效果有限。且靶向药物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耐药性等情况出现,费用较高,建议还是根据情况使用。 卵巢癌发展到了晚期,除了常见的西医治疗外,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配合放化疗使用,能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而对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有恶病质的患者也能单独使用,中医治疗比较温和,既无毒副作用,也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伤害,通过中医治疗可有效控制癌细胞的发展,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并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临床上,在诸多的中医疗法中,很多的患者首选汲取中医药精华的“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有效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效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三联平衡疗法以帮助数万名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实现康复,赢得了患者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家属信赖与认可。 通过上述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靶向治疗的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出现耐药的情况,建议患者根据情况选择,即便是使用也要结合中医药,可减轻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杜 江 尹会友 陈宝文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237400 关键词 卵巢癌 分子靶向性 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85(2012)14-1714-02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组织学类型多、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及放化疗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死亡率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着妇科肿瘤患者的生命。在其治疗方法的探索中,寻找常规手术、放化疗之外新的治疗方法或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从细胞、分子水平对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某些分子、酶、基因或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为靶点(主要包括肿瘤细胞表面受体,参与血管形成、信号转导、凋亡、细胞周期调节等过程中的分子以及癌基因、抑癌基因等)[1],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进展及转移的效果。靶向药物通过单药、化疗联合靶向、靶向联合靶向等各个方面寻求更多的卵巢癌治疗手段。目前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临床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生长因子抑制剂 生长因子信号通道的变异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与卵巢癌相关的生长因子EGFR和HER-2,其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拮抗剂效果不理想,而生长因子受体激活后信号通道的阻抑实验却有一定效果。1.1 EGFR 吉非替尼(易瑞沙)是一种口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拮抗剂,属小分子化合物,与其同类的还有特罗凯。临床研究表明单剂吉非替尼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有效率为4%,对EGFR阳性患者有效率为9%,EGFR阳性与无进展生存期(PFS)正相关,治疗毒副反应可耐受但疗效有限。另外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拓扑替康)对铂类耐药型EGFR阳性的复发性卵巢癌治疗有效率36.4%,且毒副反应轻微,吉非替尼联合他莫西芬对难治型和耐药型复发性卵巢癌无效[2]。另一种是西妥昔单抗目前临床上最为先进的抗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Ⅱ期临床试验发现单剂西妥昔单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无效。最新研究报道西妥昔单抗联合卡铂治疗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对于EGFR阳性的患者有效率为34%,另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报道西妥昔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初步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率达到86%。 1.2 HER-2 贺赛汀:一种抗HER-2原癌基因产物的人、鼠嵌合单抗。其对卵巢癌的疗效未定,有报道一项Ⅱ期临床试验结果,837例复发性卵巢癌患 者肿瘤标本中HER-2表达率仅为11.4%,55例阳性患者接受贺赛汀单剂治疗,41例患者可用于疗效评价。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出抗体,毒性反应轻微,但总反应率仅7.3%,中位PFS仅2个月。鉴于卵巢癌患者HER-2低表达,且治疗效果不理想,单剂用于卵巢癌治疗临床价值有限。其他分子靶向制剂包括canertibib、lapatinib以及单抗matuzumab等,均未证实对复发性卵巢癌具有临床治疗价值。 2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 血管形成是一种原血管新生毛细血管向外生长的过程,固体肿瘤生长超过1~2mm3定有新生血管形成,以支持肿瘤的进一步增生,VEGF作为血管生成因子参与卵巢癌浸润转移以及腹水形成等过程,过度表达VEGF的癌灶微血管密度增高,患者预后差。抗VEGF及VEGF受体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突破点之一。 2.1 贝伐单抗是一种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VEGF抑制剂,能识别所有VEGF的同工酶,能阻止其与VEGF受体的结合,阻断VEGF介导的生物活性,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贝伐单抗单剂或联合化疗用于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对铂类耐药型复发性卵巢癌,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难治型卵巢癌,有临床应用价值[3]。 2.2 索拉非尼为多靶点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双重的抗肿瘤作用,一方面通过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另一方面通过抑制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受体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间接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4]。其用于卵巢癌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正在进行索拉非尼联合卡铂+紫杉醇用于复发性卵巢癌治疗的研究,同时索拉非尼联合其他靶向制剂如贝伐单抗的疗效亦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他抗血管形成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VEGF-trap、sunitinib、AZD6474、AZD2171等,目前均在进行临床试验探讨对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 3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中目前研究较热的是P53基因,其缺失将导致化疗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作用降低而产生耐药,研发新型靶向药物直接诱导细胞凋亡,或降低凋亡阈值,逆转化疗药物耐药,与化疗制剂起协同或加强效应,是一个可行的治疗新策略[5]。在肿瘤细

卵巢癌的治疗药物综述

卵巢癌的治疗药物综述 目录 一、卵巢癌居妇科肿瘤死因首位 (2) 二、卵巢癌的药物治疗仍以传统细胞毒类药物为主 (2) 1、卵巢癌化疗药物 (2) 2、常用化疗药介绍 (3) 三、分子靶向药物潜力巨大 (4) 1、卵巢癌靶向治疗研究起步较晚 (4) 2、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介绍 (4) 四、国内主要上市企业 (6) 1、益佰制药 (6) 2、恒瑞医药 (6)

一、卵巢癌居妇科肿瘤死因首位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初次罹患卵巢癌的女性患者超过5万人,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但死亡率却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017年美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卵巢癌的死亡率位居女性常患癌症的第五位,仍居妇科肿瘤死因首位。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2002-2012年10年统计显示,卵巢癌的死亡率无明显改变,5年生存率仅为45.6%。 近年来,卵巢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卵巢癌早期症状隐匿,常在症状出现之前已经出现腹腔转移,60%-70%的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卵巢癌的初始治疗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配合放疗、生物学治疗等。尽管经过初次手术和化疗可达到完全缓解,但多数晚期患者仍会在2-3年复发,并最终衍变为化疗耐药而死亡。正是由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困难、高复发率以及复发性卵巢癌难以治疗等原因,卵巢癌成为妇科肿瘤的一大难题。相对于其他肿瘤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免疫治疗,靶向药物,化疗药物等),卵巢癌的治疗方案则相对有限,最近二十年都是以化疗为主且存活率有限,创新有效的药物较为缺乏。 二、卵巢癌的药物治疗仍以传统细胞毒类药物为主 1、卵巢癌化疗药物 卵巢癌的药物治疗始于单药烷化剂,其后证明非顺铂联合化疗有效,再后来研制成功了治疗卵巢癌最有效的药物顺铂,并很快被临床广泛应用。20 世纪80年代顺铂联合化疗取代了非顺铂化疗,最终成为晚期癌术后的标准化疗法。1989年新细胞毒药物紫杉醇问世,解决了对顺铂联合化疗耐药肿瘤治疗的棘手问题。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制,并与顺铂、卡铂、多柔比星等无交叉耐药。临床试验表明,紫杉醇用于治疗顺铂化疗中肿瘤进展或6个月内复发的有效率达30%-40%。 20世纪90年代初紫杉醇被广泛用于治疗复发耐药的卵巢癌之后,抗癌新药不断涌现,主要是治疗卵巢癌的二线有效药如拓朴替康、吉西他滨、口服依托泊苷胶囊、多西他滨、多柔比星脂质体、奥沙利铂等,近年来多组临床试验发现这些新药疗效相近,对耐药卵巢癌均属中度有效,有效率为20%左右。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拓朴替康。拓朴替康是半合成的喜树碱类似物,通过抑制细胞核的拓朴异构酶Ⅰ达到抗肿瘤作用。 《2017 NCCN 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指出,卵巢癌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

复发性卵巢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观察

复发性卵巢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12-14T11:13:51.56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0期作者:余芳[导读] 卵巢癌的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其5年生存率仅为35%,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412000 摘要:目的:探析复发性卵巢癌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出28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视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两组都是14例,观察组A给予紫杉醇+铂类化疗,观察组B给予化疗加用贝伐单抗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观察组A治疗的有效率与控制率依次是28.6%、64.3%,观察组B治疗的有效率与控制率依次是42.9%、85.7%,观察组B均高于观察组A,对比差异显著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诱发率均为28.6%,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复发性卵巢癌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满意,毒副反应可控,有望成为复发性卵巢癌的有效、安全的候选治疗方案。关键词:复发性卵巢癌;靶向治疗;贝伐单抗 卵巢癌的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其5年生存率仅为35%,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1】。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不断变化,卵巢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在中国,2015年约有52100例新发卵巢癌,约22500例死于卵巢癌【2】。目前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是手术联合化疗,但多数患者于术后2-3年内复发,且部分表现为化疗耐药【3】。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析复发性卵巢癌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筛选出本院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2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并对比化疗以及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见下述总结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出28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视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两组都是14例。观察组A:年龄28~62岁,平均(47.4±4.3)岁;婚史中,已婚14例,未婚0例;生育史中,有生育史14例,无生育史0例;肿瘤类型中,浆液性乳头状腺癌9例,浆液性囊腺癌3例,移行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炎癌1例;病变部位中,单侧卵巢癌12例,双侧卵巢癌2例;肿瘤分期中,Ⅲ期2例,Ⅱ期9例,Ⅰ期3例。观察组B:年龄28~62岁,平均(47.7±4.2)岁;婚史中,已婚13例,未婚1例;生育史中,有生育史13例,无生育史1例;肿瘤类型中,浆液性乳头状腺癌9例,浆液性囊腺癌3例,移行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炎癌1例;病变部位中,单侧卵巢癌12例,双侧卵巢癌2例;肿瘤分期中,Ⅲ期2例,Ⅱ期10例,Ⅰ期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婚史、生育史、肿瘤类型、病变部位以及肿瘤分期等资料,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对比 注:与观察组A比较,#P>0.05。 1.2方法 观察组A给予紫杉醇+铂类化疗:给予135~175mg/m?紫杉醇+500ml 0.9%氯化钠溶液、75~100mg/m?顺铂(DDP),静脉滴注。紫杉醇用药前12h以及6h前,均口服20mg地塞米松,30min前肌注50mg苯海拉明,静脉推注300mg西咪替丁,以防过敏,治疗4-6周期。观察组B给予相同方案化疗加用贝伐单抗治疗:化疗前给予贝伐单抗(生产企业:Roche Pharma(Schweiz)Ltd.,批准文号:S2*******)7.5mg/kg+250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60min内滴完,治疗4-6周期。 1.3观察指标 (1)对比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临床疗效,判断准则为①完全缓解:病症消失,病情明显恢复;②部分缓解:病症缩小超过30%;③稳定:病症缩小但缩小不足30%;④进展:病症未缩小或增加超过20%或出现新病症;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N×100%;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N×100%。(2)对比观察组A和观察组B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诱发情况,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 1.4数据统计 选用SPSS l9.0系统分析数据,计数数据用%表示,进行x?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A治疗的有效率与控制率依次是28.6%、64.3%,观察组B治疗的有效率与控制率依次是42.9%、85.7%,观察组B均高于观察组A,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表2 临床疗效对比[n(%)]

卵巢癌靶向治疗

卵巢癌靶向治疗 全网发布:2012-07-14 07:45 发表者:宋坤2464人已访问 卵巢癌靶向治疗现状与展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250012)宋坤孔北华 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目前其标准治疗为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手术作为卵巢癌治疗的主要模式,几十年来未有大的发展;化疗是卵巢癌最重要的辅助治疗方式,新的化疗制剂不断涌现,最新的化疗药物包括Yondelis,Canfosfamide以及Epothilones等正处于Ⅲ期临床试验中,显现出良好的治疗前景。 除了手术和化疗外,生物治疗(Biotherapy)被认为是可望治愈卵巢癌的最终方式。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分子机制不断被阐明,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治疗靶点得以涌现。以肿瘤细胞中特有的结构、功能区域、分子基团、生物酶以及信号转导通路为治疗位点,通过调节或阻断这些分子功能达到治疗目的的靶向治疗药物已经问世,可以实现针对癌细胞的某一个蛋白、某一个分子进行治疗,即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ly targeted therapy),相应的药物称为分子靶向制剂(molecularly targeted agents)。分子靶向制剂亦被称为非细胞毒性药物,具有非细胞毒性和靶向性的特点,主要对肿瘤细胞起调节作用和稳定性作用,对正常细胞无毒性,从而可以避免化疗毒副反应[1]。随着“转化医学”概念的提出,许多分子靶向制剂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近年来ASCO年会上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在于肿瘤分子生物学技术产品大面积进入临床研究,其中分子靶向制剂临床研究更是引人瞩目,肿瘤治疗有望进入新的里程碑时代。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主要包括肿瘤细胞表面受体,参与血管形成、信号转导、凋亡、细胞周期调节等过程中的分子,以及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分子靶向制剂主要分为两类: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下面就卵巢癌分子靶向制剂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ErbB受体家族抑制剂 与卵巢癌相关的ErbB受体主要为ErbB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ErbB2(Her2/neu),其中以EGFR 抑制剂临床应用最广。 1、Gefitinib (吉非替尼,ZD1839),又名Iressa(易瑞沙),是一种口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拮抗剂,属小分子化合物。Ⅱ期临床研究表明单剂Gefitinib治疗复发性卵巢癌(recurrent ovarian cancer,ROC)有效率为4%,对EGFR阳性患者有效率为9%,EGFR阳性与无进展生存期(PFS)正相关,治疗毒副反应可耐受但疗效有限[2]。另有报道Gefitinib联合化疗(拓扑替康)对铂类耐药型EGFR阳性的ROC治疗有效率36.4%,且毒副反应轻微;Gefitinib联合他莫西芬对难治型和耐药型ROC无效[3,4]。目前尚无关于Gefitinib的Ⅲ期临床研究报道。 2、Erlotinib(Tarceva,OSI774):同样属于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拮抗剂,为小分子化合物。Erlotinib单剂治疗EGFR阳性的ROC有效率仅为6%;Erlotinib联合卡铂+紫杉醇作为一线治疗用于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患者,10/19名患者取得完全缓解,而不满意手术患者均未取得完全缓解;

靶向治疗卵巢癌的生存期有多久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卵巢癌近年来的发病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旦发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发现卵巢癌一定要及时治疗。治疗卵巢癌靶向治疗是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那么靶向治疗卵巢癌的生存期有多久呢? 靶向治疗卵巢癌的生存期有多久?靶向治疗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一种治疗方案,不少靶向药物在癌症的治疗上确有一定的作用,至于生存期是多久,这个很难断定,因为每个人的病情,心态,护理,体质,对药物的敏感度等都是不一样的,治疗效果肯定有所差距,且靶向治疗容易耐药,会产生副作用,建议患者在使用靶向治疗的时候及时结合中医药,能起到减轻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对于卵巢癌患者来说,使用靶向治疗多是病情发展到了中晚期,病情比较严重,癌细胞已经扩散和转移,并发症较多,病情比较严重,手术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对游离在外的癌细胞没有丝毫办法,而化疗又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已经不能手术和放化疗,此时除了靶向治疗,中医药也可单独作用于患者。 中医药采用整体的观念审视患者的病因病机,在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实行辨证治疗,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提升患者的抗病能力,通过调整平衡、扶正祛邪等医学手段改变患者体内环境,消除恶性肿瘤的生存条件。大量的临床医学病例证明,中医治癌具有确切的疗效。 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方爱清,59岁,家住山西省长治县西池乡南仙泉村,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卵巢癌康复明星。2013年1月因发烧,腹胀到当地医院治疗,谁知道进了医院后就出不来了:医生告诉家属,患者得的是卵巢癌!化疗后出现头晕、不舒服、不想吃饭,听邻居介绍知道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为其开具中药。10月,方爱清丈夫反映妻子在服药一周后,肚子就不疼了!饭量开始慢慢恢复。从化疗后瘦到76斤到服中药后身体恢复至110斤,卵巢癌患者方爱清经袁希福治疗仅仅4个月,回当地医院检查,病友们都惊讶她的好气色,当初主管她的医生更是惊呼:“你这真是奇迹!” 在临床上,出身于中医世家,袁氏中医家族的第八代传人的袁希福教授经过30余年的潜心研究,在祖辈“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以“三联平衡疗法”为代表的新路子,针对不同癌症病人进行辩证施治,为很多癌症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寿命,使相当一部分被判死刑的晚期患者仍获得了较长的生存期。 从以上介绍我们知道,靶向治疗卵巢癌的生存期是多久,这与多种因素相关,建议在使用靶向治疗的时候最好是结合中医药一起使用,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提高疗效。同时也要做好护理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