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动物实验室登记表

进出动物实验室登记表
进出动物实验室登记表

科学实验室登记表

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开出登记册 (二0 一学年第学期) 填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请按时登记,于每学期结束前按要求统计好,并上交教务处 仪器室管理制度

(1)仪器的存放要分类,定室、定橱、定位。化学药品与仪器分开存放。室内要有防盗、防火、防毒等安全措施。经常做好通风、防尘和清洁工作。 (2)建立与健全仪器明细帐、仪器清册和报表,定期核对,做到帐、清册、报表、物相符。人员调动要办理交接手续。 (3)仪器借用,报损要办理登记和审批手续。外借仪器要及时收回,并做好交接工作。 (4)教师使用仪器和药品(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和观察等实验活动)应填写借用单。实验后还须记载(实验活动开出登记),记好实验 情况,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成败原因。实验完毕,将仪器完好地归还仪器室。如有损坏或失少应及时登记、查找并报告,做好处理工作。 (5)仪器用后应及时进行保养工作后归橱。并根据仪器特点定期进行保养与维修工作。 (6)学期结束前清理一次仪器,并核对帐物,处理好有关事项。统计各实验活动的开出率,按要求上报。 实验室管理规则(学生须知) (1)学生在上课前须按教师要求进行准备。 (2)进入实验室后保持安静,按规定就座,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动用实验用品。 (3)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仪器性能,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时按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如不按规定操作而损坏仪器,则应酌情赔偿。 (4)实验时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时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教师。 (5)实验完毕,应整理仪器并清点实验用品,按要求摆列整齐,做好仪器与环境的清洁工作,经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室内物品不得带出室外,丢失和损坏仪器应及时报告教师。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制度 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设施负责人对中心内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设兼职安全员,对设施的安全工作负检查、监督责任。 3、各人对所在岗位的所有仪器设备及所使用的工具、器材负直接的安全管理责 任。 4、动物饲养员必须对所饲养的动物负全部的安全管理责任。 5、所有工作人员均应严格遵守设施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6、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均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预防为 主”的方针,认真作好个人防护,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7、各种电器、动力设备在移动、检修之前必须切断电源。饲养室和实验室内电、 煤气设备及线路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用电规程和设备的要求实施,不许乱接、乱拉电线,墙上电源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 8、各饲养室和实验室的钥匙应由专人管理,不得私自配备或转借他人。 9、发现安全隐患,均应及时处理,并记录、汇报。 10、发生火警等险情,在采取扑救措施的同时,应及时报警,并报告上级主管部 门。 11、每日下班时,工作人员都必须查看水电、煤气和门窗等,切断电源,清扫易燃的纸屑等杂物,消灭隐患。 12、为保证人身安全,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凡是常年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每年必须进行1次体检。凡有人畜共患传染病者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13、为了保证动物种群的健康和屏障设施安全,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动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4、工作中使用的酸、碱要放在指定的位臵,须有专人保管,操作时必须按规定着装。 15、高压灭菌工作必须按有关规定操作。 16、对违反规章制度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17、普通环境的门窗及通向外面的管道附近要定期清理,做到无杂草、无异物,并且具有防止野生动物、蝇、蚊及其它昆虫混入的措施。 18、凡进入设施饲养管理人员必须更换工作服、鞋、帽,出工作区域时,必须将工作、鞋、帽存放指定的衣柜中,严禁将工作服、鞋、帽穿出工作区域。 19、非本设施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动物设施,特殊情况须经中心领导同意后更换工作服、鞋、帽后方可入内。 20、领取动物的人员,在设施下用电话与设施内联系,严禁入内。 21、饲养设施内严禁携带与饲养无关的物品,不得在设施内干私活,不准在设施内会客、抽烟,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22、设施内各种饲养用具不外借,卫生设施只提供设施内工作人员使用。 23、各饲养室,用具不得互换使用,饲养人员不得串岗。 24、上班时间,饲养人员必须在饲养室,不得擅自离开,如有特殊情况,经领导同意后方可离开。 25、更换的垫料、污物和动物尸体应存放在指定的地点,处理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 26、保持饲养设施内安静,禁止大声喧哗,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噪音。 二、屏障环境设施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1、清洁区的秩序和卫生管理 1.1对人员的管理:进出清洁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人员进出动物实验设施程序》,不得在清洁区内进行无菌服、摘口罩、吐痰等破坏清洁状态的活动。 1.2对备用饲料、垫料、笼具、饮水瓶和料斗的管理:灭菌后的上述物品,应标明类别,整齐地码放于洁净物品储存间内,不得就地码放。平时要保持储存间干净整洁。储存时间最长不超过1周,超过者应重新消毒,以确保清洁。 1.3 对各种用具的管理

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室管理规范

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室 管理规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验动物中心位于枫林路180号中山医院内,是中山医院生物医学中心(ZS-BMC)的主要下属机构之一,主要为中山医院科研人员提供普通级和清洁级中小动物饲养和实验研究服务。 实验动物中心现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一人,中级职称一人,本科以上学历3人。拥有一栋使用面积约600m2的独立动物饲养实验综合楼,其中有8间共150m2的可以饲养普通级猪,犬的中动物室,两间共40m2的可以饲养普通级兔、大鼠和豚鼠的小动物室,两间40m2的普通动物手术室,包含一间手术室约90m2的屏障系统和30m2的IVC系统,可以饲养清洁级大、小鼠和豚鼠。另有约40m2的标准细胞实验室,可以进行细胞生物学实验。最多可以同时饲养清洁级小动物1000笼,普通级小动物120笼,普通级中等动物80只。最多可以同时供8人开展清洁级动物实验和两台动物手术。另外中心还有约150m2的动物实验教室,可以同时为50名学生开展20台动物术实验。

目录 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 .............. .............. .............. .............. .............. (2) 实验动物保护、福利、伦理小组....................... .............. .............. .............. .. (3) 动物中心实验人员操作规章制度............................. .............. .............. .............. .. (4) 应急预案.... ......................................................... ................ .............. .............. .............. .............. .............. . (8) 实验动物人道处死与尸体的处理制度.......... .............. .............. .............. .. (12) 外来人员进入动物中心标准操作规程 (13) 灭菌设备标准操作规程 (14) 实验动物购买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5) 实验动物标记标准操作规程 (16) 饲料、垫料购买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7) 人员进出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18) 实验用品进出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19) 动物进出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0) 动物饮用水、饲料进入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1) 动物笼具、垫料,无菌衣进入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2) 人员进出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3) 实验用品进出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4) 动物进出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5) 动物饮用水、饲料进入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6) 动物笼具、垫料,无菌衣进入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8) 超净台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29) 清洁级动物饲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30) 普通级动物饲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31) 动物中心清扫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32) 动物中心空调系统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33) 附件:动物中心常用记录表格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用到实验动物,因此,切实从购入、饲育、使用、环境、处理等全过程加强对实验动物的管理,确保实验教学安全、有效进行,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一条利用实验动物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检定、检验和其他活动的实验室和个人,应当按照使用许可证许可范围,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实验前应对实验动物作常规检查(体重、体温、常见病等)和观察,所用动物应符合实验条件要求。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三条实验动物的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有利于促进实验动物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原则。 第四条实验动物的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的具体办法参照国家有关制定。 第五条实验动物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等方面的标准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规定。 第六条实验动物购入 1.根据教学计划,各实验室每学期末提交实验动物使用品种、数量等计划单,由实验中心主任审批,交材料采购供应室采购。 2.购入或领取实验动物时,实验人员应向供应部门索取所用动物相应等级的由国家主管部门所颁发的质量合格证书、动物的遗传背景资料、动物微生物检查资料及动物年龄和健康等方面的资料。 3.动物健康检查,以外观为主。主要内容包括: 皮毛:有无光泽、出血、干燥;眼:有无眼屎、流泪、白内障、角膜损伤等;耳:有无外伤、耳壳曲折、中耳炎等;四肢:有无弯曲、脱臼、外伤、关节炎;肛门:有无下痢、血便、脱肛等。 4.实验动物购入后,实验教师要负责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七条实验动物饲养室及饲养器具准备 1.饲养室面积应根据所购入动物的数量来确定。面积太小,室内氨浓度很易超过20m g·L-1,对实验的动物疾病控制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2.饲养动物的器具等,应在动物购入前准备好。准备的数量、规格应根据动物的品种和数量。每笼收养动物数和分组情况而定。垫料、饲料应按购入动物数量准备。各笼箱的编号及卡片、饲喂动物所用器材,如给饵器、粪便托盘、搬运车、台秤、电子天平、饲料捅、电源插板等也应准备放好。 3.笼具要求: (1)舒适和卫生:必须勤换窝,每2~3天换一次。分单养繁殖盒及群养盒两种。要求光滑、无毒、耐高温、易消毒、规格统一。 (2)坚固耐用:笼具应坚固耐用,不易被动物损坏、变形,避免动物逃逸。 (3)操作使用方便:包括笼、盒的放置、启闭、动物的投拿、添加饲料、饮水及垫料的更换等。 (4)经济使用:力求工艺简单,造价低廉,规格力求统一标准化。 (5)笼架:必须牢固、稳定,不宜过大,便于拆卸、组装。下面应有小轮,方便移动。便于清洗、消毒、不生锈。 4.动物饲养室的环境应根据所计划使用动物的微生物控制级别来进行准备,不同的实验动物级别应配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属于屏障系统的则应调整好送排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控制好温度、湿度、风速、噪声等环境因素。 (1)气温:目前我国对环境气温的控制要求在20~29℃范围内,可以满足大多数哺乳动物对温度的要求。其中大、小鼠的最适值为23±l℃,推荐值为23±3℃,允许范围为23±5℃ (2)空气湿度:我国规定最适湿度为50﹪±5﹪,允许湿度为40~70%; (3)气流:我国规定的气流值为0.13~0.18立方米·秒-1,换气次数为10~20次·时-1。 (4)空气洁净度:饲养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的空气必须经过有效的过滤,S.P.F级的空气洁净度要达到1万级(即空气中>0.5微米的颗粒物应<350个·升-1),而清洁级动物的饲养室空气洁净度达到10万级。空气中最多的有害气体氨气的浓度必须在20克·立方米-1以下。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1988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准1988年1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 第三章实验动物的检疫和传染病控制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应用 第五章实验动物的进口与出口管理 第六章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 第七章奖励与处罚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适应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的研究、保种、饲育、供应、应用、管理和监督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实验动物的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有利于促进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全国实验动物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本地区的实验动物工作。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实验动物工作。 第六条国家实行实验动物的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七条实验动物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等方面的国家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 第八条从事实验动物饲育工作的单位,必须根据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方面的标准,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监测。各项作业过程和监测数据应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并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第九条实验动物的饲育室、实验室应设在不同区域,并进行严格隔离。 实验动物饲育室、实验室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十条实验动物的保种、饲育应采用国内或国外认可的品种、品系,并持有效的合格证书。 第十一条实验动物必须按照不同来源,不同品种、品系和不同的实验目的,分开饲养。 第十二条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对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应当按照相应的微生物控制标准进行管理。 第十三条实验动物必须饲喂质量合格的全价饲料。霉烂、变质、虫蛀、污染的饲料,不得用于饲喂实验动物。直接用作饲料的蔬菜、水果等,要经过清洗消毒,并保持新鲜。 第十四条一级实验动物的饮水,应当符合城市生活饮水的卫生标准。二、三、四级实验动物的饮水,应当符合城市生活饮水的卫生标准并经灭菌处理。

实验动物管理文件

第一部分 机构与人员管理 一、管理机构及职能 1 动物实验管理机构(组织框架图)

2 动物实验中心工作职责 2.1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规,按照省动管办、主管院长和主管科室要求管理全院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 2.2 集中管理实验动物包括集中采购实验动物及其饲料、垫料、笼具等。主持实验动物饲养、动物实验。尽力协助各科室完成动物实验工作。 2.3 负责实验动物防疫及动物实验生物安全。 2.4 维护动物实验设施,负责清理实验室及用品,按相关规定处理实验后的动物及其废弃物。 2.5 执行上级政策规定;协调兄弟单位关系并进行业务交流。 3 实验动物设施负责人简介如下表。

4 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成立文件及工作章(规)程 4.1 关于成立湖南能润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决定 为了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1988),进一步加强实验动物管理工作。院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医院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 4.2关于成立公司实验动物伦理学委员会决定 为了提高实验动物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维护动物福利,贯彻落实《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398号,2006)。院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学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名单如下: 4.3 湖南能润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工作章程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我公司实验动物工作的领导,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质量,维护实验动物福利,保障生物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国家科技部《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及《湖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湖南能润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动委会),负责全院实

实验动物房的管理制度

实验动物房管理规定 1、公司实验人员根据实验需要提前一周向公司申请实验动物以及要求。 2、动物进入动物房前,应对实验动物房彻底清扫消毒,根据动物种属、日龄以及实验目的分开饲养。 3、实验人员开展实验前,做好实验数据采集表以及实验目的签(实验人员、实验目的、实验起始时间、实验终止时间、动物种属、日龄、数量、动物来源)。 4、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动物房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和嬉戏,严禁吸烟、随地吐痰、不准乱丢污物。 5、实验人员每2-3天对实验动物房消毒一次,发现动物异常及时上报公司兽医人员。 6、实验人员每天早晚到实验动物房清理卫生,添加水料,检查动物健康程度。 7、实验人员要根据兽医人员提出的饲养程序和用药程序进行饲养,不得擅自做主改变以上程序,有异议及时向公司兽医人员提出。 8、动物饲养必须保证排风畅通,合理光照,饲养器具要摆放整齐。饲养环境应保持清理干净,以免照成疾病传播。 9、实验人员根据动物耗料情况,提前3-4天向动物房管理人员提出购买计划。 10、实验人员要爱护动物,禁止动作粗暴。注意节约水电。

11、实验用过的废弃物、垫料、动物尸体等必须清理后放入指定位置,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更不能从水道冲走,以免阻塞下水管以及造成环境污染。 12、实验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遵守药品、试剂使用规则。不得随意摆弄与实验无关的仪器、试剂和动物,更不得擅自将动物带出实验室。 13、实验完毕应检查用过的仪器、材料完好无损,器具数量正确。发现异常现象时要及时报告实验管理人员。 14、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室地面和台面清洁干净,物品摆放整齐,用过的器械及时清洗干净。最后将钥匙归还实验管理人员,并经管理人员检查后方可离开。 15、实验结束时,实验人员必须详细准确求是填写实验记录,及时完善并提交实验报告。 江苏三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8月29日

实验动物管理规章制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实验动物管理规章制度 (试行) 生化与细胞所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 二零一一年一月一日

1 《实验动物管理规章制度》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 与生物细胞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生化与细胞所)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制定,是所有参与动物实验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操作规范,由动物实验技术平台负责日常监督。其目的在于管理和监督所有平台工作人员及动物实验人员,规范实验动物操作,切实保护实验动物福利。生化与细胞所各课题组对其组内实验人员负直接管理责任。 2 所有课题组应在开展动物实验前递交《实验动物研究方案》,并经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审批。开展的动物实验均应以经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审批的《实验动物研究方案》为基本依据和前提。所有动物实验人员必须通过上海市实验动物上岗许可证资质考核,并经生化与细胞所动物实验技术平台培训后方可上岗,并严格在《实验动物研究方案》的范围内开展实验。 3 该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在生化与细胞所所属动物房内进行动物实验及操作的实验人员和工作人员。 4 动物实验人员如未能依照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的动物实验操作,将视其情节严重程度分别给予相关违规人员警告、全所通报批评、记过、暂停、取消其动物实验上岗资格, 直至暂停其所在课题组的动物实验资格。

1 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实验动物研究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3实验动物人员上岗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海市实验动物上岗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生化与细胞所上岗前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实验动物福利........................................... 错误!未定义书签。动物福利............................................... 错误!未定义书签。动物安乐死............................................. 错误!未定义书签。麻醉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5实验动物的引进、输出及转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动物供应商......................................... 错误!未定义书签。由外单位动物房引进实验动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动物的输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本所动物房之间实验动物的转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6动物房使用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人员进出屏障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物品进出屏障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动物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动物尸体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动物实验室............................................. 错误!未定义书签。动物实验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7违规行为的处罚 ......................................... 错误!未定义书签。8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1实验动物福利相关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2实验动物的引进、输出及转移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3人员进出屏障系统环境的管理规定及操作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4物品进出屏障系统环境管理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5屏障系统使用操作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6动物实验室的使用及管理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7突发状况应急预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室的人员出入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人员出入管理制度 1.目的 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安全,维护化验室的良好秩序和环境,确保实验室清洁卫生,避免实验室污染及环境污染。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工作人员与外来人员的管理与操作。 3.职责 3.1实验室工作人员与外来人员: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3.2实验室负责人:监督并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上报。 4.准入要求 4.1 16岁以下儿童禁止进入实验室工作区。 4.2 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一律凭工作牌(门卡)进入化验室工作时须更换实验服并佩戴相关劳保用品。 4.3禁止实验室门卡外借或替他人刷卡,遗失门卡要及时上报。 4.4 生产送样人员允许进入到实验室的收样分发室,然后通知实验室人员接样,不得在实验室内随意走动。 4.5 外来人员因工作原因需进入化验室,须有相关工作对接人员陪同,并作登记备案。 4.6 未经批准,禁止外单位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采访、拍照、摄像等。 4.7 非化验室人员未经授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操纵化验室任何仪器设备。 4.8 在实验室短期工作的施工、维修等人员,应做登记备案。 4.7 进入特殊实验室外来人员,须由本室人员陪同,在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方可进入(做好个人防护)。 4.8 限制免疫耐受者进入实验室。 4.9 限制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者进入实验室。 4.10进入实验室内严禁吸烟、饮食、化妆等。 5.接待管理 5.1 接待陪同人员,须提醒和监控外部人员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带入流质食品和火种等危险品,不得干扰内部员工正常实验工作,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未经许可不得使用内部办公用机,不得拷贝资料,不得拆解或带走实验室内设备。

《实验动物管理程序》

《实验动物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保证实验动物符合药品检验的要求,规范实验动物购进的操作过程,特制订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对实验动物的采购、运输、验收、检疫及隔离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实验员:负责实验动物的采购、验收等; 3.2技术负责人:负责采购文件批准及异常隔离动物批准。 4 工作程序 4.1 实验动物采购 4.1.1实验员提出动物采购申请,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由实验员外购实验动 物; 4.1.2实验员应从具备实验动物生产合格(许可)证的机构购进; 4.2 实验动物运输及验收 4.2.1实验动物的运输由供应单位负责; 4.2.2 实验动物到货后实验员检查动物运输笼具外包装是否符合该级别的要求:每个笼具是否有明显的标识,运输笼具的规格是否合适,每笼承载的动物数量是否影响动物质量。 4.2.3 检测运输笼具外包装是否破坏(盒子被打开、隔离过滤设备撕裂、湿斑等)。 4.2.4 外包装无破坏运输笼具经消毒液喷洒消毒后,经传递窗进入检疫接受室。 4.2.5 打开外包装放入饲养笼之前检查。检查项目见《PF级实验动物检查记录表》,如实的填写检查结果。检查合格的动物标记放入笼中,并标记好笼号;4.2.6 核对所购动物的数量、种(系)、性别、体重范围是否与实验方案相同。如怀疑该品系动物不合标准要求,则向实验动物法定检测机构要求鉴定,如不合格,则将该批动物全数退回;

4.2.7实验员应向实验动物提供单位索取该品种动物的生产合格证(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等)、该种群的背景资料、近期该种群健康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及实验动物发货单等,其资料的内容是否该与动物相符合并且是否具有合法性,实验员保存相关证明资料; 4.2.8购进的实验动物,应经实验动物饲养员检查和观察一定时间,动物无异常反应,方可用于实验。 4.3 供应商评价 实验员应对实验动物的供应商进行评价,收集其相关证明材料,并建立合格供方名单。 4.4 实验动物检疫和隔离 4.4.1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患病动物时,应及时将患病动物取出,另笼喂养,实行隔离观察。 4.4.2 患病动物在隔离期间,应继续进行实验,同时应仔细观察患病动物,对其疾病的性质、部位、原因等作出判断,必要时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当疾病明显缓解或痊愈后方可合笼继续实验。 4.4.3 若动物的疾病持续发展或濒临死亡,应及时处死动物。对处死或疾病死亡的动物,应及时解剖观察内脏器官(必要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病因;对其隔离饲养环境应作消毒防疫处理。 4.4.4 对实验过程患病动物的处置应有详细记录。 5 相关程序 无 6 相关记录 《实验动物购入登记表》 《实验动物弃置记录》 《PF级实验动物检查记录表》

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

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 一.人员配置管理规定 1.1管理人员 每个饲养场均应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饲养场的全面工作。管理人员应掌握实验动物的生理、生态习性和基本的兽医专业知识。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具有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和检疫的组织协调能力。 1.2兽医人员 每个饲养场均应设立专职兽医人员。主管兽医师应由取得兽医师以上职称并有实践经验的人担任。兽医人员在饲养场应重点抓好疾病防治工作,并协助管理人员做好其它工作。 1.3饲养人员 1.3.1饲养人员应由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担任。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对从事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工作的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掌握操作规程,并经业务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1.3.2上岗之前应做身体检查,结核病患者和肠道病原菌的带菌者不得在饲养区工作。工作人员至少应每年体检一次。 1.3.3患有流行性疾病的饲养人员不得上岗工作。 二.灵长类动物饲养管理规范 2.1动物的饲养环境 2.1.1饲养场所应建在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远离居民区和交通要道,远离有严重空气污染、震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 2.1.2动物的房舍应通风、透光、清洁、干燥。房舍内墻壁应光滑、平整,阴阳角应为圆弧型,以利冲洗消毒。墙面应采用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不易脱落的材料建筑。地面应防滑、防磨、无渗透。天花板应耐水、耐腐蚀。屋顶应设通风透光、换气设备。屋内还应设保温设备,以利冬季保温。 2.1.3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房内的温度需控制在18℃~29℃,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70%。猕猴在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最适湿度为40%~60%。室内应设有通风换气设备,维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 2.1.4动物饲养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四周要有围墻(栏)。场区要划分为繁殖区、育成区和隔离检疫区。另外应设有相应的配套设备。如:饲料房、饲料仓库、兽医室、治疗室等。 2.1.5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环境指标:

科学实验室登记表

科学实验室登记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开出登记册 (二0一学年第学期) 填报人: 填报日期: 注:请按时登记,于每学期结束前按要求统计好,并上交教务处。 仪器室管理制度 (1)仪器的存放要分类,定室、定橱、定位。化学药品与仪器分开存放。室内要有防盗、防火、防毒等安全措施。经常做好通风、防尘和清洁工作。 (2)建立与健全仪器明细帐、仪器清册和报表,定期核对,做到帐、清册、报表、物相符。人员调动要办理交接手续。 (3)仪器借用,报损要办理登记和审批手续。外借仪器要及时收回,并做好交接工作。 (4)教师使用仪器和药品(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和观察等实验活动)应填写借用单。实验后还须记载(实验活动开出登记),记好实验情况,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成败原因。实验完毕,将仪器完好地归还仪器室。如有损坏或失少应及时登记、查找并报告,做好处理工作。 (5)仪器用后应及时进行保养工作后归橱。并根据仪器特点定期进行保养与维修工作。 (6)学期结束前清理一次仪器,并核对帐物,处理好有关事项。统计各实验活动的开出率,按要求上报。

实验室管理规则(学生须知) (1)学生在上课前须按教师要求进行准备。 (2)进入实验室后保持安静,按规定就座,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动用实验用品。 (3)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仪器性能,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时按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如不按规定操作而损坏仪器,则应酌情赔偿。 (4)实验时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时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教师。 (5)实验完毕,应整理仪器并清点实验用品,按要求摆列整齐,做好仪器与环境的清洁工作,经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室内物品不得带出室外,丢失和损坏仪器应及时报告教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开出登记表 (本原始表格每个教师一份,要及时登记填写,于期末统一交教导处存档)二0一学年第一学期执教教师:

东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屏障系统管理制度

东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屏障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屏障内动物饲育管理操作规范 l、严格按人员、物品进出屏障设施的规定和要求操作,单向流动。 2、准备当天所需物品。(包括鼠笼、饮水、消毒液、饲料等) 3、按周计划表进行动物换笼、断乳、配种、卫生、消毒等工作;必须使用消毒液浸泡的镊子夹取动物。 4、每天记录饲育室内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出现异常,及时汇报。 5、及时更换饮水和添加饲料,不得出现断缺。 6、每天坚持检查母鼠生产、哺乳情况,及时调整哺乳仔数,观察动物生长状况及有无漏水等现象,做好卡片记录,工作日记和周报表。 7、日常工作完毕,应将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清扫地板,彻底擦拭消毒地面一遍。每周五还应对屏障内所有其它区域及物品进行擦拭消毒,之后用消毒液对屏障内所有区域进行喷雾消毒。 8、按规定开关照明灯、紫外灯。 第二章工作人员进出屏障设施的规定和要求 l、感冒、皮炎及各种病菌、病毒携带者禁止进入洁净区; 2、进入屏障区前,先换拖鞋,入更衣室,一切个人用品如钥匙、饰物、手表、眼镜、通讯工具等不得带入; 3、洗手时间不少于1分钟,完毕后入无菌更衣室,打开灭菌包用灭菌毛巾擦干后分别戴上口罩、帽子,穿上连体的灭菌服、鞋套、拖鞋,戴上消毒手套; 4、入风淋室风淋; 5、进入清洁走廊-内准备室(提取所需用品)-饲育室进行工作; 6、随手关门,严禁两扇门同时打开,以保证压差的维持; 7、工作完毕后,将废弃物品等随人从非清洁走廊退出。

第三章物品进出屏障设施的基本要求 1、凡是可以清洗的物品(如饲养盒、饮水瓶等),在消毒灭菌处理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 2、凡进入屏障设施内的一切物品,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的流向路线进入。根据物品的性质可分别通过高压蒸汽灭菌器和传递窗两种不同的途径消毒灭菌后进入; 3、消毒灭菌后的物品分别从高压蒸汽灭菌器、传递窗的洁净操作侧取出,放在内准备室备用; 4、消毒灭菌过的物品贮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七天内用完最好; 5、使用后废弃的物品和更换的笼具、饮水瓶等从污物走廊搬出。 第四章实验动物进出屏障设施的基本要求 1、采购和引进相应等级的动物时,应向国家规定的供种单位采购和引进; 2、必须明确购入动物的品种(系)、性别、体重、数量、级别,购入的时间及动物质量合格证、动物遗传背景资料等; 3、动物到达后,检查运输盒的密封情况,对照订货条件进行验收; 4、将运输盒外表面用消毒液彻底擦拭消毒,放入传递窗,喷洒2%过氧乙酸溶液,用紫外线灭菌灯照射后,在内准备室打开包装,将动物移入饲养盒内,在动物隔离室观察一周,未见异常后转入饲养室。 5、传出动物时,用已灭菌过的带过滤装置的专用运输盒装入动物后,封口胶布封严; 6、将传出动物的品种(系)性别、日龄、微生物等级等有关资料写在动物标签上,随人带出。 第五章东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实验室内部规章制度 一、SPF级动物实验室组织结构 1、SPF级动物实验室由实验动物中心主任直接领导。 2、SPF级实验室设置负责人1人,工作人员若干人。

第二章 国内外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及法规简介

第二章国内外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及法规简介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欧洲、北美洲、澳洲和亚洲主要国家相关的实验动物 管理机构及法律、法规和条例,以及立法和监督机制,分析了各国在实验动物饲 养管理、使用和动物福利方面的差异;介绍了我国实验动物有关管理条例和管理 体制;最后简要介绍了我国在实验动物教育、培训的不同特点。目的在于树立爱 护和保护实验动物的意识,自觉在法规要求下开展动物实验。 关键词:实验动物;法规;条例;培训;教育。 第一节国外实验动物管理与法规 法规是以立法的形式管理实验动物,以确保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质量。 它带有强制性,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随着国际间实验动物研究、检验和教学 相关的交流不断增加,必须加强了解和熟悉国际间普遍认可的实验动物相关标准 与法规。 一.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 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医学组织联合会(CIOMS)、国 际生物学协会(IUBS)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ICLA)。1961 年,ICLA 的活动得到WHO 的合作,并于1979年更名为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ICLAS)。ICLAS的组成包括国家会员、团体会员、科学家会员、学会会员和荣誉会员。ICLAS的决议由常务理事会和管 理委员会做出。常务理事会四年一届,管理委员会由常务理事会从国家会员、团 体会员和科学家会员中选出并对其负责,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 ICLAS提出了微生物学、寄生虫学、遗传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并先后在日 本、韩国、泰国、西班牙和巴西设立了遗传、微生物检测中心,并依据有关标准 开展检测工作。1988年我国加入ICLAS,现有国家会员和科学家会员各1名,并在第十二届理事会担任常务理事。 二.欧共体实验动物法规 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实行的“反虐待动物法”(Cruelty to Animal Act)是欧 洲第一部有关动物实验法规。法规颁布后引发了科学家和动物权益积极分子长期 的争论。在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率先成为第一个立法保护动物用于科学 研究的国家。1985年,经过长期的争论,欧洲26国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达成了“保护脊椎动物用于科学实验和其它科学研究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Vertebrate Animals Used for Experimental and Other Scientific Purposes),简称为 20 ETS123。起初这项公约并不是法规性文件,也不具有约束性具有宽松性。1986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议会在上述公约的基础上,颁布了“欧洲实验和科研用脊椎动 物保护公约”(86/609/EEC)。各个国家签约加入欧盟后,各成员国议会认可这项公约,并在国际法的框架下遵守这项协议。其目的旨在保证各个成员国所从事 的动物实验遵从相应的法规和条例,以避免影响已经建立的共同体体制运行,特 别是防止不正当竞争或贸易壁垒。

实验室设备登记表

实验室设备 为了更好了解实验室,再次整理实验室所有设备,制成一份明细表,如下表1. 表1 2#发动机台架实验室内设备 序列号设备名设备用途(详细,包 括一些特性) 数量说明书备注(储存位 置) 1 电源设备器将220v转换成5v 220v转换成24v 220v转换成12v 3个无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2 保温杯多气体分析仪液氮装 载工具1个无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3 催化器载体样本尾气后处理的催化器1个无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4 电容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测量温度 约500摄氏度)7个无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5 万用表 新万用表测电流、电压、电阻 等 测电流、电压、电阻 等 1 1 注:无用 可用 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6 多气体分析采样管用于气体的采集,分 析气体成分1 无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7 隔热带隔热(用于多气体分 析仪采样管)1个无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8 微型真空泵额定电压:224vdc 流量:5Lmin 真空度:60kpa 负载电流:<140mA 2个一好一坏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9 加热带用于多气体分析仪采 样管加热1个220v,300w,3米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10 喷嘴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2个不确定(两个均已损坏)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11 小电阻阻值待定若干无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12 气阀开关用于气体开关1个 Φ?2号台架试验室1号柜 13 砝码100克1个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14 锡丝用于焊接东西2份1份较粗,1份较细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15 卡箍用于管道紧固2个20——25mm 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16 螺栓1盒7.5mm*24mm 9.6mm*4 5mm*2(螺距较大) 3.8mm*2 4.0mm*2 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17 生胶带 电胶布用于管道密封2份 2份 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18 强力胶水用于固定电线 1 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19 弯头 游标卡尺 棉棒用于擦拭零部件 1个 1个 1盒 内径17mm,出口 6.4mm 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20 多气体分析仪2个2号台架试验 室1号柜

动物实验室管理规定

动物实验室管理规定 为加强对动物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实验动物质量,确保实验研究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以及安全评价符合标准,同时为了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及蔓延,根据我动物实验室实际情况规定如下: 1.实验动物的管理及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有关条款执行。 2.国家对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实行许可证制度。本动物实验室(屏障环境)已获得《广东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面向广大科研工作者开放。需要开展动物实验的单位和个人,可向动物实验室提出申请,经审批通过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动物的饲养和实验操作。 3.本办法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培育,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对其质量实行控制,用于科学研究、教学、医药、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4.在动物实验室进行动物实验活动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动物实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安排。 5.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实验动物工作,动物实验室具体负责动物实验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工作。 6.动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必须经过正规的实验动物培训,并持有“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颁发的《实验动物技术培训班结业证书》或相关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实行

定期健康体检制度,确认无传染病(含微生物和寄生虫)和其他影响实验动物工作疾病的人员方可上岗。 7.凡申请进入动物实验室进行动物实验操作的人员(包括研究生)必须提交相关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无证人员必须参加本动物实验室举办的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颁发的《实验动物上岗培训合格证》后,方可申请进入动物实验室从事动物实验操作。 8.购买实验动物必须选择有资质的实验动物生产单位,在动物进入动物实验室的同时提交《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原件。9.进入动物实验室参观或办事的外来人员需经动物实验室主任批准,并由工作人员陪同方可进入动物实验室,并应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进入指定区域,禁入区(如屏障设施)严禁非饲养和非实验人员入内,谢绝参观。 10.人员、物品和动物进入动物实验室应严格按照人、物和动物流向规定的方向以及进入不同等级区域的标准操作规程执行,严禁逆向行走。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更衣程序更换相应的工作服。 11.新购入的实验动物应严格按照实验动物验收和检疫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验收和检疫。从本动物实验室出去的实验动物不得再送回动物实验室。 12.动物实验设施是指以科研和教学为目的进行实验动物饲育和试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动物实验设施的管理应严格遵照动物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及各项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13.实验动物设施危机处理应严格按照《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应急预案》中规定,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按照相应的危机处理程序,启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及时做好事故的记录、报告和善后处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