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2)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2)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2)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名称:桩基础设计

姓名:文嘉毅

班级:051124

学号:20121002798

指导老师:黄生根

桩基础设计题

高层框架结构(二级建筑)的某柱截面尺寸为1250×850mm ,该柱传递至基础顶面的荷载为:F=9200kN ,M=410kN?m ,H=300kN ,采用6-8根φ800的水下钻孔灌注桩组成柱下独立桩基础,设地面标高为±0.00m,承台底标高控制在-2.00m ,地面以下各土层分布及设计参数见附表,试设计该柱下独立桩基础。

设计计算内容:

1.确定桩端持力层,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

2.确定桩中心间距及承台平面尺寸;

3.计算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及各桩顶荷载设计值N,验算基桩竖向

a

承载力;计算基桩水平承载力R

并验算;

Ha

4.确定单桩配筋量;

5.承台设计计算;

设计内容

一.确定桩端持力层,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 Q

1.确定桩端持力层及桩长

根据设计要求可知,桩的直径d =800mm 。

根据土层分布资料,选择层厚为4.5m 的层⑧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规定,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 。因此初步确定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2m 。则桩长l 为:

l =4.3+3.8+2.8+2.3+4.4+3.0+2.5+2.9+5.7+0.8+2-2=32.5m

2.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因为直径800mm 的桩属于大直径桩,所以可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的经验公式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 Q :

pk uk

sk pk sik i p si p Q Q Q u q l q A =+=ψ+ψ∑ (1-1)

其中桩的周长u =d π=2.513m ;桩端面积p A =2/4d π=0.503㎡;si ψ、p ψ为别为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si ψ=()1/5

0.8/d =1,p ψ=()1/5

0.8/D =1。

根据所给土层及参数,计算uk Q :

uk Q =2.513×1×[23×(4.3-2)+20×3.8+28×2.8+40×2.3+28×4.4+48×

3.0+66×2.5+

58×2.9+60×5.7+52×0.8+60×2]+1×710×0.503=3883.6kN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 Q 后,再按下式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

a uk R Q K

=

(1-2)

其中K 为安全系数,取K =2。 则a R =3883.6/2=1941.8kN 。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1

吉林建筑大学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人机工程学在轿车安全性设计中的应用 与分析 名姓 号学 级班安全121班 业专安全工程 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马池香

2015年6月19日 摘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大幅度提高,随着物质条件的优越,人们对现代化交通工具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加大,比如说轿车,以往,轿车只不过是少数人的特权产物,但是如今,他早就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了大家外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且,所扮演的戏份也是越来越大。而轿车的设计,也要充分的的人机工程尤其是安全人机工程的角度来考虑轿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而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也越来越看重这些,所以轿车内的设施与配置的设计与安全人机工程的联系也显得越来越举足轻重。 本设计主要针对于轿车,分析人机工程学在轿车安全性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在主动安全系统中,驾驶员与轿车构成了典型的人机系统,其中驾驶员是系统的核心,通过对人机工程学原理的应用对轿车进行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操纵装置、仪表显示装置和驾驶视野的设计,从而提高了车辆的主动安全性。

目录 第一章人机学的基本理 论 (1) 第二章轿车的显示装置设 计 (2) 2.1显示装置的概 念 (2) 2.2显示器的分类与选 择 (2) 2.3仪表显示器的设 计 (2) 2.3.1仪表显示装 置 (2) 2.3.2表盘的设 计 (3) 2.3.3 字符 ........................................................... 4 2.3.4 指针 ........................................................... 4 2.4信号灯显示装 置 (5) 2.5显示装置的布 置 (6) 第三章控制装置设计的人机分析及改 进 (8) 3.1方向盘的设计分 析 (8) 3.1.1 方向盘的角度设计 ............................................... 8 3.1.2方向盘的位置设 计 (9) 3.1.3方向盘大小的设计 ............................................... 10 3.2变速杆设计分 析 (10) 3.2.1变速杆的形状 ................................................... 10 3.2.2变速杆的高度及位置 ............................................. 11 3.2.3变速杆的操纵角度及位移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桩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1、某建筑场地在钻孔揭示深度内共有6个土层,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见表1。土层稳定混合水位深为地面下1.0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作用在柱底即承台顶面): kN V k 3200=,kNm M k 400=,H = 50kN ;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 承台底面埋深:d=1.5m 。 2、根据地质资料,以第4层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3、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kPa f c 9600=,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为kPa f t 1100=,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钢筋强度设计值2/300mm N f y =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JG94-2008)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按照持力层埋深确定桩长,按照长径比40-60确定桩截面尺寸; 2、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和特征值; 3、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 4、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 5、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6、承台结构计算; 7、承台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和必要的图纸说明; 8、需要提交的报告:任务书、计算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注:1、计算书打印,按照A4页面,上下左右页边距设置为2.0cm ,字体采用宋小四号 2、图纸采用3号图幅,图纸说明即为图中的说明 3、任务书、计算书和桩基础施工图装订成一册 4、将电子稿按班打包交上来,每人的电子稿名称按照学号+姓名命名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最终版

青岛科技大学 化工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乙醇-正丙醇溶液连续板式精馏塔的设计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35班 日期:

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二塔板的工艺设计 (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二)精馏塔设计模拟 (三)塔板工艺尺寸计算 1)塔径 2)溢流装置 3)塔板分布、浮阀数目与排列 (四)塔板的流体力学计算 1)气相通过浮阀塔板的压强降2)淹塔 3)雾沫夹带 (五)塔板负荷性能图 1)雾沫夹带线 2)液泛线 3)液相负荷上限 4)漏液线 5)液相负荷上限 (六)塔工艺数据汇总表格 三塔的附属设备的设计 (一)换热器的选择 1)预热器 2)再沸器的换热器 3)冷凝器的换热器 (二)泵的选择 四塔的内部工艺结构 (一)塔顶 (二)进口 ①塔顶回流进口 ②中段回流进口 (三)人孔 (四)塔底 ①塔底空间 ②塔底出口 五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六主体设备图 七附件 (一)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二)主体设备图 八符号表 九讨论 十主要参考资料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设计一板式精馏塔,用以完成乙醇-正丙醇溶液的分离任务 【设计依据】如表一 表一 【设计内容】 1)塔板的选择; 2)流程的选择与叙述; 3)精馏塔塔高、塔径与塔构件设计; 4)预热器、再沸器热负荷及加热蒸汽消耗量,冷凝器热负荷及冷却水用量,泵的选择; 5)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及主体设备图。 二塔板的工艺设计 (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本设计的任务是分离乙醇—正丙醇混合液,对于二元混合物的分离,应采用连续精馏流程,运用Aspen软件做出乙醇—正丙醇的T-x-y 相图,如图一:

图一:乙醇—正丙醇的T-x-y相图 由图一可得乙醇—正丙醇的质量分数比为0.5:0.5时,其泡点温度是84.40o C (二)精馏塔设计模拟 1.初步模拟过程 运用Aspen软件精馏塔Columns模块中DSTWU模型进行初步模拟,并不断进行调试,模拟过程及结果如下: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现在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下面是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欢迎参考!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讨论人、机和人机相互关系的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方式,通过设计使人一机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安全、准确、高效、舒适的目的。 机械系统过程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有人参与,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是最活跃、最难把握,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由于机械设计违反安全人机学原则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据国外资料统计,生产中有58%一70%的事故是与忽视人的因素有关。因此,机械设计应考虑与人体有关的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特性、反应特性及人在劳动中的心理特征,以减少人为差错,最大限度地减轻体力、脑力消耗及精神紧张感。 由于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不利于健康的操作姿势、用力过度或重复用力等体力消耗产生的疲劳所导致的危险。 由于心理-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在对机器进行操作、监视或维护时,由于精神负担过重、缺乏思想准备以及过度紧张等原因,造成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危险。 由于人的各种差错产生的危险。受到环境不利因素的干

扰或由于人-机配合、协调不当,使人产生各种错觉而引起误操作所造成的危险。 在机械设计中,根据安全人机学原则,通过减小操作者心理和生理的不利影响,协调好人、机的功能分配和相互作用来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减少机器使用各阶段的差错概率,以保障安全。机械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机械的整体设计阶段,要分析、比较人和机的各自特性,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通过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操作者干预或介入危险的机会。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机功能分配出现向机器转移,人从直接劳动者向监控或监视转变的趋势,向安全化生产迈进。 适应人体特性。在确定机器的有关尺寸和运动时,应考虑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反应特性以及人在工作中的心理特征,避免干扰、紧张、生理或心理上的危险。 友好的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即在机器上人、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界面。人、机相互作用的所有要素,如操纵器、信号装置和显示装置,都应使操作者和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清楚、明确,信息沟通快捷、顺畅。 作业空间的布置。这是指显示装置和操纵装置的位置,以及确定合适的作业面。它对操作者的心理和行为可产生直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精馏塔设计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 (3) 一.设计题目 (3) 二.操作条件 (3) 三.塔设备型式 (3) 四.工作日 (3) 五.厂址 (3) 六.设计内容 (3) 设计方案 (4) 一.工艺流程 (4) 二.操作压力 (4) 三.进料热状态 (4) 四.加热方式 (4) 精馏塔工艺计算书 (5) 一.全塔的物料衡算 (5) 二.理论塔板数的确定 (5) 三.实际塔板数的确定 (7) 四.精馏塔工艺条件及相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8) 五.塔体工艺尺寸设计 (10) 六.塔板工艺尺寸设计 (12) 七.塔板流体力学检验 (14) 八.塔板负荷性能图 (17) 九.接管尺寸计算 (19) 十.附属设备计算 (21) 设计结果一览表 (24) 设计总结 (26) 参考文献 (26)

苯-氯苯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苯-氯苯分离过程精馏塔设计任务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座苯-氯苯连续精馏塔,要求年产纯度为99.6%的氯苯140000t,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高于0.1%。原料液中含氯苯为22%(以上均为质量%)。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自选; 2.进料热状况自选; 3.回流比自选; 4.塔底加热蒸汽压强自选; 5.单板压降不大于0.9kPa; 三.塔板类型 板式塔或填料塔。 四.工作日 每年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五.厂址 厂址为天津地区。 六.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 2. 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3.塔板数的确定; 4.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5.精馏塔主要工艺尺寸;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题目键盘的人机工程学分析与设计 学生姓名郑平平学号1115074008所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工业设计2011级1101班 指导教师王小军 完成地点陕西理工学院北区 2013年 12 月 2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工业设计11 学生姓名李洋 一、课程设计题目键盘的人机工程学分析与改进设计 二、课程设计工作自__ 2013 _年_ 12 月_ 16 日起至 2014_年 1 月 08 日止。 三、课程设计进行地点: 校内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 设计内容 1、对所研究的产品进行人机工程学分析,包括该产品与人体尺寸的匹配,操纵或显示装置的感知、认知分析,操纵机构的宜人性分析,用户视觉感受与使用心理的分析; 2、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现有该产品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3、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进行创新设计) 4、经过分析论证,进行方案的比较、筛选,优化设计方案,并最终确定设计方案; 5、建立三维模型,制作效果图六视图; 6、绘制标准CAD六视图工程图; 7、制作展板,进行效果展示。 设计要求: 1、设计说明书A4幅面,统一采用计算机打印; 2、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参考《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格式及计要求; 3、所有图纸打印幅面A4(工程图、设计草图、效果图6视图、展板),单独装订成册; 4、设计说明书、图册、所有源文件的刻录光盘一并装入资料带,并填写清单; 5、课程设计题目参见选题表及题目清单,每位同学可从中自行选择其中之一,或自拟题目,但必须经过指导教师同意,方可进行; 6、每位同学独立设计,完成所有设计任务。 指导教师王小军系(教研室)工业设计教研室系(教研室)主任签名批准日期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名称:桩基础设计 姓名:文嘉毅 班级:051124 学号:20121002798 指导老师:黄生根

桩基础设计题 高层框架结构(二级建筑)的某柱截面尺寸为1250×850mm ,该柱传递至基础顶面的荷载为:F=9200kN ,M=410kN?m ,H=300kN ,采用6-8根φ800的水下钻孔灌注桩组成柱下独立桩基础,设地面标高为±0.00m,承台底标高控制在-2.00m ,地面以下各土层分布及设计参数见附表,试设计该柱下独立桩基础。 设计计算内容: 1.确定桩端持力层,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 2.确定桩中心间距及承台平面尺寸; 3.计算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及各桩顶荷载设计值N,验算基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基桩水平承载力R Ha并验算; 4.确定单桩配筋量; 5.承台设计计算; 湿 重 度 kN/m3

设计内容 一.确定桩端持力层,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 Q 1.确定桩端持力层及桩长 根据设计要求可知,桩的直径d =800mm 。 根据土层分布资料,选择层厚为4.5m 的层⑧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规定,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 。因此初步确定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2m 。则桩长l 为: l =4.3+3.8+2.8+2.3+4.4+3.0+2.5+2.9+5.7+0.8+2-2=32.5m 2.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因为直径800mm 的桩属于大直径桩,所以可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的经验公式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 Q : pk uk sk pk sik i p si p Q Q Q u q l q A =+=ψ+ψ∑ (1-1) 其中桩的周长u =d π=2.513m ;桩端面积p A =2/4d π=0.503㎡;si ψ、p ψ为别为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si ψ=() 1/5 0.8/d =1, p ψ=()1/5 0.8/D =1。 根据所给土层及参数,计算uk Q : uk Q =2.513×1×[23×(4.3-2)+20×3.8+28×2.8+40×2.3+28×4.4+48 ×3.0+66×2.5+ 58×2.9+60×5.7+52×0.8+60×2]+1×710×0.503=3883.6kN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 Q 后,再按下式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化学工程基础复习题

化学工程基础复习题 (修正版) 一、填空题 1. 流体在一根圆形水平直管中流动,测得其平均流速为0.5 m·s-1,雷诺数 Re=1000,压降Δp=10 Pa,问管中心处的最大流速为m·s-1。若平均流速增大为1 m·s-1,则压降Δp为 Pa。 2. 反应器流体的混和按考察的尺度可划分为混和和混和。 3. 填料吸收塔正常操作时,若液气比增大,则吸收液的出塔浓度 , 吸收的推动力。 4.某间壁式换热器传热面积为2.5 m2,传热平均温差为45 K,传热速率为9000 W, 则该换热器此时的总传热系数K= 。 5. 气体的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液体的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6. 雷诺数Re是流体流动的判据。流体在管道中流动,当Re时 为稳定层流;当Re时,可以形成湍流;只有当Re时,方可达到稳定的湍流。 7.活塞流反应器的量纲一平均停留时间(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等于; 其停留时间的量纲一方差(无因次方差)为。 8. 在连续接触的填料塔,进行定常等温吸收操作,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可由物料 衡算式和吸收速率方程联列导出计算式, 填料层总高度等于 和之乘积。 9. 列举四种工业上常用的间壁式热交换器:、、 、。 10.伯努利方程 适用的条件是在流动时的流体。 11. 流体在水平等径的直管中流动时,存在着摩擦阻力造成的能量损失H f,所 损失的能量由机械能中的转换而来,由此而产生流体的下降。12. 在研究流体流动规律时,要注意区分是定常(或称定态)流动和不定常(或 称不定态)流动,稳定态和不稳定态。如果所考察的流体流动过程或系统中任何一个部位或任何一个点上的流体性质和过程参数都不随时间而改变,则该过程为过程,反之,则为过程。当流体流动过程的雷诺数大于1×104时,可以认为是的湍流;当雷诺数在2000 ~4000 之间流体的流动型态为的过渡区域。 13. 流化床反应器中常需选用合适的气体分布板和增设导向板等部构件,其目 的是为了克服和等不正常流化现象,用以改善聚式流化床的流化质量。 14. 在精馏过程中,当回流比加大时,精馏段与提馏段操作线交点向移 动,并以为极限;回流比减小时, 精馏段与提馏段操作线交点向移动,并以为极限。 15. 套管换热器中,逆流操作的主要优点是,并流操作的主要 优点是。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1

我校学生公寓洗漱室的改进设计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姓名,学号: 所属院系: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 指导教师:邓华 1设计目的: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成的人机工程学应用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调查问题、探索可能的改进以及更求最佳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钻研,开拓进取的精神。扩大学生的学科眼界,延伸课堂教学的空间。 2设计题目:我校学生公寓洗漱室的改进设计

3说明:盥洗台是我们一天当中使用次数最多的地方之一,拥有一个舒适的洗漱环境和平台对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作用很大。通过对我校学生公寓盥洗台的人机学评析,发现其中的不足与不便之处,通过参考文献资料和网络对盥洗台的现状进行改进设计。学生公寓盥洗室的改进设计是整个学生公寓设计中最复杂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学生公寓盥洗室设计能够减轻学生的疲劳与损伤,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带来和谐,愉快的气氛以及更加美好的环境.本文运用人因工程的主要原则与理论,利用真实具体的数据,为学生公寓盥洗室进行了个性化设计,涉及布局,尺寸,环境,色彩与通风等各个主要方面,充分体现了人因工程的核心“以人为本,提高效率”。 4背景:我们小组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西苑3号楼3区二楼的盥洗室。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西苑的8栋公寓均采用这样的洗漱室。而且也是我们小组日常生活的地方,每天可以接触到,具有一定的说服力。5调研: 1.水龙头数。现在的宿舍是12个水龙头,而通常洗漱室高峰期有14到16 个人同时洗漱。同学们要么与人共用,要么等待。一方面会侵犯别人的个人空间造成心理上不舒服,另外一方面浪费等待时间。90% 同学认为应该增加水龙头数目 2.水槽深度。85%同学觉得水槽深度应该为一个面盆的深度为最佳,15%同学觉得深度要达到半个桶的深度。 3.放刷牙杯子的位置。100%同学同意放水槽上方的凸台。并且要有边缘,以防牙刷、杯子等洗漱用具的掉落。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目 录 一、已知技术参数和条件 ................................... 1 1.1、地质与水文资料 ................................... 1 1.2、桩、墩尺寸与材料 ................................. 1 1.3、荷载情况 ......................................... 1 二、任务和要求 ........................................... 2 三、计算 ................................................. 3 3.1、桩长的计算 ....................................... 3 3.2、桩的内力计算 ..................................... 4 3.2.1确定桩的计算宽度b1 ........................... 4 3.2.2计算桩的变形系数 ............................ 4 3.2.3计算墩柱顶外力i i i M Q P 、、及局部冲刷线处桩上外力 00M Q P 、、 (4) 3.2.5局部冲刷线以下深度z 处横向土抗力zx P 计算 ....... 6 3.2.6桩身配筋计算及桩身材料截面强度验算 ............ 7 3.2.7柱顶纵向水平位移计算 ......................... 9 四、参考资料和现有基础条件(包括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等) 10 致谢 . (1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课程设计(一)————碳八分离工段乙苯冷却器 姓名:马成伟 专业班级:过控112 学号:11414012 指导教师:王卫京 日期:2013-7-5

目录 目录 (2)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3) 第二章、概述及设计方案简介 (4) (一) C8烃分离 (4) (二) 换热器简介 (5) 第三章、设计条件及主要的物性参数 (6) (一) 选择换热器类型 (6) (二) 流程安排 (6) (三) 确定物性参数 (6) 第四章、工艺设计计算 (8) (一) 换热器的热流量 (8) (二) 冷却水用量 (8) (三) 平均传热温差 (8) (四) 估算传热面积 (8) 选择管径及管内流 (9) 选取管长确定管程数和总管数 (10) (五)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11) (六) 传热管的排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心距 (12) 管束的分程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壳体内径 (13) 折流板和支承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它主要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管 (14) (七) 换热器核算 (14) 热流量核算 (14) 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14) 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15) 传热系数K (16) 换热器面积裕度 (16) (八) 传热管和壳体壁温核算 (16) (九) 换热器内流体阻力计算 (18) 管程总阻力 (18) 壳程阻力 (18) (十)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9) 第五章、自我评价 (21) 第六章、参考资料 (21) 第七章、主要符号表 (22) 附录 (23) 附录一工艺流程图 (23) 附录二工艺尺寸图 (24)

宿舍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寝室桌椅的安全人机优化设计 班级:2012级安管1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刘艳宾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院学院

目录 人体参数———————————————————————3 4 5 电脑桌高度的确定——————————————————— 5 6 电脑桌材质和颜色选择——————————————————7 电脑桌标准尺寸—————————————————————8 宿舍电脑桌分析————————————————————9 10 电脑桌设计———————————————————————11 座椅设计理念——————————————————————12 座椅结构————————————————————————13 座椅建模————————————————————————14 座椅渲染效果——————————————————————15 结束语—————————————————————————16 参考文献—————————————————————16

学生公寓电脑桌的人机学分析与设计 摘要:通过对大学生寝室电脑桌的尺寸,外形进行分析,结合安全人机工程学中的有关知识,以及人的主要尺寸,对大学生电脑桌进行评估及改进。 关键词:安全人机工程学人体参数舒适安全 人体的主要参数: 表1 人体测量尺寸主要参数如下(CM): 项目百分位 数 男(尺 寸) 女(尺 寸) 尺寸平 均值 坐高50 908 855 881.5 坐姿眼高50 798 739 768.5 坐姿肘高50 263 + 413 251 + 382 654.5 小腿加足高50 坐姿大腿厚 度 95 151 151 151 坐姿膝高95 532 493 512.5 电脑桌的整体要求: 桌面的高度、键盘的抽屉、走线等要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工作习惯。 电脑桌的高度应该适中,根据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知识可知,电脑桌的高度应以第5百分位至第95百分位的人体尺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某多层住宅小区基础工程设计院(系):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2013级土木工程1班 学生姓名:**** 学号:13031**** 指导教师:任杰 2016年5月3日至2016年6月7日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某建筑工地桩基础工程设计 一、基本设计资料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地,拟建高层建筑小区,地基基础采用桩基础,拟建小区面积长400m,宽300m。建筑物结构传至柱下端的荷载组合为:荷载标准组合,竖向荷载F k=3000KN,弯矩M k=200KN*m,荷载准永久组合,竖向荷载F Q=2000KN,弯矩M k=150KN*m,荷载基本组合,竖向荷载F=4000KN,弯矩M=300KN*m。桩径选择在0.5~1.2m之间取值,承台埋深2m。 2.地勘资料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 根据钻探揭露情况及上述试验统计成果,并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评价见下表,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5m处。 3.主要材料

混凝土:材料自选。 钢筋:主筋用HRB335,其它的自选。 4.计算方法 极限状态设计法(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5.设计依据与参考资料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基础工程》教材; 4)提供的技术资料; 二、选择桩型、桩长 采用直径为800mm、长为1+1+4+1-2+0.2+0.1=5.3m的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用C30,钢筋主筋采用HRB345,其他HPB300,经查表得fc=14.3N/mm2, ft=1.43N/mm2;fy=fy’=300N/mm2。初选第五层(强风化泥岩)作为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得小于0.2d=0.16m,同时不小于0.2m,所以实际取0.2米;初选承台底面埋深2m,桩顶嵌入承台不宜小于50mm,取0.1m。 三、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1.根据桩身材料确定,初选配筋率ρ=0.4%,ψc=0.8,计算得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板式精馏塔的设计 学院名称: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化工151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定稿日期:2018年1月7日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4) 1.1设计任务 (4) 1.2工艺操作条件 (4) 1.3设计内容要求 (4) 2精馏塔设计 (5) 2.1塔设备设计思路 (5) 2.2乙醇—水溶液的分析 (5) 2.2.1乙醇—水溶液的性质 (5) 2.2.2乙醇—水溶液气液平衡数据的获取 (5) 2.3工艺操作条件的确定 (7) 2.3.1压力的确定 (7) 2.3.2进料热状态的确定 (7) 2.3.3回流比的确定 (8) 2.3.4塔盘类型与选择 (9) 2.3.5塔釜加热、塔顶冷凝方式 (12) 2.3.6工艺流程图 (12) 3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13) 3.1物料衡算 (13) 3.2操作线的计算 (13) 3.3精馏塔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 (14) 3.3.1Aspen plus简捷计算法 (14) 3.3.2AspenPlus严格计算法 (14) 3.4塔径计算 (16) 3.5溢流装置计算 (17) 3.6塔板布置及浮阀数目与排列 (20) 3.7塔板流体力学校验 (21) 3.7.1气相通过浮阀塔板的压强降 (21) 3.7.2液泛 (21) 3.7.3雾沫夹带 (22) 3.8塔板负荷性能图 (23) 3.8.1雾沫夹带线 (23) 3.8.2液泛线 (24)

3.8.3液相负荷上限线 (24) 3.8.4漏液线 (25) 3.8.5液相负荷下限线 (25) 3.9水力学校核 (26) 4计算结果汇总 (30) 5Aspen软件验算 (31) 5.1达到目标要求回流比的计算 (31) 5.2最佳进料位置的计算 (31) 5.3塔径验算 (32) 6参考文献 (34)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设计课题多媒体教室人机学评析与改进 学校院系云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所属专业 组员及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摘要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它是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工程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综合地进行人体结构、功能、心理以及力学等问题研究的学科。本次课程设计针对我校多媒体教室的一些不足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先通过对教室及其中摆设的尺寸的整体测量,考虑到人体尺寸百分位数,我国成年人人体主要尺寸,作业面设计时的尺寸和人与光环境等,找到存在的人机学问题。把学生、教室、教室环境看做一个系统的三大要素,对照相关标准设计数据使系统三要素形成最佳组合的优化系统,让学生在教室上课时感到更加的舒适和人性化,提高听课率。 【关键词】:人机工程;多媒体教室;人体尺寸;照明度;教学设备

目录 一.引言 (3) 1.1背景 (3) 1.2意义 (5) 1.3研究内容 (6) 1.4方法 (6) 二.多媒体教室的现状 (7) 三.评析 (8) 3.1采光的评析与改进 (8) 3.2多媒体的评析与改进 (9) 3.3教室整体布局的评析与改进 (13) 四. 总结 (16) 五. 心得 (16) 六. 参考文献 (18)

一、引言 1.背景 了解和把握教学的物理环境,可以使人与客观环境获得最佳的匹配,使教学媒体更充分地发挥其功能,从而取得预期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室 教室是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应根据师生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的需要。从多媒体教室所处的位置、形状、大小、教室内座位的编排、各种教学媒体的安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多媒体教室一般应选择在噪声较小的地方,尽可能离普通教室较远的位置,如选择教学大楼的顶层或同层中靠近楼体边缘的位置,以减少与外界的相互干扰、影响。当然,若对多媒体教室的隔音效果要求不高的话,在选择位置时就可灵活些。 2)多媒体教室形状以矩形为佳,长宽比采用为4:3或5:3较好。室内要有足够的空间高度(3米以上),室内各角落尽可能采用圆弧形,墙壁采用吸音材料以提高音质。 3)教室大小要从多媒体教学的规模大小、使用功能、教学效果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4)多媒体教室地面宜采用阶梯状,地面倾角在10℃~15℃之间。 5)座位编排要科学,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观看效果。前排座位离屏幕不能太近,一般应在3米以上,以减少屏幕雪花干扰,后排座位离屏幕不能太远,一般应控制在屏幕对角线长的6倍距离范围内,以提高屏幕画面的清晰度。 (2)照明 教学活动要具备必要的照明,通常情况下。教室需有300~500勒克司的照度。多媒体教学中,由于考虑到投影屏幕中画面的亮度、清晰度,教室门窗都要求遮光处理,降低室内光强以提高屏幕画面的对比度。这显然与正常教学要求必要的光照相矛盾,这也是导致目前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多媒体教室宜采用人工光源分别对教师讲台区域、学生区域布光,教师控制台上应安装灯光控制器,以便根据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对光照作相应的控制。需要指出的是,学生长期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会带来视觉系统的疲劳,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样本

一设计题目 高层框架结构( 二级建筑) 的某柱截面尺寸为1000×800mm , 该柱传递至基础顶面的荷载为: F=9000kN , M=380kN?m , H=320kN , 采用6-8根φ600-φ800的水下钻孔灌注桩组成柱下独立桩基础, 设地面标高为±0.00m, 承台底标高控制在-1.70m , 地面以下各土层分布及设计参数见附表, 试设计该柱下独立桩基础。 设计计算内容: 1.确定桩端持力层, 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 2.确定桩中心间距及承台平面尺寸; 3.计算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及各桩顶荷载设计值N, 验算基桩竖向承载力; 计算基桩水平承载力R Ha并验算; 4.确定单桩配筋量; 5.承台设计计算; 6.绘制桩基结构图。

二 设计内容 一、.确定持力层 根据地质条件, 以层⑧粉质粘土为桩支持力层。采用φ700的水下钻孔灌注桩。对于黏土, 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2d=1.6m.取桩尖进入持力层厚度 2.2m,桩长33m,承台底面埋深1.7m 。 二、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 由《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 》式 5.3.5 uk sk pk sik i pk =Q =u q l q P Q Q A ++∑ 进行试算, 桩周长 0.80.5u m π== 桩横截面积 2 2 0.80.54p mm A π==

计算得: 2.5[23(4.3 1.7)20 3.828 2.840 2.348 3.0 uk Q =??-+?+?+?+? 66 2.558 2.9_60 5.7520.8 2.260]0.5700?+?+?+?+?+? =3555.5+350 =3905.5KN 三、 确定桩中心间距及承台平面尺寸 由《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 》表3.3.3-1知桩的最小中心间距为3.0d=2.4m 。先取桩数为6, 由于柱下桩基, 等距离排列, 桩在平面采用行列式布置, 中心间距3~4(3~4)0.8 2.4~3.2a d m S ≥=?=。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的距离为1d=0.8m 。此时承台边缘至桩边缘的距离为400mm,符合规范要求( 承台宽度不宜小于500mm,承台边缘距边桩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桩的直径, 且边缘挑出部分不应小于150mm) .承台平面尺寸为8.0 4.8m m ?.具体承台桩位布置如下: 承台桩位布置图( 单位:cm)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专业:车辆工程 姓名:赵建峰 学号:200624283 指导老师:仪垂杰撒占友 林荣辉周扬民 青岛理工大学 2008年12月

人机工程学 课程设计指导书 青岛理工大学 车辆工程教研室 2008年12月

1 课程设计的意义 人机工程学主要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人-机-环境这三个因素,如何相互协调而达到效能最优,可以说其立足点在于保证人在工作过程中既能安全又能舒适地工作。实践表明在设计中忽视人性化设计而导致作业疲劳引发事故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进一步要求,各种产品的设计均要考虑到宜人的原则,这些都是人机工程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2 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并积极寻找直接或间接资料来解决一些新的问题,既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培养其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其全面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以及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文件的能力,并了解有关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标准。 3 课程设计的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熟悉相关的设计标准;(2)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 (3)问题分析全面、数据采集客观、设计方案合理、计算过程正确、文理通顺、表达清晰; (4)按照工程制图标准绘图; (5)设计说明书要求详细说明设计过程,书写规范。 4 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数据采集的客观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图纸绘制的规范性,说明书撰写情况,学习态度。 2、按以上考核点,给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说明书 二零一三年六月 土木工程

某框架结构条形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威海近郊五层两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当于七层以上民用建筑),车间有三排柱,柱截面尺寸为400×600mm2,平面图如图1。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特征值如表1,弯矩作用于跨度方向。室内外高差0.30m。 图1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图 表1 荷载效应特征值 二、地质资料 1.综合地质柱状图如表2,地下水位在细砂层底,标准冻深为2m; 2.冻胀类别为冻胀。

表2 综合地质柱状图 三、设计要求 1.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计算该条形基础相邻两柱的沉降差; 3.绘制基础平面图(局部),基础剖面图,配筋图。 四、设计步骤 1.考虑冻胀因素影响确定基础埋深; 2.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修正; 3.计算基础底面尺寸,确定基础构造高度; 4.计算条形基础相邻两柱的沉降差; 5.按倒梁法计算梁纵向内力,并进行结构设计; 6.计算基础的横向配筋及翼缘高度; 7.绘制施工图。

五、工作量 1. 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 计算该条形基础相邻两柱的沉降差; 3. 完成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4. 完成铅笔绘制2号施工图一张; 5. 配合教师安排进行答辩。 六、内力计算 (一) 确定基础埋深 根据地质资料进入土层1.2m 为粘土层,其基本承载力特征值为147kPa ak f =,可知其为最优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大于30cm 。又有考虑冻胀因素的影响,根据规范可知,其设计冻深d z 应按下式计算:0 2.0 1.00.90.95 1.71m ...zs zw ze d z z ψψψ=???==,基础 埋深应在设计冻深以下,据此可初步确定基础埋深为2.3m 。根据基础埋深 2.3m>0.5m d =需进行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度修正,持力层为黄褐色粘性土层。液性指数 2618 0.50.853418 p L L p w w I w w --= = =<--,又0.70.85 e =<,查表可得,承载力修正系数0.3, 1.6b d ηη==,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m γ= 317 1.2190.8 17.8kN/m 2.0 ?+?=, 条形基础的基础埋深一般自室内底面算起,室内外高差为0.3m ,取 2.30.3 2.6m d =+=, 则可得修正值为:(0.5)147 1.617.8(2.60.5)206.81kPa a ak d m f f d ηγ=+-=+??-=。 (二) 确定基础梁的高度、长度和外伸尺寸 根据规范要求,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应该取为柱距的1/81/4倍 ,又有此处柱距取为6500mm ,故可得到基础梁的高度(1/81/4)6200(7751550)mm h =?=,取 1500mm h =,即为 1.5m h =。根据构造要求,条形基础端部外伸长度应为边跨跨距的1/41/3倍,故考虑到柱端存在弯矩及其方向,可以得到基础端部左侧延伸 1(1/4 1/3)(1/41/3)6200(1550 2067)m m l l ==?=,取1 2.0m l =。计算简图如图 2所示: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一.任务书 1.设计任务 题目:浮阀式连续精馏塔 数据:处理量:年处理含苯40%(质量分率,以下同)苯-甲苯混合液120000(80000、50000、30000)吨。 物料温度:20℃ 操作要求:常压精馏、塔顶产品含苯97%、塔低产品含苯<2%。间接蒸汽加热,加热蒸汽为饱和水蒸气,压强400Kpa(绝压)。冷却水入口温度15℃。年工作天数300天。 二.设计内容 1.工艺流程选定 2.精馏塔工艺尺寸计算及塔板结构计算 3.塔板构造图(2#图) 4.工艺流程图(方格纸) 三.目的 1.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化工原理》解决化工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到进行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 3.训练查阅技术资料,选用公式、数据计算的能力。 4.要有正确的设计思想,考虑到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 5.用简捷的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 四.精馏塔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设计内容 ①选定精馏方案 ②进行精馏塔工艺计算,结构设计 ③将设计结果编写成设计说明书,绘制设备图(1张) ④附属设备的计算和选型 2.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①设计题目(任务书)

②说明书的目录(标题、页次) ③精馏方案的说明论证(附一流程图)包括进料状态;产品的冷凝、冷却; 塔型的优点;塔低加热方式等 ④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衡算、塔板数求算、进料位置确定 ⑤精馏塔板设计(包括H T、D、塔板布置) ⑥辅助设备的选型设计(冷凝器、接管尺寸) ⑦设计结果汇总(课本P176) ⑧结束语(设计的自我评述和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 ⑨设计参考资料(书名、作者、出版单位) 五.注意事项 1.设计不同于解题,答案不是唯一的。 2.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训练独立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 3.整个设计由论述、计算、画图三部分组成,三者同等重要。 板式精馏塔设计 一.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化工装置设计中,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的目的是,确定生产方式之后,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由原料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料被加工的顺序,及各段物料的流向。并表示出生产中采用的化工操作单元及设备。 1.化工工艺流程草图 便于进行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定性地标出物料由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变化、流向及所采用的化工过程及设备。 2.带控制点的流程图 此图表示出全部工艺设备、物料管线、阀件、设备的辅助管线以及工艺和自控仪表、图例、符号等。 二.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1.流程的选择 精馏装置是由精馏塔、再沸器、冷凝器等设备组成。精馏塔消耗的热量很多,

电话亭人机尺寸分析与设计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电话亭人机尺寸分析与设计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电话亭人机尺寸分析与设计 一(尺寸分析: 从功能及使用方法入手,在尺寸的选择时充分考虑不同人群在使用电话亭的各种动作及心理。 1.打电话:电话尺寸,插卡槽高度及宽度,拨号区高度及宽度范围,显示屏高度及宽度范围,听筒长度、宽度及厚度。 2.挡风遮雨:电话亭高度、宽度及深度。 3.重要尺寸:电话亭高度、宽度及深度,显示屏高度及宽度范围,插卡槽高度,电话高度及宽度范围,拨号区高度及宽度范围,听筒宽度及长度。 二(用户人群:一般成人、儿童、老人以及坐轮椅的残疾人 三(满意度: 由于电话亭并不涉及人的健康、安全,只是一般的工业产品,故选取90%的满意度。 四(电话亭尺寸设计: 1.一般成人公共电话使用区: 1).电话亭总高度——身高:考虑到大部分人使用电话亭,故选男性第95百分位: 最小功能尺寸=1775+38=1813mm 最佳功能尺寸=1775+38+200=2013mm 2).电话亭宽度——立姿活动空间(正面):考虑到人在打电话时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且要适合大部分人使用,故以男性大百分位为依据:

最小功能尺寸=600+13(肩宽修正量)=613mm 最佳功能尺寸=600+13+200=813mm 3).电话亭深度——立姿活动空间(侧面)、人体最大厚度、人到电话亭的视 距、电话自身厚度:要考虑到人在电话亭内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还要考虑人在打 电话时的最佳视距问题,故需要比较后进行取舍。(电话厚度=130mm) a.根据立姿 活动空间计算:考虑到适于大部分人使用,故立姿活动空间以男性大百分位为依据: 最小功能尺寸=400+130=530mm 最佳功能尺寸=400+130+200=730mm b.根据人体最大厚度及最佳视距计算:人体的最大厚度应取男性胸厚第90百分位;一般操作的视距范围在380~760mm,最佳为560mm,考虑人在打电话时胳膊及肘部的动作及人眼到电话的实际距离,故视距取380mm: 最小功能尺寸=237+8(胸厚修正量)+380+120=655mm 最佳功能尺寸=237+8+380+120+200=845mm c.平衡取舍:电话亭深度应取:855mm 4).显示屏高度范围——立姿眼高、人的垂直视野范围:其尺寸的设计首先应该 能 1 让大部分人方便的看到显示屏,故选取女性立姿眼高第5百分位的有效视野范 围上限与男性立姿眼高第95百分位的有效视野范围下限之间,且人的垂直视野有 效范围为:上25?~下35?,计算可得: a.女性:1371+38+380×tan25?=1583mm b.男性:1664+25-380×tan35?=1423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