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练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基础练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基础练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基础练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1.从本质上来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根本原因是()

A、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B、教训清朝使其顺应要求

C、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利益

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2.以下关于鸦片战争过程的描述,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①英军封锁珠江口②攻陷浙江定海③英军侵占香港岛④林

那么徐革职查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3.法国大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写道:〝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这是以下哪次战争中的真实写照?()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雨果说:〝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5.在中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6.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侵略者〞是指()

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日本军队

D、八国联军

7.以下史实属于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是()

A、占领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辽东半岛

D、南京大屠杀

8.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趁火打劫,用卑劣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领土()

A、100万平方干米

B、80万平方干米

C、150多万平方干米

D、120多万平方千米

9.两个〝强盗〞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园,化成一片焦土!这两个〝强盗〞是()

A、英美联军

B、美法联军

C、英德联军

D、英法联军

10.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11.历史遗迹能够让我们回味历史,读懂历史。圆明园遗迹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英法联军的暴行

C、沙俄侵华的罪证

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12.?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一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作鬼肥!〞诗中的〝强盗〞指()

A、英美联军

B、俄日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日联军

13.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在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日本

B、俄国

C、英国

D、美国

15.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联军侵华战争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应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镇压义和团运动,A不对;BD也不是根本原因;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列强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正是列强要求打开中国国门。

2.【答案】B

【解析】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7月,英军攻入浙江定海;1840年8月,道光帝将林那么徐革职查办;1841年1月,英军侵占香港岛。因此选B。

3.【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的侵略者主要是英国这一个强盗,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间1856年,主要侵略者为英国和法国,并且于1860

年合伙洗劫了皇家园林——圆明园;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时间在1894年;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爆发时间在1900年,侵略军队由八个国家共同构成,故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1856年,英国、法国组成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放火焚烧,制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所以上述雨果的话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应选D。

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因此,在中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故此题选择A。

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并且火烧了圆明园。应选择B。

7.【答案】B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火烧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答案为B。A属于鸦片战争时期事件;C属于?马关条约?内容;D属于抗日战争时期事件。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1858年以英法联军为主凶,俄美为帮凶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的烧杀抢略,把圆明园抢劫一空,放火烧毁了这座闻名于世的皇家园林。所以选C。

13【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逃往热河,联军在抢劫之后纵火焚烧了〝万园之园〞——圆明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14.【答案】B

【解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中俄?瑗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等,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15.【答案】B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皇家园林圆明园。联军洗劫并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因此选B。

一次函数基础训练

一次函数基础训练 1.一次函数y=x+1经过 象限, 2.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不经过 象限。 3.如果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k 0,b 0. 4.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直线y=-3x+2向下平移风易俗个 单位后,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 。 5.如图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A ,且与正比例函数y=-x 的图象交于点B ,则该函数的表达式为 。 6.已知,y=(m-1)x-2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否 。 7.函数y=-5x+2与x 轴的交点是 ,与y 轴的交点是 。 8.直线y=2x-6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 。 9.一次函数y=2x-6与y=-x+3的图象交于点P ,则P 点的坐标为了 。 ~ 10.如图,直线y=kx+b (k <0)与x 轴交于(3,0),则关于x 的不等式kx+b >0的解集为 . 11.已知函数y=x+b 和y=ax+3的图象交于点P ,则不等式x+b >ax+3的确解集为 。 12.点A (-5,y 1)和B (-2,y 2)是直线y=2 1 x 上的两点,则y 1与y 2

的大小关系 。 13.点P 1(x 1,y 1)与点P 2(x 2,y 2)是一次函数y=-4x+3图象上的两个点,且x 1<x 2则y 1与y 2的大小关系 。 14.一次函数y=(2m-6)x+5 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5.直线y=kx+b 经过点A (-2,0)和y 轴正半轴上的一 点B ,若△ABO 的面积为什么,则b 的值为 。 16.如图,直线AB 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是 。 17.函数量y=ax 与函数y=3 2 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x,y 的方程组0 323ax y y x b -=?? -=?的解是( ) " 18.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当x <0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y x x 题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六附答案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六 1.若某国一定时期内的GDP 大于GNP ,说明该时期该国公民从外国得到的收入与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相比关系为(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无法判断 2. 某人收入为1000元,个人所得税200元,政府补助15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 元 元 元 元 3. “钢铁是中间产品”这个命题( ) A. 正确 B. 错误 C. 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D. 以上说法都错 4.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由于以下哪种原因引起的( ) A. 通常由于某种供给因素变动引起的价格波动 B. 某种原因造成了总需求方面因素的变动引起了价格的波动 C. 人们对于政府的政策有理性预期,使得经济不稳定 D. 以上都不是 5. 边际储蓄倾向等于( ) A. 边际消费倾向 B. 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 C. 1加上边际消费倾向 D. 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6. 在封闭的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增加16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那么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 ) A. 200亿元 B. 320亿元 C. 640亿元 D. 800亿元 7. 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 A. 自主消费 B. 总消费 C . 收入 D. 储蓄 8. 根据凯恩斯的灵活偏好理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下降的可能性越大,因而不愿购买更多债券 B. 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回涨的可能性越大,因而愿意购买更多债券 C.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上升的可能性越大,因而愿意购买更多债券 D.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购买债券时需要的货币就越多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把正确答案的标号写在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04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三、练习题 (一)填空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的消费中,对于这一规律可以用和两个理由来解释。答案: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2.顾客买一件衣服,愿意购买原价180元的款式,但是付款时发现商家做活动打折优惠至160元,那么 我们把那20元称作。答案:消费者剩余 提示:消费者心理宁愿付出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 3.效用是人们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一般来讲效用具有 和的特征。答案:满足感相对性主观性提示:效用是人主观上对某种物品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感是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4.消费者的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答案:偏好提示:偏好是人们在购买一种或多种商品或服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对商品或服务的排序选择。 5.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答案:上升达到最大下降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先越来越慢地递增后递减。 6.边际效用是指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答案:满足感的增量 提示:这种增量可以是正数也可以为负数。 7.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答案:消费者剩余8.在劳动供给决策中,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 答案:增加减少 提示: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收入效应是指收入的增加引起人们对劳动闲暇的增加,从而引起劳动供给的减少。 9.在消费与储蓄决策中,决定消费者储蓄决策的是。答案:利率 提示:消费者是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定储蓄或消费的,如果银行利率足够高,那么消费者会选择储蓄;如果消费者认为银行利率低于资金的时间价值,那么就会选择消费。 10.在考虑到投资的风险时,家庭投资决策取决于一项投资的。答案:未来收益率 提示:消费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收益,所以家庭投资决策最终取决于一项投资的未来收益率。(二)单项选择 1.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尊重需要 答案:C 提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为基本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归属感和友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自我发展、自我理想的实现等,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欲望。2.“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体现了效用的() A.相对性B.同一性C.主观性D.客观性 答案:C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一次战争,那么你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希望能帮到你。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近一步的打开中国市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他们获得了很大了利益,并且大机器制造的物品因为价格低廉而快速的抢占了中国市场,使得他们获得了非常大的利益,但是这对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所以在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要求与中国重新修订条约时,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复,为此他们再次的向中国发动了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他们首先攻陷了广州,随后又将目光集中在了中国天津,最终攻占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通过这些战争,他们不仅从中国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甚至还获得了领土,也就是说他们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扩大资本主义市场的目的成功的达到了,甚至他们所获得的远远大于他们最初想要的。 在西方国家开始采用大机器生产,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华夏还是封建统治下的小农经济。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将机器制造出来的产品出售以换取白银的西方国家,纷纷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国。这也是他们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之一,用来进行物品倾销。同时大机器生产需要更多的原产料和廉价的劳动力,这些恰恰中国都

可以满足,所谓他们才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 综上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是为了改变贸易顺差,换取真金白银,扩大资本主义市场,以及所需的原料产地和劳动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兵力对比据史料记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双方投入的兵力相差悬殊,中国方面军是英法联军的数倍,但是最终结果依旧是中国战败。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对比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来看看,在不同阶段,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的对比。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一个阶段,英法联军一共投入了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有法军一千人,但是中国方面战败,这其中有武器装备落后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因为清政府内部的腐朽所导致的,军队战略落后,同时士兵素质差,内部不团结等。第一阶段中国战败后,双方签订了《天津条约》。在战争进入第二阶段,英国投入的军队人数在一万八千人左右,法国有七千人,同时还有战舰越两百多艘,这次战役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最终占据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并且烧毁了圆明园,中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就总体而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一共投入的兵力在两万五千人以内,其中主要是英国军队,占侵略军总人数的一半多,在说中国方面的兵力,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就伤亡人数方面则记载为与英法联军的投入兵力相差不远,由此可以得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投入的兵力是非常大的。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方面中国是具有压倒性的胜利的。 当然中国投入的兵力多,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能够取得胜利,即使

经济学基础试卷试题样卷

经济学基础试卷试题样卷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经济学基础试卷试题下载-样卷.doc 试题第3套 20 ~20 学年第学期 《西方经济学》期终试卷(三) 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 1、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____ _和_____ _________;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 ____和__ ___ _________。 2、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 与 之间的关系。 3、一般地说,收入弹性为正值的商品是商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是 商品。 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法。 5、在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前,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在相交后,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在相交时, 达到最大。 6、在完全垄断下,单一的卖主可以通过和限产来获取超额利润。 7、人类发展指数用于综合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 三个方面的平均成就。 8、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是由于 所引起的。 9、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往所引起的对比。 10、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它不受利息率的影响,因而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线。 二、选择题:(36分) 1、稀缺性问题() A.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B.只存在于依靠中央计划机制的经济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 D.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 2、经济学上的需求是指人们的() A 购买欲望 B 购买能力 C 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 D 根据其购买欲望所决定的购买量 3、如果(),我们就说—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A.需求量变化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化百分比 B.需求量变化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化百分比 C.需求变化大于价格变化 D.价格变化大于需求变化 4、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中,()使得“甲之砒霜,乙之佳肴”成为可能。 A、欲望 B、偏好 C、预算约束 D、价格 5、在短期,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6、以下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有() A.私人汽车 B.无线广播 C.河流里的鱼 D.草坪 7、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法指导】 历史情境创意法、互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战争形

势图 【自主学习】 一、火烧圆明园 (学生自读课文Р7—Р8页,完成下列题目)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原因、侵略国家、经过、影响分别是什么? 2、被雨果称为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的是———、——。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国? 2、沙俄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哪个? 3、根据《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比一比,看谁叙述得更清楚、准确、全面。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自读课文Р9——Р10页,完成下列题目) 1、太平军起义的背景、代表人物、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2、——年,太平军在慈溪等地迎击洋枪队,击毙——。 四、讨论与探究 1、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说明了什么?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3、通过学习两次鸦片战争你有何感悟? (小组相互交流,归纳整理出最佳答案)

(完整版)一次函数专项练习题

一次函数专项练习题 题型一、点的坐标 方法: 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若两个点关于x 轴对称,则他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若两个点关于y 轴对称,则它们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也互为相反数; 1、 若点A (m,n )在第二象限,则点(|m|,-n )在第____象限; 2、 若点P (2a-1,2-3b )是第二象限的点,则a,b 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已知A (4,b ),B (a,-2),若A ,B 关于x 轴对称,则a=_______,b=_________;若A,B 关于y 轴对称,则a=_______,b=__________;若若A , B 关于原点对称,则a=_______,b=_________; 4、 若点M (1-x,1-y )在第二象限,那么点N (1-x,y-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第______象限。 题型二、关于点的距离的问题 方法:点到x 轴的距离用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点到y 轴的距离用横坐标的绝对值表示; 任意两点(,),(,)A A B B A x y B x y 的距离为22()()A B A B x x y y -+-; 若AB ∥x 轴,则(,0),(,0)A B A x B x 的距离为 A B x x -; 若AB ∥y 轴,则(0,),(0,)A B A y B y 的距离为A B y y -; 点(,)A A A x y 到原点之间的距离为 22A A x y + 1、 点B (2,-2)到x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到y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2、 点C (0,-5)到x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到y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3、 点D (a,b )到x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到y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4、 已知点P (3,0),Q(-2,0),则PQ=__________,已知点110,,0,22M N ????- ? ???? ?,则MQ=________; ()()2,1,2,8E F --,则EF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已知点G (2,-3)、H (3,4),则G 、H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 5、 两点(3,-4)、(5,a )间的距离是2,则a 的值为__________; 6、 已知点A (0,2)、B (-3,-2)、C (a,b ),若C 点在x 轴上,且∠ACB=90°,则C 点坐标为___________. 题型三、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识别 方法:若y=kx+b(k,b 是常数,k ≠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特别的,当b=0时,一次函数就成为y=kx(k 是常数,k ≠0),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当k=0时,一次函数就成为若y=b ,这时,y 叫做常函数。 ☆A 与B 成正比例 A=kB(k ≠0) 1、当k_____________时, ()2323y k x x =-++-是一次函数;2、当m_____________时,()21345m y m x x +=-+-是一次函数; 3、当m_____________时,()21445m y m x x +=-+-是一次函数; 4、2y-3与3x+1成正比例,且x=2,y=12,则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方法: ☆一次函数y=kx+b (k≠0)中k 、b 的意义: k(称为斜率)表示直线y=kx+b (k≠0) 的倾斜程度; b (称为截距)表示直线y=kx+b (k≠0)与y 轴交点的 ,也表示直线在y 轴上的 。 ☆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直线 y=k 1x+b 1(k 1≠0)与 y=k 2x+b 2(k 2≠0)的位置关系: 当 时,两直线平行。 当 时,两直线垂直。 当 时,两直线相交。 当 时,两直线交于y 轴上同一点。 ☆特殊直线方程: X 轴 : 直线 Y 轴 : 直线 与X 轴平行的直线 与Y 轴平行的直线 一、 三象限角平分线 二、四象限角平分线 1、对于函数y =5x+6,y 的值随x 值的减小而___________。 2、对于函数1223 y x =-, y 的值随x 值的________而增大。 3、一次函数 y=(6-3m)x +(2n -4)不经过第三象限,则m 、n 的范围是__。4、直线y=(6-3m)x +(2n -4)不经过第三象限,则m 、n 的范围是_________。 5、直线y=kx+b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直线y=-bx+k 经过第____象限。 6、无论m 为何值,直线y=x+2m 与直线y=-x+4的交点不可能在第______象限。 7、已知一次函数(1)当m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当m 取何值时,函数的图象过原点? 题型五、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方法:依据两个独立的条件确定k,b 的值,即可求解出一次函数y=kx+b (k ≠0)的解析式。 ☆ 已知是直线或一次函数可以设y=kx+b (k ≠0); ☆ 若点在直线上,则可以将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构建方程。 1、若函数y=3x+b 经过点(2,-6),求函数的解析式。 2、直线y=kx+b 的图像经过A (3,4)和点B (2,7), 4、一次函数的图像与y=2x-5平行且与x 轴交于点(-2,0)求解析式。6、已知直线y=kx+b 与直线y= -3x+7关于y 轴对称,求k 、b 的值。 7、已知直线y=kx+b 与直线y= -3x+7关于x 轴对称,求k 、b 的值。8、已知直线y=kx+b 与直线y= -3x+7关于原点对称,求k 、b 的值。 5、若一次函数y=kx+b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2≤x ≤6,相应的函数值的范围是-11≤y ≤9,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题型六、平移 方法:直线y=kx+b 与y 轴交点为(0,b ),直线平移则直线上的点(0,b )也会同样的平移,平移不改变斜率k ,则将平移后的点代入解析式求出b 即可。直线y=kx+b 向左平移2向上平移3 <=> y=k(x+2)+b+3;(“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1. 直线y=5x-3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 2. 直线y=-x-2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3. 直线y=21x 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4. 直线y=22 3+-x 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5. 直线y=2x+1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直线 6. 直线y=-3x+5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直线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汇总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经济学基础》试卷( A卷) 考试形式:开(√)、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统分人得分 注:学生在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准确填写清楚,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得分阅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题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号填在题后的括符内) 1、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企业或者家庭的财富有限,不能购买所需要的商品 3、2、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C )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宏观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B )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4、在家庭收入为年均8000元的情况下,能作为需求的是( C ) A、购买每套价格为5000元的的冲锋枪一支 B、购买价格为5万元的小汽车一辆

C、购买价格为2500元左右的彩电一台 D、以上都不是 5、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E、不一定 6、均衡价格随着:( C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D、需求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7、在市场经济中,减少汽油消费量的最好办法是:(C ) A、宣传多走路、少坐汽车有益于身体健康 B、降低人们的收入水平 C、提高汽油的价格 D、提高汽车的价格 8、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但政府为了维持这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就必须:( B ) A、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B、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C、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D、给农民补贴 9、比较下列四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 C ) A、面粉 B、大白菜 C、点心 D、大米 10、若价格从3元降到2元,需求量从8个单位增加到10个单位,这时卖方的总收益:( C ) A、增加 B、保持不变 C、减少 D、不一定

经济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理论试题 简答: 1、劳动力商品价值 105 答:劳动力诗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价值包括三个方面,1、维持劳动者本人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2、山羊劳动者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保证劳动力的补充和延续。3、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以适应生产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此外,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2、货币流通规律 121 答: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即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待销售的商品总量。2、商品价格水平。3、单位货币流通速度。他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的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单位货币的

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3、利润率的因素 137 答: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决定利润率的因素有: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3、资本周转速度。 4、不变资本的节省。 3、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 答:平均利润率是按社会总资本计算的利润率,继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等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哪些基本经济特征 61 答:1、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仍比较落后。2、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40 答: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是: 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要保持平衡,即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和模拟试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和模 拟试题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97549763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 A需求量增加;B需求量减少; C需求增加;D需求减少; 2、商品x和商品y是相互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导致(D)。 A 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 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 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为(A)。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 C单一弹性;D难以确定。 4、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不变()A A商品本身的价格;B个人偏好; C其他商品的价格;D个人收入 5、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 A需求量增加;B需求量减少; C需求增加;D需求减少; 6、商品x和商品y是相互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导致()。D A 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 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 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7、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的影响是()。B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趋向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8、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为()。A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 C单一弹性;D难以确定。 9、假定商品x和商品y的需求交叉弹性是—2,则()A。 A x和y是互补品; B x和y是替代品; C x和y是正常商品; D x和y是劣质品。 10、效用达到最大时()。B A边际效用为最大;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D边际效用为负。 11、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12、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C A消费者的收入;B商品的价格;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练习题(附答案)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练习题(附答案)选择题 1.已知一次函数,若随着的增大而减小,则该函数图象经过: (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D)第一,三,四象限 2.某市的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3千米以的收费6元;3千米到10千米部分每千米加收1.3元;10千米以上的部分每千米加收1.9元。那么出租车收费y(元)与行驶的路程x(千米)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为 3.阻值为和的两个电阻,其两端电压关于电流强度的函数图象如图, 则阻值 (A) > (B) < (C) = (D)以上均有可能 4.若函数( 为常数)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当时,的取值围是 A、B、C、D、 5.下列函数中,一次函数是().

(A) (B) (C) (D) 6.一次函数y=x+1的图象在(). (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三、四象限 (C)第一、二、四象限(D)第二、三、四象限 7.将直线y=2x向上平移两个单位,所得的直线是 A.y=2x+2 B.y=2x-2 C.y=2(x-2) D.y=2(x+2) 8.如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 A.(0,0) B. C. D. 9.如图,把直线l沿x轴正方向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l′,则直线l/的解析式为 A.y=2x+4 B.y=-2x+2 C.y=2x-4 D.y=-2x-2 10.直线y=kx+1一定经过点() A.(1,0) B.(1,k) C.(0,k) D.(0,1) 11.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点E在AC上,若∠ADE=∠C,

曼昆试题集经济学基础试题经典版

经济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 C ) A.欲望的无限性 B.资源的无限稀缺 C.资源的相对有限 D.欲望的相对有限 2、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 A ) A.人们时刻面临选择 B.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下降 C.需要用政府计划来配置资源 D.一个人不应该把今天能买到的东西留到明天来买 3、稀缺性问题(C) A.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B.只存在于依靠中央计划机制的经济中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 4、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 )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整个经济如何实现最大化 D.国民收入的决定 5、经济学上的需求是指人们的(C) A 购买欲望 B 购买能力 C 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 D 根据其购买欲望所决定的购买量 6、如果X商品价格上升,引起Y商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则( A ) A. X与Y是替代商品 B. X与Y是互补商品 C. X与Y是独立品 D. X与Y无法确定 7、当汽车油价急剧上涨时,对汽车的需求将( 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D.以上都有可能 8、如商品甲和乙是互补品,甲的价格提高将导致( B ) A.乙的需求曲线右移 B.乙的需求曲线左移 C.乙的供给曲线右移 D.乙的供给曲线左移 9、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商品价格上升5%将使(D ) A.需求量的增加超过5% B需.求量的增加小于5% C.需求量的减少超过5% D.需求量的减少小于5% 10、如果价格上升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2%,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A )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11、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想要的数量都已有了,这时( D ) A.总效用为零 B. 边际效用小于零 C. 边际效用最大 D.总效用最大 12、缘于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导致的对该商品需求的变化叫做( B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溢出效应 D.挤出效应 13、等成本曲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 A ) A.成本增加 B.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了 C.产量提高了 D.以上都不对 14、等产量曲线是指这条曲线的各点代表( D ) A.为生产同样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的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C. 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 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15、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 D )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B.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 C.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不断增长D.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国际经济活动B.国际经济关系 C.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D.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 3.国际经济学产生的时间()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二、判断改错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国际贸易理论。() 2.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主要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站在单个国家角度来研究金融问题的。()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二、判断改错题 1.×。将“国际贸易理论”改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金融理论”。 2.×。国际经济学是从西方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系统科学。 3.√。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独立于个别国家之外来研究所有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问题。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A.比较优势理论B.贸易差额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2.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有借鉴意义的是()A.发展本国工业B.发展本国航运业C.追求贸易顺差 D.对外贸易垄断3.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大卫·休谟

4.甲国使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X,则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A.绝对优势B.比较劣势C.绝对劣势D.比较优势 5.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为10天和12天,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乙国进口小麦B.甲国出口布C.乙国出口布D.甲国出口小麦6.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约翰·穆勒B.大卫·李嘉图C.亚当·斯密 D.李斯特 7.被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 A.贸易差额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8.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B.技术水平差异 C.需求强度差异D.商品价格差异9.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律师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B.律师在律师咨询上具有比较优势 C.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比较优势D.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10.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应发生在() A.发达国家之间 B.发展中国家之间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D.需求相似国家之间 二、判断改错题 1.贸易差额论虽然产生时间很早,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2.贸易差额理论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针对所有产品而言的。() 3.贸易差额理论是第一个自由贸易理论。() 4.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的是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个特例。() 5.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 6.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一国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时仍可以参与互利贸易。()7.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从理论上说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互利贸易。() 8.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有当一国生产率达到足够高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 9.如果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贸易后国际市场价格更接近于小国封闭条件下的国内市场价格。() 三、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2.比较优势 四、简答题 1.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2.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一次函数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次函数综合练习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 一、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A (0,1),B (2,0),则当x 时, 2、小明从家到图书馆看报然后返回,他离家的距离y 与离家的时间x 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明在图书馆看报30分钟,那么他离家50分钟时离家的距离为___km. , $ 3、直线y =2x +b 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2,0),则关于x 的方程2x +b =0的解是 x =_______. 4、若函数y =(a -3)x |a|-2 +1是一次函数,则a =_______. 5、将直线y =2x +1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直线的表达式是 ______. 6、 已知函数是关于的正比例函数,则_________. 7、.已知与成正比,且当时, ,则与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 8、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则m 的值为 。 9、如图,在△ABC 中,∠ACB =90°,斜边AB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 的解析式是y =-2x +4,则直线BC 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 10、请根据下列的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征按要求分类(填写字母序号). A.y=3x B.y=x﹣4 C.y=﹣5x﹣4 D.y=3x+6 E.y=﹣5x+1 (1)一次函数中,函数值y随 x的增大而增大的有:__________; (2)几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都在y轴上的有:__________; (3)一次函数中,图象平行的有:__________. 11、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2x+b和y=kx﹣3(k≠0)的图象交于点P,则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_____. 二、简答题 (每空分,共分) 、 12、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交于点A,B,如果点A的坐标为(4,0),且OA=2OB,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含答案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五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 分 总分人 复核人 分 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下列将计入当年GDP 的一项是( ) A. 某人花10万元购买的一辆二手汽车 B. 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C.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 D. 家庭妇女在家从事家务劳动 2.社会保险税的增减对下列哪项统计有影响( ) A. 国内生产总值(GDP) B. 国内生产净值(NDP) C. 国民收入(NI) D. 个人收入(PI) 3.以下是流量的选项是( ) A. 现有的国民财富 B. 目前的失业人数 C. 银行向企业收取的贷款利息 D. 当前的国民债务 4.今年的名义 GDP 值大于去年的名义GDP ,说明( ) A. 今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比去年增加了 B. 今年物价水平比去年提高了 C. 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都比去年提高了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下列居民收入中不属于要素收入的是( ) A. 企业红利 B. 租金 C. 养老金 D. 银行存款利息 6.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7.张三每月的可支配收入为1000元,每月消费820元;现在张三每月的收入增加了200元后,他每月消费960元。此时张三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 ) A. 0.8 0.9 B. 0.7 0.9 C. 0.7 0.8 D. 0.8 0.8 8.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 一、 分数 评卷人 单项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把正确答案的标号写在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 一. 名词解释 1. 劳动经济学 2. 工资刚性 3. 自然失业率 4. 就业弹性 5. 工资指导线 6. 统计性歧视 7. 家庭生产函数 8. 理性经济人 9. 劳动力生产费用 10. 内部劳动力市场 11.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2. 劳动力参与率 13. 余暇时间 14. 非均衡分析 15. 职业流动率 16. 补偿性工资差别 17. 就业结构 18. 磨擦性失业 19.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 20. 帕金森定律 二. 判断题 1. 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 2. 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 3.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 4. 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 5. 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 6. 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 7.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 8. 福利按人而论,所以与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相关。 9. 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 10.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 11. 对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12. 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 13.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 14. 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 15. 劳动力市场即买卖劳动者的市场。 16. 劳动力供需均衡是经常的、永久性的。 17. 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是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

一次函数基础练习题-(2108)

一次函数基础练习题 1、汽车以 60 千米 / 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y (千米)与行驶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2、.圆的面积y (厘米2 ) 与它的半径 x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3.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度数分别为 x, y,其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___ 。 4.若点 A(m-1,2)在函数 y=2x-6 的图象上,则 m的值为。 5、已知一次函数 y=x+4 的图像经过点( m,6),则 m=________ 6、已知一次函数 y=2x+4 的图像经过点( m, 8),则 m=________。 .已知点 P(a ,)在函数y x 3的图象上,则 a。 74 8.已知一次函数 y=kx+5 的图象经过点( -1 ,2),则 k=. 9.已知一次函数 y=2x+4 的图像经过点( m, 8),则 m=________。 .已知点 P(a ,)在函数y x 3的图象上,则 a。 104 11、若直线 y=kx+b 平行直线 y=3x+2,且过点( 2,-1 ),则 k=______ ,b=______ . 12. 函数y kx(k0) 的图象过P(-3,7),则 k,图象经过象限。 13.若函数 y= -2x m+2是正比例函数,则 m的值是. 14.在一次函数y5x 3 中,已知 x 0,则 y;若已知 y 2 ,则x; 15.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 ,4),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16.在一次函数y 5x 3 中,已知 x 0,则 y;若已知y 2 ,则x; 17.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 ,4),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18.已知一次函数y=kx+5 的图象经过点( -1 ,2),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 19、 (1) 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 5),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2)已知一次函数 y=kx-k+4 的图象与 y 轴的交点坐标是 (0 ,-2) ,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 ___ _ 。 20、两直线 y=x-1 与 y=-x+2 的交点坐标一次函数y= 2x-4的图象与x轴交点坐标是,与 y 轴交点坐标是. 21.直线 y=4 x-6与 x 轴交点坐标为 _______,与 y 轴交点坐标为 _________,图象经过第 ________象限, y 随 x 增大而 _________.一次函数 y=-3 x+6 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坐标是,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经济学基础试题库

经济学基础试卷 一、单项选择 1.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与稀缺性相关的问题 B、如何在股票市场赚钱 C、为什么无法作出选择 D、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答案】A 2.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 A、政府必须决定谁的要求不能被满足 B、必须作出选择 C、必须有一套市场系统起作用 D、价格必定上升 【答案】B 3.选择具有重要性,基本上是因为:C A、人们是自私的,他们的行为是为了个利益 B、选择导致稀缺 C、用于满足所有人的资源是有限的 D、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有限 【答案】C 4.经济学主要是研究:B A、自由市场上的价格 B、面对稀缺性而作出的资源分配决定 C、把收入分配给个人 D、政府对私人部门的影响 【答案】B 5.稀缺性的主要含义是:B A、一个人不应该把今天能买到的东西留到明天买 B、必须作出选择 C、需要用政府计划来决定资源的运用 D、政府计划无法决定如何运用资源 【答案】B 6.时间:D A、不是稀缺资源,因为永远有明天 B、与资源分配决策无关 C、对生产者是稀缺资源,但对消费者不是

D、对任何人都是稀缺资源 【答案】D 7.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D A、证明只有市场系统可以配置资源 B、选择最公平的收入分配方法 C、证明只有计划经济可以配置资源 D、因为资源稀缺而必须作出的选择 【答案】D 8.在美国,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主要是取决于:D A、政府和企业的相互影响 B、经济中那些最大的公司 C、政府的经济顾问 D、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私下的相互影响 【答案】D 9.在美国,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主要由谁来问答?C A、消费者和政府 B、生产者 C、消费者和生产者 D、生产者和政府 【答案】C 10.在美国,“一种东西如何被生产出来”这个基本经济学问题主要由谁来回答?D A、购买者 B、销售者 C、政府 D、生产者 【答案】D 11.经济学的四个基本问题可以归结为:D A、什么,为谁,何时,为什么 B、为谁,何时,什么,哪里 C、如何,什么,何时,哪里 D、什么,如何,为谁,谁 【答案】D 12.在中央计划体制下:D A、政府涉及的基本问题仅仅是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B、市场体制在不那么复杂的市场发挥作用 C、稀缺性被消灭了 D、经济学四个基本问题由政府来回答 【答案】D 13.经济学家谈到的“混合经济”是指: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