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评价量表(OCAI)研究

组织文化评价量表(OCAI)研究
组织文化评价量表(OCAI)研究

组织文化评价量表(OCAI)研究

组织文化评价量表(OCAI)研究杨东涛,宋联可,魏江茹(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93)摘要:目前,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已广泛选用组织文化评价量表(OCAI)测量组织文化,但国内至今仍没有专门分析该量表的文献,只是略有提及,应用程度与认知程度相去甚远。为了弥补这个差距,本文专门研究OCAI,将从发展背景、理论基础、设计和应用四个方面分析OCAI。最后,针对在中国使用OCAI 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组织文化评价量表竞争价值模型组织文化OCAI(Organizational Culture Assessment Instrument)是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的Quinn教授和凯斯西部保留大学[s1] 商学院的Cameron教授在长期研究组织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测量组织文化的量表。该量表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国外经过了大量的实证检验,已成为组织文化研究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量表之一。在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也在广泛选用OCAI测量组织文化,但至今未见有人对之进行专门研究。为了帮助我国选用OCAI测量组织文化的人们更效地使用OCAI,本文从OCAI的发展背景、理论基础、设计和应用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对在中国使用OCAI提出一些建议。一、OCAI的发展背景OCAI是基于“企业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关注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研究

领域越来越强调定量研究”这样的背景下而开发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企业在战后迅速成长,引起西方学者普遍关注。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日本企业更关心“软”因素,这对当时强调理性和制度的西方管理思想提出了挑战。在物资相对贫乏的情况下,日本企业通过文化影响员工而最终产生高绩效,引发了学者们的深思。1979年,“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简称OC)一词随着Pettigrew的“组织文化研究”一文正式引入美国管理学术界(Hofstede, 1990)。20世纪80年代初,大内的《Z理论》(1981)、迪尔和肯尼迪的《企业文化》(1982)以及彼特和沃特曼的《追求卓越》(1982)三本著作的相继问世,掀起了OC研究和实践的热潮。Barley(1988)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OC 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因为管理咨询顾问和应用型研究者写给管理者和实践者的文章引起强烈反响,另一方面因为理论研究者积极举办专题讨论会和发表学术论文。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OC的重要性达成共识,主要从四个方面关注OC:OC理论的深入研究、OC与组织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OC的测量以及OC的诊断和评估。21世纪初,OC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企业界在实践中发展了OC,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术界对OC的研究更加丰富、深入、科学,跨国公司的OC、OC建设等问题成为新的研究热点。OC受到普遍关注,如何研究OC也成为最具争议的

问题之一。由于研究方法不同,出现了两大学派,一个是以Edgar H.Schein为代表的定性研究学派,另一个是以Robert E.Quinn为代表的定量研究学派。Rousseau(1990)归纳前人研究,认为主要是收集数据的方法影响着研究结果。Delisi (1990)认为有两类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第一类近似于定性方法,第二类近似于定量方法。Sackmann(1991)对研究文化的方法进行了权威综述,认为研究方法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以局外人的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演绎的模式;另一类是以局内人的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归纳的模式(Evered & Louis,1981;Fetterman,1989)。Langan- Fox(1997)认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测量OC的两种主要方法,定性研究往往要嵌入到情境中,需要精心的解释;而定量研究与具体情境无关,使用的是预先确定的标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间存在许多争议,支持定性方法的学者认为定性方法可以提供深入且整体的观点,定量方法则难以做到,并且很容易受到理论基础、样本选择、分析工具的影响;支持定量方法的学者认为定量方法更科学,减弱了主观因素和情景因素的影响,定性方法则常受其干扰,并且没有严谨的理论支持。虽然两者各有利弊,但定量方法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普遍性,更多的学者不是攻击定量方法的弱点,而是考虑如何完善此类方法。定量研究是在OC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测量、诊断和评估OC的模型,研发出一系列量表,

对OC进行可操作性、定量化的深入研究。在理论基础上建立模型,根据模型设计量表,使用量表收集数据,最终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结论。测量或评估OC非常重要(Shivraj,Sanjeev & Yadlapati,2001),它是研究OC的基础。定量研究的关键是量表和统计分析(韩巍、张含宇,2003),量表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只有解决好量表问题,才能更科学地研究OC。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学者尝试开发测量OC

的量表,渴望为OC研究提供科学的工具。定量研究比定性研究起步晚,1991年英国的JAI出版的《组织变革与发展》第5卷才真正地引起人们对OC量表的关注。但在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学者已开始尝试开发量表,并且取得了持续不断的进步。Cooke和Lafferty(1983)认为可以通过测量与组织成员共享的信仰和价值观相关的行为标准和期望来

评价OC,设计了组织文化清单。Wallach(1983)指出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规范和信仰可以通过官僚文化、创新文化和支持文化来描述,设计了测量量表。Glaser、Zamanou 和Hacker (1987)开发了组织文化测量量表,该量表是较规范的测量量表。Hofstede (1990)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到权力距离、个人主义、避免不确定性和男性特征四个维度,设计了文化测量量表。O’Reilly等人(1991)从匹配的角度研究个人与组织的匹配、个体结果变量间的关系,设计了组织文化概评量表。Kotter 和Heskitt(1992)设计了测量组织文化力量指

数的量表,用于研究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灵活适应型OC 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影响。Post和Coning(1997)开发OC测量工具,其目的是洞察组织成员的规范和态度。DuBois 和Associates Inc.(1997)出版了一套包括七个方面的OC

测量和优化量表。Goffee和Jones(1998)构建了双S立方体模型,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四种评估OC的工具。Denison (Denison and Mishra,1995;Denison,2000)开发了Denison 组织文化测量量表,通过测量相容性、连续性、适应性和使命感四个文化特性来评估OC。这一时期开发出了许多OC

量表,OCAI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产生。由于OCAI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经过了大量的实证检验,逐步发展成为该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量表之一。二、OCAI的理论基础OCAI 的理论基础是竞争价值模型(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简称CVF),该模型由Quinn等人(Quinn,1988;Quinn and Rohrbaugh,1981,1983)构建。早期,CVF被介绍成一个理解组织有效性的框架(Quinn and Rohrbaugh,1981),这个模型被运用到多个领域,并在一些研究中作为分析OC的方法(Quinn and Kimberly,1984;Quinn and McGrath,1985)。由于CVF接受了大量的实证检验(Cameron and Quinn,1998),因而得到学者们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在OC量表研究领域,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模型之一。Campbell和他的同事(1974)希望找到包涵所有可能测量组织有效性的指标,

最终罗列出39个。Quinn和Rohrbaugh(1983)认为这套指标显得复杂且难以使用,希望找到更简单而有效的指标,因而考察了这套指标的聚类模式。通过对39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可找到两个主要维度(dimension),并且可用这两个维度将文化划分成四个群(cluster)。第一个维度用于区别强调适应性、自由决策和活力,还是强调稳定性、命令和控制,反映变化和稳定的竞争需要,即显示组织强调变化或稳定的程度。第二个维度用于区别强调内部倾向、结合、统一,还是强调外部倾向、区别和竞争,反映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间形成的冲突需要,即反映在关注内部或外部的行动间做出选择。在确定这两个维度前,Quinn等人注意到较早的一些研究中已使用了相近的维度(Piaget,1932;

Hampton-Turner,1981;Mitroff,1983)。Cameron和Quinn (1998)用这两个维度将OC分成四大类型,如下图所示。第一个维度作为纵轴,上方是适应性和自由决策(flexibility and discretion),下方是稳定性和控制(stability and control)。第二个维度作为横轴,左方是关注内部和结合(internal focus and integration),右方是关注外部和区别(external focus and differentiation)。两轴将图分成四个象限,每个象限代表一类文化。左上方是团队文化(clan),左下方是层级文化(hierarchy),右上方是灵活文化(adhocracy),右下方是市场文化(market)。适应性和自由决策团队灵活

OCAI企业文化量表

Instructions for completing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ssessment Instrument (OCAI) The purpose of the OCAI is to assess six key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completing the instrument, you will be providing a picture of how your organization operates and the values that characterize it. No right or wrong answers exist for these questions just as there is not right or wrong culture. Every organization will most likely produce a different set of responses. Therefore, be as accurate as you can in responding to the questions so that your resulting cultural diagnosis will be as precise as possible. You are asked to rate your organization in the questions. To determine which organization to rate, you will want to consider the organization that is managed by your boss, the strategic business unit to which you belong, or the organizational unit in which you are a member that has clearly identifiable boundaries. Because the instrument is most helpful for determining ways to change the culture, you’ll want to focus on the cultural unit that is the target for change. Therefore, as you answer the questions, keep in mind the organization that can be affected by the change strategy you develop. The OCAI consists of six questions. Each question has four alternatives. Divide 100 points among these four alternatives depending on the extent to which each alternative is similar to your own organization. Give a higher number of points to the alternative that is most similar to your organization. For example, in question one, if you think alternative A is very similar to your organization, alternative B and C are somewhat similar, and alternative D is hardly similar at all, you might give 55 points to A, 20 points to B and C, and five points to D. Just be sure your total equals 100 points for each question. Note, that the first pass through the six questions is labeled “Now”. This refers to the culture, as it exists today. After you complete the “Now”, you will find the questions repeated under a heading of “Preferred”. Your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should be based on how you would like the organization to look five years from now.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ssessment Instrument – Current

组织文化量表研究报告

组织文化量表研究 一、组织文化研究方法 20世纪70年代末,因日本企业迅速崛起,西方学者开始关注组织文化。20世纪80年代,关于组织文化方法的研究出现两大学派:以Schein 为代表的定性化研究学派和以Quinn 为代表的定量化研究学派。20世纪90年代后,组织文化研究呈现四个走向: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组织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组织文化测量研究、组织文化诊断和评估研究(赵琼,2002)。 Sackmann (1991)曾经对研究文化的方法做过权威综述,认为研究方法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以局外人的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演绎的模式;另一类是以局内人的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归纳的模式(Evered & Louis ,1981;Fetterman ,1989)。从外部调查,以实证主义为基础,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期望建立普遍的法则,文化往往被当作一个可控的组织变量。从内部研究,致力于对文化的完整认识,强调所获知识的情景特殊性,但不能总结情景以外的知识(Sackmann ,1990)。无论从什么角度研究组织文化,认识组织文化是必要且重要的工作,测量组织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Rousseau (1990)归纳前人研究,认为研究者们强调的因素不同,并非因为定义不同,而是收集数据的类型有区别。他的观点与Shivra (2001)、Lau (1996)和Alexander (2000)等人不同,认为主要是收集数据的方法影响了研究结果,事实上也是指“测量”组织文化的方法。Delisi (1990)认为有两类收集和分组织文化量表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企业文化评估

企业文化工作成效如何评估? 有量化的方法? 在回答问题前,我想首先向大家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5W1H工作法:Why——为什么干这件事?(目的)What——怎么回事?(对象) Where——在什么地方执行?(地点) When——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时间) Who——由谁执行?(人员) How——怎样执行?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时,可先将这六个问题列出,得到回答后,再考虑列出一些小问题,再得到回答后,便可进行取消、合并、重排和简化工作,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而产生更新的创造性设想或决策。 我想,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的评估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明白企业文化的功能;其次,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和目的(这要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状况来定);再次,就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明确相应的目标。 建立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很多人都觉得这很难,其实很简单,就是:紧紧抓住两端——员工、客户;重点关注两件事——人才激励和品牌推广。那接下来指标的设计思路就很清晰了,品牌推广,主要评估:品牌价值,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客户满意度等;人才激励,主要评估:员工满意度、员工流失率,员工价值观认同度等;此外还有的就是:企业文化工作计划(含培训、活动、仪式等)完成率,员

工参与度等。总之,企业文化评估,完全可以借鉴绩效考核的策略和方法。 企业文化建设评估宜阶段性进行,一年一次最好,而且这是全局性考量,不是针对企业文化部门的。把握住这个原则:要什么考什么!要什么评估什么!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之一就是“从问题入手”,企业文化成效评估也如此,评估不是目的,清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坦率地说,就是要以数据和事实达到教育、推动的目的。

生产车间员工绩效考核评分量表

---------------------------------------------------------------最新资料推荐------------------------------------------------------ 生产车间员工绩效考核评分量表 生产车间员工绩效考核评分量表姓名考核时间考核项目考核内容得分标准得分优良中差生产任务完成情况(20%)生产计划完成率(A)8 分7 分 5 分 2 分生产定额完成率(B)8 分 6 分 4 分 2 分服从生产调度情况4 分 3 分 2 分 0 分岗位作业指导要求(15%)岗位作业指导要求执行情况 9 分 7 分 5 分 3 分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质量要求的理解程度6 分 5 分 3 分 2 分质量指标(15%)产品交验合格率(C) 5 分 4 分 3 分 2 分投入产出率(D)5 分 4 分 3 分 2 分工艺标准的执行情况(点检、首检等相关质量记录) 5 分 3 分 2 分 1 分设备维护使用设备工具的合理性 4 分 3 分 2 分 1 分设备维护保养 5 分 4 分 3 分 1 分设备故障率 4 分 2 分 1 分 0 分 6S 执行情况(16%)工作现场、卫生包干区的清洁程度 4 分3 分 1 分 1 分劳保用品穿戴情况 4 分 3 分 2 分 0 分文明操作及现场定置管理维持程度 4 分 4 分2 分 1 分安全生产 4 分 3 分 3 1 / 8

分 0 分出勤情况 5 分 4 分 1 分 1 分劳动纪律(11%)违纪情况 6 分 5 分 3 分 0 分工作态度(6%)工作主动性、协 作性 6 分 5 分 4 分 2 分加分项目 节能降耗(节约资金额度E) 8 分 6 分 4 分 2 分提高 效率(工作效率提高率F) 8 分 6 分 4 分 2 分合理化建 议所带来的收益(G) 4 分 3 分 2 分 1 分综合得分 生产车间主任评语签字: 年月日人力资源部评语 签字: 年月日备注: 1.上表中的优良中差的评价标准可参考生产车间员工绩效 考核评分标准说明表,最终得分不超过 120 分。 2.在绩效改进中,员工合理化建议被验收并采纳,则按 照本企业奖励条例进行奖励。 车间仍然加分,纳入年终考核。 3.在生产工作中,如违反企业技术质量纪律条例四次以上, 违反公司行政纪律条例三次以上、违反安全纪律条例四次以上的, 均实施一票否决。 生产车间员工绩效考核评分标准说明表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优良中 差生产计划完成率(A) A=100% 95%A99%

企业文化测量表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企业文化测量表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我们是湖南城市学院的学生,诚恳邀请您参与此次对贵公司的企业文化调查活动,您的关注与合作将为我们的专业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对此表示衷心感谢!此问卷内容将保密,请您放心填写! 一、基本情况。请将下列您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写在“()”内 1.性别:() A.男 B.女 2.文化程度:( ) A.高中以下 B.高中/中专 C.大专/本科 D.研究生/博士 3.在公司的时间:( ) A.2年及以下 B.3~5年 C.6~10年 D.10~15年 E.15年以上 4.专业技术职称:( ) A.高级 B.中级 C.初级 D.其他 二、请将下列您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写在“()”内 1、您认为贵企业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A、领导远见卓识,决策能力强 B、员工向心力强、士气高 C、规模大 D、拥有优秀的人才 E、设备设施先进 F、具有拳头产品(培训或学历) G、行业品牌优势 H、经济实力强 I、管理独特、水平高J、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基础 K、创新意识强L、其他 2、您认为制约贵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多选题 A、管理效率比较低 B、制度不健全 C、思想观念转变比较慢 D、管理粗放,且不规范 E、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F、成本意识比较薄弱 G、产品(培训与学历)研发能力不足 H、市场开发强度不足 I、形象宣传与推广力度不够 J、缺乏系统、先进的企业文化 K、缺乏高质量的管理人才 L、缺少团队学习的氛围

M、竞争与危机意识比较淡薄 N、其它 3、您认为贵企业在哪些方面急需提高与改善?()多选题 A、形象塑造与品牌建设 B、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 C、人才建设 D、执行力和战斗力 E、凝聚力 F、创新精神 G、观念转变H、其它 4、您是否清楚贵企业日常发生的大事? ( ) A、清楚 B、不很清楚 C、不清楚 5、平时您了解贵企业各类信息主要的渠道是什么?(备注:多选题)( ) A、会议传达 B、文件通告 C、同事传达 D、宣传栏 E、其它 6、您认为贵企业现有的文化活动(含:员工教育培训、业余生活等)足够吗? ( ) A、足够 B、不太够 C、不够 D、不清楚 7、如果不够,您认为还需要增加哪类活动?( ) A、教育培训 B、交流沟通 C、外出参加考察 D、技术研讨 E、主题教育 F、文体活动 G、其它 8、贵企业领导在作出有关员工切身利益的决策时,是否征求员工意见? ( ) A、征求 B、经常征求 C、有时征求 D、不征求 9、您认为对重大问题的决策,贵企业是否遵循有关规定的程序?( ) A、遵循 B、有时遵循 C、基本遵循 D、不规则遵循 E、不遵循 10、您认为某企业领导者最起码应具备以下哪些条件?(备注:多选题) ( ) A、创业精神 B、社会责任感 C、民主作风 D、关爱员工 E、企业价值观信念 F、远见卓识 G、决策能力 H、坚持原则

企业文化考核方法和指标

企业文化考核 来源:百度文库 责任划分: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全员性工作,可以由人力资源总监负总体责任,人力资源部、行政部牵头。具体责任如下: 人力资源总监: 人力资源部: (1)公司文化建设方案的拟订、实施与监控。 (2)做好企业文化建设费用预算。 (3)控制文化建设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企业内刊的编辑发行。 (5)公众媒体宣传的策划与实施。 (6)公司文化体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 (7)文化稽查。 (8)其他相关责任。 行政部: (1)协助人力资源部做好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2)按照文化建设方案要求开展各项管理。 (3)严格要求本部门员工遵守文化建设规定。 (4)带领部门员工切实参与文化建设工作,提升个人形象,维护公司形象。 (5)接受人力资源部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检查。 (6)其他相关责任。 市场部: (1)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方案要求开展市场推广和各项管理。 (2)严格要求本部门员工遵守文化建设规定。 (3)带领部门员工切实参与文化建设工作,提升个人形象,维护公司形象。 (4)接受人力资源部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检查。 (5)CIS策划。 (6)其他相关责任。 其他部室: (1)与市场部共同做好CIS策划与实施工作。 (2)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方案要求开展市场推广和各项管理。 (3)严格要求本部门员工遵守文化建设规定。 (4)带领部门员工切实参与文化建设工作,提升个人形象,维护公司形象。 (5)接受人力资源部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检查。 (6)其他相关责任。 考核指标: 企业文化考核指标是与责任划分相对应的,具体指标如下: 1、人力资源部考核指标 定性指标 (1)公司文化建设方案的拟订、实施与监控情况。 (2)企业文化建设费用预算情况。 (3)控制文化建设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情况。 (4)企业内刊的编辑发行情况。 (5)公司文化体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情况。

将企业文化执行量化为绩效指标()

将企业文化执行量化为绩效指标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相对变化,因此可进行定量的操作。企业文化量化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可操作性。企业制度因企业文化而生,将企业制度细化为可执行的绩效指标,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量化管理。企业制度有了可量化的指标,就可以制定可考核的标准,通过培训,让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工作目标等均能与企业的要求保持一致。 1990年,本杰明?斯耐得(Beenjamin Scheider) 出版了他的专着《组织气氛与文化》, 其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气氛与管理过程、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组织效益的关系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组织文化通过影响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影响组织气氛,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以及对组织的奉献精神,最终影响组织的生产效益。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效益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1999年,特瑞斯?迪尔(Terrence E.Deal)和爱兰?肯尼迪(Allan A.Kennedy)再次合作,出版了《新企业文化》(The New Corporate Culture),在这本书中,他们认为稳定的企业文化很重要,他们探寻企业领导在使企业保持竞争力和满足工人作为人的需求之间维持平衡的途径。他们认为,企业经理和企业领导所面临的挑战是建立和谐的企业运行机制,汲取着名创新型公司的经验,激励员工,提高企业经营业绩,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1992年,美国知名管理行为和领导权威、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约翰? 科特教授和詹母斯? 赫斯克特教授(John Kotter & James Heskitt)出版了他们的专着《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在该书中,科特总结了他们在1987—1991年期间对美国22个行业72 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列举了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灵活适应型三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影响,并用一些着名公司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预言,在近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以企业制度为基础的企业文化通过强制力的保证使员工在企业制定的游戏规则里行事,长期习惯成自然,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规范、高效,企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又能促进企业的持续性、稳定性发展。制度因企业文化而生。每一个企业的诞生,都有它明确的目标与宗旨,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那么企业所有的管理制度均应紧密围绕企业文化去编制、执行、维护,一旦与这个中心产生冲突均视为无效。企业文化通过企业制度具有强制力,它是刚性的,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企业的法律,员工违反制度,就会遭到制度的处罚,所以企业制度必须通过强制性管理手段规范员工行为。 自2002年以来,巴陵石化合成橡胶事业部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入手,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坚持全面推行“千分制”考核,并不断在内涵上加以延伸,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效提升了企业执行力,也使公司企业文化的作用在绩效提升中充分发挥出来。 所谓“千分制”考核,就是在每个年度内给予每名员工1000分

组织文化量表

Volume 2 Issue 3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 Analysis of culture dimensions and culture types 中国企业的组织文化:维度与类型的分析 Anne S. Tsui (徐淑英) Hui Wang (王辉), Katherine R. Xin (忻榕) 下面这些题目是有关目前中国企业中所存在的某些价值观念,请您根据您所在的企业对其重视的程度进行评估,请在每一题目后面最能代表您的意见的选项上划圈。 1 23 4 5 非常不重视不重视不确定重视非常重视 您所在的企业非 常 不 重 视 不 重 视 不 确 定 重 视 非 常 重 视 员工发展(α=.82) 关心员工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1 2 3 4 5 发展员工的潜能 1 2 3 4 5 理解,信任员工 1 2 3 4 5 重视员工的建议 1 2 3 4 5 提供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机会 1 2 3 4 5 人际和谐(α=.84) 重视团队建设 1 2 3 4 5 鼓励合作精神 1 2 3 4 5 促进员工之间情感的交流 1 2 3 4 5 鼓励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 1 2 3 4 5 员工之间相互体贴 1 2 3 4 5 顾客导向(α=.82)

最大限度满足顾客的需要 1 2 3 4 5 客户的利益高于一切 1 2 3 4 5 提倡顾客就是上帝 1 2 3 4 5 向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 1 2 3 4 5 真诚服务客户 1 2 3 4 5 社会责任(α=.90) 重视社会责任 1 2 3 4 5 企业的使命就是服务社会 1 2 3 4 5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1 2 3 4 5 重视社会的长远发展 1 2 3 4 5 勇于创新(α=.80) 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1 2 3 4 5 注重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 1 2 3 4 5 鼓励创新 1 2 3 4 5 大胆引进高新科技 1 2 3 4 5

组织文化评价量表

组织文化评价量表 宋联可杨东涛杨浩 OCAI(Organizational Culture Assessment Instrument)是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的Quinn教授和凯斯西部保留大学商学院的Cameron教授在长期研究组织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测量组织文化的量表。该量表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国外经过了大量的实证检验,已成为组织文化研究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量表之一。为了帮助我国选用OCAI测量组织文化的人们更效地使用OCAI,本文从OCAI的发展背景、理论基础、设计和应用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对在中国使用OCAI提出一些建议。 一、OCAI的发展背景 OCAI是基于“企业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关注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研究领域越来越强调定量研究”这样的背景下而开发出来的。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企业在战后迅速成长,引起西方学者普遍关注。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日本企业更关心“软”因素,这对当时强调理性和制度的西方管理思想提出了挑战。20世纪80年代初,大内的《Z理论》(1981)、迪尔和肯尼迪的《企业文化》(1982)以及彼特和沃特曼的《追求卓越》(1982)三本著作的相继问世,掀起了OC研究和实践的热潮。Barley (1988)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OC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因为管理咨询顾问和应用型研究者写给管理者和实践者的文章引起强烈反响,另一方面因为理论研究者积极举办专题讨论会和发表学术论文。21世纪初,OC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企业界在实践中发展了OC,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术界对OC的研究更加丰富、深入、科学,跨国公司的OC、OC建设等问题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OC受到普遍关注,如何研究OC也成为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由于研究方法不同,出现了两大学派,一个是以Edgar H.Schein为代表的定性研究学派,另一个是以Robert E.Quinn为代表的定量研究学派。Rousseau(1990)归纳前人研究,认为主要是收集数据的方法影响着研究结果[1]。Delisi(1990)认为有两类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第一类近似于定性方法,第二类近似于定量方法。Sackmann(1991)对研究文化的方法进行了权威综述,认为研究方法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以局外人的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演绎的模式;另一类是以局内人的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归纳的模式(Evered & Louis,1981;Fetterman,1989)。Langan- Fox(1997)认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测量OC的两种主要方法,定性研究往往要嵌入到情境中,需要精心的解释;而定量研究与具体情境无关,使用的是预先确定的标准[2]。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间存在许多争议,支持定性方法的学者认为定性方法可以提供深入且整体的观点,定量方法则难以做到,并且很容易受到理论基础、样本选择、分析工具的影响;支持定量方法的学者认为定量方法更科学,减弱了主观因素和情景因素的影响,定性方法则常受其干扰,并且没有严谨的理论支持。 定量研究是在OC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测量、诊断和评估OC的模型,研发出一系列量表,对OC进行可操作性、定量化的深入研究。在理论基础上建立模型,根据模型设计量表,使用量表收集数据,最终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结论。定量研究的关键是量表和统计分析(韩巍、张含宇,2003),量表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只有解决好量表问题,才能更科学地研究OC[2]。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学者尝试开发测量OC的量表,渴望为OC研究提供科学的工具。 定量研究比定性研究起步晚,1991年英国的JAI出版的《组织变革与发展》第5卷才

规章制度之企业文化评估制度

企业文化评估制度 【篇一:企业文化评估管理办法】 企业文化评估管理办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企业文化评估的职能职责分配、内容、要求及方 式方法。 2 术语和定义 2.1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 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 种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 2.2 企业文化评估 企业文化评估是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履行情况、全体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企 业文化的一致性、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 信心进行的全面的综合性评价。 2.3 视觉识别系统(vi) 视觉识别系统是企业个性和身份的识别。通过导入vi系统将企业的 经营理念、文化精神等透过独特的视觉符号传递给社会大众,对内 征得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对外为企业在公众 中建立起鲜明统一的认知。 3 职责 3.1 公司党委负责企业文化的建设和评估,制定和修改完善《企业文化评估管理办法》。 3.2 公司党办牵头,各单位部门参加企业文化的内部评估,以推动企业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协同建设和发展。 3.3 公司董事长根据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必要时可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内外部统一评估。 3.4 公司董、监、高和各级主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须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率先垂范,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完成公司目标任务。

3.5 公司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和评估的践行者、参与者,应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回报社会,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维护 企业形象。 4 评估内容 4.1 精神文化评估 精神文化评估从企业理念、企业理念传播两个维度进行。 4.1.1 企业理念 企业价值:致力于为13亿中国人民提供绿色、健康、美味的榨菜。企业愿景:打造中国佐餐开胃菜第一品牌,立志把公司发展成为以 榨菜为基础的中国佐餐开胃菜行业绝对领导者和大型航母,引领行 业跨入工业化和现代化。 企业使命:为三峡库区百万菜农增收致富和中国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企业精神:诚信合作、敬业严谨、创新高效。 企业经营理念:为顾客创造价值。 企业价值观:做好人,成好事,创伟业。 战略思路:立足榨菜,打造强势品牌,做大榨菜产业,逐步整合中 国佐餐开胃菜行业,收割集中其市场,成为中国佐餐开胃菜行业绝 对领导者。 企业工作作风:于工作细微之处追求完美。 4.1.1.1 企业理念内部评估 4.1.1.1.1 认知 企业员工知晓企业理念内容,并能说能讲能用。 4.1.1.1.2 认同 企业员工在思想上接受企业理念,并在行为上予以体现。 4.1.1.1.3 接受 企业员工自觉维护企业形象,有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 4.1.1.2 企业理念外部评价 4.1.1.2.1 先进性 企业理念与社会、国家所倡导的基本价值观一致,充分结合行业发 展趋势和企业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 4.1.1.2.2 指导性 企业理念能体现企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能为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 制订与重大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依据,能指导、统领企业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建设,其内涵解读有助于宣贯实施,能指导

如何评判企业文化的优劣

如何评判企业文化的优劣 2012-10-12 22:04:31 星期五如何客观评价企业文化的优劣? 合众资源·3A顾问董事长/刘承元 【根据笔者的经验,我发现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三个致命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专家学者定义的企业文化缺失了最关键的内容,即员工习惯和员工智慧;第二个问题是,专家学者并没有教会人们如何鉴别或评价企业文化的优劣,即没有客观评价企业文化的办法;第三个问题是,专家学者建议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法,显得十分肤浅和难以落地。以至于让企业文化建设变成一项无法评价,不能落地和难有成效的工作。】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告诫我们,没有目标指标(无法评价)的工作终究会成为空谈。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和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但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哪位专家学者给出了“客观评价企业文化优劣”的办法。其结果是,在多数企业里,企业文化建设或者成为空谈(会里会外说说而已),或者成为一种不由自主的行动和努力(凭着老板自身的直觉)。 笔者曾经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顾问工作,深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更知道如何用客观事实来评价企业文化的好坏优劣。笔者写下这篇短文,目的是让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对企业文化建设有一个全新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认识,并着手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首先,员工工作改善越多,企业文化越好。这是最关键的事实,也是中国企业最缺乏的方面。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软实力的竞争,而改善是软实力的最重要部分。所以员工工作改善越多,企业文化越优秀,竞争力越强。 其次,员工违规现象越少,企业文化越好。这是最基础的事实,也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时刻关注的方面。培养员工良好习惯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使员工能够遵章守纪,按标准做事情。 第三,员工工伤事故越少,企业文化越好。工伤事故越少越好的道理谁都懂得,但是把减少工伤事故提高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来认知的却不多。减少工伤事故,不仅需要企业建设安全的环境,还有赖于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意识。 第四,公司劳资纠纷越少,企业文化越好。在一个具有优秀文化的企业里,劳资双方目标一致,平等对待,和谐双赢。劳资纠纷多,说明这种和谐的劳资关系受到破坏,劳资双方互相猜忌,互相博弈,最后的结果是双输。 第五,新员工离职率越低,企业文化越好。在一家文化优秀的企业里,员工之间互助友爱,特别是对新员工更是关爱有加,有利于留住新员工。在一家文化糟糕的企业里,员工之间相互提防,对新员工更是冷漠对待。

企业文化量表设计

企业文化量表 一、理论基础 采用奎因和卡梅伦的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派生出了四个象限:等级型文化、市场型文化、宗族型文化和创新型文化。四类文化的特征如下 (1)等级型文化:具有规范的、结构化的工作场所以及程序式的工作方式。(2)市场型文化:这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于强调竞争力和生产率,更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 (3)宗族型文化: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讲究和谐、参与和个性自由。这类企业更像是家庭组织的延伸。 (4)创新型文化:创新型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它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快节奏的外部环境中应运而生。创新型文化的基本观点认为创新与尝试引领成功。 二、问卷采用的模型 企业文化量表设计采用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测量维度,该测量维度划分为四个模块:人的特性模块、基本价值观模块、环境适应模块和企业使命模块。具体维度如下。 (1)人的特性模块 ·授权: 企业成员进行自主工作的授权状况,它是责任感的源泉。 ·团队导向: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实现共同目标的意识 ·能力开发;企业用于员工技能成长、素质开发上的投入状况 (2)基本价值观模块 ·核心价值观:企业成员共享的、特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 ·一致性:企业成员达成一致观念的难易程度,尤其指在遇到冲突时 ·和谐:企业不同部门之间为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状况 (3)环境适应模块 ·应变能力:企业对环境变化能够迅速采取变革措施并顺利实现 ·关注顾客:对顾客兴趣的把握以及对顾客需求的迅速反馈 ·组织学习:企业从内外部环境中接收、内化、传播知识与经验,并迅速

进行创新、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4)企业使命模块 ·企业愿景:企业所有成员共享的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看法 ·战略导向:对如何实现企业愿景所进行的战略规划 ·企业目标:为实现企业愿景、战略而设定的一系列阶段性目标 二、问卷内容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文化状况,专门组织了一次企业文化问卷调查,共发出1000份问卷,样本覆盖企业所属的各个部门,调查对象包括工人50%,各级管理人员30%,后勤、事业、服务人员20%。问卷采用标准化问题办法,设计问题共29道。 测量结果采用分值方式进行分析: (1)分值在70分以下说明企业管理理念落后 (2)分值在70—100分之间说明该企业组织文化环境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3)分值在100分以上说明该企业组织文化环境处于一个很好的状态 企业文化量表 一、基本情况。(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前画钩) 1、性别: A男 B女 2、年龄: A:20-25 B:25-30 C:30-35 D:35-45 E:45以上3在公司的时间 A :一年以下 B:1—2 C:2—4 D:4年以上 4、文化程度 A:高中以下 B:高中与中专 C:大专 D:本科 E: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 5、工作类别 A:技术人员 B:管理人员 C:财务人员 D:后勤服务人员 E其他_______

分析企业文化经典工具之Denison组织文化测量量表

分析企业文化经典工具之Denison组织文化测量量表 Denison组织文化测量量表 Denison(1995)发现有四个文化特性与经营业绩有必然联系,并对这个特性作了明确界定。相容性(involvement),培养员工的能力、主人翁精神和责任心,通过授权员工、团队导向、能力发展三个指标衡量;使命感(mission),为企业确定有积极意义的长期的发展方向,通过愿景、目标、战略方向/目的三个指标衡量。四个文化特性不是独立的,而是共同对经营业绩起作用。 Denison认为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稳定性(stable)、灵活性(flexible)、关注内部(internal focus)和关注外部(external focus)四个方面。某一方面的业绩是由两个文化特性共同决定:使命感、相容性决定稳定性,相容性和连续性决定关注内部,连续性和适应性决定灵活性,适应性和使命感决定关注外部。 Denison(Denison and Mishra,1995;Denison,2000)开发了Denison组织文化测量量表,通过测量四个文化特性来评估组织文化,每个文化特性用三个指标衡量,每个指标对应5个题项,量表总共有60个题项。根据调查数据,用象数模型显示结果。横轴的左右两端分别是灵活和稳定,纵轴的上下两端分别是关注外部和关注内部,两轴将同心圆划分成四个象限。每个象限三等分,12个扇形分别对应12个指标。圆的核心表示组织文化的核心理念,最外层为各指标的名称,中间四个圆表示每个指标的四分位数,显示该指标的程度。指标的百分位数在哪个程度之间,就从内到外用代表色占满多少扇形环。 该量表提供了一种将组织文化与组织业绩联系起来的测量方法,可以让人们了解组织文化对业绩的影响,并知道如何改变组织文化以提高组织效率(Denison,2000)。该量表虽然较为细致,但使用起来也较复杂(刘孝全,2004)。由于测量时采用百分位数和四分位数,要在基准数据的基础上比较测得的数据,因此,建立数据库是关键。

Denison组织文化调查问卷

Denison组织文化调查问卷 Denison(Denison and Mishra,1995;Denison,2000)开发了Denison组织文化测量量表(Deniso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survey),通过测量四个文化特性来评估组织文化,每个文化特性用三个指标衡量,每个指标对应5个题项,量表总共有60个题项。每个题项均是陈述题,用五点量表法(从1=强烈不赞同,2=不赞同,3=中立,4=赞同,5=强烈赞同,此外还可选择“不适用”)表明同意或不同意的态度。 在本公司…… (1) 大多数员工积极投入自己的工作。 (2) 通常在可获得最佳信息的层面作出决策。 (3) 信息广泛共享,每个人都可以在需要时获得所需的信息。 (4) 每个人都相信自己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5) 业务规划具有持续性,并且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6) 积极鼓励组织内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合作。 (7) 员工彼此进行广泛合作。 (8) 利用团队结构而不是等级结构来完成合作。 (9) 团队是我们的主要基石。 (10)工作的组织方式使每个人都能了解本职工作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 (11) 员工被授予权力,可以自己进行决策。 (12) 储备实力(员工的能力)不断得到改善。 (13) 对员工的技能不断进行投资。 (14) 员工的能力被视作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15) 由于我们不具备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因此时常出现问题 (16) 领导和管理者能够信守诺言。 (17) 具有独特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方法。 (18) 明确、一致的价值观指导着我们的经营方式。 (19) 忽略核心价值观会使你陷入困境。 (20) 有道德准则指导着我们的行为,使我们明辨是非。 (21) 出现分歧时,我们尽全力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22) 组织拥有一种强有力的文化。 (23) 即使遇到难题,我们也总能达成一致意见。 (24) 在关键问题上我们经常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25) 员工们对正确和错误的行为方式有着明确一致的看法。 (26) 我们的经营方式具有一贯性和可预测性。 (27) 来自不同部门的员工具有共同的目标。 (28) 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项目并不困难。 (29) 与不同部门的员工进行合作同与来自不同组织的员工合作样困难。 (30) 组织内各阶层的目标协调一致。 (31) 工作方式十分灵活,容易进行改变。 (32) 我们善于应对竞争对手以及业务环境中的其他变化。 (33) 我们不断采纳新的先进工作方法。 (34) 改革尝试通常会遇到阻力。 (35) 不同部门经常相互合作,实施改革。 (36) 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常常带来变革。

某公司企业文化评分标准

总公司党委、总公司关于印发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项目文化建设标准及评比办法》的通知 项目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效益的源泉,也是直接展示企业形象的平台、塑造企业精神的舞台和培育人才的基地。项目文化直接触摸到市场脉搏,最具生命活力。总公司系统项目众多,遍布全国。抓好项目文化建设,是奠定企业文化体系的基础,是确保企业文化落地、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为此,特颁布《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项目文化建设标准及评比办法》,望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六年五月十日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项目文化建设标准及评比办法 一、项目文化建设标准 (一)坚持使用统一的企业标志、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歌曲,打造“中国铁建”品牌。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工期长短,都要严格按照总公司《企业识别系统(CIS)规范手册》(详见总公司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78276900.html,)的要求,使用规范、统一的企业标志、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歌曲,任何项目都不得另有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提法。具体要求如下: 1、在现场彩门、营区大门和条件允许的工地围栏、围墙上喷绘醒目的总公司标志或二级单位标志。(25分) 2、在自有的大中型机械设备、车辆上喷绘总公司标志或二级单位标志。(5分) 3、在安全帽上喷绘总公司标志或二级单位标志。(5分) 4、在宣传册、项目手册、会议室、项目宣传橱窗以及营区等处印制、喷绘或悬挂总公司标志或二级单位标志、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鼓舞士气、展示企业精神风貌的宣传口号。(5分) 5、开工典礼、竣工典礼、各类会议所用的条幅、彩旗以及项目部的大门牌,均应按规范制作,在各单位名称前必须冠以“中国铁建”标志。(5分) 6、规范制作名片、信封、桌旗、贺年卡、胸卡、服装等,其他办公用品、物件上也应印制统一的企业标志,制作样式应符合规范。

中高层管理人员心理特征测评量表(含领导能力、团队合作、人际关系、性格类型及评价标准)

管理人员心理特征测评量表 (含领导能力、团队合作、人际关系、性格类型) 答题需知 1、请大家认真回答每个问题,每个题必须回答。 2、本测评问卷只是心理测验,目的只是找出每个人对应的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无好坏 之分,只是不同的心理特征适合不同的职业。因此,本问卷的答案无所谓对与不对,好与不好。 3、回答时不要考虑“应该怎样”,只要回答你平时“是怎样的”就行了。请你尽快回答, 不要在每个题目上太多地思考。 4、如果你觉得在不同的情境里,两个答案或许都能反映你的倾向,请选择一个对于你 的行为方式来说最自然、最顺畅和最从容的答案。

第一部分领导能力测试 以下25道题,同意的请选择“是”,不同意则填“否”。 1、为纠正员工的错误,管理者应先指出员工的长处,然后再讨论其错处。 2、管理者没有必要与下属讨论组织的远程目标。只要下属能了解组织当前目标,他们即能有效地履行任务。 3、最佳的谴责方式是当众斥责。 4、冤情或士气问题一般应由员工的直属上司处理,而不宜诉诸特别指定的专人处理。 5、为下属制定工作目标时,应该让工作量超过他们所能负荷的限度。 6、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在于执行规章制度。 7、同僚之间人缘最佳者照理应成为合适的管理者。 8、管理者如在下属面前认错,则将丧失下属对他的尊敬和自己的威严。 9、管理者如以“我不知道,但我将探寻答案,然后再答复你”作为问题的答复,则该管理者必将有资格教导他人该如何做这项工作。 10、技术人士当管理人员比其他人更合适。 11、管理者是天生的,而非后天培养的。 12、管理者值得花大量时间来让新员工接受良好的培训。 13、讽刺是对付多嘴员工的妙方。 14、让规章被彻底执行的最好方法,便是制订多重违规惩戒措施。 15、管理者应询问下属有关他们对工作方法的意见。 16、良好的管理者应尽量授权下属,以履行他职务范围内的工作。 17、为了绝对公平起见,管理者应不理会员工之间的个体差异,而对他们一视同仁。 18、管理者不应不断地提醒员工有关过去所犯的错误,一旦员工错误已被改正,则不应再被提及。 19、偶尔对员工的责骂将有助于让一般员工循规蹈矩。 20、惩罚员工时,管理者应避免说出或做出任何足以令员工憎恨的事。 21、在倔强与要求严格的管理者之下,员工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22、倘若新员工没有学好履行职责内工作的方法,则应视为他们未曾接受良好的教导。 23、管理者对自身工作感兴趣与否,要比他是否能够有效地履行工作更为重要。 24、如果管理者对员工详细说明工作的细节,则员工将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类型工作。 25、管理者若想有效地做好工作,则他对下属的感受、态度与观念必须能够经常了解。

丹尼森组织文化测评问卷Deniso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Survey

丹尼森组织文化调查问卷 本项调查共有60道陈述题,这些题目描述机构文化的各个不同方面以及机构的运作方式。回答问卷时,只需要就每一条陈述说明您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在回答问题时,对您所在机构做总体评估,以正常状况为评估基础。 如果问题准确描述了您所在机构的正常状况,您就应当表明赞成该项陈述。如果陈述未能准确描述您所在机构的正常状况,您就应当表示不赞成。如果您难以决定在两种答案中应当选择哪一种,请选择最接近机构状况的答案。如果您觉得对陈述既不赞成也没有异议,则应当选择中性的回答。如果某项陈述题与您无关,可以不回答。 问题的回答及得分 l 2 3 4 5 O 强烈不赞同 不赞同 中立 赞同 强烈赞同 不适用 在本公司… 1.大多数员工积极投入自己的工作。 2.通常在可获得最佳信息的层面作出决策。 3.信息广泛共享,每个人都可以在需要时获得所需的信息。 4.每个人都相信自己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5.业务规划具有持续性,并且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6.积极鼓励组织内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合作。 7.员工彼此进行广泛合作。 8.利用团队结构而不是等级结构来完成工作。 9.团队是我们的主要基石。 10.工作的组织方式使每个人都能了解本职工作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 11.员工被授予权利,可以自己进行决策。 l2.储备实力(员工的能力)不断得到改善。 l3.对员工的技能不断进行投资。 14.员工的能力被视作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15.由于我们不具备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因此时常出现问题。 l6.领导和管理者能够信守诺言。 l7.具有独特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方法。 18.明确、一致的价值观指导着我们的经营方式。 19.忽略核心价值观会使你陷入困境。 20.有道德准则指导着我们的行为,使我们明辨是非。 21.出现分歧时,我们尽全力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22.组织拥有一种强有力的文化。 23.即使遇到难题,我们也总能达成一致意见。 24.在关键问题上我们经常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25.员工们对正确和错误的行为方式有着明确一致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