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格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格

(完整word版)导线测量及计算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导线边)。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折角, 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 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 导线的布设形式: 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附合导线网自由导线网 钢尺量距各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表中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表6J-1 图根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的技术要求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导线边长测量 光电测距(测距仪、全站仪)、钢尺量距 当导线跨越河流或其它障碍时,可采用作辅助点间接求距离法。 (α+β+γ)-180o 改正内角,再计算FG边的边长:FG=bsinα/sinγ 3.导线转折角测量 一般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用测回法测量,两个以上方向组 成的角也可用方向法。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当与高级控制点连测时, 需进行连接测量。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思路: ①由水平角观测值β,计算方位角α; ②由方位角α及边长D, 计算坐标增量ΔX 、 ΔY; ③由坐标增量ΔX 、ΔY,计算X、Y。

(计算前认真检查外业记录,满足规范限差要求后,才能进行内业计算)坐标正算(由α、D,求X、Y) 已知A(x A,y A),D AB,αAB,求B点坐标x B,y B。 坐标增量: 待求点的坐标: (一)闭合导线计算 图6-10是实测图根闭合导线示意图,图中各项 数据是从外业观测手簿中获得的。 已知数据: 12边的坐标方位角:12 =125°30′00″;1点的坐 标:x1=500.00,y1=500.00 现结合本例说明闭合导线计算步骤如下: 准备工作:填表,如表6-5 中填入已知数据和 观测数据.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理论值: (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例:fβ=Σβ测-(n-2)×180o=359o59'10"-360o= -50";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6-5)

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导线的内业计算 导线闭合平差计算步骤: (绘制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一、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角度的调整 (1)计算角度闭合差: f β =Σβ测-Σβ理=Σβ测-(n -2)×180°(n 为内角的个数) (2)计算限差: f β允许=±40"√n (n 为角的个数) (3)若在限差内,则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 V=-f β/n 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βi'=βi +v β 注:当角度合差不能整除时,可将余数再分配到含有短边的角上。(原因:由于仪器对中和目标偏心的原 因。含有短边的角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 二、方位角的计算:(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是按各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和导线的 转折角依次推算出来的。 注意:(①当计算结果出现负值时,则加上360? ②当计算结果出现大于360?时,则减360?) αbc =αab +180?-β右 αbc =αab -180?+β左 三、坐标增量的计算和坐标增量的调整。 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1.坐标增量的计算:△x ab = x b -x a =dcos αab △y ab =y b -y a =dsin αab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f x=Σ△x 测 f y=Σ△y 测 3.由于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存在,使闭合导线不能闭合 故:导线长相对闭合差k: =K T D f 1 = ∑ 5.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k <1/2000(图根级),则将f x,f y 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 的坐标增量。 v △x i =- ∑D f x D i △ x i ' =△x +v △x i v △y i =- ∑D f x D i △ y i '=△x +v △y i 6.坐标计算。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角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长度(m ) 相对闭合差 边长 一般 首级控制 一般 首级控制 ≤1.0m ≤1/2000 ≤1.5倍测图最大视距 30 20 60√n 40√n

导线复测内业计算公式

导线复测内业计算公式 1、坐标反算: D=V(X1-X2)2 +(Y1-Y2)2 (距离) a二arctan (Y2-Y1) + ( X2-X1)(坐标方位角) 说明:当厶Y+ △ X+第一象限 当A Y+ △ X-第二象限+180 ° 当A Y- △ X-第三象限+180 ° 当A Y- △ X+第四象限+360 ° 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a AB,称为直线AB的正坐标方位角。 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a BA称为直线AB的反坐标方位角,也是直线BA的正坐标方位角。a AB与a BA的坐标相差180度,互为正、反坐标方位角。即a AB=a BA± 180° 2、闭合导线计算 (1)闭合差的计算:f B二刀B测-(n-2 ) X 180°(左、右角) 若f f B容即可以经行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在平差的过程中。采用平均分配法把闭合差平均分配到各个观测角, 并遵守短边的夹角多分配,长边的夹角少分配的原则, 使各角改正数的总和与反号的闭合差相等。改正数计算V B =f B* n (反号)改正后的角值B =B测+V ( 2)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a前=久后+180° - B右(右角)

a前=口后-180 - B左(左角) (3)坐标增量计算闭合差计算与改正: △ X=l x Cos a AB △ Y I x Sin a AB (I 是距离) fx= £△ X 测fy= £△ Y 测 f= V fx2 + fy 2K=f - L=1 - (L -f)v ?容(L 是路线的全长) 若K v K容可进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改正,就是将fx、fy按边长成正比反号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反之则重测。改正数计算:Vx(y)= fx(y)-L x I (反号)改正后坐标增量:△ X后=△ X+Vx △ Y后二A Y+ Vy (4)导线点坐标计算: X=X0+\ X 后 Y二Y0+XY 后 3、附和导线计算 (1)闭合差的计算:f B =刀8测-a终-a始+n x 180°(左角) f B =刀8测-a始-a终+n x 180°(右角) 若f f B容即可以经行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反之则重测。在平差 的过程中,采用平均分配法把闭合差平均分配到各个观测角,并遵守短边的夹角多分配,长边的夹角少分配的原则,使各角改正数的总和与反号的闭合差相等。改正数计算V B =f B* n (反号)改正后的角值B = 8测+V B ( 3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a前=久后+180° - B右(右角)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闭合差: (2)计算限差:(图根级) (3)若在限差内,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 (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有: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 K<1/2000 (图根级),则将、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 例题 ] 如图所示闭合导线,试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表格见下图:

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 (1) 填写观测数据 (2) 计算高差闭合差 h f =∑h ,若h f ≤容h f 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数: i h i i h i L L f V n n f V ·· ∑-= ∑-= 或 各段改正高差: i i i V h h +=改 (4)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闭合差(fh ) 水准路线中各点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两已知水准点间的高差。若不等两者之差称为闭合差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支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n 为测站数,适合山地) (L 为测段长度,以公里为单位,适合平地) 水准测量中,消除闭合差的原则一般按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地改正各段的观测高差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闭合导线必须满足的条件:一是多边形的内角和条件,二是坐标条件。闭合导线按下述步骤进行计算。 (1) 角度闭合差计算与调整。12边形内角和理论值为 ∑理 β = ()180212?-o = 1800o 由于测角误差的影响,使观测所得的内角和∑测β不等于理论值∑理 β ,二 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β表示 ?β=∑测β—∑理β= 1800o01′37″—(12—2)?180o= 1′37″ 对于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容许值一般为 ?允β= ±≈''1206208″≥?β= 97″ 当角度闭合差?β≤ ?允β时,将角度闭合差以相反的符号平均分配给各观测角,即在每个角度观测值上加一个改正数 υ= -12 βf = - 12 79' '= -8″余 -1″ 65→D Θ=73.138 最小 ∴将余数-1″调整到∠6上 即 改正后各角值为 ∠1=48o51′35″ ∠2=219o56′39″ ∠3=95o08′58″ ∠4=194o04′54″ ∠5=230o07′02″ ∠6=122o04′39″ ∠7=93o21′05″ ∠8=111o52′05″ ∠9=234o49′32″ ∠10=107o20′29″ ∠11=91o30′55″ ∠12=250o52′07″ 检验: ∑改 β =∠1+ …… +∠12=1800o=∑理β (2)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角度闭合差调整好后,用改正后的角值从第一边的已知方位角开始依次推算出其他各边的方位角。已知第一条边的方位角 1α= 0o 其他方位角的计算式: 2α= 0o+180o+219o56′39″- 360o=39o56′39″ 3α=39o56′39″+180o+95o08′58″=315o05′37″ 4α=315o05′37″-180o+194o04′54″=329o10′31″

全站仪闭合导线方位角及距离计算方法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计算方法 ①?方位角计算(左角) 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a 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 a BC = a AB +Z B ±180 ° = 30 +°60 + 180 =270 a CD = a BC +Z C士180 °= 270+ °70 - 180 = 160 ° a DE = a CD +Z D士180 ° =160 + 100 - 180 =°80 ° a EB = a DE +Z E 士180 °= 80 + 130 - °180 =° 30 °

②?方位角计算(右角) 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a AB = 30°,可求出其 它方位角如下: a BC = a AB + Z B ±180 ° = 30 +°60 + 180 =270 a CD = a BC - Z C 士180 =270 -°290 +°180= °160 a DE = a CD - Z D 士180 ° =160 - 260 - 180 =° 80 a EB = a DE - Z E 士180 ° = 80 -230 - 180 =°30 ° 总结:角在左边用加法,角在右边用减法(左加右减);在求方位角时,两个角相加或相减得出来的得数大于180°则减去180°若小于 180°则加上180° (大减小加)。 ③?坐标与距离计算方法

同理可以得到D 点与E 点坐标 已知 A,B 两点坐标 A(Xa,Ya),B(Xb,Yb), 1.求AB 方位角及距离 a AB = (Y A )/(X B -X A ) = Tan a x YB-Y A A / 注意:测量中坐标系x , y 与数学中坐标系x , y 相反 X B-X A 一甘 — I Y D AB = v {(X B -X A ) 2+(Y B -Y A ) 2} 2.求C 点坐标C (Xc,Yc ) Xc = XB + D AB ? COSk AB Y C = YB + D AB- Sin a AB

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完整版

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三节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 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 、y 。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然后绘制计算略图,将各项数据注在图上的相应位置,如图6-11所示。 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1.坐标正算 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如图6-10 所示,已 y 图6-10 坐标增量计算

知直线AB 起点A 的坐标为(x A ,y A ),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 AB 和αAB ,需计算直线终点B 的坐标。 直线两端点A 、B 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 AB 、Δy AB 表示。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 ? =-=?=-=?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 (6-1) 根据式(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 和cos 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则B 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 ? +=?+=+=?+=AB AB A AB A B AB AB A AB A B D y y y y D x x x x ααsin cos (6-2) 例6-1 已知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 456380m 62.135'''?==AB AB D α,,若A 点的坐标为 m 82.658m 56.435==A A y x ,,试计算终点B 的坐标。 解 根据式(6-2)得 2.坐标反算

全站仪闭合及符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2014)

全站仪导线测量计算书 (一)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已知A点的坐标X A=450.000米,Y A=450.000米,导线各边长,各内角和起始边AB的方位角αAB如图所示,试计算B、C、D、E各点的坐标。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闭合导线的内角和在理论上应满足下列条件: 角度闭合差: 图6—8闭合导线算例草图 角度的改正数△β为: 2、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 BC边的方位角

CD边的方位角 ………………………………………… AB边的方位角(校核) 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3、坐标增量计算 设D12、α12为已知,则12边的坐标增量为: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 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内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用表示: 缺口AA′的长度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以f表示。由图可知:

图6—9闭合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 对于量距导线和测距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般不应大于1/2000。 调整的方法是:将坐标增量闭合差以相反符号,按与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条边的坐标增量中,公式为:的改正数= 的改正数= 的改正数=米 的改正数=米 5、导线点的坐标计算 根据导线起算点A的已知坐标及改正后的纵、横坐标增量,可按下式计算B点的坐标:

起始点A的坐标已知,则B点的坐标为: (二)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图6—10附和导线算例草图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由于A、E的坐标为已知,所以从A到E的坐标增量也就已知,即: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好东西) 1.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 当β为左角时 α前=α后+β左-180° 当β为右角时 α前=α后-β右+180° 2. 角度闭合差计算 始-α终)+∑β左-n*180° fβ=(α 始-α终)-∑β右+n*180° fβ=(α 3. 观测角改正数计算公式 Vβ=±fβ/ n 若观察角为左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反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若观察角为右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同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 4.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X=X终-X始 ∑△Y= Y终-Y始 Fx=∑△X测-∑△X FY=∑△Y测-∑△Y 5. 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公式 VX=- Fx/∑D3Di VY=-FY/∑D3Di2 2 所以:∑VX= - Fx ∑VY= - FY 6.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 F=SQR(FX^2+FY^2) 7.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F/∑D=1/∑D/F 8. 坐标增量计算

导线测量的内业方法 本人不才悉心整理出来的望能给同行业人士提供点资料 (一)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已知A点的坐标XA=450.000米,YA=450.000米,导线各边长,各内角和起始边AB的方位角αAB如图所示,试计算B、C、D、E各点的坐标。 1 角度闭合差: 图6—8 闭合导线算例草图 角度的改正数△β为:

2、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 BC边的方位角 CD边的方位角 AB边的方位角 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校核) 3、坐标增量计算 设D12、α12为已知,则12边的坐标增量为: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 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内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用表示: 缺口AA′的长度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以f表示。由图可知: 图6—9 闭合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 对于量距导线和测距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般不应大于1/2000。

测量闭合导线计算方法

测量闭合导线计算方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如表7-3,已知A点坐标X=5609.26,Y=7130.38,方位角150度48分12秒.第一步:站点在B,后视A点,前视C点,得到B点的观测左角,及AB距离125.82m,转站C,后视B,前视D,得到C点观测左角, 及BC距离162.92m,转站D,后视C,前视A,得到D点观测左角, 及CD距离178.77m,转站A,后视D,前视B,得到A点观测左角, 及AB距离125.82m, 第二步:计算 A:角度闭合与调差 1:观测角总和:98。39,36,,+88。36,08,,+87。25,30,,+85。18,00,, =359。59,14,, 2: 闭合差值: 实测值-(N-2)×180=359。59,14,,-(4-2)×180=-46”(N为测站数) 3:闭合调整-(-46)÷4=+11.5(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如有小数,按长边少分,短边多分原则) 4:改正后角度:B观测角=98。39,36,,+12”=98。39,36” C观测角=88。36,08,,+11”=88。36,19” D观测角=87。25,30,,+11”=87。25,41” A观测角=85。18,00,,+12”=85。18,12” 5:求方位角:A(待求点)=A(前一边方位角)+观测角(左角取得正,右角取负) ±180(实际计算时,如方位角+转角大于是180时应减去180,小于180,应加180,结果为负时应减360) B方位角=(150。48,12,,+98。39,48),,-180。=69。28,00” (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减180) C方位角=69。28,00,,+88。36,19”+180。=338。04,19” (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加180) D方位角=338。04,19”+87。25,30,,-180。 =245,30,00” (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减180) A方位角=245。30,00”+85。18,00,,-180。=150。48,12,, (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减180) B:坐标闭合差与调差 1:△X=边长×COS(方位角) △Y=边长×SIN(方位角) AB边长计算值: △X=125.82×COS(150。48,12,,)=-109.83 △Y=125.82×SIN(150。48,12,,)=61.38 BC边长计算值△X=162.92×COS(69。28,00”)=57.14 △Y=162.92×SIN(69。28,00”)=152.57 CD边长计算值: △X=136.85×COS(338。04,19”)=126.95 △Y=136.85×SIN(338。04,19”)=-51.11 DA边长计算值: △X=178.77×COS(245,30,00”)=-74.13 △Y=178.77×SIN(245,30,00”)=-162.67 各边长计算值之和△X=-109.83+57.14+126.95-74.13=+0.13

2-1 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现以图6-11所注的数据为例(该例为图根导线),结合“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的使用,说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步骤。 1.准备工作 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见表6-6,起算数据用单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角度闭合差?如图6-11所示,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 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 ? (26-3和表6-?,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 如果,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 (3)计算水平角改正数?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 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vβ的计算公式为:

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4)计算改正后的水平角?改正后的水平角βi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水平角改正数 (11 ??? 不等于零,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Wx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Wy,即 3)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WD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从图6-12b可以看出,由于坐标增量闭合差Wx、Wy的存在,使导线不能闭合,1-1′之长度WD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并用下 式计算仅从WD值的大小还不能说明导线测量的精度,

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还应该考虑到导线的总长。将WD与导线全长∑D相比,以分子为1的分数表示,称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WK,即 以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来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WK的分母越大,精度越高。不同等级的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容许 值WKP参见表6-3和表6-4,图根导线的WKP为1/2000。 如果WK>WKP,说明成果不合格,此时应对导线的内业计算和外业工作进行检查,必要时须重测。 (4) 计算检核: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应满足下式(5)计算改 本例中导线边 5.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根据起始点1的已知坐标和改正后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按下式依次推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将推算出的各导线点坐标,填入表6-6中的第11、12栏内。最后还应再次推算起始点1的坐标,其值应与原有的已知值相等,以作为计算检核。附导线的载流量对照表. 表6-6?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全站仪闭合导线方位角及距离计算方法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计算方法 ①.方位角计算(左角) 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α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 αBC = αAB + ∠B ± 180° = 30°+ 60° + 180° = 270° αCD = αBC + ∠C ± 180° = 270°+ 70°- 180° = 160° αDE = αCD + ∠D ± 180° =160°+ 100° - 180° = 80° αEB = αDE + ∠E ± 180° = 80° + 130° - 180° = 30°

②.方位角计算(右角) 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α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 αBC = αAB + ∠B ± 180° = 30°+ 60° + 180° = 270° αCD = αBC - ∠C ± 180° = 270° - 290° + 180°= 160° αDE = αCD - ∠D ± 180° =160°- 260° - 180° = 80° αEB = αDE - ∠E ± 180° = 80° - 230° - 180° = 30° 总结:角在左边用加法,角在右边用减法(左加右减);在求方位角时,两个角相加或相减得出来的得数大于180°则减去180°,若小于180°则加上180°(大减小加)。

③.坐标与距离计算方法 已知A,B两点坐标A(Xa,Ya),B(Xb,Yb), 1.求AB方位角及距离 αAB = (Y B-Y A)/(X B-X A) = Tanα 注意:测量中坐标系x,y与数学中坐标系x,y相反 Y D AB = √{(X B-X A)2+(Y B-Y A)2} 2.求C点坐标C(Xc,Yc) Xc = XB + D AB·COSαAB Y C = YB + D AB·SinαAB 同理可以得到D点与E点坐标

总结 闭合导线测量

闭合导线测量---总结. 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现以图6-11所注的数据为例(该例为图根导线),结合“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的使用,说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步骤。

1.准备工作 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见表,起算数据用单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计算角度闭合差,(1 n——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式中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不 f,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表示,即等于理论值β (2)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f,其中 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的质量。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βp f的计算公式为:βp 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如果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求,>,或重测。 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求,如果≤,

整。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3)计算水平角改正数 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vv,的改正数的计算公式为:ββ 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 β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水改正后的水平角 4)计算改正后的水平角(i改平角改正数 n2)×180?计算检核: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为(,本例为540-?。 3.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本例观测左角,按式推算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填入表的第五栏内。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

[技巧]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技巧]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距离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增量观测角改正数改正角坐标方位角 x y 点号 点号D ?′″ ″ ?′″ ?′″ ?x/m ?y/m ?x/m ?y/m /m /m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0.00 0.00 A -1 0 188 04 03 90.95 -90.05 -12.76 -90.04 -12.76 B 173 00 54 +19 173 01 13 -90.05 -12.76 B -1 0 181 05 16 114.12 -114.11 -2.17 -114.1 -2.17 C 92 43 42 +19 92 44 01 -204.16 -14.93 C -1 +1 93 49 17 154.21 -10.29 153.88 -10.28 153.87 D 89 04 09 +19 89 04 28 -214.45 138.95 D -1 0 02 53 45 135.83 135.65 6.86 135.66 6.86 E 196 15 00 +19 196 15 19 -78.80 145.81 E 0 0 19 09 04 69.40 65.36 22.77 65.36 22.77 F 79 57 54 +20 79 58 14 -13.44 168.58 F -1 0 279 07 18 89.27 13.94 -88.15 13.95 -88.15 G 170 35 12 +20 170 35 32 0.50 80.43 G 0 0 269 42 50 80.43 -0.50 -80.43 -0.5 -80.43 A 98 20 54 +19 98 21 13 0.00 0.00 A 188 04 03 B 总和 899 57 45 +135 900 00 00 734.21 +0.05 -0.01 0.00 0.00 f/m,,X,,0.05,x f/m,,Y,,0.01f,,,899:57'45",360:,,135",,,y理测,,, 辅 22f,,60"7,,159"f/m,f,f,0.05容Dxy助 计K,f/D,0.05/734.21,1/14000,1/2000,D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