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黏土矿物吸附铀的因素研究进展

影响黏土矿物吸附铀的因素研究进展
影响黏土矿物吸附铀的因素研究进展

第45卷第21期2017年11月

广州化工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5No.21

Nov. 2017影响黏土矿物吸附铀的因素研究进展+

廖容\王新宇1,2,杨旅涵\程科1

(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2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随着原子能事业、工矿业等的发展,由放射性核素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粘土矿物吸附法被广泛运用 于处理低浓度铀放射性污染。由于粘土矿物的自身特性、储量丰富等特点,使得其不仅为找矿提供依据,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优 选材料,尤其是作为经济、髙效的吸附材料。但是影响粘土矿物吸附铀的因素错综复杂。从粘土矿物特性、铀化学性质、铀赋存 形式等几方面阐述了表生环境中粘土矿物吸附铀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铀矿勘探、铀的提取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处理放射性污染提 供依据。

关键词:粘土矿物;吸附铀;因素

中图分类号:X5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677(2017)21-0010-04 Research Progress on Factors Affecting Uranium Sorption of Clay Minerals *

LIAO Rong',WANG Xin-yu1,2,YANG Lv-han1,CHENG Ke1

(1 College of Geoscience,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ichuan Chengdu 610000;

2 The Key Laboratory of Nuclear Technology of Sichuan Province,Sichuan Chengdu 610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anium mining,metallurgy and nuclear industry,the pollution of radioactive nuclide uranium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Clay minerals adsorption method is widely used to deal with radioactive pollution of low concentration uranium.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abundant reserves,clay minerals can not only provide the basis for ore prospecting,but also be the preferred material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especially as an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adsorben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sorption of uranium on clay minerals from the aspects of clay mineral characteristics,chemical properties and uranium occurrence were expounded. It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basis for the extraction of uranium exploration,extraction of uranium and the treatment of radioactive pollution.

Key words:clay mineral; uranium adsorption;factor

随着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对经济价值髙的工业铀矿 物的寻找促使对铀矿勘探、开采、提取等技艺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铀矿水冶、元件加工、核电运行、核设施生产等过程 中产生了大量含铀废水、含铀放射性废物等毒害性污染物引起 动植物畸变、危害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社会问题。

铀矿物除以了沥青铀矿、碳酸铀矿、磷酸铀矿等形式存在 外,部分铀则以分散吸附态存在,研究铀的吸附机理有助于更 髙效的从含铀物质中提取铀[32]。对于放射性污染的处理,尤其

是对低浓度铀含量废水的处理日渐成熟。目前处理水体中铀污 染的技术主要有微生物处理、髙分子材料处理、吸附、萃取 等,其中吸附法尤其是粘土矿物的吸附得到了广泛运用。粘土 矿物作为一种天然的吸附材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经济、便 捷、吸附效率髙、吸附容量大,是理想的处理低浓度铀废水材 料。研究影响粘土矿物吸附铀的因素能进一步了解其吸附机 理,对铀的提取和处理放射性铀造成的污染技术等提供理论依*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3120)。

第一作者:廖容(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球化学。据和技术支持[28]。

1铀地球化学性质

铀在地壳中的分布特点是含量虽低,但分布广,是一种具 毒性和放射性的金属元素。铀既能与氢、氧、氟、氯等非金属 元素形成二元化合物,也能与铝、钒、铜等金属元素反应形成 金属化合物[1]。铀作为一种非常活泼的变价元素,其迁移或沉

淀受到物理、化学条件影响,形成各种含铀物质。

2粘土矿物的特征

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比表面 大、离子交换能力强、颗粒细小、带负电荷、对放射性核素具 有强亲和力等特性。粘土矿物有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两种 基本构造单元,其晶层的结合主要为1:1和1:2型晶层。髙 价阳离子能置换粘土矿物晶体结构中一部分低价阳离子,但其

环境保护中粘土矿物的应用

环境保护中粘土矿物的应用 [文档副标题] [日期]

环境保护中粘土矿物的应用 摘要:无机非金属环境矿物材料基于其不同的性能广泛用于空气污染处理、 废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环境治理,并在节能保温材料方面、在降噪隔 声方面、在无形磁波污染控制方面、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在太阳能材料应 用方面、在传动系统减震方面、在新型抗菌材料方面、在人体健康材料方面 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1.粘土矿物材料的研究现状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们利用矿物材料的文明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金属材料的性能已不能适应高强、高速、高温、轻质、绝缘、耐腐蚀等方面的要求,因而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发展十分迅速,如美国汽车工业中轿车钢铁构件已由占81%降为61%,采用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构件大大减轻了车重,节约了钢材;发达国家一些原来从事钢铁、造船等行业的研究已转向新型材料及新型陶瓷的研究。同时,伴随着矿物材料的深加工技术的发展,矿物材料的利用价值和应用领域不断提高,如散装膨润土30美元/吨,而有机膨润土2400-3600美元/吨;重晶石散装未碎者40美元/吨,而药物级达2560美元/吨;石墨原矿500美元/吨,石墨密封材料7000美元/吨,而石墨乳10000美元/吨。近年来无机非金属矿物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不断加强,使矿物材料成为治理、修复环境污染的环境材料。 新型材料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材料结构向多元化、功能化、智能化发展,矿物材料已成为现代材料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传统的或一般的矿物材料的应用是直接利用矿物(包括部分岩石)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工艺特性,而且只作为单一性能或低性能的一般材料来应用。如陶瓷矿物材料、建筑矿物材料、化工矿物材料和冶金辅助矿物材料等,这种传统的矿物材料都是低值材料或产品,并由于其本身性能的局限性或未得以强化增强,因而在诸

粘土矿物在环境中的应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979494723.html, 粘土矿物在环境中的应用 刘龙涛1,崔丹2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学院(100083) 2陕西师范大学旅环院(710062) E-mail:wfhtllt@https://www.360docs.net/doc/979494723.html,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造成了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污染。许多化学污染物以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日益增多,造成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安全,对人类与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或潜在的危害。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和人口急剧膨胀,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和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已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目前,对于环境污染,人们已经研究出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来转移这些污染物。由于粘土矿物价格便宜且具有机械稳定性,多孔隙率、多种表面和结构、分散悬浮性、离子交换性、吸附性等,故用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及改性粘土矿物来转移污染物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粘土矿物 环境保护 构造特征 1. 引言 近几年,粘土矿物在环保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污水处理、大气吸附、过滤脱色等方面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在生态建材(如具有保温、隔热、吸音、调光等功能的建材)、杀菌、消毒剂等方面都有新的应用技术和产品[22-23]。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平衡已成为当务之急。 2. 粘土矿物的结构特征概述 粘土矿物是颗粒细小(<0.1mm)的含水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其结构单元层是由Si-O四面体片与Al-O八面体片按不同的规律连结起来而构成,按其连接方式的不同把粘土矿物划分为1:1和2:1两种结构类型,前者如高岭石,后者如蒙脱石、伊利石、凹凸棒石等.粘土矿物结构单元层内部因发生离子的类质同象置换,比如四面体中Si4+被Al3+置换,八面体中Al3+被Fe2+、Mg2+置换,从而使其单元层表面具有电性.此外,粘土矿物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因而,粘土矿物会表现吸附性、离子变换性、胶体性、分散性和催化性,这些特性在环境污染处理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粘土矿物中,硅、铝、氧是其中最主要的元素。在这些粘土矿物中,硅和氧结合生成硅氧四面体,铝和氧结合生成了铝氧八面体,其中硅氧四面体分布在同一个平面内,彼此以3个角顶相连,从而形成二维延展的网层即四面体片。同样,铝氧八面体共用边角形成了八面体.这些硅氧四面体片和铝氧八面体片又共用氧原子,将不同的片结合在一起.形成层状结 -1-

一、项目名称近海有害赤潮应急处置与快速检测关键技术

一、项目名称:近海有害赤潮应急处置与快速检测关键技术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1)责任专家:张偲,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院士/研究员,海洋科学有害赤潮是一种全球性海洋生态灾害,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治理方法,有 关赤潮的防治成为世界性技术难题。该项目发明出高效治理有害赤潮的改性粘 土材料以及专用设备;发明了赤潮生物分子探针检测技术,实现了对赤潮生物 快速、灵敏的检测分析,取得了有害赤潮防控领域突破性成果。这些成果在我 国近海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整体技术经达到了该领 域的国际领先水平。本人认为该项发明成果已经达到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相关授 奖条件,愿意作为责任专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2)提名专家:秦大河,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院士/研究员,自然地理学 有害赤潮是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灾害,不仅影响近海生态环境,甚至威胁滨海核电冷源安全,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项目成员长期从事有害赤潮防控方面研究,发明了高效治理有害赤潮的改性粘土材料,发明了服务于现场治理的赤潮快速检测技术,整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迄今,该技术已在我国沿海从南至北20多个水域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鉴于该团队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和技术应用效果,本人郑重推荐该项目申报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3)提名专家:包振民,中国海洋大学,院士/教授,水产养殖学随着沿海人类活动的加强,有害赤潮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生态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如何应对这种突发性的赤潮灾害,一直是国内外该领域的一个技术难题。该研究团队针对这一国际难题,自主研发了改性粘土应急处置技术和赤潮快速检测方法,取得了海洋环境保护领域上的重大突破,满足了国内外的迫切需求。本人认为该技术发明是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成果,符合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相关授奖条件,特提名该成果申报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兴隆采砂场粘土矿资源储量说明书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兴隆采砂场资源储量说 明书 编写单位:松原市地质勘查队 项目负责:林学金 技术负责:张良 编写人:董晓平 队长:林学金 总工程师:程立人 提交单位:松原市地质勘查队 提交时间:二0一一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一、目的、任务 (11) 二、预采区位置交通 (11) 三、地质工作、油气勘查 (11) 四、预采区开发现状 (11) 五、本次工作简述 (22) 第二章矿区地质概况 (22) 第三章矿体特征 (33) 一、矿体规模、形态及产状 (33) 二、矿石质量特征 (33) 第四章开采技术条件 (33) 第五章地质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44) 一、勘探方法、手段的选择 (44) 二、测量工作质量评述 (44) 第六章资源储量估算 (44) 一、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44) 二、资源储量估算主要参数的确定 (55) 三、矿体圈定原则 (55) 四、资源储量类别的确定及块段划分原则 (66) 五、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66) 第七章技术经济评价 (66) 一、矿床开发技术条件 (66) 二、经济评价 (77) 第八章结论 (77) 一、工作成果 (77) 二、存在问题 (77)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任务 松原市国土资源局为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监督、管理、合理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完善和办理采矿许可证手续。松原市前郭县兴隆采砂场委托松原市地质勘查队对该砂场进行地质勘查工作。 本次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矿山开采范围进行圈定,确定矿山最低可采标高、估算矿山矿产资源基础储量,基本了解矿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二、预采区位置交通 前郭县兴隆采沙场建筑用砂矿位于松原市前郭县兴隆乡西南,交通便利。 矿区中心坐标:x:4957074 y:42390373 矿区距兴隆乡1公里,均有砂石路相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三、地质工作、油气勘查 七十年代本区曾多次进行油气勘查工作。 四、预采区开发现状 矿山以加工建筑用砂为主,矿山为露天开采,无其他夹石,采矿回收率大于98%。矿山拟申请矿区准采范围为: A区

赤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赤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赤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关于赤潮发生的机理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赤潮发生的首要条件是赤潮生物增殖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否则,尽管其他因子都适宜,也不会发生赤潮,在正常的理化环境条件下,赤潮生物在浮游生物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有些鞭毛虫类(或者假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但是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使某些赤潮生物过量繁殖,便形成赤潮.大多数学者认为,赤潮发生与下列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赤潮的历史记载 赤潮是一种灾害性的水色异常现象。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7:17-21中就有关于赤潮的描述:“耶和华这样说,我要用我手里的杖击打河中的水,水就变作血,因此,你必知道我是耶和华。 河里的鱼必死,河也要腥臭,埃及人就要厌恶吃这河里的水。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对亚伦说,把你的杖伸在埃及所有的水以上,就是在他们的江,河,池,塘以上,叫水都变作血。在埃及遍地,无论在木器中,石器中,都必有血。 摩西,亚伦就照耶和华所吩咐的行。亚伦在法老和臣仆眼前举杖击打河里的水,河里的水都变作血了。 河里的鱼死了,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吃这河里的水,

埃及遍地都有了血。 赤潮发生时,海水变得黏黏的,还会发出一股腥臭味,颜色大多都变成红色或近红色。在日本,早在腾原时代和镰时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记载。1803年法国人马克·莱斯卡波特记载了美洲罗亚尔湾地区的印第安人根据月黑之夜观察海水发光现象来判别贻贝是否可以食用。1831—1836年,达尔文在《贝格尔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发生的束毛藻引发的赤潮事件。据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赤潮现象,一些古书文献或文艺作品里已有一些有关赤潮方面的记载。如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

赤潮灾害监测预报研究综述

赤潮灾害监测预报研究综述 摘要:近海赤潮灾害的频繁暴发严重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和海洋环境。概述了国内外赤潮监测和预报状况,着重介绍了利用卫星遥感进行赤潮预报的方法;总结了赤潮遥感预报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指出基于机理和生态过程的赤潮预报模型将是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赤潮灾害;监测预报;遥感;模型 Abstract: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offshore red tide hazard severely damaged oceanic ecological balance and marine environmen.t The status quo of red tid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at home and abroad is described.Themethods of red tide forecasting by remote sensing are particularly introduced. The problems affecting red tideforecasting are summariz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red tide forecastingmodelbased onmechanism and ecologicalprocess is promising. Key words:red tide hazard;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remote sensing; model 赤潮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局部海域因浮游生物突发性地大量增殖和高密度聚集(几百万~几千万个赤潮生物/mL海水)而使海水变色发臭的异常现象。赤潮首先是生物学的问题,但同时也是环境学的问题,赤潮是海洋严重污染的结果,携带大量无机营养盐和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所引起的海水富营养化是其形成的物质

粘土矿物分析

作为岩石组分的粘土矿物其含量、种类及其分布、产状等对地层伤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粘土矿物颗粒细小(<0.01mm),比表面极大,并具有特殊的结构组成,因此它们对外来作业流体如注入水、压裂液、酸化液、压井液等的侵入极为敏感。当与外来流体接触时,粘土矿物往往会发生膨胀、微粒运移、生成某种沉淀等从而堵塞储层油气流动的孔隙通道,造成储层渗流能力的下降,损害油气层。因此了解粘土矿物的性质对油田开发十分重要。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确定岩石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分布及产状等。选取了西泉5井的部分岩石样品进行了上述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西泉5井区三叠系储层粘土矿物含量统计表 根据X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韭菜园子组砂层以蒙皂石(包括蒙脱石和皂石两个亚族)为主,63%~98%,平均87.8%;其次为伊/蒙混层(20%~99%,平均72.76%),绿泥石(1%~55%,平均9.33%),另有高岭石(1%~12%,平均5.74%)和伊利石(2%~16%,平均6.24%)(见表1)。 对韭菜园子组敏感性的简单分析:(供参考) 韭菜园子组伊/蒙混层和绿/蒙混层含量较多,伊/蒙混层和绿/蒙混层是遇水易膨胀的矿物,易发生粘土膨胀和分散造成地层伤害。 韭菜园子组绿泥石含量相对较高(平均9.33%),绿泥石是酸敏性矿物,酸化时易造成氢氧化铁胶体沉淀(酸敏)。另外伊利石和高岭石是速敏性矿物,易造成颗粒运移堵塞地层。

粘土矿物分析在储层潜在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 一、粘土矿物类型 粘土矿物(clay minerals)是粘土和粘土岩中晶体一般小于2微米,主要是含水的铝、铁和镁的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有的在其成分中还有某些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存在。粘土矿物包括高岭石族矿物、蒙皂石、蛭石、粘土级云母、伊利石、海绿石、绿泥石和膨胀绿泥石以及有关的混层结构矿物,此外还包括具过渡性的层链状结构的坡缕石(凹凸棒石)和海泡石以及非晶质的水铝英石。除水铝英石外均属层状或层链状结构硅酸盐,因此粘土矿物可按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的分类来划分。粘土矿物按成因可分为他生粘土矿物和自生粘土矿物两类,他生粘土矿物主要是来自沉积物源区的陆源矿物,矿物成分与母源区岩石类型关系密切;自生粘土矿物为储层在特定成岩阶段化学反应析出的矿物,如自生绿泥石、自生高岭石等。不同成因粘土矿物通常具有不同的矿物组合、产状、晶形和分布规律等特征。 粘土矿物的粒度细小,其大小和形态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测定。多数粘土矿物如伊利石等呈鳞片状,结晶良好的高岭石则呈完整的假六方片状。少数粘土矿物呈管状(埃洛石)或纤维状(坡缕石和海泡石)。 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特点决定了它们的如下一些性质。①离子交换性。具有吸着某些阳离子和阴离子并保持于交换状态的特性。一般交换性阳离子是Ca2+、Mg2+、H+、K+、(NH4)+、Na+,常见的交换性阴离子是(SO4)2-、CI-、(PO4)3-、(NO3)-。产生阳离子交换性的原因是破键和晶格内类质同象置换引起的不饱和电荷需要通过吸附阳离子而取得平衡。阴离子交换则是晶格外露羟基离子的交代作用。②粘土-水系统特点。粘土矿物中的水以吸附水、层间水和结构水的形式存在。结构水只有在高温下结构破坏时才失去,但是吸附水、层间水以及海泡石结构孔洞中的沸石水都是低温水,经低温(100~150℃)加热后就可脱出,同时象蒙皂石族矿物失水后还可以复水,这是一个重要的特点。粘土矿物与水的作用所产生的膨胀性、分散和凝聚性、粘性、触变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③粘土矿物与有机质的反应特点。有些粘土矿物与有机质反应形成有机复合体,改善了它的性能,扩大了应用范围,还可作为分析鉴定矿物的依据。此外,粘土矿物晶格内离子置换和层间水变化常影响光学性质的变化。蒙皂石族矿物中的铁、镁离子置换八面体中的铝,或者层间水分子的失去,都使折光率与双折射率增大。 粘土矿物的形成方式有三种:①与风化作用有关。风化原岩的种类和介质条件如水、气候、地貌、植被和时间等因素决定了矿物种和保存与否。②热液和温泉水作用于围岩,可以形成粘土矿物的蚀变富集带。③由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生成粘土矿物。 高岭土主要用作陶瓷原料、造纸的填料和涂层;主要由蒙脱石构成的膨润土用于作

2017年砂石土矿开采及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2017年砂石土矿开采及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具体摸清伊金霍洛旗砂石、黏土矿产资本赋存情形、开辟使用近况、开采治理事情等根本情形,凭据下级领土部分有关展开调研事情的详细请求,经过实地观察、查阅材料等体例,联合当地区现实情形构成本调研陈诉。 1、砂石土矿开采及治理近况 (一)资本赋存及开辟使用和市场供需情形。 伊金霍洛旗砖瓦黏土资本次要漫衍在红海子――布尔台格――松定霍洛一带及布连地域,产在第三系上新统中,详细产田主要有满来壕、满斋庙北、满斋庙、布尔台、松定霍洛及布连砖瓦黏土等。查明总资本储量2.25亿立方米,此中松定霍洛矿区保有资本储量为1154万立方米,根底储量405万立方米,资本量749万立方米。化学成分:ai2o3为7.63%、cao为9.29%、fe2o3为4.75%、mgo为2.85%、sio2为58.25%、烧掉量为12.03%、塑性指数为14.70%。 修建用砂资本次要漫衍在伊金霍洛镇、阿镇、乌兰木伦镇、札萨克镇及红庆河镇等地域古代河床中,未举行过地质观察及储量检测事情,多以天然形态赋存,因天然降雨、大水冲洗而构成。修建石料矿产地现在在新庙镇有发明,未举行过地质观察及储量检测事情,因为在岩石硬度等目标上达不到少数产业建立范畴用料需求,因而现在根本属于未开辟使用的形态。 停止XX年末,伊金霍洛旗共设置砂石土矿采矿权22个,此中砖瓦用黏土18个,砖瓦用砂1个,修建用砂1个,修建用石料2个。因为属十5、xx时代出让的采矿权,消费范围在2万吨/年―5万吨/年,露天开采体例,开采手艺前提简朴,多为天然剥离表土后直接作为原质料运用,接纳人工辅佐半机器化消费功课流程。XX年之前,砖瓦用黏土矿均匀年发卖支出约200万元摆布,年利润约20万元摆布,根本属于跟着需求量增添而响应增添产量阶段。XX年至XX 年砖瓦用黏土矿均匀年发卖支出约500万元摆布,年利润约50万元摆布,属于市场需求量较年夜,发卖量发卖价钱等随之下跌阶段。XX年当前跟着经济生长速率放缓及消费本钱的增添要素影响,同时因为新型修建质料的普遍使用,招致需求量、产销量显着降落,各项经济目标下降到XX年之前的程度或更低。 (二)中央人平易近当局及领土资本治理部分标准性文件情形。

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渤海湾等近海海域中,曾出现大面积的红色潮水,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赤潮”,赤潮的出现不适无缘无故的。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赤潮是伴随着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现象。本来是渔业方面的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水面发生变色的情况甚多,厄水(海水变绿褐色)、苦潮(按即赤潮,海水变赤色)、青潮(海水变蓝色)及淡水中的水华,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构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但甲藻、硅藻类大多是优势种。 当发生赤潮时的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是102;106细胞/毫升。在日本近海淡水流入的内湾,自春至秋均有发生。随着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增加而出现了富营养化,在东京湾、濑户内海、有明海等赤潮频繁发生。赤潮有时可使鱼类等水生动物遭受很大危害,这是由于赤潮浮游生物堵塞鱼鳃,引起机械障碍,和它们死后分解,迅速消耗氧气,水中氧气不足,以及分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尤其是裸甲藻属(Gymnodinium)和Olisthodiscus等为害甚大〕。一般以为是由于水

不流动、富营养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关于赤潮成因尚没有定论,科学家们认为,赤潮是近岸海水受到有机物污染所致。在正常的情况下,海洋中的营养盐含量较低,这就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有些鞭毛虫类(或者甲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但是,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主要是食品、造纸和印染工业)和农业废水流入海洋后,再加上海区的其他理化因素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时,赤潮生物便会急剧繁殖起来,便形成赤潮。 赤潮的危害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遭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赤潮引发的赤潮毒素统称贝毒,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其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赤潮预测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赤潮预测方法研究 引言: 近年来,赤潮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对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业和滨海旅游业等均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弄清楚赤潮发生的机理并对其进行准确地预报,对预防赤潮的发生以及减少赤潮灾害带来的损失至关重要。鉴于赤潮突发性和复杂性和对其机理的认识,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主要依据赤潮影响因子的变化判断其是否发生,它是一个模式识别过程。由于生态系统各因子之间表现出高度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的预测方法有效的很少。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处理非线性模式识别特性,它独特的信息处理和解算能力对机制尚不明确的高维非线性系统具有很好的建模能力。目前神经网络在生态系统模拟、生态数据处理以及要干生态参数的提取方面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2]。本文介绍一种常见的神经网络算法网络,即BP(Back Propagation)网络,以及它在赤潮预测中的应用。 1 赤潮及赤潮的预测研究 1.1赤潮 赤潮(red tide)也称红潮,通常是指一些海洋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水体中过度繁殖或聚集而令海水变色的现象,藻华(algal bloom)有时称水华或藻花,是指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现象,习惯上将水体中藻类达到一定密度后的藻华称作赤潮[3]。自20世纪70年代有比较齐全的赤潮资料以来,我国赤潮发生主要有以下趋势:赤潮的发生以每10年3倍的速度不断上升;赤潮的规模不断扩大;危害程度增加。 有害赤潮是一种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生态异常现象,人们至今还没有对其发生机理有完整、统一的认识,而且赤潮生物的繁殖与其影响因子之间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非线性,从而很难采用传统的偏微分方程对其规律进描述。在这种情况下,以数据挖掘技术为主

南海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_邱中炎

文章编号:1001-909X (2008)01-0058-07 收稿日期: 2006-05-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6050) 作者简介:邱中炎(1981-),男,广西柳州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环境记录方面的研究。 南海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邱中炎 1,2 ,沈忠悦3,韩喜球 1,2 ,陈建芳 1 (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2; 2.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2; 3.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杭州 310027) 摘 要:利用X 射线衍射法(X RD )对南海12个海底表层沉积物和20个悬浮物样品中粘土矿物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伊/蒙间层矿物以及蒙皂石;悬浮物粘土矿物是以绿泥石为主,其次为高岭石、蒙皂石、伊利石以及伊/蒙间层矿物。(2)粘土矿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主要受气候条件、物质来源、水动力条件及相互间稀释作用的制约。伊利石的含量随离岸距离和水深的增加呈增大趋势;高岭石则在近岸区特别是河口区富集;绿泥石在西部沿岸海区的含量较低,在东部岛弧和北部台湾岛附近海区的含量较高;蒙皂石与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在东部火山岛弧附近海区含量较高。(3)粘土沉积物的来源以河流输入为主,海洋自生和风尘搬运对该区的沉积影响不大。(4)深海悬浮物粘土矿物的组成变化能够很好地指示短尺度气候环境的变迁,伊利石的结晶程度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反映灵敏,其随所处环境的压力增大而变差。 关键词:南海;粘土矿物;结晶度;环境意义中图分类号: P736.2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南海背靠亚洲大陆、外绕岛弧,是一个典型的 半封闭性边缘海,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晚新生代以来的高沉积速率,引起了中外众多海洋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海洋粘土矿物的分布非常广泛,它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可以反映源区气候以及许多非气候条件,如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等。对粘土矿物的组合、含量、粒度分布特征以及结构特点的深入研究,可为了解粘土矿物的形成、推测来源区气候环境的特征及沉积环境提供有益的信息,对解决相关的地质科学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特征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6] ,本文在对其组合特征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对不同季节、不同水深采集到的悬浮物样品中粘土矿物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为未来南海粘土矿物来源及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样品及实验方法 本文共采集了32个样品,其中12个样品来自于南海海底表层沉积物,20个样品来自于南海N E 2站位(17.2534°N 、119.5013°E )的海洋悬浮物(图1)。 表层沉积物样品是利用箱式采集器采集的,悬浮物样品是1998年7月8日~1999年4月30日利用悬浮物采集器采集的。采集悬浮物时,将各采集器悬挂于浅、中、深3种不同水深处,当悬浮物缓慢沉淀到采集器中后,将悬浮物取出,经低温冷冻烘干后密封保存,供实验室分析和测量使用,采集的周期为半个月至一个月不等。 实验室分析和测量步骤如下:(1)原样品经醋酸处理去除碳酸盐矿物后,用离心法分离,获得粒级小于2μm 的粘土矿物;(2)采用自然沉降法制取定向样品,并进行X 射线衍射(X RD)分析;(3)自然定向样品在60℃的乙二醇饱和蒸汽中恒温16h, 第26卷 第1期2008年3月 海 洋 学 研 究 JOURNAL OF MARINE S CIENC ES V ol.26 N o.1M a r., 2008

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

《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编写提纲 提纲, 矿产资源, 项目, 编写, 评估 《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编写提纲 一、报告的名称、扉页 (一) 报告名称:河北省××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 (二)扉页:报告提交单位、单位负责人、单位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报告提交日期 二、正文目录: 前言(简述建设项目的用途和意义) 第一节目的任务 第二节建设项目用地范围概况 (一)位置交通 (二)建设项目用地范围、面积、坐标、标高 第三节建设项目单位概况 (一)建设项目的由来 (二)建设项目单位主管和有关部门的审批文件 (三)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 (四)建设项目范围内有矿业权设置的,建设单位与矿业权人有关说明 (五)难以避免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的理由和计算被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数量的依据,并对被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论证。

第四节以往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开采利用情况 (一)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简述(简单叙述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单位名称、工作时限、提交地质成果、审批情况及批准储量) (二)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和周边地区目前矿业权设置情况,简述勘查、开采单位名称、矿种、范围及拐点坐标、法人、生产规模、矿权证号、有效期等情况。 第五节本次工作情况 (一)调查工作起止时间、工作范围及投入主要工作量 (二)调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主要包括地质测量工作方法、精度;地质编录、取样方法、化验及其质量等) (三)调查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六节工作区地质概况 (一)工作区构造单元及地层、构造、岩浆岩简述 (二)矿床地质特征(简述矿体空间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及其变化;重点说明压覆的以查明矿区名称、矿种、位置、范围、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数量、质量等) 第七节资源储量估算 (一)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二)工业指标 (三)估算范围(包括保护区) (四)矿体圈定及块段划分原则 (五)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赤潮的基本知识

【赤潮的基本知识】 伴随着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现象。本来是渔业方面的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水面发生变色的情况甚多,厄水(海水变绿褐色)、苦潮(按即赤潮,海水变赤色)、青潮(海水变蓝色)及淡水中的水华,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构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但鞭毛虫类、硅藻类大多是优势种。当发生赤潮时的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是102—106细胞/毫升。在日本近海淡水流入的内湾,自春至秋均有发生。近年,随着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增加而出现了富营养化,在东京湾、濑户内海、有明海等赤潮频繁发生。赤潮有时可使鱼类等水生动物遭受很大危害,这是由于赤潮浮游生物堵塞鱼鳃,引起机械障碍,和它们死后分解,迅速消耗氧气,水中氧气不足,以及分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尤其是裸甲藻属(Gymnodinium)和Olisthodiscus等为害甚大〕。一般以为是由于水不流动、富营养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赤潮与历史记载】 赤潮是一种灾害性的水色异常现象,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中就有关于赤潮的描述:“河里的水,都变作血, 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赤潮发生时,海水变的黏黏的,还发出一股腥臭味,颜色大多都变成红色或近红色。在日本,早在腾原时代和镰时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记载。1803年法国人马克? 莱斯卡波特记载了美洲罗亚尔湾地区的印第安人根据月黑之夜观察海水发光现象来判别贻贝是否可以食用。1831—1836年,达尔文在《贝格尔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发生的束毛藻引发的赤潮事件。据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赤潮现象,一些古书文献或文艺作品里已有一些有关赤潮方面的记载。如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 【赤潮的典型特征】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

赤潮相关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整理

一、研究背景: 赤潮的定义: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发的一种生态异常,并造成危害的现象。 现状:有害赤潮肆虐于我国和世界各国沿海,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海洋环境问题和生态灾害。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有记录的赤潮有300多次,发生次数以每10年增加3倍的速度上升,2000年以来赤潮事件每年都达到了几十次;赤潮发生规模也呈急剧扩大的趋势,1998 年至今,每年都发生了面积超过1 000平方米的特大赤潮,其中有几年赤潮面积甚至达到上万平方公里,前后持续时间将近一个月,世界罕见;与此同时,有毒、有害的赤潮原因种也在不断增加,甲藻等有害种类已成为我国赤潮的主要原因种。这些趋势充分表明了我国赤潮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09年我国近海共发生赤潮灾害792起,平均每年发生 79.20 起,而其中又以2003~2007年间赤潮发生的次数最高;而从2000~2003年,我国赤潮灾害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2003年达到最高,为119次。2004~2009年赤潮发生次数有逐步下降,但仍远远高于2000年的次数。 在时间上,又对2000~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记录的117起大型赤潮灾害事件进行统计分析(见图 2 ),发现我国近海赤潮灾害多发生在5月、6月和8月,3个月共记录赤潮事件91起,占赤潮灾害发生总数的77.78%。 从图上可以看出5月的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多。6月份为34起,8月份15起。

从空间角度看,我国四大海域均有赤潮灾害发生(见图 3)。在 2000~2009年内的任何一年,我国东海发生赤潮的次数远远多于其他3个海域,南海次之,渤海第三,黄海最少。 2000~2003年,我国东海发生赤潮的次数逐年递增,在2003年之后的两年赤潮发生数有所下降,且基本稳定;2006年和2007年赤潮发生数又有所增加;2007年后才呈现下降趋势。 危害:1、2,赤潮频发给我国沿海造成了严重的生态、资源、环境问题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赤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的年份可达 10 亿元以上。而有些有害赤潮生物能产生毒素,经贝类或鱼类累积后危害食用者的健康和生命,调查表明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这两类主要的藻毒素污染普遍存在于我国沿海,在近年有记录的贝毒事件中,就有有几百人中毒,数十人死亡。 3、4,然而,上述这些损失和影响也只是我国沿海赤潮危害的冰山一角,因为赤潮频发预示着我们的海洋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干扰,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可能已经或者正在遭到破坏,而生态环境一旦失衡恶化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近年来在渤海、东海等海域都发现了水母比往年发达、而鱼虾资源减少的现象,这很可能与基础饵料改变、甲藻类赤潮生物的异常增殖而使食物链演变有关。生态系统的这种异常改变将是非常危险的,就像“沙尘暴”在向不利于人类居住的方向演变一样,赤潮频发的危险信号是这些海域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

粘土矿物在地质、环境、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粘土矿物在地质、环境、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对粘土矿物研究的日益深入以及粘土矿物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加深,粘土矿物的独特性质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粘土矿物分布的广泛性、特有的物理、化学、晶体结构的性质及其形成机理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在地质、环境、材料科学领域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1.粘土矿物的结构特征概述 粘土矿物是颗粒细小(<0.1mm)的含水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其结构单元层是由si-o四面体片与Al-o八面体片按不同的规律连结起来而构成,按其连结方式的不同把粘土矿物分为1:1和2:1两种结构类型,前者如高岭石,后者如蒙脱石、伊利石、凹凸棒石等。粘土矿物结构单元层内部因发生离子的类质同象置换,比如四面体中Si离子被Ai离子置换,八面体中Ai离子被Fe、Mg离子置换,从而使其单元层表面具有电性。此外,粘土矿物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因而,粘土矿物会表现吸附性、离子交换性、胶体性、分散性和催化性,这些特征在地质、环境、材料科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粘土矿物中,硅、铝、氧是其中最主要的元素。在这些粘土矿物中,硅和氧结合生成硅氧四面体,铝和氧结合生成铝氧八面体,其中硅氧四面体分布在同一个平面内,彼此以三个角顶相连,从而形成二维延展的网层即四面体片。同样,铝氧八面体共用边角形成了八面体片。这些铝氧四面体片和硅氧八面体片又共用氧原子,将不同的片结合在一起,形成层状结构。 粘土矿物除少数为非晶质外,大多是是由按四面体配位阳离子(Si4+、Al3+、Fe3+)和按八面体配位阳离子(Al3+、Fe3+、Fe2+、Mg2+)组成层状或链状的硅酸盐化合物。层状硅酸盐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硅氧四面体层或水镁石层或三水铝石八面体层。粘土矿物可分为高岭石类、蒙脱石类和云母类等。高岭石为1:1型结构,基本式为Si4Ai4O10(OH)8,个单元层间距小,小分子或阳离子很少有机会进入层际空隙中,故层际通常不发生离子交换,而是在粘土的表面和边、角发生。蒙脱石类和云母类粘土均为2:1型结构其基本式为Si3Ai4O20(OH)4·nH2O,由于同晶置换,这两种类型的粘土矿的离子交换除在层面的边、脚上发生,更多是由层际间的阳离子交换而形成。 2.粘土矿物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

中国膨润土矿物资源概况

膨润土矿物资源概述 膨润土的广泛定义为“主要由蒙脱石类矿物组成的岩石,不考虑成因和产地”。与蒙脱石经常伴生的粘土矿物有伊利石、高岭石、埃洛石、绿泥石、水铝英石以及一些间层粘土矿物。伴生的非粘土矿物有石英、长石、沸石、石膏、方解石、黄铁矿、氧化铁矿物以及岩屑等。膨润土还常有钾、钠、钙、镁的盐类矿物。 膨润土( Bentonnite )一词源于1898年美国怀俄明州一粘土产地名。中国出现的译名有斑脱岩、搬土、皂土、膨土岩等名称。 膨润土是人类利用最早的矿产之一,古代主要用于制陶。近代工业有十分广泛的用途,铸造、能源、钻探、造纸、化工、建筑、医药、纺织等几十个部门,与膨润土有关的产品多达400~500种,被誉为万能的矿物原料,因此在国民经济中有独特的作用。 一、矿石矿物原料特点 膨润土矿的颜色有白色、乳酪色、淡灰色、淡黄绿色、淡红色、褐红色以及黑色、斑杂色等。油脂光泽、蜡状光泽,有的为土状光泽。断口常为贝壳状或锯齿状。结构构造多种多样,有块状、微层纹状、角砾状、土状及斑杂状构造;泥质结构为主,尚有变余火山碎屑、角砾凝灰及粉砂状结构。 膨润土的主要矿物成分是蒙皂石(Smectite)族矿物,为有益组分。蒙皂石族矿物包括二八面体和三八面体两个亚族,而膨润土所含通常为二八面体亚族中的矿物,有以下三种矿物: (Al1.67Mg0.33)S i4O10(OH)2·nH2O 蒙脱石E+0 .33 Al2(Si3.67Al0.33) O10(OH)2·nH2O 贝得石E+0 .33 Fe3+2(Si3.67Al0.33) O10(OH)2·nH2O 绿脱石E+0 .33 其中E+为可交换的层间阳离子。 二八面体亚族的晶体化学通式为:M u+V+Z(Al x Fe y3+Mg z)2.00(Si4-(u+v)Fe v3+、Al u)O10(OH)2·nH2O。式中u+v+z为层间电荷,蒙脱石一般为22,贝得石的y、v、z为零,绿脱石v、x、z为零。 某些膨润土以三八面体亚族中的皂石(一种含镁的蒙皂石)和锂蒙脱石(含锂和镁的变种)为主要矿物成分。 膨润土中常混杂有非蒙皂石族的矿物,含量不等。混杂成分可归为三类:其他粘土矿物,例如高岭石和伊利石;粒状及片状硅酸盐矿物和岩屑;可溶性盐类。非蒙皂石族矿物及各种杂质对膨润土的物理化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为有害组分。 膨润土的性能由所含矿物成分而定。二八面体蒙皂石的端员成分之一蒙脱石属于单斜晶系,晶胞参数:a0=0.517nm,b0=0.894nm,c0=0.96~1.52nm.。化学成分:SiO2 48%~56%,Al2O3 11%~22%,Fe2O3 0%~5%,MgO 4%~9%,CaO 0.8%~3.5%,H2O 12%~24%。此外还含有K2O、Na2O、MnO、FeO、TiO2、P2O5、Cl 和CO2等。矿物颗粒细,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片状、球状、海绵状等集合体形状。 蒙脱石具有离子交换性能,主要是阳离子如Na+、Ca2+、K+、Mg2+、Li+、H+、Al3+等,交换是可逆的。在pH为7的介质中阳离子交换容量为70~140me/100g。 蒙脱石通常含有三种状态的水,表面自由水,层间吸附水和晶格水。蒙脱石吸水性很强,吸水后膨胀,即晶格底面间距增大,在高水化状态时晶轴C0可达1.84~2.14nm。蒙脱石在水介质中可分散呈胶体状态。蒙脱石受热自由水很快失去,100~200℃脱去吸附水,500℃时大量晶格水开始逸出。 蒙脱石具有电负性,对胶体性质和流变性能影响很大。电负性主要来自三方面:晶格置换连同内部的补偿置换形成的晶格静电荷,每个晶胞约为0.66;破键产生的电负性;八面体片解离形成的电负性。 膨润土根据所含蒙皂石族矿物的属型而相应划分。蒙脱石以其层间可交换阳离子的种类、含量划分属型,当某一阳离子的含量超过阳离子交换容量(ΣEC)50%时,即以该阳离子命名,例如钠基蒙脱石(ENa+/ΣEC≥50%)、钙基蒙脱石(ECa2+/ΣEC≥50%)、铝基蒙脱石(EAl3+/ΣEC≥50%)。当层间没有一个阳离子含量超过50%交换容量时,则以含量最多的两个阳离子命名,如钙钠基蒙脱石、钙镁基蒙脱石等等。膨润土有以上相应的名称。钠基膨润土又命名碱型土,吸水后高度膨胀。钙基膨润土又名碱土型土,吸水后膨胀不太大。

赤潮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

赤潮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 叶丽娜 目前我国的海洋污染监测主要依靠船只定期调查和岸滨人工定期观测。由于条件限制,难以发现短周期的尤其是像赤潮灾害等突发性的变化。近年来,国内外监测赤潮的主要手段是船只和飞机或卫星。常规船只监测赤潮需要采样进行生物、化学分析,既耗材又费时费力。飞机和卫星监测费用高,且受天气等限制。赤潮形成机理复杂,其爆发又颇具偶然性,靠传统的监测手段必然无法解决赤潮监测与预警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建设先进的赤潮监测预警体系,准确预警海洋赤潮灾害,才能减少赤潮造成的损失。 建立赤潮预警预报体系的紧迫性 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通称为“有害藻华”),是海洋中某一种或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赤潮爆发时,因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赤潮的危害性极大。赤潮不仅给水体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也给渔业资源和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给旅游业和人类带来了危害,已成为全球性的海洋灾害之一,因而被喻为“红色幽灵”。 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沿海地区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海量不断增加,近岸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为赤潮爆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赤潮已呈现出发生频率增加、爆发规模扩大、原因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加重的发展趋势,赤潮灾害已居世界前列,经济损失也不断增加。从全国来看,仅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系统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我国近海记录到赤潮75次,90年代则高达234次,进入21世纪,沿岸赤潮继续呈频发态势,仅2003年就发生119次;一次赤潮的面积从几平方公里扩大到几千甚至上万平方公里,2004年5月浙江沿海发生的赤潮面积就超过1万平方公里;发生区域从近岸局部海域发展到整个近海海域;灾害损失从90年代初期的近亿元增至90年代末期的近10亿元,进入21世纪经济损失有增无减。1998年在珠江口海域发生的大面积赤潮持续了30多天,一次造成约4亿元的渔业损失。在厦门海域,2001~2005年共发生赤潮25次,累计赤潮发生面积90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2005年就记录赤潮7次,累计赤潮面积258平方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