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汉代瓦当

【鉴赏】汉代瓦当
【鉴赏】汉代瓦当

【鉴赏】汉代瓦当

汉代瓦当目录[隐藏]【秦砖汉瓦】【名称由来】【汉瓦风格】【社会背景】【汉瓦类型】【美术特征】【传世珍品】

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西汉“永受嘉福“瓦当[编辑本段]【秦砖汉瓦】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在瓦当这一小小的图形空间内,古代匠师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属于中国特有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当时的建筑装饰构件体现了雕塑艺术的成就,“秦砖汉瓦”是古代

建筑构件上的艺术典范。西汉瓦当以“延年益寿”、“长生无极”等吉祥语作为装饰内容、动物纹样多采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神”。在圆面范围内,尽量体现形体的伸展力度,

神态性格明显,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装饰浮雕作品。

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总之,汉代瓦当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编辑本段]【名称由来】瓦当文字中见有自名曰“当”,如“京师庾

当”之类;曰“瓦”,如“都司空瓦”,“长水屯瓦”之类;又有曰“裳”,如“长陵东裳”等,曰“甬”,如“庶氏冢甬”等等。前人训当为“底”,谓瓦栉比置于檐际,瓦瓦相值,而带瓦头的筒瓦正当众瓦之底,带有阻挡、遮挡的作用。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陈直先生引用班固《西都赋》“裁金以饰珰”句,释“珰”为“椽头饰也”。以今瓦当之位置考察,正是位于筒瓦之端,椽头之上,用于蔽饰屋檐口出头之木,故“瓦当”之得名很可能因其位置和作用而来。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编辑本段]【汉瓦风格】

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四神瓦当中的白虎瓦当汉代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新出现了装饰有篆体文字的瓦当,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语,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汉代瓦当以动物装饰最为优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马也是品种繁多。汉代的瓦当纹饰更为精进。王莽时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神兼备,力度超凡,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还有各种动物、植物等纹样,如龟纹、蚊纹、豹纹、鹤纹、玉兔纹、花叶纹等,汉代瓦当中,以文字瓦当的数量最大,特点是在形制上分区划界,中心是乳钉与联珠,给铭文安排一个固定模式,在此范围内作上下左右的变化。文字数目不定,最长可达十多字,例如"千秋万岁"、"长乐未

央"、"万寿无疆"、“永受嘉福”等,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相间,用笔粗犷,成为中国陶制品中独具魅力的珍藏。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汉代的瓦当继承了秦及以前的瓦当的形制有半圆形和圆形两种。半圆形瓦当流行于汉初,圆瓦当的形制变化是:汉初与秦代瓦当风格近似,武帝以后特点较为明显。制作实现用模子将瓦面印好,再附在瓦筒坯上,因此一般是瓦面变大,背面光平,没有切痕和棱角,瓦当边轮较宽且平整,质地明显较秦瓦好。陶色为灰色或浅灰色。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西汉素面瓦当较为少见,所见者多为饰纹瓦当和文字瓦当,其饰纹瓦当亦可分为图像画和图案画两类,图像种类繁多,据《陕西金石志》记载有麟凤、狻猊、飞鸿、双鱼、玉兔、蟾蜍等数十种,构图巧妙,独具匠心。值得注意的是,与秦图像瓦当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同,汉代瓦当图像多是取材于现实而又经过了高度艺术夸张的

超脱于现实生活的珍禽异兽,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细腻而不繁琐的线条勾勒,将汉代质朴浑厚、走有奔放、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编辑本段]【社会背景】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 汉阳陵出土的长乐未央瓦当每一个时代的创造物和艺术品

都是其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反应。汉代施瓦当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这是建立在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物质和精神所发展的基础上的。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西

汉初年,经过了70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得到逐渐恢复,

经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时期的宫室台榭之类建筑,在继承秦代基础上,规模更为壮丽宏大,已国都长安为中心的宫殿建筑,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北宫、桂宫、建章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每处能容“千乘万骑”,可见当时建筑

的规模之宏伟。而在这些建筑上必用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派与威严。这就为瓦当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编辑本段]【汉瓦类型】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 云纹瓦当根据瓦当纹饰的区分,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种。图像纹瓦当代表作品:龙纹瓦当西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直径19.5厘米,边轮较宽,当面为一鼓目长髯,张牙舞爪的盘龙形象,龙身饰细密的鳞甲。蟾蜍玉兔瓦当直径18厘米,边轮主齿轮状。当面主纹是蟾蜍和玉兔,蟾蜍圆目鼓腹,身后有短尾,四肢屈张作跳跃状,玉兔鼓目长耳翘尾,作腾空奔跃状,周围衬以蔓草纹,盖取一于民间传说月宫里的蟾蜍、玉兔形象。

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四神纹瓦当由各饰青龙、白虎、朱雀、

玄武纹的四种瓦当组成,分施于东、习、南、北不同方位的殿阁之上,汉长安城遗址多有出土。图案纹瓦当代表作品:云纹瓦当云纹瓦当是西汉瓦当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其花纹

特征是:当面中心多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分格形

网纹、乳钉纹、叶纹、花瓣纹等。云纹占据当面中央大面积的主要部位,花纹变化十分复杂多样。据主纹云纹的主要变化,大致分为卷云纹瓦当、羊角形云纹瓦当等类别

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文字瓦当文字瓦当在汉代最具时代特色,占有突出的地位,内容丰富,词藻极为华丽,内容有吉祥颂祷之辞,如“长生无极”“长乐未央”“长生未央”“富昌未央”“千秋万岁”“延年益寿”“与华无极”等,也有宫苑、陵墓、仓庾、私宅等,如“长陵东当”“长陵西当”“冢上”等等。文字瓦当绝大多数为阳文,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代表作品:卫字瓦当,传世很多,大都出自汉长安城遗址。当面为一“卫”字,通常占满当面。有的“卫”字较小,字外有一周网纹。有的当面或涂朱色,或涂白垩。如在陕西淳化县凉武帝村甘泉宫遗址的一件,直径15厘米,边轮宽1.2厘米,当面为隶书的“卫”字,从出土地点来看,应属汉甘泉宫卫尉官署所用之瓦。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文字瓦当是汉代的主流,其内容之丰富自不必说,其高妙的书法价值更被历代文人墨客推崇备至。书画同源,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种类和审美对象,它已经化了的线条美,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的和多样化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的气势力量,终于形成中国独有的线的艺术。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编辑本段]【美术特征】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汉景帝时期的上林瓦当汉代瓦当集绘画、

浮雕、工艺美术、及书法于一身,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种类,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

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瓦当纹饰的取材美汉代瓦当纹饰的题材是十分丰富的,瓦当纹饰的取材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从幻想中的猛兽饕餮、龙凤、四神图腾,到自然界各种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房屋、人物、云彩以及各种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的图案和文字表达出的各种思想观念和情感等等,描绘出了一个龙飞凤舞、鹿奔虎啸、鸟飞鱼跃、祥云缭绕、无杂陈的极为丰富饱满、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异常热闹世界。以艺术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容纳社会生活中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思想的、宗教幻想的各种内容。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纹饰瓦当的造型美瓦当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除瓦当自身体积的造型外,更重的是纹饰的造型。中国古代瓦当一般都是半圆形和圆形,圆弧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能更加突出整个画面静中有动,方圆结合的呼应和统一,增强艺术形形象的整体性的美感。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汉代艺术的浪漫色彩在瓦当的造型上被很好的贯彻,融汇进去了。它以大幅度的动作,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颇具野性动势的塑造出一个个飞扬流动而又古朴可爱的艺术形象。如四神翼虎、蟾蜍与玉兔纹瓦当,完全是粗

线条、粗轮廓的大手笔,不做任何细部的直接描绘,长短不合的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但这一切却增加了它们力量、气势的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简而不俗,夸而不饰,饰而不诬。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天真狂放的气势,那种征服世界的自信的力量,毋宁说更多的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瓦当纹饰的结构美瓦当是兼实用与装饰为一体的建筑配件。这就决定了瓦当必须在相当高度的屋顶、檐头的位置上,在有限的面积上,再仰视和远视的重重局限下,尽可能以最为醒目突出的构图形式来实现自己的装饰性。古代瓦当纹饰不论是中轴线对称结构,辐射圆旋结构还是任意灵活性结构,却力图作到主题突出,结构均衡,并顾及装饰效果的最大发挥,在这一点上是破费匠心的。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中轴对称结构:大多数瓦当纹饰是讲究对称的。这种对称结构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特色。辐射圆旋结构:图案瓦当主要采用这种结构,以圆心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出辐射线,如太阳纹。任意性结构:动物图像纹饰主要是这种任意结构,画面舒展自由,不拘一格。都有一个主体纹饰满幅而来。文字瓦当的艺术性瓦当文字多为篆书,也少见隶书,在圆这一特定范围内,以圆就势,促长行短。互为辟就,不取方正。充分发挥了篆文书法的装饰艺术效果。据统计,瓦当篆文的变化就有120种之

多,可谓奇丽壮观。篆书之美是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状结构之上,即在于它们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瓦当书法正是利用有限的空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种美,达到了与印章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此外,瓦当文字还有少量运用美术变体如鸟虫篆书的,如“永受嘉富”瓦当,秀丽茵蓐,遒劲苍茂,尤为奇特。[编辑本段]【传世珍品】▲十二字瓦当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十二字瓦当年代西汉规格直径16.4厘米出土年份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出土现状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模制。边轮较宽,内饰弦纹一周。主纹以阳文篆书十二字:“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分三行竖列,行间及四周衬以乳钉及四叶纹。语句以“灵”、“宁”两字为韵,篆体有方、圆两种,蜿曲刚劲,秀整可爱,整体布局协调,纹饰随圆形当面而变化。系汉代吉祥颂辞,表达了当时人们意识中“天命”、“神授”及“千秋万岁”永恒不变的思想。

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甲天下”瓦当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甲天下瓦当年代西汉材质陶质规格直径19.8cm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此件瓦当面上部为一马一鹿图案,左右并列,下部“甲天下”3字凸起,篆书体。“甲”作序数时为第一的代称,《文选·张衡〈西京赋〉》:“北阙甲第,当道直启”,李善注引薛综曰“甲,言第一也”。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甲天下”有显示地位之意。▲“维天降灵”瓦当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维天降灵瓦当年代

西汉材质陶质规格直径17.9cm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瓦当面“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12字凸起,篆书体。《汉书·宣帝纪》“(元康四年)三月,诏曰:‘乃者,神爵五采以万数集长乐、未央、北宫、高寝、甘泉泰畤殿中及上林苑。朕之不逮,寡于德厚,屡获嘉祥,非朕之任’。”又“承天顺地,调序四时,获蒙嘉瑞,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罔极”。此实为统治者以自然现象附会神灵祥瑞之兆,又取警示之意,以图王朝永固。▲“汉并天下”瓦当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汉并天下瓦当年代西汉材质陶质

规格直径17cm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瓦当面“汉并天下”4字凸起,篆书体。《汉书·贾邹枚路传》记:“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绝于道。”《董仲舒传》中言“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太平之致也。”“汉并天下”有称耀之意。▲“千秋万岁”瓦当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汉阳陵千秋万岁瓦当年代西汉景帝时期材质陶质规格残长57cm;瓦当面径

18cm现状现藏于陕西汉阳陵考古陈列馆说明汉阳陵南阕门遗址出土“千秋万岁”文字瓦当出土于汉阳陵,圆瓦中心有下周起圆芯,四方起双阳线将当面四等分,每格填有一字,为自右向左直读书写。十分巧妙地应用文字作为装饰,具有图案美。当面文字具有图案化特征。边际起有弦文,瓦当边

沿平整宽厚。整体风格自然、安详、质朴。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18647.html,

汉代云纹瓦当的纹样研究

一研究现状 吴荣光《筠清管金石》五卷多论述汉代器物造型;朱枫《秦汉瓦记》开创了历史上研究汉瓦的先河。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虽不是从设计观点出发研究但结合了跨学科理念,可谓用新的视角研究汉代艺术设计问题. 古代 1北宋时期的xx《xxxx谈录》 2南宋学者xx大林《续考古图》 3元代学者xx好文《xx志图》 4清代学者xx《汉含xxxx》 5钱占《xx图录》 6xx《xxxx记》 硕博士论文类 一瓦当考古学和xx研究 1xx《xx瓦当研究》 2王箐《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原及南方地区莲花纹瓦当研究》 3王雪芽的《四块瓦类中草药的品种整理与武当山地区白四块瓦的鉴定》二瓦当纹饰艺术研究 1xx《xx出土六朝瓦当纹样研究》 2xx偈人《东周xx、齐、xx瓦当纹饰研究》 3苟爱萍《浅析战国、秦汉云纹瓦当之艺术特色》 4xx《齐瓦当研究》

5张绍红的《永恒的美——汉代文字瓦当探究》 6xx的《xx瓦当纹饰艺术的构成解析 三。瓦当的审美意识研究 赵景辉《图案瓦当的变迁与先秦到秦汉期间审美意识的演进》 四。瓦当的现代应用 1赵凌飞《秦汉瓦当纹样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影响》 2赵新周《瓦当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张迪妮《陕西瓦在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研究》 4xx文文《xx瓦当装饰艺术的应用研究》 5徐京华《中国古建筑元素瓦当艺术形式研究与应用》 二研究意义 一.跨学科、新视野,汉代云纹瓦当的现代实用主义价值: “造物活动首先是人造物,这里所说的物,是人造之物,也是为人所造之物。人是创造者,也是得益者。人不但从中得到可用之物,还在造物过程之中改造和完善了自己,并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汉代是艺术设计史上重要阶段,后人对汉代艺术设计的研究关注更是经久不衰,但以往对汉代艺术造型的研究,较多的从考古学、民俗学、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方法较为狭隘,不利于现代人从汉代艺术设计纹样中寻求规律性,并提取更有实用价值的分析研究。张道一先生的“艺术学文化”理论与诸葛铠先生论述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文化的本质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是从新的视觉出发,来打破以往对于古代艺术设计的局限性。张道一先生提出的“艺术文化学”思想,力推在大环境下对艺术文化规律性的研究;诸葛铠先生的论证,则是注重从跨学科角度来分析艺术设计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更多的学科讲求跨界、融合,争取用不同领域文化的碰撞,激发出更多能为现代社会所实用的,具有实用主义价值的文化。

中国古代漆器纹样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演变,漆器的发展日趋多样化,任何时期的漆器都是社会文化和创作情感的结合,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古代漆器;纹样;研究;几何 一、前言 在漆器的发展历史中,纹样一直是创作者倾心研究的重要对象。所谓纹样,是花纹和装饰的统一体,也有花纹、纹饰或图案之称。勾勒在漆器上的纹样,多为象征或装饰之用。纵观漆器的历史,秦汉时期是其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漆器纹样的选材、绘制样式基本定型。可以说,这段时期是中国漆器发展罕有的黄金时代。本文以秦汉时期为例,就中国漆器纹样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不同类型漆器纹样特征,以此还原我国古代漆器之美。 二、中国古代漆器纹样的类型 1.几何纹样 在漆器的装饰纹样中,几何纹样不仅是漆器中最早使用的纹样,其应用也最为广泛。漆器中的几何纹样简单明晰,具有鲜明的符号性特征。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制国家。早在秦朝时期,中国漆器几何纹样的发展就已经趋于成熟。从秦墓出土的各式漆器纹样中研究发现,秦代漆器的几何纹样主要涉及点、圆、方格、菱形等。秦汉漆器中,多数漆器上的几何纹样与其他的花纹互相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的图案。而也有少数漆器上的纹样呈单一的几何形,这些几何图案经过相互变换构成简单的几何图纹。在秦代,几何纹样的差异多与绘制器具的不同、区域的不同直接相关。如在睡虎地出土的秦墓中的一只耳环,其上的几何纹样为点纹,而且大小不一。而在汝阳官庄出土的秦墓中的一个漆圆盒,其上的纹样则以卷纹为主。 中国的汉代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呈现出高度的单一性,但在漆器纹样 方面,却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汉代漆器风格独特,最常见的几何纹样主要涉及菱形、三角形、圆、直线等等。几何纹样虽然在汉代漆器上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就目前来看,单纯的以几何形为主的漆器纹样相对较少,多为一些造型简单的耳饰等物。在该时期出土的漆器中,几何形多与其他纹样配合在一起,相辅相生。从几何纹样的形式上来看,连续纹样的漆器更为常见。一般来说,这类连续纹样多呈对称图形,常见于耳杯、盘、方壶等漆器上。 2.动物纹样 动物纹样主要是以各种鸟兽虫鱼为原型所创作的漆器纹样。通常可分为夸张和写实两大类。 在秦墓中出土的各种秦代漆器中,主要的动物纹样有马、龙、鸟等。这些动物纹样大多由匠人直接绘制在器具上。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中,动物纹样的器具不在少数,如凤形勺以及各种鸟云纹器具等等。在这一时期的漆器动物纹样中,纵然是同一种动物纹样,在各种不同的器具上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鸟云纹是秦代漆器纹样的一大突破。该时期的鸟云纹有的线条流畅,有的复杂多变;有的为主要纹样,而有的则为辅助纹样。 及至汉代,漆器中的动物纹样更为生动丰富。从出土的汉代漆器中可见,这个时期动物纹样已经发展成为漆器纹样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虎、龙、鱼、鸟等纹样尤为匠人偏爱。 这些动物纹样大多是匠人在器具上利用色彩绘制而成,也有少数是在漆器上镂刻形成,如龟盾。汉代漆器动物纹样的内容更为宽泛。很多漆器上都绘制有瑞兽,如龟、龙、鹤等。这与当时上层社会追求长生不老的意识是相通的。与此同时,汉代的漆器纹样中也有大量的兽面纹、蛇纹等。但这些动物纹样作为图腾的作用已经弱化,它们更多的是以装饰的作用出现。 3.植物纹样 一般来说,漆器纹样中的植物纹样多是以各种树木花草为原型的图案装饰。秦汉时期, 在

瓦当欣赏

瓦当欣赏 瓦当欣赏 瓦当又称"瓦头",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具有保护木制屋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约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主要纹饰为兽面纹,后来逐渐向卷云纹等其它纹饰发展。当时各诸侯国烧造和使用的瓦当图案种类繁多,各不相同。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后,瓦当在图案形态和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丰富多彩。秦代主要盛行各种动物图案的瓦当。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新出现了装饰有篆体文字的瓦当,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语,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 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

上添花的作用。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形状有半圆或圆形,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中国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到了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各国所用的瓦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图象瓦当为多如山东临淄齐故城出土的树木双兽纹半瓦当;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饕餮纹半瓦当;陕西凤翔秦都雍城出土的动物纹圆瓦当和咸阳出土的云纹、葵纹瓦当等,其中以秦动物纹瓦当最为杰出。秦代以后,云纹、葵纹瓦当流行了起来。进入汉代,瓦当在使用的广泛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臻至它的鼎盛时期。分布的地域极广。西汉瓦当除了变化多端的各式云纹瓦当外,西汉中期出现了瓦当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类——文字瓦当,其直径多在15-18.5厘米之间,小的直径有13厘米,大的可达 22厘米。文字少则1字,多则12字。依文字内容可分为宫苑、官署、祠墓、宅舍、吉语、纪事等几大类。文字的写法线条在刚柔、曲直、方圆、疏密、倚正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

汉代漆器

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汉代的髹漆器物,包括鼎、壶、钫、樽、盂、卮、杯、盘等饮食器皿,奁、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种类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另外漆器还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壶、漆钫等,并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汉墓出土还有漆棺、漆碗、漆奁、漆盘、漆案、漆耳杯等,均为木胎,大部为红里黑外,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 汉代漆器的造型比战国更丰富,从实用出发,如漆奁、漆盘、漆案考虑使用的方便,放置的容积以及图案纹样的多样统一,装饰花纹形象抽象化,使人见到的是线的动感。汉代漆器是实用和美观结合的工艺品典范。汉代漆器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是珍贵的器物。所以,《盐铁论·散不足》说“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汉代宫廷多用漆器为饮食器皿。有些漆 器上刻有“大官”、“汤官”等字样,系主管皇家膳食的官署所藏之器;书写“上林”字样的,则是上林苑宫观所用之物。据新莽时期的漆盘铭文,当时长乐宫中所用漆器,仅漆盘一种,即达数千件之多。贵族官僚家中亦崇尚使用漆器,往往在器上书写其封爵或姓氏,如“长沙王后家般(盘)”、“侯家”、“王氏牢”等,作为标记,以示珍重。作为饮食器皿,漆器比青铜器更具优越性,故为汉代统治阶级所爱好,制作极精细。漆器在各地汉墓中多有出土,一般已腐朽,也有保存较好的。保存较好的现由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凤凰山和云梦大坟头等地汉墓出土的漆器,而且数量大,种类多。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数量大,品种多,众多的器形说明漆器已在生活各方面广泛使用。其中尤以内装七只耳杯的“漆耳杯套盒”最为人称道。 漆耳杯套盒”套合严密,充分利用了盒体内的有效空间,是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范例。汉代的崛起对于漆器工艺的发展可以说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在东汉时期,道家的上位德行论与儒家的个人修养观大行其道,并受到统治者的接受!从汉代流传下来的工艺品与建筑风格我们可以看到汉代崇尚的古朴,简约之风,以及其装饰图案的朴素、沉稳,而漆器以其稳重朴实,大气磅礴的红黑色调;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实用特性;以及光彩照人又不失古韵的特殊色泽,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喜爱与推崇!汉之后漆器工业开始走向微衰,漆器质量有所下降,其原因就在于瓷器的兴起,迅速受到人们的关注。 工艺和装饰技法 漆器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我国用漆,是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战国文献就有舜作黑漆食器,禹作祭器内髹朱漆的记载。继秦代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代之而起的西汉,为了巩固统治政权,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人民能够安定地从事劳动,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轻巧方便华丽的漆器,在秦汉贵族豪门生活用具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它进一步取代了青铜器,使用范围更加扩大,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生活上的享受,对漆器工艺,不惜财力人力,把它装饰的更为华贵。 汉代漆器出土非常多,比较集中的就是马王堆汉墓。1972-1974年间,在湖南长沙东郊发掘了三座墓,就是马王堆的一号墓、二号墓、三号墓,墓主人是汉初的长沙丞相利苍与他的妻子、儿子。这三座墓一共出土了大概700多件漆器,其中一号墓有184件,三号墓有316件,大部分都完好如新。但一般人对这些漆器的关注度不够,大家都关注什么呢?先关注那个老太太,说老太太身上还软着,手一按皮肤还有弹性呢;后来又说老太太身上那衣服好,才49克,薄纱,透亮,今天没人敢穿着这个纱上街。大家都不关心漆器,第一,因为漆器的量大;第二,因为我们跟漆器的感情淡漠了。为什么呢?因为汉以后瓷器的发展抑制了漆器的发展。我们生活中离它越来越远,怎会有感情呢?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很多漆器都非常重要,比如有博具一套,就是赌博用的玩具,非常完整。博具里有个骰子很有意思,现在的骰子都是六面的,马王堆的那个骰子有十好几面,形成一个球状。六面的骰子想

关于瓦当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关于瓦当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在瓦当这一小小的图形空间内,古代中国匠师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秦砖汉瓦【秦·雁龟鹿马纹瓦当】直径17.5厘米。当面中心圆环饰绳纹,圆内一乳丁,圆外双栏四格界,每格各有两只雁、龟、鹿、马,神态各异。出自陕西省咸阳市窑店秦遗址。当时的建筑装饰构建体现了中国雕塑艺术的成就,“秦砖汉瓦”是古代中国建筑构建上的艺术典范。【战国·秦·瑞兽纹瓦当】直径13.5厘米。当面一兽,张口伸舌,前爪撑地,后爪高抬超过头部,尾巴下垂,似在玩闹。造型灵动。出宁夏固原。西汉瓦当以“延年益寿”、“长生无极”等吉祥语作为装设内容、动物纹样多采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神”,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信仰。在圆面范围内,尽量体现形体的伸展力度,神态性格明显,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装饰浮雕作品。【汉·虎纹贴面】半圆形,直径24.0厘米。贴面饰一老虎正面图,虎目圆睁,虎爪用力着地,虎鬃直竖,似有腾空跃起进攻之势。图案传神生动。出自陕西省汉中地区。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

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总之,汉代瓦当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瓦当名称由来【战国·秦·夔凤纹瓦当】直径14.5厘米。颈部弯曲,尖喙下垂,尾部高翘分叉,一爪前伸。形象略拙,尾部有阴刻装饰。出自陕西省凤翔县雍城遗址。瓦当文字中间有自名曰“当”,如“京师庾当”之类;曰“瓦”,如,“都司空瓦”,“长水屯瓦”之类;又有曰“裳”,如“长陵东裳”等,曰“甬”,如“庶氏冢甬”等等。前人训当为“底‘,谓瓦栉比置于檐际,瓦瓦相值,而带瓦头的简瓦正当众瓦之底,带有阻挡、遮挡的作用。陈直先生引用班固《西都赋》“裁金以饰珰”句,释“珰”为“椽头饰也”。以今瓦当之位置考察,正是位于简瓦之端,椽头之上,用于蔽饰屋檐口出头之木,故“瓦当”之得名很可能因其位置和作用而来。瓦当文化意义 【战国·鹿纹瓦当】直径15.0厘米。当面一鹿侧立,头部扬起,前腿微曲,鹿角夸张高扬,体态匀称,机警灵敏。出自陕西省凤翔县雍城遗址。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既是绘画、工艺、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又是实用与美术相结合的艺术,在一些古建筑上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仅以典雅大方、宏伟壮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在考古学上可以帮助我们断代,同时还是研究我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汉代建筑的特点与分析

汉代建筑的特点与分析 阶基 阶基为中国建筑三大部分之一。其在汉代,未央宫前殿,"疏龙首山以为殿台";"重轩三阶",文献可稽。川康诸阙亦有下以阶基承托,阶基四周刻作若干矮柱及斗者。画像石中,厅堂及阙下亦多有阶基,亦用矮柱以承阶面,柱与柱之间刻水平横线,殆以表示砖缝。直至唐五代,此法尚极通行。 柱及础 彭山崖墓中柱多八角形,间亦有方者,均肥短而收杀急。柱之高者,其高仅及柱下径之三点三六倍,短者仅一点四倍。柱上或施斗拱,或仅施大斗,柱下之础石多方形,雕琢均极粗鲁。孝堂山石室正中亦立一八角柱,高为径之三点一四倍,上下同径无收杀。其上施大斗一枚,其下以同形之斗覆置为础。出土汉墓砖中亦有上有斗下有斗形础之圆柱或八角柱,殆即此类柱之砖制者;但较为修长,其高可及径之五六倍。画像石中所见柱,难以判其为方为圆,柱下之础石,似有向上凸起而将柱底凹入,使相卯合者。汉代若果有此法,虽可使柱稳定,然若上面重量过大或重心偏倚,则易使柱破裂,故后代无用此法者。 门窗

门之实物存者唯墓门。彭山墓门门框均方头,其上及两侧均起线两层。石门扇亦有出土者,均极厚而短,盖材料使然也。门上刻铺首,作饕餮衔环图案,明器所示,则门框多极清晰,门扇亦有作铺首者。函谷关东门画石,则门之两侧,有腰枋及余塞板,门扉双合,扉各有铺首门环。明清所常见之门制,大体至汉代已形成矣。 窗之形状见于明器者,以长方形为多,间亦有三角,圆形或它种形状者。窗棂以斜方格为最普通,间有窗棂另作成如笼,扣于窗外者。彭山崖墓中有窗一处,为唯一之实例,其窗棂则为垂直密列之直棂。 平坐与栏干画像石与明器中之楼阁,均多有栏干,多设于平坐之上。而平坐之下,或用斗拱承托,或直接与腰檐承接。后世所通用之平坐,在汉代确已形成。栏干样式以矮柱及横木构成者最普通,亦有用连环,或其它几何形者。函谷关东门图所见,则已近乎后世之做法与权衡矣。 斗拱 汉斗拱实物,见于崖墓,石阙及石室。彭山崖墓墓室内八角柱上,多有斗拱。柱头上施栌斗(即大斗),其上安拱,两头各施散斗一;拱心之上,出一小方块,如枋头。斗下或有皿板,为唐以后所不见,而在云冈石窟及日本飞鸟时代实物中则尚见之。拱之形有两种,或简单向上弯起,为圆和之曲线,或为斜杀之直线以相联,殆即后世分瓣卷杀之初型,如魏唐以后通常所见;或

汉代漆器装饰对现代漆画发展的启示

汉代漆器装饰对现代漆画发展的启示 摘要:在多元化的今天,漆画作为新兴画种,其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汉代漆器在装饰造型、装饰题材、装饰材料和技法以及装饰色彩等方面对现代漆画的发展有重大的启示作用,现代漆画的发展需要扎根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要汲取现代艺术的营养. 关键词:汉代漆器;现代漆画;审美;创新漆画从依附漆器作为一种装饰到成为独立画种,还是近几十 年的事。现代漆画作为一个新兴画种,其发展相当短。现代漆画虽已“开门立户”,但现 代漆画的发展问题仍是当下众多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最终决定漆画能否真正踏入当代主 流艺术的行列之中。关于现代漆画如何发展的论著不断发表于各大期刊。有的认为现代 漆画的发展应该偏重于传统材料的开发和工艺技法的创新,有的则认为应该偏重于漆画 作为绘画艺术表现方面的研究。毕竟,“‘漆画’二字界定了漆画的特质。它既与漆器为邻,又区别于漆器,与绘画为伍,同时也区别于绘画。” 漆画之前所依附的载体———漆器,特别是汉代漆器,随着汉代的复苏和发展,的稳定和统一,其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在青 铜工艺文化向陶器工艺文化转变的过程中,汉代漆器不断发展,全面成熟。汉代疆域的 统一带来了文化的统一,汉代漆器融合了战国及秦代的漆工艺优秀传统,在这种兼容、 交流、整合中其装饰和绘制艺术达到鼎盛,成为这一时期文化和工艺的杰出代表。然而 汉代漆器从其装饰造型、装饰题材、装饰材料和技法以及装饰色彩的处理等诸多方面, 对现代漆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重要的物质基础和表现语言,丰富了现代漆画的艺术语 言和思想内涵,对现代漆画的发展有着有益的补充和深远的启示. 一、汉代漆器装饰造 型上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对现代漆画发展的启示“在我国古代,利用漆首先是从实用开始的,制作漆器的目的首先是实用。”最初以实用为目的的漆器制作精美,具有了审美的功能, 但它的审美性是依托于它的功能性的. 汉代漆器中有不少的“扣器”,如湖南长沙1号汉 墓出土的银扣漆盒、漆盘等。《汉旧仪》谓:“大官令尚食,用黄金扣器;中官长、私官 长尚食,用白银扣器。”所谓“扣器”,主要指镶嵌有金银铜等金属材料扣边的漆器,这类 扣器大多为奁盒,因为奁盒类的容器常常需要开启盒扣合,口沿交界处容易磨损破坏, 以金属材料制作护口沿的扣边,不仅强度增加,也方便了使用,金银铜扣边的金属质感 与光泽更是赋予了漆器新的美感。这种扣器的设计,在实用功能设计的同时,更多地考 虑到了金属扣边所具有的审美意义,使漆质的内柔温润之美与扣边的刚健光泽之美交相 呼应,体现了汉代漆器在实用的基础上超越实用的功能而向审美化的方向发展的努力。 汉代漆器装饰造型上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是汉代漆器空前繁荣的重要原因,其间 漆屏风等陈列物品也不断出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漆画是从漆器的母体中脱胎出来, 从实用性的器到欣赏性的画的变化,以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然而现代漆画虽有 独立的审美意识,以欣赏性为其目的,但欣赏之余,又与实用功能统一。随着漆画的不 断发展,漆画与建筑结合,已成为建筑装饰的一种形式。如!$#\"年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的 大型漆壁画《古田会议》,以及大量的漆屏风和漆挂屏等装饰艺术成为环境艺术的一部分。漆壁画的成功,是建筑的实用功能与漆画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它成功拓宽了现代

汉代装饰图案特点

汉代装饰图案特点 【汉瓦风格】 汉代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新出现了装饰有篆体文字的瓦当,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语,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 汉代瓦当以动物装饰最为优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马也是品种繁多。 汉代的瓦当纹饰更为精进。王莽时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神兼备,力度超凡,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还有各种动物、植物等纹样,如龟纹、蚊纹、豹纹、鹤纹、玉兔纹、花叶纹等,汉代瓦当中,以文字瓦当的数量最大,特点是在形制上分区划界,中心是乳钉与联珠,给铭文安排一个固定模式,在此范围内作上下左右的变化。文字数目不定,最长可达十多字,例如"千秋万岁"、"长乐未央"、"万寿无疆"、“永受嘉福”等,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相间,用笔粗犷,成为中国陶制品中独具魅力的珍藏。 汉代的瓦当继承了秦及以前的瓦当的形制有半圆形和圆形两种。半圆形瓦当流行于汉初,圆瓦当的形制变化是:汉初与秦代瓦当风格近似,武帝以后特点较为明显。制作实现用模子将瓦面印好,再附在瓦筒坯上,因此一般是瓦面变大,背面光平,没有切痕和棱角,瓦当边轮较宽且平整,质地明显较秦瓦好。陶色为灰色或浅灰色。 西汉素面瓦当较为少见,所见者多为饰纹瓦当和文字瓦当,其饰纹瓦当亦可分为图像画和图案画两类,图像种类繁多,据《陕西金石志》记载有麟凤、狻猊、飞鸿、双鱼、玉兔、蟾蜍等数十种,构图巧妙,独具匠心。值得注意的是,与秦图像瓦当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同,汉代瓦当图像多是取材于现实而又经过了高度艺术夸张的超脱于现实生活的珍禽异兽,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细腻而不繁琐的线条勾勒,将汉代质朴浑厚、走有奔放、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汉代纹样的风格和特点 汉代延续战国时期的风格,在图案的追求上更加趋于大气、明快、简练、多变。 此时,在图案的装饰上,一改商、周代中心对称、反复连续图案的组织形式,而是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构图出现了,并以幻想和浪漫主义手法,不拘一格地进行变形,形成了活泼的云纹、鸟纹和龙纹图案。其特色是用流动的弧线上下左右任意延伸,转折处线条加粗或加小块面,强调了动态线,丰富了形象。 这类自由式的云纹图案所表现的独特之处就是和动物巧妙地结合。在弧形的云纹头部加上一个鸟头,末端画条曲线,就成为一只昂首的飞鸟形象了,但它又

汉代漆器设计研究论文

汉代漆器设计研究论文 漆器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我国用漆,是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战国文献就有“舜作黑漆食器,禹作祭器内髹朱漆”的记载。轻巧方便华丽的漆器,在秦汉贵族豪门生活用具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它进一步取代了青铜器,使用范围更加扩大,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生活上的享受,对漆器工艺,不惜财力人力,把它装饰的更为华贵。继秦代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代之而起的西汉,为了巩固统治政权,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人民能够安定地从事劳动,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西汉中期以后,流行在盘、樽、盒、奁等器物的口沿上镶镀金或镀银的铜箍,在杯的双耳上镶镀金的铜壳,这便是所谓“银口黄耳”或“器”。有些漆器如樽、奁和盒的盖上常附有镀金的铜饰,有时还镶嵌水晶或玻璃珠。 汉代漆器的纹样以流云纹、旋涡纹、变形蟠蠡纹、菱格纹和飞禽走兽辟邪为主,色彩多为红黑二色相间,或用朱、青,或用朱、金彩绘,强烈大方。人物画多以孝子故事和神仙羽人为当时的题材,有的描绘神仙或飞廉,并配以鸟兽在流云中奔驰之状。线条流动,有如行云驾雾遨游太空。这类题材与汉代墓室,享堂的画像石、壁画、画像砖之类的题材大致相似。它同样是一种神仙升天思想的反映。西汉前期的

漆器,花纹富丽而繁复;东汉的漆器,花纹比较简素。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少数漆器的花纹是神仙、孝子及其他以人物为主的故事画。 漆器主要有木胎和夹胎两种。也有少数为竹胎。木胎的制法有轮旋、割削和剜凿、卷制,不同器形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夹胎是先用木头或泥土制成器型,作为内模,然后用多层麻布或缯帛附于内模上,逐层涂漆,干实以后,去掉内模,便剩下麻布或缯帛的夹胎,这便是所谓“脱胎法”。 漆器上施花纹,有下列几种方法: 1.漆绘:用生漆制成半透明的漆液,加上各种颜料描绘于已经涂漆的器物上,色泽光亮,不易脱落,大多数漆器的花纹都用此法绘描。 2.油彩:用油汁(可能是桐油)调颜料,绘描于已涂漆的器物上,所绘花纹因油脂年久老化,易于脱落。 3.针刻:用针尖在已经涂漆的器物上刺刻花纹,称为“锥画”;有的器物在刺刻出来的线缝内填入金彩,产生了类似铜器上金银错的花纹效果。 4.金银箔贴:用金箔或银箔制成各种图纹,贴在器物的漆面上,呈现了类似“金银平脱”的效果。纹样的特点是细致而流利。 5.堆漆装饰法:长沙发现的西汉大墓漆棺上的花纹,都是用浓稠的厚颜料堆起,玉壁上的涡纹和花纹上的边线,

中国古代纹样的变迁

中国古代纹样的变迁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艺术大国,装饰纹样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恢宏的成就。我国传统装饰纹样千变万化、绚丽多彩。因其附着载体的不同从而产生了陶器纹样、青铜纹样、织绣纹样、玉器纹样等;因其装饰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动物纹样、人物纹样、植物纹样、生活场景纹样等;按其装饰手法又可将其分为抽象纹样、具象纹样等。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角度来看,它大概经历了一个从简洁抽象到繁缛,从狰狞严肃到活泼和生活化,从简单的动物植物到寓意丰富的装饰吉祥纹样占居主流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 早在几千年前的陶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运用图案来装饰自己的生活,利用装饰语言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彩陶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一种卓越的创造。它的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的出色成就在装饰艺术领域中放射着灿烂的光彩。从彩陶图案整体看,是以丰富多彩的集合图案为主体,但也有山纹、花瓣纹。 几何印纹陶的制作,有手制、模制和轮制集中,几何形花纹常见的有水浪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绳纹等十种。这些几何纹连续反复,系那个成了一种规律的图案美。所以被誉为是最优秀的东方沿海的古代文化。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多流行想象的动物纹。例如,饕餮纹、夔纹、龙纹、凤纹等。其主纹常见的饕餮纹,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龙纹是我国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久的一种,最早见于青铜器。商代青铜器的图案纹样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多采用对称的格式。尚待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后期出现了三层刻画,即除主纹和地纹外,还在较粗的花纹或主体花纹上,再勾刻以细线。 周代纹样打破了商代一直线为主的特点,也打破了对称的格式,一般都组成形,但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此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窃曲纹就是代表性的一种。周代盛行鸟纹,环带纹应用也较多。另外,还有重环纹、瓦纹等。周代的装饰特色是不用地纹,装饰画纹中,在商代成为主体花纹的饕餮纹已退居次要地位;装饰格式御用二房连续的带状纹样以取代商代的单独适合对称形式。周代早期的装饰大体与商代相似,而后期才形成自己的特点,趋于质朴的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装饰纹样中最主要的是蟠螭纹,后期则流行蟠虺纹。到了战国后期,出现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纹样,例如宴乐渔猎攻战纹、水陆攻战纹。 规矩镜在汉镜的发张中,是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在这类痛经山,一般有用青龙、白虎、

漆器设计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漆器设计特点漆器,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秦朝时期的漆器设计 秦朝在我国漆器工艺史上处于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漆器,用料考究、工艺精良、器皿造型美观大方,装饰纹样瑰丽多采,设色富丽而庄重,充分显示了秦代漆器工艺的惊人成就。它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推动与丰富今天的艺术创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出土漆器来看,大部分器物都是在黑漆地上用褐、红彩漆绘制凤纹、鸟纹、鱼纹、梅花纹、云气纹等装饰图案。 汉朝时期的漆器设计 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漆器的发展延续了战国漆器工艺的精华,在艺术上有更多楚文化的

痕迹。汉代的髹漆器物,包括鼎、壶、钫、樽、盂、卮、杯、盘等饮食器皿,奁、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种类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另外漆器还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壶、漆钫等,并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汉墓出土还有漆棺、漆碗、漆奁、漆盘、漆案、漆耳杯等,均为木胎,大部为红里黑外,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在漆器题材上,一方面出现了宣扬义士、孝子、圣君、贤相等儒家题材,人们虚无缥缈的想象中注入了社会正统观念的因素,这是与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而另一方面汉代人们祈求长生不老,死后羽化的道学观念使云纹、山纹在漆器上大量交替使用,楚文化伟逦多变的纹饰与未来的天堂和仙境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魏晋南北朝的漆器设计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东西文化的大融合,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个时期的工艺匠师,一方面继承秦汉以来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吸收各民族和外来的艺术形式,使工艺美术的各个门类都有了新的发展,在工艺装饰手法和

最风雅丨秦汉瓦当

最风雅丨秦汉瓦当 瓦当作为古代建筑的附属构件,兼有实用性和装饰性。有文字的瓦当最早出现在西汉。自北宋起,学者们开始关注汉瓦当上的文字艺术,撰文考述;至清乾嘉以降,越来越多的学者、书法家对瓦当投入了更多的兴趣,并从汉瓦当文字中汲取了营养和借鉴。近年来,汉瓦当的书法艺术引起了更多人的喜爱,一些专题性的文博机构和民间藏家都收藏了不少瓦当实物,其中不乏艺术性、文献性、文物性很高的珍品、孤品。西汉长乐未央瓦当及拓片居延堂藏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概述(节选)/熊双平 瓦当是特定历史时期从实用到艺术的产物。作为艺术在建筑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自周代始,直到秦汉,瓦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对瓦当最早进行科学研究的当是从新中国成立后的陈直先生开始的。此后才开启了当代瓦当考古、发掘、研究、注释、收藏、传拓、题跋等一系列研究工作的蓬勃发展。西汉汉并天下瓦当拾华堂藏西汉与天无极瓦当拾华堂藏 瓦当的出现 中国古代文明首先出现在黄河流域。建筑居住模式的发展是当时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考古发掘在陕西扶风发现的西周建筑,是目前已

知中国最早的四合院建筑,土木结构、青石铺道,最为重要的是瓦的使用,将屋顶的草叶发展到瓦,这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而且这种建筑结构是中国所独有的模式,这种模式延续了几千年。 中国古代的瓦分板瓦和筒瓦两种。房屋顶部上瓦时,先以相对宽大的板瓦顺次仰置屋顶,然后再以相对弧度较大、宽度较窄的筒瓦覆扣在板瓦与板瓦纵向相接的接缝上。在最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头部,有一下垂的半圆或圆形的部分,这部分对筒形成了封堵,起到挡的作用,这部分称为“瓦当”。瓦当又称“瓦头”,是建筑上滴水的部分,是陶制筒瓦部分的“当”部分。 瓦当首先是以素面的形式出现,主要是以防止雨水倒灌的实用功能为主,对椽子还没有起到完全的保护作用。随着对建筑外形的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各种建筑材料尤其是建筑外露部分有了一定的审美需求,而且建筑结构中的椽子固定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对瓦当部分的“当”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当”的面积增大,这时候“当”才真正地保护起了椽子。建筑设计者和工匠的审美需求使得这些建筑结构或构件逐 渐地有了艺术创造。瓦当作为建筑的最外围结构,在观赏时最容易进入人们的欣赏视线,不但要具备实用功能,还要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于是当时的这些建筑设计者和能工巧匠便把王侯贵族的理想和愿望以及图腾崇拜逐渐地通过瓦当

汉代建筑艺术的设计思想和美学研究 张唯玮

汉代建筑艺术的设计思想和美学研究张唯玮 发表时间:2019-10-17T14:54:40.440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8期作者:张唯玮[导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在快速发展的构成中对传统的建筑文化特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青岛碧桂园博林置业有限公司摘要:在汉代艺术文化中,建筑艺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汉代建筑和秦代建筑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基础,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针对汉代建筑艺术的设计思想和美学进行研究,在全面分析了汉代建筑艺术中主要的思想和文化后,进一步分析建筑中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风格,以供参考。 关键词:汉代建筑;设计思想;美学特点;艺术风格 引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在快速发展的构成中对传统的建筑文化特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加强对汉代建筑艺术的设计思想和美学的研究,可以让地域文化得到复兴,让城市的独特性得到进一步发展。汉代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文化遗产,继承发扬汉代建筑文化特色,可以让中国建筑行业得到发展。 一、汉代建筑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第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创立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从汉武帝采纳了“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建议后,儒家思想就成为汉代的国统之学。儒家思想中不仅包括社会、政治、伦理、道德,还设计了文艺、礼制等内容,虽然没有对建筑、设计等艺术做出直接的贡献,但其本身的思想,价值观也提供了一个完全的美学理论基础,为汉代建筑的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第二,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本身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阴阳五行成为汉代人民的宇宙观念,利用阴阳五行将宇宙构成一个有秩序、逻辑的整体。不仅如此,在汉代人的宇宙体系中,不仅是一个自然界体系,同时融入了社会、政治、道德、法律、文艺等的内容,这其中也包括建筑艺术。这些互动感极强的阴阳五行宇宙观念为建筑艺术提供了极强的哲学基础,同时也为建筑风貌奠定了内在逻辑架构。第三,齐楚文化。除了上述两个文化之外,汉代建筑融合了先秦、六国等文化是一种容纳万有的杂糅精神,其中齐楚文化是影响最深也是最为突出的文化。齐文化在秦统一时就被秦皇重视,并且为汉武所热爱,因此在汉文化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而汉本身发于楚地,且基本队伍、核心成员都来自楚国,可甚至可以说汉楚文化一脉相承。齐文化是独特的海滨文化,而楚文化就是巫风文化,这两种文化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成汉文化的一部分,并且集中体现在汉代建筑美学中。 二、汉代建筑艺术中的美学特点 (一)汉代建筑的艺术特色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汉代建筑形式具有占有天下、统治天下、威慑天下的思想,这也是汉代建筑的重要指导思想。从史料、遗址等多方面中都可以看出汉代建筑中对壮丽之美的追求,不仅是审美需要,也是政治统治需要。利用壮丽纸媒产生威慑效果,汉代宫殿、庙宇等建筑设计可以说真正达到了华靡伟大、空前绝后的地步,比如:在西汉初期建造的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等大型宫殿,此外,汉武帝时期还对上林苑进行了扩建,占地超过了3500㎡。汉代名将霍去病的陵墓设计更是壮丽重威。以汉代建筑中的四神瓦当设计为例,线条粗壮有力、形体奔放而富有张力、气势非凡,深沉雄大,在儒家思想指导下,汉代建筑的艺术特色以壮丽宏大为主[1]。 (二)汉代建筑的美学形式彩绘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的彩陶艺术,秦汉时期的漆画、帛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都到了较高的境界,尤其是汉代时期,彩绘艺术进一步发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根据河南汉代陶仓楼的彩绘,大多数集中在墙体、斗拱、檐枋、门窗等区域,其中斗拱上经常绘制红色,汉代建筑中的色彩装饰运用中主要体现了汉代五色审美观念,刚好融合了汉代盛行的阴阳五行思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对应着的白色、青色、黑色、赤色、黄色,从方位上看,青色象征青龙指东方,赤色象征朱雀指南方,白色象征白虎指西方,的黑色象征玄武表示北方,黄色象征龙指中央。汉代丞相府大门以黄色,称为黄阁,同样出现了大量的黄色彩绘图形。总的来说,汉代建筑的美学价值在汉代艺术设计中具有典型意义,充分融合了一个地区的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和生活情趣。以汉代楼阁为例,仓身的沉稳、院落的通透、楼宅的挺拔、脊首的巍峨,都是汉代建筑特有的美学特质[2]。 三、汉代建筑美学的具体表现 (一)汉代建筑的屋顶 汉代建筑屋顶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五种,分别为:四阿、九脊、不厦两头、硬山和攒尖,其中四阿、不厦两头、硬山这三种建筑形式较为常见,在一些画像石和明器中都有所体现,攒尖则相对较少,常见于望楼之顶,九脊久更加少见。除了构造做法之外,构造和屋饰也都是汉代建筑的特色,致瓦有筒瓦、板瓦两种;汉瓦无釉,但有涂石灰的着色方法。瓦当以圆形为多,偶尔也有半圆形。瓦当纹饰有文字、动物和植物三种。斗拱也是在汉代建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中“一斗三升”是最常见的形式,画像石中斗拱大多程式化,但基本单位清晰可见,常见的斗拱如图1所示。

7 秦汉时期的漆器设计

7、秦汉时期的漆器设计。 一、漆器的起源与发展。 漆器,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 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 术品等,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 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 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 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 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 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 水平。 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 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 河北藳城台西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加松石镶嵌。。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夹绽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 明初承元代肥硕圆润的风格,宣德以后,堆漆渐薄,花纹渐蔬,至嘉靖时磨工少而棱角见,至万历时刻工细谨而拘敛。入清以后,日趋纤巧繁琐。百宝嵌是 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珊瑚、玛瑙、琥 珀、玉石等做成嵌件,镶成五光十 色的凸起花纹图案,明代开始流 行,清初达到高峰。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 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二、秦朝时期的漆器设计。 秦朝在我国漆器工艺史上处 于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漆器,用料考究、工艺精良、器皿造型美观大方,装饰纹样瑰丽多采,设色富丽而庄重,充分显示了秦代漆器工艺的惊人成就。它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推动与丰富今天的艺术创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出土漆器来看,大部分器物都是在黑漆地上用褐、红彩漆绘制凤纹、鸟纹、鱼纹、梅花纹、云气纹等装饰图案。

瓦当

汉代瓦当的美学内涵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从各个层面论述汉代瓦当的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从而探讨其美学内涵。 关键词:瓦当形神皆备美学内涵 据文献记载,瓦的出现是在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的事。瓦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是中国建筑史划时代的进步。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中国古代的瓦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种。在房屋的顶部覆瓦时,相对宽大的板瓦先顺次仰置于屋顶,然后再以相对弧度较窄的筒瓦覆扣于板瓦与板瓦纵向相接的缝上。在最接近屋檐的最下的一个筒瓦头部有一个下垂的半圆或圆形部分,即瓦当,俗称瓦头。瓦当是瓦最出彩的部分。瓦当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起防风雨浸蚀、蔽护屋檐、延长建筑物寿命,又起美化装饰屋檐的作用。瓦当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陕西扶风召陈遗址。从考古资料看,汉代瓦当出土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质量最高,是我国古代瓦当艺术中的独一无二的珍品,汉代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和山东三省,其中陕西西安一带尤多,来自于建筑遗址、烧窑、灰坑及墓葬中,其最珍贵之处是它的实用与美观,功能与装饰的完美统一。 西汉自“文景之治”后,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说。商业走向繁荣,经济得到极大的复苏,故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宫廷楼台秉承周、秦、楚遗风,气势宏伟雄壮,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建筑规模宏大。这些为瓦当艺术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而在这些建筑上必会配用造型精巧和意义深远的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息与威严,从而构成了独具汉代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瓦当一方面是建筑实用品,同时又是一种装饰工艺品,故其自身所包含的上层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上层阶级弘扬社会伦理、政治抱负、政治功绩和艺术偏好的附属品。汉代瓦当题材十分丰富,人文与自然并存,神话与现实并存,抽象与写实并存,其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不仅体现了古人杰出的艺术技巧,同时也折射出高超的艺术成就和美学内涵。 一、题材丰富 虽然汉代盛行儒学和经学,且儒家遵从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思想被规定为从文学到绘画和音乐等广大艺术领域的功利职责,但是汉代的艺术创作的特点恰恰没有被这一思想束缚。汉代先贤的艺术嗅觉极其敏锐,艺术感悟极其深远。汉代瓦当选择的题材丰富多彩,取材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瓦当题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图案纹瓦当、图像纹瓦当和文字纹瓦当。 1.图案纹主要有卷云纹、水纹、植物纹等,这类纹饰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提炼和抽象。图案已脱离其具体直观形象,是对自然中的行云流水、树木花草程式化的写意,既是生活的图案,又是纯粹的图案,它运用简略的几何线条描写勾勒,线条本身不断地产生新的生命力,具有抽象的美。 2.图像纹主要有四神纹、鹿纹、鱼纹、龙凤图腾纹、人物纹等。这类纹饰

瓦当的前世今生

中国古建筑艺术——瓦当 摘要:瓦当是古代建筑屋面的构件,是具有双重功能的珍宝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成为记录历史的语言,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瓦当,屋檐,纹饰,汉代瓦当,建筑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 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是用以 蔽护屋檐,其瓦筒部分则遮挡了两行板瓦之间的缝隙,防 止了屋面雨水渗漏,增加了建筑物的牢固和美感,瓦当的 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 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金乌瓦当)瓦当是我国古代宫室房屋檐端的盖头瓦,俗称“筒瓦头”或“瓦头”。瓦当文字中有自名“当”者,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之底。瓦当的下面是椽头,当可以抵挡风吹、日晒、雨淋,保护椽头免受侵蚀,延长建筑寿命。所以,瓦当的名称很可能是由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而得来的。 迄今为止,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约在春秋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最早的瓦当集中发 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 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周代人们便发 明了瓦。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 有瓦当使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 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瓦和瓦当使建筑增加了美感。(灰陶半圆形瓦当) 同时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使我国古代建筑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 西周的瓦当种类已不少,最大的每个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厚约1.5厘米。西周瓦当一般多为素面,少数装饰着简单的雷纹。战国时期千丈之城和万家之邑到处可见。城邑的扩建促进了建筑陶瓷业的迅速发展。 齐、楚、燕、韩、赵、魏诸国还大力推广应用印纹、刻划、暗花、堆贴等瓦当装饰工艺。燕齐等国多为半瓦当,燕国瓦当多见饕餮纹、双龙纹、双鸟纹等,齐国瓦当多见树木骑马纹,各种形态的云纹,楚韩赵魏等国瓦 当多见云纹、奔鹿、玄鸟、豹纹和莲花纹、葵纹等。秦瓦当 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 写实,简明生动。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画面 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 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汉代瓦当 在工艺上达到顶峰。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长生无极) 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