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基站在无线覆盖建设中的应用与探讨

井盖基站在无线覆盖建设中的应用与探讨
井盖基站在无线覆盖建设中的应用与探讨

井盖基站在无线覆盖建

设中的应用与探讨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井盖基站在无线覆盖建设中的应用与探讨

一、创新背景

传统移动通信基站性质上属于构筑物,其建设要求:点多分布广、设置地点高,一般是通过租用或购买现成商业楼宇或住宅进行附设来实现。随着4G网络大规模部署以及数据流量激增,尤其是在话务密集的中心城区例如步行街,或人口密度大周边环境比较复杂的住宅小区,站点和天面是稀缺资源,同时用户对于电磁辐射的关注度日益增加甚至谈“辐”色变,城市中新站寻址和站点间补盲,补热也越来越困难。本文结合主设备厂家新技术产品,创新提出井盖系统解决方案,将基站中主设备和天线的部署拓展到了地下,拓宽了基站建设的空间,让覆盖无处不在。

二、井盖基站介绍

1.井盖基站设备介绍

井盖基站,顾名思义,井盖模型美化基站,即将无线覆盖天线进行美化改造,模仿传统市政管道井盖模型进行设计,设备安装于井盖下面机柜内,可以对建设困难区域进行有效、迅速的无线网络深度覆盖。

设备参数及组成如下:

设备参数及示意图设备结构示意图

井盖基站分为三种布放方式:

直埋式:设备和天线一起安装在地面挖井处;

分离式:设备安装于井盖旁建筑物外墙,可以采用有效隐蔽措施,与井盖天线分离通过馈线埋地进行连接;

管井式:无需新建管井,利用现有管井资源。

直埋式分离式管井式

2.井盖基站特点

天线体积小,重量轻,易选址。

施工便捷,本案例在8个小时内施工完成。

基站隐形,不易引起附近业主注意,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全程无阻工。

深度覆盖和弱覆盖问题明显改善;

有效覆盖半径150M;

系统运行稳定,基于专业设计的防水柜可经受恶劣自然环境考验

三、试点井盖覆盖方案测试分析

1、试点位置环境介绍

测试地点:天河天鑫六运小区

周围环境:小区位于天河区中心地带,北临近天河城,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开放式住宅小区。小区内基本为十层住宅楼,一楼均为商铺。其中六运三街与天河城相连,六运一街则与体育西路相连,地理位置很重要,人流量大现网覆盖测试情况:当前信号覆盖比较差,平均电平为-102.96dBm,平均SINR为7.91dB,下行平均速率只有23Mbps,上行平均速率只有7Mbps。街道两侧的商铺覆盖基本都小于-110dBm,附近楼房深度覆盖均较差。

试点区域周边网络现状情况

2、井盖覆盖系统具体实施方案

安装位置:物业大楼对面道路旁,如左图蓝点位置;

设备:采用2.1G频段的Radio2217设备加上井盖天线系统;BBU放置于市公司机房

井盖天线:井盖系统专业天线增益为8dBi,全向天线,主波瓣高出地面,采用双垂直极化方式

基站数据:井盖系统基站名为GZTHTianXinLiuYunXiaoQu_F,小区名为GZTH_FE_857189_A,PCI设置为111,带宽为20M,其他基本参数设置于宏站小区一致,ANR自动定义了与周边小区的邻区关系。

3、道路测试结果

井盖基站安装后路测数据

注:图中黑色圆圈部分为井盖天线位置,黑色椭圆为与宏站的切换点。各段的覆盖距离为:1-75m,2-30m,3-25m,4-140m,5-30m,6-25m

井盖基站开启前后DT指标测试对比

小区之间采用的是A3切换,切换参数:A3offset设置为3dB,hysteresisA3为1dB。从井盖天线至最远的切换点距离为140m,切换点电平为-95.17dBm

a)路测RSRP和SINR情况图示对比

开启前RSRP测试开启后RSRP测试

通过测试数据对比,井盖基站开通后RSRP指标明显提升。

开启前SINR测试开启后SINR测试

井盖基站开通后SINR指标也有明显改善。

b)上下行速率性能情况对比

井盖基站开启前下行速率井盖基站开启后上行速率

井盖基站开启后,上下行PDCP层速率有了明显提升。

c)VoLTE井盖基站性能测试情况对比

井盖基站开启后VoLTE性能测试对比

井盖基站开启后,MOS大于4的区域提升明显,达到了89.74%的比例。d)室内外定点测试结果对比

室外CQT测试点室内CQT测试点

室外CQT测试对比室内CQT测试对比

井盖系统可以解决目标区域室外和室内的覆盖问题,并且获得良好的网络性能。

e)互操作性测试

井盖系统开启后,无论是数据业务还是VoLTE业务切换均非常顺畅,井盖系统可以很好的融入到大网中。

f)统计数据分析

上下行业务量统计对比接入性指标统计对比

切换成功率统计对比

下行平均日业务量达到5035.9MByte,上行业务日业务量达到715.4MByte,说明井盖系统小区比较的对六运小区的相关区域进行补充覆盖,并能有效地承载这个区域用户的业务需求。

g)井盖覆盖系统运行稳定

井盖系统性能稳定性井盖系统从开启运行至现在,系统一直运行稳定,未出现任何影响系统性能情况。

h)测试结论

1)井盖覆盖系统可有效解决建站难点的问题,工程实施快捷;

2)覆盖空洞区域的有效解决方案,提升室外以及室内深度覆盖;

3)井盖系统可充分利用电信的现有资源,在建站困难点进行快速部署;

4)井盖系统,体积小,安装便捷,不暴露天线和馈线,安装时居民完全无感知;

5)井盖系统可平顺与宏站切换,与宏站互操作性能良好,完全可以融入到大网中;

6)井盖系统运行稳定,经受住了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

四、总结

井盖基站方案可提供较好的上下行速率性能,在速率性能方面与宏站相同。该解决方案可有效改善了深度覆盖场景的弱覆盖,提升了信号强度RSRP、信号质量SINR、上下行数据吞吐率以及VoLTE通话质量。

天河基站建设方案

基站建设方案 一.基站配置情况 ①①、安装位置信息 Ⅰ:本期工程共计建设1套基站,站址为:xx广场F3栋 II :根据覆盖半径需求及实际地理位置,规划设计基站的挂高如下: 序号基站名经度纬度天面高度(m) 1 xx广场F3栋112.8832309 6 28.20854400 95 ②、xx企业广场F3栋eNodeB设置方案 xx企业广场F3栋,楼高23层,在23层楼顶又有2层,最顶层为电梯房。eNodeB、光纤收发器,基站电源安装于电梯房内,玻璃钢天线、GPS天线安装于电梯房顶,无线环境良好。 图1 xx企业广场F3栋办公大楼 ③、基站平面布置及安装

Ⅰ:eNodeB安装,考虑到防水、防盗问题,eNodeB设计安装在电梯房机柜内。 II :EPC、OMC安装于15楼xx公司研发室,安装于室外的eNodeB到EPC的传输使用光纤收发器转换信号后通过6类屏蔽网线连接,6类屏蔽网线经由电梯房弱电电缆井桥架布放至15楼xx 研发室,接入三层交换机23口千兆光口。 III:基站机房内设备布置应连线合理,整齐美观,以维护方便、操作安全,便于施工为原则。 IV :eNodeb的功耗为100W,采用DC20A 、-48v电源。 V:考虑到断电后UPS的保电需求,如需2小时保电要求,需增加一套40A时的蓄电池组,如需4小时保电要求,需要一个80A时的蓄电池组。 ④、基站天馈系统布置安装 Ⅰ:基站天线安装于电梯房顶,采用单管塔安装方案,需要定制一个直径为76mm的支撑杆,支撑杆用膨胀螺丝固定在房顶平面,一头连接一个1.1m的支臂固定lte230的天线,屋面 做好防水处理。 II :天线要与避雷针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并且天线要处于避雷针的45°保护范围内。 图6 安装示意图图6 室外安装案例 ⑤、GPS布置安装 GPS放置在xx企业广场F3栋电梯房屋面女儿墙上,与天馈系统一同走线。(具体安装步骤详见方案第五节)

无线基站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

无线基站工程建设和项目 管理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无线基站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 摘要:基站(BS)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有限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基站是移动通信中组成蜂窝小区的基本单元,完成移动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管理功能。文章对无线基站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无线基站;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Abstract: base station (BS that public mobile base radio stations is a kind of form, it is to point to in the radio coverage area,, through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exchange center, and mobile telephone terminal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the radio transceiver letter station. The base station is composed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honeycomb the basic unit of the village, complet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user and management functions. The article to the wireless base statio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of a simple discusses. Keywords: wireless base st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宿舍楼无线基站工程建设方案

四川移动2016年成都地区 室内分布基站工程建设方案 (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宿舍楼)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郫县分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一、设计说明 1.1 设计依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分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TD-LTE)频率资源的批复》(工 信部无函[2013]517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YD/T5120-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图集》(YD5060-20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900/1800MHZ TDMA工程设计规范》(YD/T 5104-2015); 7)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D-LTE无线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T 5213-2015) 1.2.设计覆盖指标 1)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9%位置, 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2)无线覆盖边缘场强:楼层≥-80dBm;电梯≥-85dBm;外泄电 平:≤-85dBm; 3)在覆盖区域内无切换,主要出入口从室内到室外,或从室外 到室内,都应在距离五米以内发生切换; 4)在室内覆盖范围内关机再开机时,登录入网必须是室内覆盖 小区,在空闲状态下手机不能重选到室外小区; 5)统计指标:

1.3.覆盖区域概况 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天佑斋学生宿舍楼共计22栋楼,前期未进行室内覆盖基站建设。宿舍楼片区属于高密集型用户群体,对移动通信有较大需求,但由于该大楼属典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对移动信号屏蔽严重,从现场测试结果发现,整体宿舍2G、4G覆盖均较差,室内语音通话困难,4G下载速率只有1.01kb/s左右,在电梯内甚至无信号脱网。 二、设计方案介绍 2.1.设计原则 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室内覆盖良好的要求,在设计时,将遵循以下原则: 1)确保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2)设计尽量做到室内场强均匀,信号强度好。 3)优化设计方案,尽量用较少的天线,达到良好的覆盖。 4)为减少噪声的引入,尽量采用无源器件,减少用有源设备。 5)根据各楼层接收电平的差异,分布系统的设计要做相应的调 整,确保覆盖效果,避免频繁切换。 6)分布系统平层用PRRU进行覆盖,平均每20米左右一个。且 用网线进行传输。

无线基站的选址原则与建设解决方案

无线基站的选址原则与建设解决方案 发表时间:2019-07-23T17:03:09.0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卢瀚翁海涛 [导读] 摘要:无线基站的站址选定是基站建设以及整个网络覆盖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无线基站站址技术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无线网络性能以及今后网络的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汕头分公司 515000 摘要:无线基站的站址选定是基站建设以及整个网络覆盖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无线基站站址技术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无线网络性能以及今后网络的发展。本文就无线基站的选址原则与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无线基站;技术要求;选址原则;解决方案 一、无线基站站址选取原则 1.1网络结构要求 站址的拓扑结构应尽量符合规则的理想蜂窝网络结构。规则的蜂窝结构能保证系统在规划区内均匀覆盖,减少导频污染,避免频繁的软切换和弱信号区,同时,也使今后的小区分裂更加容易。但是在实际的网络建设中,由于种种原因,有时无法在蜂窝中心建站,需要在理想站点周围寻找另外的次优站址,其偏差不应大于基站区半径的1/4。 1.2无线传播环境要求 基站站址应选在地势相对较高或有高层建筑、高塔利用的地方。如果高层的高度不能满足基站天线高度要求,应有房顶设塔或地面立塔的条件,以便保证基站周围视野开阔,附近没有高于基站天线的高大建筑物阻挡,确保小区的大部分能被基站天线通过直线传播覆盖。一般市区基站高度不超过30~40m,郊区农村基站高度不超过40~60m。 1.3业务量和业务分布要求 站点分布应对应于话务密度分布,优先考虑热点地区。为了获得所需要的SIR,位于小区边缘的手机比位于小区中心的手机要发射更大的发射功率,从而对相邻小区的干扰也会很大。当很多用户集中在小区边缘时,他们就会对相邻的小区产生很大的干扰。因此,站点的分布应与话务密度分布相对应,使用户尽量集中在小区中心。 1.4避免基站附近有强干扰源 基站应避免建设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附近。强干扰会使得基站的容量和语音质量大大下降,一般来说,在站点勘查时,需要使用频谱仪在基站附近对上行频率进行扫描,确保没有强干扰源。 1.5应避免在高山上设站 在高山上架设基站,干扰范围大且易产生谷底“塔下黑”现象,如果设站应采取相应措施。 1.6防干扰要求 站址选择时尽量避免附近有模拟集群系统或其它系统的基站天线,如果有,应详细了解其使用频率、发射功率、天线高度等,以便频率配置避开干扰频点,防止相互干扰。 1.7站址安全性要求 站点应选在交通方便、市电供应良好、环境安全的地方,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建筑物和堆积物附近、在生产过程中散发有害气体、较多烟雾、粉尘、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附近。基站是一个需要长期稳定运行的设备,并且需要定期的维护。 1.8有效利用已有物业 在满足网络结构和其他建站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利用运营商自己的现有物业,包括通信机房、微波站等,但不应选用明显不符合建站条件的已有物业。 二、基站系统组成 基站的分类,基站按照不同使用场景,可分为:宏基站、微蜂窝(宏蜂窝)、室内分布系统、直放站和射频拉远等。 (1)宏基站:发射功率较强,覆盖范围较远,可以提供较大的用户容量承载能力。需要独立的机房,设备可靠性较高,方便维护。常见于铁塔基站、独杆塔基站,主要应用于市区等话务量密集地区或者郊区、乡镇等广覆盖地区。(2)微蜂窝(宏蜂窝):微蜂窝可以看成是宏基站的缩小版,是将所有的基站设备模块,集成在一个比较小的机体内。微蜂窝覆盖范围较小,承载的用户容量较小,不需要单独的机房,安装快速、方便。主要应用于城市的信号盲区、室内覆盖等环境。(3)室内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通过将宏基站、微蜂窝(宏蜂窝)和直放站等设备的射频输出信号,作为为信号源引入到需要覆盖的室内环境,来提高室内覆盖性能,本身不能提供容量。主要应用环境为高层建筑物、写字楼、地下场所等地方。(4)直放站:是一种信号中继器,是对基站发出的射频信号根据需要放大,本身不能提供容量。其应用环境主要包括无线信号覆盖不好且用户容量要求比较小的区域覆盖。(5)射频拉远:用光纤将基站的射频部分拉到一定距离之外,远端射频模块体积小,安装灵活方便。光纤拉远的基带部分安放在原基站处。用光纤把无线信号送到发射点,减少因馈线过长,导致信号衰减等问题,主要应用于地铁、隧道、电梯井等不易安装基站的地方。 三、典型区域无线基站选址问题与解决方案 3.1城市楼房选址 城市人口密集、话务比较高,选址时应综合人口分布、周边基站的布局等情况来分析,原则上优先考虑覆盖差的区域,其次考虑分担周边基站话务。高楼林立是城市很明显的特点,这种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多径现象。其次,市区内的高楼档次较高,楼体结构较复杂,外墙较厚,不利于室外信号穿透进室内。再者,市区内需要覆盖的目标多种多样,既要考虑建筑物的深度覆盖,又要考虑热点区域的覆盖,还要兼顾道路覆盖。 (1)密集住宅区。对于密集住宅区来说,存在楼房间距近、信号衰减大,特殊时段话务量高的特点。一方面,住宅区相对封闭,外围信号较难进入;另一方面,业主对无线辐射非常敏感,不同意在住宅区内建站,但又希望无线信号质量好,一旦信号质量差,容易产生投诉,对运营商的品牌塑造有较大影响。 解决方案:在网络建设初期,应在有一定高度优势的建筑物上建站,以解决大范围的覆盖问题。网络建设后期,再根据实际测试的情况,考虑在深度覆盖不好的小范围区域增设微蜂窝或射频拉远基站解决问题。具体措施如下:主要利用室外宏蜂窝基站进行覆盖,合理选

基站选址方案与措施

基站选址方案与措 施

基站选址方案与措施 一、系统概述 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基站建设数量逐年增加,给我们基站选址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和难度,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选址问题,严重影响了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的步伐。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中选址工作是较为关键的一步,做好选址工作能给基站建设顺利的进行起很大的作用,不但能保证基站建设的顺利开展,还能保证基站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做好选址工作,相当于为基站建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基站建设是否能按时按质完成的重要保障。 针对基站建设选址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移动基站选址的问题,较为彻底的办法就是加强选址工作的管理力度,给予选址单位在专业和管理上的支持。 二、基站选址原则 2.1 城区选址原则 城区选站应主要采用网络优化的手段解决,慎重加站,避免因加站不当,导致干扰上升或者软切换区过大。站址选择应结合城市地理环境,符合网络蜂窝拓扑结构要求,与周边其它站点形成良好的互补,特别避免过高站址产生的越区覆盖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城市覆盖型基站应尽量设置在目标区域话务分布的中心区

域,从而均衡话务在各个扇区之间的分布。 2.2 非城区选址原则 非城区选址应有侧重点,近郊工厂、开发区、乡镇、高速公路、大型厂矿等应做为重点覆盖目标,有的放矢,提高基站的建站效益,覆盖真正有话务需求的地方。 非城区选址应尽量选择容易引电(附近有高压电线经过,或者有变压器,或者附近有村庄等)、传输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安装施工容易、维护成本不高的位置。选择的山头站要注意站址较平整,土层厚实,容易做防雷接地、避免选择石山、矿山等。 三、站址优先选用的情况 在满足无线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宜优先选用以下情况的机房: 优先选用移动现有的站址资源; 站址应尽量选在交通方便、市电可用、环境安全的地点; 通信机楼的生产区域; 高层楼宇的避难层、设备层; 在满足面积要求的情况下也能够和楼房的电梯机房共址。 四、站址避免选用的情况 房屋墙体、梁、柱等位置开裂严重,房屋裂缝很多; 墙体和天花板的抹灰层空鼓、脱落严重,甚至能看到梁、柱上的蜂窝、麻面等缺陷; 房屋曾经发生火灾等灾害,业主无法出示房屋质量已经达到

中国移动4G(皮站、飞站)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最终定稿编)

中国移动4G一体化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随着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负荷的不断增长,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 在物业协调、配套建设、深度和精确覆盖、扩容改造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以皮站和飞 站为代表的小基站技术,采用低成本、小型化、低功率、低功耗的即插即用型接入设备,通 过基于IP的有线宽带回传链路和小基站网关接入运营商核心网,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成为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的有益补充。经过前期总部计划建设部、研究院和试点省公司的大力推进和规模试点,4G小基站已基本具备全网规模部署推广的条件。为指导各省公司 开展4G 小基站建设工作,特制定4G小基站建设原则。 一、4G小基站总体定位 4G小基站是指单载波(20MHz带宽)功率在500mW以下,集成了BBU、RRU、天线的一体化基站,按照单载波功率大小又可细分为皮基站(100mW-500mW)和飞基站(100mW 以下)两类。4G小基站是一种低成本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可作为蜂窝网络的有效覆盖补充 和容量扩充手段,主要用于网络覆盖或容量不足,建设难度相对较大且具备自有回传资源的 场景。一方面可用于家庭、小型企业、营业厅、超市等室内补盲补热场景,解决室内深度覆 盖不足、降低用户投诉,提升业务分流能力、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应对全 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无线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 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二、总体建设思路 4G小基站建设要按照“室内补盲补热、SOHO接入平台、协同大网规划、按需适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开展建设。 室内补盲补热就是要通过4G小基站建设,以低成本、快速灵活的覆盖手段补充宏网覆 盖盲点和弱覆盖区域。 SOHO接入平台就是作为应对全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 价值。 协同大网规划就是要在4G小基站建设的过程中,和现有宏网在覆盖区域、容量规划、 频率规划、互操作策略、全网指标统计等方面协同考虑、统筹规划。 按需适度建设就是要根据业务发展实际需求组织实时建设,结合家庭/企业自有宽带资源和市场推广策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4G小基站系统架构

井盖基站在无线覆盖建设中的应用与探讨

井盖基站在无线覆盖建 设中的应用与探讨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井盖基站在无线覆盖建设中的应用与探讨 一、创新背景 传统移动通信基站性质上属于构筑物,其建设要求:点多分布广、设置地点高,一般是通过租用或购买现成商业楼宇或住宅进行附设来实现。随着4G网络大规模部署以及数据流量激增,尤其是在话务密集的中心城区例如步行街,或人口密度大周边环境比较复杂的住宅小区,站点和天面是稀缺资源,同时用户对于电磁辐射的关注度日益增加甚至谈“辐”色变,城市中新站寻址和站点间补盲,补热也越来越困难。本文结合主设备厂家新技术产品,创新提出井盖系统解决方案,将基站中主设备和天线的部署拓展到了地下,拓宽了基站建设的空间,让覆盖无处不在。 二、井盖基站介绍 1.井盖基站设备介绍 井盖基站,顾名思义,井盖模型美化基站,即将无线覆盖天线进行美化改造,模仿传统市政管道井盖模型进行设计,设备安装于井盖下面机柜内,可以对建设困难区域进行有效、迅速的无线网络深度覆盖。 设备参数及组成如下: 设备参数及示意图设备结构示意图 井盖基站分为三种布放方式: 直埋式:设备和天线一起安装在地面挖井处; 分离式:设备安装于井盖旁建筑物外墙,可以采用有效隐蔽措施,与井盖天线分离通过馈线埋地进行连接; 管井式:无需新建管井,利用现有管井资源。 直埋式分离式管井式 2.井盖基站特点 天线体积小,重量轻,易选址。 施工便捷,本案例在8个小时内施工完成。 基站隐形,不易引起附近业主注意,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全程无阻工。 深度覆盖和弱覆盖问题明显改善;

无线通信基站设计

无线通信基站设计 通信设计 设计前准备的资料(了解该地区相关设计规范及部分地区甲方对于一些特别要求如设备的选型) 一,确认入围厂家的设备型号、规格等相关资料(在设计现场可以根据已有的资料初步确定方案)。 二,现场查勘设备(指南针,相机,测距仪,GPS,有条件的话需要用电脑在电子地图上确认周围站点的站间距离。方便选定基站建设地点)。 在规划完毕后进行实地查勘,查勘一般分两步骤 1,选定站点位置,在选定站点位置的时候尽可能地给出两到三个查考基站建设位置,由甲方谈定站点机房位置的租用。 2,确定站址以后后,根据查勘站点在规划时确定的相关材料(初步规划的站点配置、站型)进行现场查勘收集相关数据: 一般新建宏站 a 室内查看 画出机房平面草图,确定机房尺寸梁下净高(出设计时候确定走线架高度、设备机柜高度、馈窗高度,电池安装位置(一般由土建确认),馈窗位置,整个机房的朝向(指北朝向),引电距离。 b 室外查看 画出屋面平面草图(标明女儿墙高度,是否存在屋面避雷带),测出站点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确定机房位置及天线覆盖方位角,选定立杆位置,确定馈线走向。如果业主反映尽量留出空间供给使用,可以考虑用L铁进行走线。 边际站查勘 选定机房或是立杆位置,确认杆塔高度及位置朝向,覆盖方位。射频拉远站点除了查看远端覆盖位置周围情况,还需要查看信源机房,确定信源位置,GPS走线和安装位置。 在现场查看时尽量多拍照片,对于后期设计方案出图和会审方案时有着相当大的帮助,特别是机房或走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遮挡物,图纸会审中对于覆盖相关地区用户需要周围环境照片;所以在现场尽量多拍照片。

在查看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对于站点情况尽可能于甲方共同沟通,对于设计过程中一些位置的占用尽可能和业主商量确认。避免后续工作中出现一些变更。 共址站点的设计相对于新建站点需要确认电源系统和接地系统是否完善,是否需要新增开关电源、电源整流模块、空开(熔丝)、直流配电箱、逆变器、转换器、蓄电池、接地排、走线架、馈线洞,馈窗对于利旧原有机柜需要画出机柜面板图,室外方面是否新增杆塔,如果是利旧杆塔需要确认杆塔的高度,天线的加挂位置等

移动基站无线机房配套建设规范(宏站设计利器)

移动基站无线机房配套建设查勘设计规范 (宏站设计利器) 一.查勘准备 1.工具 (1)勘察工具包括: 盒尺:用于测量室内设备的尺寸及摆放位置,走线架高度等; 卷尺:用于测量较长的尺寸,如大机房长度,宽度,铁塔根开,房间外高度,机房铁塔相对距离等; 室内测距仪:测量室内尺寸; 指北针:用于确定正北,以便画图时找准方向,找到北是很重要的; GPS:测量基站的经纬度。基站GPS经度,格式*.****度;(需将GPS所获 得的度分秒形式利用公式转换为度的格式。 室外测距仪:用于测量铁塔高度,天线高度,楼房、建筑高度等; 数码相机:用于拍摄基站照片及周围环境照片,适当根据情况更换分辨率; 笔(圆珠笔(黑色、红色)):黑色圆珠笔用来填写基站勘察表,记录现网的情况。红色圆珠笔用来绘制新增设备、走线架等情况,出门一定要有备用笔; 基站勘察记录表:用于记录勘察情况并画草图,提前根据勘察量提前准备出足量的勘察记录表; 纸夹:便于携带勘察方案及勘察记录表; 电池:GPS(及相机)上使用,两节电池大约可以测量50 个左右的基站经纬度;包里始终保持2节备用电池 笔记本电脑:整理勘察资料,填写基站勘察记录表,存储数码相片,编制 勘察报告,查询基站的规划信息 基站内部设备摆放标准 二.设计部分 (1)新建基站应满足2G、3G共站需求。 (2)新建基站应满足房屋承重安全要求。

(3)各类设备摆放合理,满足布线工艺要求。 (4)为方便承重改造,电池尽量安排在机房短边的承重墙上。 (5)开关电源与馈线窗分别位于机房两端。 (6)租用一层机房不涉及承重,参照自建机房摆放设备。 (7)长方形机房:电池靠近机房短边与主设备列架垂直摆放。 (8)相邻的两间机房:基站主设备单放一间;电池、开关电源、传输综合柜安排在另一房间,配套设备摆放标准同长方形机房。 (9)其他类型机房:待承重改造确定后,综合考虑其他专业摆放设备。 (10)具体的设备摆放请参考附图。 2.基站机房面积的建议 考虑现有机架的数量以及未来3G系统设备的摆放和满足基站承重要求,建议租赁机房的使用面积不小于6米x3米x3米(长X宽X高),底层不小于5米X3米X3米,如上述两种面积均不能达到(比如4米x3米),可考虑租赁两间,主设备占用一间,配套设备摆放在另一间。 3.基站主要设备摆放标准 (1)基站馈线窗位置原则上应固定于房屋长方向两端墙上,下沿距离地面2.4m;馈线洞尺寸为400mmx300mm。 (2)走线架位置为馈线窗正下方,下沿距地2400mm;如果因房屋结构限制,走线架也可安装在馈线窗正上方。 (3)楼板荷重(均重)小于500Kg/M2,主设备和整流器安装位置必须铺设槽钢加固。机房承重小于1000Kg/ M2的机房,蓄电池安装必须平铺,或使用槽钢架空安装在承重墙或梁上。 (4)主设备槽钢位置与走线架外沿平齐;蓄电池槽钢必须安装在承重梁或者承重墙上,距离后墙面不小于20cm,根据蓄电池规格可合理变化。 (5)对于诺基亚DE34设备,开关电源、传输综合架、主设备自右向左排列;对于诺基亚ULTRASITE设备, 开关电源、传输综合架、主设备可以自右向左排列,也可以自左向右排列。对于摩托罗拉设备,可按照开关电源、传输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