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历次大涨大跌

中国股市历次大涨大跌
中国股市历次大涨大跌

中国股市历次大涨大跌

中国股市第一轮大涨大跌

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中国股市第二轮大涨大跌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中国股市第三轮大涨大跌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中国股市第四轮大涨大跌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持续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中国股市第五轮大涨大跌

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中国股市第六轮暴涨暴跌

正当欧美股市早已回调一年有余之时,中国股市莫名其妙地滞后发动“全民总动员”,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至高点”。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本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快速跌至1515点这一敏感点位。1500点究竟是中国股市的“箱底”,还是“箱顶”?历史似乎跟我们股民开了一个大玩笑。原来1500点仍是中国股市的“箱顶”,曾经的“箱底”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不是吗?就在中国股市在1500点的上方稍作停留后,她依然还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点的历史“箱顶”下方,这样的指数点位似乎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安全、更踏实可靠。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去1247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这便是一种技术性的报复,更是上一轮疯狂的大牛市自制的“苦果”。

中国股市第七轮暴涨暴跌

2005年5月,管理层启动股改试点,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1000点附近再次启动,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2007年1月24日,大盘创下至今的历史最高记录2994.28点,至此,上证综指一年半时间累计上涨约200%,离3000点的整数关口也仅一步之遥。2007年2月1日,上证指数最低下探2706.29点,尾盘收阴。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 历次牛市熊市记录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历史详述 股市的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

曾经“撼动”中国股市的26位大佬,背后内幕

曾经“撼动”中国股市的26位大佬,背后内幕 资本的市场,几度浮沉。那些曾经叱咤证券的大佬们,也是步步惊心。曾经运筹帷幄、执掌乾坤的大佬们也几因贪欲,身陷囹圄。如今走下神坛,但他们的人生却比证券市场更为震荡。 "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管金生,是1995年“327”国债事件的主要操纵者,由于其“蓄意违规,操纵市场,扭曲价格”从而导致债券期货市场崩盘。结果使得当时具备中国最大也最有活力的万国证券公司元气大伤,最后被迫与申银证券合并成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而本人被判处17年徒刑,罪名是行贿、并在期货市场成立前数年里滥用公共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69万元。 “资本大鳄”唐万新德隆系的创始人唐万新,曾经是资本市场最显赫的大佬,资本运作能力一时倾倒众多企业家和众多的金融人物。由其创始的德隆系由地处西北边陲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一度控制资产超过1200亿的金融和产业帝国。而最终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其操控的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屯河集团与华融公司签订了《资产托管协议》,三公司将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不可撤回地全权托管给了华融 公司,由华融公司行使全部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权利。吕梁:

“中科系”神笔策划人神秘的吕梁先生就像“007”电影中的人 物一样,从组织资金进入企业筹划重组,到在二级市场控盘指挥,再到直接通过新闻舆论为自己造势,身兼三大角色轮转自如,曾被称为三位一体的“超级庄家”,曾被誉为点石成金的传奇大师。由于中科系”内部发生老鼠仓,合伙人董沛霖因银行诈骗案被拘,股民纷纷割肉,从而使得高傲了将近两年的中科创业连续9个跌停,50亿元市值烟消云散,并波及其他“中科系”股票,此后“中科系”轰然倒塌。此后吕梁彻底消失,从2001年至今仍杳无音讯。名庄马晓1993年至1998年,对上海股市来说,这是一段波澜起伏的岁月,马晓就是这时代“叱咤风云”的庄家之一。他的做庄生涯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狙击延中、爆炒界龙、败走东宝、平出海鸥,最后以做庄“S”公司胜利出局,得以“金盆洗手”。"草根庄家"朱耀明朱耀明曾是南京证券业内无人不知的人物。他倒国库券5年,几万变百万,倒邮票6年,百万变千万,打新股5年,千万变数亿;他是股市中著名的“黑庄”,曾参与炒作百科药业、凯诺科技、爱使股份和南方建材等多只股票,股价为他而动;他还把一家盈利的证券公司“整没了”——新华证券因为他而严重违规经营,被中国证监会紧急关闭;他的所作所为震惊中国证监会,被判令终身不得炒股。"江南第一猛庄"葛政1996年,金信信托进入证券行业,借助广泛的市场资源,金信信托历来做庄凶猛,在法人股及流通股市场屡有斩

中国股市波动影响因素识别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市波动影响因素识别的实证研究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股市大起大落,牛熊市反复无常。其中,宏观经济、政策等各种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影响股价波动的主要因素,以便为政府决策部门在政策设计和选择有效的调控措施方面提供决策参考,也为股市参与者投资(或投机)策略的制定、实现盈利目标提供依据。 关键词:股市波动;影响因素;识别;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20-02 一、引言 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20年的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板块结构逐步优化,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股市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伴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繁荣发展阶段,股价波动乃至过度波动现象仍很普遍。2005年6月,上证综指仅为998点,两年内一路上涨至2007年10月的6124点,涨幅超过500%;然后又连续下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跌幅近半。2010年3月,上证综指下跌了20.14%,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当月最大跌幅。但是,股价过度波动时危害是巨大的:在股票价格超涨阶段,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部门流入股票市场,使实体经济中投资严重不足,同时也抑制了消费;在股价超跌阶段,投资者手中的财富大大缩水;在股价超跌的时候,

一般都会发生信用危机,这将给金融系统带来剧烈冲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到底是何种因素影响了股市的波动。 二、文献综述 关于股票市场波动影响因素的探索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从国内外研究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政策、非理性因素与股价波动等方面,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研究者队伍也日益壮大。如国外学者stenius(2000)以1980-1999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四个主要的工业国家的金融市场波动性之间以及与工业生产之间的关系。hamilton(1996)认为,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能够很好地预测总体的经济活动。 rigobon,sack(2002),schwarz(2006)检验了美国货币政策对股票 价格指数的影响,得出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波动之间存在显著关系。edrzejbialkowski(2008)对oecd27个国家的股市研究发现政策出台的一周内指数收益方差的政策部分增加了一倍,有过度反应的趋势。mehmetumutlu等人(2010)认为,金融自由化影响政府政策,从而引起股市的总体波动,在新兴市场尤为显著。德朗、施利弗、萨默和沃尔德曼(delong,shleifer,summersandwaldmann,以下简 称dssw)建立了“噪声交易者模型”,引起了对封闭式基金中到底有没有噪声交易者的大量验证。李、施利弗和泰勒 (lee,shleiferandthaler,以下简称lst)在dssw模型基础上提出了

股市周期规律

我国股市设立以来经历了18年,周期循环过程却表现得非常有规律,根据这个规律预测,这轮熊市将延续到2010年初,而这轮熊市底在上证指数1600点附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了两轮大的周期,即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期的一轮经济周期,以及本世纪初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周期,目前正处于第二轮经济周期的调整期。 上轮经济周期经济的高涨主要是投资拉动,而本轮经济周期的高涨依靠的是“投资+出口”双驱动。19 96年初政府开始持续下调保值贴补率+存款利率,标志着宏观调控的结束。那么,持续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停止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将是这轮宏观调控结束的标志。 我国股市投机性很强,资金推动型特征非常明显,虽然基本面影响着股市走势,但资金推动的投机力量远超过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股市走势经常不与宏观经济走势相吻合,有时甚至相反。 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了两个大周期,但股市却运行了三个大的循环周期。股市2005年6月开始的这轮循环周期和1991年10月至1994年8月的循环周期类似,都与宏观经济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吻合,因此形成共振效应,股市的表现就是牛市涨得猛,熊市跌得狠。 我国股市设立以来经历了18年,期间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形势风云变幻,以及高速扩容,但股市的周期循环过程却表现得非常有规律,即在时间上呈标准的对称性,并且这个对称性规律基本没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根据这个规律预测,这轮熊市将延续到2010年初。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决定了我国股市大趋势的不断向上,低点总是不断抬高的。综合我国股市的空间循环规律和市盈率循环规律,预计这轮熊市底在上证指数1600点附近。当然,这轮熊市非常特殊,即大小非的解禁流通,可能影响上述预测的准确性。 近期市场已经呈现无量阴跌走势,这种状况随时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而一旦开始报复性反弹,就标志着熊市进入振荡盘跌的第二阶段,市场将有波段操作的机会了,部分个股将不会再创新低。 我们预计,随着美元见底回升,大宗商品的见顶回落,全球经济将进入新的时期,经济体系中各行业的利润将会重新分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可能也将很快发生显著变化,也许不久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将不再是过高的CPI,而是防止经济过快下滑。政府很快会逐步放松紧缩政策,并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 建议关注以下方面的投资机会:第一,随着资源、原材料价格的回落,下游产品的利润会大幅回升,特别关注关系民生的一般大众消费品行业和公司。第二,国家可能逐步放松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从“防胀”转向“防滑”,进一步出台刺激经济的实质性举措。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将使基建投资相关行业和公司受益,建议特别关注铁路建设相关个股。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其走势反映(往往是提前反映)宏观经济的变化,而宏观经济的变化又决定股票市场的走势。但是,由于人类的本性又使股市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总是呈现复苏、蓄势、启动、腾飞、泡沫、暴跌、低迷的循环过程,这个循环过程经常并非与宏观经济的变化相吻合,有时甚至相反。我国股市是新兴市场,投机气氛很强,股市的波动更大,市场内在的规律就更明显。研究历史是为了预测未来,历史虽然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我国股市设立以来的周期循环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某些规律性,从而对预测未来的走势起到启示作用。

中国股票市场A股历十大造假案

中国股票市场A股历史上十大经典造假案今天是“3.15”打假日,最近牵牛炒股炒得不亦乐乎,既然打假,那就不妨把证券市场的“假”抖搂抖搂。各行各业都在打假,股市也得来一次打假行动,这一次我们把焦点放在了做假财报上,希望给各位股民提个醒,别以为能涨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说不定,后面假得很! 经典造假案1 2000年,亿安科技:第一只百元股的神话,实际上一点利润都没有。 新世纪初,中国股市诞生了第一只百元大股——亿安科技。但亿安1999年中报显示其每股利润是0.11元,每股净资产 0.57元,利润来源主要是卖VCD、SVCD和音响,还有一大块来自物业管理和仓库保管。 靠高科技叫阵、靠低技术产品上阵的亿安科技却如此牛气冲天,人们不禁要问亿安科技:神话还是笑话? 经典造假案2 2000年中科创业:套中有套,股民只好被套。 借助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好风好雨,依托中国国有资本社会化经营的大势,跑马圈地,迅速形成局面,5年间垒起了110亿元的神话,从此走上了做假的不归路。 中科创业"套"中设"套" 然而,在"经典之作"的背后,是现

实的尴尬。 经典造假案3 2001年,银广夏:最具备科技含量的做假,做完了还说不是我做的...... 在中国财经界素有口碑的《财经》杂志2001年第8期推出的长篇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称,该文记者通过对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历时一年的追踪调查,终于揭开了一个由高深的“萃取技术”和陌生的“德国客户”组成的造假故事。 过去两年间,银广夏(深圳股票交易所代码0557)创造了令人瞠目的业绩和股价神话。根据银广夏1999年年报,银广夏的每股盈利当年达到前所未有的0.51元;其股价则先知先觉,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狂升,至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2000年全年涨幅高居深沪两市第二;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 经典造假案4 2002年,蓝田股份: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假货,假到一切都似乎变成了真的。 与银广夏、郑百文等造假上市公司相比,蓝田股份堪称最

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

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 中国股市历史很短,但也曾经有过两次大崩盘:第一次:1993-1994,股指从1512-325,大盘跌幅为78.50%,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第二次:2001-2005,股指从2245-998,大盘跌幅为55.55%,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目前大盘最大跌幅为36.45%,很多个股票已经跌了一半左右。这次会如何运行呢?会不会是第三次大崩盘呢?上两次大崩盘事件值得我们警惕。历史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但无论如何,即使是熊市,每年也会有一至二次的中级行情,但前提是要有资金实力。1.为什么鬼佬不敢轻易给上市公司高于20倍以上的市盈率?因为在他们国家的市场,机构投资人占多数,聪明的机构投资人拍拍脑袋一想啊,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不过40到50年,美国每年有50万家企业注册,10年后只剩下4%不到,大多数公司能生存10年都够呛,即使来上市的质量好一点能活的相对久一点,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都是未来世界500强吧?所以打个对折,20倍左右或以下还是可以接受的。 2.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公司就能享受20倍以上的市盈率呢?毕竟一个企业如果活都活不到50年,你给它50倍市盈,那不是自己傻是什么?抛开“智力问题”,很显然这不是有关基本面估值领域的问题,而是资金问题。我们知道,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里的推手就是供求关系,而货币就充当这个一般等价物.所以资金充裕价格就会逐步偏离价值上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国内证券市场的资金又来自哪里呢?很显然无非两方面一是国内,二是国际。由于我国是一个实行资本管制和间接融资比例十分高的国家,所以经济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统一归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这里就会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家一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多年的固定规律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多年的固定规律第一:了解自己 个人的习惯爱好和生活经历将反映到他的交易心态与 交易风格中去,了解自己非常重要,所以放在第一位。和技术分析一样,个人的性格也可以通过他的历史来归纳总结,不同的性格和经历将会有适合他的不同的交易策略,只有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才能帮助自己成功。 第二:选择市场 许多人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选择市场是比选择时机还要重要的。活跃的市场能够帮助你尽快成功,而在低迷的市场中运做,英雄也会气短。比如说200 6年的金属期货市场火暴,当时投入即使不是很懂得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分析的人也有可能获得暴利。听说某人2006年获利千倍,我想这不是虚言。市场的活跃是获利的基础,为什么股民让人觉得可怜?就因为股民踏进了一个圈钱的市场,很少有长胜将军,更不要说是大师了。是市场导致了你的成败。 对于许多人来说让他们选择市场是天方夜谭,他们的资本和时间限制了他们投向其他市场领域,所以只能在股海里

苦苦挣扎,却不知道虽然不能转向其他市场但可以上岸观火,这就注定了大多数人的失败。若你没办法去选择市场,那么请接着往下看。 第三:选择时机,分辨牛熊 再好的市场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看错的时间就是对金钱的犯罪。一买就套影响心态,直接关系今后的成败。首先是分辨牛市还是熊市。牛市有牛市的特征,熊市有熊市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原始和长久的,就和我们的老祖宗所说的“道”一样,是一种原理,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形式,把握住了精神就可以简单的分辨出来。 牛市与熊市乃是两个大纲。牛市操作,熊市休息,不要觉得只是口号,而是必须坚决执行的原则,你违逆它就有可能在某一天将你几年辛苦筑就的大厦夷为平地。继续细分为6种状态:牛市中的熊市,牛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熊市,平衡市中的牛市,平衡市中的熊市。投入的资金比例分别是30-50%,80-100%,20-30%,0-10%,20-30%,10-20%。 这么细分的结果是为了资金管理。大多数人是不屑于资金管理的,但这很重要,很多成功者成功是因为他踩对了时

中国牛市特征

中国牛市特征1(初期) 牛市的背景及早期现象 1、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熊市,股票大多跌得惨不忍睹 如从1993年2月的1500点跌到1994年7月的325点;2001年的2245点,经过4年跌到2005年5月的998点;又如,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跌到2008年10月的1660点;以及这次从2012年5月的2434点跌到2012年12月4日的1949点。打开电脑看看,大多数股票跌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正如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所说:“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遍地是珠玉啊! 如:这次跌到最低的银行股。招行9.83元,市盈率为4.6倍;浦发银行7.34元,市盈率为3.9倍;民生银行5.39元,市盈率为3.9倍。真可谓是世上最低价银行股。 2、长时间停发新股 我国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上发新股(含增发和配股)最多、最快的国家。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为国企融资服务,是社会主义中国开设股市的一大原因。我国从最早的老八股(沪)到现在深沪2666家,发展极快,且退市机制基本形同虚设。这样,通过IPO、增发和配股,中国股市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阿里巴巴”金矿、“聚宝盆”,迎来了一月月、一年年的发新股热潮。因此,在发行市场上,它们始终是大牛市。 但0.5元~1元的本金上市后,在一、二级市场上圈得了大量资金;而对老百姓来说,无论是否参与打新股,新股、老股都会因此大跌而

亏损。所以我曾说过:“发啊发,发出千百个新公司,发出一个大熊市。” 这一轮牛市前,证监会某些人曾强烈反对人们关于停发新股的呼吁,认为新股发不发与牛熊市无关。但最终还是因为停发新股2个月,资金只进不出,一轮“小牛市”(起码至今为止)悄然形成。 2008年到2009年,股市跌到1660点时,也停发新股半年。可见,这是中国见底迹象,也是牛市早期之迹象。如果这一轮新股发行停止到人代会、政协会,中国牛市就会持续到那个时期。 3、通胀维持在2%~5%之间,但未进入通缩。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通胀率高达15%~25%,国家对三年期以上存款及国债实行保值补贴,年利率实际可达15%~25%。如000696三年期国债到期价高达171.99元,即年利率为24%。此时,股市绝不会大涨,只在1000点以下徘徊。人们何以不去买年利率20%以上的国债呢? 时下,美国利率为0.25%——几乎为零。因此,尽管它的实体经济还在调整,股市已累创新高。货币政策太宽松,太容易借款来炒股了。故利率在2%~5%之间,较易形成牛市。最好是2%~4%。 4、货币政策稳中有宽。 紧缩的货币政策是牛市的天敌。2007年10月起,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股市就从6124点向下狂跌;直到2008年经济休克后,货币政策加码,加上财政4万亿投资后,股市才翻身向上。 现在法定准备金率高达20%,(今年可能会下调1~2次),其他方

中国股票市场A股历 十大经典造假案

中国股票市场A股历史上十大经典造假案 今天是“3.15”打假日,最近牵牛炒股炒得不亦乐乎,既然打假,那就不妨把证券市场的“假”抖搂抖搂。 各行各业都在打假,股市也得来一次打假行动,这一次我们把焦点放在了做假财报上,希望给各位股民提个醒,别以为能涨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说不定,后面假得很! 经典造假案1 2000年,亿安科技:第一只百元股的神话,实际上一点利润都没有。 新世纪初,中国股市诞生了第一只百元大股——亿安科技。但亿安1999年中报显示其每股利润是0.11元,每股净资产0.57元,利润来源主要是卖VCD、SVCD和音响,还有一大块来自物业管理和仓库保管。 靠高科技叫阵、靠低技术产品上阵的亿安科技却如此牛气冲天,人们不禁要问亿安科技:神话还是笑话? 经典造假案2 2000年中科创业:套中有套,股民只好被套。 借助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好风好雨,依托中国国有资本社会化经营的大势,跑马圈地,迅速形成局面,5年间垒起了110亿元的神话,从此走上了做假的不归路。 中科创业"套"中设"套" 然而,在"经典之作"的背后,是现实

的尴尬。 经典造假案3 2001年,银广夏:最具备科技含量的做假,做完了还说不是我做的...... 在中国财经界素有口碑的《财经》杂志2001年第8期推出的长篇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称,该文记者通过对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历时一年的追踪调查,终于揭开了一个由高深的“萃取技术”和陌生的“德国客户”组成的造假故事。 过去两年间,银广夏(深圳股票交易所代码0557)创造了令人瞠目的业绩和股价神话。根据银广夏1999年年报,银广夏的每股盈利当年达到前所未有的0.51元;其股价则先知先觉,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狂升,至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2000年全年涨幅高居深沪两市第二;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 经典造假案4 2002年,蓝田股份: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假货,假到一切都似乎变成了真的。 与银广夏、郑百文等造假上市公司相比,蓝田股份堪称最

牛熊交替的原因

牛熊交替的原因 错误定价在牛熊交替这种股市最基础的运行方式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实际上没有错误定价就没有牛熊交替,牛熊交替规律性发现根本原因是错误定价,这是本专题的根本中心思想 小王:“你能提供一个全面的认知偏差产生过程,详细把这个过程描述一下吗。” “可以,在市场整体估值与基本面价值虽有偏差,但大体差不多。此时,没有严重的错误定价,由于某个突发或者某种潜在的基本面变化的消息出现了,平静就会被打破。比如,2005年年初中国股市处于相对正常的估值水平之中,但不久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要解决中国股市成立以来所存在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互相割裂和分置的问题,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事件,其重大性表现在股权分制改革前,流通股可以交易,创业股东和大股东不能进行二级市场的交易,这是中国股市的特有局面。这种局面影响非常巨大,因为非流通股股东的规模是二级市场流通股东规模的十几倍,乃至于是几十倍。而非流通股股东的获取成本,甚至不足二级市场流通股东获取成本的百分之一,如此巨大的流通规模,如此低廉的成本,在获得流通权之后,到底这些大股东们会怎么样处理他们的股份?这是股权分制改革信息发布后,所面临的最为现实和最为重要的问题。对于二级市场的流通股股东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更为迫切,复杂之处在于非流通股股东获得了流通权后,是大量的抛售,还是适当减持,还是不抛售。这些问题在没有发生之前没有办法给予结论。对于流通股股东,大股东们抛售不抛售是一个难解的迷,另一方面大股东抛售不抛售对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影响比天还大。大股东们的获取成本只是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获取成本的百分之一,而他手中持有的股票数量又大幅度高于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于是只要大股东们抛售手中的十分之一流通盘,二级市场的可流通的股票数量就有可能翻倍,这样供给大幅度的突然增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只能是价格下跌,价格下跌的必然结果是让流通股股东的资产市值大幅缩水,这是一个非常要命的结果,一旦这种结果发生,那么,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真实的利益损失将立即出现。” “投资人一方面无法准确地预测到获得流通权之后的大股东们会不会减持,怎样减持,减持多少股。另一方面,一旦大股东减持,流通股股东手中的股票将立即缩水,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呢?" 小王:“当然是暂避一时了,不敢买股票了。” “对,真实的发生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情况正像你所说了,大量的投资人在股权分制改革这个消息诱发下,开始减持,开始看空,开始卖股票。这种卖股票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一定程度的合理理性,因为对股权分制改革的不乐观认识,事后看是不正确的,但当时这一认识真的是按照基本逻辑对基本面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和思考之后的结论。当时中国资本市场上很多理性的投资人,很多大型的研究机构都做出了应该减持股票来应对股权分制改革的系统性研究。所以这个阶段的减持真的是对基本面思考之后下的结论,错误是错误,但是并不等于他没有进行理性分析。这个事情真的太过复杂!你想一想当很多人都认为股权分制会导致自己利益受损,采取抛空的行动,整体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和指数会怎么样呢?”“当然是下跌” “下跌很快就发生了。当指数和价格的下跌之后,又为投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复杂局面。一方面股权分制改革带来的不确定和问题客观存在,令投资人无法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情,另一方面在先知先觉的投资人把不乐观预期转化为卖出行动,股价下跌的时候,投资人又必须面对股价下跌的压力和挑战。股价下跌这种局面的出现,更直观,更真实,更强烈的摆在投资人面前。股价下跌了,投资人的利益已经发生损失,下跌之后进一步会不会发生,下跌之后在下跌,自己的损失会不会更大。当价格下跌出现的时候,更多的人被吸引到就股权分制改革这个事情会不会影响自身利益的思考之中来,当没有股价下跌的时候,往往是一些好思考的理性投资人对此进行思考并采取行动。而当股价真实被压了下来的时候,一些不关注股

股票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股票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一、引言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我国股市结构、制度不断进行调整。 从根本上讲,股票市场的运作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是相当一致的。经济周期决定股票市场的价格区间,而股票市场价格总体方向性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更替。宏观经济的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不断轮换,这种周期性变化直接导致了股票市场的牛熊市周期性转换;与此同时,股票市场的运行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宏观经济,股票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也反映了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二、理论基础 1.股票定价理论。 传统的股票价格理论以单只股票或股票整体市场的价格为对象,研究股票购买能够获得的红利、利息和资本利得等。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将统计学运用于证券投资,产生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等数理统计模型。 (1)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用Ri表示股票(组合)i的预期收益率,Rm为市场组合的预期收益率,Rf为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βi表示股票(组合)i收益率变动对市场组合收益率变动的敏感度,εi为随机干扰项。CAPM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Ri=Rf+βi(Rm-Rf)+εi 在股票定价中,那些只影响该只股票的方差而不影响该股票与股票市场组合的协方差的因素在定价中不起作用,对定价唯一起作用的是该股票的β系数,也即非系统性在股票的定价中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系统性风险,这是CAPM的核心思想。 (2)套利定价理论试图以多个变量去解释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套利定价理论认为经济体系中,有些风险都是无法经由多元化投资加以分散,例如通货膨胀或国民所得的变动等系统性风险。套利定价理论以收益率形成过程的多因子模型为基础,认为证券收益率与一组因子线性相关,这组因子代表证券收益率的一些基本因素。事实上,当收益率通过单一因子(市场组合)形成时,将会发现套利定价理论形成了一种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同的关系。因此,套利定价理论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广义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方法,来理解市场中的风险与收益率间的均衡关系。套利定价理论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2.经济周期理论

中国股市最赚钱的一种人:只买建仓结束的股票,从不被庄家套牢!

中国股市最赚钱的一种人:只买建仓结束的股票,从不被庄 家套牢! 纵观20多年中国股市,庄家傲立潮头,股价翻江倒海,散户生死沉浮。长期以来,中国股市存在幕后庄家是不争的事实,特别在当前投机气氛甚浓的情况下,庄家行为更是肆虐于市。庄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坐庄手段更为多变,行迹更为隐蔽,盘面更为复杂,走势更为迷茫。庄家如同“变色龙”,善于变化和伪装,不时地编制着一个个巨大的阴谋,让散户不由自主地往里钻。仅就股市图表形态信号而言,就有若隐若现的陷阱,在起伏跌宕的行情中,或是引诱散户蠢蠢欲动,贸然而入,从而卷走散户钱财或是恐吓散户望而生畏,斩仓离场,从而劫取散户廉价筹码,或是故弄玄虚,制造扑朔迷离的市场假象,…,,…真中有假,假中见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难分难辨。投资者深为感叹:“只缘身在股市中,不识庄家真脸目。”一幅幅图表形态,宛如一个个五彩的水晶球,令散户迷惑丛生、東手无策,而这些正是庄家狡猾、奸诈、险恶的具体体现。然而,各种各样的庄家手段却很少为人所知,更是无人所破。在这个布满陷阱的市场中,散户拿什么来保护自己?只有掌握破解庄家手段的方法,刺中庄家的咽喉,才能笑傲股林,畅游股海。基于此,我根据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和现状、庄家的坐庄意图和脉络、散户

的炒股特点和习性,对当前股市中的庄家行为进行潜心研究、跟踪观察、实盘检验。并根据我多年亲历,在此详尽地披露了庄家坐庄秘密,将庄家手段袒露于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普通的散户找到识破庄家手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帮助投资者走出技术谜团,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使散户在强大的庄家面前掌握一套防身制胜术,进而将计就计,借刀杀人,让庄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钻进自已设置的技术陷 阱之中。可以这样说,庄家能够设置技术陷阱,散户就有识别和破解其陷阱的方法。从建仓到出货整个过程中,我重点剖析庄家常用的坐庄手段,对庄家在盘中出现的假动作、假信号、假图表等进行深入的讲解,详尽地揭露了庄家的操盘秘密,让投资者了解庄家的操盘底细,以及对各个阶段的盘口现象、技术特征、量价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使散户通过观察盘面走势,洞悉庄家意图,识破坐庄手段,进而判断庄家想干什么以及将要干什么,是吸货、洗盘还是出货?是反弹、反转还是拉升?是白马、黑马还是病马?庄家的成本是多少?是否有潜力以及潜力有多大?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全 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思维方式。(1)关于建仓问题。在股市实盘操作中,经常听到有人这样问:这只股票庄家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建仓的?庄家建仓结束没有?庄家建仓为什么还要 抛出筹码?如果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你这样问,说明你是一个新事物的挑战者,如果现在还这样问的话,只能说明你

(技术理论篇)股市中的量价时空

技术理论篇)股市中的量价时空 别人理论篇2009-07-02 11:09:58 阅读129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股市中的量能 ㈠、分析成交量的关键是判断机会的存在与大小 连续成交量是技术分析的王中王,大盘成交量大,孕育着机会的增多,这种机会存在与大盘涨跌没有关系,并且这种机会存在于成交量较大的个股方面。大盘成交量小,预示着风险的增大,这种风险存在与大盘涨跌没有关系,并且这种风险存在于成交量较大的个股方面。因此,在大盘成交量大时,应选择成交量较大的强势股;在大盘成交量小时,应选择成交量小的筹码高度集中的品种。 ㈡、成交量的含义 1、增量上涨是真实的,缩量上涨是虚假的,缩量缓跌真实的,缩量急跌虚假的。积极的成交量,具有连续性和股价配合;消极的成交量,往往不能影响均线;最有效的成交量能收复均线;大成交量短期 不能扭转均线,往往是骗量。 2、大盘成交量小,说明主力处于消极状态,大盘多数处于盘整或下跌,即使弱势中出现阳线,只要这根阳线无成交量配合,则换档的可能性大。成交量过大或过小时,要注意股价的转折,成交量中等时, 股价处于过程的概率较大。 3、成交量对于个股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 ⑴、即时连续成交量大,如果股票处于低位,就值得追涨,这是大盘强势时最重要获利机会。 ⑵、如果主力控制了大量筹码,此时成交量较小,这种股票是大盘盘整时的活跃股,也是套利者的 重点,操作时应注意低吸,如果成交量放大,股价没有配合上涨,应注意主力出货。 ㈢、成交量的实战应用 1、在没有突发消息的前提下,只有第一次放量的性质与分析结果相符,才有继续分析的意义。量价匹配标准是:短线量价同步是可靠的,特别是与10日均线方向相一致,短线量价背离是不可靠的,量价背离的积极方式是低位价小跌量大增或者是价小涨量大增。量价背离的消极方式是高位的价大涨量缩小 或者是价小涨量大增。 2、在股价相对低位,出现阶段性价涨量增是中线止跌或者新波段行情的征兆,如果其它指标给出良好的提示,可以跟踪机会的出现。如果大盘放量上涨明显是由板块带动,当该板块已明显到达高位后,还没有新的板块或明星股替代时,则大盘要回档,有时这个回档较深。如果点火板块的行情没有完时,有新板块或明星股出现,大盘行情将延续,即使调整,时间与空间都会有限。 3、在股价上涨初期或中期,价涨量增是筹码的良性换手,表示股价将继续上涨,特别是出现“价涨量增-缩量回调-价涨量增-缩量回调”组合,代表股价有加速可能。大盘在这种情况下的节奏跟随MACD运动,当MACD调整到位后,大盘成交量出现萎缩是短线卖出信号。 4、在高位,价涨量大增,主力可能是对敲出货,要防范后续的风险。一般情况,单日成交量特别大的个股,应在几天内很快发动,如果是主力换庄,是不会给跟风者低吸机会的。反之,某天放出巨量,但在随后的交易中,主力没有积极运作的痕迹,或者是不见成效的短暂异动,对于这类股票一定要注意风 险。

中国股市8次牛熊市转换

中国股市8次牛熊市转换—以史为鉴! 中国第一波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 上交所正式开业以后,历时两年半的持续上扬,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高位。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途中绿线).观察图中上证指数K线与60日均线的关系. 中国第一轮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观察图中上证指数K线与60日均线的关系.

中国第二波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386点到1558点,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 中国第二轮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股指回到325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三波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 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1.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2.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3.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一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达200%,最高达1052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三轮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2月17日 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

中国第四波牛市:1995年2月18日~1995年9月12日 这次牛市真正只有三个交易日。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四轮熊市:1995年9月12日~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轮行情条件具备。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

揭露中国上市公司7大财务骗术和10大财务陷阱

揭露中国上市公司7大财务骗术和10大财务陷阱 这个春天的股市有点冷,但三位财务大家的热情受邀和知无不言,让我们温暖。 黄世忠——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清议——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也是理财周报专栏作者,申草——证券界杰出的“打假”代言人,聚会理财周报会客厅,指点财务核心,揭示纷繁数据背后的真相。 我们,还有作为理财周报读者的你们,能够同时在以上三位财务大家的指点下,踏上捷径寻找财务价值宝藏大门,实在有幸! 也就在这个春天,理财周报年轻的采编人员,也不惴浅陋,从最基础的营业收入、成本和利润出发,操作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财务专题,迈出艰辛但有意义的财务探索之步。 理财周报记者汪江涛实习记者郭吉桐/文 区别阅读年报指标 正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每位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年报时,都有自己最关注的指标。 做过多家上市公司财务顾问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他最关注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以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普通股东净利润”。而另外一位CPA朋友在被问及时,说应该针对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上市公司,区别阅读财务指标。 上市公司年报内容丰富,包括会计数据摘要、股本及股东变动、公司治理、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等。囿于专业能力和时间所限,一般的投资者很难面面俱到地阅读。 资产负债表反应企业财务状况、长短期偿债能力等重要信息;利润表集中反应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主要说明企业现金来自何处、用往何方。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比如现金流量多大才算正常?一般来说,依靠主业盈利的上市公司,其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应低于其同期的每股收益。因为其获得的利润,若没有通过现金流进入公司账户,那么利润极有可能是通过做账“做”出来的。 投资者不能简单地对某些会计科目予以关注,而应与公司历史进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公司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得出与决策相关的实质性信息。此外,像财务报表附注、重大事项、管理层分析等都值得深究。 稳公司,见未来 正如关心个人年收入一样,投资者也关心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上市公司一年能够创造多少价值,最直观的反应就是营业收入和利润。 理财周报统计了截至3月14日公布年报的375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成本及利润数据。375家公司200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收入过百亿元的有17家,苏宁电器(58.01,-0.99,-1.68%,吧)以401亿元居首。同时,375家公司2007年营业利润同比增长91%,利润最高的浦发银行(32.00,-0.44,-1.36%,吧)有107亿元。 我们看到:受益于宏观经济、流动性过剩以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银行、证券及房地产等俨然成了最赚钱的行业——尽管这种增长未必能持续;而产品提价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增长似乎更直接,受益的包括农产品(27.00,-0.49,-1.78%,吧)、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 我们注意到: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营业利润下滑的秘密在于成本增幅首次超越收入增幅;决定产品盈利能力的销售毛利率未来走向,更多取决于行业景气度变化和成本转嫁能力;公司三项费用占比继续走低,但财务费用仍很紧张。 对于财务,我们仍矢志探讨;对于本质,我们将孜孜以求。希望理财周报读者和我们一起,从这个春天开始,直面纷繁数据后的真相,做一名睿智的投资人。 营业利润下跌15%的密码:营运成本飞涨64.95% 理财周报记者黄婷实习记者郭吉桐/文 持续一年多的业绩井喷,人们相信会持续更久。但大多数人都基本相信现实的时候,现实常常不相信大多数人。 在已公布年报的343家上市公司中,与2006年相比,2007年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了54.38%,但营业利润却平均下跌了15.30%。到底是为什么呢?理财周报研究发现,秘密是:同期营业成本平均上涨了64.95%。 成本与主营收入、营业利润之间究竟交织着怎样的关系? 2007年成本增幅首次超越主营收 理财周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在已公布年报的343家上市公司中,2007年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了54.38%,同期营业成本平均上涨了64.95%,与2006年相比,2007年营业利润平均下跌了15.30%。 在这343家上市公司中,有262家2007年营业利润同比呈正向增长,占比为76.38%,也就是说,在已公布年报的343家上市公司中,76.38%的公司去年营业利润都得到了增长。其中有86家上市公司2007年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在100%以上,这86家公司平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为942.67%,而同时,这86家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为117.83%,平均成本同比增长率为116.07%。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建立来,营业成本增幅首次大幅超越主营收入,说明中国实体经济开始迈入高成本阶段,意味着较大规模的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换代的迫切到来。 26家公司成本翻番 想要让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步增长,成本控制是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在已发布年报的343家公司中,2007年营业成本同比平均上涨了64.95%,营业成本增长过快,是对公司利润增长的限制。2007年营业成本同比上涨50%以上的一共有76家,其中26家公司去年的营业成本比06年整整上涨了一倍以上。 去年同比营业成本增长率最高的前五家公司分别是*ST太光、ST 丹科、万通地产、仁和药业和云南城投,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5888.69%、4102.32%、789.12%、763.25%和669.11%。其中*ST太光的主营成本100%来自电子产品,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46.98%的情况下,将近60倍的成本增加让其不堪重荷,导致营业利润同比下降了91.62%。而ST丹科的主营成本有98.53%来自工业,0.91%来自农业,去年农业和工业的涨价,让该公司的营业成本上涨了41倍,因此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倍的情况下,该公司的营业利润仅增长了14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