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牛市熊市时间一览表

中国股市牛市熊市时间一览表
中国股市牛市熊市时间一览表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1380%);第一次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1429~386)(半年时间,-73%);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三个月后,303%);

第二次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1558~325)(17个月,-79%);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一个半月,223%);

第三次熊市: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1052~577点)(八个月,-45%);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三天,59%);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926~512)(八个月,-45%);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17个月,194%);

第五次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1510~1025)(两年,-33%);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两年多,114%);

第六次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2245~998)(四年多,-55.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两年半,513%);

第七次熊市:2007年10月16日~2008年10月28日(6124~1664)(一年,-73%);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九个多月,109%);

第八次熊市:2009年8月4日~2012年12月4日(3478~1949)(三年多,-39%);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九次熊市:2013年2月18日~2013年6月25日(2444~1849)(四个多月,-19%);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两个多月,15%);

第十次熊市:2013年9月12日~2014年3月12日(2270~1974)(六个月,-11%);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一年三个月,162%);第十一次熊市:2015年6月12日~迄今(5166-XXX)……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 历次牛市熊市记录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中国股市大事记(1984.11—2009.12)

中国股市大事记(1984.11—2009.12) 序言 本大事记是为写作小说《沪吉诃德和深桑丘——戏说中国股市二十多年》做准备而编。从最初的股市——静安柜台市场到2009年是23年。如果从上海交易所成立的1990年开始算是19年。 我参看了网友“悠悠白云”收藏的帖子《中国大陆股市17年大事记》1,但是找不到作者。笔者也看过网上转载的张志雄的《中国股市17年》2以及其他一些文章。在定稿之前,我看到了阿奎的《喧哗与骚动——新中国股市二十年》3。该书史实较为详尽,我参考阿奎的书为本大事记添加了一些内容(一千多字)。小说中前几节内容(1988-1991)的写作也参看了阿奎的书。本人在此向以上作者致谢。本大事记还包含关于法人股市场、柜台市场、H股市场、次贷危机等内容。各种恶性事件也是本大事记重点,笔者希望本大事记是到目前为止恶性事件最全的大事记。技术上,笔者将前后关联的事件尽可能地放在一处叙述。另外,笔者还提供了《沪深股市走势图1990.5—2009.5》(参看封底),同时减少了行情的文字叙述。希望本文有助于读者对中国股市的认识和理解,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1991年及之前 (1) 1984年11月14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小飞乐”股票发行。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1986年11月,邓小平接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赠送了一张飞乐音响的股票。虽然有报道说深宝安和北京天桥成立股份制企业更早,但是发行股票,小飞乐在先。 1 行情和政策叙述较多,忽略了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德隆事件。见https://www.360docs.net/doc/dd18480137.html,/blog/static/ 3063229520089972310607/。 2 分析讨论有深度,作者经历的事件突出,但是作为大事记,内容缺很多。离股市较远的铁本事件反倒被重点讨论。见https://www.360docs.net/doc/dd18480137.html,/bbs/dispbbs.asp?boardid=57&id=163747和https://www.360docs.net/doc/dd18480137.html,/ viewthread.php? tid=226761&page=1&authorid=59936。 3 阿奎. 喧华与骚动——新中国股市二十年[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历史详述 股市的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

中国股市波动影响因素识别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市波动影响因素识别的实证研究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股市大起大落,牛熊市反复无常。其中,宏观经济、政策等各种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影响股价波动的主要因素,以便为政府决策部门在政策设计和选择有效的调控措施方面提供决策参考,也为股市参与者投资(或投机)策略的制定、实现盈利目标提供依据。 关键词:股市波动;影响因素;识别;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20-02 一、引言 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20年的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板块结构逐步优化,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股市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伴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繁荣发展阶段,股价波动乃至过度波动现象仍很普遍。2005年6月,上证综指仅为998点,两年内一路上涨至2007年10月的6124点,涨幅超过500%;然后又连续下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跌幅近半。2010年3月,上证综指下跌了20.14%,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当月最大跌幅。但是,股价过度波动时危害是巨大的:在股票价格超涨阶段,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部门流入股票市场,使实体经济中投资严重不足,同时也抑制了消费;在股价超跌阶段,投资者手中的财富大大缩水;在股价超跌的时候,

一般都会发生信用危机,这将给金融系统带来剧烈冲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到底是何种因素影响了股市的波动。 二、文献综述 关于股票市场波动影响因素的探索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从国内外研究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政策、非理性因素与股价波动等方面,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研究者队伍也日益壮大。如国外学者stenius(2000)以1980-1999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四个主要的工业国家的金融市场波动性之间以及与工业生产之间的关系。hamilton(1996)认为,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能够很好地预测总体的经济活动。 rigobon,sack(2002),schwarz(2006)检验了美国货币政策对股票 价格指数的影响,得出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波动之间存在显著关系。edrzejbialkowski(2008)对oecd27个国家的股市研究发现政策出台的一周内指数收益方差的政策部分增加了一倍,有过度反应的趋势。mehmetumutlu等人(2010)认为,金融自由化影响政府政策,从而引起股市的总体波动,在新兴市场尤为显著。德朗、施利弗、萨默和沃尔德曼(delong,shleifer,summersandwaldmann,以下简 称dssw)建立了“噪声交易者模型”,引起了对封闭式基金中到底有没有噪声交易者的大量验证。李、施利弗和泰勒 (lee,shleiferandthaler,以下简称lst)在dssw模型基础上提出了

股票熊市牛市历史

在中国股市不算太长的历史中,暴涨暴跌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是股民“大喜大悲”的真实写照,在这一轮史无前例的叫嚣声中,我们有必要一下,历史上九次牛市是如何的,给投资者以警示和提醒。 第1次牛市终结:高位横盘后急跌 19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纪录至今未破。但三天后,就开始收网。 时间跨度: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沪指波动区间:1429.01点~386.85点 沪指跌幅:73% 第2次牛市终结:股市扩容 1992年邓小平南巡,A股迎来牛市,但随着股市急剧扩容,A股又转牛为熊。 时间跨度: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沪指波动区间:1558.95点~325.89点 沪指跌幅:79% 第3次牛市终结:资金分流

暂停迎来的牛市遇到了国债期货,国债期货的火热将A 股资金抽干,牛市终结。 时间跨度: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 沪指波动区间:1052.94点~577.14点 沪指跌幅:48% 第4次牛市终结:T+0取消 这是史上最短的牛市,仅仅三天。源于国债期货的被叫停,但政府打压投机也延伸到股市。这一年T+0被改为T+1。 时间跨度: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 沪指波动区间:926.41点~512.83点 沪指跌幅:45% 第5次牛市终结:“十二道金牌” 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涨了124%,深成指上涨了346%。从10月起,监管层连发了12道“金牌”,最终股市崩盘。但这波熊市并未持续太久。 时间跨度:1996年12月12日~1997年2月20日 沪指波动区间:1258.68点~870.18点 沪指跌幅:30%

股市周期规律

我国股市设立以来经历了18年,周期循环过程却表现得非常有规律,根据这个规律预测,这轮熊市将延续到2010年初,而这轮熊市底在上证指数1600点附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了两轮大的周期,即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期的一轮经济周期,以及本世纪初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周期,目前正处于第二轮经济周期的调整期。 上轮经济周期经济的高涨主要是投资拉动,而本轮经济周期的高涨依靠的是“投资+出口”双驱动。19 96年初政府开始持续下调保值贴补率+存款利率,标志着宏观调控的结束。那么,持续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停止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将是这轮宏观调控结束的标志。 我国股市投机性很强,资金推动型特征非常明显,虽然基本面影响着股市走势,但资金推动的投机力量远超过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股市走势经常不与宏观经济走势相吻合,有时甚至相反。 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了两个大周期,但股市却运行了三个大的循环周期。股市2005年6月开始的这轮循环周期和1991年10月至1994年8月的循环周期类似,都与宏观经济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吻合,因此形成共振效应,股市的表现就是牛市涨得猛,熊市跌得狠。 我国股市设立以来经历了18年,期间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形势风云变幻,以及高速扩容,但股市的周期循环过程却表现得非常有规律,即在时间上呈标准的对称性,并且这个对称性规律基本没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根据这个规律预测,这轮熊市将延续到2010年初。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决定了我国股市大趋势的不断向上,低点总是不断抬高的。综合我国股市的空间循环规律和市盈率循环规律,预计这轮熊市底在上证指数1600点附近。当然,这轮熊市非常特殊,即大小非的解禁流通,可能影响上述预测的准确性。 近期市场已经呈现无量阴跌走势,这种状况随时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而一旦开始报复性反弹,就标志着熊市进入振荡盘跌的第二阶段,市场将有波段操作的机会了,部分个股将不会再创新低。 我们预计,随着美元见底回升,大宗商品的见顶回落,全球经济将进入新的时期,经济体系中各行业的利润将会重新分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可能也将很快发生显著变化,也许不久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将不再是过高的CPI,而是防止经济过快下滑。政府很快会逐步放松紧缩政策,并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 建议关注以下方面的投资机会:第一,随着资源、原材料价格的回落,下游产品的利润会大幅回升,特别关注关系民生的一般大众消费品行业和公司。第二,国家可能逐步放松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从“防胀”转向“防滑”,进一步出台刺激经济的实质性举措。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将使基建投资相关行业和公司受益,建议特别关注铁路建设相关个股。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其走势反映(往往是提前反映)宏观经济的变化,而宏观经济的变化又决定股票市场的走势。但是,由于人类的本性又使股市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总是呈现复苏、蓄势、启动、腾飞、泡沫、暴跌、低迷的循环过程,这个循环过程经常并非与宏观经济的变化相吻合,有时甚至相反。我国股市是新兴市场,投机气氛很强,股市的波动更大,市场内在的规律就更明显。研究历史是为了预测未来,历史虽然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我国股市设立以来的周期循环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某些规律性,从而对预测未来的走势起到启示作用。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多年的固定规律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多年的固定规律第一:了解自己 个人的习惯爱好和生活经历将反映到他的交易心态与 交易风格中去,了解自己非常重要,所以放在第一位。和技术分析一样,个人的性格也可以通过他的历史来归纳总结,不同的性格和经历将会有适合他的不同的交易策略,只有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才能帮助自己成功。 第二:选择市场 许多人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选择市场是比选择时机还要重要的。活跃的市场能够帮助你尽快成功,而在低迷的市场中运做,英雄也会气短。比如说200 6年的金属期货市场火暴,当时投入即使不是很懂得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分析的人也有可能获得暴利。听说某人2006年获利千倍,我想这不是虚言。市场的活跃是获利的基础,为什么股民让人觉得可怜?就因为股民踏进了一个圈钱的市场,很少有长胜将军,更不要说是大师了。是市场导致了你的成败。 对于许多人来说让他们选择市场是天方夜谭,他们的资本和时间限制了他们投向其他市场领域,所以只能在股海里

苦苦挣扎,却不知道虽然不能转向其他市场但可以上岸观火,这就注定了大多数人的失败。若你没办法去选择市场,那么请接着往下看。 第三:选择时机,分辨牛熊 再好的市场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看错的时间就是对金钱的犯罪。一买就套影响心态,直接关系今后的成败。首先是分辨牛市还是熊市。牛市有牛市的特征,熊市有熊市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原始和长久的,就和我们的老祖宗所说的“道”一样,是一种原理,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形式,把握住了精神就可以简单的分辨出来。 牛市与熊市乃是两个大纲。牛市操作,熊市休息,不要觉得只是口号,而是必须坚决执行的原则,你违逆它就有可能在某一天将你几年辛苦筑就的大厦夷为平地。继续细分为6种状态:牛市中的熊市,牛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熊市,平衡市中的牛市,平衡市中的熊市。投入的资金比例分别是30-50%,80-100%,20-30%,0-10%,20-30%,10-20%。 这么细分的结果是为了资金管理。大多数人是不屑于资金管理的,但这很重要,很多成功者成功是因为他踩对了时

中国牛市特征

中国牛市特征1(初期) 牛市的背景及早期现象 1、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熊市,股票大多跌得惨不忍睹 如从1993年2月的1500点跌到1994年7月的325点;2001年的2245点,经过4年跌到2005年5月的998点;又如,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跌到2008年10月的1660点;以及这次从2012年5月的2434点跌到2012年12月4日的1949点。打开电脑看看,大多数股票跌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正如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所说:“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遍地是珠玉啊! 如:这次跌到最低的银行股。招行9.83元,市盈率为4.6倍;浦发银行7.34元,市盈率为3.9倍;民生银行5.39元,市盈率为3.9倍。真可谓是世上最低价银行股。 2、长时间停发新股 我国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上发新股(含增发和配股)最多、最快的国家。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为国企融资服务,是社会主义中国开设股市的一大原因。我国从最早的老八股(沪)到现在深沪2666家,发展极快,且退市机制基本形同虚设。这样,通过IPO、增发和配股,中国股市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阿里巴巴”金矿、“聚宝盆”,迎来了一月月、一年年的发新股热潮。因此,在发行市场上,它们始终是大牛市。 但0.5元~1元的本金上市后,在一、二级市场上圈得了大量资金;而对老百姓来说,无论是否参与打新股,新股、老股都会因此大跌而

亏损。所以我曾说过:“发啊发,发出千百个新公司,发出一个大熊市。” 这一轮牛市前,证监会某些人曾强烈反对人们关于停发新股的呼吁,认为新股发不发与牛熊市无关。但最终还是因为停发新股2个月,资金只进不出,一轮“小牛市”(起码至今为止)悄然形成。 2008年到2009年,股市跌到1660点时,也停发新股半年。可见,这是中国见底迹象,也是牛市早期之迹象。如果这一轮新股发行停止到人代会、政协会,中国牛市就会持续到那个时期。 3、通胀维持在2%~5%之间,但未进入通缩。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通胀率高达15%~25%,国家对三年期以上存款及国债实行保值补贴,年利率实际可达15%~25%。如000696三年期国债到期价高达171.99元,即年利率为24%。此时,股市绝不会大涨,只在1000点以下徘徊。人们何以不去买年利率20%以上的国债呢? 时下,美国利率为0.25%——几乎为零。因此,尽管它的实体经济还在调整,股市已累创新高。货币政策太宽松,太容易借款来炒股了。故利率在2%~5%之间,较易形成牛市。最好是2%~4%。 4、货币政策稳中有宽。 紧缩的货币政策是牛市的天敌。2007年10月起,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股市就从6124点向下狂跌;直到2008年经济休克后,货币政策加码,加上财政4万亿投资后,股市才翻身向上。 现在法定准备金率高达20%,(今年可能会下调1~2次),其他方

牛熊交替的原因

牛熊交替的原因 错误定价在牛熊交替这种股市最基础的运行方式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实际上没有错误定价就没有牛熊交替,牛熊交替规律性发现根本原因是错误定价,这是本专题的根本中心思想 小王:“你能提供一个全面的认知偏差产生过程,详细把这个过程描述一下吗。” “可以,在市场整体估值与基本面价值虽有偏差,但大体差不多。此时,没有严重的错误定价,由于某个突发或者某种潜在的基本面变化的消息出现了,平静就会被打破。比如,2005年年初中国股市处于相对正常的估值水平之中,但不久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要解决中国股市成立以来所存在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互相割裂和分置的问题,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事件,其重大性表现在股权分制改革前,流通股可以交易,创业股东和大股东不能进行二级市场的交易,这是中国股市的特有局面。这种局面影响非常巨大,因为非流通股股东的规模是二级市场流通股东规模的十几倍,乃至于是几十倍。而非流通股股东的获取成本,甚至不足二级市场流通股东获取成本的百分之一,如此巨大的流通规模,如此低廉的成本,在获得流通权之后,到底这些大股东们会怎么样处理他们的股份?这是股权分制改革信息发布后,所面临的最为现实和最为重要的问题。对于二级市场的流通股股东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更为迫切,复杂之处在于非流通股股东获得了流通权后,是大量的抛售,还是适当减持,还是不抛售。这些问题在没有发生之前没有办法给予结论。对于流通股股东,大股东们抛售不抛售是一个难解的迷,另一方面大股东抛售不抛售对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影响比天还大。大股东们的获取成本只是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获取成本的百分之一,而他手中持有的股票数量又大幅度高于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于是只要大股东们抛售手中的十分之一流通盘,二级市场的可流通的股票数量就有可能翻倍,这样供给大幅度的突然增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只能是价格下跌,价格下跌的必然结果是让流通股股东的资产市值大幅缩水,这是一个非常要命的结果,一旦这种结果发生,那么,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真实的利益损失将立即出现。” “投资人一方面无法准确地预测到获得流通权之后的大股东们会不会减持,怎样减持,减持多少股。另一方面,一旦大股东减持,流通股股东手中的股票将立即缩水,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呢?" 小王:“当然是暂避一时了,不敢买股票了。” “对,真实的发生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情况正像你所说了,大量的投资人在股权分制改革这个消息诱发下,开始减持,开始看空,开始卖股票。这种卖股票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一定程度的合理理性,因为对股权分制改革的不乐观认识,事后看是不正确的,但当时这一认识真的是按照基本逻辑对基本面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和思考之后的结论。当时中国资本市场上很多理性的投资人,很多大型的研究机构都做出了应该减持股票来应对股权分制改革的系统性研究。所以这个阶段的减持真的是对基本面思考之后下的结论,错误是错误,但是并不等于他没有进行理性分析。这个事情真的太过复杂!你想一想当很多人都认为股权分制会导致自己利益受损,采取抛空的行动,整体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和指数会怎么样呢?”“当然是下跌” “下跌很快就发生了。当指数和价格的下跌之后,又为投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复杂局面。一方面股权分制改革带来的不确定和问题客观存在,令投资人无法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情,另一方面在先知先觉的投资人把不乐观预期转化为卖出行动,股价下跌的时候,投资人又必须面对股价下跌的压力和挑战。股价下跌这种局面的出现,更直观,更真实,更强烈的摆在投资人面前。股价下跌了,投资人的利益已经发生损失,下跌之后进一步会不会发生,下跌之后在下跌,自己的损失会不会更大。当价格下跌出现的时候,更多的人被吸引到就股权分制改革这个事情会不会影响自身利益的思考之中来,当没有股价下跌的时候,往往是一些好思考的理性投资人对此进行思考并采取行动。而当股价真实被压了下来的时候,一些不关注股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 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

股票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股票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一、引言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我国股市结构、制度不断进行调整。 从根本上讲,股票市场的运作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是相当一致的。经济周期决定股票市场的价格区间,而股票市场价格总体方向性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更替。宏观经济的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不断轮换,这种周期性变化直接导致了股票市场的牛熊市周期性转换;与此同时,股票市场的运行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宏观经济,股票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也反映了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二、理论基础 1.股票定价理论。 传统的股票价格理论以单只股票或股票整体市场的价格为对象,研究股票购买能够获得的红利、利息和资本利得等。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将统计学运用于证券投资,产生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等数理统计模型。 (1)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用Ri表示股票(组合)i的预期收益率,Rm为市场组合的预期收益率,Rf为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βi表示股票(组合)i收益率变动对市场组合收益率变动的敏感度,εi为随机干扰项。CAPM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Ri=Rf+βi(Rm-Rf)+εi 在股票定价中,那些只影响该只股票的方差而不影响该股票与股票市场组合的协方差的因素在定价中不起作用,对定价唯一起作用的是该股票的β系数,也即非系统性在股票的定价中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系统性风险,这是CAPM的核心思想。 (2)套利定价理论试图以多个变量去解释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套利定价理论认为经济体系中,有些风险都是无法经由多元化投资加以分散,例如通货膨胀或国民所得的变动等系统性风险。套利定价理论以收益率形成过程的多因子模型为基础,认为证券收益率与一组因子线性相关,这组因子代表证券收益率的一些基本因素。事实上,当收益率通过单一因子(市场组合)形成时,将会发现套利定价理论形成了一种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同的关系。因此,套利定价理论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广义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方法,来理解市场中的风险与收益率间的均衡关系。套利定价理论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2.经济周期理论

(技术理论篇)股市中的量价时空

技术理论篇)股市中的量价时空 别人理论篇2009-07-02 11:09:58 阅读129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股市中的量能 ㈠、分析成交量的关键是判断机会的存在与大小 连续成交量是技术分析的王中王,大盘成交量大,孕育着机会的增多,这种机会存在与大盘涨跌没有关系,并且这种机会存在于成交量较大的个股方面。大盘成交量小,预示着风险的增大,这种风险存在与大盘涨跌没有关系,并且这种风险存在于成交量较大的个股方面。因此,在大盘成交量大时,应选择成交量较大的强势股;在大盘成交量小时,应选择成交量小的筹码高度集中的品种。 ㈡、成交量的含义 1、增量上涨是真实的,缩量上涨是虚假的,缩量缓跌真实的,缩量急跌虚假的。积极的成交量,具有连续性和股价配合;消极的成交量,往往不能影响均线;最有效的成交量能收复均线;大成交量短期 不能扭转均线,往往是骗量。 2、大盘成交量小,说明主力处于消极状态,大盘多数处于盘整或下跌,即使弱势中出现阳线,只要这根阳线无成交量配合,则换档的可能性大。成交量过大或过小时,要注意股价的转折,成交量中等时, 股价处于过程的概率较大。 3、成交量对于个股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 ⑴、即时连续成交量大,如果股票处于低位,就值得追涨,这是大盘强势时最重要获利机会。 ⑵、如果主力控制了大量筹码,此时成交量较小,这种股票是大盘盘整时的活跃股,也是套利者的 重点,操作时应注意低吸,如果成交量放大,股价没有配合上涨,应注意主力出货。 ㈢、成交量的实战应用 1、在没有突发消息的前提下,只有第一次放量的性质与分析结果相符,才有继续分析的意义。量价匹配标准是:短线量价同步是可靠的,特别是与10日均线方向相一致,短线量价背离是不可靠的,量价背离的积极方式是低位价小跌量大增或者是价小涨量大增。量价背离的消极方式是高位的价大涨量缩小 或者是价小涨量大增。 2、在股价相对低位,出现阶段性价涨量增是中线止跌或者新波段行情的征兆,如果其它指标给出良好的提示,可以跟踪机会的出现。如果大盘放量上涨明显是由板块带动,当该板块已明显到达高位后,还没有新的板块或明星股替代时,则大盘要回档,有时这个回档较深。如果点火板块的行情没有完时,有新板块或明星股出现,大盘行情将延续,即使调整,时间与空间都会有限。 3、在股价上涨初期或中期,价涨量增是筹码的良性换手,表示股价将继续上涨,特别是出现“价涨量增-缩量回调-价涨量增-缩量回调”组合,代表股价有加速可能。大盘在这种情况下的节奏跟随MACD运动,当MACD调整到位后,大盘成交量出现萎缩是短线卖出信号。 4、在高位,价涨量大增,主力可能是对敲出货,要防范后续的风险。一般情况,单日成交量特别大的个股,应在几天内很快发动,如果是主力换庄,是不会给跟风者低吸机会的。反之,某天放出巨量,但在随后的交易中,主力没有积极运作的痕迹,或者是不见成效的短暂异动,对于这类股票一定要注意风 险。

中国股市8次牛熊市转换

中国股市8次牛熊市转换—以史为鉴! 中国第一波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 上交所正式开业以后,历时两年半的持续上扬,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高位。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途中绿线).观察图中上证指数K线与60日均线的关系. 中国第一轮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观察图中上证指数K线与60日均线的关系.

中国第二波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386点到1558点,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 中国第二轮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股指回到325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三波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 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1.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2.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3.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一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达200%,最高达1052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三轮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2月17日 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

中国第四波牛市:1995年2月18日~1995年9月12日 这次牛市真正只有三个交易日。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四轮熊市:1995年9月12日~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轮行情条件具备。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

中国股市20年

中国股市之7波熊市 第一次熊市 (1992.5.25-1992.11.17) 沪指:1429-386 跌幅:73% 深成指:2918-1529 跌幅:40% 行情特点:沪指在第一轮牛市冲上1429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 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这次熊市仅仅半年时间,股指跌幅却高达73%。 第二次熊市 沪指:1558–325 跌幅:79% 深成指:3422–944 跌幅:69% 行情特点:19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 股筹资额1992年为50亿,1993年为276亿元,1994年为99.78亿元,扩容的势头十分凶猛。随着发行额度的明确,市场进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来临。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发行额度55亿元,明显要比1993年的195亿元低得多,但沪指在3月10日击破700点,4个月后跌到全年最低325点。 第三次熊市 (1994.9.13- (1995.5.16) 沪指:1052-547 跌幅:48% 深成指:2162-1018 跌幅:50% 行情特点:第三次熊市时,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沪指1个半月涨幅达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暂的,随后A股进入第三次熊市。而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 第四次熊市 (1995.5.22-1996.1.19) 沪指:926-512 跌幅:45% 深成指:1473-931 跌幅:31% 行情特点:短暂的第三次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为抑制投机,1995

适合中国国情股市牛熊周期的大规律

适合中国国情股市牛熊周期的大规律 时间之窗之一:适合中国国情股市牛熊周期的大规律 一阴一阳之谓道,大家知道冬至(每年12月22日左右)是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夏 至(每年6月22日左右)是白天时间最长的一天,冬至日正是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一天,这一天一过,白天逐日增长,一直到第二年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到北回归线的这一天,就是夏至日。所以夏至日为阳气最旺日,逐日阴生,冬至日是阴气最旺日,逐日阳生。所以从冬至----到夏至阳长阴消,市场价格趋势常常引发出大波浪的顶部;夏至---到冬至,阴长阳消,市场价格走势常常引发大波浪的底部。 上面是上证指数1991年-----2001年月线图 上面是上证指数2001年-----2019年月线图(2019年的疯狂也注就了2019的灭亡) (关于时间之窗后面专门说)今天这里要说的是中国股市这近20年来都是这样的运 行模式是: 一年两波行情:春季行情+秋季行情,做完就休息! A----如果是牛市上升周期,则春季大行情,秋季中级行情: 春天大涨,夏天横盘;秋天中涨,冬天回落! B----如果是熊市反弹周期。则春季中级反弹行情,秋季没有行情! 春天小涨,夏天横;秋天不涨,冬天跌! 春天横,夏天跌死人,秋天小涨,冬天跌! -----只要按照上述的观点做,你将年年笑! -----请有心人打开所有指数月线图看是否符合上述规律? ------绝对逃不过! -----做股票还是不要“太乐观”吧,乐观容易受到伤害! -----还是保守点,悲观点,小心点,记住:在中国做事哀兵必胜! 时间之窗之二:行情变化的波段性与复杂性——地支藏气 行情变化的波段性与复杂性——地支藏气 气为地支的五行之气或属性,若某年月日时临某地支(距某五星的距离近)为该地支 对应的某五行之气(系统属性)旺盛、力度强大。如月令为巳,表示该月为火气当令而旺,

中国股市历史

中国股市历史“牛熊”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96——1429) 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底正式开业,最初挂牌股票仅有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1992年5月21日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1429——386) 1992年8月发生在深圳的“8?10风波”,加大了市场回调力度。上证指数暴跌400余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386——1558) 不过,当时市场投机气氛很浓,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

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1558——325)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1992年深沪两地市场的A、B股上市公司仅有54家,1993年快速增至177家,到1994年已经有287家上市。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325——1052)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新股上市,同时还建议建立共同基金和中外合资基金公司。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1052——577)

中国股市牛熊转换的预警指标研究

中国股市牛熊转换的预警指标研究 发展研究总部赫凤杰 摘要 周期性是股市与生俱来的特点,自从股市诞生以来,几乎所有国家的股市都出现了数次牛熊转换。股市运行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是否具有某种稳定关系,是否有可能发现一系列指标体系来对市场未来走势运行预判,股票市场牛熊转换过程中不同行业、个股有何种不同表现等问题,均深受全球投资者关心,但鉴于不同国家的股市具有不同的运动轨迹,并不存在具有普适性的市场牛熊转换规律。事实上,现有研究表明,即使针对同一个市场,在不同时期,由于市场制度建设、投资者结构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不同阶段的市场运行也并不具有简单可比性。也正因为如此,探索市场牛熊转换的规律性成为世界性的难题,研究成果寥寥,而且研究发现也仅仅适用于某些特定时期的特定市场。 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股市具有“新兴加转轨”的特征,股市运行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其牛熊转换规律也必然体现出自身的特征。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股市的制度规则,并且,股改之后伴随着大型蓝筹股回归,众多大盘股上市,上市公司数量迅速扩张,中国资本市场的筹资功能得到恢复,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联系也得以加强。但由于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股市在不长的时间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牛熊转换。 鉴于此,本文尝试从资金供求、市场交易特征等方面入手,探索能预判中国股市牛熊转换的预警指标。研究结果发现,在历次牛熊转换中,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率和日换手率是有效的预警指标。M1同比增长率降到最低,总是预示着市场随后即将见底。历史数据显示,M1同比增长率的低谷领先于市场底部出现的时间约为1~2个月,市场牛市的确认总是以M1同比增长率的逐月提高为基础。这符合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及金融资产组合理论的预期,也印证了中国股市的资金推动特征。基于日换手率的研究发现,在市场底部运行区域内,日换手率维持在1%的水平,历次牛熊转换情形标明,换手率攀升是牛市确立的必要条件。

中国股市几次牛熊市

中国股市几次牛熊市(2011-09-11 13:32:13) 1、1984年——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 2、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 3、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 4、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2月19日正式开业 5、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1991年7月正式批准成立 股市设计者点评: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历史在为未来奋斗的时候总是高尚和纯洁的,当年设计者所构想的证券市场只有一个榜样——欧美,欧美股市是完全市场化的结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间的活动,而中国的历史现实却决定了中国的股市一开始就带着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设计者评论说。这为后来的政策市以及国企圈钱埋下了伏笔。 混乱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与压之间 1、1991年8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1991-08-28 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2、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 3、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生“810”事件 4、1992年10月1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成立 5、1992年8月——1994年7月——股市变冷 6、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 7、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 牛市1999:功利性透支 1、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2、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 3、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 打开潘多拉魔盒:从国有股减持到股权分置改革 1、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2、2001年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 3、2001年10月——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 4、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5、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 6、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实施 7、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8、2005年6月——利好齐发,股改行情启动 9、2006年9月——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10、就是从2006年下半年到现在的大牛市,正在持续中。 股市有规律,人们见到股市暴富神话,都是到股市淘金的。股市是波动的,是经济运动的缩影,经济也是波动的。 16年中,股市迎来送去了上亿股民,也见证了5任证监会主席的更迭变换。功过是非,历史最有说服力,但伴随着他们的足迹,16年的点点滴滴已然清晰。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