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熊市牛市历史

股票熊市牛市历史
股票熊市牛市历史

在中国股市不算太长的历史中,暴涨暴跌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是股民“大喜大悲”的真实写照,在这一轮史无前例的叫嚣声中,我们有必要一下,历史上九次牛市是如何的,给投资者以警示和提醒。

第1次牛市终结:高位横盘后急跌

19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纪录至今未破。但三天后,就开始收网。

时间跨度: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沪指波动区间:1429.01点~386.85点

沪指跌幅:73%

第2次牛市终结:股市扩容

1992年邓小平南巡,A股迎来牛市,但随着股市急剧扩容,A股又转牛为熊。

时间跨度: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沪指波动区间:1558.95点~325.89点

沪指跌幅:79%

第3次牛市终结:资金分流

暂停迎来的牛市遇到了国债期货,国债期货的火热将A 股资金抽干,牛市终结。

时间跨度: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

沪指波动区间:1052.94点~577.14点

沪指跌幅:48%

第4次牛市终结:T+0取消

这是史上最短的牛市,仅仅三天。源于国债期货的被叫停,但政府打压投机也延伸到股市。这一年T+0被改为T+1。

时间跨度: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

沪指波动区间:926.41点~512.83点

沪指跌幅:45%

第5次牛市终结:“十二道金牌”

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涨了124%,深成指上涨了346%。从10月起,监管层连发了12道“金牌”,最终股市崩盘。但这波熊市并未持续太久。

时间跨度:1996年12月12日~1997年2月20日

沪指波动区间:1258.68点~870.18点

沪指跌幅:30%

第6次牛市终结:印花税上调

监管层依旧在抑制投机过度。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税由3%。调至5%。,第六次熊市开启。

时间跨度: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

沪指波动区间:1510.18点~1047.83点

沪指跌幅:31%

第7次牛市终结:国有股减持

国有股市价减持。这一重磅利空将A股拖入长达5年的熊市。著名的998,就是在此次熊市中完成。从此A股的牛熊周期开始变长。

时间跨度: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

沪指波动区间:2245.43点~998.23点

沪指跌幅:56%

第8次牛市终结:次贷危机、大小非减持

在世界级的次贷危机带动下,和着大小非减持、基金停止发行等利空影响下,A股一路向下,造成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熊市。

时间跨度:2007年10月17日~2008年10月28日

沪指波动区间:6124.04点~1664.93点

沪指跌幅:73%

第9次牛市终结:人造牛市的破灭

次贷危机之后的四万亿刺激,让股市又掀起一波反弹,但人造牛市很快就破灭了。

时间跨度: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

沪指波动区间:1664.93点~3478.01点

沪指涨幅:108.9%

中国股市大事记(1984.11—2009.12)

中国股市大事记(1984.11—2009.12) 序言 本大事记是为写作小说《沪吉诃德和深桑丘——戏说中国股市二十多年》做准备而编。从最初的股市——静安柜台市场到2009年是23年。如果从上海交易所成立的1990年开始算是19年。 我参看了网友“悠悠白云”收藏的帖子《中国大陆股市17年大事记》1,但是找不到作者。笔者也看过网上转载的张志雄的《中国股市17年》2以及其他一些文章。在定稿之前,我看到了阿奎的《喧哗与骚动——新中国股市二十年》3。该书史实较为详尽,我参考阿奎的书为本大事记添加了一些内容(一千多字)。小说中前几节内容(1988-1991)的写作也参看了阿奎的书。本人在此向以上作者致谢。本大事记还包含关于法人股市场、柜台市场、H股市场、次贷危机等内容。各种恶性事件也是本大事记重点,笔者希望本大事记是到目前为止恶性事件最全的大事记。技术上,笔者将前后关联的事件尽可能地放在一处叙述。另外,笔者还提供了《沪深股市走势图1990.5—2009.5》(参看封底),同时减少了行情的文字叙述。希望本文有助于读者对中国股市的认识和理解,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1991年及之前 (1) 1984年11月14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小飞乐”股票发行。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1986年11月,邓小平接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赠送了一张飞乐音响的股票。虽然有报道说深宝安和北京天桥成立股份制企业更早,但是发行股票,小飞乐在先。 1 行情和政策叙述较多,忽略了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德隆事件。见https://www.360docs.net/doc/fb11675632.html,/blog/static/ 3063229520089972310607/。 2 分析讨论有深度,作者经历的事件突出,但是作为大事记,内容缺很多。离股市较远的铁本事件反倒被重点讨论。见https://www.360docs.net/doc/fb11675632.html,/bbs/dispbbs.asp?boardid=57&id=163747和https://www.360docs.net/doc/fb11675632.html,/ viewthread.php? tid=226761&page=1&authorid=59936。 3 阿奎. 喧华与骚动——新中国股市二十年[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牛市的十个特征

牛市的十个特征 时隔五年,大盘有再度开启牛市的迹象,不论是否是牛市,我们都要为牛市做准备,如果真的开启牛市,时间的长短也是不知道的,但是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应该了解牛市的特点,一般有以下十个特点 第一、牛市是全面的。 只要是牛市,一定是全方位的,全市场的,全角度,全板块的,就是最终什么都会轮到的! 请一定理解,这几个全字。只有满足这个几个全字,才是真正的牛市,无论时间长短。具体说,牛市是大小其飞的,大盘小盘都会涨的;牛市指数和个股共振的,一起涨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可能很多时候,行情很好,比如去年的科技、比如今年开年的云视频,比如前段时间的抖音,这些,也仅仅是结构性的局部的行情。而不是全面性的行情,不是牛市。 第二、会不断有增量资金进场。 量价齐来。有高度,也有量能。源源不断的资金,就像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来为市场做贡献。 第三、牛市会轮动上涨。 会有前菜,会有主菜,会有餐后甜点。 最终,所有的都会轮动上涨。估值会均衡,洼地会被填平。所以这也是我说为什么说,拿着的原因。

哪怕你现在暂时套着,只要市场好,终究会轮到,时间问 第四、牛市最终,会消灭低价股 牛市踏空资金反哺的,永远是低价股,等到最后,低价股统统消灭了,1元股2元股集体涨停潮了,那么也差不多了 第五、消灭一切洼地 比如说那些破净股,熊市的时候,股价都跌破净资产了,那么牛市的时候一定会把股价拉回来,一些建筑,钢铁股,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再比如说低PE股,也是这个逻辑。 第六、券商,一定不会缺席牛市。 而牛市,往往是券商股的戴维斯双击,股价和预期的双飞。预期越高,股价越高。股价越高》伴随着预期越高。 第七、牛市里更是核心业绩票的长牛行情。 我前面文章说过,其实从前波股灾以来,从熔断以来,市场主要的投资风向口:就是价值。 核心业绩价值,不断抱团,是这几年盘面来的核心,无论是大科技这批,还是那些医药,白酒,都有无数资金在持续抱团。 第八、所有人,都在竭尽全力做多 在牛市,做空是可耻的。 所有人情绪高涨,都在竭尽全力做多,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欧奈尔高徒(迈克吴):熊市选股三原则

欧奈尔高徒(迈克吴):选股三原则 “中国股市的故事在美国股史上都有上演,目前中国股市正在经历美国股市所经历的事。”海归私募、上海鑫狮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裁迈克吴这样告诉记者。迈克吴有着丰富的跨地区投资经验,对美股和A股尤为熟悉。他告诉记者,在这种弱市环境下,有三条原则一定要遵守。 不要跟风做短线 近期,A股市场的短炒已经蔚然成风。无论是私募还是公募,无论是大户还是中小散户,都对此乐不知疲。吴先生告诉记者,80%做短线的人失败的几率在90%以上,这个数据不但适合美国,更适合中国。 他认为,在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上涨的速度要比下跌的速度快,而下跌的时间远比上升的时间长。在中国这个只能做多头行情,只能依靠股票上涨来获利的市场,耐心是制胜法宝,而这往往是大多数专业分析师都不具备的。很多分析师把抢短线归纳于“技术分析法”,而事实上,一个高超顶尖的“技术派分析师”,他不可能依靠今天买进明天就卖出来获取大幅赢利。 迈克吴指出,就一般交易者而言,交易的次数越多,失误的概率就越大,损失就越重。频繁交易或者每天都想靠交易获利,基本上都会成为市场的炮灰。只有秉承趋势分析的交易才是正确的方法。如何发掘一次主要上升波段是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应该花苦工夫加以重点研究的,确立一段趋势发展是赚钱赢利的主要指导思想。而中国股市每年不管是牛市或者熊市,都会有1-2次维持一段向上趋势发展的行情出现,而这才是投资人应该介入交易的行情。 快速止损有必要 做股票首要的不是获利,而是避免跌停、避免大损失和保护资金的安全。这是巴菲特对投资者的忠告,但很少有人能够执行。迈克吴说,要避免以上三大失误,首先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停损止损”的防守准则,一旦投资人明白了这点,他在证券交易中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就普通投资者而言,一旦股票价格下滑到买入点之下的5%位置,应该先卖出最少一半的股票。如果股价继续下滑3%-5%,则立刻卖出另外一半股票。也就是说,错误判断所导致的亏损率的风险应该控制在7%-8%之间是极限了。 他举例说,美国上世纪初的优秀企业RCA公司在1925年到1957年的股价走势RCA是当时的高科技公司,IBM都只能算是后起之秀。该公司发明了收音机和电视机。它的股价在4年中由2美元飙升到28美元,随后股价飞流直下回到2美元,而且该公司当时并没有基本面上赢利的缩减,更在不久以后发明了电视机。但股价在大跌后的20年都没恢复到原来的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 历次牛市熊市记录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历史详述 股市的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

牛市和熊市的特征

牛市和熊市的总结 牛市特征: 1板块特征:在牛市,总有一个热点板块推动大盘,热点板块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当一个板块调整时,又能马上出现另外一个板块接力赛!周而复始 2均线:大盘和个股均线呈现多头排列,股价依托均线上行 3成交量:量能稳步放大,天量之后还有天量 4 K线:阳多阴少,上涨容易下跌难! 5,遇利空因素,低开高走! 6,缺口形成一个很强的支撑! 7在牛市中,除息,除权股很快就填息、填权。 8股票盘整之后,继续上扬! 9 新股发行大涨,疯狂炒作,很少出现破发 熊市的特征: 1板块方面:无明显的热点板块,板块运作无持续性,一个板块拉一天就戛然止! 2均线:大盘和个股均线呈现空头排列,股价依托均线下行, 3成交量:量能逐步萎缩,地量之后还有地量! 4 K线:阴多阳少,下跌容易上涨难! 5,遇利好,高开低走! 6,缺口必补,遇利好消息形成的缺口,之后必然回补 7在熊市中,除息,除权股一般都是贴权(下跌) 8久盘必跌! 9 新股大面积破发,中签率很高! 下跌容易上涨难,是市场运行的第一个熊市特征。牛市的特点是涨易跌难,熊市的特点是跌易涨难,现在市场的特点是典型的熊市走势而不仅仅是调整走势。自今年1月下旬市场开始暴跌以来,市场一直在走下降通道,支撑位一个又一个被击穿。除因个别原因引起的短暂反弹外,市场总体上处于暴跌的走势之中。----利好麻木而利空敏感,是市场运行的第二个熊市特征。自春节前管理层恢复新基金发行以来,利好的消息也已经不少,但市场却根本就不买账,依然故我地呈现出下跌趋势。一个有关再融资的传闻就能使股市大跌百点,反弹的力度越来越小,反弹的时间越来越短,反弹的影响越来越低,表明整个市场已经进入越来越深的熊市之中。----上涨无量而下跌有量,是市场运行的第三个熊市特征。资金供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逆转态势,而管理层却还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创业板设立、红筹回归、海外企业在A股上市等大规模的市场扩容。----价值投资被彻底舍弃而题材炒作成为主流,是市场运行的第四个熊市特征。当一个市场的预期被彻底模糊、市场运行演化为“猜谜游戏”的时候,价值理念与投资理念就必然被舍弃,投机风气就不可避免地会支配整个市场。而一个题材炒作盛行的市场,就很难说还是牛市。

翻倍黑马极品选股公式

翻倍黑马极品选股公式 通达信软件----功能-----选股器-----定制选股; 第一极品公式; 1,流通股本<7000万 2,价格<12元 3,涨幅>0.01% 4,涨幅<5.00% 5,每股收益>0.001元 6,剔除st股,剩下的股票在启动点介入或在调整4天后介入。 此公式在震荡市常用,是熊市最好的“赚5%”操作模式! 第二极品必胜; 1,流通股本《2500万 2,现价《16元 3,换手率》0.01元 4,总金额《40000000元 5,每股收益》1元 6,每股净资产》1元 7,总股本《10000万股 8,涨幅《5% 在最恐慌的时候介入。连跌4天可以分批介入。反弹5%获利卖出。 (1)熊市选股要求 ①价格要低。首选严重超跌的股票。一般要求股价在5元左右,最高不超过10元。这样,一旦反弹,股价上涨空间相对大些。“翻倍黑马”说,当熊市终结时,行情反弹的第一波是严重超跌的低价股。这些股票原来的价格都在30元、40元一带,现在不过3元、4元,水分基本蒸发。一旦有资产注入、二次重组、政策扶持等利好出现,后期走势便十分看好。而第二波的反弹对象将是中价股。 他建议投资者在股市出现阶段性反弹时要回避基金重仓股。因为在熊市中大部分基民都是亏损的,股市反弹到一定程度,肯定有很多人会赎回基金,这时候基金经理就不得不卖掉股票,基金重仓股会承受很大的抛压。“到牛市中期,它们才会成为不错的选择。因为那时候大家已经意识到牛市到来,资金开始涌入市场。”“翻倍黑马”说。 ②短期没有大的涨幅。这里所说的“短期”,一般是指两个月内,其涨幅不得超过30%。 ③单日换手率不超过7%。如果单日换手率超过7%,说明股票已经在加速了。 ④流通盘最好选小于1个亿。因熊市交易量小,小盘股股性比较活跃。而过大的盘子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难以有大的涨幅。 (2)牛市选股要求 ①要选最强势的股买进。可通过“阶段排行”,寻找每个阶段的热点。 ②追击涨停,抓当天的热门股、飙涨股。“追击庄家,抢庄家的钱。追击时,以最快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多年的固定规律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多年的固定规律第一:了解自己 个人的习惯爱好和生活经历将反映到他的交易心态与 交易风格中去,了解自己非常重要,所以放在第一位。和技术分析一样,个人的性格也可以通过他的历史来归纳总结,不同的性格和经历将会有适合他的不同的交易策略,只有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才能帮助自己成功。 第二:选择市场 许多人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选择市场是比选择时机还要重要的。活跃的市场能够帮助你尽快成功,而在低迷的市场中运做,英雄也会气短。比如说200 6年的金属期货市场火暴,当时投入即使不是很懂得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分析的人也有可能获得暴利。听说某人2006年获利千倍,我想这不是虚言。市场的活跃是获利的基础,为什么股民让人觉得可怜?就因为股民踏进了一个圈钱的市场,很少有长胜将军,更不要说是大师了。是市场导致了你的成败。 对于许多人来说让他们选择市场是天方夜谭,他们的资本和时间限制了他们投向其他市场领域,所以只能在股海里

苦苦挣扎,却不知道虽然不能转向其他市场但可以上岸观火,这就注定了大多数人的失败。若你没办法去选择市场,那么请接着往下看。 第三:选择时机,分辨牛熊 再好的市场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看错的时间就是对金钱的犯罪。一买就套影响心态,直接关系今后的成败。首先是分辨牛市还是熊市。牛市有牛市的特征,熊市有熊市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原始和长久的,就和我们的老祖宗所说的“道”一样,是一种原理,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形式,把握住了精神就可以简单的分辨出来。 牛市与熊市乃是两个大纲。牛市操作,熊市休息,不要觉得只是口号,而是必须坚决执行的原则,你违逆它就有可能在某一天将你几年辛苦筑就的大厦夷为平地。继续细分为6种状态:牛市中的熊市,牛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熊市,平衡市中的牛市,平衡市中的熊市。投入的资金比例分别是30-50%,80-100%,20-30%,0-10%,20-30%,10-20%。 这么细分的结果是为了资金管理。大多数人是不屑于资金管理的,但这很重要,很多成功者成功是因为他踩对了时

沪深300指数在牛市和熊市的不同的周效应

分 析 师 曹力 (0755) 8208 0141 caoli@https://www.360docs.net/doc/fb11675632.html, 周效应(week effect)是指指标在周内各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是主要的日历效应之一。股市的周效应主要是指周内各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不同。 关于中国股市的周效应已经有过一些研究。但大部分是针对中国股市早期数据,而且结论非常不一致。尚没有利用最新数据对不同行情下的周效应研究。 对最近3年的数据分成牛市和熊市两个阶段分别研究周效应,发现两个阶段的周效应非常不同。牛市中周一收益率大幅高于平均,而周三收益率最低。 熊市中周三的收益率最高且显著为正,其他日收益率为负,周二最低。 对牛市和熊市的周效应的统计检验表明这种效应是显著的,基本排除了是随机因素造成的可能性。分析其中原因,我们认为投资者的接受信息之后的心理反应特点造成了这种规律性的特征。 周效应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那就是在牛市中周五收盘相对适合买入,而周二相对适合卖出。而在熊市中周二收盘相对更适合买入,周三收盘相对适合卖出。一句话概括就是“牛市把握好周一,熊市收益靠周三”。 相关研究 沪深300指数在牛市和熊市的不同 周效应

目 录 什么是周效应 (3) 熊市和牛市的不同周效应 (3) 周效应的统计检验 (5) 周效应的原因分析 (5) 周效应的用处 (6)

什么是周效应 周效应(week effect)是指指标在周内各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是主要的日历效应之一。 关于股市和期货市场的周效应在国外已经有不少研究。Cross(1973)和French(1980)研究了S&P500指数收益发现周五取得较高的平均收益而周一较低。Gibbons(1981)和Keim(1984)发现Dow Jones指数周一存在负收益。Rogalski(1984)发现所有周五收盘至周一收盘之间的平均负收益发生在非交易时问,平均交易日收益(从开盘至收盘)所有天都是一致的。其他美国金融市场如期货市场、国债市场、中期债券市场表现出和股票市场类似的效应(Cornell,l985;Dyland Maberly,1986)。Jaffe和(1985)研究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英国四个发达市场的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国家中存在周末效应。但David J.Kim(1998)对韩国和泰国市场的研究发现不存在周内效应。 对于周一效应两个最典型的解释包括日历时间假说和交易时间假说。Jaffe等(1985)通过对澳大利亚周二效应的检验后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美国的DOW和亚太地区市场之间的链结关系,他们发现其他主要国家存在和美国相似的周内效应,但由于不同的时差,远东国家可能会经历一日偏差的周内效应。 关于中国股市的周效应已经有一些学者做过相关研究,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不同时间段内的数据,所以结论并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比如有的研究指出中国股市有一定程度周效应,而有的研究表明周效应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另外这些文章采用的数据主要是中国早期股票市场的数据,缺乏规范性,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管制措施。股票市场越来越规范,他们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今的中国股票市场的指导意义越来越弱。 总之,中国股市到底有没有周效应,如果有会是什么样的周效应,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仍然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熊市和牛市的不同周效应 我们也注意到,很少有不同行情下的周效应的研究。这里我们考虑到周效应很有可能是一种投资者的心理偏差的体现,而股市在不同的行情阶段投资者的心态非常不一样,所以有必要分别研究牛市和熊市的周内收益特点。 沪深300指数兼顾到2个市场,而且权重股的权重适中,不像上证指数一样权重股的权重过高而导致权重股主导性过强。一般认为沪深300指数能够很好地代表中国股市的走势。这里我们只对沪深300指数统计研究。 以2007年10月17日为分界线,我们把2006年初到2008年12月15日的沪深300指数日线数据分为牛市和熊市,之前称为牛市,股指以上涨为主,之后为熊市,股指以下跌为主。 分别统计牛市和熊市的周内每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并作图显示:

中国牛市特征

中国牛市特征1(初期) 牛市的背景及早期现象 1、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熊市,股票大多跌得惨不忍睹 如从1993年2月的1500点跌到1994年7月的325点;2001年的2245点,经过4年跌到2005年5月的998点;又如,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跌到2008年10月的1660点;以及这次从2012年5月的2434点跌到2012年12月4日的1949点。打开电脑看看,大多数股票跌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正如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所说:“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遍地是珠玉啊! 如:这次跌到最低的银行股。招行9.83元,市盈率为4.6倍;浦发银行7.34元,市盈率为3.9倍;民生银行5.39元,市盈率为3.9倍。真可谓是世上最低价银行股。 2、长时间停发新股 我国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上发新股(含增发和配股)最多、最快的国家。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为国企融资服务,是社会主义中国开设股市的一大原因。我国从最早的老八股(沪)到现在深沪2666家,发展极快,且退市机制基本形同虚设。这样,通过IPO、增发和配股,中国股市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阿里巴巴”金矿、“聚宝盆”,迎来了一月月、一年年的发新股热潮。因此,在发行市场上,它们始终是大牛市。 但0.5元~1元的本金上市后,在一、二级市场上圈得了大量资金;而对老百姓来说,无论是否参与打新股,新股、老股都会因此大跌而

亏损。所以我曾说过:“发啊发,发出千百个新公司,发出一个大熊市。” 这一轮牛市前,证监会某些人曾强烈反对人们关于停发新股的呼吁,认为新股发不发与牛熊市无关。但最终还是因为停发新股2个月,资金只进不出,一轮“小牛市”(起码至今为止)悄然形成。 2008年到2009年,股市跌到1660点时,也停发新股半年。可见,这是中国见底迹象,也是牛市早期之迹象。如果这一轮新股发行停止到人代会、政协会,中国牛市就会持续到那个时期。 3、通胀维持在2%~5%之间,但未进入通缩。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通胀率高达15%~25%,国家对三年期以上存款及国债实行保值补贴,年利率实际可达15%~25%。如000696三年期国债到期价高达171.99元,即年利率为24%。此时,股市绝不会大涨,只在1000点以下徘徊。人们何以不去买年利率20%以上的国债呢? 时下,美国利率为0.25%——几乎为零。因此,尽管它的实体经济还在调整,股市已累创新高。货币政策太宽松,太容易借款来炒股了。故利率在2%~5%之间,较易形成牛市。最好是2%~4%。 4、货币政策稳中有宽。 紧缩的货币政策是牛市的天敌。2007年10月起,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股市就从6124点向下狂跌;直到2008年经济休克后,货币政策加码,加上财政4万亿投资后,股市才翻身向上。 现在法定准备金率高达20%,(今年可能会下调1~2次),其他方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 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选股精髓(上)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选股精髓(上) 此时股民会疑问了,前面说到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这两类选股方式,究竟有何利弊?又有什么选股的奥妙呢?应该如何应用?简单来说,“自上而下”的选股主要通过从市场趋势、基本面、资金面的顶层因素对市场热点和行情特点进行第一步的筛选,然后选择到好的选股思路到板块,最后到个股。而“自下而上”的选股则是直接从个股入手,通过对个股的价值点进行深度挖掘和调研,将其扩散,不断地叠加市场其他因素来为自己的选股增加依据。 图3-18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选股方式的优势与劣势 很显然,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和劣势,如图3-18。“自上而下”选股的优势在于以下三点:时效性更强,因为其是从当下的市场资金动态特点出发,找寻当下即出现牛股价值的个股;成功率更高,其是从市场趋势和相关价值点的进行个股的挖掘,各类因素的配合会让牛股的成色更高,最重要的是其挖掘的是牛股群,而不是单一的个股,这样对股民来说大大提升

了选股的成功率;操作性更强,自上而下过程中,采用的都是固定的股市规律与机制,可反复利用,且有据可查,买卖都有固定的法则,提高了操作的效率。自上而下的劣势在于:初期有门槛,即初期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功课的累积,需要有一定量的精力消耗,需要严格地按照操作的流程进行操作,这两点看上去不算是劣势,但我们要知道对很多股民来说纪律性差和惰性强是弱点,而“自上而下”选股方式的初期,恰恰就是需要股民做一些不能马上见效的工作,需要了解整个股市运行的机制,需要搜索股市动态,需要按照步骤进行一步步的分析,做出计划,但这样的好处是随着股民使用过程中的积累,那么每次消耗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功课做一次往往就可反复利用了。比如说前面在第二章的投资品种篇,笔者给大家分析过很多板块内个股的股性,这些只需做一次功课就是使用很多次,提到哪个板块马上就知道其板块内短线个股是哪些,适合波段操作的个股是哪些,长线品种又是哪些。因此可以说自上而下的选股是一个熟练工种,其不会产生太大的瓶颈,一旦度过了初期的门槛就会非常顺畅,由于其成功率在于股民自身知识的储备,你积累的经验越多,你未来获得财富也就越多,因为一切都是来源于股民自身能力,其可靠度很强。 “自下而上”的选股优势也有三点:上手比较容易,几乎没有门槛,任何股民都可做到,只要选择一只个股即可;操作简单,根据个人喜好和价值点进行选股,没有固定的模式,甚至可直接对所有上市的个股进行逐一的翻看,找寻自己喜欢的个股;选股方式对其他因素的依赖度低,此类选股不需要太多考虑其他因素,一切都是从个股出发,忽略大盘,忽略板块,只抓个股。但劣势也非常明显:由于没有门槛,导致其稳定性差,缺

中国股市20年

中国股市之7波熊市 第一次熊市 (1992.5.25-1992.11.17) 沪指:1429-386 跌幅:73% 深成指:2918-1529 跌幅:40% 行情特点:沪指在第一轮牛市冲上1429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 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这次熊市仅仅半年时间,股指跌幅却高达73%。 第二次熊市 沪指:1558–325 跌幅:79% 深成指:3422–944 跌幅:69% 行情特点:19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 股筹资额1992年为50亿,1993年为276亿元,1994年为99.78亿元,扩容的势头十分凶猛。随着发行额度的明确,市场进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来临。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发行额度55亿元,明显要比1993年的195亿元低得多,但沪指在3月10日击破700点,4个月后跌到全年最低325点。 第三次熊市 (1994.9.13- (1995.5.16) 沪指:1052-547 跌幅:48% 深成指:2162-1018 跌幅:50% 行情特点:第三次熊市时,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沪指1个半月涨幅达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暂的,随后A股进入第三次熊市。而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 第四次熊市 (1995.5.22-1996.1.19) 沪指:926-512 跌幅:45% 深成指:1473-931 跌幅:31% 行情特点:短暂的第三次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为抑制投机,1995

对《中国股市历次牛市和熊市的运行概况、原因和启示——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 牛市》的小组讨论的感想

对《中国股市历次牛市和熊市的运行概况、原因和启示——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牛市》的小组讨论的感想一、中国建立交易所的原因理解 从70年代末开始的、以放权让利为基本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到80年代中期,其市场化的走势已相当明显。1984年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5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6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事实上从理论和政策上认同了改革的市场化取向。从改革的实践看,收入分配上的统收统支逐步为利润分成和利改税所取代;物资和产品的纯计划调拨逐步为计划调拨和市场分配并存所取代;价格的形成逐步由纯计划定价向计划定价和市场定价并存的双轨制转变;资金的使用逐步由无偿划拨向有偿借贷转变。 这些改革举措逐步使企业由单纯的政府附属物演变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的行为目标逐步集中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上。但资金供给的软约束却导致了消费和企业投资需求的双膨胀,并由此引发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比较剧烈的通货膨胀。当人们在更深层次上寻找企业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自我发展主体时,发现具有明晰产权的、以多元产权主体为基础的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在现实中进行的承包制改革的失败更加强了理论上的上述认识。于是,股制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作为企业制度改革的一种可选择的模式就诞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因此也就有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萌芽和初步发展。 解放初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黑市猖獗,投机盛行,为了稳定市场,打击黑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天津、北京等城市成立在人民政府管理下的证券交易所。但是,随着国家财政好转,币值开始稳定,交易量下降,不久,随着“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证券投机活动受到控制,证券交易所业务逐渐萧条。建国初期的证券市场,不仅时间短暂,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旧中国的证券交易活动在建国初期被消灭前的一种过渡形式。到1952年,人民政府宣布所有的证券交易所关闭停业;1958年国家停止向外借款;1959年终止了国内政府债券的发行。此后的20多年中,我国不再存在证券市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闲散资金日益增多,而由于经济建设所需资金的不断扩大,资金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各方面要求建立长期资金市场,恢复和发展证券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的证券市场也便在改革中应运而生。

超级股神的七大选股绝招

创造了从8000到8亿的复合投资增长神话的林园,在昨日与广州投资者的"对话中国股神"交流会上语惊四座,赢来阵阵掌声。他的投资理念更给投资者留下许多思考--"我只买我了解、能算清帐的公司股票,只做有底的投资"。 "身价"实际已经过十亿的林园近日现身广州,在由本报、财经927和申银万国广州江南大道营业部举办的"对话中国股神"活动上,亲自给投资者讲解他的投资理念,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提出了置疑。交流会上,林园的回答很坦然:你可以不相信我,但你也可以到我开户的9个营业部去打单。我只是为了把我的投资标准树立成市场的投资标准,检验我的投资理念。让市场将来有我说到哪只股票,它就会涨的那一天。 林园的"胃口"也许很大,但是,听完他的投资理念,每个投资者都会发现其中和巴菲特投资之道的异曲同工之处。只买能"算清帐"的公司林园对上市公司的追踪调研是有口皆碑的。 虽然林园每年给自己预备了300万元的上市公司调研费用,但以他的身价,还不遗余力的到上市公司调研、开股东大会,还是让很多投资者感到佩服。 曾经,为了获得与万科王石一次对话的机会,他买了24万股深万科;为了了解伊利股份,他在呼和浩特一呆就是半个月,不为公司董秘拍心口保证业绩所动,而是跑到各大商城,亲自调研伊利牛奶的销路。 "如果我能算清一只股票三年内的盈利,就会买进。而每买一只股票,我都会每月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定期跟踪,包括电话咨询、亲自调研、去参加股东大会等方式。""我买的股票一般12个月内不亏钱,最坏的打算是三年内只翻一番。"这是整个交流会过程中林园说的最多的话。 林园说自己是个胆小的人,所以只做有底的买卖。他对每一笔投资的风险控制能力获得投资者们的一致认可。 上海机场是最新的例子。上海机场股价还在12元附近的时候,林园听说公司要发认沽权证,而行权价为13.6元,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坚决买入。理由只有两个字:安全。"公司不可能拿出77亿元来行权"他坚信这一点,"这就是我投资上海机场的'底',现在只要我一有钱就会买进。""牛市=龙头+小盘股"林园买股票看的不是大盘指数,他只看个股。套用他的一句话:"买中了龙头股和高增长的小盘股,什么时候都是牛市。"的确,三年前他挑选的贵州茅台、五粮液、云南白药和铜都铜业等股票,就是为他的"身价"贡献最大的股票。在那漫漫的熊市中,林园享受着牛市的喜悦:贵州茅台涨了8倍,云南白药、铜都铜业等也一骑绝尘,林园帐户上的数字天天都在发生让人不可置信的变。"贵州茅台最多的一天能为我赚一个多亿!但这还不是我赚得最多的股票。"林园足以狂妄的资本,入市17年来,他的复合增长率接近100%。 "股票配置不外乎低市盈率、高分红的绩优龙头股和确定性高的小盘股"林园建议投资者,"而到2008年为止,增长性最强的公司将在银行板块中出现。"林园并非空穴来风,他的实地调研结果让广州的投资者豁然开朗:从2005年第四季度是银行业的发展拐点,平均业绩增长有25%。以招商银行为例,其北京分行2005年人均利润100万元,江浙地区各分行的人均利润也达到70万元。 "我选股的七个原则""我选股会在低市盈率、高分红的绩优龙头股和确定性高的小盘股中选,但是财务指标方面我还是有我的一套标准。"林园有七大财务指标标准:每股盈利不低于0.3元;净利润不少于7000万元;毛利率在20%以上;净资产回报率在15%以上;现金流充足(最好帐面有十几亿资金);预收帐款越多越好;派息率在5%到6%之间。 "我会在我看好的行业中用这些标准去寻找有价值的公司,进行长期追踪。但是没有时间去做这项工作的投资者,我建议从中国股市最赚钱的前20家公司里去寻找。"林园建议。

适合中国国情股市牛熊周期的大规律

适合中国国情股市牛熊周期的大规律 时间之窗之一:适合中国国情股市牛熊周期的大规律 一阴一阳之谓道,大家知道冬至(每年12月22日左右)是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夏 至(每年6月22日左右)是白天时间最长的一天,冬至日正是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一天,这一天一过,白天逐日增长,一直到第二年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到北回归线的这一天,就是夏至日。所以夏至日为阳气最旺日,逐日阴生,冬至日是阴气最旺日,逐日阳生。所以从冬至----到夏至阳长阴消,市场价格趋势常常引发出大波浪的顶部;夏至---到冬至,阴长阳消,市场价格走势常常引发大波浪的底部。 上面是上证指数1991年-----2001年月线图 上面是上证指数2001年-----2019年月线图(2019年的疯狂也注就了2019的灭亡) (关于时间之窗后面专门说)今天这里要说的是中国股市这近20年来都是这样的运 行模式是: 一年两波行情:春季行情+秋季行情,做完就休息! A----如果是牛市上升周期,则春季大行情,秋季中级行情: 春天大涨,夏天横盘;秋天中涨,冬天回落! B----如果是熊市反弹周期。则春季中级反弹行情,秋季没有行情! 春天小涨,夏天横;秋天不涨,冬天跌! 春天横,夏天跌死人,秋天小涨,冬天跌! -----只要按照上述的观点做,你将年年笑! -----请有心人打开所有指数月线图看是否符合上述规律? ------绝对逃不过! -----做股票还是不要“太乐观”吧,乐观容易受到伤害! -----还是保守点,悲观点,小心点,记住:在中国做事哀兵必胜! 时间之窗之二:行情变化的波段性与复杂性——地支藏气 行情变化的波段性与复杂性——地支藏气 气为地支的五行之气或属性,若某年月日时临某地支(距某五星的距离近)为该地支 对应的某五行之气(系统属性)旺盛、力度强大。如月令为巳,表示该月为火气当令而旺,

牛市和熊市

牛市与熊市- 标志 出现牛市 标志主要有:①价格上升股票的种数多于价格下降股票的种数;②价格上升时股票总交易量高,或价格下降时股票总交易量低;③企业大量买回自己的股票,致使市场上的股票总量减少;④大企业股票加入贬值者行列,预示着股票市场价格逼近谷底;⑤近期大量的卖空标志着远期的牛市;⑥证券公司降低对借债投资者自有资金比例的要求,使他们能够有较多的资金投入市场;⑦政府降低银行法定准备率;⑧内线人物(企业的管理人员、董事和大股东)竞相购买股票。 出现熊市 标志主要有:①股票价格上升幅度趋缓;②债券价格猛降,吸引许多股票投资者;③由于受前段股票上升的吸引,大量证券交易生手涌入市场进行股票交易,预示着熊市到来已为期不远;④投资者由风险较大的股票转向较安全的债券,意味着对股票市场悲观情绪的上升;⑤企业因急需短期资金而大量借债,导致短期利率等于甚至高于长期利率,造成企业利润减少,使股票价格下降;⑥公用事业公司的资金需求量很大,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变动常领先于其他股票,因而其股票价格的跌落可视为整个股市行情看跌的前兆。 牛市与熊市- 影响因素 引起牛市或熊市的因素很多,可以概括为基本因素和技术因素两大类。 基本因素 指来自股票市场以外的经济与政治因素。这类因素常常能使股票行市发生巨大变动。有些投资者或投机者因此大发横财,也有的倾家荡产。 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①企业盈利状况。盈利是企业红利(股息)的来源,企业盈利多,可供分配的红利多,该企业股票的购买者就会增加,股票价格就看涨,形成牛市;相反,企业盈利少,可供分配的红利少,该企业股票的购买者就会减少,股票价格就看跌,形成熊市。但是投资者在评估股价时,不是根据现在的企业收益状况,而是根据企业将来的收益评估。同时由于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有时企业盈利的变动对股价的影响力小于其他因素,都可能出现股价变化与企业现时盈利状况不一致的情形。 ②国民经济状况。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时,工业生产增加,产品畅销,企业盈利增加,投资者看好企业股票,股票价格就看涨;而在经济衰退和危机时,产品滞销,生产减少,企业盈利减少或者无盈利,使股票的吸引力减弱,股票价格就看跌。

中国股市8次牛熊市转换

中国股市8次牛熊市转换—以史为鉴! 中国第一波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 上交所正式开业以后,历时两年半的持续上扬,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高位。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途中绿线).观察图中上证指数K线与60日均线的关系. 中国第一轮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观察图中上证指数K线与60日均线的关系.

中国第二波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386点到1558点,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 中国第二轮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股指回到325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三波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 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1.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2.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3.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一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达200%,最高达1052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三轮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2月17日 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

中国第四波牛市:1995年2月18日~1995年9月12日 这次牛市真正只有三个交易日。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四轮熊市:1995年9月12日~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轮行情条件具备。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