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法

宋燕

1.概念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又比较安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局部或全身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给药程序

【目的】

协助患者遵照医嘱安全、正确地服下药物,以达到减轻症状、治疗疾病、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协助诊断、预防疾病的目的。

【评估】

病人的病情及其治疗情况,是否适合口服给药,有无口腔、食道疾患,有无吞咽困难及呕吐,服药的自理能力,对给药计划的了解、认识和合作程度。

【计划】

用物准备:药物、药匙、乳钵、研锤、量杯、滴管、药杯、纸巾、纸片、小水壶、小药牌、服药本、发药盘病人准备:解释用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环境准备:备药环境清洁、安静、有足够的照明。

【实施】

备药:准备好用物,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备药顺序是固体→水剂→油剂。根据药物剂型采取不同的取药方法。固体药物用药匙、液体药物用量杯;药液不足1ml 时须用滴管15滴为1ml ;备好药后,再次查对。发药:在床旁再次查对正确无误后,将药物分发给病人,服用后收回小药杯;对服药有困难的病人应协助服药发药后的处理:药杯消毒处理清洁发药盘、发药车;整理药柜。

【评价】

按要求正确发药;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原则。

3健康教育

(1)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应准时服药。

(2)健胃药要在饭前服用。

(3)帮助消化或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应饭后服用。

(4)对呼吸道有安抚作用的,服用后不宜立即饮水:止咳糖浆对呼吸道粘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宜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则最后服用止咳糖浆。

(5)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应用吸管服用,服药后应漱口。

(6)服用某些磺胺类的药物服用后应大量饮水:磺胺类药和发汗药服后宜多饮水,

前者由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引起肾小管堵塞。后者起发汗降温,增强药物疗效的作用。

(7)强心甙药物应在服用前测量病人的脉率:强心甙类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服前应先测脉率、心率,注意其节律变化,如果脉率低于60次/分或脉律不齐,应停服药并报告医生。

(8)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应分时服用。

(9)中药服用也要根据其不同的治疗作用在不同的时间服用。

4 .特殊取药方法

(1) 油剂、按滴计算的药液或药量不足1ml时,在药杯内倒入温开水,用滴管吸取,以15滴为1ml。

(2)片剂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拿。

5 .优缺点

优点:1、给药方式简便。2、不直接损伤皮肤或黏膜。3、药品生产成本较低,价格相对较低廉,故能口服给药者不首选注射给药。

缺点:1、意识不清或昏迷病人不宜采用;2、吸收较慢且不规则,药效易受胃肠功能及胃肠内容物的影响;3、某些药物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作用;4、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胰岛素口服易被破坏而失效,只能注射给药。

6 各种口服药物的服药时间

口服药可因剂型不同而影响其生物利用度。胃排空的快慢和胃酸浓度等因素也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应根据病情,用药的目的和药物吸收快慢决定服药时间,如空腹、饭前、饭后、睡前等。

(1)空腹给药:要求药物充分吸收,奏效快而无刺激性的药物可在空腹服用。因为空腹时胃和小肠内基本无食物,服药后不会受食物干扰而影响吸收,使药物能保持较高浓度,迅速发挥作用。

(2)饭前服药(饭前30分钟):健胃药、稀盐酸、胃蛋白酶等药物,在饭前服用可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抗生素类药物,饭前服用因无食物干扰可使药物在血中的浓度提高。

(3)饭后服药:胃中有食物,可减轻药物的刺激。凡是助消化的药物以及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均宜在饭后服用。如硫酸亚酸、阿斯匹林等都对胃粘膜有刺激性,易产生恶心呕吐。故在饭后服用与食物混合可减轻其刺激性。

(4)睡前服药(睡前30分钟):催眠药诱导入睡,应在睡前服,如安定、安眠酮等。缓泻药如酚酞、液体石蜡油等也在睡前服用,服药后于翌晨即可排便。

7 临床潜在问题和护理措施

【对药物有吞咽困难】

原因分析: a、食道阻塞。 b、口咽或食道干燥。c、病人体位不当。d、药物不可口。

护理措施: a、改变药物型态,利用研钵与杵碎磨药物。 b、协助病员改变原有体位。 c、吞药前先湿润口咽。 d、在不影响药物作用的前提下,可将药物混合于果汁或汽水服下,或将药物放于舌根处,此处味蕾数少可减少异味的感觉。【对药物有过敏反应】

原因分析:a、病员为过敏体质,对此药有过敏反应。 b、药物变质或不纯。症状观察:局部或全身有皮疹或荨麻疹,发热。严重者可有剥脱性皮炎或休克症状。

护理措施:a、立即停止给药并保存药物。 b、立即通知医师并给于抗组织胺药物。c、若有严重过敏反应,并有全身症状应立即平卧,给予吸氧,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心理支持以降低病员的恐惧害怕。准备急救用品并做好记录。

口服给药系统

口服给药系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药物给药系统作为人们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治疗药物的不同给药方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药物给药系统在治疗疾病以及中药方面的应用,随着制剂技术的发展,各国对中药、天然药物研究的深入,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药、天然药物新型给药系统的出现, 将有越来越多高效、安全、方便、实用的药物释放系统产品。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又较安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可起到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但口服给药吸收慢,故不适于急救,对意识不清、呕吐不止、禁食等患者也不宜用此法给药。 口服给药(以药丸或液体的形式)很大一部分在消化过程中丢失并通过肝脏消除,而保存下来的部分又可能对肠道产生刺激。Elan(位于爱尔兰都柏林)为了满足称之为药物生物配置(biodisposition)(溶解、传送、分布和代谢)的基本因素,推出了口服释放给药系统。口服给药的障碍包括代谢和溶出量以及局部渗透性。Elan的PROMDAS反义技术可在胃中保护药物,使其在以后释放。这种制剂可以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口服剂型提供,而且对于与蛋白质过量生成有关的疾病可以奏效。EIan已与Isis Pharmaceuticals Inc.(位于加里福尼亚的Carlsbad)合作,研究寡核苷酸(oglionucleotides)的口服给药。对于水溶性不好的药物来说,在做成制剂的过程当中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高达40%新化学实体(NCE)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水溶性不好。为了避免不希望有的通常产品所具有的特性,诸如起效慢、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在食物存在或不存在情况下药物吸收的变化性等,Elan的纳米晶体(NanoCrastal)技术可以改善活性药物成分的行为。 一、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

(推荐)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法 【目的】按照医嘱正确为患者实施口服给药,并观察药作用。 【评估患者】 1.评估患者健康状况。 2.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及药物使用情况。 3.观察患者口咽部是否有溃疡、糜烂等情况。 【操作要点】 1.仪表:符合要求 2.操作用物:服药本、小药卡、药盘、药杯、药匙、量杯、滴管、研钵、药物、 小水壶(盛温开水) 【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服药卡。 2.携带服药卡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了解病人健康情况,询问有无药物过 敏及药物使用情况,解释服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观察患者口咽部是否有溃疡、糜烂等情况。 3.洗手,带口罩。 4.备齐用物。 (1)核对药卡与服药本,按床号顺序将小药卡插入药盘内,放好药杯。 (2)对照服药本上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进行配药。 (3)根据药物剂型不同,采用不同的取药方法。 固体药一手取药瓶,瓶签朝向自己,另一手用药匙取出所需药量,放入药杯。 液体药摇匀液体,打开瓶盖,一手持量杯拇指置于所需刻度,并使其刻度与视线平;另一手将药瓶有标签的一面朝上,倒药液至所 需刻度处,将药液倒入药杯;油剂、按滴计算的药液或药量不 足1ml时,在药杯内倒入少许温开水,用滴管吸取药液,用湿 纱布擦净瓶口,将药瓶放回原处。配另一种药液时,洗净量杯, 以免更换药液时发生化学变化。 5. 洗手,在规定的时间内携带服药本、发药盘、温开水,送药至患者床前 6. 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时间、床头卡,并呼叫患者名字,得到准确 应答后才发药 7.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按需要解释服药目的及注意事项 8. 协助患者服药,确认服下后方可离开。对危重患者及不能自行服药患者应喂 药;鼻饲患者须将药物碾碎,用水溶解后,从胃管注入,在用少量温开水冲净胃管。 9. 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嘱病人取坐位片刻后方可平卧,询问需要,整理床单 位。

给药法标准规范

给药法标准规范 (口服、含服、粘膜、皮肤、注射给药) 目的:明确规范护理人员给药前需执行“三读”“五对”并向病患说明目的、原因、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用药正确性,维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给药原则: 1、给药人为已注册且经过院内授权的护士方可执行给药操作 2、下列人员必须在具备给药资质的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给药操作:(1)实习生(2)助理护士(3)进修生 3、给药时只能发放院内药房提供的药品,给药时应严格执行“三读”“五对”原则及查对药物的有效期。对于标识不清、已过期的药品严禁发放。不允许发放病人自带药品,除非医生有医嘱。 4、应用特殊药物时,要详细了解其药物的性能、注意事项及仔细观察相应指标。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必须准备好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以便服药后的随时监测。 6、应用化疗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守防护原则。 给药途径: (1)给药护士可执行下列给药途径: a. 口服、肠内、肠外、舌下、吸入、皮内、粘膜 b. 注射(静脉、肌肉、皮下)、气管内 c. 窦腔、管腔、瘘腔 (2)下列给药途经护士不能执行: 心内、硬膜外、腹膜、动脉内、心房、关节腔 给药程序: 医生开出医嘱、处方 护士接受医嘱 药剂人员接受处方、医嘱并调剂 护士执行三查五读原则 护士遵医嘱给药 进行用药后的评估 给药时间: (1)给药必须在医嘱规定时间内执行,除非因诊断性检查延误。

(2)护士按时给药后需在相应的时间下执行签名。 (3)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护士有权通报医生及时调整给药时间。 (4)护士应尽量避免在病人睡眠时给药。 操作步骤: 1.给药前准备: 1)洗手 2)准备物品:做好三查:一查:拿起药瓶看标签(一看);二查:取药前看标签(二看);三查:放回药柜前再看标签(三看)。 3)核对药物:核对医嘱及给药执行单。 4)信息核查: a.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给药单、核对姓名、核对住院号、核对手腕带、对床头卡) b.体重(对于有需要时) b.查看有无药物过敏记录以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 c.确保用药“五对”。即: 确认药物的剂量正确, 核对处方确认药物名称正确, 给药时正确执行患者身份的辩识 确认正确的给药途径、 确认正确的用药时间 5)做好解释:协作患者取恰当体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2.给药步骤: (1)给药护士需熟悉药物使用方法、副作用及给药措施,并准确及时告知病人;询问过敏史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给药过程中注意无菌原则 (2)核对药物:核对医嘱及给药执行单。 (3)信息核查: a.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给药单、核对姓名、核对住院号、核对手腕带、核对床头卡),询问患者姓名并进行核对无误 b.体重(对于有需要时) c.查看有无药物过敏记录以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 d.确保用药“五对”原则。 (4)做好解释:协作患者舒适体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5)按照操作规范要求给药 用药指导: 1、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用药的必要性,提高积极主动配合用药的能力。

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法 宋燕 1.概念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又比较安全的给药方法,经口服后被胃道吸收入血,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局部或全身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给药程序 【目的】 协助患者遵照医嘱安全、正确地服下药物,以达到减轻症状、治疗疾病、维持正常功能、协助诊断、预防疾病的目的。 【评估】 病人的病情及其治疗情况,是否适合口服给药,有无口腔、食道疾患,有无吞咽困难及呕吐,服药的自理能力,对给药计划的了解、认识和合作程度。 【计划】 用物准备:药物、、乳钵、研锤、、、药杯、纸巾、纸片、小水壶、小药牌、服药本、发药盘病人准备:解释用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环境准备:备药环境清洁、安静、有足够的照明。 【实施】 备药:准备好用物,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备药顺序是固体→水→油。根据药物型采取不同的取药方法。固体药物用药匙、液体药物用量杯;药液不足1ml时须用滴管15滴为1ml ;备好药后,再次查对。发药:在床旁再次查对正确无误后,将药物分发给病人,服用后收回小药杯;对服药有困难的病人应协助服药发药后的处理:药杯处理清洁发药盘、发药车;整理药柜。 【评价】 按要求正确发药;严格遵守原则。 3健康教育 (1)抗生素及类药物应准时服药。 (2)健胃药要在饭前服用。 (3)帮助消化或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应饭后服用。 (4)对有安抚作用的,服用后不宜立即饮水:对粘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宜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则最后服用。 (5)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应用吸管服用,服药后应漱口。 (6)服用某些的药物服用后应大量饮水:和发汗药服后宜多饮水,前者由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引起堵塞。后者起发汗降温,增强药物疗效的作用。

口服给药技术操作流程

口服给药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沟通(案例)要点说明

口服给药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 工号:成绩: 监考人:考核时间:年月日

相关知识 一、护理目标: 协助患者遵照医嘱安全、正确的服下药物,以达到减轻症状,治疗疾病、协助诊断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注意要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检查药品质量,不得使用变质或失效的药物 3发药前:护士应了解病人的有关病情,若患者不在或因故(如做手术、特殊检查,或禁食者)等暂不能服药者,应将药物带回保管不发药,并做好交接班 4发药时:每一患者的所用药物应一次取离药盘,以减少错漏。如患者对服药提出疑问,应重新核查,确认无误后再耐心解释,协助病人服药 5、需吞服的药物通常用40°-60°C温开水送下,避免用茶水送服药物 6、确保病人服药到口 7、对于呕吐患者应在呕吐间歇期给药,服药后如病人发生呕吐,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剧烈呕吐者不宜口服给药 8、婴幼儿、管饲或吞咽困难等患者需将药片研碎;管饲患者须将碾碎的药物溶解后注入,再用少量温开水冲净胃管 9、婴幼儿服药要抱起取半坐卧位;管饲患者要抬高床头等;吞咽困难患者服药时应防误吸 10、口服降糖药、降压药前先评估血糖、血压,必要时通报医生 11、强心甙药物应在服用前测量病人的脉率:强心甙类药物如洋地黄、地高辛服前应先测脉率、心率,注意其节律变化,如果脉率低于60次/分或脉律不齐,应停服药并报告医生 12、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应准时服药,抗排斥药、抗凝药、精神镇静类等特殊药物,服药时间要精确 13、服药时机: a健胃药饭前服用,助消化药及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饭后服,催眠药睡前服,驱虫药空腹或半空腹服等 b、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宜多饮水,以免因尿液不足而致磺胺结晶析出,引起肾小管堵塞 c对呼吸道有安抚作用的,服用后不宜立即饮水 d止咳糖浆对呼吸道粘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宜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则最后服用止咳糖浆 e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染色的药物,如酸剂、铁剂可用吸水管吸服,服药后及时漱口 f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应分时服用,服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14、给药后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有异常时及时与医生沟通,酌情处理,必要时记录 15、告知病人服药后,如有不适,应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

给药法练习题

给药法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雾化吸入法 2. 脱敏注射法 二、填空题 1. 肌内注射时,选用联线法进行体表定位,其注射区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连线的外上1/3处。 2. 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的进针角度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_。 三、单选题 1.在下列给药的途径中,药物吸收最快的是 A.口服给药 B.肌内注射 C.直肠给药 D.吸入给药 E.舌下给药 2.护士在抽吸药液时,手可触及的无菌注射器及针头的部分是 A.针尖、空筒 B.活塞柄、针梗 C.乳头、针栓 D.针梗、活塞轴 E.针栓、活塞柄 3.抢救链霉素过敏反应时,为了减轻链霉素的毒性可以静脉注射 A.氯丙嗪 B.扑尔敏 C.乳酸钙 D.氯化钙 E.异丙肾上腺素 4.患儿,1岁半,腹泻,医生开医嘱:5%葡萄糖40ml iv qd,正确的执行时间 是 A.每日上午8时 B.每日晚上8时 C.隔日上午8时 D.每日上午8时、下午4时各一次 E.每日睡前一次 5.患儿,1岁8个月,因支气管炎需肌内注射青霉素,其注射部位最好选用 A.臀大肌 B.臀中肌、臀小肌 C.上臂三角肌 D.前臂外侧肌 E.股外侧肌

四、多选题 1.在取药过程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先摆水剂和油剂,再摆固体药物 B.固体药一般用钥匙来取 C.油剂应在药杯中加入少量凉开水 D.药杯药液不足1ml时,须用滴管吸取计量 E.有数种水剂时,可倒入同一药杯中 2.皮下注射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 A.腹部 B.后背 C.大腿外侧 D.前臂中段内侧 E.上臂三角肌下缘 五、简答题 1. 简述减轻疼痛的注射技术 2. 简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原则

口服给药操作流程

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法(oral administration)是将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起到局部或全身作用,以达到防治和诊断疾病目的的方法。为最常用、最方便而且较安全的给药法,但口服给药吸收慢,故不适用于急救,对意识不清、呕吐不止、禁食等病人也不适用此法给药。 【学习目标】 1.掌握取药、配药程序 2.能正确实施发口服药,并会按药物性能指导病人服药 3.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关心、同情病人 【目的】 达到减轻症状、防治疾病、协助诊断、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评估】 1、评估病历:估病人的病历: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时间、入院原因、有药物无过敏史、既往史;各项化验有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是否正常;近几天的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2、评估病人:反核对患者姓名!评估病情、意识状态、是否留置鼻饲管、有无口腔、食道疾患,有无吞咽困难、呕吐及禁食等。告知患者服药目的,服用的是何种药物使患者能积极配合 3、病人对服药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嘱患者准备温开水 4、评估病房环境:环境清洁、光线适宜、用物放置整齐 【准备】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发药车、药物、发药清单、药盘、药杯、(必要时准备药匙、量杯、滴管、研钵、湿纱布、包药纸)、饮水管、治疗巾、水壶(内盛温开水)、弯盘、冷开水 3、如需护士自行配药,应遵循以下原则(现一般都是从药房取回的药品) ①固体药——用药匙取药,或者二人查对已经从药房取回的口服药. ②液体药——用量杯量取,摇匀药液,取量杯,一手拇指置于所需刻度上并使之与护士视线平齐,另一手持药瓶,瓶签向上,倒出所需药液 ③油剂或不足1ml按滴计算的药液,可先加入少量温开水,再用滴管吸取药液(1ml以15滴计算) 4、二人核对发药清单和药物(注意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发药】 1、携用物至病人旁,核对床号、姓名,询问是否已准备温水,如没有,

口服给药法试题

口服给药法试题 [选择题] [A型题] 1.须装在密盖有色瓶中置于暗处保存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氨茶碱 C.胃复安 D.糖衣片 E.心痛定 2.宜饭后服用的药物是: A.吗叮啉 B.胃蛋白酶合剂 C.氢氧化铝凝胶 D.硫酸亚铁 E.地高辛 3.下列有关给药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根据医嘱给药,护士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 B.给药过程中对医嘱或药物有疑问时,询问明确后方可给药 C.准备好的药物应按时分发 D.必须做到三查、七对、一注意 E.凡发生过敏的药物应暂停使用 4.易潮解的药物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红霉素肠溶片 C.复方新诺明 D.胃舒平 E.硝酸银 5.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 B.皮下注射 C.吸入 D.静脉注射 E.外敷 6.应存放在有色密盖瓶内的药物是: A.易氧化药物 B.易挥发药物 C.易潮解药物 D.易燃烧药物 E.易风化药物 7.以下哪种药物长期服用易出现依赖性: A.枇杷露 B.氨茶碱 C.红霉素 D.安定 E.地高辛 8.宜饭前服用的药物是: A.维生素C B.颠茄合剂 C.止咳合剂 D.多酶片 E.胃蛋白酶合剂 9.服磺胺药时多饮水的目的是: A.避免损害造血系统 B.减轻服药引起的恶心 C.避免尿中结晶析出 D.避免影响血液酸碱度 E.增加药物疗效 10.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护士应重点观察: A.胃肠道反应 B.是否成瘾 C.心率、心律 D.体 温 E.有无皮疹 11.生物制品类药物的保存宜: A.放在密盖瓶内 B.放在有色瓶 中 C.放在冰箱中 D.放在20℃阴凉处 E.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12.内服药的瓶签颜色是: A.蓝色 B.红色 C.黑色 D.绿

给药法习题分析

给药法 422、遵医嘱给药,规范的是( C ) A.对医嘱有疑问,应及时向药房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B.对医嘱有疑问,应及时向护士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C.对医嘱有疑问,应及时向相关人员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D.对医嘱有疑问,应及时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E.对医嘱有疑问,应重新再次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423、有关给药原则不规范的是( D ) A.安全正确给药,保证给药的对象、剂量、途径、方法、时间准确无误 B.注意配置药物的环境应独立、明亮、洁净 C.给药前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史 D.静脉用药应现配现用,在注射室配置后即用 E.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424、药物使用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规范的查对是 ( A ) A床号、姓名、药名、药物浓度、剂量、用法、用药时问 B床号、姓名、药名、有效期、剂量、用法、用药时间 C.床号、姓名、药名、药物浓度、颜色、用法、用药时问 D.床号、姓名、药名、配置方法、剂量、用法、用药时问E床号、姓名、药名、药物浓度、剂量、用法、用药途径 425、安全注射原则不规范的是( B ) A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B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选择使用途径 C运用无痛注射技术 D.注射器具一人一用 E注射药物应在使用时抽取,现配现用 426、安全注射原则中要求( A ) A.不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及针头 R.注射器使用后定点放置,然后集中放在锐器盒 C注射器使用后及时分离针头,针头放在锐器盒 D.静脉注射应遵从现配现用的原则,在注射室配置后即用E.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静脉注射应2人核对才能使用 427、常用药物管理中规定的规范是 ( C ) A.病房药柜的药物名称、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均有相应的规范 B.病房药柜的药物存放、使用、数量、定期核查均有相应的规范 C病房药柜的药物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均有相应的规范 D.病房药柜的药物存放、使用、限额、每周核查均有相应的规范E.以上都是规范 428、以下不符合常用药物管理规定的是 ( D )

口服药发放流程

口服药发放流程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口服给药的规范及流程 规范: 一、给药原则: 1、根据医嘱准确给药,护士应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法和毒性反应,对有疑问的医嘱,应及时向医生提出,切不可盲目执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士在执行药疗时,应首先认真检查药物的质量,对疑有变质或超过有效期的药物,应立即停止使用,要将准确的药物,按准确的剂量,用准确的途径,在准确的时间内给予准确的患者,即给药的“五个准确”,在执行药疗时,护士应做到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查七对的内容)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3、安全正确用药,准确掌握给药时间、方法;给药前应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过敏史和所用药物,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并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自我合理用药的能力。 4、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给药后护士要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动态评价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 二、口服给药的健康教育: 1、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如酸类和铁剂,应用吸水管吸服后簌口,以保护牙齿。

2、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吞服时不可嚼碎;舌下含片应放在舌下或两颊粘膜与牙齿之间待其溶化。 3、健胃药宜在饭前服,助消化药及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催眠药在睡前服。 4、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应准时服药,以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 5、服用对呼吸道粘膜起安抚作用的药物,如止咳糖浆不宜立即饮水。 6、某些磺胺类药物经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堵塞肾小管,服后要多饮水。 7、服强心苷类药物时需加强对心率及节律的监测,脉率低于每分钟60次或节律不齐时应暂停服用,并告知医生。 口服药发放流程

口服给药法

考核项目三口服给药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注射给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注射器械的使用方法。 【器材】注射器、手术镊、酒精棉、碘酒、保定台或保定柱等。 治疗畜禽疾病的一些药物需经口投服。如病畜尚有食欲、药量少且无特殊气味,可将其混入饲料或饮水中使之自然采食。但药物大多味苦,且有特殊气味,病畜常不自愿采食,尤其是危重病畜,饮食欲废绝,故必 须采用适宜的方法投服。 投药的方法很多,主要根据药物的剂型、剂量及有无刺激性和动物种类及病情的不同而选择之。 一、胃管投药法 (一)应用 当水剂药量较多,药品带有特殊气味,经口不易灌服时,一般都需用胃管经鼻道或口腔投给。此外胃导管亦可用于食道探诊(探查其是否畅通)、瘤胃排气、抽取胃液或排出胃内容物及洗胃,有时用于人工喂饲。 (二)用具 软硬适宜的橡皮管或塑料管,依动物种类不同而选用相应的口径及长度;特制的胃管其末端闭塞而于近末端的侧方设有数个开口者,更为 适宜。 漏斗或打药用的加压泵,插胃管用的开口器。 (三)方法 1、马属动物胃管投药 将动物牵至六柱栏内,确实保定好动物头部,投药者抓住大动物的鼻翼,另一只手持涂上滑润油的胃导管,将胃导管端沿动物下鼻道缓缓插入,当管端到达咽部时感觉有抵抗,此时不要强行推进,待动物有吞咽动作时,趁机向食管内插入。当动物无吞咽动作时,可揉捏咽部或用胃导管端轻轻刺激咽部而诱发吞咽动作。 当胃导管进入食管后要判断是否正确插入。其判断方法有:向胃导管内打气,在打气的同时可观察到左侧颈静脉沟处出现波动;将球压扁后不再鼓起来。上述二种判断方法,都证明胃导管已正确地插入食管内。 胃导管端连接漏斗把药液倒入漏斗内,举高漏斗超过动物头部将药液灌入胃内。药液灌完后去掉漏斗,用橡皮球再向胃导管内打气,以排净残留在胃管内的药液,然后将胃导管端折叠,缓缓抽出胃导管。 2、牛的胃管投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