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必修3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必修3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必修三第4章第1、2节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

解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不会明显变大。

答案:C

2.(2009年广东生物)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解析:营养条件、pH值和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种群数量。

答案:D

3.如下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有关生物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J”曲线是在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无限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曲线;而“S”曲线是在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有限状态下的种群实际增长的曲线。因此阴影部分就表示了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答案:C

4.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答案:C

5.(2008年上海卷)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以及分析判断能力。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呈S型增长,第10年时增长速率最快,即种群数量达K/2,可估算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00×2=400只。

答案:D

6.(2009年日照模拟)图表示某湖泊中草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为零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K值表示该湖泊所能容纳草鱼的最多个体数

D.在K值时开始捕捞,可以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解析:在K值时,草鱼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增长率为0,所以A、B均错

时),而不是种群数量最误;捕捞草鱼的最佳时机应是种群增长率最大的时期(种群数量为K

2

大的时期,故D错误。

答案:C

7.图甲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与图乙中的哪个坐标曲线相符

()

解析:据题意可知,外来物种入侵后,种群中的幼体数量下降,成体和老年个体数变化不大。

答案:A

8.(2010届烟台期末)下列各项,对实现池塘中某种鱼类的可持续利用最有意义的是

() A.调查池塘中该种鱼类的总数

B.调查影响该种鱼类的所有生态因素

C.调查该种鱼类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D.调查该种鱼类的种群密度

解析:A、B、D项所述,虽然能增加人们对该种鱼类的深入了解,但没有为适时、适量的捕捞成鱼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关键还是要知道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从而对种群的数量变化作出预测,用以指导适时、适量地捕捞成鱼,同时也不影响整个种群的相对稳定。

答案:C

9.(2009年济宁质检)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Ⅱ,出生率如图中Ⅰ,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 A.a B.b

C.c D.d

解析:开始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个体数量增加,当出生率降到等于死亡率时,个体数目最大,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个体数目就会减少。

答案:C

10.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下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下图曲线乙)。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环境阻力出现在曲线d点之后

B.防治蝗虫虫害应该在曲线c点之后

C.“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

D.呈“S”型增长的蝗虫,其数量也可能有时超过K值

解析:种群的环境最大容纳量是一个相对值,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时,仍然处于变化中,有可能超过K值。

答案:D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解析:生物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答案:C

12.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结构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

()

A.总量将增加B.环境阻力不变

C.种群密度下降D.保持稳定型增长

解析:根据坐标中种群年龄组成直方图可知:该种群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种群,由此可预测该动物种群的种群密度会逐渐下降。

答案:C

13.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________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______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此曲线方式增长。

(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________的影响。在与其他种群关系之间受限制的因素如被________和进行________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点为止,此时种群增长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1)a食物资源空间资源斗争(2)阳光、温度、水捕食竞争0

14.(2009年广州质检)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只。

(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

(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一中的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灭鼠时如果仅使老鼠数量降至B点,可能效果适得其反,所以灭鼠的同时还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二的研究结果给我们的提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N=36×(32/4)=288(只)。限制种群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生存条件,如食物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天敌对种群的限制等。当鼠群数量降低到B点,老鼠种群的增长率达最大,所以降低环境容纳量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答案:(1)288(2)大(3)①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降低环境容纳量(K值)②适度放牧可以促进草的分蘖,增加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但不能超载放牧

15.如下图所示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____政策。

(3)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________类型。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________所示。

解析: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为:坐标系中表示年龄与个体数的关系;解答本题时,首先应分析三条曲线对应的年龄组成类型,再结合各小题作答。

A曲线表示年幼个体多而年长个体少,为增长型。我国70年代时人口就属于A型,表现为人口大幅增长。B曲线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相当,属稳定型。C曲线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多,属于衰退型。在捕渔业中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使种群的数量稳定,才能实现可持续捕捞。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年龄组成将成为衰退型,在渔场中采用“抓大放小”的措施,会使幼年个体所占比例上升,年龄组成将成为增长型。

答案:(1)A、B、C(2)人口密度越来越大计划生育(3)C(4)A

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预习“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二、预习内容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 计数,并计算出其种群密度。 2?目的要求 (1)掌握初步辨别单子哪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方法。 (2) 3. 材料用具 4. 实验步骤: (1)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 ⑵制定计划: 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 确定的调查时间: 需要携带哪些材料用具 你在小组内的分工是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 )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3 )能够表达出教材探究实验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1.实验原理:用 取样法或 取样法,对草地 (自确定)双子叶植物进行 实验,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

二、学习过程 (一)种群的基本特征 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 1回忆初中知识,种群的概念是什么 能否举例说明: 2、种群的基本特征: 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 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 预测变化方向 决定大小和密度 思考完成: 画出它的类型并加以标注: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 其中样方法适于调查哪些生物 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生物的特点是 2、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 捕获M 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 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 n 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 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 _______________ ,你能简单说明原因吗? 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的种群特征是 ,它又上怎样预测种群密度的,请

种群特征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学案 【新课自主学习】 一、种群的概念 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 一定的 概念要素生物 个体 思考探究: (1)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2)一块农田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3)一个班级中的所有同学 (4)思考:个体、种群、物种之间的关系 例: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 C.一棵树上的寄生物D.一座山峰上的树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概念: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是种群的特征。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不一样。 意义:反映了种群在内的数量。 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1)如下图如果要调查面积为100m2草地中播娘蒿这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____法,根据样方法步骤算出该杂草的种群密度: (2)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_法。 计算公式:N/a=b/c

例: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只/公顷。 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原则 ①随机取样。 ②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2)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同时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 (3)常用的取样方法 ①点状取样法:如五点取样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当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长条形时,可采用等距取样法。 只要是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的均正确(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2.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标志重捕法中的标志技术 ①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 ②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原因: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 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 3.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种群密度。 4.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5.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A B C

苏教版必修3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学案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 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 f------------------- 学习目标导航----------------------- 1?列举种群的特征,并理解其内在联系。 2?尝试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 O自主认知?------------ 1.概念: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测定方法 (1)样方法 ①概念: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 再以其平均密度估算种群的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②适用范围:常常适用于调查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植物或移动能力较低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③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④取样关键:保证取样的随机性。 (2)标志重捕法 ①具体操作:在被调查种群所处的样地中,捕获一部分个体(数量记为M), 将这些个体标志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对被重捕的动物数量(n)进行统计,再统计重捕中被标志的动物数量(m),最后就能估算出被调查种群的个体数量(N)。 ②计算公式 n (重捕个体数)”+人心、 N= m (重捕中标志个体数)%M(标心丨体数)

③依据:假定重捕取样中的被标志个体所占比例与样地个体总数中的被标志个体比例相等。 ④前提: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 _ ⑤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 ------- O核心突破O------------ [合作探讨] 探讨1:“一块玉米X田中所有的蝗虫”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吗?试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种群密度强调的是“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 探讨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用标记重捕法吗? 提示:不一定,比如蚜虫、跳蝻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用标记重捕法不合适,用样方法更合适。 探讨3:统计若干样方,进行计算种群密度时,需要去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再计算平均值吗? 提示:不需要。 探讨4:由于第一次捕获后做上标志,重捕时此类个体被捕获的可能性降低,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提示:增大。由于标志的个体被捕获的个体减少,所以在第二次中捕获的被标志个体所占比例比实际情况小,故导致总体数值变大。 [归纳拓展]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1.原理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 必修二练习:第1章 第1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作业含解析

第一章第一节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人口增长模式中的(C) 【解析】为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 2.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C)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经济发达,死亡率较低 C.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比北美洲的三倍还多 D.世界新增人口最多的大洲是非洲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丁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北美地区的三倍,而总人口远大于北美地区。 (2018·衡水中学调研)下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3.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C) A.出生率较高B.死亡率较低 C.迁入率较高D.迁出率较低

4.图中所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B) A.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B.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 C.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解析】第3题,根据图例,结合图中曲线形态判断,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迁入率较高,C对。1964年后,该地0~14岁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说明出生率较低,A错。老龄人口比例上升,死亡率可能较高,B错。迁出率较低不是人口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D错。第4题,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图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且人口总数增加,故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增加,A 错。根据曲线形态,1964年之前人口总数增长快,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长不明显,0~14岁人口比重增长快,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B对。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比重不断减少,但人口总数增加,故0~14岁人口数量是不断增加的,C错。1982年该市老龄人口约占5%~6%,人口结构没有进入老龄化阶段,D错。 读“部分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国民收入图(如图)”,回答5~6题。 5.下列国家中,经济发达,收入高,但人口增长最慢的是(C) A.美国B.法国 C.日本D.中国 6.由图示内容可归纳出(C) ①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快 ②人口增长缓慢,经济发达 ③发达国家经济发达,人口增长缓慢 ④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口增长较快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法国、中国和日本这些国家中,日本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仅次于美国),但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口增长快;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发达,人口增长缓慢。 二、综合题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07普理课型:新授制作人:审核人:使用时间:5月14日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 种群的特征。 一.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种群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 (1)种群密度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龄组成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型: 增长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定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衰退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性别比例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预习自测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种群是许多同种个体的代数和 C.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不具备的特征 D.种群是一个有机单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2.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C.性别比例D.年龄结构 3.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性个体交配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A.下降B.上升C.保持稳定D.越来越大 4.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总数量调查法B.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D.无法估测 5.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造成这种种群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性别比例B.年龄组成C.出生率和死亡率D.迁入率和迁出率 6.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的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相差很大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7.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种群8.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 (三)合作探究 1.种群概念及其实质 (1)两个要素:_______和_______ (2)两个条件:_______和_______,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 宏观方面:种群是生物_______的基本单位。 微观方面:种群是生物_______的基本单位。 特别提醒: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同为一物种。 2.问题探讨 观察课本P60中的模拟草地,思考如何估算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 3.探究:阅读课本P61,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2)有哪些方法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高中生物 2.1.1《种群的特征》学案(2) 中图版必修3

高中生物 2.1.1《种群的特征》学案(2)中 图版必修3 一、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种群的特征;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知识结构: 一、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例: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 C、一棵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峰上的树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概念:种群密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是种群的特征。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

不一样。意义:反映了种群在内的数量。调查方法: 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1)如下图如果要调查面积为100m草地中播娘蒿这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____法,根据样方法步骤算出该杂草的种群密度:(2)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_法。计算公式:N/a=b/c例: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____________只/公顷。 3、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出生率:单位时间内的占 的比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 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 _________种群密度。 4、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5、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分析图中 A、 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ABC种群年龄组成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所属类型ABC 由此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_________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2)性别比例

高三生物总复习 第35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教案

2012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第35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教学案 【考纲要求】 【考点分析】 【考点预测】 本知识点事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础,单独出现试题的可能性比较小,主要是与群落和生态系统联合考察,主要考察的是种群的特征以及种群增长的曲线,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梳理】 一、种群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比 三、种群的数量变化

1、“S”型增长曲线 2、“J”型增长曲线 3、意义 【重点解析】 一、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布局和遗传特征等。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的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参数。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可变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1)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这种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2)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这种方法适用于不断移动位置的动物种群的调查。假设该种群的总数为N,则 N= 重捕总个体数×当初标记的动物数目 重捕动物中有标记的个体数 2、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的年龄组成主要有三种类型: 类型种群构成特点发展趋势图示 增长型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保持稳定 衰退型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1)增长型:种群中幼体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高一生物学案中心备课人:审核人: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 1. 种群的特征 2.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课前自主探究 1. 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 (1)种群密度(2)出生率和死亡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4)年龄组成(5)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 ①概念: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是种群特征。 ②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 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和。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4)年龄组成(结构)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5)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的比例。 3.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 【典例分析】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C.一棵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峰上的树总结:种群概念的理解注意两个因素:“同种”和“全部”;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两个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在单位或内某种群个体数目的多少,就叫做种群密度。 ②调查方法: 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对种群中的每一个体。 在多数情况下,研究者常常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于估算整个种群的密度。 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和。 A.样方法: a.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 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b.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和范围较小的动物如: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步骤: 思考:①取样的原则是什么? ②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③样方多大为宜? ④常用的取样方法是什么? ⑤计数原则是什么? d.注意事项: ①调查对象: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双子叶植物,易辨别个体数目。 ②随机取样 ③样方数目的确定随调查地段的总面积而定,选取的样方大小随植物类型而定。 ④常用的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⑤计数时,对于在边框上的个体,只记录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点上的,并且每个样方均选取同样的相邻两边计入,一般选左不选右,选上不选下。 B.标志重捕法: ①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②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的动物。 ③种群数量的计算:设M为第一次捕捉并标志的个体数,N为被估计的种群数量,n为重捕样本中的个体数,m为重捕样本中有标志的个体数。可知M、N、m、n之间的关系为 ④成立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近期内没有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现象。 ⑤注意问题:a.标记不能过分醒目。b.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产生伤害。 c.标记符号不会在短期内脱落。D常用标记方法有着色法、趾环法、切翅法等 ③应用: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常用于的检测和预报,渔业上 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典例分析】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合作课堂”小组合作教学 横岗高级中学赵盼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 (2)分析种群密度的几种调查方法; (3)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进行某种群密度的调查,能对生活中的各类种群进行描述,并利用种群的各项特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注我国目前濒危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关注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特征”一节,主要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这两个方面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前三章有关生物个体知识的延续,也是以后学习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描绘样方、设计模拟实验、画脉络图等活动来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2.学生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的现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必修1和必修2生物的学习,已经对种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关种群的概念已经掌握。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性别决定、计划生育、数学上比例的知识等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本节种群特征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及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同时利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用专业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建构主义的最好诠释,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工具。本节课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活动、资料分析等问题,很明显,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对本节课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三)教学过程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课时课题:第4章第1、2节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课型:复习课

命题的形式与趋势: 1、考纲要求为“Ⅰ”级的“种群的特征”,命题形式上,多为选择题。 2、考纲要求为“Ⅱ”级的“种群的数量变化”这一知识点则以图表结合的简答题为主。 【设计意图】:明确考纲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明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机任务。 【网络构建】 【设计意图】在细致的讲解知识之前,先让学生对本部分内容有大致的回忆。通过回忆唤起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完成《高考总复习》基础回顾,为更好的上课作准备。 【核心考点要点归纳】 【考点一】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图解

④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2.种群年龄组成图解读 (1)模式图 ①图解 ②析图 种群年龄组成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所属类型 A 幼年多,老年少>增加增长型 B 各年龄比例适中= 波动稳定型 C 幼年少,老年多<降低衰退型 注: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天敌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 (2)曲线图 ①图解 ②析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

应为衰退型。 (3)统计图 ①图解 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②析图 a.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 b.A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 c.B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应为增长型。 d.B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则最有效的措施是计划生育,而且几十年后可能面临老龄化问题。 (4)柱形图 ①图解 ②析图 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 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 图C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 特别提醒: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教案:41种群的特征

生物教案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授课时间星期第四节第一次课授课时数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新授课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实习(践)课□其它□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2)理解种群的特征及各个特征的关系 (3)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能力目标[来源:学科网] (1)能够运用种群密度调查法调查某一种群的密度 (2)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社会现状有自己的见解和正确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种群的特征 2、难点:样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读书指导法□ 案例法□其他□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 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多媒体□幻灯 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呈现目标( 3 分钟) (1)掌握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2)理解种群的特征及各个特征的关系 (3)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二、达成目标(第一课时35 分钟第二课时40分钟) 一)复习旧课:[来源学*科*网]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物种? 学生回答: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二)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蚂蚁一起找食物、狼追羊、豹追鹿等图片。 总结: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引出种群的概念。 2、分析一下是不是一个种群: 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B、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 C、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D、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学生讨论回答:都不是。A不是一种;B不是自然区域;C一定区域内全部个体。 老师总结:种群概念的要点:①一定自然区域内 ②同种生物构成 ③全部个体 3、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课件展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 讨论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任何生物都不能单独生活,他的生存既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又会受到异种生物的影响。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三)讲授新课: 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所以把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很重要,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视听到这样的内容:中国人口某年有多少?大熊猫还剩多少只?蝗虫有多少只? 要统计这些个体数量该如何操作? 对于大熊猫数量不是很多,我们可以逐个计数把它数出来, 但如果让你说出南草场草地上有多少蒲公英?在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如何统计? 请同学们看,在大家的桌上有一张发下来的纸,假设这副图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

高中种群的特征学案教案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特征,了解四种特征之间的关系。 3.探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预习导航】 1.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说明:。 因为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群体,所以种群与个体相比具有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 ___、___ _ _、,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中的个体数量。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和。 3.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迁入率和迁出率:是指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5.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 6.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 【自主探究】 一、种群思考:判断一个种群的标准有哪些? 【例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例2】:单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是() A.个体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D.出生率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 公式: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1.样方法:探究:阅读课本60—61页,回答: ①.简要写出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 ②. 计算种群密度时是随便取一个样方的数目还是各样方的平均值? 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④.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有哪些方法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必修2人口的变化

2014-2015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NO:编制:吴贤明教师评价: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审核:审批: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学习目标】 1.记住人口增长模式三种类型各自的特点,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2.会运用人口的相关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和不同国家存在的人口问题。 3.能熟练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能阐释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思维导图 基础知识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 1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数之比。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 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的存活婴儿在该国 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死亡人数在该国或该地 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3.世界人口增长的特征 (1)人口增长的时间变化及原因

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及原因 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1)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它决定着全球人口变动。 (2)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对全球人口并不产生影响。某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和西亚石油产出国(如沙特),由于经济发达和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使本国人口机械增长迅速。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1)划分依据: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总结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判断正误 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因地理隔离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 3.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4.动物种群密度调查都不能用样方法( )。 5.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 )。 6.性别比例失调,不会引起种群数量改变( )。 7.不同种生物K 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 值固定不变( )。 8.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9.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 10.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等( )。 考点一: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6)性别比例中,♂多于♀的如蚂蚁等;♀多于♂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 2.种群的年龄组成图解及分析 (1)模式图 ①图解 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 (2)曲线图 ①图解 ②析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

(3)柱形图 ①图解 ②析图 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 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 图C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 3、性别比例:指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不同的物种中,性别比例有3种类型:雌雄相当,如高等动物中的黑猩猩、猩猩等;(2)雌多于雄,如人工养殖的鸡、鸭等;(3)雄多于雌,如蚂蚁、蜜蜂等。在蜜蜂家族中,只有雄峰是雄性,而雌蜂和工蜂都是雌性,而工蜂却是没有生殖能力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它反映了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 5、迁入率和迁出率 6.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图解 (2)析图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 接因素。 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 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④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考点二: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与“S”型曲线模型比较 1 2.K值与 在实践中的应用 2

生物:4.1《种群的特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一.学习导航 1.知识网络 2.学习要求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课堂互动 1.什么叫种群 【自学评价】 在自然界里,任何一种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的____________内,_______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精典范例】 例题 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 A .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以及其他生物 B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 .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年蚜 分析 选项D 与种群概念相符。A 明显不符,包含了多种生物。B 项中的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一般不会由一种鱼组成。C 项中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也不会是单一的真菌。 答案 D 【思维点拨】 解答此题,要全面理解种群的概念。 【追踪训练】 (1)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 ) A .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种群的特征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2)在一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 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8群羊是()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8个种群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__________或单位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3)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估算种群密度的样方法的做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___________选取若干个_____________,通过计数______________的个体数,求得____________,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_________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____________值。 (5)单子叶植物常常是_____或_____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认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则___________________。 单子叶的叶片一般呈________或________,叶脉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子叶植物的叶脉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 (6)样方的大小一般以_________m2的_____为宜。如果该种群的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 可适当___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做到_________________,不能掺入____________因素。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可以采用_______。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__________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8)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________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数占_________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密度。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学案含答案.docx

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 第 28 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 考纲要求 ] 1. 种群的特征( Ⅰ ) 。 2. 种群的数量变化( Ⅱ ) 。 3.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的动态变化。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深化拓展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和柱形图 项目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曲线图 柱形图 (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 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程序 深化拓展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的 4 个关键点 (1)关键点 1: 样方法中样方的选择要合适 ①随机取样:常用五点取样法( 如图 1) 和等距取样法 ( 如图 2) 。 ②大小适中:乔木100 m 2、灌木16 m2、草本 1 m 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 ( 叶脉一般呈网状) 。

③数量合适:样方太少,误差偏大;样方过多,工作量增大,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数量。 (2)关键点 2:样方法中的计数要准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 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3)关键点 3:标志重捕法中标记物要合适,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 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4)关键点 4:标志重捕法中两次捕捉间种群数量要稳定: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 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3.种群的空间特征及类型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 ( 连线 ) 1.有关种群及其特征的判断 (1)一座山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 (2)年龄大小、随机分布、种群密度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 ) (3)橡树种子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 量特征 ( √ ) (4)种群出生率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大( × ) (5)稳定型的种群的种群数量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 (6)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7)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2.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的判断 (1)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 ) (2)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3)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这些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抽样检测法(√) (4)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5)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图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