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公司的信息化发展历程

联想公司的信息化发展历程
联想公司的信息化发展历程

联想公司的信息化发展历程

————————————————————————————————作者:————————————————————————————————日期:

?

联想公司的信息化发展历程

运用搜索引擎(这里使用的是百度):

搜索结果:

将搜索结果整理如下:

一.联想公司简介: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

名科技人员创办,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拥有员工112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2年第二季(即4至6月),联想电脑

的市场份额达27.7%(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6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并连续9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费电脑世界排名第三。

二.联想信息化建设历程:

1.功能电子化(91-95)

(1)负责CAD事业部的元庆率先搞起了财务电算化。

(2)自行开发了打印销售票据、管理收、发货以及财务记帐、核算等应用。2.业务自动化(96-98)

(1)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建设,奠定了联想网络设施基础,积累了实际经验和能力。

(2)MRPII让联想人认识到业务规范化、标准建设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MRPII项目认识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人员的参与和主导作用。

3.战略集成化(98-00)

(1)搭建了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的信息化平台。

(2)联想的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模式都跃上了新的台阶。

(3)打下了公司进入Internet时代的基础,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4)真正具备了成功实施大型信息化项目的经验、知识和人才。

4.企业集成化(99-现在)

(1)启动CRM系统论证和建设实施。

(2)启动SCM系统论证。

(3)启动PDM系统论证。

(4)全面推进办公自助和决策支持建设。

(5)建设以联想新大厦为中心广域网架构。

5.企业扩展协同化(00-现在)

(1)加速企业内的客户导向战略落实,推动业务流程和各系统的集成。

(2)推进与合作伙伴的协同项目,提高合作伙伴的信息化水平。

三.从总体来说,联想的信息化发展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财务管理信息化

10年前,联想集团步入高速增长期,内部管理压力增大,外部不可避免地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联想一方面要扩大企业规模,降低成本,使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另一方面又要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在这种背景下,联想考虑到

在90年代末备受争议的ERP系统,决心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引进国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联想的管理水平,塑造一个新联想。经过一系列的选型调研活动,联想集团于1998年正式与SAP签约,由SAP提供ERP软件(即SAP R/3系统),联合咨询公司德勤,共同实施ERP项目。经过各方的通力合作,联想ERP项目于2000年正式上线运行。

新项目的规模全面,包括SAP软件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销售与分销、物料管理、生产计划五大模块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部分。5大模块贯穿整个业务流程,而人力资源模块则为所有模块提供基础的人员数据,协助管理层进行管理决策,实现了业务流程的重组、集成化、一体化管理。

通过实施ERP,联想提升了整体管理能力,规范了业务流程,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整体的运营效率,为企业在新经济时代全面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支持系统。

2.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到2004年,联想集团确立了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路,而它本身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大型企业集团:44个独立核算法人单位、15个独立核算的事业部、179个利润中心、32个职能部门、1400多个成本中心、12000多名员工。每月产生20多亿的营业额、4万多张订单、三四千笔费用。

经营领域也从90年代末的联想品牌电脑,发展到IT消费类产品、笔记本电脑、大型服务器、系统集成以及互联网业务等诸多方面。这与联想坚持信息化改造,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创新和进步的决策息息相关。

从历程上看,联想的成长与联想信息化改造工程是一个双螺旋结构,信息化促进了联想的成长,联想的成长反过来也促进了信息化改造的深入。

导入ERP系统后,联想首先引入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块、生产计划和物料管理模块。HR模块满足了管理层对于不同公司、不同岗位的信息需求,为组织结

构调整提供了充分的依据;生产计划和物料管理模块则解决了从库存到生产前端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的提高,使联想在产品生产质量和供应商管理方面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引入生产质量管理模块,并在整个系统平台中加入供应商管理的功能,这一改造使联想加强了对生产质量和供应商的管理。例如,生产质量管理模块中的车间管理系统,会自动将每一个序列号下机器的配置和各零部件的型号、厂家等信息传递过来,便于服务。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所产生的用户维修信息,也会传递到生产和质控系统,供他们分析判断,根据信息储备备用零部件,同时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3.客户关系信息化

随着对生产质量和供应链管理的改造,联想发现如果把供应链和客户订单联系在一起,按照市场供应、按订单生产,变企业推动为用户需求拉动,将减少库存积压,缩短生产周期,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因此,联想再次改造信息化平台,把供应管理、客户管理以及原有的ERP系统通过SAP的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在一起,使得联想从常规的按库存生产模式转化为按库存生产和按客户需求定制共存的模式。

在销售方面,完全的分销体系转化为分销为主、大客户和电话营销等模式并存的体系。通过客户信息数据库,联想建立起企业与每一个用户之间一致的界面,用户的每一次访问(不论是网站、电话还是现场)、每一次购买行为、每一次拜访均被记录下来。客户只要拨通联想服务热线电话,客户服务人员就能通过系统立即获取该用户以前的咨询、购买和服务的记录,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回答客户的问题,提高企业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对于客户需求量最大的产品,准备安全库存,用长流水线生产,以便快速供货。不在安全库存的就按订单生产,它要求具有单元生产的柔性方式。目前联想拥有54个单元生产线,可以同时生产54个品种的客户定制产品。客户关系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其他信息系统有机连接,将采购、库存、生产和销售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此平台,联想可以清楚看到供应商的库存保有量,并能通过对比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显示出的订单数量,知道联想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库存。

在生产上,联想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和功能模块,控制生产质量和生产环节,同时结合市场销售情况,对市场的需求和反馈了如指掌,及时完成新产品的更新换代,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四.联想信息系统集成

从1998年至2002年,联想集团先后实施了SAP的ERP系统、i2的SCM 系统、Siebel的CRM系统、PTC的PDM系统、自主开发的电子商务系统等五个大型系统,完成了以五大系统为核心、几十个外挂系统为羽翼的“联想集团信息化系统”。随着联想集团不断的业务调整和业务发展,自2002年开始,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孤岛”,严重阻碍了业务的发展。因此,联想决定从2002年6月份开始,启动集团的EAI建设项目。联想集团的EAI建设项目从规划论证到系统实施,总共历时2年多,它的成功上线,彻底解决了困扰大型企业信息化的“孤岛问题”,使得整个联想集团的信息化系统像“一个整体”一样地运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是企业应用集成EAI是将基于各种不同平台、用不同方案建立的异构应用集成的一种方法和技术。EAI通过建立底层结构,来联系横贯整个企业的异构系统、应用、数据源等,完成在企业内部的ERP、CRM、SCM、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其他重要的内部系统之间无缝地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要。

五. 信息化带来的惊喜

作为中国顶尖的IT企业,联想在信息化道路上走了整整十年。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对经营者及员工观念带来的冲击、对现行权力架构的挑战、对传统企业运作流程的整合......都让联想饱尝艰辛。但是联想的信息化带来的改变更是令人惊叹的。(如下图所示)

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梳理思路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梳理及优化探讨 一、流程梳理及优化定义 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流程梳理,对流程进行适当的重组与优化。流程梳理是指围绕企业的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整理、提炼,明确管理的关键点、信息化管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式、解决的程度、实现的深度等。需要明确流程优化与流程重组的概念,BPI(业务流程优化),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是指企业流程改进,是针对现有流程进行小规模的改善,是局部而非彻底的;BPR(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则是对企业流程大规模和彻底的变革,甚至有可能是推倒重来。一般只有在企业问题十分严重,难以为继,需要进行重组,或进行变革性的管理才会用到BPR。在当今的许多公司里,很多单个组织的工作都十分出色。他们做着自己的事,热衷于达到或超过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或关心自己的工作如何影响下一流程中的其他人,他们只是对他们所做的事和他们如何被考核感兴趣。这种情形导致了业务进程中普遍存在着次优化行为。而BPI的目标就是优化,通过逐步优化实现渐进式的再造。 二、流程梳理工作开展步骤 1.建立项目团队,明确工作目标,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 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给予充分授权,确保工作小组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毕竟工作过程中有可能涉及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出现阻力,高层的授权十分重要。建议团队中加入企业高层领导。 2.认清企业目标,进行全面的流程调研。 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只有认清目标才能准确而有目的地进行流程梳理工作。流程调研需要首先对企业现有的所有流程摸清摸透,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总结出企业的流程准则,这其中又包括了显性和隐形的流程要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顾客细分日益加剧,产品和服务呈现出多标准化,人们对实际工作流程的了解越来越模糊,获得对现有流程的清晰认识,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 3.辨别核心流程和关键顾客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2006、2007、2008、2010年4度跃居世界500强榜首。 一、沃尔玛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正如沃尔顿所坚持的:“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

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沃尔玛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1969); 存货管理系统(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1973); 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1985);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1996); 店内的广告采用沃尔玛的视频网络(2000); 第二次启动电子商务网(1999); 在Sam’s Club测试RFID系统(2001);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2001); 实施高级销售规划系统部件和财务报告系统(2001); 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因特网数据标准(2002)。

联想发展历史与现状

联想集团的历史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1年营业额达到206亿元,目前拥有员工112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2年,联想集团通过四次资本运作进行业务纵横向的扩张,与厦华电子联合成立“联想厦华移动通信公司”,收购汉普咨询、广州智软、广州中望形成“三横四纵”的产业格局,从而打通IT服务基础平台、水平应用和系统外包三大横向完整价值链,在第二季(即4至6月),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7.7%(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6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并连续9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费电脑世界排名第三;2004年12月8日,联想成功收购IBM在全球的个人计算机业务,在一夜间成为世界第三大个人计算机厂商,拥有至少130亿美元的年销售收入和7.6%的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占有率。联想在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 联想集团的发展现状 2010,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兴奋地宣布,联想全球市场份额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10.2%,在一个季度的时间内,联想的市场份额上升了1.2%。根据IDC的数据,联想2010年第二季度全球出货量排名第四。 2011年1月,联想与NEC合作欲改变笔记本电脑行业格局。 联想集团2011年2月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联想已连续第五个季度成为全球前五大电脑厂商中增长最快的厂商。同时,联想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创出历史新高。 联想集团17日公布的2010/2011财年第三财季业绩显示,联想在该财季的销售额为58亿美元,同比增长22%;利润为1亿美元,同比增长25%;该财季联想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32.2%,创出历史新高;联想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同比上升20.6%,同期整体市场销量增幅为3.4%;同时联想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双位数,为10.2%。 联想战略的实施的计划与组织 目标管理: 6.2战略实施的调整计划 (1)首先对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战略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内、外部因素与现实状况的吻合程度以及战略目标是否实现; (2)如果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与战略制定的预期基本一致,且达到了既定的战略目标,保持现有的战略计划;

国内外信息化发展比较研究

摘要: 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信息的时代,这个世纪哪行哪业想要立足于市场都离不开信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企业要实现基业常青,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培育信息化文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设计、制造等部门的应用,形成了一批分立的、单项应用系统。许多的发达国家在诸多领域信息化水平都远远超出了我国,作为我们中国企业必须认清现状,谋求进步与发展,全面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国内外;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发展比较研究 1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1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的几方面: 1.可以加快企业的内外部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2.企业资料信息可以系统整理,快速调阅,防止人工出错遗漏 3.方便管理,信息技术无论作为企业的战术手段还是战略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但这并不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单方面可以实现的 1.2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57.7%的中小企业都已经信息化。随着政府大力推广信息化建设和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我国企业已认识到企业网站的重要性。业内人士指出,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增长,将会拉动整个IDC行业市场的迅猛发展,如虚拟主机,企业邮箱,智能建站,托管租用等。我们相信,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互联网基础行业的另一个亮点。 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整个IDC行业由于各种类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而稳步发展。追溯中国IDC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国内的IDC是随着网站的迅速发展而超常规发展起来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商业网站上。进入2009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希望借助自己的网站来达成商业交易。 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借助优秀互联网服务,打造优质信息化通道,将有助于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

国外信息化情况简介

国外信息化情况简介

国外信息化情况简介 国外信息化发展总体情况 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球信息化趋势仍然在继续之中,全球主要国家都将迈向信息社会设为主要目标之一,信息化仍然是新世纪全球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过去一、二十年间,但除了极少数最贫困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都在信息化方面取得进展,并且许多国家已经将信息化作为重大发展战略。一些发达或新兴工业化国家,如北欧各国,爱尔兰,美国,日本或者韩国,新加坡甚至印度在信息化促进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实践证明,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 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积极参与信息化的进程,表现为通过或者正在通过若干部信息化法律,将现有法律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全球信息化形势。同时,各国政府制定了从战略层面到操作层面的信息化战略规划,这些规划逐步推进,分步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战略规划的施行,基本上反映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状态。

本文在第一部分介绍国外的信息化立法大致情况,将在第二部分围绕各国的信息化规划来介绍各国的信息化进展情况。 国外信息化立法情况 为了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健康地开展,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除了综合性法律法规外,还出台了专门针对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知识产权、隐私权、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下表列出了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颁布的主要法律法规。 就全球信息化立法基本情况来看,世界上主要国家都通过或者正在通过覆盖信息化方方面面的法律。这些法律体系,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和信息市场秩序的维持起到非常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到,国外的信息化立法,已经从早期的信息基础设施,比如《电信法》这类法律,延伸到电子交易中去。近些年来,法律逐渐覆盖到公共治理方面,比如,美国等国家已经通过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来促进和保障电子政务的推行,同时,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来保护互联网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及展望-乔晓梅.教学文稿

172 《商场现代化》2006年8月(中旬刊总第476期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对改变管理思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已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已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我国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我国传统的制造业上。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总产值约占全国GDP 的一半,而且由于近几年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会越来越强。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加快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历程 经过“八五”、“九五”两个阶段的建设,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已经比较普及,但是各个企业的建设情况各不相同,处于不同的阶段。总结起来,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MIS系统阶段(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该阶段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用来记录大量原始数据、支持查询、汇总等方面的工作。我国企业MIS的应用可以追溯到70年代中期,主要是以单机操作为主进行单项业务的数据处理辅助管理为主。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诸如人事、工资、库存、生产调度、计划等管理子系统。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系统集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把过去

独立存在的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2.CAD/CAPP 推广应用阶段 目前我国全国大中型制造企业已基本普及了二维CAD 技术,建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其中一些企业开始应用三维CAD和CAPP产品。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不需要过多的资金和专业人员投入,同时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深受企业的欢迎。 3.MRP/MRPII/ERP推广应用阶段A.MRP阶段(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库存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B.MRPII阶段(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在MRP 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系统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流程设计的功能,同时也将财务的功能囊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已能动态监察到产、供、 销的全部生产过程。 C.ERP阶段(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进入ERP阶段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业实现JIT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 我国企业引入MRP和MRPII 开始于80年代中期,从一些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始,掀起了一阵MRP 热潮。近年来,国内制造业的一些领头企业也开始了建设ERP的尝试。

联想集团案例分析报告

联想集团案例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案例3联想集团简介4 联想集团发展历程8第二部分案例分析10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分析10企业内部环境分析14联想集团战略16 联想集团战略研究19战略分析22战略评价22战略实施的调整计划24联想集团---建议24

第一部分案例 联想集团简介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0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联想集团一贯秉承“让用户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面向未来,作为IT技术与服务的提供者,联想将以全面客户导向为原则,满足家庭、个人、中小企业、大行业大企业四类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在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联想集团不断加大对研发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体系的建立。目前,已成立了以联想研究院为龙头的二级研发体系。2003全年(2003年4月1日至2004年3月31日)内,联想集团共申请国家专利48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到50%以上,2003年度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并获得国际知识产权组织(WIPO)授予的中国杰出发明专利奖,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企业技术创新和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企业,并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步骤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步骤——引言 2010-01-11 12:22:31| 分类:财经管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先进标志。企业是否在信息化建设上有所突破,也是企业自身 在行业里是否拥有竞争力的一个表现。 目前国内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众多标榜信息技术龙头企业所做的事情仍然是建设最初级 阶段的信息化,并非达到一个很高的层面。 讨论企业信息化建设,我们必须要了解,企业为什么要建设信息化?这个问题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答案,网上也有很多专业或者非专业的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最终也没讨论出什么结果。但是根据目前市场状况,很多企业建设信息化目的就是面子工程,在与客户谈判的时候会将信息化建设这个事情拿出来进行宣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还有的企业建设信息化是随大潮,竞争对手都上ERP了,我们必须上,但是对于为什么要上,上了之后能达到什么效果,并不做评估,甚至这些评估都是这些软件的销售人员来进行的。这个现象看起来很滑稽,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上海贺利氏公司北京分公司在筹划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原因是总公司在用ERP,那么分公司也得上,怎么上、上什么,并未做调查,信息部开始在网络上搜各种ERP厂商,然后打电话预约面谈,面谈大概介绍了分公司的情况,然后这些软件厂商的销售员开始推荐产品了,并且回去制作一个方案发给it经理,这些方案内容包括:软件功能模块、功能介绍、价格,有的甚至连企业实施这些方案能得到的收益都没有任何分析,有的能给出简单的分析。实际上贺利氏的管理人员自身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糊里糊涂就上了用友U8。贺利氏是大型的跨国企业,其下属管理人员如此,很难想象这么多国内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之路有多么坎坷。 对于很多企业管理者来说,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人认为,it就是电脑,it部就是管电脑、网络、电话等在中关村能买到的那些东西的一个部门,进而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电脑,用 用office。 如同购买任何一件商品一样,信息化建设也是基于企业的需要而进行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难以解决的困难,甚至有些是顽疾,为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困惑和麻烦,正好信息化能解决其中一部分甚至全部难题,那么企业就需要建设信息化系统了。所以,企业为什么要建设信息化?原因只有一个,是企业遇到难题,而信息化建设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难题,所以企业需要建设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的起因是企业有需求(当然这些需求有可能是企业本身表露得很明显的,也有可能是隐藏在企业内部尚未发觉的), 而不是厂家为了卖产品而推销信息化设备和程序。 信息化建设在我国最早出现在82年左右的人口普查。当时美国IBM公司向中国捐献了一批电脑,并且为中国培训了第一批电脑操作员。这是中国本土最早一批从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人员,从而使中国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1986年左右,中国出现了一批计算机培训学校,授课的正是82年接受IBM培训的第一批信息技术员。这批计算机培训学校为中国的信息化进程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1988年,用友软件股

海尔公司的信息化历程

海尔公司的信息化历程 海尔公司即海尔集团。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集团援建了164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海尔集团1984年名牌战略: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1991年多元战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1998年国际战略:走出国门,出口创牌。2004年全球化品牌战略:整合全球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海尔公司的信息化进程 1992年:成立海尔集团信息中心。 1996年:建立集团网站。 1998年:实施ERP项目,建立海尔集团客户服务信息系统。 2000年:开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海尔的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料采购管理系统。

2001年:建立海外订单管理信息系统,商流CRM网站开通运行。 2002年,建成三网合一应用的宽带广域网络。 具体如下: 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的冰箱厂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张瑞敏是到农村大队借钱,才使全厂工人过了一个年。1985年,张瑞敏从消费者的信中发现了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为了真正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砸冰箱”事件成为海尔历史上强化质量观念的警钟。 1986年,原西德驻华大使裴培义先生从北京专程到青岛电冰箱总厂考察。工厂紧张有序的工作状况使裴大使十分佩服年轻的厂长张瑞敏。 由于产品质量过关,海尔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阳三大城市一炮打响,市场出现抢购现象。张瑞敏分析了当时电冰箱市场品种繁多,竞争激烈的形势,提出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制定了海尔发展的“名牌战略”。 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国外信息技术研究现状

美国 为了论述的方便,这里首先以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为例。 美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很早,信息技术课程因州而异、因校而异,不同学区和学校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但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由于美国国家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快,学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也走在世界前列。据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年美国公立中小学接入互联网的学校达到以上,同时美国中小学教师运用计算机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经验相当丰富。 由于地区差异和学生差异,美国的中小学信息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因校而异,五花八门,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不强调学科系统。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大体可分为二种形态:第一种,不设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仅在数学或物理等课程中介绍一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第二种,设一门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第三种,设一系列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如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等。多数高中开设程序设计选修课,培养学生的逻辑运算和抽象思维能力。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家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1996年1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把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迎接信息社会对一于教育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并表示到2000年全国每间教室、每一个图书馆都要与国际互联网联接,形成全国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为了实现到2000年的教育行动纲领,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成立了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提出一个专门报告,就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与Internct联网、改革美国中小学教育提供建议,主要建议包括:(1)以计算机辅助学习为中心,将信息技术贯穿于K12课程,效地使用技术。(2)保障实际投资。(3)保证人人都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和权利。(4)在中小学积极开展实验研究,提高K12教育效率和费用效益。据统计,1980年6月,美国拥有计算机的小学和中学的百分比分别为5%、20%,到1983年4月分别增至40%、75%。1985年,美国小学和高中平均每校的计算机拥有量分别为6台、15台,1990年分别为19台、45台。1985年,美国中小学平均每125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1995年为每12名学生拥有一台,2000年6月为每5名学生拥有一台。1995年,约有1亿美国人拥有电脑(约占美国总人数的3/1),其中17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60%。1994、1996、2000年,美国中小学学校入网率分别为35%、65%。自1994年以来,与因特网联网的中小学数目增加了1倍多,联网教室数目增加了8倍,1994年全国有35%的学校上了因特网,到1997年则达到78%,有些地区超过了84%。1998年,美国不惜重金,为学校添置最尖端的电脑设备,经费超过50亿美元。这些举措,使得美国在抢占全球发展教育制高点的竞价中占得了先机。 英国 英国中小学开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采取以政府规划、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和支持、教育部门和学校具体实施的办法。从教育内部看,由教育部、教育技术委负会、教师培训署、资格与考试署、教育协会、大学、中小学教师共同组织和实施。从教育外部看,有国家工业部、就业部(原属教育就业部)、人力服务中心、专业团体、广播公司、出版商、企业培训部、软件公司和硬件制造商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早在七十年代,英国政府就对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使用开始了投人。近二十年来,全英较大规模的涉及信息技术的投资项目就达十三个之多。项目内容包括中小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计算机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以及新技术的学习和推广,累计投资近三亿英镑。这些项目极大地推动了英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的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新修订的(国家课程)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仅浏览一下涉及中小学教育的部分投资项目,便可见一斑(见表二)。

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梳理思路

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梳理思路

————————————————————————————————作者:————————————————————————————————日期: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梳理及优化探讨 一、流程梳理及优化定义 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流程梳理,对流程进行适当的重组与优化。流程梳理是指围绕企业的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整理、提炼,明确管理的关键点、信息化管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式、解决的程度、实现的深度等。需要明确流程优化与流程重组的概念,BPI(业务流程优化),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是指企业流程改进,是针对现有流程进行小规模的改善,是局部而非彻底的;BPR(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则是对企业流程大规模和彻底的变革,甚至有可能是推倒重来。一般只有在企业问题十分严重,难以为继,需要进行重组,或进行变革性的管理才会用到BPR。在当今的许多公司里,很多单个组织的工作都十分出色。他们做着自己的事,热衷于达到或超过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或关心自己的工作如何影响下一流程中的其他人,他们只是对他们所做的事和他们如何被考核感兴趣。这种情形导致了业务进程中普遍存在着次优化行为。而BPI的目标就是优化,通过逐步优化实现渐进式的再造。 二、流程梳理工作开展步骤 1.建立项目团队,明确工作目标,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 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给予充分授权,确保工作小组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毕竟工作过程中有可能涉及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出现阻力,高层的授权十分重要。建议团队中加入企业高层领导。 2.认清企业目标,进行全面的流程调研。 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只有认清目标才能准确而有目的地进行流程梳理工作。流程调研需要首先对企业现有的所有流程摸清摸透,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总结出企业的流程准则,这其中又包括了显性和隐形的流程要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顾客细分日益加剧,产品和服务呈现出多标准化,人们对实际工作流程的了解越来越模糊,获得对现有流程的清晰认识,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 3.辨别核心流程和关键顾客

联想公司历史

联想公司历史 日期:2009.01.13 11:43 (共有条评论) 我要评论 新联想——梦想的结合 联想的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联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 新联想——梦想的结合 1981年,IBM设想在一个新的层面——个人层面——上发展计算能力,以便将信息技术的潜能和生产力从大型机扩展到人们的家庭和工作中去。 1981年8月12日, IBM正式发布了历史上第一台PC,从此人类就进入了个人电脑时代。1992年一个传奇而响亮的品牌—ThinkPad诞生了! 24年来,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在个人计算领域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其中,作为Think战略的重要支持部分ThinkVantage 技术(TVT)起了重要作用。TVT技术的目标是使Think品牌下的PC产品具有自我监控、自我配置、自我优化和自我恢复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户的PC总体拥有成本,最终帮助客户赢得商业成功。 1984年,在世界的东方,柳传志带领的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前瞻性的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这11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年轻的公司命名为“联想”(legend,英文含义为传奇)。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联想勇于创新,实现了许多重大技术突破,其中包括了研制成功可将英文操作系统翻译成中文的联想式汉卡,开发出可一键上网的个人电脑,并于2003年,推出完全创新的关联应用技术,从而确立了联想在3C 时代的的重要地位。凭借这些技术领先的个人电脑产品,联想登上了中国IT业的顶峰,2004年时联想已然连续八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1994年,联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4年后,联想生产了自有品牌的第一百万台个人电脑。2003年,联想将其英文标识从“Legend”更换为“Lenovo”,其中“Le”取自原标识“Legend”,代表着秉承其一贯传统,新增加的“novo”

国外咨询公司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DOC 7)

国外咨询公司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一.前言 咨询行业在国外是非常普遍的业务。许多著名的咨询公司受到了客户的重视与信赖,在企业信息化重大决策项目上,咨询公司往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某些咨询公司对市场发展的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许多软件厂商的产品开发方向以及制造业企业的企业信息化选型方向。 对于国内的读者,要学习企业信息化的内涵,离不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要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策略,离不开专家和学者的意见;要了解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离不开市场上第三方的研究报告。而要达到这些目的,都需要免不了要与国外的咨询公司来打交道。 许多读者对市场上流行的一些由国外咨询公司所发布的不同的统计结果和众多的新名词,往往感到困惑不解。因此,有必要增进对这些咨询公司的了解,对它们所发布的报告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一些简述和说明。 面向全球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如CAX、PLM、SCM、CRM、ERP、可视化、网络、甚至硬件等),有以下咨询公司(按字母排序)活跃在以上的研究领域之中:Aberdeen,AMR Research,CADCAMNET,CIMdata,Collaborative Strategies,Collaborative Visions,Cyon/EAR,Daratech,DH Brown,Financial Analysts,Forrester,Gartner Group,Giga,IDC,Meta,Techni等。 每个公司的业务X围与研究特点不尽相同,各自有所侧重。其中,Aberdeen、AMR、CIMdata、Gartner Group、D.H. Brown、Daratech是比较主要的或者是权威的咨询与评估公司,它们经常提出一些重要的IT概念,试图主导着诸如PLM市场这样重要的领域的研究方向;IDC是著名的数据发布和评论公司;CADCAMNET(属于CAD/CAM Publishing)是著名的网络媒体;等等。这些咨询公司有规律地发表行业和技术的评估报告以及一些总结性的数据与图表,甚至出版图书专著。下面分别予以简要介绍。 二.咨询公司简介 Aberdeen Aberdeen公司的咨询业务覆盖了软件和硬件市场,研究X围比较大,是在企业信息化咨询领域的主要咨询公司之一。Aberdeen对电子商务和协同产品商务(CPC)有一定的研究,在数年前曾经是CPC概念的发起者和热情推动者。但是由于CPC这个概念脱离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相当大的不现实性,因此一直难以在业界推广普及。现在Aberdeen已经基本上转到认同和宣传PLM的立场上来了。Aberdeen经常发布的材料有:“Aberdeen Perspectives”、“Aberdeen InSights”等。 AMR Research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 公司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整个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它包括公司的的经营、计划、合约、技术、质量、安全、施工、材料、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几乎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因此,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一个中心、两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三管一协调”的目的。为此,需要建立以项 目管理系统为核心,结合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 材料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 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文档管理等功能的统一的 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这样一个涉及公司方方面面的系统,工作量将十分巨大,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有效地完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方式。一次性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完成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整体涉及;实施过程则按照业务 的重要程度和对信息化要求的紧迫程度和准备完善程度排序,逐步进行实施,保证实施一块成功一块。一方面可以保证信 息化实施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从而 尽可能减少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压力。 根据目前公司的现有系统情况:财务部已采用了网络版的用友财务系统,实施了部门级的信息化;合同部则采用广联达造价软件作为业务应用,但均为桌面系统,尚未做到联

网,数据、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其他部门均没有任何针对性 的应用。因此,公司的信息化可初步分为几大部分: ( 一) 企业级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建设覆盖全公司(含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的办公自动 化管理系统。以此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先行纳入系统,并建 立各级领导与员工使用网络和电脑进行事务管理的习惯。将 各种日常工作的流程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合理的规划,通过系 统的建立和使用的过程,逐步改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提 高效率。 OA系统是处理公司内部的事务性工作,辅助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手段的系统。公司需要建立的协同办公(OA)系统就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以“工作流”为引擎、以“知 识文档”为容器、以“信息门户”为窗口,使公司内部人 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 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 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司的OA 应包括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管理工作流程、知识目录架构、 信息门户框架,以更便捷、更简单、更灵活、更开放的满足 日常 OA办公需求 公司应用协同OA系统,总体具备以下几大价值点: (1)落实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自动化 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 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目前的企业 和单位都存在着大量的工作流程,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

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

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针对性、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不到位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做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定位并选择恰当的建设时机,是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首先关注的问题。为促进信息化建设,社会和政府也应在体系、法制、政策环境以及资源库方面给予帮助和提供保证。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基础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 1 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作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开展网上经营方式,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企业营销新模式。 1.3 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4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进行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成功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问题。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

国外铁路信息化现状

1国外铁路货运信息化发展现状 大多数西方国家幅员较小,其运输组织方式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相对而言,俄罗斯、法国、北美洲幅员比较辽阔,在铁路运输组织上与我国有一定的相似性。多年来,他们在铁路运输组织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俄罗斯优质运输服务系统 优质运输服务系统(CΦTO)是俄罗斯铁路创建的交通部下属市场营销公司化企业。该机构主要负责解决在制定和执行货物运输合同过程中与用户相关的所有问题。CΦTO由优质运输服务总中心和17个铁路局运输服务中心组成。它们与货主之间的联系,通过车站及办事机构完成,目前已经设置了400多个货运代办处。 1998年服务中心开始试运营,采用优质运输服务综合自动化系统(AKCΦTO) 作为铁路局服务中心。AKCΦTO能够自动收集和处理货物运输的要车申请,实时监督运输计划的执行和统计运费收入,并对货物运输市场营销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现在,俄罗斯铁路的货运有关文件、票据传送过程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只需几分钟即可传送到铁路局、CΦTO发站和到站的货运代办处,取代了原来要用电报传送的几个小时。 1.2法国货物运输集中管理系统 法国国营铁路公司(SNCF)在70年代建立的货物运输集中管理系统(GCTM),其综合了商务管理、机车车辆运用管理、财务核算和统计等功能。在GCTM的基础上,SNCF 开发了3个新的货运管理信息系统。一是新型货车运行管理系统,1989年投入运用,用于制定统一运输计划和安排运输方式,如长期货运、特快货运及快速货运等。二是货运商务作业和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有关货运文件和合同的准备、运费计算、会计核算数据信息的处理及货运信息的发送,是铁路与货主间商业信息交流的桥梁,1990 年起在法国推广应用。三是货车维修管理系统,主要由货车技术管理数据库构成,用于确定货车未来检修的理论日期,可为货车检修等部门迅速提供完整可靠、有助于检修决策的信息,降低货车检修费用。1993年SNCF 开发了货运现状信息系统,用于监督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以便货主和铁路部门及时、准确地了解危险货物的发送和到达情况。 1.3北美铁路集中式用户服务中心 计算机技术在北美铁路运输中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可实时了解每批货物、每辆货车、每台机车的地点及状态,这不仅方便用户查询,而且对货物运输中发生的意外情况能及时予以解决。在北美,许多铁路运输公司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都采用或准备采用集中形式的用户服务中心。用户服务中心设有行政管理和运输控制中心等部门。其中运输控制中心为主要职能机构,包括用户信息处理、车辆运用、货物运费清算3个部分,它将用户请求处理、货物运输计划安排、车辆调配、列车编组计划制定、列车运行径路的选择等一些运输技术问题的处理与决策集中于一体,通过运输控制中心和运输现场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达到较高的工作效率。用户在办理货物承运时,可知道货物的发到日期,再加上在26秒内即可应答用户呼叫的高服务水平,提高了铁路信誉,增加了铁路运量。比较具代表性的是货运管理和咨询公司(FMAC),它的一个主要系统是顾客货运单软件系统,可以处理来自加拿大和美国任何地方的货运业务。任何时候,货主只要具备网络条件,FMAC 就能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如路径、费率等,并且安排货物的装运、发货及追踪作业。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各国都致力于把铁路运输生产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用计算机统一管理起来,构成一个铁路运输综合自动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通过运输计划管理进行统计分析以指导运营。 2 国外铁路货运信息化发展特点分析 2.1构建客户服务中心,提供全程运输服务 客户服务中心的建立是对铁路货运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客户服务中心成为铁路货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