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教案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教案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教案教学内容

(九)年级(上)期(化学)学科

友情提示:①纯净物都有固定不变的组成,一种纯净物只用一个化学式表 示。

②各种物质的化学式, 都是通过实验测知的。 所以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 下角的数字不能随意改动。 ③物质的化学式不因发生物理变化而改变, 只有发生化学变化, 生成了

其他物质时,物质的化学式才能发生改变。 (3)、①相对分子质量(Mr )化学式中个原子的

生巨大的损害。

3、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1 )、 (2 )、

(* 1 2 3 )、 。

【互动探究、展示交流】 (你行,我也行!我的学习我做主!)

(七)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1).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 成的式

子。 (2).意义

宏观

微观

化学式的含义

① 示一种物质

② 表示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种类 ①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② 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

以CO 2为例说明 ① 表示 ② 表示 ①表示

②表示

再排放③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④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④

D.

②③

7.如右图所示,表示:纯净0*

ro _ t * s 争■:* * ?

[oo00

物的是,混合物的

*心?八J

Q 11是,由原子直接构成(J 的是,由分子构成的

■ A9 c D 是________,单质的是________ ,化合物的是_______ ,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

自然界的水循环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导学 一、课标解析 了解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 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 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调整自己的作为,趋利避害。 二、主干知识梳理 存在形态:、、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数量居中 的是__。 相互联系存在空间:、、,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的水体陆地水:地表水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自然 界的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连续运 动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时空特点: 动力:、重力能等 水循环的环节:、、、、下渗 过程和意义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 地、,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状态,并维 持了全球水的。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 和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地表 形态。 三、典题解析 [例1](03年上海地理)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地球上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两题: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曰“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理解,通过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在全环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解析:(1)题借用古诗句考查河流补给来源以及形成陆地径流雨水补给的原因。黄河流域河水补给形式上有多种形式,但是降水补人是主要方式。陆地上地表径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含季风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和以降水的形式补充地表水。 (2)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等知识,应扣住“陆地水进入大气层”这一环节进行分析。 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季风(2)蒸发、植物蒸腾作用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能概述水在自然界的存在状况和分布情况。 2.会说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操作、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水的组成及实验 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达,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训练设计 1、通过提问检测目标1,达标率100﹪ 2、通过观察,小组讨论结果检测目标2,达标率100﹪ 3、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达标率98﹪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途? 2. 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正极产生气,负极产生气;他们的体积比是,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是反应过程,它的文字表达式为: 3.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它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它是否属于氧化物? 4.检验氧气的方法是;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吗?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什么现象? 5.简单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可用哪些方法收集氢气?

物理性质:无、无、于水的气体 氢气的收集方法:排空气法(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排水集气法(因为氢气于水) 二、学习研讨: 1.水的物理性质 2.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演示实验3—1:电解水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现象: 结论: 讨论:氢气H2氧气O2水H2O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 氧化物:三、目标检测 物质 种类 物 质 组 成 纯净物 混合物 元素 种类 单质: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下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C__________。 (2).写出A、B内收集到的气体的名称: A内气体______。B内气体______。其中A与B体积比 为;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4).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A、B管口,分别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在A管口的现象,在B管口的现象: 该实验能得出哪些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高锰酸钾;⑤铁粉;⑥氮气;⑦稀有气体;⑧铝箔;⑨海水;⑩过氧化氢溶液,用序号填空: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 3.水是一种()①单质;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纯净物;⑤氧化物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4.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水元素组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5. 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 C.在0 ℃时,水会形成冰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纯水几乎不导电,电解时加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河水B.海水C.蒸馏水D.矿泉水 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电解 B.氢气燃烧 C.呼吸过程D.酒精挥发 8.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里有氢气和氧气D.只要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doc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课题 1 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 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 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 3、海洋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碳氢氯钙。 人体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碳氢氮。 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 4、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总量丰富,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 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 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 加强水质监测。 课题 2 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 (1)静置沉淀 (2)吸附沉淀:试剂:明矾 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②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③ 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 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A 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B 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 滤纸破损 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蒸馏的装置:见书P57,图 3-21 和 3-22 各种净化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 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降低水的硬度 沉淀√ 过滤√ 吸附蒸馏√ √ √ √√ 二、硬水与软水 1、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开水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了处理好教与学 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 定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包含两部分内容,第 一是“相互联系的水体”,第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相互联系的水体”这部分内 容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中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做了简要介绍,为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奠 定了基础;“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给出了水循环的概念,然后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具体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学情 高中生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能够逐步摆脱直观形象和直观经验的限制,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想象更加丰富、合乎理性。在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对相互联系的水体这部分内容已具备一定的常识,但认识不够全面,不能从相互转化的角度去理 解,需要教师确定方向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对于水循环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 体验和知识基础,只是还未上升到理性层面,且这部分内容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构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水圈内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offcn中公教育JjLciffcn.cDm 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 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 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其中水循环的地理意 义是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地图法、探究法、 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准备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采用诗歌名言导入,通过让学生复习和地理相关的古诗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然后补充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水真的回不来了么?”制造学生思维的困顿状态,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诗歌名言,一方面跟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地理 学习需要另一方面,诗歌名言导入,形式新颖,起到凝神、启兴、点题的作用。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 环教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自然界的水循环》 理科第4组 高中地理刘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陆地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 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 1.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目的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传说在大海东面,非常遥远的地方,有一个深 不可测的无底渊谷,叫“归墟”。由于“归 墟”的存在,百川归海,大海永远不会满溢。 提问:为什么滔滔江水汇入大海,大海的水位 不见上升呢? 通过创设 情境,引 起学生兴 趣,活跃 课堂氛 围。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课,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相互联系的水体教师1、布置学生阅读教材P54图读图“水圈的构 成”,了解水体的构成: 2、板书:“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 和思考的 好习惯, 并提高学 生从地理 图表中获 取有用地 理信息的 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P54图“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 系”下的文字和图画内容,观察河流水与其他 水体之间的关系,并且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 【教学媒体与教具】

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学习目标要求: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水的净化 3.水资源问题 知识网络构建 【 人类拥有水资源 节约用水 沉淀:明矾吸附沉降 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水的净化吸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异味、色素 蒸馏:净化程度较高 ?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水定义:含有较少或不含钙、镁化合物的水硬水和软水泡沫多——软水 鉴别方法:加肥皂水泡沫少——硬水 软化方法——煮沸、蒸馏 危害 水的性质 水的组成和性质现象:有气泡,正极少,负极多! 电解水实验体积比:1:2 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构成

课题1 水的组成和性质 一、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沸点100o C ,凝固点0o C ~ 注意: 1.天然水、自来水不是纯水,蒸馏水可看成纯净的水; 2.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原因:构成水和冰粒子为水分子,水中水分子是平行排列,冰中水分子呈立体网状排列,分子间的间隙大。 2.化学性质: 通电 2H 2O 2H 2 +O 2 二、水的组成 $ 1、水的组成:(考点一) 【电解水的实验】 1、电源种类---直流电 2、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 氢气 + 氧气 · 【化学方程式】2H 2O 通电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注意事项】 ① 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 ②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考点二、物质的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 2。 \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通电 电解水口诀: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打印版

第一节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现状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 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 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2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2污水处理之后,循环 利用。4“一水多用”。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1不使用含磷洗衣粉。2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 准后再排放。3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第二节水的净化 一、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 区别关系 纯水纯净物,澄清透明 天然水混合物,常呈浑浊 检验: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是硬水,有大量泡沫的是软水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方法:蒸馏或煮沸。 二、水的净化方法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在这四种净化 水的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具体操作见“二、过滤”。 2.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高中地理水循环说课稿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一.背景分析 (一)说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的开篇内容,涉及内容既是水资源基础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相互联系的水体”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为学习水循环的学习作基础知识方面的铺垫。“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将接近于成熟,能运用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表面现象的认知较多,对原理性认知较少。学生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体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基本掌握了物质三态变化,对物态变化中吸、放热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要掌握的是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等内容。 (三)说教师自身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只有清晰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更好的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 根据MBTI心理类型理论,在四个指标,八个偏爱所组成的16种类型中,我是ENFP型,所以我的教学风格是情感型。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成绩、性别等组成异质小组,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营造一种自由、活跃、和谐的环境,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二.教学目标 (一)说课标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其中“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为“了解”的水平;“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理解”的水平,为本节课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课标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说出水圈的构成。 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3)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塑造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中地理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三维目标定向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⑵.过程与方法 ①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③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依据资料和所掌握的知识,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 .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一、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二、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用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 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板书】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显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教材第58 页图3.2)。 【引导】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8 页的读图思考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A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 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二、水的净化

(1)过滤 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操作时注意“一 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 .硬水软化的方法:实验室是蒸馏、生活中是煮沸 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长期饮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三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 装置―――水电解器 B. 电源种类---直流电 C. 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 化学反应:+ 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2 :1 F. 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3)物质的组成及分类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教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 目的要求: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1:水的组成 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难点:1:水的组成 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纵使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根据实验中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说明水是有固定组成的。精确实验表明: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这验证了上一章学过的一个什么重要结论? +氢气2H2O 2H2↑+ O2 ↑属于分解反应, 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和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混合会引起爆炸。。 思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那么在你使用氢气,尤其是点燃氢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具体应怎样做? 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纯度。 具体做法是: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讨论:理论上与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应是1∶2,但在实验操作中两试管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l∶2。这是为什么? (1)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稍大。 (2)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

第4单元知识点汇总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 D.化学反应:2H 2O ===2H 2↑+O 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2:1 质量比1:8 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的。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氢气H 2 A、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B、化学性质: a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点燃 2H 2+O 2====2H 2O (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b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 2+CuO ===Cu +H 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 2、C、CO) C、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H 2SO 4=ZnSO 4+H 2↑ Zn +2HCl =ZnCl 2+H 2↑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D、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3、水的化学性质通电(1)通电分解2H 2O===2H 2↑+O 2↑ (2)水可遇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 2O +CaO==Ca(OH)2(3)水可遇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 2O +CO 2==H 2CO 34、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了解水资源的污染概况,学习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认识并治理水资源。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二、自学或学习情况验收教辅第页要点导学 三、学生展示交流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水和我们的关系,你将如何形容? 设问:水如此重要,我们应如何对待给予我们生命和美好生活的水资源呢? 四、导学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水浪费、水污染及解决措施。 (3)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4)水体污染的来源及如何防止水体污染。 【投影展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人类拥有水资源情况) 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多少被水覆盖着? 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 3、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多少? 4、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多少种? 5、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几位? 6、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 7、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多少? 8、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哪个省?最少的省是哪个省? 9、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 【师生互动,知识小结】 1、概括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情况:总量大,淡水少,分布不均. 2、给我们哪些启示? (1)关于海洋水你有哪些认识? (2)什么原因造成水资源缺乏和水体污染?

(3)我们应如何去做?(在师生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完成下列课程内容。) 【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多媒体】设问:面对水资源日益紧缺,每一个用水者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1)自我中心者:我交了水费,用多少水是我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 (2)生活节俭者:用鱼缸里换出的水浇花,用洗完衣服的水冲厕所,但就是不愿意更换滴漏的水龙头。 (3)生活品质追求者:很担心环境污染,最不能容忍停水,但觉得节水主要是节约公共场所用水。 (4)自我封闭者:水费多少钱一吨,不知道,反正很便宜。 (5)自我节制者: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节约用水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你大致属于哪一种人呢? 启示:节水从我做起 【学生活动】让学生列出日常生活用水的方方面面,在这些方面,我们是否有浪费水的地方?怎样改进?投影展示展示节水标志。 总结:采取哪些措施可以节约用水? 工业上:重复利用;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生活中:(1)一水多用;(2)使用节水器具;(3)改变不良用水习惯。 2、防止水体污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1页回答问题) (1)水体污染是指什么? (2)水体污染源有哪些? ①工业污染:工业“三废”(废气、废渣、废液)未经处理达标就排放。 ②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④其他污染:向水中乱扔垃圾;向水中乱扔废旧电池;使用含磷洗涤剂等。 (3)水体污染的危害: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4)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效果检测】 1.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面积约占() A.50% B.60% C.70% D.8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_单元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附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 成绩 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15=30分) 1.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 B、电解水 C、静置沉淀 D、冰融化成水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牛奶B、蒸馏水C、精制碘盐D、啤酒3.某地区居民得“结石”病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其它地区,你认为这可能与他们生活的地区 A、土壤土质有关 B 、空气污染有关C、水源水质有关 D 、居民体质有关 4.【2012.杭州】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杭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 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5.下列现象不会 ..造成水源污染的是 A、造纸厂的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中B、农药化肥的流失 C、植物的光合作用D、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6.下列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用水方式不宜提倡 ....的是 A、流水漂洗衣物B、农业上对农作物采用滴灌供水 C、工业用水循环使用D、打扫教室时,先喷洒水后扫地 7.【2012·苏州】下列各种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 A.NaClO4 B.HCl C.NaClO D.ClO2 8.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 C.不可能是混合物D.不可能是化合物 9.(2012·福州)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MgCl2——氯化镁B.Ca+2——钙离子 C.2H——2个氢元素D.O2——2个氧原子 10.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碳-60,它由60个碳原子构成,形状像足球,又叫足球烯。下列有关碳-60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学情分析 高一(1)班是一个“慢热型”的班级,在刚开学的时候,地理课的课堂效果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经过半个学期的调整,现在高一(1)班的学生思维已经变得较活跃,绝大部分学生上课精神面貌很好,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了。本节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和高考有很多的相关性,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高考和生活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使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 ②课前布置活动题:黄河的断流现象,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协助学生树立准确理解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等。 五、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课时安排:1节课 七、课型:授新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回”了吗?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是持续循环运动的。 【板书】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自学探究1】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体有哪几种存有形态? 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有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幻灯片4和5)。 答案:1、地球上的水体的形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简单介绍分布); 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有空间上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板书】1、水的存有形态:气态、液态、固态 2、地球上的水体分类 【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自学探究2】阅读课本P54图3.2,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哪些?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 答案: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涉及的水体有雨水、冰雪、湖泊和地下水等。 2、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 【板书】3、河流的补给形式: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 【小测试】探讨一下黄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情况? 答案:黄河水补给地下水。 【过渡】“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转承】“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为什么黄河水仍然持续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 【板书】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自学探究3】阅读课本P55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的类型及其过程环节; 3、水循环的意义。 【板书】1、水循环 2、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单位茅坝中学备课人程 学 勤 备 课 组 长 张 世 勇 课题自然界中的水教 学目标知 识 1、了解水在自 然界的分布情 况,水与人类 的关系及水的 重要性; 2、初步了解水 污染的因素及 严重后果和防 止污染的重要 意义,从而进 一步加强环保 意识; 3、了解水的组 成。 情感1、学习水的污染原因和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能培养观察能力、交流表

力达能力、实验能力。教学 重点难点重 点 1、通过实验验 证水的组 成;, 2、增强节水爱 水意识。 难点1、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1、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2、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教具准备1、电解水器 2、过滤装置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复习提问 【提问】1、空气的主要成

份是什么? 2、空气中的氧气与人类有 什么关系? 新课 【引入】空气是人类和动植 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基 础。还有什么物质在人类和 动植物的活动中所占的地位 可与空气相比呢?这就是本 节课所要学的另一种物质— —水。 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组织新课§3—4自然界中的水 一、水的存在及利用 1、同学们知道水的那些 性质呢?(物理性质)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 课本第47、51-52页。然后 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学生思考并回 答 引入新课增强 学生的交流讨 论、表达的能 力 节水徽记的含 义讲解增强对 水的节约保护 意识 强调用电安

2、水与人类的关系。 (观看图片) 3、水质污染的严重后果 及防止水污染的意义。 4、水的污染源,保护水 源。 阅读、讨论总结 1、地球表面3/4覆盖着水:但淡水量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十分不均匀。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动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都会使水受到污染。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例如对水质进行监测,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全,电解水要用直流电 从水的分解与合成了解水的组成 了解生活中的水一般都含有杂质不能直接饮用需要净化为引入下一内容 让学生了解硬水会区分、并软化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过滤的方法和操作 练习题起检查巩固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