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镇宁县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民族村高标准基 本农田建设项目 施 工 实 施 方 案 建设单位:白马湖街道办事处 监理单位:贵州富友建设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镇宁荣力土石方工程承建有限公司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实施依据 三、施工进度管理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施工质量管理 六、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 七、合同管理 八、经验与建议

一、工程概况 1、镇宁县地理位置 我司承建的项目区位于镇宁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隶属安顺市。地理位置处东经105°35'至106°1',北纬25°25'至26°11'。东与安顺市西秀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相邻;南濒北盘江与黔西南自治州望谟、贞丰两县隔江相望,西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普定县、六枝特区毗邻。 2、项目建设范围 项目区位于镇宁县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民族村,距县城10公里,距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政府约5km。 3、项目建设规模 为了将项目区耕地建设成为优质农田,在项目区主要建设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 3.1、田间道路工程 为保证项目区居民生产和生活的方便,助推项目区“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在项目区内改建田间道,进行路面硬化,田间道路尽量经过项目区村寨,在提高劳动效率。项目区主要田间道路工程如下:改建田间道3条,总长度2117.08m,其中改建田间道-1长403.35m,路面宽3.0m,改建田间道-2长度1189.50m,路面宽度4.0m,改建田间道-3长度374.45m,路面宽度4.5m。新建错车道8座,新

建回车道2座,新建生产路1条,长235.85m,宽1m,在改建田间道-2旁修建路边沟1条,断面0.5*0.3m,长310.28m。 3.2、灌溉与排水工程 为合理利用项目区现有水源,对项目区现有的农渠进行改建维修,共计改建农渠2条,农渠断面采用0.3*0.3m和0.8*0.4m,采用C15混凝土现浇渠道,共计修建农渠长度526.83m。 4、项目区地貌类型 项目区属于山地丘陵地貌。 5、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涉及的镇宁县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民族村,属集体土地,土地四至明确,土地权属界线清晰,无权属争议。 6、项目设计目标 1、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设计,项目区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466.86亩。 2、通过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新建田间道路工程,提高项目区耕作区域道路覆盖面积,改建原有土质路面田间道路,提高和改善道路运输条件;同时新建和改建生产道路,为当地老百姓生活和生产提供方便,最后,通过田间道路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的道路通达度从项目实施前的70%达到90%以上,项目区土质路面改善为硬化水泥路面,路面情况得到改善,推动项目区机械化劳作的实现,逐助推项目区“精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新疆兵团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为切实加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投资目标,达到预期效益,参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结合新疆兵团农业综合开发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标准。 凡国家立项投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均须按照本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 一、综合标准 (一) 高标准农田应达到田地肥沃、设施配套、道路畅通、林网适宜、生态优良、科技先进、全面节水、旱涝保收,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项目区产出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达到优质安全、高产稳产标准。 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总体经济效益增加12%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须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显著提升,特别是单产达到较高水平(详见表1),实现团场增效、农工增收,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农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表1 高标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单位:公斤/亩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分步实施的原则。 项目按灌区或流域从源头上筹划,整体推进。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项目区必须集中连片,连片规模应不小于350公顷,使其显现规模效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开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平原地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丘陵山区基本实现园田化。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应通过严格筛选。 项目区应具备可持续稳定利用的水资源条件。干、支骨干渠系及相关外部水利设施配套完善;水源水质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水源水量能够满足

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 1、绪论 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 farmland)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耕地。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技术、经济、效益及环境、法律法规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项目是否可行,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因此,高标准农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是项目立项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高度重视。 2、项目规划要点 2.1 现状情况要明确 (1)注意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定位,项目区现状基础不能太差。 (2)厘清项目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灌溉排水、道路交通等问题,针对性要强,不出现与项目建设无关的问题。 (3)对于拆建、改建、维修的工程,要阐明其现状和建设的必要性。 2.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注意内容的完整性,一般应包括代表年选择、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灌溉水质情况分析等。 (2)保证方法的科学性,灌溉需水量——以灌溉定额为依据,灌溉水利用系数取值要合理,可供水资源量增加要有依据,可供水资源量≠水资源量。 2.3 规划布局

(1)基本要求 内容充实、全面、科学,作物布局、水利工程布局、道路布局要合理合规,林网布局须注意其功能定位。 工程布局要与“项目建设必要性”部分相呼应,阐明工程解决的问题。 工程覆盖度要高,避免建成核心区。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排水沟的规划设计往往重视不够,应加强。 (2)建设标准应符合规定 水利措施应符合规范指标,如灌溉保证率、排涝标准、灌水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等。 道路标准应符合政策规定,田间道路(机耕道)3~6m,生产路不大于3m。 防护林,一般不用景观树种,以乔木为主。 (3)水利工程布局注意问题 单体工程规模要符合规定,特别是桥、泵站的规模,单座泵站的控制面积要适宜。 灌溉、排水应兼顾,一般地,若农渠灌排结合,则斗渠、斗沟应分开。 渠道衬砌形式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充分论证。 排水沟护坡,要阐述其必要性,并注意其生态效应。 (4)重要工程布局要细化 对于大规模的管道灌溉系统、喷滴灌系统等,要在规划布局中专门论述,并绘制专项布置图。 2.4 图件要求 (1)项目区位置示意图 应反映项目区的区位、交通状况、骨干水源与排水河道的情况等,因此图幅范围要恰当。 (2)项目区现状图 应反映主要工程现状,特别是项目区内的灌溉水源与渠道、排水沟布设与排水出路、现有的交通情况等。 (3)项目区规划布置图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指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并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建设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一、建设目标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 益。 2、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 3、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 5、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二、建设内容 主要由田间工程和田间定位检测点组成。 1、高标准农田田间工程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土壤培肥、灌溉水源、灌溉渠道、 排水沟、田间灌溉、渠系建筑物、泵站、农用输配电、田间道路及农田防护林网等内容,以便于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业科技应用,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水平,保持持续增产能力。 A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包括田块调整与田面平整。田块调整是将大小或形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田块进行合并或调整,以满足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节水节能等农业科技的应用。田面平整主要是控制田块内田面高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满足精耕细作、灌溉与排水的技术要求 B 土壤培肥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和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耕作层土壤养分常规指标应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C灌溉水源应按不同作物及灌溉需求实现相应的水源保障。水源工程质量保证年限不少于20年。 D灌溉渠道渠灌区田间明渠输配水工程包括斗、农渠。工程质量保证年限不少于15年。 E排水沟排水沟要满足农田防洪、排涝、防渍和防治土壤盐渍化的要求。 F田间灌溉根据水源、作物、经济和生产管理水平,田间灌溉采用地面灌溉、喷灌和微灌等形式。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 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完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 (一)田。通过归并和平整土地、治理水土流失,实现连片田块规模适度,耕作层厚度增加,基础设施占地率降低,丘陵区梯田化率提高。农田有效土层厚度达到1250px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500px以上,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下降到8%以下,丘陵区梯田化率不低于90%,形成一批1万亩、3万亩和5万亩以上的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二)土。通过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促进良种良法的推广,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g/kg以上,各项养分含量指标应达到当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中”或“高”值水平,土壤 pH值保持在5.5~7.5,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指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到最低限度。 (三)水。通过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广节水增效灌溉技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用水效率和农田防洪排涝标准,提升农业生产的水利化程度。灌溉保证率达到50%以上,排涝标准达到5年~10年一遇,农田防洪标准达到10年~

20年一遇,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80%以上,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产出率明显提高。 (四)路。通过田间道(机耕路)和生产路建设、桥涵配套,解决农田“路差、路网布局不合理”问题,合理增加路面宽度,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促进农业机械化。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平原区达到100%,丘陵区达到90%以上,满足农机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五)林。通过农田林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等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解决防护体系不完善、防护效能不高等问题,扩大农田防护面积,提高防御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打造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生态屏障。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应不低于90%。 (六)电。结合农村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通过完善农田电网、配备必要的输配电设施,满足现有机井、河道提水、农田排涝、喷微灌等设施应用的电力需求,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夯实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 (七)技。通过加快推广农业良种良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完善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提高良种覆盖率、肥料利用率、农林有害生物统防统治覆盖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农田监测网络,田间定位监测点覆盖率达到85%,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报告

2010年贵州省————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规划设计报告项目承担单位:————人民政府 规划设计单位:—— 编制日期:二〇一一年四月

2010年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规划设计报告项目承担单位:————人民政府 负责人: 规划设计单位:—— 负责人:戴恒勇 复核人:蔡仕忠 编制人:左光辉 编制日期:二〇一一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项目背景及依据.......................................... 1.2 综合说明................................................ 1.2.1项目规模........................................ 1.2.2 项目类型........................................ 1.2.3 项目性质........................................ 1.2.4 项目地点........................................ 1.2.5 项目区地貌类型.................................. 1.2.6 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土地所有权、使用权) ....... 1.2.7 项目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比例 ................. 1.2.8 项目建设工期.................................... 1.2.9 项目投资预算.................................... 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情况 ......................... 第二章项目概况............................................... 2.1 ——简况................................................ 2.1.1 ——的地理位置 (4) 2.1.2 ——的自然条件.................................. 2.1.3水文、地质...................................... 2.1.4 ——的社会经济情况.............................. 2.1.5 ——的土地利用状况.............................. 2.2 项目区基本情况..........................................

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汇报

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汇报 一、20x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情况 我县自20xx年列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XX县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即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现已在、镇完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1200亩,完成财政总投资1380万元,完成主要工程量为:平整土方86万方,衬砌渠道93公里,新修机耕道公里,机耕桥4座,修筑田埂205公里,打机电井7眼、购置设备7台套,维修电灌站2座、更新设备4台套,并已通过上级检查验收。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县领导担任组长,县农发办主任和、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重要方案、重大事项和重要举措等进行决策管理,协调部门之间关系,形成全县一盘棋,共同合力搞开发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项目库。年初组织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调查摸底,实地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项目库,搞好项目储备,及时组织人员到省、市跑项目、争资金。20xx年争取到国家立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XX县,项目中央财政资金930万元;三是在项目实施前,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项目区村组,召开群众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项目建设尽可能满足群众意愿,并取得

群众的支持;四是在项目建设上,实行分工负责制,县农发办主任负总责,两个副主任负主责,所分管的项目实行“包项目建设、包进度质量、包档案建设、包验收过关”的四包责任制。在严格质量方面,除我办工作人员和监理人员监督外,我们还邀请了村、组的老党员、老干部进行监督,确保每个标段工程都达到技术设计要求;五是注重开发项目的规模化水平。为了凸显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首先,项目安排要求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其次,开发效果达到高标准农田要求,即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排灌自如、旱涝保收,便于机械耕作。 三、20x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准备情况和下一步打算 我县20xx年度计划沂江乡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开发任务为建设高标准农田10500亩,财政总投资133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平整土方89万方,衬砌渠道34公里,新建电灌站7座,维修电灌站8座,营造防护林8公里等。项目实施方案已得到上级批复,目前完成工程招投标,并与中标人签订了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计划11月10日动工新建,争取年底前完成所有标段工程土方任务,明年2月14日全面竣工,3月份县级竣工验收,4月份确保以优良工程迎接市级检查验收。同时,着手做好20xx年度项目计划编制的各项工作。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高标准农田实施计划方案

20××年××区×××乡××村×××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要 (1) 1.1项目背景 (1) 1.2编制依据及编制过程 (3) 1.3项目区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4) 1.4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6) 1.5效益 (7) 1.6组织领导和管理 (8) 1.7综合结论 (8)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10) 2.1自然概况 (10) 2.2社会经济状况 (15) 2.3基础设施 (16) 2.4林业现状 (18)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 3.1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9)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 第四章水资源及供需平衡 (24) 4.1项目区供水水源概况 (24) 4.2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24) 4.3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25) 第五章建设标准及工程设计 (27) 5.1指导思想 (27) 5.2基本原则 (27) 5.3建设标准 (28) 5.4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33)

5.5规划原则及布局 (34) 5.6方案选定 (37) 5.7工程设计 (38) 第六章工程建设任务及内容 (72) 6.1建设任务 (72) 6.2建设内容 (72) 第七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74) 7.1编制依据 (74) 7.2资金筹措方案 (77) 7.3群众投工投劳 (77) 第八章项目主要效益分析 (79) 8.1经济效益 (79) 8.2社会效益 (81) 8.3生态效益 (81) 第九章环境影响与分析 (83) 9.1环境现状分析 (83) 9.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83) 9.3对策及措施 (84) 第十章组织实施和运行保障 (85) 10.1组织管理 (85) 10.2实施管理 (85) 10.3运行管理与维护 (86) 第十一章附件 (89) 11.1附表: (89) 11.2附图 (89)

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总结

2013年内蒙古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工程 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子项目第四标段 施工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2015年6月 我公司承担的《2011年内蒙古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

子项目第四标段》施工于2014年5月4日正式开工,在项目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12个多月的紧张施工,至2015年5月18日,完成了如下任务工程,具体汇报如下。 一、工程概况 (一)项目地点:土城子镇天保同号村的大营子组、炒蛋房组、书声组。 (二)本标段设计主要工程内容:1、土地平整74252m3;2、机井工程:机井成孔(50m)15眼,750m;3、井房工程:18座;4、管道工程:φ160PVC-M 管道铺设安装30675m,排水井36座;5、田间道路工程:改建田间道 (路面宽4m)5500m,改建生产路(路面宽 2.6m)550m;6、农田防护工程:推土机推树根2000株;7、采购设备:水泵及附属设备(200QJ80-55-5)15套,减压起动器15套,井房门(2000×900)18套。 (三)工程中标情况 根据《招投标法》,克什克腾旗国土资源局委托内蒙古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对该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2014年4月1日,我公司以2560237.27元中标。 二、工程进度及工程量完成情况 1、土地平整工程:2014年10月26日至11月16日、2015年3月 30日至至4月15日完成土地平整分部工程全部施工任务,项目设计平整田块8个,应项目区群众的建议,克旗国土局土地整理中心和监理同意,对设计的8个田块工作量进行了适当调整,同时新增56号、68号、69号3个田块,共完成工程量为73937m3。 2、机电井工程:2014年5月4日至2014年8月30日,新打机电井15眼,完成机电井全部施工任务,设计工程量750m,完成总工程量为919m,较设计工程量增加229m。 3、井房工程:2014年7月27日至2014年11月6日,完成井房工程全部施工任务,按设计变更要求共修建井房18座。 4、管道工程:2014年10月24日至2014年11月20日,完成管道工程全部施工任务,设计工程量30675m,完成(φ160PVC-M)28017m,较设计工程量减少2658m。 5、排水井工程:2015年4月7日至2015年4月30日,完成排水井工程全

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详细)

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详细)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中提出到2022年全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以下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以及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精神,为加强和规范XX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力争保质、保量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总体要求,以整体连片土地整治为抓手,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以“节约集约、统一规划、统筹资金、整村推进、集中建设”为原则,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总规模XX万亩,总投资XXX万元,涉及XX个乡镇、XX余个行政村。主要布置在XXXXXXXX,共分四个区域:一是XXXXXX;二是XXXXXXX;三是XXXXXXXXX;四是XXXXX。项目建设主要工程为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项目建设必须在XXXX 年XX月X日前竣工并通过验收。 三、工作安排及相关单位职责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要求,结合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具体责任分工如下:县国土资源局作为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论证、工程质量、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竣工验收等工作。对项目实行“七公开”:一是项目立项前期工作公开。根据土地整治规划、年度补充耕地计划、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要求,拟定土地整治项目的项目区范围,公开征求项目所在地群众意见。二是项目资金来源与立项公开。征求同级财政部门意见,依据有关规定公示项目建设资金来源,项目立项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国土资源局负责在公开栏公开项目预算情况、立项情况。三是项目招标管理公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由监察局、检察院、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

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为了构建最大粮食产能,自2000年开始,依靠现有技术,注重加大投入,有规划、有组织的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十几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在无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都能高产的十万亩高标准农田。细致总结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通过总结提炼我县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以一万亩为一个基准单位叙述如下: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 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主要由田间工程、田间定位监测点、农技服务和农机服务构成。 (一)田间工程 我县高标准农田田间工程主要包括方田规划、排灌体系、路林体系等内容,以便于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业科技应用,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水平,保持持增产能力。 1、方田规划 网格化建设方田42个。每个方田呈长方形,长450米,宽350米,约240亩。方田之间由斗(农)沟相隔。 2、排灌体系 农田以井灌为主、黄河水灌溉为辅,排水与灌溉相结合,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设计,井灌工程的井、泵、输变电设备和井房等配套率达到100%。机井工程质量年限20年,斗、农沟工程质量年限15年。打机井126眼,配变压器12台,埋设节水管道60公

里;开挖疏浚沟渠40公里,衬砌渠道20公里,建过生产路管涵280座。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10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75%以上,每亩年节水240方,节水32.87%。 (1)、机井。每个方田内距一侧地边5米处横向平均排列3眼机井,单井出水量每小时45立方米,每眼机井配置5.5kw潜水泵、IC卡射频控制器和一座2.5米×2.5米井房。10眼机井配置1台100KVA变压器,每台配输高低压线路2600米(低压电缆埋深60厘米),5.5米×5.5米变压器房一座。变压器房与机井房一条线设置。每个方田沿机井“工”字型纵向平均排列6条直径110毫米、承压0.32MPA的PVC节水管道,每隔50米设一个40厘米高的玻璃钢材质节水出口。 (2)、沟渠。①斗、农沟。兼有引黄灌溉和排水防涝双重作用。斗沟横向排列于方田之间,口宽12米,底宽1.5米,深2.5米,边坡1:2;农沟纵向排列于方田之间,口宽8米,底宽1米,深1.5米,边坡1:2。斗、农沟沟坡全部实行衬砌,衬砌为厚度6厘米的预制板,每30米设一道2厘米的伸缩缝,预制板下面铺设两膜一毡防渗土工膜。②毛沟。每个方田内纵向平均排列6条排水毛沟,一端建过路排水涵。口宽5米,底宽1米,深1米。管涵直径60厘米,长4米,基础及出水口均为M10浆砌石。 3、路林体系 斗(农)沟两侧为林带;林带与方田之间修建道路,纵横双向,柏油路与砂石路间隔布局;跨斗沟建盖板桥,跨农沟建涵管桥。修建柏油路、砂石路各20公里、桥120座,植林网600亩(折实)。机耕路通达度达到1,生产路的通达度为0.2,道路密度最少6公里/平方公里。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100%。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施工设计方案74750

第一章施工部署 第一节施工组织措施 本工程若我公司中标承建, (详见后附表) 第二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第一节梯田工程施工方案 一、新建梯田 (一)梯田的类型 根据埂坎建筑材料可分为土坎梯田、石坎梯田和土石混合梯田。在土层深厚的黄土地区宜修筑土坎梯田;在土石山区或石质山区,应就地取材,修筑石坎梯田或土石混合梯田。 (二)梯田的施工形式 主要采用机械推平,人工筑埂的形式。在不适宜机械修筑的土石山区,采用人工修筑的形式。 (三)梯田的施工 梯田施工主要是机械修筑,人工辅助打埂,施工包括测量定线、表土处理、埂坎修筑、田面平整、田面耕翻等工序。 1、测量定线

根据梯田规划确定机修梯田施工的地块或坡面,在其正中(距左右两端大致相等)从上到下划一中轴线。 根据梯田断面设计的田面斜宽的一半,在中轴线上确定各台梯田的开挖线基点。 从中轴线上,各台梯田的开挖线基点出发,用手水准向左右两端分别测定其等高点;连各等高点成线,即为各台梯田的开挖线。 2、表土处理 机修梯田,应根据地形情况,选择保留表土数量多、机修工效高的表土处理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1)纵坡蛇脱皮法(又称表土逐台下移法) 本方法适宜在修筑田面较窄(10m以下)的梯田,优点是保留表土数量多,质量好。 在整个坡面逐台从下向上修,先将最下面一台梯田修平,不保留表土;将上一台的表土依次推运到下一台铺平,最上一台没有表土,可通过增施肥料等办法改良土壤。 (2)横坡蛇脱皮法 本方法适宜在较缓坡地修筑田面较宽(10m以上)的梯田。 把地块顺埂分成几个开挖区,每一个开挖区的长度,以推土机便于出土为原则,一般长为20m~30m;将后一开挖区的表土依次推运到前一开挖区铺平,最后一个开挖区没有表土,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 3、田面整平 一般采用机械修平田面,同时用人工修筑田坎,适用于山地坡度

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

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设 计与评审要点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 1、绪论 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 farmland)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耕地。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技术、经济、效益及环境、法律法规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项目是否可行,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因此,高标准农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是项目立项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高度重视。 2、项目规划要点 现状情况要明确 (1)注意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定位,项目区现状基础不能太差。 (2)厘清项目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灌溉排水、道路交通等问题,针对性要强,不出现与项目建设无关的问题。 (3)对于拆建、改建、维修的工程,要阐明其现状和建设的必要性。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注意内容的完整性,一般应包括代表年选择、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灌溉水质情况分析等。 (2)保证方法的科学性,灌溉需水量——以灌溉定额为依据,灌溉水利用系数取值要合理,可供水资源量增加要有依据,可供水资源量≠水资源量。 规划布局 (1)基本要求 内容充实、全面、科学,作物布局、水利工程布局、道路布局要合理合规,林网布局须注意其功能定位。 工程布局要与“项目建设必要性”部分相呼应,阐明工程解决的问题。 工程覆盖度要高,避免建成核心区。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排水沟的规划设计往往重视不够,应加强。 (2)建设标准应符合规定 水利措施应符合规范指标,如灌溉保证率、排涝标准、灌水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等。 道路标准应符合政策规定,田间道路(机耕道)3~6m,生产路不大于3m。 防护林,一般不用景观树种,以乔木为主。 (3)水利工程布局注意问题 单体工程规模要符合规定,特别是桥、泵站的规模,单座泵站的控制面积要适宜。 灌溉、排水应兼顾,一般地,若农渠灌排结合,则斗渠、斗沟应分开。 渠道衬砌形式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充分论证。

高标准农田标准

土地整治作业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文献综述)

1. 研究内容 (1) 2. 研究进展 (1) 2.1国内研究进展 (1) 2.2国外研究进展 (2) 3.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4) 3.1高标准农田概念 (4) 3.2高标准农田划分的标准 (4)

1. 研究内容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由于部门分工等原因造成对高标准农田标准的认识不统一。现有的相关标准只是着重规定建设内容,并没有说明经过建设后不同区域的高标准农田所应达到的状态及其对作物生长的保障作用,所以难以指导科学高效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薛剑,2014)。 耕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生产资料,不仅为人类提供重要的必需品,同时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数量逐渐减少,耕地质量逐渐下降,国家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执行土地用途管制等措施保护耕地,但耕地总体质量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保护耕地对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目前耕地保护研究的重点(贾丽娟,2011)。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更是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的重要措施王。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5)》提出了2015年建成2666.7万hm2、2020年建成5333.3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目标(王欣蕊等人,2015)。 2.研究进展 2.1国内研究进展 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外土地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我国土地质量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等得到了较快发展(愧绍祥,2003)。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短缺,尤其是耕地呈现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状态,土地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政界和学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耕地质量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质量是个多层次的概念,包含耕地的土壤质量、空间地理质量、管理质量和经济质量四层涵义,评价指标包含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标准是从事各类建设活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是政府运用技术手段宏观调控建设活动、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

高标准农田设计前期需要了解些

高标准农田设计前期需要了解些 为统一和规范我区农田建设标准,进一步推动全区农田水利建设向纵深发展,通过总结近年来我区农田水利建设的经验和技术,制定本标准。 一、综合标准 1、高标准农田是指运用工程、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对基本农田进行综合治理,使之成为稳定高产、抗灾保收、节水高效、生态优化的农田。 2、按照区域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洪、渍、碱综合治理,使灌溉水源保障、灌排设施齐全、林网规模建设、田间道路畅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合理,灌溉节水效果明显。 引黄灌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达到川地园田化,坡地梯田化,有雨蓄得住,洪水排得出。 3、按照区域水资源情况,灌区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

4、基础设施建设符合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等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建设管理规范,工程质量合格,运行管理良好,充分体现规范、节水、高效的原则。 5、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建管并重,区域内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机构健全,主体明确,责任落实,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 求的长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行 用水户参与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灌溉管理的体制机制。灌区 信息化建设纳入灌区建设与改造规划,按用水量和核定的水价收取 水费。适时开展业务培训,管理人员达到相应技能。 6、本标准适用于全区新建、改(扩)建的高标准农田。灌区工程建设与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定。 二、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1、渠道工程(1)以现有工 程为基础,规划科学,配套完善,形成灌溉渠系网络。灌溉用水量 不超过本流域或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质符合农业灌溉用水标准。灌区骨干渠道流量规模以节水灌溉制度下的设计灌水率和控制灌溉 面积确定。 设计灌溉保证率不低于 75%,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低于0.5,中型灌区不低于 0.6,小型灌区不低于 0.7,井灌区不低于 0.8。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目录 1、基本情况 (1) 1.1项目区概况 (1) 1.2自然条件 (1) 1.2.1自然地理 (1) 1.2.2气象 (2) 1.2.3水文 (2) 1.2.4地质、土壤 (3) 1.2.5水质 (3) 1.3社会经济状况 (3) 1.4农业生产状况 (4) 1.5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5) 1.5.1项目区各级灌溉渠系及其配套工程 (5) 1.5.2灌区小型水库、塘堰坝工程 (7) 1.5.3小型提水泵站和抗旱机井工程 (7) 1.5.4小型排水工程 (7) 1.6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7) 1.6.1项目区概况 (7) 1.6.2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7) 1.6.3分析方法 (8) 1.6.4供水量预测 (8) 1.6.5需水量预测 (9) 1.6.6水资源供需分析及评价 (10) 2、建设目标与任务 (11) 3、工程建设方案 (12) 3.1工程建设范围与工程布局 (12) 3.1.1工程建设范围 (12) 3.1.2工程建设布局 (12) 3.2工程建设标准 (12) 3.3主要工程建设内容 (13) 4、工程设计 (15) 4.1.工程设计依据 (15) 4.1.1工程等级划分 (15) 4.1.2工程设计依据 (15) 4.1.3基本设计资料 (15) 4.2蓄水工程设计 (16) 4.3沟、渠工程设计 (17) 4.4桥梁工程设计 (20) 4.5涵闸工程设计 (21) 4.6电灌站工程设计 (23) 5、主要工程量及工程数量 (25)

5.1主要工程量 (25) 5.2主要工程数量 (25) 5.3工程设备数量 (25) 6、投资预算 (26) 6.1编制依据 (26) 6.2预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26) 6.3工程预算投资 (27) 7、工程效益 (28) 7.1经济效益 (28) 7.2社会效益 (28) 7.3生态效益 (29) 8、工程建设与管理 (31) 8.1工程建设管理 (31) 8.2工程运行管理及管护 (33) 8.2.1资产使用权 (33) 8.2.2工程运行管理 (33) 8.2.3用水管理 (34) 8.2.4经营管理 (34) 9、进度安排 (35) 10、保障措施 (36) 10.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36) 10.2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36) 10.3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 (36) 10.4建设与管理相结合 (37) 11、附件 (38) ①各类工程规划表 ②渠道土方计算表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二O一三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形势分析 (3) 一、农田建设主要成就 (3) 二、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意义 (7)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条件 (8)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三、总体目标 (13) 第三章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 (15) 一、建设标准 (15) 二、建设内容 (16) 第四章 分区建设任务安排 (19) 一、分区建设重点及建成要求 (19) 二、分省(区、市)任务安排 (25) 第五章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 (27) 一、严格建设监管 (27) 二、规范竣工验收 (27) 三、加强后续管护 (29) 第六章投资测算与资金筹措 (30) 一、资金需求 (30) 二、资金筹措 (30)

第七章 效益分析 (33) 一、经济效益 (33) 二、社会效益 (33) 三、生态效益 (34) 第八章保障措施 (35) 一、落实部门责任,加强协调指导 (35) 二、建立协调机制,强化绩效考核 (36) 三、加强规划指导,做好衔接协调 (36) 四、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资金整合 (37) 五、严格项目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38) 六、开展基础研究,做好技术支持 (39)

前言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田基本建设。近年来,通过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我国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受人口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供求将长期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状态。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增产稳产,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分必要。要按照近年中央1号文件多次提出的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抓紧制定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集中力量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依据《土地管理法》、《农业法》、《水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根据近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财政部、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借鉴了相关专项规划的已有成果,提出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分区建设要求等内容,与相关专项规划进行了衔接协调,并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新疆兵团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为切实加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投资目标,达到 预期效益,参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结合新疆兵团农 业综合开发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标准。 凡国家立项投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均须按照本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 一、综合标准 (一)高标准农田应达到田地肥沃、设施配套、道路畅通、林网适宜、 生态优良、科技先进、全面节水、旱涝保收,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的 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 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项目区产出 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达到优质安全、高产稳产标准。 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灌溉保证率达到 90%以上,总体经济效益增加12%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 须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 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显著提升,特别是 单产达到较高水平(详见表1),实现团场增效、农工增收,为发展现代农 业和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农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

表1 高标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单位:公斤/亩 产量标准 评价参数代表作物 南疆北疆 小麦>400>420风蚀风沙危害较 轻类型区 玉米>800>800 产出水平 甜菜>5000>5000 籽棉>480>450 小麦>380>380 玉米>700>700风蚀沙化严重类 产出水平 型区 甜菜>4600>4600 籽棉>420>400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集中连片、规模开 发、分步实施的原则。 项目按灌区或流域从源头上筹划,整体推进。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项目区必须集中连片, 连片规模应不小于350公顷,使其显现规模效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开 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平原地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 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丘陵山区基本实现园田化。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应通过严格筛选。 项目区应具备可持续稳定利用的水资源条件。干、支骨干渠系及相关 外部水利设施配套完善;水源水质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水源水量能够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