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唾液腺细胞巨大染色体

果蝇唾液腺细胞巨大染色体
果蝇唾液腺细胞巨大染色体

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的标本制备和观察实验报告

摘要:在本实验中取大果蝇(Drosophila virilis)的三龄幼虫的唾液腺细胞进行标本制备,观察其染色体特征并进行辨认。大果蝇属双翅目,幼虫期唾腺细胞很大,染色体个体大、具横纹。

关键词:大果蝇巨大染色体唾液腺细胞

材料方法

动物材料为大果蝇三龄幼虫,试剂包括0.7%的生理盐水、改良品红试剂、1mol/L 盐酸。进行实验时先解剖幼虫取出唾液腺置于生理盐水中,解离3min,染色压片后用400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结果

大果蝇三龄幼虫唾液腺细胞染色体形态见图一。其型号巨大,有横纹和明显的染色中心。

图1 大果蝇(Drosophila virilis)唾液腺细胞染色体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几种染色方法比较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几种染色方法比较 双翅类昆虫如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唾腺染色体(Salivary chromosome)比普通染色体大的多,处于体细胞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状态,是由于唾腺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而并不分开形成的,大约有1000~4000根染色体丝的拷贝,故又称为多线染色体(Poly-tene chromosome)。它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研究染色体结构变异等的好材料。制作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染色方法一般有3种:醋酸洋红法、苯酚品红法和孚尔根(Feuglen)染色法(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适用的条件,因此没有1种染色方法是普遍适用完美无缺的。现将3种常用方法的优缺点分述如下,并提出1个实用的永久封片制作方法。 一、醋酸洋红法 洋红的常用浓度为0.5%~1.0%,醋酸常用浓度为45%~50%,一般现配挪用较好。洋红是从胭脂虫(Coccrs cacti)的雌虫中提取的作为染料的提取物,提取物的品质因胭脂虫的种类而异,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具有染色活性的是洋红酸。洋红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如果溶于碱性溶液中,则具有酸性染料的性质,可使细胞质着色;如果溶于酸性溶液中,则具有磁性染料的性质,可使染色质(体)着色。此法多用满架法,快速简便,为改进其染色效果,也可采用浸染法,并辅以火焰微热(即滴加醋酸洋红盖片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增加本底清晰度,加大反差。 醋酸洋红的配制和染色都比较简中,对细胞穿透力较强,这是其主要优点,此外它对染色体和核仁均对染色,故也适用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染色。但其染色强度和分色效果不及其他染色剂,通常只作临时染色观察,不用于制作永久性装片。 也可以用醋酸地衣红替代洋红,这样细胞质着色较少,效果较好。 二、孚尔根染色法 孚尔根染色法是常用于鉴别细胞中DNA的一种组织化学方法,细胞核经过温和的盐酸的水解作用(I mol HCI,60℃而破坏了脱氧核糖与嘌呤碱之间的糖苷键,这样嘌呤碱脱掉而使脱氧核糖的第1个碳原子上潜在的醛基获得自由状态。自由醛基能够与脱色的碱性品红即Schiff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复合物。 孚尔根染色法的优点是通常只对细胞核和染色体着色,染色均匀一致,背景清晰,组织软化较好,易于压片。缺点是染色体经过染色后,由于染色时间较长(一般在1~2h,动物细胞略短一些),Schiff试剂中所含的盐酸往往使其过度软化。因此在压片时染色体不易分散而易于重叠或粘连,这是它不如苯酚品红染色的主要缺点。另外一个主要缺点是水解条件必须严格控制,l mol HCI水解温度应在60士1℃(某些情况下需要控制在60士0.5℃),因为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造成水解过度,糖与醛基之间的键破坏过大,醛基流失到水解液中,则染色体不均匀着色或染色稍深但细胞质着色,或者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小粒;反之,染色体着色浅淡、细胞质中可能有其他醛基存在而呈现扩散的红色。可见,只有水解合适才能使染色体着色较深而细胞质不显示任何颜色。 染色反应须在低温(10℃左右)、黑暗、尽可能减少氧化的条件下进行,否则氧化生成SO也会影响反应的颜色表现,因此孚尔根染色法宜用浸染法,而不宜用液染。此外染的 2 色后一般还需用漂洗液和蒸馏水漂洗,这些操作对于较小的果蝇唾腺来说不太适宜,因为材料容易在染色、漂洗等操作过程中丢失。 三、苯酚品红染色法 现常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染色法,它是卡宝品红(Carbol fuchsin)经过山梨醇改良的,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优良的核和染色体的染色剂。它既具有醋酸洋红的染色简便、快

1.关键词果蝇 体细胞染色体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组 氨基.

1.关键词: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组氨基酸序列 (22分)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右图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及 基因组成,下表表示有关基因与性 状的关系,请据图表分析回答: (1)如果进行果蝇的测序, 需要检测_____条染色体的 DNA序列。 (2)若果蝇长翅基因中一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一异亮氨酸一精氨酸一谷氨酸一丙氨酸一天冬氨酸一撷氨酸一”(已知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UA)。如果箭头所指碱基对A-T缺失,则该片段所编码的为________ 该片段属于基因结构中的________ ______ (3)若只考虑翅形与眼形,让该果蝇与基 因型相同的异性果蝇交配得到F;,理论匕其 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如再取F1中全部长翅个体随机自由交配,则F z中不同翅形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 (4)已知果蝇中,朱红眼与暗红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 蝇杂交得到 以下子代类 型和比例: 据表判断:F 和f基因是否 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_____,如果不是则其最可能位于______号染色体上,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5)实验室现有一批纯合灰身残翅果蝇品系和纯合黑身长翅果蝇品系,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控制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的基因是否具有如图所示的位置关系,并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方法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22分)(1)5(2分)(2)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谷氨酸—(2分)外显子(2分)(3)3/7(2分)长翅:残翅=8:1(2分)(4)不是(1分)7(1分)VvX F X1(1分) VvX F Y(1分)(5)方法步骤:①让纯合灰身残翅果蝇与纯合黑身长翅果蝇 杂交,获得F 1(2分);②让F 1 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获得F 2 代中各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2分); 预期结果和结论;①如果F 2 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于9:3:3:1,则控制灰身残翅和黑身长 翅的基因不具有如图所示的位置关系(2分);②如果F 2 不出现四钟表现型或出现四种表现型但比例不接近9:3:3:1,则控制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的基因具有如图所示的位置关系(2分2.关键词:相对性状纯合子表现型环境纯合突变体 (6分)在某类动物中,毛色黑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黑色为显性(W),白色为隐性(w)。下图示两项交配,亲代动物A、B、P、Q均为纯合子,子代动物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动物C与动物D的表现型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物C与动物R交配得到子代: ①若子代在-5℃中成长,表现型最可能的比例是。 ②若子代在30℃ 中成长,表现型最可能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推测和解释在 寒冷的自然环境中,黑 色皮毛对动物的生存有 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 (4)现有突变体X和Y,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黑色的W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 由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的第三个密码子中第二碱基由G变为U,Y的第三个密码子的第二 碱基前多了一个U。与正常黑毛动物相比,突变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毛色变化可能小些, 试从蛋白质水平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案(1)动物C与动物D虽然基因型相同,但成长环境不同,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 (2)①黑色:白色=1:1 ②全为白色 (3)有利于吸收光能保持体温 (4)X 突变体X形成的蛋白质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改变,突变体Y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从第二个氨基 酸后都改变了(每空1分) 3.关键词:叶片光合作用 CO2的转移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吸收放出验证。 (20分)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给出了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和CO2的转移方向图,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在上图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不全不得分,2分) (2)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 mg(2分);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 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短时间内将。(2分) (3)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上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 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b点将向移动。(2分) (4)上图曲线中b、c两点所代表的光合作用强度分别与图甲、乙、丙、丁的对应关系是:b点和c点分别对应。(2分) (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呼吸作用可以放出CO2。现提供光源、锡箔纸、试管若干、橡皮塞若干、量筒一只、水浴槽一个、新鲜金鱼藻若干、清水、指示剂溶液(中性时呈绿 色,酸性时呈黄色,碱性时呈蓝色)等,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第一步:;(2分) 第二步:用量筒量取分别倒入上述4支试管中,然 后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指示剂溶液(中性呈绿色);(2分)

果蝇不同性状的观察

姓名班级同组人 科目遗传学实验题目果蝇的观察组别匙形翅 一、研究背景 果蝇(Drossphila)是遗传学试验中最常用的多年生物之一。属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四对),具有许多自然的或诱发的可遗传突变性状,世代周期短(25℃下10~12天一代,个体小易于饲养,培养费用低廉,繁殖能力强,后代数目繁多,故被作为遗传学实验的典型模式生物。后续实验要作果蝇的杂交实验,需要大量的果蝇,本次实验可以学会识别果蝇的各种形状、区分果蝇的性别以及基本的饲养方法,为后续的实验打下基础。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果蝇科(Drosophilidae)果蝇属(Drosophila)昆虫。因其生活史短(在25℃左右温度下十天左右繁殖一代),繁殖力强(雌性可一次产下400个0.5毫米大小的卵),相对性状明显且可遗传,易于培养,培养成本低(酵母和细菌,腐烂水果),符合上述遗传学实验研究要求,同时因其染色体仅4对,基因组仅约165Mb,并且基因组超过60%的片段同人类疾病基因相似。故已将其作为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大量使用在遗传学(genetics)和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的研究。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观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 2、掌握麻醉瓶的使用,即果蝇麻醉技术 3、学会用肉眼(或解剖镜、显微镜)识别果蝇的性别,以及几种果蝇的特征(大 小、形态、条纹、性梳和外生殖器等); 4、了解实验室饲养果蝇的常识方法和所用器械 5、熟练观察果蝇几种突变性状,为果蝇杂交系列实验做准备。 三、实验器材 解剖镜、蓝色塑料板(10cm*10cm)一张、小毛笔、解剖针、麻醉瓶、培养皿、实 验室饲养的黑腹果蝇野生型及其突变体(在果蝇瓶,即指管内)、镊子、酒精灯 四、实验试剂 乙醚、70%乙醇水溶液(含脱脂棉) 五、实验步骤 1、麻醉果蝇 观察果蝇要先把果蝇麻醉,使之处于昏迷状态,便于观察。具体步骤如下: (1)麻醉瓶灭菌 用70%的酒精擦拭麻醉瓶内壁,用镊子夹着在酒精灯上方烤干,注意镊子应与麻 醉瓶口大约成45°角,以免酒精高温产生的火舌产生伤害事件。 原因:做果蝇杂交实验时,转移、分拣果蝇需要无菌处理,否则将影响果蝇瓶中 酵母的生长,因而本次实验要求对其麻醉时需要灭菌。 (2)果蝇麻醉 将麻醉瓶冷却,用手背轻碰,直至不烫为止。拿出培养瓶,轻拍使果蝇震落到培 养基上。拔掉培养瓶的塞子,迅速将培养瓶口倒扣在麻醉瓶口上。向培养瓶瓶塞

染色体异常情况分析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异常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均异常 例3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B的精细胞,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B,B B.aB,aB,B C.AB,aB,B D.AAaB,B,B 解析从产生的AAaB的精细胞首先可以判断B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离中是正常分离的。从AAa的基因组成上,由于A和a同时存在于一个精细胞中,可以判断A、a 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没有分开,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从A和A 同时存在于一个精细胞,可以判断,A所在的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没有分开,进入了同一个精细胞。所以与该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基因型为aB,另外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B,B。 二、性染色体异常 (一)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例4在人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如果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都进入次级卵母细胞中,那么,形成的卵细胞与正常的精子结合,其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A.22AA+XXY B.22AA+XXX C.22AA+XXY或22AA+XXX D.22AA+XXY或22AA+XY 解析:正常精子的性染色体为X或Y,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卵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两条X染色体都进入级次卵母细胞,则次级卵母细胞中和极体中性染色体的组成如下图: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很容易得出卵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答案:C (二)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例5(2004全国II,2改编)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一对性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性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不正常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解析第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不正常,一对性染色体没有分开,则产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XYY,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

果蝇的染色体异常现象

果蝇的染色体异常现象

果蝇的染色体异常现象 一、果蝇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现象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的一种,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有各种射线、化学药剂、温度的剧变等,内因有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失调、衰老等。主要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例题 1.(16分)1917年,布里奇斯发现了一种翅膀

后端边缘缺刻(缺刻翅)的红眼雌果蝇,并用这种果蝇做了如图23所示的实验: (1)其它实验证实,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假设缺刻 翅是由X染色体上控制翅型的基因发 生突变引起的,与正常翅是一对等位基 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如果缺刻翅由隐性 基因控制,则后代中不应该有 果蝇出现;如果缺刻翅是由显性基因控 制,则后代中应该有果蝇出 现。实验结果与上述假设是否相 符:。 (2)从果蝇的眼色性状分析,后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说明雌性亲本产生了 种类型的配子。理论上讲图23所示的 实验,子代应该有种类型。

(3)图23所示的实验,子代的雌雄比例不是1:1,而是2:1,其原因最可能 是。 (4)布里奇斯认为“X染色体片段缺失”是导致图23所示实验现象的原因。为证 实这一猜测,科研工作者对表现型为 的果蝇做了唾腺染色体的检查,显微镜 下观察到如图24所示 的片段,从而证实了布里奇斯的猜测。 (5)从图23中雌性亲本所产生的配子分析,解释子代中雌性出现缺刻白眼性状的原因: 。 【答案】(16分)(1)缺刻翅雌和正常翅♂缺刻翅♂不相符(2)两(1分)四(1分) (3)雄性的成活率是雌性的1/2(雄性个体存

在致死现象)(4)缺刻翅♀ X染色体配对 (5)含X染色体缺失的雌性配子所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缺刻翅白眼♀(X染色体缺失导致缺刻翅性状,同时缺失的部分包括控制眼色的基因)2.(16分) (1)图1表示对果蝇眼形的遗传研究结果,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状眼是因 为,该变化称 为。雄性棒眼果 蝇的基因型为。 基 X b X b X B X X B X B 图1 (2)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 l B X b,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形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

4、果蝇饲料的配制 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 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 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 1、果蝇培养基配制 (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2)按配方称取培养基各组分。先取一半水加入琼脂于电磁炉上加热溶解,再加入蔗糖煮沸。 (3)取剩余的水将玉米粉调成糊状边搅拌边加入到琼脂糖溶液中,煮沸。(4)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和丙酸,充分调匀、分装(20 ml/管)。 2、果蝇性别鉴定及形状观察 取白纸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白纸板上。于解剖镜下进行性状观察,并记录。 五、思考题及注意事项 1、通过对果蝇雌雄个体的鉴别,你认为哪几个特征在鉴别中是主要的? 答:黑色条纹和性梳。在实体镜下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雄蝇的三条条纹(第三条较宽)和雌蝇的五条黑色条纹。肉眼可以观察到性梳为第一对附肢第二小节上的一个小黑点,若用显微镜观察则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梳状结构。 相比之下,其他几个特征就不太好观察。首先是体型,在实体镜下很难判断哪个个体体型大或小(放大倍数不同),除非将雌雄蝇一同对比看,而用肉眼基本看不出体型的区别。腹部形状也容易判断错。腹片由于没有特殊眼色,也较难观察数量差别。 2、叙述配制培养基以及果蝇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答:(1)玉米粉一定要先用凉水拌匀后再加热,不能直接倒入加热的培养基中,否则容易聚集成团,不易溶解。配制的培养基容易出现块状,不易于果蝇的利用。 (2)酵母为活性物质,高温易失活。因此应当在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加入到培养基中,切勿将酵母粉加入到培养基中直接煮沸。 (3)将培养基倒入指瓶中时应悬空,不要把培养基沾到指瓶壁上。如不慎沾到,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擦拭过程中注意酒精不要滴到培养基上。 (4)本次观察所用果蝇为已麻醉过的果蝇,应注意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果蝇醒来,要及时再麻醉,不要让其飞走。

广东省东莞市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广东省东莞市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B. 分裂前期,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C. 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DNA也加倍 D.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 2.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A. 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 B. 纺锤体、赤道板、染色体 C. 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 D. 细胞壁、核膜、着丝点 3.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 B. 装片的制作流程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 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最多 D.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细胞继续分裂 4. 下列关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的材料和试剂可用马铃薯小方块和蓝墨水替代 B. NaOH在体积不同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相同 C. 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增大 D. 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5.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存在血红蛋白的细胞一定是已经分化的细胞 B. 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都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减小 C. 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D. 细胞癌变是致癌因子诱发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6. 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B. 动物细胞由于细胞分化导致全能性难以实现 C. 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D. 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离体培养能表现出全能性 7. 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 两个小桶中的彩球总数一定要相同 C. 每个小桶中两种彩球的数量相同 D. 每次抓取后,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 8. 哺乳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数目分别是 A. 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 B. 一个精子和四个卵细胞 C. 四个精子和四个卵细胞 D. 四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 9. 某生物体细胞有8对染色体,减数二次分裂中期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分别是 A. 8、8、16 B. 0、16、16 C. 0、8、16 D. 16、8、16 10. 下列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B.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C.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D. 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最新高中生物同步讲义必修二第5章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第2节染色体变异 [学习目标] 1.简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2.了解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及区别。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类型

2.结果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对生物体的影响 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例

1若图甲中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〇”表示着丝点,则图乙~图戊中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依次是() A.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B.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C.重复、缺失、倒位、易位 D.重复、缺失、易位、倒位 答案 A 解析图乙中②号染色体丢失了D基因,形成缺失;图丙中①号染色体多了一个C基因,形成重复;图丁中①号染色体上的“BC”基因位置发生颠倒,形成倒位;图戊中②号染色体与③号染色体间相互交换了部分片段,产生易位。

例 2(2018·郑州一中月考)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答案 C 解析①表示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因为其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②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因为其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③表示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缺失;④表示染色体的缺失或重复。图中4种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拓展提升

易位与交叉互换的比较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染色体组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观察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练习剖取果蝇三龄幼虫唾液腺的方法。 2)掌握制作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标本的技术 3)观察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果蝇三龄幼虫的唾液腺细胞处于永久早期,染色体解旋呈伸展状态.在幼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核中的DNA多次复制,但细胞、细胞核不分裂。复制后的染色单体DNA不分开,这种现象叫做核内有丝分裂,从而形成了多线染色体。 加之唾液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互相靠拢在一起呈现一种联会状态,而使其比一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粗1000—2000倍,长100-200倍。 2)唾腺位于幼虫体前1/3-1/4处,所以左手持解剖针按压住虫体前端三分之一的部位,固定幼虫,右手持解剖针扎住幼虫头部口器部位,适当用力向右拉唾腺腺体随之而出。如图。 3)由于在唾液腺细胞中8条染色体之间以着丝粒互相连结在一起形成染色盘或异染中心和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假联会,经碱性染料染色后,可以观察到一个染色较深的染色盘和以染色盘为中心向外辐射出的5条染色体臂。在这些染色体臂上可以看到染色深浅不同,被称做明带、暗带的横纹,这些横纹的位置,宽窄、数目都具有物种的特异性。不同物种,不同染色体的不同部位形态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根据染色体各条臂带纹特征和各条臂端部带纹特征能准确识别各条染色体。在染色体臂上还可看到某些带纹通过染色体的解旋、膨大形成的疏松区和巴尔比尼氏环,其富含转录出来的RNA,因此不着色,是基因活动的区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疏松区或巴尔比尼氏环在染色体上出现的部位不同,据此研究基因的表达,开展各种染色体变异的研究等等。 三、器具和生物

实验生物:果蝇的三龄幼虫; 器具:双筒解剖镜、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 实验试剂:醋酸洋红染液、蒸馏水、lNHCI。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发育充足、肥大的三龄幼虫(选择在低温下(16°C-18°C培养下,充分发育但尚未化蛹但活动十分活跃的幼虫); 2)剥离唾腺: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选择行动迟缓、肥大、爬在瓶壁上即将化蛹的三龄幼虫,置于载玻片上。每只手各持一个解剖针在解剖镜下进行操作。由于果蝇的唾腺位于幼虫体前1/3-1/4处,所以左手持解剖针按压住虫体前端三分之一的部位,固定幼虫,右手持解剖针扎住幼虫头部口器部位,适当用力向右拉唾腺腺体随之而出; 3)解离:在唾腺组织上滴一滴1NHCl,解离1-2min ,以松软组织; 4)吸去HCl,用水冲洗2-3次,滴加醋酸洋红染液染色10min,染色时间不可过长,否则背景也着色。之后盖上干净的盖片,并覆一层滤纸。将片子放在实验台上,用大拇指用力压住。(注意不要使盖片移动); 5)镜检: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找到分散好的染色体再转用高倍镜进行观察;6)整理实验器材,处理废物; 五:实验现象 多线染色体六:实验问题

遗传学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学分析9.4 习题

第九章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学分析 一、填空题 1、果蝇棒眼基因B是显性,它的主要效应是使果蝇的小眼数目减少,当基因型为B/B时,小眼数为840个;基因型为BB/BB时,小眼数为68个,基因型为BBB/B时,小眼数为45个,该统计结果说明重复会产生和等遗传效应。 2、自然条件下,多倍体主要通过配子受精结合形成,而人工创造多倍体则是采用生物、化学或物理方法使的染色体数加倍。 3、三体通常由表示,它产生和配子。 4、相互易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后期Ⅰ会出现或型。前者称为分离,后者称为分离。结果前者形成的配子育,后者形成的配子育。 5、易位和交换都是_______,不同的是交换属于正常现象,发生在_______之间,而易位属于异常的染色体畸变,发生在_______之间。 6、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遗传学效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在诱导多倍体时,最常用的染色体加倍剂有_______,它能使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 8、人类染色体畸变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9、按染色体断点的数量和位置可将染色体缺失分为_______和_______。 10、由于同源四倍体主要进行_______染色体分离,因此其育性高于同源三倍体。 11、基因的表现型因其所在位置不同而不同的现象称(),因基因出现的次数不同而不同现象称()。 12、倒位杂合体联会时在倒位区段内形成的“倒位圈”是由()形成的,而缺失杂合体和重复杂合体的环或瘤是由()形成的。 13、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四种类型,在减数分裂前期Ⅰ染色体联会时缺失,重复和倒位都能形成瘤或环。形成缺失环的是()染色体,形成重复环的是()染色体,形成倒位环的是()染色体。而相互易位则联会成()结构。 14、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假显性现象是由()而引起的,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前期Ⅰ交换而导致后期Ⅰ出现(),易位杂合体在联会时呈()形象。 15、染色体abc.defgh发生结构变异成为abfed.cgh,这种结构变异称为()。 16、A、B、C、D代表不同的染色体,写出下列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的染色体组成,同源三倍体为( ),三体为( ),缺体为( ),单体为( ),双三体为( ),四体为( )。 17、在二倍体生物中,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称为()。这种个体在减数分裂前期各个染色体不能(),后期Ⅰ不能(),因而造成()。 18、水稻的全套三体共有()个,烟草的全套单体共有()个,普通小麦的全套缺体共有()个。 19、利用单体测定某隐性基因(a)所在染色体,如果a基因正好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则F1代表现()表现型,如果a基因不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则F1代将表现()表现型。20、复式三体(AAa)按染色体随机分离形成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在精子和卵子中(n+1)和n配子都同等可育时,其自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是[A_]:[aa]=()。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 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 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 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 1、果蝇培养基配制 (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2)按配方称取培养基各组分。先取一半水加入琼脂于电磁炉上加热溶解,再加入蔗糖煮沸。 (3)取剩余的水将玉米粉调成糊状边搅拌边加入到琼脂糖溶液中,煮沸。(4)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和丙酸,充分调匀、分装(20 ml/管)。 2、果蝇性别鉴定及形状观察 取白纸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白纸板上。于解剖镜下进行性状观察,并记录。 五、思考题及注意事项 1、通过对果蝇雌雄个体的鉴别,你认为哪几个特征在鉴别中是主要的? 答:黑色条纹和性梳。在实体镜下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雄蝇的三条条纹(第三条较宽)和雌蝇的五条黑色条纹。肉眼可以观察到性梳为第一对附肢第二小节上的一个小黑点,若用显微镜观察则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梳状结构。 相比之下,其他几个特征就不太好观察。首先是体型,在实体镜下很难判断哪个个体体型大或小(放大倍数不同),除非将雌雄蝇一同对比看,而用肉眼基本看不出体型的区别。腹部形状也容易判断错。腹片由于没有特殊眼色,也较难观察数量差别。 2、叙述配制培养基以及果蝇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答:(1)玉米粉一定要先用凉水拌匀后再加热,不能直接倒入加热的培养基中,否则容易聚集成团,不易溶解。配制的培养基容易出现块状,不易于果蝇的利用。 (2)酵母为活性物质,高温易失活。因此应当在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加入到培养基中,切勿将酵母粉加入到培养基中直接煮沸。 (3)将培养基倒入指瓶中时应悬空,不要把培养基沾到指瓶壁上。如不慎沾到,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擦拭过程中注意酒精不要滴到培养基上。 (4)本次观察所用果蝇为已麻醉过的果蝇,应注意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果蝇醒来,要及时再麻醉,不要让其飞走。 六、实验结果 1、三隐形个体的观察

变异小专题染色体组判断

变异小专题: 染色体组与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定 一、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 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 (1)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 (2)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3)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二、确定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 ①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右图细胞 中相同的染色体有4条,此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②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读音相同的 字母有几个,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基因型为AAaBBb 的细胞或生物 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 ③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 =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例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个。 三、练习: 1、基因型为AAaa 的生物能形成多少种配子?比例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 B .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必定是二倍体 C .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D .八倍体小黑麦花粉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有4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 3、下列细胞中,属于果蝇配子并能形成受精卵的是( ) A .甲与乙 B .乙与丙 C .乙与丁 D .丙与丁 4、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5、下图是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及有关基因分布情况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甲是 倍体生物,乙是 倍体生物。 (2)甲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条染色体,如果由该生物的卵细胞单独培养成的生 物的体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 (3)图乙所示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 的个体交配,基F 1代最多有 种表现型。 6、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科技部于2001年10月12日联合宣 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籼稻)基因组"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摩尔根和他的果蝇杂交实验

摩尔根和他的果蝇杂交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摩尔根及其果蝇的故事。 2.了解科学家摩尔根的科学实验过程和方法。 3.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重点和难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措施:多媒体课件辅助,教材阅读,开展思维探究、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 教学过程: 导课: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简介摩尔根和果蝇有关故事。 摩尔根是一位敢于怀疑、勤奋实践的人。无论对自己的假说还是对别人的学说,他都一概采取依靠事实和运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科学态度。 摩尔根与果蝇的不解之缘:摩尔根与他的学生培养了很多代蝇,他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果蝇,他把这只果蝇视若珍宝。当他的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他赶到医院时,他的妻子醒来问他的第一句话不是“孩子怎么样了”,而是“那只白眼果蝇怎么样了”。虽然身体很虚弱,但这只白眼果蝇没有辜负摩尔根的期望,在临死之前抖擞精神与一只红眼果蝇完成了交配,把难得的白眼基因遗传了来,使摩尔根的杂交实验获得了成功! 教师提问:材料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摩尔根选择的是什么

材料呢? 学生答问: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 学生看书后回答果蝇的特点:1.相对性状多而明显;2.易饲养;3.繁殖快,后代数量多; 4.染色体数目少。 小结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 1.相对性状多而明显——结果易观察和分析; 2.易饲养——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较多的后代,便于分析; 3.繁殖快,后代数量多——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 4.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课件展示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并讲述染色体类型及与性别决定的关系。教师提问:雌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有何异同? 学生答问:性染色体不同,常染色体相同。 教师提问:性染色体有何不同? 学生答问: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X,雄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Y。 师生共同总结染色体的类型并说明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染色体的类型: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如X、Y染色体 拓展:展示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并思考相关问题:

果蝇形态观察

实验3 果蝇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 2.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 3.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材料、用具及试剂 双目解剖镜、放大镜、小镊子、麻醉瓶、白瓷板、新毛笔、乙醚、酒精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属,与家蝇 是不同的种。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 30℃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 它的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 10℃15℃20℃25℃ 卵→幼虫8天5天 幼虫→成虫57天18天 6.3天 4.2天从表中可以看出,25℃时,从卵到成虫约10天;在25℃时成虫约活15天。 卵: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才能产卵。卵长0.5mm,为椭圆形,腹面稍扁平,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食物(或瓶壁)上,不致深陷到食物中去。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虫,此时体长可达4-5mm。肉眼可见其前端稍尖部分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斑点即为口器。口器后面有一对透明的唾液腺,透过体壁可见到一对生殖腺位于躯体后半部上方的两侧,精巢较大,外观上是一明显的黑点,而卵巢则较小,可以此作为鉴别。幼虫活动力强而贪食,它们在培养基上爬行时,留下很多条沟,沟多而且宽时,表明幼虫生长良好。 蛹:幼虫生活7-8天准备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上爬出,附着在瓶壁上,逐渐形成一梭形的蛹.在蛹前部有两个呼吸孔,后部有尾芽,起初蛹壳颜色淡黄而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表明即将羽化了。 成虫:幼虫在蛹壳内完成成虫体型和器官的分化,最后从蛹壳前端爬出。刚从蛹壳里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比较长,翅膀尚未展开,体表尚未完全几丁质化,

最新高考生物专项训练—《关于果蝇的遗传》

高考生物专项训练—《关于果蝇的遗传》 1.下面是用果蝇做杂交实验的一些问题。 Ⅰ.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性状是由位于第Ⅱ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批未交配过的纯种长翅灰体和残翅黑体果蝇,请利用提供的杂交方案探讨:灰体和黑体是否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控制灰体和黑体的基因是否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 杂交方案;长翅灰体×残翅黑体→F1→F2。 问题探讨: (1)如果F2出现性状分离,且灰体、黑体个体之间的比例为,符合基因的,说明灰体和黑体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如果灰体和黑体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而且F2出现______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符合基因的,说明控制灰体、黑体的这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 Ⅱ.科学家在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刚毛基因(b)为显性。若这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则刚毛雄果蝇可表示为X B Y B或X B Y b或X b Y B;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只能表示为X B Y。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可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1)请完成推断过程: ①实验方法:首先选用纯种果蝇作亲本杂交,雌雄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为。 ②预测结果: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_____________,则此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_____________,则此对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2)遗传学中常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用果蝇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果蝇中,已知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H和h分别决定后胸正常和后胸异常,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下图1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组成,图2表示某个果蝇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摩尔根等人利用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图中所示的染色体上。后来,有人发现,形成果蝇红眼的直接原因是红色色素的形成,形成红色色素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而每一反应各需要一种酶,这些酶分别由相应的基因编码。该实例表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之一是,而且基因与性状也并不都是一一的对应关系,也可能是。 (2)如果只考虑图1所示果蝇中的B(b)、W(w)基因,则该果蝇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让该果蝇与杂合灰身红眼的异性个体杂交,所产生的雄性后代中,灰身与黑身的数量比是,红眼和白眼的数量比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