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全身主要骨性标志

常用的全身主要骨性标志
常用的全身主要骨性标志

F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养生类书籍的内容

(一)颅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乳突:在耳廓后方可摸到较硬的隆起的乳突

2、颧弓:在颜面的两侧、颧骨后方的横形隆起为颧弓

3、下颌头:颧弓的后下方为颞下颌关节,张口时出现一凹窝并可触及下颌头向前移动

4、下颌角:沿下颌骨下缘向后方可摸到下颌角。

5、枕骨隆凸:枕骨后面正中明显向后凸出的骨性隆起。

6、框上孔或眶上切迹:框上缘中、内三分之一。

7、眶下孔:框下缘中点下方0.5?1.0cm处

(二)躯干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胸骨角:在胸骨柄和胸骨体交界处可摸到横行的隆起,即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主要标志。

2、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方的凹窝中,其两侧恰为锁骨的胸骨端,

3、剑突:胸骨体下部的突起,在两侧肋弓的夹角内。

4、肋弓:可分为左右肋弓,位于剑突两侧,触诊肝脾的标志。

(三)上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锁骨:横于颈根部两侧,全长均可摸到

2、肱骨内、外上踝:肘关节两侧,内上踝突出较为明显

3、尺骨鹰嘴:肘关节后方明显的突出

4、肘后三角:当肘关节呈90度角时,鹰嘴和肱骨内外上踝连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当肘关节脱位或骨折时,三者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5、桡骨茎突:桡腕关节外侧稍后方桡骨上的突起

6、尺骨头和尺骨茎突:自尺骨鹰嘴向下可摸到尺骨全长,其末端为尺骨头和尺骨茎突

7、肩胛冈和肩峰:肩胛骨的背面可摸到横行的肩胛冈,其外侧即为肩峰,是肩部最高点。

& 肩胛下角:平对第七肋骨或肋间隙,常作为背部记数肋骨的标志

(四)下肢骨的主要标志

1、髂嵴:腰部下方可摸到的横行隆起,即为髂嵴。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四腰椎棘突,为临床上腰椎穿刺的定为标志

2、髂前上棘:髂嵴前端,体表可明显看到此标志

3、坐骨结节:坐位时骨性最低点

4、大转子:大腿外上方向外的突起坐骨结节与髂前上嵴连线恰好通

过大转子尖端。当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时,大转子可向上移位越过此线

5、股骨内、外侧踝和内、外上踝:位于股骨下端近膝关节的内外侧。

6、髌骨:即平时说的膝盖处

7、胫骨粗隆:胫骨上端的前面,髌韧带的下方,明显突出& 内踝: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9、外踝: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0、跟骨结节:跟骨后下方的膨大处

常用的全身主要骨性标志

下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养生类书籍的内容 (一)颅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乳突:在耳廓后方可摸到较硬的隆起的乳突 2、颧弓:在颜面的两侧、颧骨后方的横形隆起为颧弓 3、下颌头:颧弓的后下方为颞下颌关节,张口时出现一凹窝并可触及下颌头向前移动 4、下颌角:沿下颌骨下缘向后方可摸到下颌角。 5、枕骨隆凸:枕骨后面正中明显向后凸出的骨性隆起。 6、框上孔或眶上切迹:框上缘中、内三分之一。 7、眶下孔:框下缘中点下方0.5~1.0cm处 (二)躯干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胸骨角:在胸骨柄和胸骨体交界处可摸到横行的隆起,即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主要标志。 2、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方的凹窝中,其两侧恰为锁骨的胸骨端, 3、剑突:胸骨体下部的突起,在两侧肋弓的夹角内。 4、肋弓:可分为左右肋弓,位于剑突两侧,触诊肝脾的标志。 (三)上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锁骨:横于颈根部两侧,全长均可摸到

2、肱骨内、外上踝:肘关节两侧,内上踝突出较为明显 3、尺骨鹰嘴:肘关节后方明显的突出 4、肘后三角:当肘关节呈90度角时,鹰嘴和肱骨内外上踝连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当肘关节脱位或骨折时,三者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5、桡骨茎突:桡腕关节外侧稍后方桡骨上的突起 6、尺骨头和尺骨茎突:自尺骨鹰嘴向下可摸到尺骨全长,其末端为尺骨头和尺骨茎突 7、肩胛冈和肩峰:肩胛骨的背面可摸到横行的肩胛冈,其外侧即为肩峰,是肩部最高点。 8、肩胛下角:平对第七肋骨或肋间隙,常作为背部记数肋骨的标志 (四)下肢骨的主要标志 1、髂嵴:腰部下方可摸到的横行隆起,即为髂嵴。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四腰椎棘突,为临床上腰椎穿刺的定为标志 2、髂前上棘:髂嵴前端,体表可明显看到此标志 3、坐骨结节:坐位时骨性最低点 4、大转子:大腿外上方向外的突起坐骨结节与髂前上嵴连线恰好通过大转子尖端。当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时,大转子可向上移位越过此线 5、股骨内、外侧踝和内、外上踝:位于股骨下端近膝关节的内外侧。 6、髌骨:即平时说的膝盖处

人体解剖学之重要骨性标志

一、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二、 三、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角、骶管裂孔、第7 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动脉结节)。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的上缘,与第2胸椎体平齐。其上方为胸骨上窝。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的横行突起,自颈静脉切迹向下约两横指处,是重要的骨性标志。胸骨角的两侧接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后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也是气管杈、主动脉前、后端、心脏上界、食管第二个狭窄和胸导管左移处的水平;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纵隔的分界线。3、肋弓:由第7—10肋软骨依次相连而成。触摸肝、脾的标志。4、剑突:胸骨下方的突出,位于两侧肋弓之间,剑突与左侧肋弓的交点处是心包穿刺的常用部位。 5、骶角、骶管裂孔:沿骶正中嵴向下摸到骶管裂孔,在裂孔的两侧科摸到骶角,为骶 管麻醉定位标志。6、第7颈椎棘突:头前俯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之一。7、颈动脉结节: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平环状软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拇指向后压,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 四、颅的骨性标志:(枕外隆突、颞骨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1、枕外隆突:位于 枕部向后最突出的隆起,其深面为窦汇。2、颞骨乳突:耳廓后方,内部有乳突小房; 其根部前缘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乳突深面的后半部为乙状窦沟。3、颧弓:上缘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知颞浅动脉的搏动;中点上方约4cm处为翼点,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下方一横指处,有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4、眉弓:眶上缘稍上方的弧形隆起,内部是额窦。5、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转折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 五、上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锁骨、肱骨下端的内、外上髁、 尺骨鹰嘴、桡尺骨茎突等)。1、肩峰——锁骨外侧端外侧,高耸于肩关节的上方,为肩部的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2、肩胛冈——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通过第3胸椎棘突。3、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从后面计数肋骨及肋间隙的重要标志;并相当于第7胸椎棘突高度,可计数椎骨棘突序数。4、肱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尺骨鹰嘴三者在伸肘时,同在一条直线上;而屈肘时,三者连线呈一等腰三角形。5、尺、桡骨茎突——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低1~1.5cm。6、豌豆骨——位于小鱼际的根部,腕部远侧皮纹内侧的突起,其外侧有尺神经深支到达手掌。 六、下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 坐骨结节、大转子、胫骨粗隆、胫骨前缘及内侧面、腓骨头、内踝、外踝)。1、髂嵴、髂结节——骨髓采样处,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经过第4腰椎棘突,腰椎穿刺据此定位。 2、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骨盆测量的标志 前面观: 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解剖学考点 复习必备 最全面涵盖考试范围

人体解剖学 1、说明“解剖学姿势”。 为了描述人体各部、各器官、结构的位置关系,统一规定一种标准姿势,称为“解剖学姿势”。解剖学姿势规定如下: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无论观察对象处于什么位置,描述人体器官或结构时均以此姿势为准。 2、简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 全身206块骨借骨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颅支持和保护脑,胸廓保护心、肺等器官;骨骼肌附着于骨面上,伸缩时牵动骨骼运动,使人体移动或各部位置的相互变动等。 3、简述骨的基本结构。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构成。骨质包括密质和松质两种,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含丰富的神经血管。骨外膜包被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的外表面,骨内膜衬于骨髓腔的内表面。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内,骨髓有红骨髓和黄骨髓之分。 4、试述骨髓的分布和功能。 在胎儿和幼儿期,全部骨髓呈红色,称红骨髓,它有造血功能。约在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主含脂肪组织的黄骨髓所取代。在椎骨、胸骨、肋骨、锁骨、肩胛骨、髋骨、颅骨和长骨的骺内终身都是红骨髓。失血过多者,黄骨髓可逐渐转化为红骨髓,而恢复造血功能。 5、简述新生儿颅的主要特征及其生后变化。 颅盖骨为膜性化骨,新生儿颅顶各骨之间仍为结缔组织膜连接,这些部位称为颅囟。颅囟主要有前囟(额囟)、后囟(枕囟)、蝶囟和乳突囟。前囟最大,呈菱形,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近处。后囟呈三角形,位于矢状缝与人字缝会合处。蝶囟位于顶骨前下角与蝶骨大翼之间,乳突囟位于顶骨后下角与枕骨之间。前囟在生后1~2岁时长合,其余各囟在生后不久闭合。 胎儿时期由于脑及感觉器官发育早,而咀嚼功能和鼻旁窦尚不发达,因而脑颅比面颅大得多。新生儿面颅占全颅的1/8,而成人为1/4。6、简述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翼点是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四骨交界处,呈H形的区域。翼点为颅盖骨最薄弱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通过,如骨折极易造成脑膜中动脉损伤而致硬膜外血肿。 7、请写出躯干骨体表能触及的骨性标志的名称。 躯干骨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胸骨角,颈静脉切迹,肋弓,剑突,第7颈椎棘突,胸、腰椎棘突,骶管裂孔和骶角等。 8、请写出下肢骨主要骨性标志的名称。 下肢骨主要的骨性标志有: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外侧髁、髌骨、胫骨粗隆、内踝、外踝、跟结节等。 9、试述椎间盘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椎间盘是纤维软骨盘,其中心部分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称为髓核,其周围部分是许多层的纤维软骨构成的纤维环,坚韧性强,椎间盘有“弹簧垫”缓冲震荡的作用。纤维环的后外侧较薄弱,如损伤破裂而髓核脱出,称椎间盘突出症。 10、简述胸骨角的位置及其应用意义。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称为胸骨角,它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可作为某些器官形态移行的体表标志(气管杈在此高度、食管第二个生理性狭窄在此高度、主动脉弓在此高度移行为胸主动脉)。 11、简述肩关节的构成、特点及其运动。 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 肩关节的结构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较小,因此稳固性差,灵活性大;关节囊的前、上、后壁均有肌腱纤维编入,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但囊的下壁较薄弱,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易从下壁脱出;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通过。 肩关节可作屈、伸、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12、简述髋关节的构成、特点及其运动。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 结构特点:髋臼关节窝深,因此髋关节稳固性好,灵活性小;关节囊紧张而坚韧,囊的下端后面附于股骨颈的中外1/3交界处,所以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外之分;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加强,但后下壁较薄弱,所以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头易从下方脱出;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髋关节可作屈、伸、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13、试述膝关节的结构、运动方式、参加膝关节运动的肌肉及其神经支配。 膝关节由股骨的下端、胫骨上端及髌骨构成。它是全身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关节囊薄而松弛,四周分别有髌韧带、侧副韧带等加强;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股骨和胫骨相邻的关节面之间垫有由纤维软骨构成的内、外侧半月板,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和灵活性。膝关节可作屈和伸运动;膝关节处于半屈位时可使小腿作旋内和旋外运动。 屈膝关节的肌肉主要有: 大腿后群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受坐骨神经支配。 小腿三头肌的腓肠肌,受胫神经支配。 缝匠肌,受股神经支配。 伸膝关节的肌肉主要有:股四头肌,受股神经支配。 14、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知识解释为什么“笑得合不拢嘴”? “笑得合不拢嘴”是因颞下颌关节脱位所致,因为该关节的关节囊较松弛,当大笑时由于张口过大,下颌头可向前滑至关节结节的前方而不能退回关节窝,造成关节脱位。

常用重要骨性标志

常用的重要骨性标志 一、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角、骶 管裂孔、第7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动脉结节。 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的上缘,与第2胸椎体平齐。其上方为胸 骨上窝。 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的横行突起,自颈静脉切迹向下约两横指处,是重要的骨性标志。胸骨角的两侧接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后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也是气管杈、主动脉前、后端、心脏上界、食管第二个狭窄和胸导管左移处的水平;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纵隔的分界线。 3、肋弓:由第7—10肋软骨依次相连而成。触摸肝、脾的标志。 4、剑突:胸骨下方的突出,位于两侧肋弓之间,剑突与左侧肋弓的 交点处是心包穿刺的常用部位。 5、骶角、骶管裂孔:沿骶正中嵴向下摸到骶管裂孔,在裂孔的两侧科 摸到骶角,为骶管麻醉定位标志。 6、第7颈椎棘突:头前俯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为确定椎骨棘 突序数的标志之一。 7、颈动脉结节: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平环状软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拇指向后压,

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颅的骨性标志:枕外隆突、颞骨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 1、枕外隆突:位于枕部向后最突出的隆起,其深面为窦汇。 2、颞骨乳突:耳廓后方,内部有乳突小房;其根部前缘的前内方有 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乳突深面的后半部为乙状窦沟。 3、颧弓:上缘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知颞浅动脉的搏动;中点上方 约4cm处为翼点,内有脑膜中动脉 通过;下方一横指处,有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 4、眉弓:眶上缘稍上方的弧形隆起,内部是额窦。 5、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转折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 折。 三、上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锁骨、肱骨下端 的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尺骨茎突等。 1、肩峰——锁骨外侧端外侧,高耸于肩关节的上方,为肩部的 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2、肩胛冈——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通过第3胸椎棘突。 3、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从后面计数肋骨

头颅手术定位

头部重要骨性标志 1,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 2,颧弓:其上缘相当于大脑颞叶前端下缘 3,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3。8CM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 4,星点:位于颅后部两侧,是枕,顶,颞三骨在乳突根后上方的交汇点。相当于外耳门上缘与枕外隆凸连线上方1。5CM,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5CM。其适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5,乳突: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 6,枕外隆凸:内面为窦汇 主要标志线: 1,下横线:自眶下缘至外耳门上缘的连线 2,上横线:自眶上缘向后画一与下横线平行的线 3,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的连线 4,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作与上下横线相垂直的线 5,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向上作一与前垂直线平行的线 6,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 顶节结。 此节结在顶叶或额叶近顶叶病变的手术定位中作用较大。尤其是利用CT片在接近顶部的扫描层面定位时作用较大,可以使新手避免产生病变在额叶或颞部的错觉。 具体应用上就是认真观察病变和顶节结的相对关系,在双顶节结连线的前面还是后面?据中线的距离多少(从比例尺上读出相对精确的数字,必要时可以用尺量)?再结合扫描的层面数(CT平扫一般10mm/层,小儿有时是8mm/层),就能从三维的角度定位病变。用此方法不易在读片时产生“错觉”。 顶节结点在CT上就是两侧最向外突出的弧线最高点。 见周良辅的神经外科手术学上有非常好的论述,现转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1,确定CT或MRI横断面扫描的基础.临床常用眶耳(OM)线,瑞氏基底(R线和眉听(EM)线. 2,找出OM平面的扫描片和显影最佳的并于OM线平行的肿瘤层面扫描片.把上述两片重叠(即矢状线和横径中点相互重叠),画出肿瘤层面的外耳道连线,求出肿瘤中央距矢状线和外耳道连线的距离. 3,病人头皮表面的定位.用龙胆紫画出病人的OM线(双侧),径双侧外耳道作OM线的垂直线.根据肿瘤层面与OM层面的距离,定出病人头皮表面的肿瘤层面,再根据肿瘤层面扫描片测得瘤中央与矢状线和外耳道连线的距离,标出肿瘤在病人头皮的投影. 再,头皮的重要标志如下: A 中央沟----鼻根点至枕外粗隆沿矢状缝连线的1/2向后再加2cm为中央沟上端,颧弓中点与中央沟上端连线与额颧突和75%鼻根点至枕外粗隆连线的交点为中央沟下端,连接中央沟上下端即为中央沟的头皮投影. B 外侧裂----额颧突与75%鼻根点至枕外粗隆连线的前3/4. C 翼点----额颧突后3cm,位于外侧裂投影连线上. D 星点----颧弓根与枕外粗隆连线中点,触摸凹陷点. 平时颅内病变手术定位主要靠CT和MRI定出病灶大概位置再画皮瓣,头部CT影象不如

胸部的骨性标志

胸部的体表骨性标志 胸部体表标志包括骨骼标志、自然陷窝和人工划线或分区等,可用来标记胸部脏器的位置和轮廓,也可用于描述体征的位置和范围,还可用于指示穿刺或手术的部位。如胸骨角平第2 肋软骨水平,胸腔穿刺抽液多在肩胛下角线第7~9 肋间。 一、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suprasternal notch)位于胸骨柄的上方。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正中。 胸骨柄(manubrum sterni)为胸骨上端略呈六角形的骨块。其上部两侧与左右锁骨的胸骨端相连接,下方则与胸骨体连接。 胸骨角(sternal angle)又称Louis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 肋软骨相连接,胸骨角还标志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4 胸椎下缘水平。 剑突(xiphoid process)位于胸骨体下端,呈三角形,其底部与脚骨体相连,正常人剑突的长短差异很大。 腹上角为左右肋弓(由两侧的第7~10 肋软骨相互连接而成)在胸骨下端会合处所形成的夹角,又称胸骨下角(infrasternal angle)。正常为70°~110°,体型瘦长者较小,矮胖者较大.深呼气时可稍增宽。其后为肝脏左叶、胃及胰腺所在区域。 肋骨(rib )共12 对。肋骨除被锁骨和肩胛骨掩盖部分外,大多能在胸壁触及。在背部与相应的胸椎相连,由后上方向前下方倾斜。其倾斜度上方略小,下方稍大。第1 ~ 7 肋骨在前胸部通过各自的肋软骨与胸骨相连。而第8 、9 、10 肋软骨通过上一肋软骨与胸骨相连。第11 和12 肋骨不与胸骨相连,称为浮肋(free ribs)。 肋间隙(intercostal space)为两个肋骨之间的空隙,第一肋骨下面的间隙为第一肋

人体解剖学之重要骨性标志

一、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角、骶管裂孔、第7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动脉结节。 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的上缘,与第2胸椎体平齐。其上方为胸骨上窝。 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的横行突起,自颈静脉切迹向下约两横指处,是重要的骨性标志。胸骨角的两侧接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后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也是气管杈、主动脉前、后端、心脏上界、食管第二个狭窄和胸导管左移处的水平;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纵隔的分界线。 3、肋弓:由第7—10肋软骨依次相连而成。触摸肝、脾的标志。 4、剑突:胸骨下方的突出,位于两侧肋弓之间,剑突与左侧肋弓的交点处是心包穿刺的常用部位。 5、骶角、骶管裂孔:沿骶正中嵴向下摸到骶管裂孔,在裂孔的两侧科摸到骶角,为骶管麻醉定位标志。 6、第7颈椎棘突:头前俯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之一。 7、颈动脉结节: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平环状软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拇指向后压,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颅的骨性标志:枕外隆突、颞骨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 1、枕外隆突:位于枕部向后最突出的隆起,其深面为窦汇。 2、颞骨乳突:耳廓后方,内部有乳突小房;其根部前缘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乳突深面的后半部为乙状窦沟。 3、颧弓:上缘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知颞浅动脉的搏动;中点上方约4cm处为翼点,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下方一横指处,有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 4、眉弓:眶上缘稍上方的弧形隆起,内部是额窦。 5、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转折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 三、上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锁骨、肱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尺骨茎突等。 1、肩峰——锁骨外侧端外侧,高耸于肩关节的上方,为肩部的最高点, 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2、肩胛冈——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通过第3胸椎棘突。 3、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从后面计数肋骨及肋间隙的重要标志;并相当于第7胸椎棘突高度,可计数椎骨棘突序数。 4、肱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尺骨鹰嘴三者在伸肘时,同在一条直线上;而屈肘时,三者连线呈一等腰三角形。 5、尺、桡骨茎突——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低1~1.5cm。 6、豌豆骨——位于小鱼际的根部,腕部远侧皮纹内侧的突起,其外侧有尺 神经深支到达手掌。 四、下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坐骨结节、大转子、胫骨粗隆、胫骨前缘及内侧面、腓骨头、内踝、外踝。 1、髂嵴、髂结节——骨髓采样处,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经过第4腰椎棘突,腰椎穿刺据此定位。 2、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骨盆测量的标志。

关节活动度评定知识分享

关节活动度评定

1.关节活动度评价的设备: 1.普通量角器法 目测ROM较为粗糙,因此一般用量角器进行检查。普通量角器用两根直尺连接一个半圆量角器或全圆量角器制成,手指关节用小型半圆角器测量。(见图2-1-7),使用时将量角器的中心点准确对到关节活动轴中心(参照一定的骨性标志),两尺的远端分别放到或指向关节两端肢体上的骨性标志或与肢体长轴相平行。随着关节远端肢体的移动,在量角器刻度盘上读出关节活动度。 2.方盘量角器测量法 范振华在1974年设计了一种方盘量角器,用正方形,每边长12cm,上有圆形刻度盘的木舯,加一指针及把手构成(图2-1-8)。在木盘刻度面处于垂直位时,方盘中心的指针由于重心在下而自动指向正上方。使用时采取适当姿位使关节两端肢体处于同一个垂直面上,并使一端肢体处于水平位或垂直位,以方盘的一边紧贴另一肢体,使其刻度面与肢体处于同一垂直面上,即可读得关节所处的角度。

便携式肌力测试与关节活动度计 品牌:perforembetter 简介: 创新肌肉骨骼测试设备本产品是市场上第一个能够同时精确,科学地进行肌力测试与关节活动度的双功能测试的设备,本产品所附软件可以将测试结果传输,存储到电脑。专利号:#s 6,792,801 及D490732在一个设备中整合两项评估功能,消除了对多个不同器械的需求,肌肉测力计精确到1%,活动度测试精确到1°测压测力计采用双阈值设定,三测试头-平面、曲线和数字,相应软件配置包含使用方法示意图。 2.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1、舒适体位 2、暴露测量的关节 3、确定测量关节的骨性标志 4、专人测量 5、主动关节活动测量、被动关节活动测量(以划线方式定位)。 6、正确找准运动轴、固定臂、移动臂 一、脊柱 (一)颈椎ROM 1、颈前屈0 ° -- 45° 2、颈后伸0 ° -- 45° 体位:端坐或直立轴心:下颌角固定臂:肩上

头部重要骨性标志

头部重要骨性标志 1)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 2)颧弓:其上缘相当于大脑颞叶前端下缘 3)翼点:位于颞窝前下部较薄,额、顶、颞、蝶骨会合处多数人成“H"形缝,此处最为薄弱,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常有血管沟)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3.8CM处 4)星点:位于颅后部两侧,是枕,顶,颞三骨在乳突根后上方的交汇点。相当于外耳门上缘与枕外隆凸连线上方1.5CM,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5CM。其适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 5)乳突: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 6)枕外隆凸:内面为窦汇主要标志线:1)下横线:自眶下缘至外耳门上缘的连线2)上横线:自眶上缘向后画一与下横线平行的线3)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的连线4)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作与上下横线相垂直的线5)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向上作一与前垂直线平行的线6)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 颅顶盖大致的解剖特点:头发——头皮——帽状腱膜—— 颅骨板——硬脑膜——脑组织 我们医院目前N外手术的大致分类:颅脑和椎管的手术 颅脑手术:前颅和后颅 前颅手术包括:额部、顶部、枕部、颞部(大脑半球)

后颅手术包括:小脑、丘脑、乙状窦入路 椎管手术包括:颈椎、胸椎、腰椎 几种常见的颅脑手术入路的体位、皮肤切口和适应症 额叶切除术 适应症:脑脑挫裂伤新生物血管病变癫痫血肿 体位:仰卧位,头部用头架固定,头部向对侧肩部旋转20~30度,用一肩垫垫于肩下 皮肤切口:(额叶位于中央沟之前外侧裂的上方)做单侧的弧形切口或双侧冠状切口 癫痫颞叶切除术 适应症:药物治疗无效的癫痫 体位:仰卧位,头部用头架固定,头部向对侧旋转60度,后仰50度,目的是使额颞部大致处于水平面上,用一肩垫垫于同侧肩下 皮肤切口:标准的是“?”形切口,起始于耳屏前的颧弓 经大脑半球间入路 适应症: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肿瘤大脑前动脉复杂动脉瘤中线肿瘤半球间血管瘤性病变 体位:仰卧位,头部固定在正中位或向对侧倾斜20~30度 皮肤切口:右侧入路,为马蹄形切口或单侧半冠状切口 枕叶切除术 适应症:枕叶肿瘤枕叶血管畸形 体位:侧卧位,头部用头架固定,转向地面与之成40~50度角,即四

人体解剖学练习题运动系统

1、下列对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骨髓腔、骨膜和关节软骨构成 B. 骨骺由骨密质构成 C. 成人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 D.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 每块骨均不能视为一个器官 2、不成对的脑颅骨有( ) A.顶骨 B.颞骨 C.蝶骨 D.上颌骨 E.泪骨 3、解剖学姿势的描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 A、身体必须直立 B、两眼平视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旁自然下垂 D、手掌面对躯干 E、两足跟靠拢,两趾接触并指向前方 4、骶管麻醉须摸认的骨性标志( ) A.骶正中嵴 B.骶岬 C.骶角 D.骶后孔 E.都不对 5、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 A. 上颌窦 B. 额窦 C. 蝶窦 D. 筛窦中小房 E. 筛窦后小房 6、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 ) A. 上颌窦 B. 额窦 C. 筛窦前群 D. 筛窦中群 E. 以上都是 7、在直立姿势下,不能由于重力作用而引流的鼻旁窦是( ) A.额窦 B.蝶窦 C.上颌窦 D.筛窦 E.以上都不对 8、下列何骨属于长骨( ) A.第八肋骨 B.舟骨 C.趾骨 D.跟骨 E.椎骨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人体九大系统( ) A.消化系统B.脉管系统C.免疫系统D.内分泌系统E.感觉器10、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 ) A.位于骨骺内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 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D.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E.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11、有关各部椎骨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椎体的横断面呈肾形B.颈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 C.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D.腰椎体的横断面呈椭圆形 E.胸椎横突有孔啊 12、胸骨角( ) A.位于胸骨体和剑突的交界处B.是两侧肋弓形成的夹角 C.两侧平对第2肋D.两侧平对第2肋间隙 E.两侧平对第3肋 13、骶管麻醉时须摸清的骨性标志是( ) A.骶前孔B.骶后孔C.骶岬D.骶角E.骶管 14、不属于肩胛骨的结构是( ) A.肩峰B.肩胛冈C.肩胛下窝D.喙突E.滑车切迹 15、桡神经沟位于( ) A.肱骨 B.桡骨 C.股骨 D.胫骨 E.尺骨 16、蝶窦开口于( )

全身重要的骨性标志和肋计数标志

(一)颅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乳突:在耳廓后方可摸到较硬的隆起的乳突 2、颧弓:在颜面的两侧、颧骨后方的横形隆起为颧弓 3、下颌头:颧弓的后下方为颞下颌关节,张口时出现一凹窝并可触及下颌头向前移动 4、下颌角:沿下颌骨下缘向后方可摸到下颌角。 5、枕骨隆凸:枕骨后面正中明显向后凸出的骨性隆起。 6、框上孔或眶上切迹:框上缘中、内三分之一。 7、眶下孔:框下缘中点下方0.5?1.0cm 处 (二)躯干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胸骨角:在胸骨柄和胸骨体交界处可摸到横行的隆起,即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主要标志。 2、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方的凹窝中,其两侧恰为锁骨的胸骨端, 3、剑突:胸骨体下部的突起,在两侧肋弓的夹角内。 4、肋弓:可分为左右肋弓,位于剑突两侧,触诊肝脾的标志。

(三)上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锁骨:横于颈根部两侧,全长均可摸到 2、肱骨内、外上踝:肘关节两侧,内上踝突出较为明显 3、尺骨鹰嘴:肘关节后方明显的突出 4、肘后三角:当肘关节呈90度角时,鹰嘴和肱骨内外上踝连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当肘关节脱位或骨折时,三者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5、桡骨茎突:桡腕关节外侧稍后方桡骨上的突起 6、尺骨头和尺骨茎突:自尺骨鹰嘴向下可摸到尺骨全长,其末端为尺骨头和尺骨茎突 7、肩胛冈和肩峰:肩胛骨的背面可摸到横行的肩胛冈,其外侧即为肩峰,是肩部最高点。 8、肩胛下角:平对第七肋骨或肋间隙,常作为背部记数肋骨的标志 (四)下肢骨的主要标志 1、髂嵴:腰部下方可摸到的横行隆起,即为髂嵴。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四腰椎棘突,为临床上腰椎穿刺的定为标志 2、髂前上棘:髂嵴前端,体表可明显看到此标志 3、坐骨结节:坐位时骨性最低点

解剖学名词解释(详细版) 中职

1、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结构称器官。 2、内脏----消化、呼吸、泌尿及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都位于胸、腹、盆腔内,并借一 定的孔道与外界想通,总程内脏。 3. 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下 肢并拢,足尖向前。 4. 锥孔----椎体呈短园柱状,椎弓呈半环形,连与椎体后外侧,两者共同围成锥孔。。 5. 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其间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6. 骶角----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起的结构,称为骶角。可在体表摸到,临床上常用骶角作为骨性标志来确定骶管裂孔的位置。 7、界线----是指由骶骨的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也是盆腔的入口。 8、椎间盘----是指相邻两个椎体间的连结,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髓核为柔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位于中央部的;纤维环呈同心圆排列在髓核周围,坚韧而有弹性。 9、胸廓----是胸腔壁的骨性基础和支架。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个胸骨借关节、软骨连结而组成。 10、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交界处向前微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体表可摸到,常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11. 肋弓---是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而形成,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12、胸骨下角---是两侧肋弓与剑突结合共同形成的向下开放的角。 13、翼点----颞窝内在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的会合处称翼点,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故外伤骨折时,易伤及该血管,引起颅内出血。 14. 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以及筛骨内含气的空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即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 15、桡神经沟----肱骨中部后面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有桡神经经过,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桡神经。 16、肘后三角----肘关节屈肘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3点连线构成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17、耻骨下角----两侧的坐骨支和耻骨下支连成耻骨弓,其间的夹角称耻骨下角。 18、足弓----是跗骨与跖骨连结而成的凸向上的弓,具有支撑,保护和缓冲的作用。 19、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由腹外侧壁三个阔肌的腱膜构成,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20、腹股沟韧带----由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增厚卷曲形成,连于髂前上嵴和耻骨结节之间的腱性结构,构成腹股沟管的下壁。 21、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的一条斜行的肌腱裂隙。长4~5cm,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22、骶管裂孔----骶骨中央有一纵贯全长的管道,称为骶管;骶管向下开口形成骶管裂孔。 23、股三角----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和长收肌围成,从外向内有股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通过。 24、上消化道----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之间的消化道称为上消化道。 25、咽峡----由腭垂、两侧腭舌弓和舌根所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26、十二指肠悬韧带----是将十二指肠空肠曲固定于腹后壁上(右膈脚)的腹膜皱襞和肌组织,有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是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重要标志,临床上称其为Treitz韧带。 27、回盲瓣----指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而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有阻止小肠内容

人体解剖学之重要骨性标志(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之重要骨性标志 一、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 剑突、骶角、骶管裂孔、第7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 动脉结节). 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的上缘,与 第2胸椎体平齐。其上方为胸骨上窝。2、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的横行突起,自颈静脉切 迹向下约两横指处,是重要的骨性标志。胸骨角的两 侧接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后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也是气管杈、主动脉 前、后端、心脏上界、食管第二个狭窄和胸导管左移 处的水平;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纵隔的分界线。 3、 肋弓:由第7—10肋软骨依次相连而成。触摸肝、脾 的标志. 4、剑突:胸骨下方的突出,位于两侧肋弓之 间,剑突与左侧肋弓的交点处是心包穿刺的常用部位. 5、骶角、骶管裂孔:沿骶正中嵴向下摸到骶管裂孔, 在裂孔的两侧科摸到骶角,为骶管麻醉定位标志. 6、第7颈椎棘突:头前俯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 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之一。7、颈动脉结节: 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 正对环状软骨平面。平环状软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 以拇指向后压,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血 流,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颅的骨性标志:(枕外隆突、颞骨乳突、颧弓、眉弓、 下颌角)。1、枕外隆突:位于枕部向后最突出的隆起,其深面为窦汇。 2、颞骨乳突:耳廓后方,内部有乳突小房;其根部前缘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乳突深面的后半部为乙状窦沟. 3、颧弓:上缘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知颞浅动脉的搏动;中点上方约4cm处为翼点,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下方一横指处,有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4、眉弓:眶上缘稍上方的弧形隆起,内部是额窦。5、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转折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三、上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 锁骨、肱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尺骨茎突等)。 1、肩峰—-锁骨外侧端外侧,高耸于肩关节的上方,为肩部的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2、肩胛冈——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通过第3胸 椎棘突。3、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从后面计数肋骨及肋间隙的重要标志;并相当于第7胸椎棘突高度,可计数椎骨棘突序数。4、肱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尺骨鹰嘴三者在伸肘时,同在一条直线上;而屈肘时,三者连线呈一等腰三角形。 5、尺、桡骨茎突--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低1~1。5c m。 6、豌豆骨—-位于小鱼际的根部,腕部远侧皮

人体解剖学之重要骨性标志

一、躯干骨地重要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角、骶管裂孔、第颈 椎及胸腰椎棘突、颈动脉结节). 、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地上缘,与第胸椎体平齐. 其上方为胸骨上窝.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地横行突起,自颈静脉切迹向下约两横指处,是重要地骨性标志.胸骨角地两侧接第肋(软骨),为计数肋和肋间隙地重要标志.后面平对第胸椎体下缘水平,也是气管杈、主动脉前、后端、心脏上界、食管第二个狭窄和胸导管左移处地水平;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纵隔地分界线. 、肋弓:由第—肋软骨依次相连而成.触摸肝、脾地标志. 、剑突:胸骨下方地突出,位于两侧肋弓之间,剑突与左侧肋弓地交点处是心包穿刺地常用部位. 、骶角、骶管裂孔:沿骶正中嵴向下摸到骶管裂孔,在裂孔地两侧科摸到骶角,为骶管麻醉定位标志. 、第颈椎棘突:头前俯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地标志之一. 、颈动脉结节:即第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平环状软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拇指向后压,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血流,达到止血地目地. 二、颅地骨性标志:(枕外隆突、颞骨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 、枕外隆突:位于枕 部向后最突出地隆起,其深面为窦汇. 、颞骨乳突:耳廓后方,内部有乳突小房;其根部前缘地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乳突深面地后半部为乙状窦沟. 、颧弓:上缘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知颞浅动脉地搏动;中点上方约处为翼点,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下方一横指处,有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 、眉弓:眶上缘稍上方地弧形隆起,内部是额窦. 、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转折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 上肢骨地主要骨性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锁骨、肱骨下端地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尺骨茎突等). 、肩峰——锁骨外侧端外侧,高耸于肩关节地上方,为肩部地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地定点. 、肩胛冈——两侧肩胛冈内侧端地连线,通过第胸椎棘突. 、肩胛骨下角——平对第肋或第肋间隙,是从后面计数肋骨及肋间隙地重要标志;并相当于第胸椎棘突高度,可计数椎骨棘突序数. 、肱骨下端地内、外上髁、尺骨鹰嘴三者在伸肘时,同在一条直线上;而屈肘时,三者连线呈一等腰三角形. 、尺、桡骨茎突——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低~. 、豌豆骨——位于小鱼际地根部,腕部远侧皮纹内侧地突起,其外侧有尺神经深支到达手掌. 下肢骨地主要骨性标志:(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坐骨结节、大转子、胫骨粗隆、胫骨前缘及内侧面、腓骨头、内踝、外踝). 、髂嵴、髂结节——骨髓采样处,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经过第腰椎棘突,腰椎穿刺据此定位.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骨盆测量地标志 前面观: 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 第四胸椎间隙胸骨角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

系统解剖习题 第一部分 头部

第一部分头部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大脑中央前回体表投影相当于() A、中央前沟投影线后方1、5cm宽范围 B、中央沟投影线前方1、5cm宽范围 C、中央后沟投影线前方1、5cm宽的范围 D、外侧沟投影线前方1、5cm宽的范围 E、中央沟投影线后方1、5cm宽的范围 2、穿枕骨大孔入颅后窝,又从颈静脉孔出颅的是() A、舌下神经 B、第一颈神经 C、迷走神经 D、副神经延髓根 E、副神经脊髓根 3、关于面静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位置较浅,伴行于面动脉的前方 B、在下颌角的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后支吻合 C、穿深筋膜,注入颈外静脉 D、眼静脉为面静脉入颅的必经通道 E、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瓣膜 4、脑膜中动脉源于() A、颈内动脉,穿破裂孔入颅中窝 B、上颌动脉,穿棘孔入颅中窝 C、颈外动脉,穿棘孔入颅前窝 D、面动脉,穿卵圆孔入颅前窝 E、颞钱动脉,穿棘孔入颅前窝 5、翼颌间隙位于() A、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 B、翼外肌与下颌支之间 C、翼内、外肌之间 D、颞肌与翼外肌之间 E、翼内肌与上颌骨之间 6、关于眉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位于眶上缘上方 B、为额结节下方的弓状隆起 C、男性隆起较显著 D、其外侧份的深面有额窦 E、其深面为大脑额叶的下缘 7、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是() A、腮腺前缘至口角的连线的后1/3段 B、眶下孔与颏孔连线的中点至腮腺前缘的水平连线 C、口角与腮腺前缘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 D、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 E、以上都不是 8、关于颅顶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颅顶各骨均属扁骨,包括额骨、枕骨、顶骨、蝶骨和颞骨 B、颅顶各骨之间以骨缝相结合,发生颅内压增加时,小儿骨缝可稍分离 C、颅顶骨最薄弱处是颞区,仅有2mm厚,临床上常经此区行颞肌下颅内手术入路 D、颅顶骨骨折时,因首先和直接受力的外板,故外板损伤程度常较内板严重 E、板障静脉经过骨板处留有板障管,这种管道在X线上显示为裂纹状,应和骨折线相鉴别 9、关于腱膜下疏松组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一层蜂窝组织 B、头皮撕脱自此层分离 C、血肿或脓肿可蔓延全颅顶 D、导血管不与板障静脉相连 E、被称为颅顶“危险区” 10、关于表情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皮肌 B、部分起于骨止于皮 C、颞肌、咬肌及翼内外肌均列入表情肌 D、受面神经支配 E、收缩时产生各种表情 11、Which structure forms a border of the tonsillar fossa? A、Torus tubarius B、Palatopharyngeal arch C、Salpingopharyngeal arch D、Lateral glossoepiglottic fold E、Medial pterygoid plate 12、The middle nasal concha is a part of which bone? A、Ethmoid bone B、Maxilla C、Palatine bone D、Sphenoid bone E、All of the above 13、Forward movement of the condyle of the mandible during wide opening of the jaws is accomplished mainly by the A、anterior part of temporalis muscle B、lateral pterygoid muscle C、masseter muscle D、medial pterygoid muscle E、the posterior part of the temporalis muscle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垂体窝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位于蝶骨体上 B、是颅中窝结构的一部分 C、与蝶窦紧密相邻 D、其前后有海绵窦 E、其顶部为硬脑膜形成的鞍隔 2、通过颈静脉孔的有() A、舌咽神经 B、颈内动脉 C、迷走神经 D、颈内静脉 E、舌下神经 3、颅内,外静脉可经下列哪些途径相交通()

人体解剖学习题集

人体解剖学习题集 目录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解剖学姿势 2 内脏 3 矢状面 二、填空 1 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距正中矢状面近的为_____,较远的为_____。 2 以解剖学姿势为准,病人仰卧于手术台上时,近者_____为上,近者_____为下。 3 沿器官长轴所做的切面为_____切面,与其长轴垂直的切面为_____切面。 三、单项选择题 1 常用来描述空腔器官的方位 A 上和下 B 前和后 C 内和外 D 近侧和远侧 E 深和浅 2 关于矢状轴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 A 呈上下方向 B 呈前后方向与身体长轴垂直 C 呈垂直方向 D 与垂直轴平行 E 可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四、简答 1 说出人体有哪些系统属于内脏,为什么? 第一篇运动系统 一、名词解释 1 翼点 2 胸骨角 3 足弓 5 股三角 二、填空题 1 运动系统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 组成。 2 骨髓分为具有造血功能的_____ 和无造血功能的_____两种。 3 骨的基本构造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 关节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 根据骨的外形,可把全身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四类。 6 躯干骨包括_____26块、_____1块和_____12对_____。 7 椎骨分为前部呈圆柱形的__________和后部呈弓形的_____两部分。 8 有横突孔的椎骨是_____ ;椎体上有肋凹的椎骨是_____ ;有齿突的椎骨是_____。 9 胸骨由_____ 、_____和_____三部分组成。 10 髋骨由_____、_____ 和_____ 组成。 11 鼻旁窦共有4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2 颅底内面有三个窝,从前向后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 13 连结椎骨的长韧带有_____、_____、_____。 14 脊柱侧面观有四个生理弯曲,即凸向前的_____、_____ 曲和凸向后的_____、_____曲。 15 肘关节包括三个关节,即_____、_____和_____。 16 膝关节由_____和_____构成,其辅助结构包括关节囊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关节囊外的_____、_____。 17 踝关节由_____、_____和_____组成 18 胸锁乳突肌一侧收缩使头向_____屈,脸转向_____;两侧同时收缩使头_____。 21 臂肌前群有_____、_____和_____;后群有_____。 22 使肩关节外展的肌有_____和_____;内旋的肌肉有_____、_____;外旋的肌有__________;同时使肩关节内收、后伸和内旋的肌有_____和_____。 23 膈有三个裂孔:即_____、_____和_____。 24 腹股沟三角由_____、_____和_____ 围成。 25 腹前外侧壁有三块扁肌,由浅及深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 26 小腿三头肌由_____和_____合成,以粗大的_____止于跟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