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第一课时参考学案2

《中东》第一课时参考学案2
《中东》第一课时参考学案2

《中东》第一课时导学案2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1)通过阅读中东的图片、资料,学会描述中东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找出主要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

(2)说出中东的资源特点,记住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原因,理解资源与地区发展的关系。

(3)知道中东宗教类型,文化的差异和矛盾,宗教民族差异对本地区稳定的影响。

智能的培养:

(1)进一步培养读图和对地理信息进行归纳、推理、对比以及分析判断能力。(2)培养关注世界上焦点地区和焦点问题的习惯,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思想教育:

(1)通过对中东资源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地观、和平观。

重点:(1)中东地区是世界的热点地区,以及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2)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和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4)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学习难点:中东地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分析。

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

小组讨论汇报材料,谈对中东的初步印象。

探讨中东地区范围及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一、阅读课本及补充材料。

1948——1973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进行了四次战争,

统称为中东战争。

1980——1988年,伊朗与伊拉克之间进行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发生了海湾战争。

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1998年,美英再次轰炸伊拉克。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发生了美伊战争。

思考:

1、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呢?

2、假设,现在我们就是中东的一名中学生,你有何感想?

二、课件展示:中东的范围动画展示,相关资料链接,回答下列

问题:

1、中东包括了哪些国家呢?这里有没有你早已熟悉的国家?

2、你能否在地图上指出中东的主要国家?

3、中东地跨哪三洲五海?在图上指出。

4、填表并体会: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5、中东与西亚的范围有什么区别?

6、为什么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成为大家抢占的目标?

自我检测题

1.据中东位置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

B.东地处亚、欧、美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

C.东地处南、北美、非三大洲,沟通北冰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

D.东地处亚、欧、大洋洲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

2.下列海峡属于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A.马六甲海峡B.台湾海峡

C.土耳其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

3.中东周围的海区称为“五海”,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A.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

B.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

C.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

D.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4.写一写你对中东的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

5.读“苏伊士运河图”,回答:

(1)苏伊士运河是_______洲和_______洲的分界线。

(2)苏伊士运河属于________(国家),因此该国是地跨两洲之国。

(3)苏伊士运河连接_______海和______海,缩短了_______洋到_____洋的航线,交通位置非常重要。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题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班级姓名 主备人李勇审核人高勇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91、92、9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自主学习 我能填 1、把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块。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认识 1、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 2、我会读:读作。 3、我会写:先写中间的横线,即分数线,再写分数线下的“2”,即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1”,即分子。

4、我用卡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认识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应该怎样分(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2、得出,每一份是整块月饼的。 3、我会读:读作。 4、我会写:写作。 5、我发现像、这样的数都是数。 6、完成课本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用相同大小的纸片折出和,将和进行比较,我发现()比()大。 2、用相同大小的纸片折出和,将、进行比较,我发现()比()大。 3、我得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 4、我找到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是。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看分数,涂颜色 2、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3、你能用同一张纸折出、、、、、……吗?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学案

专题:一次函数 基础知识梳理 1、正比例函数 一般地,形如y = 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正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 = kx(k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和(1,k)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 kx。当k>0 时,直线y = kx经过第象限,从左 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当k<0时,直线y = kx经过第象限, 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 的增大. 3、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y = kx(k0)中的常数k,其基本步骤是:(1)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y = kx(k0);(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系数k 的一元一次方程;(3)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k;(4)将求得的待定系数的值代回解析式. 4、一次函数 一般地,形如y = kx+ b(k,b 是常数,k≠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当b=0 时,y =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5、一次函数的图象 (1)一次函数y = kx+ b(k0)(的图象是经过(0,b)和(- b,0)两点的一条直 k 线,因此一次函数y = kx+ b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 =kx+b. (2)一次函数y = kx+b的图象的画法. 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情况下:是先选取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0,b),(- b,0).即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的点. k

七年级地理下8.1《中东》学案(人教版)汇编

【目标导航】 1 、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重点) 2、知道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热点问题的原因(重点) 3 、知道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地区,并能说出运送石油的三条主要路线(重点、难点) 【探究过程】 【探究板块一】:长期的热点问题 1、 2 我会总结: 【反馈训练一】 (荣城10)(1).下列叙述中,不是导致中东地区不安定的原因是( ) A.丰富的石油资源 B.紧缺的水资源 C.复杂的宗教问题 D.人口增长速度快 【探究板块二】:三洲五海之地 2、 读图8.2,说出中东的地理位置具有什么特点, 使其成为东西方势力争夺的热点? 4、完成P57活动1、(1),分析中东为什么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

4、读图8.3,分析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6、对比下图说出中东和西亚范围的差别。 【反馈训练二】 (2).(乳山08)属于中东地区周围的“五海”,但不是海洋的是 A. 里海 B. 黑海 C. 地中海 D.红海 (3).(08乳山)中东地区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是 A. 土耳其 B.俄罗斯 C. 埃及 D.沙特阿拉伯 【探究板块三】:丰富的石油资源 7、读图8.5,完成活动2,分析为什么说中东是世界石油宝库? 8、读图完成58页活动1 我来总结: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10、读图8.6,完成活动3。 11、同样是输出至西欧各国,航线A 和航线B 的差异何在? 【反馈训练三】 (4)(荣城08)中东石油带的中心是( ) A.红海 B.黑海 C.里海 D.波斯湾 (5)(荣城09)读右图,石油运输量最大的海运线路是 A.波斯湾—地中海—大西洋—西欧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导学案 Period 1 (Section A 1a~2c)备课组长: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词汇:will, robot, everything, paper, use, fewer, less, pollution 2.熟练掌握以下句型: (1) Kids will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s. (2) There will be more pollution. (3) A:Will people live to be 200 years old?B:Yes, they will./ No, they won’t. (4) A:Will there be fewer trees? B:Yes, there will. /No, there won’t. 3. 学会运用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和will 构成的一般将来时态对未来进行预测。 4. 学会运用more, fewer, less。 教学重难点: 1.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和will 构成的一般将来式结构及用法。 2.more, fewer, less的用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看看下面几句话有什么特点?你能总结出来吗? A)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when I grow up.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ports meeting next month. 这两句话都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时态,它们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我打算下周去看望我的爷爷。____________ (2)明天将会有一场篮球比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People will have robots in their homes in 50 years. Kids will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 in ten years. 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2.小组讨论1a对未来的预测,并总结1a中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3.听1b录音中对未来的预测,完成1b的听力任务。 4.Pairwork:练习对话 A:Will people use money in 100 years? B: Yes, they will /No, they won’t. A: Will there be one country? B: Yes, there will./ No, there won’t. 5.自主探究:观察1a中预测未来的句子,请你来总结: (1) 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或情况应该用_______ +____________来表达。其否定形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1导学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1导学案 § 1.5.1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课堂训练: 作出函数y = 2x-5的图象,观察函数图 象回答下列问题: 当x 时,2x - 5 = 0; 当x 时,2x - 5 > 0; 当x 时,2x - 5 V 0; 当x 时,2x - 5 > 3. 如果y =—2x - 6,当x取何值时, y > 0?y V 0?y V -3? 已知y仁-x+3,y2=2x-3 ,当x取何值时y1 > y2 ? 给出两直线的图像 、兄弟俩赛跑,哥哥先让弟弟跑3,然后自己才开始跑 已知弟弟每秒跑2,哥哥每秒跑3。 列出哥哥跑的距离y1与时间x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列出弟弟跑的距离y2与时间x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在同一坐标系上作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何时哥哥追上弟弟? )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

)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 )谁先跑过8?谁先跑过50? )你是怎样求解的?与同伴交流。 晚间训练: 作出函数y = 3x —3的图象,并根据图 象填空: 当x时,y = 0; 当x时,y>0; 当x时,y v 0; 当x时,y v 3. 两个一次函数y仁ax+b,y2=x+n的图 象如图所示,看图填空: y1 v 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当x=时,y1=y2 百舸竟渡,激情飞扬,端午节期间,某地举行龙舟比赛,甲、乙两支龙舟在比赛时路程y与时间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的问题: 8分钟时,哪支龙舟队处于领先位置? 在这次龙舟赛中,哪支龙舟队先到达终点?先到达多少时

间? 求乙队加速后,路程y 与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已知yi = 2-x, y2 = x+1,当x取何值 时,yi = y2?y1 > y2?y1 V y2? 书本23页第三题,每组1、2、3号必做。其他同学选做甲、乙两辆摩托车从相距20的A,B两地相向而行,图中分别表示甲、乙两辆摩托车离A地的距离s与行使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 哪辆摩托车的速度较快? 经过多长时间,甲车行驶到A、B两地的中点?

旅游地理学案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课程学习目标〗学习自主化 1.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产生的相应环境问题; 2.通过读图和分析材料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理解环境伦理的含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课程导学建议〗导学规范化 [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节教学难点:环境伦理观的形成。 [教学指导]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要讲清楚两点内容:①人类与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②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可采取让学生读图1-1-4分析人类社会不同阶段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征,第一阶段:人口的增长缓慢,生产力技术水平较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大。第二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利用资源的增加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加大。第三阶段:人类逐渐认识到人口的高速增长、资源的高消耗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种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模式对人类本身危害极大,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关注环境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分析课程内容一,理解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变化。 本节最后部分介绍环境伦理观的形成过程,教材将传统伦理道德与环境伦理道德进行了简单的比较,以利于学生理解。学生对传统伦理理观念比较陌生,教师可以补充相关内容,利用课程内容二组织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图文并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说明,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读图、用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图片、材料,让学生相互交流获得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不看不讲 〖知识体系图解〗系统形象化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1)畏惧和崇拜自然 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2)主宰自然 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3)协调发展 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传统伦理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 环境伦理观:不仅表现在人类行为中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认为破坏环境从而侵犯(4)他人利益的行为时不道德的;而且还表现在人类与自然的利益上, 认为破坏环境从而危害(5)物种和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课堂预习交流〗知识问题化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有哪几个发展阶段?简述各阶段人类如何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2017区域地理 中东 学案

《区域地理》----- 中东 高考频率………三年4考高考指数:★★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填图等形式,明确中东的(经纬度、海陆)位置。 2、阅读相关材料,把握中东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形成区域分析思路。。 3、进行案例分析中东对“水、石油”资源的开发,掌握以色列节水农业的借鉴之处,剖析石油经济的区位条件。 4、跨区域对比干旱,找异同,形成全球空间概念。 5、关注中东人民的生活,维护和平,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东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横向、纵向知识体系(如:干旱为主的气候——灌溉农业——以色列、埃及为例重点学习)。 2.中东的区域评价(优势、劣势)和跨区域对比干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中东的位置与范围 [自主学习]---读西亚和北非图,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邻国,主要河流、运河、海峡、海洋,辨析以下“对错”。分组抢答对错,并解释为什么? 1、中东地区主要指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 感悟: 2、北回归线穿过中东地区的中部,40E穿过波斯湾的东端。() 感悟: 3、中东地区是“三洲五海之地”,土耳其海峡沟通了里海和黑海,曼德海峡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感悟: 【例1】中东地区因石油资源丰富,劳动力短缺,刘洋的叔叔在此打工,叔叔说:“我打工的国家在里海的南边,波斯湾的北边。”聪明的你,能给刘洋解释;刘洋的叔叔在哪个国家打工吗?() A、沙特阿拉伯 B、科威特 C、伊朗 D、土耳其 二、中东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自主学习】阅读中东材料,查阅地图,填写表格。

【案例探究】 【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以色列60%以上的国土处干旱与半干旱状态,水资源严重匮乏。但由于长期致力于发展水技术特别是农业节水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以农业用水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低位,农业节水能力很强。例如,由于使用了压力灌溉方法,以色列单位面积土地的耗水量已下降了50%-70%。现在,以色列境内的灌溉土地都使用了这种灌溉方法。此外,许多田间作物都使用处理后的废水灌溉,通过使用循环水,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同时有利于生态环境。 自建国以来,以农业生产增长了12倍,实现了农业的高速和可持续发展,而农业用水量只增长了3.3倍,不仅以占总人口不到百分之三的农民供给全国农林产品,还大量出口农林产品,其中大量销往欧洲,因而享有“欧洲的厨房”之称,以色列的这些辉煌成就创造了沙漠奇迹,收到高度评价,联合国粮农组织向许多国家推荐以色列的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问题1】以色列的自然区位条件对农业生产是否有利?以色列发展节水农业,让水由“少”变“多”,对我国有什么借鉴之处? 答: 【尼罗河上阿斯旺大坝带来的利弊】 首先,高坝既可以控制河水泛滥,又能够存储河水,以便在枯水季节用于灌溉及其它用途。埃及的可耕地主要位于尼罗河两岸以及尼罗河三角洲的洪泛区,建成高坝后可以大幅度扩大可灌溉的耕地面积,以适应迅速增长的人口。其次,大坝建成后可以产生巨大的发电能力,为工业化提供充裕而廉价的能源。再次,修造大坝所形成的巨大水库及对下游水位的调节,可以发展淡水养殖及内河航运。 大坝工程造成了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质肥力持续下降。沿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土壤盐碱化。河水性质的改变使水生植物及藻类到处蔓延,不仅蒸发掉大量河水,还堵塞河道灌渠等。河水下游泥沙含量减少,再加上地中海环流把河口沉积的泥沙冲走,导致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线不断后退。 【问题2】尼罗河上阿斯旺大坝建设带来的影响? 【石油工业】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65.4%)、产量(30.5%)和输出量(44.7%)最多的地区,炼油业发达。——“3多”举足轻重 【问题3】请你从资源、交通、市场3个角度分析:中东成为“世界石油宝库”的原因?附:石油的3条输出线路

人教版英语必修1Unit2 知识点学案(2)

英语课时学案 课时:第二单元第三课时主备人:冯利娟陈红娜审核人: 高一英语组日期:2012-10学习内容: Language points in Para.3 and Para.5(文章第三第五段中的知识点) 学习目标:Master the usage of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掌握下列短语的用法)be based on at present make use of a number of/the number of 学习重、难点:区别a number of the number of 学习过程: Step 1.Fill the blanks without looking at your book. 1.____________(adj.)实际上;事实上____________(adv) 2. ___________(adj.)流利的;流畅的(adv)____________ 3.__________( adj.)频繁的;常见的(adv)______________ 4 现在___________ 5. 利用;目前___________ 6.例如;像这种的___________ Step https://www.360docs.net/doc/983421834.html,nguage points Para.3 1. 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English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原句翻译) Eg1The film is based on a novel by Lu Xun. 这部电影以鲁迅的小说为蓝本。2.This news report is based entirely on facts. 这篇新闻报道是完全以事实为根据的。 (1)be based on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翻译: What he said was based on facts. 这个电影是以一本著名的小说为依据。 (2)more….than 意思是:是···而不是··· 与其说···还不如说··· Eg ①He is more a friend than a teacher. 与其说他是老师,不如说他是朋友。 ②He is more lucky than clever 与其说他聪明,倒不如说他幸运。 运用:翻译He is more lazy than stupid. more than 意思是:多于超过,不仅仅 翻译:He is more than a teacher in our school. He made more than ten friends in this class. (3)at present 意思是 翻译:At present, he is on holiday. 2. So by 1600’s Shakespeare was able to make use of a wider vocabulary than ever before. 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1

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目标认知 重点词汇 1. pants 裤子 2. sock 短袜 3. shirt 衬衫 4. sweater 毛衣 5. shoes 鞋子 6. skirt 裙子 7. sale 出售 8. dollar 美元 9. color 颜色10. black 黑色11. white 白色12. red 红色13. green 绿色14. blue 蓝色15. yellow 黄色16. big 大的17. small 小的18. short 短的19. long 长的20. help 帮助21. want 想要 22. welcome 不用感谢的

23. example 例子 24. ten 十 25. eleven 十一 26. twelve 十二 27. thirteen 十三 28. fourteen 十四 29. fifteen 十五 30. twenty 二十 31. clothes 衣服32. store 商店 33. come 来34. buy 买 35. price 价格36. sell 卖 重点词组及句型: 1. how much 多少、多少钱 2. what color 什么颜色 3. play a memory game 做记忆游戏 4. come and buy 来买 5. Hua Xing great sale 华兴大促销 6. for girls 对于女孩子们 7. have a look 看一看

1. - How much is this T-shirt 这件T恤衫多少钱? -It’s seven dollars. 7美元。 2. Can I help you 我能帮你的忙吗(你想要买什么) 3. What color is it 它是什么颜色的? 4. I will take it. 我买下了。 5. You are welcome. 不用谢。不必客气。 6. Here you are. 给你。 7. We have T-shirts in red, green and white for only 18 Yuan. 我们有红、绿、白体恤衫,只卖18元。 8. Come and buy your clothes at Huaxing’s great sa le. 在华兴大促销活动中来买你的衣服吧。 日常用语: much are these pants 这些裤子多少钱? 2. What color do you want 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3. Can I help you 我能帮你的忙吗?

一次函数研学案1

时) 函数研学案 主备:李玉女 副备 吕秋梅 周遇贤 袁常军 学习目标 1、能从实际问题中分清常量和变量、自变量与函数(因变量),并能理解常量、变量、函数以及函数图象的意义; 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并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理解函数的概念,培养识图能力,发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函数的概念,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热身 1.点P (3,-4)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2.点M (-5,-8)到x 轴的距离是 ,到y 轴的距离是 ,到原点O 的距离是 . 3.若点A 和点B 的横坐标相同,则线段AB 一定平行于 轴,垂直于 轴. 二.自学提示: 阅读书177页至179页 1、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______变量___和___,如果给定一个x 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 值,那么我们称___是_____的函数,其中___是自变量,___是因变量. 概念解读: (a )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函数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即变量x 与变量y 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例如,y = 2x - 1中的对应关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b )给定一个x 的值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1)自变量x 的取值不能使对应关系无意义,如y =1 1 x ,x 的取值不能为_____; (2)自变量x 的取值不能使某个变化过程(实际问题)无意义. 如圆的面积公式S=πR 2中R 不能为_____ (c )给定一个x 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 值 值得注意的是“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 值”的含义,即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值.因此,自变量x 在取值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 y 都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值与它对应 . 如 y = ±x ,这里y 是不是 x 的函数?为什么? 2、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 (1)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三.必做练习: 书179页至180页 四.当堂检测: 某人从甲地出发,骑摩托车去乙地,到达乙地时正好用了2小时,已知摩托车行驶的路程(S 千米)与行驶的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由如图1的图象ABCD 给出,若这辆摩托车平均每行驶100千米的耗油量为2升,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回答 下列问题: (1)行驶一小时,摩托车走了________千米 耗油________升,S 与t 的关系式________. (2)1小时到1.5小时这段时间,摩托车 走了________千米,猜想这段时间出现什么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 (3)1.5小时到2小时这段时间,摩托车走了________千米,S 与t 的关系式________. (4)从甲地到乙地,这辆摩托车共耗油 升. 五.小结:本节课你掌握了那些知识 六.选作练习: 1、张大伯家养了很多小金鱼,每只金鱼卖2元钱,张大伯卖金鱼的收入y (元)与 金鱼的数量x (只)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 因变量为_________ 2、汽车由甲地驶往相距400千米的乙地,如果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小时,那么汽车距乙地的路程S (千米)与行驶时间t (小时)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自变量为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 3、电信公司规定:通话不超过3分钟,收费0.22元,超过3分钟部分,按每分钟0.1元计算(不足1分钟按1分钟收费).求通话费P (元)与通话时间t (分钟)(t>3)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自变量为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英语必修一教学案:Unit 2 Section Ⅱ(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英语必修一教学案:Unit 2 Section Ⅱ(含答案) 一、这样记单词 二、这样记短语

三、这样记句式

1.(教材P9)Later in the next century, people from England made voyages to conquer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nd because of that, English began to be spoken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后来,在17世纪,英国人开始出海远航以征服世界其他地区。于是,许多别的国家开始说英语。 because of 因为;由于 ①We have made such great progress because of your help. 由于你的帮助,我们才取得这么大的进步。 =The sports meeting had to be put off because it rained heavily. 由于下大雨,运动会不得不延期举行。 ③She didn’t come to the party because_of what you had said. 因为你所说的话,她没来参加这个聚会。 2.(教材P10)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even if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kind of English. 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即使他们所讲的语言不尽相同,也可以相互理解。 native adj. 本国的;本地的n.本地人;本国人 事实上,法语不是我的母语。 ②Is her uncle a native of Shanghai, or just a visitor? 她叔叔是上海本地人,还是只是一名游客? ③The researcher says the tiger is native to India. 研究人员说这种虎产于印度。 3.(教材P10)I’d like to come up to your apartment.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一节学案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1.1 物质的变化 ◆☆◆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图片展示:课本中图l—l下雨,图1-2木材燃烧,图1—3植物光合作用,图l—4瀑布下落 提出问题四幅图描述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什么变化? 分析归纳:(1)图1-1中水汽遇冷凝结成小雨滴过程中发生的是水的__________变化,_______新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__。 (2)图1—2中木材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后生成___________。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 (3)图l—3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通过叶绿体,利用__________和水制造有机物和_________的过程。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 (4)图l-4中水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_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_。 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是化学变化中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做一做: 1、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蒸发 B.冰雪融化C.动植物腐败D.山体滑坡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砂纸擦去铁器上的铁锈B.木材燃烧 C.液态水沸腾变成蒸气D.氢气球升空后胀爆 展示:水分子电解的模型 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提问:通过微观角度判断水电解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分析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水电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构成水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属于______________化。 结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过渡: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实验:取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放人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 展示:课本中图1-6,图1—7,图1-8 总结: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气体产生、温度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实验:观察硫酸铜晶体的变化。完成课本中填空。 (1)取l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它的形状、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硫酸铜晶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铜晶体的水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 (3)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l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

中东学案教案

第一节中东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 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中东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 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4、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二、学习目标 1、在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所濒临的海、海峡及 运河名称等,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地区、主要石油输出国、石油运输路线, 理解中东石油资源对当地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3、运用地图,说出中东地区主要河流、气候特征等,理解水资源对当地农业生产和 生活的影响。 4、通过材料及图片,知道中东人口、民族和宗教特色等,了解中东地区的独特的文 化习俗。 三、学法指导 第一课时 知识点1、中东地区战乱频繁的原因 探究一:阅读课本P50图战争不断的中东,课前收集有关资料,感受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说说自己对中东的了解(常见常听的词语如“恐怖袭击”等)。思考:为什么中东地区战乱如此频繁他们为什么而战 ★★★答:。知识点2、焦点之一:东西方交通要道(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探究二:中东的范围

1、中东在哪里中东地区就是指西亚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1图“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中东的地形”,对照课本P3图“亚洲地理分区”,找出中东范围和西亚范围的异同。 ★★答:中东范围与西亚对比,少了,多了非洲的。 2、你知道伊拉克、巴勒斯坦、以色列这些国家的位置吗请完成课本P53活动1题: ★答:主要国家和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 主要城市——开罗、耶路撒冷、巴格达、德黑兰、伊斯坦布尔、大马士革、贝鲁特、麦加、麦地那 探究三:中东的位置 自古以来,中东是东西方交通要道,被成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备受世人关注。你能说出“两洋”、“三洲”和“五海”分别指什么吗赶快阅读课本P51图“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中东的地形”吧,并完成下列框图,体会中东重要的战略位置。 答: [归纳]: “两洋”指大西洋、印度洋,“三洲”指亚洲、欧洲和非洲,“五海”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土耳其海峡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连接着红海和地中海,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所以中东处在联系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

必修一unit2学案

必修一unit2 学案 1. official adj. 官方的,正式的; 公务上的,职务上的 an official language e.g.⑴ I can hardly believe that is our official attitude. ( ) ⑵ His official duties kept him busy. ( ) n.官员,政府官员 a high official e.g. a bank\ company\ court\ government official 银行|公司|法院|政府要员 officially adv. 正式地;官方地;公开地 2. because of prep. because conj. 因为;由于 e.g.⑴I didn’t buy it ____________________ it was too expensive. ⑵He is absent today ___________________his illness. ⑶He knew she was crying ___________________ what he had said. ⑷We said nothing about it_____________________ his wife’s being there. 3.native adj. 本国的,本地的 be native to …原产于某地的;土产的;当地的 e.g. one's native language 本国语;本地语 e.g. The tiger is native to India. 这种虎产于印度。 n. 本地人;当地人 e.g. You can always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urists and the natives. 4. come up (1) to be mentioned or discussed 被提及;被讨论(不及物动短,不用于被动语态) (2) come up (to sb.) to move towards sb. 走到跟前,走进 (3) come up to sb come up with sth. :think of 想出,提出come across (偶然)发现,遇见 come out 出来;(花)盛开;(书、产品等)上市,发行 come on (用于催促、鼓励)快点!加油!;别装腔,得了吧!come about 发生 Ex: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above phrases. ⑴He ____________ to me and asked for a light. ⑵Have you ______________some new ideas? ⑶The subject _____________ in conversation. ⑷___________, get moving! ⑸They ____________ some old photos when they were tidying their room .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25、矛和盾的集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一、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合作、探究: 1、小组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2、理解重点词语。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máo dùn jìn gōng zhāo jià tǎn kè ( ) ( ) ( ) ( ) jí hé wū guī dà xiǎn shén wēi ( ) ( ) ( ) 2、辨一辨,填空。 驾架 一()飞机打()()驶 坦但担 ()水()是()克 3、形近字我巧辨。 宿()坦()炮() 缩()担()泡() 神()架()攻() 伸()驾()功() 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 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 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重点) 2、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难点) 一、自主学习。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合作、探究: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2、理解:“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外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给你有什么 启发?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三课堂检测: 1、根据内容填空: (1)为了更好地自卫,发明家想到了把盾变成();为了更好地进攻,发明家 想到了在铁屋子上();把矛变成();为了更好地行动,发明家想到了把 双腿变成(),于是,他发明了()。 (2)矛的长处,是可以(),盾的长处是可以(),坦克把盾的() 和矛的()合二为一,战场上大显神威。 2、给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意思。 深: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②时间久③颜色重 1、海水有深有浅。() 2、他拿了一件深蓝色的衣服。 ( ) 3、夜深了,老师们在工作。 ( ) 3、判断,是比喻的打“√”,不是打“×”. 1、如果盾大得像铁屋,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 2、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 ( ) 3、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 ) 4、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 ( ) 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 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 26、科利亚的木匣

1一次函数图像学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5.3 一次函数的图象(1)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会选取两个适当的点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2.了解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及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预习案】 1.自学课本187-188页,思考什么是函数的图象?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2.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经过点(-1,5),则k=______,其图象经过点(0,)(,0)。【探究案】 例1:画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 ①列表: 小结:作一次函数图象有哪些步骤:(1);(2);(3)。 1、有简单的画法吗?试画出一次函数y=-x+2的图象。

小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直线的公理可知:作一次函数(0) y kx b k的图象时,只要确定两个点(0,)(,0),再过这两个点作直线就可以了。 2、同一坐标系中,画一次函数 y=3x-2、 y=3x+2 的图象, ⑴观察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你有什么发现?说 给大家听听. ⑵点(1,2)、(2,4) 是否在所画的图象上?如果 在,在哪一个函数的图象上? ⑶如果(a,4) 在y=4x-4的图象上,求a 的值. ⑷你能求出y=4x-4的图像和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及其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训练案】 1. 一次函数21 y x图象是() A B C D 2.下列点中,不是一次函数21 y x的图象上的点是() A (1,-1 ) B (0,1) C (2,0) D (-1,3) 3.一次函数y=-kx+4的图象经过点(- 1,8),则k=___________.

4. 已知一次函数y=2x-4与y=-x+2. ⑴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 ⑵写出一次函数y=2x-4与y=-x+2的图像交点坐标及其和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后练习题(学案)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后练习题(学案) (测试时间:20 分钟)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的是达尔文 B.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C.古人类首先用火,接着逐渐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D.古人类语言的完善是在直立行走之后 2.能够证明“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与类人猿不同的是古人类能够( ) A.站立 B.直立行走 C.制造简单工具 D.吃各种食物 3.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主要特征有 ( ) ①树栖生活②直立行走③制造工具④产生语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特征是( ) A.发达的大脑 B.会使用天然工具 C.会用复杂的语言交流 D.会制造简单的工具 5.下列各项中,不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的行为的是( ) A.产生面部表情 B.使用并制造简单工具 C.用语言进行交流 D.在陆地上生活,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6.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 ) A.将果实从树上摘下来 B.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依赖 C.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 D.扩大活动范围,利于生存 7.(2019 山西太原期中)生物探究社团的学生为进一步探讨人类的起源,查阅了相关资料, 并得到如下事实:黑猩猩有32颗牙齿,牙齿的结构大体上和人相似;骨格大体上和人相同,尤其是躯干骨与人很相近;拇指较短,可以像人一样与其他相对的指握合;胚胎发育 8~9 个月,胚胎在5个月以前与人的胚胎几乎完全相同;与人类一样有 ABO 血型;与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的表情。这些事实说明( ) A.人类是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B.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C.黑猩猩将来有可能进化成人类 D.人类和黑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 8.在探寻人类祖先的踪迹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①地质考察②寻找古人类化石③寻找古人类遗物④拜访考古工作者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从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直立行走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的意义有( ) ①使前肢得到解放②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③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④显得更加高大,可以吓退猛兽,不再受到伤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B.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 C.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大脑变得越来越发达 D.古人类的化石有利于研究人类起源问题 二、判断题 11.人是万物之灵,是世界的主宰者,有特别发达的大脑,能劳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能适应生物圈中的环境,并对其产生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讨论,请在正确观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观点后的括号内画“×”。 (1)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 (2)“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完成了直立行走,能制造简单工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