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的目送-浅析龙应台之《目送》

人生路上的目送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目送。作者龙应台在散文《目送》当中,通过描述她兒子如何随着年龄增长与她疏离以及描述她与父亲的多次离别,清晰地表达了她对于人生路上亲人之间悲欢离合的无奈以及阔达。

文章所抒发的情感多数归功于作者那细腻、有效的写作技巧。在文中,作者先描写了她儿子华安,在上小学第一天如何手牵手,不断回头和与她的眼光交会;后描写了华安如何在出国流学时如何 “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和 一次都没有回头一瞥。这强烈的对比手法,刻画了她儿子成长前后的态度变化,从而把这份感慨升华为对于亲人离别的启发点。作者更是措词周全,在文中第七段,作者重复使用了“一”字,如“一个人能听的音乐”、“一扇紧闭的门”、“一条空荡荡的街”和“立着一只邮筒”等等。这些均凸显出作者当时落寞的情感。 作者比喻在人群里能简单地找到华安的身影为“像在一百個婴儿同時哭声大作時,你仍旧能夠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进而表现她对儿子的熟悉同骨肉相连。 另外,作者籍着白描,通过极为朴素的文字深刻地体现出了她与父亲之间深遂的温情。作者透过描写她父亲送她去上大学教书时“启动了引擎,却又要摇下车窗”的动作以及透过“因为车子配不上大学教授而觉得对不起她”的语言描写,形象地勾勒出父亲对子女的眷恋和父亲为子女着想的心态。

《目送》一文当中,作者以华安的成长以及父亲的逝去为线索,抒发了她对于悲欢离合的个人认知,其中盖含了的深刻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在文中,作者为了描写华安的成长,借喻道:“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作者还在文中写

道:“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遂,但是,我进不去。”,这刻画了她如何随着华安的成长渐渐地和他之间疏远,再经过她这个离别的经历理解

到了目送的真正含义。这也可以清晰地从文中生动的比喻看出:“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 看著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其中轻描淡写的口气语气更是令读者看出她对逝去离别和目送的超脱、“放开”、毅然的体悟。为了加深读者对于这个感悟的印象,作者在描述华安和父亲分别“离别”后, 用了反复法, 整整重复了一次相同的段落。这样的做法令到文章的主题情感以及含义更加深切。

在阅读完《目送》后,我才发觉原来所谓的目送,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相聚。正所谓“三千流水流不尽,三千落花终离别”,目送和离别即使是痛苦的,无奈的。但是如若没有离别,那么我们又怎会学习去珍惜身边的人呢?人生路上,不能事事如意,但是每当目送过后,我们应摒弃心中的眷恋并送上最为诚挚的祝福,而不是沉溺在那无穷无尽的思念旋涡。我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被父母目送过呢? 我们每个人又何曾不是这样被父母目送过呢? 上小学时、上中学时、出外旅游时... ... 都是! 但是正如龙应台所讲:“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于是对于父母,作为子女能给予他们最好的回报就只有不要辜负他们的期望以及祝福,踏上自己的人生路。因此在人生路上,我们应懂得适时地陪伴;适时地放手; 适时地“珍惜眼前人”; 适时地目送。当我们老了,当我们陪伴子女走过一段人生路后,我们又变成了目送子女的那一个了。这其实是一个轮回,是让每个人成长的不二法门。虽然,我们经常把“永不放弃”挂在口边,但是事实上有时放弃,才是一种更伟大的温情,才是人生路上的延续。龙应台在《目送》一文中不仅仅运用了适当的写作技巧去体现主体和描写,还表达了她最真挚的情感。文中所表达的情怀深深地俘虏了读者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