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细胞核

第八章细胞核
第八章细胞核

第八章细胞核

一、选择题

1.关于核被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由两层单位膜组成

B.有核孔

C.有核孔复合体

D.外膜附着核蛋白体

E.是封闭的膜结构

2.核膜的特殊作用是________

A.控制核一质之间的物质交流

B.与粗面内质网相通

C.把遗传物质DNA集中于细胞内特定区域

D.附着核糖体

E.控制RNA分子在核一质之间进出

3.下列细胞器未发现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 A.质膜

B.核糖体

C.核膜

D.细胞壁

E.液泡

4.在DNA分子中没有的碱基是_________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C.鸟嘌呤

D.尿嘧啶

E.腺嘌呤

5.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分布在___________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核和内质网

D.细胞核和高尔基体

E.细胞核和线粒体

6.rRNA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_

A.高尔基体

B.细胞质

C.粗面内质网

D.核仁组织区

E.滑面内质网

7.关于细胞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核

B.核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遗传信息

C.核的形态有时和细胞的形态相适应

D.每个真核细胞只能有一个核

E.核仁存在于核内

8.电镜下见到的间期细胞核内侧高电子密度的物质是_________

A.RNA

B.组蛋白

C.异染色质

D.常染色质

E.核仁

9.核质比反映了细胞核和细胞体积之间的关系,当核质比变大时,说明_______ A.细胞质随细胞核的增加而增加

B.细胞核不变而细胞质增加

C.细胞质不变而核增大

D.细胞核与细胞质均不变

E.细胞质不变而核减小。

10.rRNA是由_________

A.线粒体DNA转录而来

B.核仁组织者中的DNA转录而来

C.核小体DNA转录而来

D.DNA复制出来

E.以上都不是

11.DNA半保留复制发生于_________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E.间期

12.一般来说染色体最典型、结构最清楚的是_________ A.前期

B.早中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

13.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

A.糖类和蛋白质

B.脂类和DNA

C.DNA和RNA

D.蛋白质和DNA

E.蛋白质和RNA

14.组成核小体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

A.DNA和组蛋白

B.RNA和组蛋白

C.DNA和非组蛋白

D.RNA和非组蛋白

E.DNA和RNA

15.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是________

A.细胞明显增大

B.细胞明显减小

C.核仁明显增大

D.核仁明显减小

E.核仁不变

16.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中同一时期的不同表现B.不是同一物质,故形态不同

C.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增殖周期中不同时期的形态表现D.是同一物质,且形态相同

E.以上都不是

17.一般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__ A.mRNA→DNA→蛋白质

B.DNA→tRNA→蛋白质

C.DNA→mRNA→蛋白质

D.蛋白质→mRNA→DNA

E.DNA→tRNA→蛋白质

18.关于核膜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A.核膜与内质网相连

B.核膜把核物质集中于细胞特定区域

C.核膜是真核细胞内膜系统的一部分

D.有无核膜是真核与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

E.核膜是一层包围核物质的单位膜

19.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

A.染色单体

B.子染色体

C.核小体

D.螺线管

E.超螺线管

20.不是构成核小体核心成分的组蛋白是___________ A.H1

B.H2A

C.H2B

D.H3

E.H4

21.下列不属于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是___________ A.孔环颗粒

B.周边颗粒

C.中央颗粒

D.糖原颗粒

E.细纤丝

22.不能自由通过核膜的物质是_________

A.钾离子

B.双糖

C.氨基酸

D.核蛋白

E.核苷酸

23.一般认为核膜来源于__________

A.质膜

B.线粒体膜

C.溶酶体膜

D.高尔基体膜

E.内质网膜

24.核孔的特征是__________

A.数目多达每平方微米几百个

高中生物复习第5讲 细胞膜与细胞核

第5讲细胞膜与细胞核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题号 1.细胞膜的制备、成分、结构和功能1,2,3,4,5,13,15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6,7,8,9,14 3.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相关实验10,11,12 一、选择题 1.(2018·湖北宜昌期中)下列有关细胞膜制备及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家鸡的红细胞是最佳的实验材料 B.若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应先用镊子去除细胞壁 C.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离心法获取 D.可以利用显微镜的高倍镜直接观察 解析: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最佳材料,家鸡的红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是最佳选材;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吸水涨破,然后用离心法分离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显微镜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再转换成高倍镜,不能用高倍镜直接观察。 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磷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向外侧,亲脂端朝向内侧

C.细胞膜中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D.糖蛋白主要位于膜外侧,载体蛋白主要位于膜内侧 解析: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向外侧,与细胞质或细胞外液接触,亲脂端朝向内侧;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具有流动性,使得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载体蛋白主要位于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 3.(2014·全国Ⅰ卷)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解析: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细胞衰老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能力降低。甘油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细胞的代谢,实现了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4.下图为细胞膜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填空题 1、非组蛋白是指与染色体上特异_____结合的蛋白质,它实质上是基因表达的_____。 2、人工染色体应有的关键序列是_____、_____、_____。 3、核膜在细胞进化上有很大的意义,它具有两大功能:_____、_____。 4、在胞质内合成并输入至核内的亲核蛋白,都含有特殊的_____序列,起_____作用。 5、染色体制备的_____技术是由美籍华人_____于1952年发明的。 6、核小体中几种组蛋白是依赖_____、_____力相互作用的。 7、着丝粒与着丝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化学本质也不相同,前者是_____,后者则是_____。 8、核纤层蛋白含有与核纤层蛋白分子行为有关的序列,其中_____与核纤层蛋白在细胞核 内的定位有关,_____与核膜的结合相关。 9、染色体工程是按照一定的设计,有计划_____、_____和_____同种或异种染色体或其一 部分的方法和技术。 10、核小体是染色质包装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1个 _____和一分子的_____。 11、细胞核外核膜表面常附有颗粒,且常常与相连通。 12、核孔复合物是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在经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中,核孔复合 体具有严格的选择性。 13、是蛋白质本身具有的、将自身蛋白质定位到细胞核中去的特异氨基酸序列。 14、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已鉴定的脊椎动物的核孔复合物蛋白成分已达到十 多种,其中与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成分,它们分别代表着核孔复合体蛋白质的两种类型。 15、细胞核中的区域含有编码rRNA的DNA序列拷贝。 16、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是、、。 17、染色质DNA按序列重复性可分为、、等三类 序列。 18、染色质从功能状态的不同上可以分为和。 19按照中期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 20、着丝粒-动粒复合体可分为、、三个结构域。 21、哺乳类动粒超微结构可分为、、三个区域, 在无动粒微管结合时,覆盖在外板上的第4个区称为。 22、核仁超微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23、广义的核骨架包括、、。 24、核孔复合体括的结构组分为、、、。 25、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区分为两种类型:和,异染色质又 可分为和。 26、DNA的二级结构构型分为三种,即、、。 27、常见的巨大染色体有、。 28、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旋结构模型中,一、二、三、四级结构所对应的染色体结构分别 为、、、。 29、核孔复合物是的双向性亲水通道,通过核孔复合物的被动扩散方式 有、两种形式;组蛋白等亲核蛋白、RNA分子、RNP颗粒等

细胞膜与细胞核

第1讲细胞膜与细胞核(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知识点一细胞膜的成分、功能和制备 知识点二生物膜的结构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线)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知识点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2.功能 1.巧记细胞膜的“一、二、三” 2.必记细胞膜的三个关键点 (1)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含量很少或没有。 (2)细胞膜的组分并不是不可变的。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组成成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3)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分布于细胞膜外侧,据此可判断细胞的内外侧。

(4)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蛋白质决定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3.巧记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二、二、五” 4.理清关于细胞核认识的五个误区 (1)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 ①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且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②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2)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进出核孔: 核孔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3)核仁不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 核仁参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分布于染色体(染色质)上。 (4)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仁和染色体,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没有关系。 (5)误认为核孔的数量和核仁大小是固定的: 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量多,核仁较大。 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过程体验] 如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据此完成(1)~(4)题 (1)图中[a]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根据a 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2)图中[b]是磷脂双分子层,其疏水性“尾部”相对,亲水性“头 部”向外,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3)图中[c]是蛋白质,以镶在表面、嵌入、贯穿形式镶嵌在膜的基本支架上。 (4)不同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中,其细胞膜上蛋白质

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 细胞核 知识点

第八章细胞核 粗面内质网(rER)相连; 核纤层),决定细 胞核形态; : 内、外膜相互融合形成的环状开口,嵌有核孔复合体 2.核孔复合物 (1)结构 环:胞质环、核质环(核篮); 辐:柱状亚单位、腔内亚单位、环带亚单位; 中央栓 (2)功能------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 被动运输:孔径10nm,≤60kDa 主动运输:孔径20nm >亲核蛋白的核输入信号:核定位信号(NLS) ;10个氨基酸的短肽,指导亲核蛋白完成核输入后并不切除 (NLS 、NES、信号肽和信号斑) (importinα/β、nucleoporin、Ran—GTP/GDP) >亲核蛋白的入核转运:①亲核蛋白通过NLS识别importin α,与可溶性NLS 受体importinα/β异二聚体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 ②在importinβ的介导下,转运复合物与核孔复合体的胞质纤维结合; ③转运复合物通过改变构象的核孔复合体从胞质面被转移到核质面; ④转运复合物在核质面与Ran-GTP结合,并导致复合物解离,亲核蛋白释放;

⑤受体的亚基与结合的Ran并与importinβ解离,Ran-GDP返回核内再转换成Ran-GTP状态。 >mRNA 、tRNA和核糖体亚基的核输出:核输出信号nuclear export signal (NES)>请说明Ran在亲核蛋白的核输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在细胞质内, 受体(importin)与cargo protein的NLS结合 ②受体/亲核蛋白复合物和Ran-GDP 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③在核质内,在GEF作用下Ran-GDP 转变为Ran-GTP,并与受体importin结合 ④构象改变导致受体释放出cargo protein ⑤受体-Ran-GTP complex 被运回细胞质, 在GAP 作用下Ran-GTP被水解为Ran-GDP, Ran与受体importin分离 3.核纤层lamina 是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 (1)结构和组成:由核纤层蛋白laminA、B、C组成 (2)功能 在间期细胞中,核纤层为核膜提供一个支架; 在分裂细胞中,核纤层的可逆性解聚调节核膜的崩解和重建; 核纤层蛋白磷酸化时,核膜崩解;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时,核膜重建; 在间期细胞中,核纤层为染色质提供核周锚锭部位,维持和稳定间期染色质高度有序的结构; 调节基因表达,调节DNA修复 二.染色质和染色体 1.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与染色质DNA结合的蛋白质负责DNA分子遗传信息的组织、复制 (1)组蛋白·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 富含Arg和Lys的碱性蛋白质,等电点在pH10.0以上, 可以和酸性DNA紧密结合,分为H1, H2A, H2B, H3, H4五种。H2A, H2B, H3, H4为核小体组蛋白,在进化上十分保守,没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H1的种族保守性低,有一定的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Histone在维持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Histone与DNA在细胞周期的S期合成。DNA复制停止,Histone合成也立即停止。 (2)非组蛋白·主要指导与特异DNA序列结合的蛋白质 富含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色氨酸的酸性蛋白质。 占染色体蛋白质的60—70%,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种类和数量都不相同。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都有不同类型的非组蛋白合成。 能识别并结合在特异的DNA序列上,识别和结合靠氢键和离子键。 非组蛋白在调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α螺旋-转角-α螺旋模式 锌指模式 Cys2/His2 锌指单位和Cys2/ Cys2锌指单位

第4讲 细胞膜与细胞核 2021版高考生物(重庆)一轮复习

第2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第4讲细胞膜与细胞核 单科命题 考试要点命题趋势备考指南 (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题型内容:细胞膜与细胞核 的结构与功能 考查形式:多以图像分析形 式考查 (1)通过细胞膜与细胞核的亚 显微结构模式图,理解各部分 结构与功能 (2)通过模型建构,理解细胞 间的信息交流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成分 (1)细胞膜的制备 (2)细胞膜的成分 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线) (2)流动镶嵌模型 ①模式图 ②结构特点{ 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原因: 组成膜的磷脂分子 和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 都是可以运动的 3.细胞膜的三大功能 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比较

项目 内容 原因 实例 影响因素 结构 特点 一定 的流 动性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 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细胞膜的流动性越强) 功能 特性 选择 透过 性 遗传特性 载体种类、数量 选择透过性 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 +的吸收和对Na +的排出 (1)内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2)外因:温度、pH 、O 2等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两者 关系 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膜只有具有流动性,才能实现选择透过性 1.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而蛋白质是静止不动的。(?) 2.糖类在细胞膜上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且糖蛋白只分布在膜外侧。(√) 3.磷脂分子以亲水性头部相对的方式构成磷脂双分子层。(?) 4.植物相邻细胞之间可通过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 5.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与膜的功能有关。(√) 6.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7.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8.同一生物体的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观察下列图示,写出三个图的信息交流类型,请思考: (1)图1~3分别通过何种方式实现信息交流 ?

第八章细胞核

第八章细胞核 一、选择题 1.关于核被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2.A.由两层单位膜组成 3.B.有核孔 4.C.有核孔复合体 5.D.外膜附着核蛋白体 6.E.是封闭的膜结构 7.核膜的特殊作用是________ 8.A.控制核一质之间的物质交流 9.B.与粗面内质网相通 10.C.把遗传物质DNA集中于细胞内特定区域 11.D.附着核糖体 12.E.控制RNA分子在核一质之间进出 13.下列细胞器未发现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 14.A.质膜 15.B.核糖体 16.C.核膜 17.D.细胞壁 18.E.液泡 19.在DNA分子中没有的碱基是_________ 20.A.胸腺嘧啶 21.B.胞嘧啶 22.C.鸟嘌呤 23.D.尿嘧啶 24.E.腺嘌呤 25.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分布在___________ 26.A.细胞核

27.B.细胞质 28.C.细胞核和内质网 29.D.细胞核和高尔基体 30.E.细胞核和线粒体 31.rRNA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_ 32.A.高尔基体 33.B.细胞质 34.C.粗面内质网 35.D.核仁组织区 36.E.滑面内质网 37.关于细胞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38.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核 39.B.核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遗传信息 40.C.核的形态有时和细胞的形态相适应 41.D.每个真核细胞只能有一个核 42.E.核仁存在于核内 43.电镜下见到的间期细胞核内侧高电子密度的物质是_________ 44.A.RNA 45.B.组蛋白 46.C.异染色质 47.D.常染色质 48.E.核仁 49.核质比反映了细胞核和细胞体积之间的关系,当核质比变大时,说明_______ 50.A.细胞质随细胞核的增加而增加 51.B.细胞核不变而细胞质增加 52.C.细胞质不变而核增大 53.D.细胞核与细胞质均不变 54.E.细胞质不变而核减小。 55.rRNA是由_________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细胞膜和细胞核》习题(含答案)语文

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3分,共39分) 1.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起到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D.使细胞内物质不能流失到细胞外,细胞外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2.下列细胞结构中,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大液泡D.细胞核 3.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①噬菌体②颤藻③酵母菌④水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多细胞生物体内实现各个细胞间的功能协调依赖于() A.细胞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细胞间的物质交换D.A和B两项 5.下列过程主要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的是() 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合成与分泌激素 C.红细胞运输氧气D.激素在血液中的运输 6.细胞内有双层膜结构的一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B.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叶绿体和内质网D.中心体和核糖体 7.下列对线粒体的分布和数量的叙述中,不确切的是() A.普遍存在于一切生物的体内 B.动物细胞比绿色植物细胞的线粒体数量多 C.细胞内需能的部位线粒体比较集中 D.生长和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线粒体数量多 8.下列关于使用高倍物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观察 C.换用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9.下图表示的是某动物细胞内三种细胞器生物膜结构在某过程前与后的面积变化,那么该过程产生的物质很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161203140143111_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A卷)20161203134522答案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2016学年二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答案(A卷)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考试时间:120分钟年级:xxx级 专业:xxx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30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名词解释(12小题,共48分) 1、隔离子 答案:防止处于阻遏状态与活化状态的染色质结构域之间结构特点向两侧扩展的染色质DNA序列。 2、左旋DNA 答案:197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Rich首先发现左旋DNA。左手螺旋是指5'端→3'端链前进的方向对着自己,链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左旋DNA的整个糖-磷酸骨架呈“Z”字形曲折,在天然DNA中,某些富GC区往往呈左旋。这种DNA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与基因调控有关,另外与细胞癌变有关。 3、核(纤)层蛋白 答案:组成脊椎动物核纤层的非膜蛋白质。核层蛋白是属于中等纤维的多肽。根据其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所出现的3条特征性的带,将构成核层的蛋白分为核层蛋白A、B、C,分子质量在60 000~70 000 Da左右,这3种蛋白构成一个纤维网络,既与核内膜上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又与染色质特定部位相连系。 4、核型模式图 答案: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称为核型模式图,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 5、A-型DNA 答案:相对湿度为75%时的DNA钠盐纤维,右手双股螺旋,每圈螺旋11个碱基对,螺距3.2 nm,螺旋扭角为33 ,每个碱基对的螺旋上升值为0.29 nm,碱基倾角13 ,碱基平面 不与螺旋轴垂直。 6、微卫星DNA 答案: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具高度多态性,在遗传上高度保守,为重要的遗传标志。人类基因组中有30000个不同的微卫星位点。 7、单一DNA序列 答案:其顺序在基因组中只有一次或少数几个拷贝,多是结构基因顺序,能转录mRNA,是最终合成蛋白质的密码。只占5%左右。 8、卫星DNA 答案:在等密度CsCl梯度离心时,在DNA主沉降带以外的DNA小沉降带,是一部分碱基组成特殊(G-C碱基对高,有较高的浮力密度,处在主沉降带的下面)而又高度重复的DNA。重复单位长5~100 bp,主要分布在着丝粒区。

细胞病理学考题

细胞病理学考题 1、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的优点有哪些? 答:⑴操作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 ⑵患者损伤轻微,无需麻醉,可反复进行操作,不留瘢痕。 ⑶对深部脏器病变,难以进行切取活检,针吸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⑷诊断速度快,良恶性诊断准确性高,可达95%以上。 ⑸吸出物为活组织,可进行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等检查。 2、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的缺点有哪些? 答:⑴由于标本量少的局限性,对肿瘤的分类和分型有时不够准确。 ⑵对某些特殊肿瘤如交界性肿瘤的诊断有时有一定难度。 ⑶操作及诊断者需有解剖学和病理学基础,且需经过专门进修培训才能进行诊断。 ⑷对细胞涂片的制备要求严格,操作步骤需熟练掌握。 3、体表肿块细针吸取最常见的部位有哪些? 答:头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全身皮肤肿块及颌下腺、甲状腺、乳腺等部位的肿块。 4、简述体表肿块穿刺的操作步骤? 答:⑴操作前详细询问病史。 ⑵仔细观察并触摸肿物的大小、硬度、深度 ⑶固定肿物。 ⑷常规碘酒、酒精局部消毒。 ⑸针吸过程,根据肿物大小部位注意进针方向、深度、力度。 ⑹吸出物迅速制成厚薄均匀的涂片。 ⑺立即放入95%酒精固定,HE染色,光镜检查。 5、针吸细胞学诊断淋巴结常见的良恶性疾病有哪些? 答:⑴急性淋巴结炎。 ⑵慢性淋巴结炎。 ⑶淋巴结结核。 ⑷淋巴结转移性癌。 ⑸恶性淋巴瘤。 6、淋巴结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光镜下细胞学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主要临床表现:⑴起病缓慢,病程迁延。 ⑵低热,午后明显。倦怠,食欲不振。 ⑶盗汗,夜间明显。 ⑷消瘦。

细胞学特点:⑴类上皮样细胞。 ⑵郎罕氏细胞。 ⑶干酪样坏死。 7、桥本甲状腺炎针吸细胞学诊断依据有哪些? 答:⑴以散在淋巴细胞为主,伴少量浆细胞、中心母细胞等。 ⑵甲状腺滤泡细胞转化成赫特细胞即嗜酸性细胞。 ⑶成片状或散在分布的滤泡上皮细胞。 8、乳腺针吸涂片中常见的良性细胞有哪些? 答:⑴导管上皮细胞。 ⑵双极裸核细胞(肌上皮细胞)。 ⑶泡沬细胞。 ⑷大汗腺样细胞。 ⑸纤维性间质细胞。 ⑹脂肪细胞。 ⑺其它如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等。 9、乳腺常见良性肿瘤有哪几种? 答:⑴乳腺纤维腺瘤。 ⑵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⑶乳腺腺瘤。 ⑷脂肪瘤。 ⑸颗粒细胞瘤。 10、简述乳腺癌针吸细胞学诊断要点? 答:⑴涂片中需有足够保存良好的细胞。 ⑵主要根据细胞学形态进行诊断,临床病史仅供参考。 ⑶不同类型的乳腺癌诊断指征各异,不能依靠单一形态学指征作出诊断。 ⑷核结构的改变是主要的恶性诊断指征。 ⑸出现不典型细胞时要与邻近良性细胞比较。 ⑹不能肯定诊断恶性肿瘤时应建议临床手术并快速病检。 11、乳腺癌针吸细胞学主要诊断指征是什么? 答:⑴单个细胞:核大,大小不一致,核染色质深,核畸形,核浆比失常,核偏位,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增多,胞浆内空泡。 ⑵细胞团:三维细胞团,核拥挤互相重叠,排列不规则,极性消失。 ⑶涂片背景:坏死物,细胞外粘液,大汗腺化生缺如,双极裸核或肌上皮细胞缺如, 泡沬细胞不明显。

细胞膜和细胞核测试题(附解析)

细胞膜和细胞核测试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快物质运输 B.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蛋白质、脂肪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在清水中涨破后,可通过离心获得细胞膜 解析:选D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升高温度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但是不一定加快物质运输;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为胞吞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蛋白质和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没有膜内结构的干扰,适于作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使其吸水涨破,释放出内容物,通过离心分离,可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 2.下列有关细胞膜上膜蛋白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表明膜蛋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该方式为主动运输 B.图2说明膜蛋白能够催化膜表面的代谢反应 C.图3表明膜蛋白有利于细胞接收膜表面的化学信息 D.三个图都能够说明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解析:选A 图1表示细胞膜通过载体蛋白转运物质,不消耗能量,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但也有多核细胞和无核细胞 B.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核内有核仁和染色体 C.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少量分布于细胞质 D.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会发生周期性的消失与重现 解析:选A 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有的细胞有多个细胞核如骨骼肌细胞,有的没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核仁;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分布在细胞核,细胞质内无染色体;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核膜、核仁的消失。 4.细胞膜上分布有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等功能蛋白,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的共同特点

高中生物复习:第4讲 细胞膜和细胞核

第4讲细胞膜和细胞核 [考纲要求] 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考点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膜的成分 (1)细胞膜的制备 (2)细胞膜的成分 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线)

(2)流动镶嵌模型 ①基本内容 ②特点 3.细胞膜的功能 (1)功能 (2) 4.细胞壁(植物细胞) (1)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功能:支持和保护作用. 1.判断关于细胞膜成分和功能的叙述 (1)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 (2)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胆固醇最丰富( ×) (3)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

(4)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 (5)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 (6)同一生物体的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 (7)细胞膜的成分是恒定不变的( ×) (8)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 2.判断关于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 (1)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 (2)细胞膜的流动性与ATP没有关系( ×) (3)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 (4)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 如图是细胞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据图分析: (1)图中物质或结构的名称:①信号分子;②受体;③胞间连丝. (2)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过程、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分别属于上面的哪种方式? 提示分别属于图C、图A、图B. (3)图中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受体和信号分子的结合有没有特异性? 提示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和信号分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4)是否所有信号分子的受体都在细胞膜上? 提示不是,有些小分子如脂溶性的信号分子(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部. 1.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及功能的关系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间期核的性质 (一)形状:一般来说,间期核的形状是与细胞形状相对应的。当细胞呈等直径形(圆球形、立方形、对称多角形),核呈圆形;当细胞呈长形(柱状、管状、棱状)核则呈椭圆形;当细胞是扁平状,核呈扁盘形。另外,亦有细胞核呈不规则形的,例如:白血细胞(核呈多叶形),纤毛虫(核呈链珠形),蚕丝腺细胞(核呈分枝形),胚乳细胞(核呈网状)。(二)大小:一般来说,间期核的体积与细胞体积成正比关系,但不同发育时期也有变化。 (三)数量:通常细胞中都是单核,但也有双核或多核的。例如。乳管细胞(菊科植物)及骨藻细胞中,核有几百个。动物横纹肌细胞及骨骼内的破骨细胞中,核也达一百个左右。这些多核细胞是由于核分裂次数多于胞质分裂次数所导致的,或者是由于天然发生的细胞融合所造成的(合胞体)。此外,还有少数类型细胞是无细胞核的,例如人的成熟红细胞及植物的成熟筛管细胞,皆是由于细胞分化而导致丧失了核,故再不能分裂增殖了,寿命亦十分有限。 (四)位置:胚胎细胞和幼龄细胞内,细胞核居中,但随着细胞生长和分化,有时核会移位和变形。例如成熟的植物细胞之中,细胞核常被中央液泡挤到一侧边位置。 二、间期核的结构 (一)核膜nuclear envelope 1.形态结构:电镜下观察,核膜是由两层平行排列的单位膜组成,即核外膜和核内膜,每层膜的厚度约7.5nm,在内、外膜之间有宽为20-50nm的间隙,称为核周隙(perinuclear

space)。核外膜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其部分区域与糙面内质网膜相连,∴核周隙与内质网腔是连通的。核内膜上无核糖体附着,其内侧有一层纤维网状结构。称为核纤层nuclear lamina,核纤层的厚度因细胞而异,一般在30nm以下,组成核纤层的蛋白纤维是由3种多肽——核纤层蛋白A、B、C(MW60—75KD)装配而成,这种纤维可与核内膜中的laminB受体结合,又可与染色质的特定区段(异染色质)连接,∴核纤层是维系核膜及染色质的结构支架。核膜上具有能贯通内外的孔道,称为核孔nulear pore,核孔在核膜上的数量和密度因细胞类型和生理状态而异,凡代谢旺盛、转录活跃的细胞则核孔多而密。核孔中有复杂结构,故统称为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动、植物细胞核膜上都具有 此结构。其具体构型为:在核孔外 缘和内缘各有一胞质环和核质环, 由这两环分别朝核内外各伸出8条 纤丝,胞质纤丝短而卷曲,核质纤 丝细长伸入核内,末端还形成一小 环(由8个颗粒组成),型似捕鱼 笼。此外,在核孔复合体内部 又有一平面对称分布的8个 颗粒及1个中央颗粒(或称中 央栓),这些结构物皆是核糖 核蛋白构成。总之,核孔复合 体的基本结构特点是:对垂直 于核膜的中心轴是呈八重对称分布格局,而对核膜内外则是不对称分布。应用电镜免疫测定,核孔复合体的标志蛋白是gp210(跨膜糖蛋白),是起锚定核孔复合体作用。另外,中央颗粒上还有一种P62蛋白。从酵母到人,各类生物细

第八章 细胞核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细胞核名词解释 1.核纤层( nuclear lamina) 2.亲核蛋白( karyophilic protein) 3.染色质( chromatin 4.常染色质( euchromatin) 5.异染色质( heterochromatin) 6.核型( karyotype) 7.核小体( nucleosome) 8.核孔( nuclear pore) 二、单项选择题 1.不参与染色质构成的是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 DNA D. RNA E.脂类 2.关于核膜的错误叙述是 A.由两层单位膜组成 B.与内质网相连续 C.有核孔复合体 D.外核膜有核糖体附着 E.染色质直接附着于内核膜 3.组成核小体核心颗粒的组蛋白八聚体是 A.2H1+2H2A+2H3+2H4 B.2H1+2H2A+2H3+2H4 C.2H1+2H2A+2H2B+2H4 D.2H1+2H2B+2H3+2H4 E.2H2A+2H2B+2H3+2H 44.关于细胞核的错误叙述是 A.有无细胞核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B.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遗传信息 C.细胞核的形态常与细胞的形态相适应 D.一个真核细胞只能有一个细胞核 E.核仁存在于细胞核内 5.电镜下观察到的核膜内侧高电子密度物质是 A. RNA B.组蛋白 C.异染色质 D.常染色质 E.核仁 6.细胞核内最重要的物质是 A.核蛋白 B.组蛋白 C.非组蛋白 D. RNA E. DNA 7.染色体形态特征最明显的有丝分裂时期是 A.前期 B.前中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 8.组成核小体的主要物质是 A.DNA和组蛋白 B.RNA和组蛋白 C.DNA和非组蛋白 D.RNA和非组蛋白 E.DNA和RNA 9.下列物质不能自由通过核孔复合体进行转运的是 A. K+ B.双糖 C.氨基酸 D.核糖体蛋白 E.核苷酸 10.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所具有的特点是 A.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细胞体积明显减小 C.核仁明显增大 D.核仁明显减小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四节核基质 核基质(nuclear matrix )或称核骨架(nucleoskeleton)为真核细胞核内的网络结构,是指除核被膜、染色质、核纤层及核仁以外的核内网架体系。由于核基质与DNA复制,RNA 转录和加工,染色体组装及病毒复制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故日益受到重视。 一、核基质的组成 核基质的组成较为复杂,主要组分有三类:①非组蛋白性纤维蛋白,分子量40-60KD,占96%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含硫蛋白,其二硫键具有维持核骨架结构完整性的作用;除纤维蛋白外,还有10多种次要蛋白质,包括肌动蛋白和波形蛋白,后者构成核骨架的外罩;核骨架碎片中还存在三种支架蛋白(scaffold proteins,SCⅠ、SCⅡ、SCⅢ),SCⅡ、Ⅲ的功能尚不明确,SCⅠ是DNA拓朴异构酶Ⅱ。②少量RNA和DNA,RNA对维持核骨架的三维结构是必需的,而DNA称为基质或支架附着区(matrix /scaffold associated region, MAR或SAR),通常为富含AT的区域。③少量磷脂(1.6%)和糖类(0.9%)。 核骨架纤维粗细不等,直径为3-30nm,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与核纤层,与核孔复合体相接,将染色质和核仁网络在其中。核骨架-核纤层-中间纤维三者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贯穿于核、质间的统一网络系统。这一系统较微管、微丝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二、核骨架的功能 1.为DNA的复制提供支架,DNA是以复制环的形式锚定在核骨架上的,核骨架上有DNA 复制所需要的酶,如:DNA聚合酶α、DNA引物酶、DNA拓朴异构酶II等。DNA的自主复制序列(ARS)也是结合在核骨架上。 2.是基因转录加工的场所,RNA的转录同样需要DNA锚定在核骨架上才能进行,核骨架上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使之固定于核骨架上,RNA的合成是在核骨架上进行的。新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核

第4讲细胞膜和细胞核 考点1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制备 2.细胞膜的成分及功能 3.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一连]

4.流动镶嵌模型 (1)基本内容 (2)特点 5.细胞壁 (必修1 P41“与生活的联系”)癌细胞的分散和转移与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有关。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 答案:癌细胞膜成分甲胎蛋白癌胚抗原 【真题例证·体验】

(2016·高考全国卷Ⅲ)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解析:选C。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项错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核膜的功能不同,这与各膜中所含不同功能的蛋白质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分泌蛋白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是通过膜的流动性实现的,涉及膜脂的流动,C项正确;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项错误。 【考法纵览·诊断】 (1)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018·全国卷Ⅲ,T2C](√) (2)叶肉细胞的细胞膜含有纤维素 [2018·海南卷,T1D](×) (3)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2017·全国卷Ⅰ,T2A](√) (4)动物体内的激素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017·全国卷Ⅲ,T2A](√) (5)细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 [2017·江苏卷,T21D](√) (6)细胞膜的成分为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2013·北京卷,T1A](√) (7)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2012·广东卷,T1D](×) (8)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2011·海南卷,T1A](√) 【长句应答·特训】 (1)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比外膜高,请从结构与功能观角度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丙酮从人的胰岛B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和水的界面铺展成单层,测得单分子 层的面积远大于胰岛B细胞表面积的2倍。请分析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病理学

脱落细胞学技术 1、常用固定液(填空)(1)95%乙醇固定液(2)乙醚乙醇固定液 (3)氯仿乙醇 2、固定时间:(填空)一般为15~30min。 3、染色方法(填空) (1)H-E染色 (2)巴氏染色 (3)瑞-吉氏染色 4、封固涂片(填空)用二甲苯调配的中性树脂胶进行封固。 标本固定的目的:主要就是保持细胞的自然形态,防止细胞自溶与细菌所致的腐败;固定液能沉淀与凝固细胞内的蛋白质,并能破坏细胞内的溶酶体,从而细胞结构清晰并易于着色,所以固定愈快,细胞愈新鲜,染色效果愈好。 巴氏五级法:(问答题) Ⅰ级:涂片中只见正常细胞与少量一般炎症细胞。 Ⅱ级:涂片中有较多一般炎症细胞或有少量轻度核异型细胞。 Ⅲ级:涂片中有较多核异型细胞,怀疑为恶性肿瘤。 Ⅳ级:涂片中有较多重度核异型细胞,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 Ⅴ级:涂片中有典型恶性肿瘤细胞而且数量较多,肯定为恶性肿瘤。 液基细胞学技术的优点:(问答题) ①涂片上细胞分布均匀、分布范围小、背景清晰。 ②筛检简便、快速。 ③能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④能显著降低标本的不满意率。 ⑤可用于原位杂交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宫颈脱落细胞学概述 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 就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就是通过检查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健康与疾病的筛查、诊断与研究,即对无症状个体进行癌前病变的筛检,对有症状或有体征患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脱落细胞学的概念: 脱落细胞学就是利用各种采集器采取人体各个部位,特别就是官腔、器官表面的脱落细胞或用细针直接吸取病变器官及肿物获得的细胞,经不同方法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细胞形态,从而做出诊断的一门临床检验学科,故又称为临床细胞学、诊断细胞学或细胞病理学。脱落细胞学就是病理学的一个分支,也就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①基底层细胞:最小,直径约为10μm,正常情况下罕见,就是唯一具有有丝分裂能力的细胞,核浆比为1:(0、5~1)。 ②副底层细胞:直径约为10-15μm,由2-3层圆形细胞组成,核浆比为1:(1~2)。 ③中层细胞:直径约为15-40μm,由数层多边形细胞组成,核浆比为1:(2~3)。 ④表层细胞:最大,直径约为40-60μm,由各种多边形细胞组成,核浆比为1:(3~5)。 基底层、副底层、中层的细胞核呈球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颗粒疏松,直径约8μm。 表层非角化型鳞状上皮细胞有小的胞核,但致密、染色深,核质交界处有狭窄空晕,核多固缩。 宫颈脱落细胞炎症反应性改变 细胞炎症反应性改变时,基本病理变化包括:退行性变化、细胞再生、化生、细胞增生性变化

2021届新高考生物复习学与练2.1 细胞膜和细胞核(能力练解析版)

专题2.1 细胞膜和细胞核 1.(2020·陕西省咸阳一中联考)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它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如图所示,该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影响到物质的运输 B.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核孔复合物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有关 C.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膜也具有选择性 D.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无核孔,A错误;核膜是双层膜,每层膜都有两层磷脂分子,核孔复合物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有关,B错误;由题意知,核孔复合物是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因此核膜也具有选择性,C正确;mRNA运出细胞核通过核孔复合物完成,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2.(2020·四川省达州一中模拟)如图表示变形虫的切割和核移植实验。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B.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C.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D.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生存的基础 【答案】A 【解析】图中并未体现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含有细胞核的部分能正常生活,不含有细胞核、只有细胞质的部分不能正常生活,这说明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只有细胞核或只有细胞质的部分不能正常生活,但重新植入细胞核,细胞又能正常生活,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只有同时有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才可以正常生活,说明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生存的基础。 3.(2020·山东省威海一中模拟)膜蛋白是一类结构独特的蛋白质,它镶嵌于膜脂的特性使这一蛋白处于细胞与外界的交界部位,是细胞执行各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如图为人体组织细胞细胞膜上3种膜蛋白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4讲质膜(细胞膜)与细胞核教案

第4讲质膜(细胞膜)与细胞核 单科命题 备考导航核心素养解读命题趋势 (1)概述质膜的功能 (2)阐明遗传信息主要贮存 在细胞核中 (1)能运用结构和功能观阐明质膜的结 构与功能,认同质膜对细胞这个生命系 统的重要意义 (2)能够用结构与功能观阐明细胞核的 结构与功能,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 动的调控中心 ◆题型内容:质膜与细胞核的结构与 功能 ◆考查形式:多以图像分析形式考查 考点一质膜的结构和功能 1.质膜的成分 (1)质膜的制备 (2)质膜的成分 2.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线 )

(2)流动镶嵌模型 ①模式图 ②结构 特点{ 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 组成膜的磷脂分子 和大多数 蛋白质分子 是运动的 3.质膜的功能 (1)功能 ①将细胞与 外界环境分隔 开,保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 物质进出细胞 。 ③进行细胞间的 信息交流 。 (2)功能特性 ①内容:具有 选择透过性 。 ②表现:水分子、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大分子、不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不能通过。 4.细胞壁(植物细胞)

1.构成质膜的磷脂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而蛋白质是静止不动的。(?) 2.糖类在质膜上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且糖蛋白只分布在膜外侧。(√) 3.磷脂分子以亲水性头部相对的方式构成磷脂双分子层。(?) 4.植物相邻细胞之间可通过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 5.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与膜的功能有关。(√) 6.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了质膜的功能特点。(?) 7.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质膜的流动性。(√) 8.同一生物体的质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观察下列图示,写出三个图的信息交流类型,请思考: (1)图1~3分别通过何种方式实现信息交流? (2)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淋巴因子对B细胞的调节,分别属于哪种方式?植物维管束之间的胞间连丝与上述哪类方式吻合? 答案(1)图1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传递信息;图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如精子和卵细胞)传递信息;图3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2)图2方式、图1方式,图3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