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10-12-06;修回日期2010-12-13

[作者简介]陈温福(1955—),男,辽宁法库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稻作科学研究和生物炭技术开发与

应用研究;E -mail :wfchen5512@yahoo.com.cn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

陈温福,张伟明,孟

军,徐正进

(辽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110866)

[摘要]对生物炭研究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业化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述,重点阐述了生物炭在能源、

环境、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与重要作用。认为生物炭在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固碳减排、保障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提出了以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基础的生物炭研究发展方向、建议和产业化开发与应用的技术途径。为推动生物炭工程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物炭;气候变化;能源替代

[中图分类号]TK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42(2011)02-0083-07

1前言生物质炭化技术是公认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

可行技术措施之一,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

生态安全、无污染、可大面积推广等显著特点。生物质炭化后产生的生物炭应用于生态与环境领域,可以固碳减排,是一种有效的“碳汇”技术,与农、林业相结合,可解决农林废弃物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物炭施入农田,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用于能源领域,可成为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的清洁能源。生物炭进一步加工成活性炭,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吸

附、

水质净化等。生物炭的综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与治理等领域面临的复杂问题,有助于构建低碳高效经济发展模式,对保障国家环境、能源、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适逢国家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笔者针对现阶段生物炭在农业、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进展作简要的综述,以期为促进生物炭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2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概述

到目前为止,“生物炭”还没有十分确切的定

义。但广义上可以认为是黑碳的一种,通常是指以

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生物质资源为基础,

利用特定的炭化技术,由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炭质。国外将其定义为biochar [1]

一般指生物质如木材、农作物废弃物、植物组织或动物骨骼等在缺氧和相对温度“较低”

(<700?)条件下热解而形成的产物[1,2]

。常见的生物炭包括木炭、竹炭、秸

秆炭、稻壳炭等。它们主要由芳香烃和单质碳或具有石墨结构的碳组成,

含有60%以上的碳元素,还包括H 、

O 、N 、S 及少量的微量元素[3]。生物炭可溶性极低,具有高度羧酸酯化和芳香化结构[4,5]

,拥有

较大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6]

。这些基本性质使其具备了吸附力、抗氧化力和抗生物分解能力强的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能源、环境等领域。图1为生物炭微观结构,采用“颗粒炭化炉”生产新工艺制备的生物炭保留了完整的孔隙结构。炭的制备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项古老的实用技术,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最常见的制炭方法是将杂草、秸秆、枯枝、落叶等堆积起来,

3

82011年第13卷第2期

图1生物炭微观结构

Fig.1Microstructure of biochar

用薄层泥土覆盖,在封口处点火薰烟,或者以“窑”的形式将生物质加温,在缺氧环境条件下燃烧,使其裂解而形成生物炭(俗称“闷炭”)。

千百年前,人们就开始将生物炭用于燃料、防腐剂、火药等诸多领域,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诗开篇就是“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是当时制炭与应用的真实写照。随着生物炭应用与需求的不断扩大,用传统方法大规模生产生物炭已经不切实际。近代,研究人员已发明并掌握了包括高温分解法在内的较为先进的制炭技术,生产效率和炭质均有所提高。新的制炭技术除了能够获得生物炭以外,还可以通过收集、过滤等手段,得到混合的可燃气和液态焦油等副产品,广泛应用于生活能源、发电、工业原料等领域。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对生物炭进行过一系列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生物炭真正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并受到广泛关注,则源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粮食危机日益蔓延的大背景。现在,许多国家和国际科研机构都相继展开了与生物炭有关的研究,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3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3.1生物炭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已引起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高度关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难以避免,我国在相关国际谈判中面临的政治、经济与外交压力也越来越大。CO

2

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日益成为影响和制约国家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找到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缓解减排压力,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是当今我国乃至全世界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除了对现有能源技术进行低碳改造外,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能源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众多能源性资源中,生物质资源具有来源广泛、易集中处理、低污染、可再生等特点,应用潜力巨大。据统计,1999年我国仅作物秸秆一项,资源总量就已达到约6.4亿t[7],目前更是已超过7亿t。但是,其中有33% 40%被废弃在田间或露天焚烧[8],不仅造成了生物质资源的严重浪费,破坏了土壤结构、使生产能力下降,还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

如果将这些废弃的生物质资源通过炭化技术制备成生物炭,则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Lehmann曾在Nature杂志上撰文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

2

,合成并转化成碳水化合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可以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将这些植物体热解处理,炭化后得到的生物炭可重新施入并封存于土壤中,以达到固碳的目的。这是一个净的“负碳”过程,可以大大降低大气中

CO

2

的含量,进而解决因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Lehmann乐观地估计,生物炭每年最多可吸收10亿t温室气体,超过2007年排放总量85亿t的10%[9]。

生物炭通过固定生物质中的碳,对大气、土壤循环、陆地碳储存等都有重要影响。有学者认为,生物炭可能是唯一的稳定性碳源,是改变土壤碳库自然平衡、较大程度提高土壤碳库容量的技术方式[10]。

也是解决CO

2

排放、缓解温室效应的一条重要的可行途径。

生物炭不仅是大气CO

2

的一个长期“碳汇”,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被认为可能是碳平衡中“迷失碳汇”的重要部分[11],生物质炭化还田很有可能成为人类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9,12]。

除了碳封存,生物炭直接还田还可大幅度减少农田土壤中氧化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13]。Rondon 等[14]以20g/kg标准向牧草地与大豆土壤中添加生

物炭,发现这两种土壤的N

2

O排放量分别降低了

80%和50%,CH

4

的释放过程也受到明显抑制。但是,目前还缺少大规模试验和统计数据支持,具体的贡献率和确定性机制、机理还有待于深入探讨。

48中国工程科学

生物炭具有孔隙度好、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特点,进一步加工成生物活性炭以后,可应用于污水处理、水质净化、废气处理等环境领域。工业废水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研究表明,生物活性炭对废水中无机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15],在净化水质,处理饮用水与微污染水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如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可高效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致癌突变物。这项技术以净化水质效果好、出水安全、优质而受到广泛重视[16]。三卤甲烷、卤代烃、游离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及某些重金属等,都可通过此种方法有效地去除,且不易产生二次污染[17]。生物活性炭应用于烟气及环

境中污染废气治理,可吸附SO

2和NO

x

等污染气

体,进而起到脱硫、脱硝作用。Wey等[18]研究了炭载金属铜和铈脱硫剂的脱硫性能,效果良好。邱琳等[19]则证明用碳酸钠溶液改性的活性炭脱硫,比普通纯活性炭脱硫剂的硫容提高近30%。

在环保领域,生物炭广泛应用于固碳减排、污染治理、水体净化等诸多方面,对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环境与资源的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2生物炭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展

农林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生物质通过炭化技术制备成生物炭,用作土壤改良剂返还给农田,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态环境,修复污染土壤,提高土壤生产性能、作物产量和品质。这种“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循环经济模式,有利于促进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19世纪,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的人们就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黑土壤”(Terra Preta)并开始在农业上使用,当地人将其称为“印第安人黑土”[12,20]。这种土壤含有丰富的生物炭及其他有机物质,具有很强的恢复土壤生产力的能力。Renner指出,千百年来,亚马逊原住居民所制造的含有生物炭的黑土壤,其黑碳含量是周围土壤的70倍,且远高于其他区域[21],其中富含的碳元素使土壤的肥沃度维持了数千年[22]。这些存在于土壤中不断累积的生物炭,随着时间与土壤的变迁,在提高作物产量,维持土壤生产能力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生物炭本身所具有的微孔结构与极强的吸附力,使其可以吸附更多的养分离子。生物质炭化还田以后,其本身实际可供作物利用的养分含量并不多,但它可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和结构,促进土壤生物化学与物理化学的交互作用而提高土壤肥力[23 25],间接地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从而对作物生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6 28]。在低纬度地区的田间试验表明,农田土壤施用20t/hm2以上的生物炭大约可减少10%的肥料施用量[29]。同时,生物炭有效地吸附NO-

3

与NH

3

,减少了土壤中氨的挥发[10],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减排。

Steinbeiss等利用磷酸脂肪酸法研究发现,生物炭明显增加了土壤中真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生物量[30]。Warnock等[31]的研究表明,土壤中施入生物炭以后,作物根部真菌的繁殖能力增强,刺激了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生物炭保持了原有生物质的结构,具有大量微孔,为微生物栖息和繁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避难”场所,减少了微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32],并为它们提供了不同的碳源、能量和矿物质营养,使它们可以旺盛地生存和繁衍[31,33]。生物炭的微孔特性也使其具备了类似“海绵”一样的作用,可较好地保持水分与空气的融通性,为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不可多得的良好环境条件。微生物的繁殖同时也改变了作物生长的微环境,对作物生理生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生物炭在土壤中所起到的综合作用,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Steiner等[22]在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土壤中以11t/hm2的标准添加生物炭,经过2年4个生长季后发现,水稻和高粱的产量累积增加约75%。Kishimoto等研究表明,当以500kg/hm2的标准向火山灰壤土中施加生物炭时,大豆产量增加了51%[34]。Iswaran等以500kg/hm2标准向Dehli土中添加生物炭,发现豌豆的生物量增加了60%,大豆的产量增加了50%,绿豆的产量增加了22%[35]。刘世杰等[36]研究发现,黑碳能够促进玉米苗期生长,其株高、茎粗分别比对照增加4.31 13.13cm和0.04 0.18cm。生物炭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玉米对氮、磷尤其是钾元素的吸收,也减少了铵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养分的淋溶。

在受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可降低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表现出土壤修复与促进作物生长的双重效果。周建斌等研究了棉秆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及镉污染土壤上小白菜对镉的吸收,结果表明,棉秆炭能够通过吸附或共沉淀作用降低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其中小白菜可食部分镉质量分数降低了49.43% 68.29%,根部降低64.14% 77.66%[37]。张伟明等研究了在污灌区重金属污

58

2011年第13卷第2期

染土壤中添加秸秆炭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炭处理均促进了水稻的生长,提高了水稻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38]。Spokas等用木屑制成的生物炭添加进土壤,发现当土壤中这种生物炭含量达到5%时,对莠去津、乙草胺两种除草剂的吸收量会明显增加[39]。

生物炭所具有的微孔结构丰富、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等特性,使其成为生产长效缓释肥料的优良基质。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了多种以生物炭为基质的专用缓释肥的设计与研发,目前已进入市场开发与推广阶段。试验表明,炭基缓释肥具有提高地力、缓释效果好、环保高效等特点,在大田试验中表现出明显的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的效果,显著地促进了马铃薯、花生、大豆等作物的早发快长,同时,减少了养分的淋溶损失和化学肥料的面源污染,维持了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生物炭来源于农业,亦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深入研究、开发、利用生物炭,是合理、高效利用废弃生物质资源,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技术措施,对农业高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生物炭在新能源领域的开发与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能源结构之上,是难以持续的发展方式。与日俱增的能源危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40],积极开发和利用新的替代能源,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建立多种能源并存的新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生物质能是地球上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被认为是人类未来能源和化学燃料的重要来源[41 43],极具开发潜力。生物质能的研究与开发对象一般是指农、林业废弃物如稻壳、木屑、花生壳、秸秆等,也包括一些能源植物、水生植物、部分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等。这些生物质具有蕴藏量大、分布广泛、易获取、可再生、成本低等显著特点。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高效生产各种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是能源领域“开源节流”的重要途径。

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直接燃烧、液化、气化、固化等。这些技术各有所长,但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生产成本高、应用局限性大、利用效率低、很难大面积推广等问题。随着低成本制炭工艺的日臻完善,生物炭将有可能逐渐成为生物质能高效利用的主要形式。但由于可供制炭的农林生物质分布在广大农村,数量庞大而分散,收集、储运和加工都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到目前为止,生物炭产业仍处于停滞状态。

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潜心研究,发明了“颗粒炭化炉”生产新工艺,彻底解决了生物炭制备中的“瓶颈”问题,将农林废弃生物质收集、储运、异地集中炭化和深加工,变为农林废弃生物质在产地就地炭化、集炭异地深加工或就地深加工,彻底解决了集中炭化与农林生物质分散、收集、储运困难之间的矛盾,使农林废弃生物质大规模炭化、利用成为可能。该技术不需要昂贵的生产设备和高额的制造成本,生产过程中几乎不需要外加能源,也不排出“三废”。可在广大农村小到农户,大到村镇广泛建立中、小型制炭厂,实现农林废弃生物质的产地炭化。用该项技术生产的生物炭燃烧性能好,具有发热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塑型后生产出的“炭化生物质煤”具有较高的堆密度与强度,便于储藏、运输,且清洁环保,燃烧效率高,可替代燃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广泛用作农村分散供热、供暖的新能源,也可用于城市集中供暖、发电等。在实际使用中,炭化生物质煤易于点燃、无烟无味、无污染、残渣少、重量轻、热值高,燃烧与使用性能均优于同类燃料,是可以代替木柴、原煤、液化气等普通燃料的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以我国年产秸秆7亿t、林业废弃生物质3.5亿t测算,全部制炭后其热值相当于2.25亿tce,价值1800亿元人民币,可填补我国燃煤缺口的一半以上。从减排角度考虑,如果开发成土壤改良剂或缓释肥,按照伦敦市场2007年交割的碳排放价格17欧元/t计算,可实现减排价值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可以预见,随着化石能资源的日益枯竭,化石燃料价格将大幅度上扬,生物质能源的可再生、低成本优势将越来越突出。结合我国国情,大力开发应用以农林废弃生物质为原料的炭化生物质煤,将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见图2)。

4生物炭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前景

在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日益突显的大背景下,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前瞻性眼光看待和加强生物炭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开发,已成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68中国工程科学

图2

生物炭应用技术框架

Fig.2

Schematic of biocha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4.1在解决全球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

生物炭在解决全球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的作用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包括英国、美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已经开展了与生物炭有关的大量系统、深入的研究,美国和英国已先后成立了专门的“生物炭研究中心”,在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在生物炭研究与开发领域也已积累了一定的工作基础。特别是在利用农林废弃生物质制备生物炭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开发应用方面,已走在了世界前列。2010年,“辽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沈阳农业大学成立。该中心发明的小型化、低成本、可分散“炭化炉”和简单实用的炭制备新工艺,彻底解决了大型化、高成本、大规模工厂化集中制炭难以克服的原料储运问题,使数量庞大、分散、不易储运的农林废弃生物质就地炭化、

加工成为可能,为生物炭产业化开发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新途径。4.2

加强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构建生物炭理论与技术体系

目前,对生物炭在环境、能源、农业等领域作用机理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并不多见,特别是生物炭在土壤碳循环、大气碳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亟待加强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拓宽研究领域,探索生物炭作用规

律,丰富和完善生物炭理论与技术体系,创新应用技术,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促进生物炭产业的健康发展。

鉴于生物炭在能源、环境、农业等领域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国家应在产业政策、科技规划、应用推广等方面,对生物炭研究与开发给予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科研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包括组织针对生物炭领域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专项研究、生物炭综合开发与应用技术体系构建、国家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平台建设等,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4.3

促进生物炭产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拓宽生物炭研究平台,

着力解决生产实际与应用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与评估生物炭在固碳减排工程技术领域的地位、作用、效果和效益,增大我国在国际碳排放问题

上的话语权。同时,

开展生物炭国际市场准入制度研究,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竞争,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低碳经济模式的健康发展。

5结语

由于燃油紧缺,人们发明了用玉米生产乙醇替

代汽油(乙醇汽油)。这是用一种稀缺资源(粮食)替代另一种稀缺资源(石油),无疑会使全球“饥饿危机”雪上加霜,也映衬出富国与富人对穷国与穷

7

82011年第13卷第2期

人的漠视!由于煤炭紧缺,我们发明了“炭化生物质煤”替代煤炭。本质上这是利用可再生的农林废弃物(生物质)替代另一种稀缺资源(煤炭),不仅不会加剧全球“饥饿危机”,而且有利于实现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于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固碳减排、保障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变碳为炭,造福人类!生物炭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朝阳产业,建议国家将其纳入“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给予重点支持。

参考文献

[1]Lehmann J,Gaunt J,Rondon M.Biochar sequestration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A review[J].Mitig Adapt Strat Global Change,2006

(11):403-427.

[2]Demirbas A.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particle size on bio-char yield from pyrolysis of agricultural residues[J].Anal Appl Pyrol,2004,72:243-248.

[3]Goldberg E D.Black Carbon in the Environment:Properties and Distribution[M].New York:John Wiley Press,1985.

[4]Washington J Braida,Joseph J Pignatello.Sorption hystersis of ben-zene in charcoal particles[J].Environ Sci Technol,2003,37(2):

409-417.

[5]Kramer R W,Kujawinski E B,Hatcher P G.Identification of black carbon derived structures in a volcanic ash soil humicacid by Fou-

rier transform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J].Envi-

ron Sci Technol,2004,38(12):3387-3395.

[6]Gerard Cornelissen,Zofia Kukulska,Stavros Kalaitzidis.Rela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al black carbon sorption and geochemical sor-

bent characteristics[J].Environ Sci Technol,2004,38(13):3632

-3640.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2.

[8]中国农业部,美国能源部项目专家组.中国生物质资源可获得性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1-22,78-

79,101-106.

[9]Lehmann J.A handful of carbon[J].Nature,2007,443:143-144.

[10]Lehmann J,da Silva J P,Steiner C,et al.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leaching in an archaeological anthrosol and a ferralsol of the Cen-

tral Amazon Basin:Fertiliser,manure and charcoal amendments

[J].Plant and Soils,2003,249:343-357.

[11]Schmidt M W I,Noack A G.Black carbon in soils and sediments:analysis,distribution,implications,and current challenges[J].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2000,14(3):777-793.

[12]Marris E.Black is the new green.Nature[J].2006,442:624-626.

[13]Johannes L.Bioenergy in the black[J].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7,5(7):381-387.

[14]Rondon M,Ramírez J,Lehmann J.Charcoal additions reduce net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to the atmosphere[C]//Proceed-

ings of the3rd USDA Symposium on Greenhouse Gases and Car-

bon Sequestration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Maryland,2005:

208.

[15]Tomaszewska M,Mozia S.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from water by PAC/UF system[J].Water Res,2002,36(16):4137-4143.[16]Lehtola M J,Miectinen L K.Changes in content of microbially a-vailable phosphorus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 and microbial

growth potential during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J].

Water Res,2002,36(15):3681-3690.

[17]谢志刚,刘成伦.活性炭制备及其应用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5,25(7):10-12,17.

[18]Wey M Y,Fu C H,Tseng H H,et al.Catalytic oxidization of SO2from incineration flue gas over gimetallic Cu-Ce catalysts

supported on preoxidized activated carbon[J].Fuel,2003,

(82):2285-2290.

[19]邱琳,宁平,任丙南.浸渍法改性活性炭脱硫(H

2

S)研究[J].贵州化工,2005,19(2):19-21.

[20]Tenenbaum D.Biochar:Carbon mitigation from the ground up [J].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09,117(2):70-73.[21]Renner R.Rethinking biochar[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07,41(17):5932-5933.

[22]Steiner C,Teixeira W G,Lehmann J,et al.Long term effects of manure,charcoal and mineral fertilization on crop production and

fertility on a highly weathered Central Amazonian upland soil

[J].Plant and Soil,2007,291:275-290.

[23]Glaser B,Lehmann J,Zech W.Ameliorat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highly weathered soils in the tropics with char-

coal:a review[J].Biol Fert Soils,2002,35:219-230.

[24]Steiner C,Glaser B,Teixeira W G,et al.Nitrogen retention and plant uptake on a highly weathered central Amazonian Ferralsol a-

mended with compost and charcoal[J].Plant Nutr Soil Sci,

2008,171:893-899.

[25]Liang B,Lehmann J,Solomon D,et al.Black carbon increases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in soils[J].Soil Sci Soc Am J,2006,70

(5):1719-1730.

[26]Wardle D A,Zackrisson O,Nilsson M C.The charcoal effect in Boreal forests:Mechanisms and ecological consequences[J].

Oecologia,1998(3),115:419-426.

[27]Schmidt M W I,Noack A G.Black carbon in soils and sediments:analysis,distribution,imp lications,and current challenges[J].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2000,14(3):777-793.

[28]Glaser B,Haumaier L,Guggenberger G,et al.The“Terra Preta”

phenomenon:a model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the humid

tropics[J].Natur Wissens Chaften,2001,88(1):37-41.

[29]Chan K Y,Van Zwieten L,Meszaros I,et al.Agronomic values of green waste biochar as a soil amendment[J].Soil Research,

2007,45:629-634.

[30]Steinbeiss S,Gleixner G,Antonietti M.Effect of biochar amend-ment on soil carbon balance and soil microbial activity[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9,41(6):1301-1310.

[31]Warnock D D,Lehmann J,Kuyper T W,et al.Mycorrhizal respon-

88中国工程科学

ses to biochar in soil concepts and mechanisms[J].Plant Soil,

2007,300:9-20.

[32]Ogawa M.Symbiosis of people and nature in the tropics[J].Farming Japan,1994,28(5):10-34.

[33]Saito M,Marumoto T.Inoculation with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the status quo in Japan and the future prospects[J].Plant and

Soil,2002,244:273-279.

[34]Kishimoto S,Sugiura G.Charcoal as a soil conditioner[J].Inter-national Achievements for the Future,1985,5:12-23.

[35]Iswaran V,Jauhri K S,Sen A.Effect of charcoal,coal and peat on the yield of moong,soybean and pea[J].Soil Biology and Bio-

chemistry,1980,12(2):191-192.

[36]刘世杰,窦森.黑碳对玉米生长和土壤养分吸收与淋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9,23(1):79-82.

[37]周建斌,邓丛静,陈金林,等.棉秆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J].生态环境,2008,17(5):1857-1860.

[38]张伟明,张庆忠,陈温福.镉污染土壤中施用秸秆炭对水稻生

长发育的影响[J].北方水稻,2009,39(2):4-7.

[39]Spokas K A,Koskinen W C,Baker J M,et al.Impacts of wood-chip bio char additions on greenhouse gas production and sorption

/degradation of two herbicides in a Minnesota soil[J].Chemo-

sphere,2009,77(4):574-581.

[40]McLaren J S.Crop biotechnology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de-velop a sustainable future[J].Trends in Biotechnology,2005,23:

339-342.

[41]Minow a T,Zhen F,Ogi T.Liquefaction of cellbose in hot com-pressed water using so dium carbonate:products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reation temperaurs[J].Chem Eng Jpn,1997,30(1):

186-190.

[42]李俊峰,时璟丽,王仲颖.欧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对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可再生能源,2007,25(3):1-2.

[43]周中仁,吴文良.生物质能研究现状及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2):12-15.

Researches on biocha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hen Wenfu,Zhang Weiming,Meng Jun,Xu Zhengjin (Biocha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asearch Center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110866,China)

[Abstract]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commentary were conducted on biochar research history,present situation,the existing questions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spect in this article which especially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vital role of biochar in energy,environment,agriculture and other areas.We considered that biochar is of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combating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mitigation,ensuring energy and food security.Then,directions of biochar research,con-structive advices,technology approach of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wer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residue resource utilization,to provide references to promote biocha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biochar;climate change;energy alternation

98

2011年第13卷第2期

大学专业介绍之生物科学类1(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

大学专业介绍之生物科学类1(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 信息学) 1.生物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掌握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为我国生态建设及植物资源利用和中药资源产业化提供能从事教学、技术研究、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 1.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3.

4. 5.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 主干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中药材加工学、生物制药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药用植物和植物生态与资源利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2.生物技术 本专业是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应用于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为特色的理科类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知识、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及数据分析等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酶工程原理及技术、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等。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

生物炭在农业中的运用讲解

课程名称:化学前沿 题目:生物炭在农业中的运用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年级: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前言 (3) 1、生物炭的生产原料 (4) 2、生物炭的生产过程及其理化特性 (4) 3、生物炭对土壤的作用机理。 (5) 3. 1 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5) 3. 1. 1 生物炭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5) 3. 1. 2 生物炭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6) 3. 1. 3 生物炭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6) 3. 2 生物炭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7) 3. 2. 1 生物炭对土壤pH 的影响 (7) 3. 2. 2 生物炭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8) 4、生物炭对土壤污染物环境风险的消减作用 (9) 4.1生物炭对土壤中N、P的持留 (9) 4.2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和固持 (9) 5、生物炭在农业上应用的模式 (10) 5.1炭基有机肥模式 (10) 5.2炭基有机-无机复混肥模式 (10) 5.3改良土壤的模式 (11) 5.4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模式 (12) 6、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价值分析 (13) 7、发展与展望 (13) 8、参考文献。 (14)

生物炭在农业中的运用 摘要 生物炭(Biochar)是在限氧或隔绝氧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高温裂解,将小薪柴、农作物秸秆、杂草等生物质经炭化而形成的,是一种碳含量极其丰富的炭。这种由植物形成的,以固定碳元素为目的的炭被科学家们称为“生物炭”。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及碳封存剂备等运用越来越广。其农用的效益是多元化的,将生物炭农用已作为当前农业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生物炭、性质特点、农业、改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Abstract: Biochar is an insoluble solid matter with high aromatization produced by biomass pyrolysis in completely or partially hypoxic conditions. In recent years,biochar is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e as a soil amendment and controlle release carrier for fertilizers. In order to boost the study and utilization of biochar in agriculture,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properties of biochar and its effects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amount of microorganisms in soil,and growth and yields of crops. The fu-ture research issues were also suggested.Biochar has showed important roles in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mproving soil quality, increasing soil production, alleviating climate changes, and maintaining agro-ecosystem sta-bility. The prospect of biochar industri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was also proposed. Keywords:Biochar;Character;Agriculture;Improvement;Application status;Development prospect 前言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年产作物秸秆8×108 t以上[1],而以作物秸秆为主的广泛存在的生物质Cbiomass)是制备生物质炭(biochar)的主要原料。生物质炭是由生物质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的条件下经热裂解、炭化产生的一类高度芳香

生物技术专业介绍

生物技术专业介绍 生物技术专业是于2000年设立并正式开始招生,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成为学校的优势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又是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支撑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体系,服务于山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特色和优势 1. 构建了一支高学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一支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70人,其中正高职称22人、副高职称28人,讲师2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71.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7人,占专职教师的81.4%;具有国外学习和研修经历的19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获得者1人、博士生导师4人。 2. 具有生物学科特色。本专业具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等多学科支撑,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支撑,生物学科特色鲜明。我们在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中,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前提,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上力求突出自身的学科优势,形成专业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 3. 以科研促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通过科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2)科研促进了教学条件的建设。在投资1000多万购置实验仪器的基础上,目前又新组建了科研用组培室与炼苗室各1间及教学用组培室与炼苗室各1间,极大充实了教学条件;(3)科研充实了教学内容。通过科研,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把新知识、新观点及时充实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4)科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本专业于2003年率先在全校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制度,使学生从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独立设计试验并完成科研任务,切实提高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学科建设 本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先后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植物

生物技术专业综述

生物技术专业综述 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知道以下内容,以方便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所学的内容,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以及就业都有帮助。 我们所学的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 生物技术的定义: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人们意志设计,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化学、物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等。 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之一。70年代发明了重组DNA技术和杂交瘤技术。80年代建立了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制药开始于八十年代初,特别是发明了pcr技术,使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是害死和信息技术的渗透,相继发展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化分析测试和药物筛选技术和装备。目前,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业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以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称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就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的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或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 目前,有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制药也得以迅速发展。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

生物炭利用

1 改良土壤 木炭的土地利用是指在土壤中加入木炭颗粒或载有菌体、肥料或与其它材料混配的功能型木炭复合材料。其目的是改良土壤,增加地力,改善植物生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及产品品质。应用领域主要是农田、林地和草坪。木炭的特点:黑色,多孔,表面发达,通常比表面积在300~400 m2·g-1,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具有一定强度和较高的生物和化学稳定性。 1.1 土壤改良 填加木炭的土壤,透气、透水、保水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据日本肥粮检定协会的报告:加5%的黑炭,土壤的保水率和透水性分别提高14.6%和 88.9%,其对治理土壤板结的效果好于珍珠岩和蛭石。日本政府1986年11月将木炭纳入地力增进法,确定为土壤改良资材。 木炭对施于农田的肥料有吸持和缓释作用,此项技术近年在我国出现并得到推广。在农业生产中,购置化肥的费用对农产品生产成本影响至关重要。例如:在玉米种植成本中,化肥项支出占44%。多数情况下,化肥的利用率只有1/3,其余或滞留于土壤中或流失,三者比例相近。国家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推广的“炭粉还田防止化肥流失技术”称可减少50%的化肥流失。植物原料在原组织中的K、Na、Ca和各种微量元素,在制炭过程中转入木炭中,当炭被施入土壤中以后,随之也增加了土壤中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木炭多孔,且能富集土壤中的空气、水分、养分,适宜微生物栖息、繁衍。土壤团粒结构增加,作物根系发达,根部CO2增多。福建林学院曾用试验证明炭有很好的固氮作用。试验是在黄沙壤、黑沙壤中加进1%的木炭颗粒、颗粒活性炭、粉状活性炭,1a后,加炭土样中的好气性固氮菌、嫌气性固氮菌数量明显增加。木炭色黑、吸热,散于地表面1L·m-2,地温提高7℃。 木炭多孔,有蓄热作用,对气温骤变所带给作物的伤害有一定的抵御能力;能减少诸如重金属、残留农药等有毒物质对作物的伤害;木炭对一些气体的吸附容量,按木炭容积的倍数计,H4N、H2C1、SO2、H2S、NO2、CO2、02、N、H2、CHC分别为90.0、85.0、65.0、55.0、40.0、35.0、9.3、7.5、5.0、1.8。在木炭土地利用的各方面,日本应用面广,历史较长,经验多,效果显著。在木炭纳人地力增进法前后30a间,耗用木炭已达数十万吨,主要为树皮炭、房屋解体木材烧

2021年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应届生个人简历表格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应届生个人简历表格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应届生个人简历表格姓名性别男照 片民族汉政治面貌党员籍贯湖北出生年月 1991.5 健康状况良好学历本科毕业院校武汉大学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e-mail ×××@ ___ ×××××××××××愿意到生物公司、医药、食品及饮料等有关生物技术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工作。 可以做有关方面的质检、销售、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其他工作。曾加入学校××文学社团,在部负责材料的,并参与出版过社团月刊。 xx年暑假,在××超市做服务员出售日常百货商品,并因我的勤奋及处事态度得到好评。 xx年暑假,加入假期辅导培训团体,在辅导培训班,对学生进行假期辅导。在此期间,我和大家相处融洽,愉快地度过了假期时光。 xx年9-10月,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附近的酒店当服务员,热情为他人服务并很好的配合酒店职员做好工作。 1.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通过英语考试,获“英语三级”证书。 2.能应用Word、excel等office办公软件及简单的编程。 xx—xx 年度被评为优秀学生,并获得“优秀学生”荣誉证书

xx—xx年度获得学校二等奖学金 xx—xx年度获得“学风建设积极分子”荣誉证书 xx—xx年度获“校级三好学生”荣誉证书发酵工程、发酵工程实验、生化工艺学、生化工艺实验、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无机分析化学、无机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植物组织培养及实验本人综合素质佳,能够吃苦耐劳,为完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懈努力,具备良好的人品,乐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表达交际及组织能力和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积极互动努力达成团队的目标;刻苦学习,勤奋务实,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较好的判断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六年制本硕连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知识又具备生物技术产品研究开发能力,了解生物技术企业运作管理规律,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可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医药卫生、生物工程、食品化工、环境保护和相关的企业及政府部门独立从事新产品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 专业发展主要方向 1. 医药生物技术 2. 农业生物技术 3. 微生物生物技术 4. 海洋生物技术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校规校纪,认识和了解中国近代发展史和我国经济建设状况,有较系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所学专业,有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2.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制备与分析及生化制药、微生物检测和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训练,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研究与新产品开发进展;有较好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比较流利地进行听、说、读、写),英语通过4-6级考试,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 —1—

4.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必修课及限定选修课程,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好各门选修课。 5.本专业为“国家生物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学习成绩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基于本专业的特点,必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验操作训练并重,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生产实习任务和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实验及撰写工作。 三、毕业认定与学位授予、本科学位修业年限 实行阶段淘汰制,三年级课程结束后,根据德、智、体三方面的综合评估,不适应六年制继续培养者转入四年制生物技术专业学习。根据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153学分,成绩合格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理学学士学位证书。本科学位修业年限: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课程类别学分数所占比例备注 公共必修课36 23.5% 本科阶段 公共选修课16 10.5% 本科阶段 专业必修课71 46.4% 本科阶段 专业选修课30 19.6% 本科阶段,限选课至少15学分 毕业总学分 153(44) 100% (实践教学学 分) 课内总学时2648 第一学期在不同专业所学的相关学分可以转入。 五、专业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生物工程制药、生物技术营销学。 六、专业特色课程 —2—

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地应用

生物炭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 河北师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农业项目组盛建维 一、生物炭概述 生物炭是生物有机材料(生物质)在缺氧或绝氧环境中,经低温热裂解后生成的固态产物。既可作为高品质能源、土壤改良剂,也可作为还原剂、肥料缓释载体及二氧化碳封存剂等,已广泛应用于固碳减排、水源净化、重金属吸附和土壤改良等,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土壤功能退化等全球关切的热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属于秸秆废弃资源高值化利用的范畴。 生物炭不是一般的木炭,是一种碳含量极其丰富的木炭。它是在低氧环境下,通过高温裂解将木材、草、玉米秆或其它农作物废物碳化。这种由植物形成的,以固定碳元素为目的的木炭被科学家们称为“生物炭”。它的理论基础是:生物质,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燃烧,都可以形成木炭。 生物炭是一种经过高温裂解“加工”过的生物质。裂解过程不仅可以产生用于能源生产的气体,还有碳的一种稳定形式——木炭,木炭被埋入地下,整个过程为“碳负性”(carbon negative)。生物炭几乎是纯碳,埋到地下后可以有几百至上千年不会消失,等于把碳封存进了土壤。生物炭富含微孔,不但可以补充土壤的有机物含量,还可以有效地保存水分和养料,提高土壤肥力。事实上,之所以肥沃的土壤大都呈现黑色,就是因为含碳量高的缘故。英国环保大师詹姆斯·拉夫洛克称,生物炭是减轻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唯一希望。研究人员也表示,生物炭也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减少对碳密集肥料的需求。木炭碎料的孔洞结构十分容易聚集营养物质和有益微生物,从而使土壤变得肥沃,利于植物生长,实现增产的同时让农业更具持续性。更妙的是,它把碳锁定在生物群内,而非让它排放到空气中。 制作生物炭的现代方法是在低氧环境下用高温加热植物垃圾,使其分解。日前,气候专家找到了更清洁环保的方式,进行工业规模二氧化碳固定,利用巨型微波熔炉将二氧化碳封存在“生物炭”中,然后进行掩埋。这种特制“微波炉”将成为战胜全球变暖的最新利器。因此,该技术每年可以减少向空气中排放几十亿吨二氧化碳。日前不少人将生物炭技术视为目前为止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尚方宝剑”,一种“气候变化减缓”战略和恢复退化土地的方式。有些专家甚至声称,生物炭可吸收如此多的二氧化碳,以至地球能恢复到工业化之前的二氧化碳水平。 近年,生物炭作为一类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引起广泛关注,其在土壤改良、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受污染环境修复方面都展现出应用潜力,为解决粮食危机、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生物炭还在获取生物质能、废弃生物质资源化以及碳排放贸易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近年来学界关于生物炭在土壤肥力改良、大气碳汇减排以及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的研进展,并扼要分析了生物炭研究的前景和方向,为生物炭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思路。 二、生物炭的结构和基本特性 生物炭的组成元素主要为碳、氢、氧等,而且以高度富含碳( 约 70% —80% ) 为主要标志,可以视为纤维素、羧酸及其衍生物、呋喃、吡喃以及脱水糖、苯酚、烷属烃及烯属烃类的衍生物等成分复杂各异的含碳物质构成的连续统一体,其中烷基和芳香结构是最主要的成分。从微观结构上看,生物炭多由紧密堆积、高度扭曲的芳香环片层组成,X 射线表明其具有乱层结构 ( turbostratic structure)。生物炭表面多孔性特征显著,因此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表面能。表面极性官能团较少,主要基团包括羧基、酚羟基、羰基、内酯、吡喃酮、酸酐等,构成了生物炭良好的吸附特性。随着研究的推进,研究者还发现生物炭具有大量的表面负电荷以及高电荷密度的特性由于原材料、技术工艺及热解条件等差异、生物炭在结构和 pH、挥发分含量、灰分含量、持水性、表观密度、孔容、比表面积等理化性质上表现出非常广泛的多样性,进而使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生物技术及应用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生物技术及应用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生物技术及应用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生物技术及应用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生物技术及应用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生物技术及应用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生物技术及应用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生物技术及应用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生物技术及应用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

生物炭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20, 10(9), 746-750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87894881.html,/journal/hja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87894881.html,/10.12677/hjas.2020.109113 生物炭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李燕1,2,3,4 1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2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收稿日期:2020年9月3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16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3日 摘要 健康的土壤环境是城市发展、农业生产、宜居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前提。城市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土地,对土壤、空气等人居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是有限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必要选择。生物炭作为一种在土壤改良、能源生产、废物利用、污染物治理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的多孔吸附性物质,在土壤污染修复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生物炭,土壤改良,土壤修复 Application of Biochar in Soil Pollution Remediation Yan Li1,2,3,4 1Institute of Land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Xi’an Shaanxi 2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Xi’an Shaanxi 3Key Laboratory of Degraded and Unused Land Consolidation Engineering,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Xi’an Shaanxi 4Shaanxi Provincial Land Consolid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Xi’an Shaanxi Received: Sep. 3rd, 2020; accepted: Sep. 16th, 2020; published: Sep. 23rd, 2020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制药技术 工业微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是解决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技术依托。工业微生物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包括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环保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美日等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可以看出工业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 微生物制药技术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药物的利用是从人们熟知的抗生素开始的,抗生素一般定义为:是一种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微生物产物及其衍生物。(有人曾建议将动植物来源的具有同样生理活性的这类物质如鱼素、蒜素、黄连素等也归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概念的抗生素仍应只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由于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除了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如特异性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其活性已超出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范围。但这些物质均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其在生物

合成机制、筛选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和抗生素都有共同的特点,但把它们通称为抗生素显然是不恰当的,于是不少学者就把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具有生理活性(或称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就是微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认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菌种的获得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分离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10-12-06;修回日期2010-12-13 [作者简介]陈温福(1955—),男,辽宁法库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稻作科学研究和生物炭技术开发与 应用研究;E -mail :wfchen5512@yahoo.com.cn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 陈温福,张伟明,孟 军,徐正进 (辽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110866) [摘要]对生物炭研究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业化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述,重点阐述了生物炭在能源、 环境、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与重要作用。认为生物炭在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固碳减排、保障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提出了以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基础的生物炭研究发展方向、建议和产业化开发与应用的技术途径。为推动生物炭工程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物炭;气候变化;能源替代 [中图分类号]TK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42(2011)02-0083-07 1前言生物质炭化技术是公认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 可行技术措施之一,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 生态安全、无污染、可大面积推广等显著特点。生物质炭化后产生的生物炭应用于生态与环境领域,可以固碳减排,是一种有效的“碳汇”技术,与农、林业相结合,可解决农林废弃物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物炭施入农田,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用于能源领域,可成为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的清洁能源。生物炭进一步加工成活性炭,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吸 附、 水质净化等。生物炭的综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与治理等领域面临的复杂问题,有助于构建低碳高效经济发展模式,对保障国家环境、能源、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适逢国家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笔者针对现阶段生物炭在农业、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进展作简要的综述,以期为促进生物炭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2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概述 到目前为止,“生物炭”还没有十分确切的定 义。但广义上可以认为是黑碳的一种,通常是指以 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生物质资源为基础, 利用特定的炭化技术,由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炭质。国外将其定义为biochar [1] , 一般指生物质如木材、农作物废弃物、植物组织或动物骨骼等在缺氧和相对温度“较低” (<700?)条件下热解而形成的产物[1,2] 。常见的生物炭包括木炭、竹炭、秸 秆炭、稻壳炭等。它们主要由芳香烃和单质碳或具有石墨结构的碳组成, 含有60%以上的碳元素,还包括H 、 O 、N 、S 及少量的微量元素[3]。生物炭可溶性极低,具有高度羧酸酯化和芳香化结构[4,5] ,拥有 较大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6] 。这些基本性质使其具备了吸附力、抗氧化力和抗生物分解能力强的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能源、环境等领域。图1为生物炭微观结构,采用“颗粒炭化炉”生产新工艺制备的生物炭保留了完整的孔隙结构。炭的制备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项古老的实用技术,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最常见的制炭方法是将杂草、秸秆、枯枝、落叶等堆积起来, 3 82011年第13卷第2期

生物科学专业及生物技术专业推荐课外书目

生物科学专业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生物学》(第6版). 主编:(美)Peter H. Raven,George B. Johnson. 主译:谢丽萍,张荣庆,张贵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DNA科学导论》(DNA Science:A First Course). (美)D.A.米克勒斯(David A.Micklos), (美)G.A.弗里尔(Greg A.Freyer), (美)D.A.克罗蒂著;陈永青,谢 建平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延伸的表现型》(The Extended Phenotype, 1982). (英)道金斯(Richard.Dawkins)著; 《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 2nd ed., 1989). (英)道金斯(Richard.Dawkins)著;卢允中, 张岱云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孟德尔妖:基因的公正与生命的复杂》. (英)马克·里德利(Mark Ridley)著;何朝阳,林爱兵译.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盲眼钟表匠》(The blind watchmaker:why the evidence of evolution reveals a universe without design). (英)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著;王德伦译.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年 《解析彩虹:科学、虚妄和玄妙的诱惑》(Unweaving the Rainbow: Science, Delusion and the Appetite for Wonder?)(英)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张冠增, 孙章译.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生命科学史》洛伊斯N.玛格纳(Lois N.Magner)著,李难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刘学礼主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生物学史》(法)让·泰奥多里德(Jean Theodorides)著;卞晓平, 张志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迈尔(Ernst Mayr), 涂长晟译.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0 《生命是什么》(奥)埃尔温·薛定谔.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双螺旋: 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美)沃森(Watson, James D.), 刘望夷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 《听基因讲祖先的故事》(日)长谷川政美, 任文伟, 杨莉琴著.上海:上海科技

【CN109775684A】一种应用水稻秸秆制备生物炭的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72524.1 (22)申请日 2019.03.07 (71)申请人 天津市实验林场 地址 301504 天津市宁河区宁河镇西关村 西5公里 (72)发明人 刘文政 赖立松 顾红艳 郑育锁  韩建华 王春海 于澎湃 李志强  孙宇哲 叶少锋 王一帆 金聪颖  侯海鹏 张滈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1241 代理人 李鹏 (51)Int.Cl. C01B 32/05(2017.01) C10B 53/02(2006.01) C10C 5/00(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应用水稻秸秆制备生物炭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水稻秸秆制备生物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秸秆的选取:选取收割后的秸秆,并进行堆积晾晒。本发明通过采取成本极低的秸秆作为生物炭的原料,并预先对其粉碎和烘干,随后通过干馏式炭化炉对秸秆进行焚烧,并将输送装置和冷却装置与之相配合,使秸秆的焚烧和冷却,可以形成流水线作业,接着再将焚烧秸秆产生的木醋液与纯水按比例稀释,形成改性液,大大降低了生物炭的改性成本,最后将生物炭过筛,使生物炭达到规格粒径,本方法工艺流程简单,生产原料和改性液价格低廉,大大降低了生物炭的生产成本,值得推广使用,同时解决了现有的生物炭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复杂、 且生产原料昂贵的问题。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CN 109775684 A 2019.05.21 C N 109775684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775684 A 1.一种应用水稻秸秆制备生物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秸秆的选取:选取收割后的秸秆,并进行堆积晾晒; (2)秸秆的粉碎:将堆积的秸秆进行切割处理,使秸秆成为2公分左右的段或块; (3)秸秆的烘干:用烘干设备对切割后的秸秆进行烘干处理,待秸秆的含水量为等于或小于35%时,将秸秆移出烘干设备; (4)秸秆的焚烧:开启炭化炉的点火装置,当炭化仓的温度达到600度的时候,开启物料输送装置将经预处理好的秸秆送入仓内,调节秸秆输送速度和抽气量,使炭化仓内的温度控制在600度,秸秆焚烧时间为30分钟,焚烧秸秆的过程中并产生木醋液; (5)生物炭原炭的冷却:当出料口流出生物炭原炭后,即刻开启冷却装置,对生物炭原炭进行冷却降温; (6)生物炭原炭的改性:将制生物炭过程中产生的木醋液静置72小时,随后将木醋液与纯水按1:3的比例稀释,随后将生物炭原炭放入改性液中,并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5分钟,随后将改性后的生物炭原炭捞出并进行晾干; (7)改性生物炭的粉碎:当改性后的生物炭原炭的含水量低于20%时,将其粉碎成颗粒,并过50目筛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水稻秸秆制备生物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2)中,切割后秸秆的长度可小于2公分,以增大秸秆的焚烧接触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水稻秸秆制备生物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3)中,烘干设备的烘干温度应大于室温而小于50度,烘干设备的风力也不应过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水稻秸秆制备生物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炭化炉为干馏式炭化炉,焚烧过程中会产生烟雾,注意调节秸秆的输送速度和抽气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水稻秸秆制备生物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6)中,木醋液应取静置72小时后的中间部分,随后再与纯水进行比例稀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水稻秸秆制备生物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7)中,无法过50目筛的生物炭颗粒,可以进行再次粉碎,并进行过筛。 2

生物炭的应用领域

1.生物炭的应用领域 (1)生物炭的环境效应 随着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气候变化问题不容小觑,而COZ等气体的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也成为全世界的环境难题。制备生物炭的生物质来源广泛,易集中处理,低污染,可再生,应用潜力巨大。Lehmann曾指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会转变为碳水化合物来储存,经过热解处理后得到的生物炭再重新施与土壤中会起到固碳的作用,这种循环可以称为一个净的“负碳”过程,可以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34] 除此以外,生物炭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能还常常被用于水质净化,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等环境领域。如生物炭常被用于脱硝脱硫工艺中,通过吸附作用有效去除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2>生物炭的农业效应 己有研究发现,农林业废弃物通过热解炭化制备成生物炭并以土壤改良剂的形式重新施与土壤,可以起到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肥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并修复土壤的效果,若能运用于实际中,能极大的促进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绿色发展。 生物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施加到土壤中可提高土壤中P, K, N, Mg, Ca, N等元素的含量,尤其是畜禽粪便生物炭对贫瘩土壤的养分补充效果非常明显。生物炭的石灰当量值较大,因此施与土壤中能与石灰有同样的作用,通过提高土壤碱基饱和来降低可交换铝水平,而酸性土壤的pH值也可以通过生物炭对土壤质子的消耗作用来完成[35-37],进而改良酸性土壤养分的有效性。生物炭自身的高碳含量,不但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碳,还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外加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因此,能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土壤整体的养分吸持容量和持水能力。在土壤保肥方面,生物炭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化学反应性,因此,常起到肥料缓释载体的作用,通过延迟和缓冲土壤中肥料的释放来提高其利用率[[38,39]。同时,生物炭的水肥吸附作用及孔隙结构能有效的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 为有益微生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促进其种群的繁硝和活性的保持[40-42] (3)生物炭的能源效应 化石能源作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所依赖的主要能源结构,因为不可持续性和人类的巨大消耗使其逐渐走向枯竭。能源危机也因此成为全球高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如何探索和发现新型替代能源己是燃眉之急[43]。生物炭作为一种可再生碳源,燃烧性能好,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因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我国每年秸秆产量有七亿吨,制成生物炭具有的热值高达2.25亿吨,价值折合Ig00亿元人民币,可填补我国燃煤缺口的一半以上,可应用于农村分散供热,供暖以及城市集中供暖,发电等,有效调整我国能源结构,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型起步点和着眼点。除此以外,生物炭制备过程中获得的混合气和生物油以蒸汽催化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收集后可得氢气副产品,作为一种新原料和能源被用于合成氨等其它方面与领域[44]。而生物油也可升级加工为工业化学品,和化学还可进一步精炼得到生物柴油燃料。因此,生物炭制备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能源品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石能源的压力,并 从总量上减小了化石原料的碳排放量。L (1)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生物炭的多孔结构及高比表面积使其与活性炭类似,可以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的吸附剂(Beesley L, et al., 2010; Beesley L, et al., 2011; Chen X, et al.,2011; Ippolito J A, et al. , 2012a)。目前,己有很多研究使用废弃物制成的生物炭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并且对多种污染物都有显着的吸附效果(Cao X D, et al.,2009; Chen X, et al.,2011;Dong X, et al.,2011;Ippolito J A, et al.,2012a;Qiu Y, et al. , 2008 ; Uchimiya M, et al. , 2010)。生物炭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有机污染治理和无机污染治理。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染料、酚醛树脂、农药、芳烃以及抗生素等,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阳离子和阴离子。Chen等(Chen X, et al. , 2011)报道了由硬木和玉米秸秆制备的生物炭对Cu和Zn有很强的吸附性,分别高达12.5和11.0 mg/g o Klasson等使用杏仁壳生物炭吸附水中的二嗅氯,其比表面积可达到344 m2/g,最大吸附量为102 mg/g(Klasson K T,et al. , 2013) o Cao等(Cao X D, et al., 2009)研究表明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