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鲁教版语文七上第24课枯叶蝴蝶word教案

2020秋鲁教版语文七上第24课枯叶蝴蝶word教案
2020秋鲁教版语文七上第24课枯叶蝴蝶word教案

24《枯叶蝴蝶》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所蕴含的哲理,认识到装假作伪的危害性。

教学过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看,蝴蝶,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蝴蝶吗?

生:美丽的生:五颜六色的生:五彩斑斓的生:漂亮的

师:这是我们同学眼中的蝴蝶,下面请同学再看一幅图片,你能快速的告诉我这上面有几只蝴蝶吗?

生:5只生:7只

师:其实,这上面一共是7只蝴蝶,一种像枯叶一样的蝴蝶

(二)枯叶蝴蝶档案

师:那么,对于枯叶蝴蝶你了解多少?你预习课文的时候都查到哪些资料?

生:读自己所查的资料

师:同学们查的比老师还多,老师也查到了一些有关于枯叶蝴蝶的资料,请同学们集体读读(大屏幕显示)

师:在我们的印象里,蝴蝶都是美丽的,可是它为什么看起来形似枯叶呢?同学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这种蝴蝶?

生:想

师:那么,今天就和老师一起走进当代作家徐迟的哲理散文《枯叶蝴蝶》(板书课题)(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篇文章不长,老师很想给大家读一下,大家想不想听?

生:想

师:老师有3个要求。1、标上段号2、思考为什么它形似枯叶?3、它为什么会濒临灭绝?(师朗读完课文学生回答)

(四)读中品语言,品中读道理

师:朗读课文,背你最欣赏的语句段落,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可采用下列方式展开交流:

1、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写出了()。

2、我最欣赏课文的()句话,()词用的好,好在()。

3、我觉得()写的好,告诉我们()。

(五)合作探讨小组释疑

师:下面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难以理解的句子,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将问题记在卡片上。如:

(1)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2)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六)让情感在对话的天空升华

师:通过同学们组内积极的合作、激烈的争论,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么,枯叶蝴蝶、人类、作者徐迟这三者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下面请同学看一段采访:

教师拟定采访稿:

(1)枯叶蝴蝶,你很美丽,尤其是张开翅膀的时候,可是,为什么要阖上翅膀?

(2)你知道吗?这种做法非但没有保护到你,还加重了你的灭亡?

(3)人类,枯叶蝴蝶越来越少了,你为什么视法律不顾仍执迷不误?

(4)徐迟先生,您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枯叶蝴蝶的灭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总结:

是装假作伪害了枯叶蝴蝶,而装假作伪也是人的特技之一,也许枯叶蝴蝶今天凄惨的命运就是装假作伪者的明天!正如孔子那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七)心灵对话的舞台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枯叶蝴蝶、捕蝶者、作者徐迟说什么?(一句最简洁的、最真诚的话语表达心声)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交流:

(1)枯叶蝴蝶,我想对你说:“--------------------。”

(2)人类,我想对你说:“------------------------。”

(3)徐迟先生,我希望您:“----------------------。”

(八)放飞想象的翅膀

师:由枯叶蝴蝶的悲剧你联想到了什么?写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

(提示:可多角度立意,可以抨击那些见利忘义者,可以联想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谈及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

(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十)布置作业

作业:假如我是最后一只枯叶蝴蝶…….. 我是一只寂寞的蝴蝶

秋风里阖上我的翅膀

如同一片飘落的枯叶

我是那一只枯叶蝴蝶

并不想有人留意我的存在

我想逃开那些关注的目光

我向往着自由

向往着肆意的快乐

于是将我所有的美丽

换取了一身憔悴枯萎

没有娇艳的容颜

没有柔曼的舞姿

也没有轻如鲛纱的美丽翅翼

只有一个形象的如蝶般凄美的名字

我以为这样刻意伪装

便会逃开所有猎射的眼神

以为和我周围的世界浑然一色

便可以去自由的飞舞但我

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

不是因为我的美丽

而是用来隐蔽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个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

他们的真相。

初二语文上册《枯叶蝴蝶》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上册《枯叶蝴蝶》教学设计初二语文上册《枯叶蝴蝶》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联系语境理解蕴含深刻哲理的语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课文中描写细腻和议论精妙的语句。 2、学习课文由物及人,托物明理的写法。 3、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所蕴含的哲理,认识到装假作伪的危害性。 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 教具准备:《枯叶蝴蝶》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带、录音机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写出与蝴蝶有关的诗句: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作家徐迟的哲理散文《枯叶蝴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找出枯叶蝴蝶得名的原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3、它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4、借助枯叶蝴蝶可悲的悲剧,作者阐明了一个哲理,请你从文中找出说明哲理的句子。 5、第5段中“这样”具体指什么?作者是怎样评价人的? 6、文章最后的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三)读中品语言,品中读道理 师:朗读课文,背你最欣赏的语句段落,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可采用下列方式展开交流: 1、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写出了()。 2、我最欣赏课文的()句话,()词用的好,好在()。 3、我觉得()写的好,告诉我们()。 4、“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一句含义是什么? (四)合作探讨小组释疑 (1)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翅膀的.两面指的是比喻人的内心和外表,做人要表里如一,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而不是弄虚作假,遮遮掩掩) (2)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3)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枯叶蝴蝶、捕蝶者、作者徐迟说什么?(一句最简洁的、最真诚的话语表达心声)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交流: (1)枯叶蝴蝶,我想对你说:“--------------------。” (2)人类,我想对你说:“------------------------。”

枯叶蝴蝶 阅读答案

枯叶蝴蝶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会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枯干)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 但是)它还是逃脱不了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和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 因此 )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类。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命品种快要绝种了。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蝴蝶。但是已来不及了。国家的禁令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蝴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地绝灭了。 1、读第三自然段,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A、打“”部分中的主要词语是枯叶。这部分突出了枯叶的颜色 B、这个自然段主要写枯叶蝴蝶栖息在树枝上的颜色和形态。 2、这段话和上一个自然段中的第一句、第二句都有联系。和第一句话的联系是:它是这一句详细具体的描述。和第二句话的联系是:它是这一句话所描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3、枯叶蝴蝶的特点是:合起翅膀时像枯叶,展开翅膀时比最美丽的蝴蝶还要美丽;它逃脱不了被捕捉的命运是因为它不仅美丽,而且像枯叶。它快要绝种了,原因是高额利润的诱惑,它要绝对的灭绝了是因为人们不守法,更大胆地去捕捉它。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它的枯槁和憔悴很吸引人,假装作为的行径瞒不过人。

初一上册语文枯叶蝴蝶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枯叶蝴蝶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枯叶蝴蝶教案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语文教案撰写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至于要如何做好教案的编写工作呢?下面我整理了鲁教版以供大家阅读。 鲁教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联系语境理解蕴含深刻哲理的语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课文中描写细腻和议论精妙的语句。 2、学习课文由物及人,托物明理的写法。 3、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所蕴含的哲理,认识到装假作伪的危害性。

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 教具准备:《枯叶蝴蝶》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带、录音机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写出与蝴蝶有关的诗句: 师:看,蝴蝶,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蝴蝶吗? 师:这是我们同学眼中的蝴蝶,下面请同学再看一幅图片,你能快速的告诉我这上面有几只蝴蝶吗? 师:其实,这上面一共是7只蝴蝶,一种像枯叶一样的蝴蝶。在我们的印象里,蝴蝶都是美丽的,可是它为什么看起来形似枯叶呢?同学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这种蝴蝶?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作家徐迟的哲理散文《枯叶蝴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找出枯叶蝴蝶得名的原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枯叶蝴蝶怎样伪装自己?用原文回答,伪装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3、它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4、借助枯叶蝴蝶可悲的悲剧,作者阐明了一个哲理,请你从文中找出说明哲理的句子。 5、第5段中“这样”具体指什么?作者是怎样评价人的? 6、文章最后的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三读中品语言,品中读道理 师:朗读课文,背你最欣赏的语句段落,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可采用下列方式展开交流: 1、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写出了。 2、我最欣赏课文的句话,词用的好,好在。 3、我觉得写的好,告诉我们。

枯叶蝴蝶教案

枯叶蝴蝶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描写之细腻。 2、读懂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品味语言,揣摩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4、联系自身生活体验,理解故事所蕴涵的生活哲理。 二、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揣摩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揣摩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四、学生课前搜集: 1、搜集描写蝴蝶的诗词 2、搜集蝴蝶的有关生物知识(学科渗透) 3、搜集枯叶蝴蝶的知识(学科渗透) 4、生活中弄虚作假给人们带来危害的事例。(联系生活实际) 5、搜集“去伪求真”的名人名言或谚语。 五、教学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藏有枯叶蝴蝶正侧两面的图片,请学生观察,直观感受枯叶蝴蝶的伪装技巧。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感受枯叶蝴蝶高超的伪装技巧。 (1)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你看到了几只蝴蝶?学生交流。 (2)有关蝴蝶的知识你都搜集了哪些资料?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与生物学科知识进行渗透 (3)我们的哪些古诗词中有对蝴蝶的生动描写?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知识拓展 (4)那枯叶蝴蝶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与生物学科知识进行渗透 师:看来昆虫再怎么伪装也瞒不过人的,不过大家可能想不到上面那只美丽和这只如枯叶的蝴蝶是同一种昆虫。它为什么要隐藏起自己的美丽,隐藏后的命运又如何呢?下面和老师一起走进当代著名作家徐迟的散文《枯叶蝴蝶》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谁来读一读? (2)谁来写一写? 师语:我们学习字词不仅要掌握它的字音字形还要掌握它的含义。看“枯槁”一词,哪个同学能在文中找到它的近义词?引导学生体会“枯槁”与“枯黄”一词的区别。“枯黄”一词只是写出它的颜色,而“枯槁”还写出了它的神态。( 3)、学生读生字词 3生交流所加修饰语。 可能:美丽的枯叶蝶。师追问“你从哪些语句看出它美丽?第一段,第三段)珍贵的枯叶蝶。师问“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珍贵的?它美丽,最主要的是善于伪装,变得像一枚枯叶。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枯叶蝴蝶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枯叶蝴蝶教案鲁教版 一、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同学们大概都见过翩翩起舞的美丽彩蝶吧?但你们知道娥眉山上珍贵美丽的枯叶蝴蝶,伪装自己,隐藏自己的美丽,目的是保护自己,但却难逃被捕的命运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枯叶蝴蝶》就揭开了谜底,让我们一起走进徐迟的《枯叶蝴蝶》。 三、自学指导: (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 1、根据龙门,了解作者和枯叶蝴蝶的有关知识。 2、给画横线的字注音:开阖收敛逸出枯槁憔悴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找出枯叶蝴蝶得名的原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分段并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借助枯叶蝴蝶可悲的悲剧,作者阐明了一个哲理,请你从文中找出说明哲理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质疑研究: 1、本文语言精练,含义深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1) (2) (3) 2、你有不太理解的问题吗?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1) (2) 3、由枯叶蝴蝶的悲剧你联想到了什么?(多角度思考)。 (四)放飞思想,心灵对话: 1、枯叶蝴蝶的悲剧引人深思,此时此刻,你想对蝴蝶、人类、徐迟说些什么? 枯叶蝴蝶,我想对你说 人类,我想对你说 徐迟先生,我想对你说 2、请写出与蝴蝶有关的诗句: 四、巩固练习:给课文标段序(共9段),回答问题: 1、第一段交代了枯叶蝴蝶生长的地理环境,说它是“峨眉山下最珍贵的特产之一”,其作用是什么? 2、枯叶蝴蝶怎样伪装自己?(用原文回答),伪装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2021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枯叶蝴蝶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枯叶蝴蝶教案 语文教案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钻研教材的结晶。为此,下面 ___了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枯叶蝴蝶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___语境理解蕴含深刻哲理的语句,领会 ___的写作意图。 3、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课文中描写细腻和议论精妙的语句。 2、学习课文由物及人,托物明理的写法。 3、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所蕴含的哲理,认识到装假作伪的危害性。

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 教具准备:《枯叶蝴蝶》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带、录音机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写出与蝴蝶有关的诗句: 师:看,蝴蝶,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蝴蝶吗? 师:这是我们同学眼中的蝴蝶,下面请同学再看一幅 ___,你能快速的告诉我这上面有几只蝴蝶吗? 师:其实,这上面一共是7只蝴蝶,一种像枯叶一样的蝴蝶。在我们的印象里,蝴蝶都是美丽的,可是它 ___看起来形似枯叶呢?同学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这种蝴蝶?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作家徐迟的哲理散文《枯叶蝴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找出枯叶蝴蝶得名的原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枯叶蝴蝶怎样伪装自己?(用原文回答),伪装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3、它 ___会濒临灭绝? 4、借助枯叶蝴蝶可悲的悲剧, ___阐明了一个哲理,请你从文中找出说明哲理的句子。 5、第5段中“这样”具体指什么? ___是怎样评价人的? 6、文章最后的两句话表达了 ___怎样的愿望? (三)读中品语言,品中读道理

《枯叶蝴蝶》

《枯叶蝴蝶》 主备人:呼晓燕审核人:薛春莲刘远志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体会作者精妙用词,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3、培养同学们热爱自然,保护珍稀动植物的优良品质,并引导同学们坦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优美的旋律。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对,《梁祝》。想必梁祝的故事大家也都不陌生。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呢?虽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是悲剧,但是他们最后化作了蝴蝶表示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为什么会化成蝴蝶呢?自古以来蝴蝶在人们心目中就是美好形象的象征。(配音乐画面) 说到了蝴蝶,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它们的图片与大家分享。(课件出示配乐)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漂亮的蝴蝶和这个蝴蝶是同一种蝴蝶,它叫"枯叶蝴蝶"。(课件出示配乐) 刚才我们是从图片上认识了枯叶蝴蝶,下面我们就随作家徐迟再来深入了解枯叶蝴蝶,看看它的命运究竟如何?使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通过创设情景,激活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交代目标: 找学生朗读 三、枯叶蝴蝶档案 师:那么,对于枯叶蝴蝶你了解多少?(大屏幕显示配乐)(生读) 枯叶蝶学名枯叶蛱蝶,分布于我国的西南部和中部,峨眉山的枯叶蝶,属于中华枯叶蛱蝶,以拟态逼真的枯叶蝶最为著名,姿美色丽,身长35毫米,展翅为65毫米,色彩可与凤蝶媲美,其反面的色泽、斑纹、翅形酷似枯叶的叶柄、叶脉、叶形与枯色。 四、整体感知:读一读,说一说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读后检查学生的听读情况。 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收敛翱翔枯槁逸出憔悴阖上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三)同学们,生字的障碍我们已经扫除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枯叶蝴蝶的世界,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边读边圈点勾画相关信息,读完之后,我们来交流:(大屏幕出示)你对枯叶蝴蝶有哪些了解或你有何感受? 师过渡:《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因此我们在读书的同时也应动脑思考,哪位同学能将自己思考之后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可适当补充) 1、枯叶蝴蝶的产地在哪里? 2、枯叶蝴蝶以枯叶命名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 3、枯叶蝴蝶伪装成枯叶的目的是什么? 五、自主学习:问一问,想一想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可以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然后完成大屏幕上的两个任务。(大屏幕出示) (一)文中有很多句子是值的我们去品味、赏析,所以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枯叶蝴蝶》精品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枯叶蝴蝶》精品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情感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此文表达的生活哲理,从而深刻地感受人生经验。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借助枯叶蝴蝶特有的保护色,发表议论,赞美真善美,批判假丑恶,又兼及保护生物物种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体会诗意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步骤: 一、引导自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低音播放《蝴蝶泉边》的葫芦丝乐曲,同时展示美丽的蝴蝶图片,请同学们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蝴蝶给你的印象。这世界上还有一种蝴蝶,它非常美丽,也非常与众不同,因为它特别爱把自己丑陋的一面表现给别人看,它的名字就叫做:枯叶蝴蝶。(板书:枯叶蝴蝶徐迟)紧接着展示出一张枯叶蝴蝶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继续讲解:那么这种枯叶蝴蝶的生存方式以及命运到底如何,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一篇诗意与哲理交融的散文来揭开谜底,让我们一起走近徐迟的《枯叶蝴蝶》。 (二)要求同学们带着下面两个问题,采取自由阅读的方式初读课文。 A词语积累:阖.收敛.逸.出枯槁 .. ..憔悴 ..行径装假作伪生生不息(加点字注音) B整体感知: 枯叶蝴蝶是如何伪装自己的?枯叶蝴蝶伪装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它最后的结局怎样的? 先让学生独立找出答案,然后全班同学大声朗读答案并进行分析。 二、合作互学 同学们,美丽的蝴蝶不难发现,但是会隐藏自身美丽的蝴蝶却是罕见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具有这种特质的事物它的背后总是隐藏着许多引人深思的内涵。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1、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悲惨的结局? 2、你对枯叶蝴蝶的这种悲惨命运抱什么样的态度?作者的态度与我们的一样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教师评价学生答题。本文脱开了借赞美蝴蝶来歌咏爱情的框架,也没有落入因蝴蝶濒于绝种,提醒人们抢救自然资源的窠臼,而是从枯叶蝴蝶因装假作伪而导致绝灭这一角度,谈及“真”的重要性。这是作者能够从与我们不同的视角来立意,从而写出了一些令我们有所启发的语言,写出好文章的原因。 三、点拨导学 朗读课文,背诵你最欣赏的语句段落,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徐迟《枯叶蝴蝶》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徐迟《枯叶蝴蝶》,完成小题。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地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6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枯叶蝴蝶的命运。 61.语言理解与欣赏: ⑴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这样写的妙处。) ⑵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 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 .. ....,因此装假 作伪 ..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请结合两个加点词语的内涵,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62.作家徐迟面对枯叶蝴蝶的命运,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请写出来。 【答案】 60.枯叶蝴蝶因为装假作伪而濒临灭亡的悲惨命运。 61.①运用对比手法。将枯叶蝴蝶飞翔时的“粉墨、彩色”与它隐藏后的“枯槁、憔悴、死灰”作对比,突出它伪装得彻底。,②前一个“装假作伪”是指人,后一个“装假作伪”是指蝴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装假作伪这一行径的憎恶,对真善美的渴望。 62.做人不能装假作伪,要表里如一。不但要有外在美,还要有内在美。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呼唤。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枯叶蝴蝶》同步练习及答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枯叶蝴蝶》 同步练习及答案 内容预览: 第24课《枯叶蝴蝶》同步训练 课内阅读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枯黄的,()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一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的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练习 1.把下列关联词语恰当地填入文章的括号中。 因为但是因此不是……而是…… 2.仔细读文章中打有横线的句子,解释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1)特技: (2)行径: 3.判断。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说它“最珍贵”是因为: A.它美丽。() B.它像枯叶。()

枯叶蝴蝶教案(评委用)

《枯叶蝴蝶》教案设计 濮阳市第六中学邹建茹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阖、枯槁”等字词。 2、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联系生活,增强崇尚真善美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法、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激趣,观蝶导入: 教师出示蝴蝶的图片,并提问(这张图片上有几只蝴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枯叶蝴蝶。接着出示3张枯叶蝴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赏对枯叶蝴蝶有个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正课,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读文识蝶: 1、学生齐读“自学指导”,明确学习要求,教师进行学法点拨。 (1)自学指导: ①大声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结合课下注释读一读、写一写。 ②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一种怎样的枯叶蝴蝶? (2)学法点拨: 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不准的生字词可以同桌间议一议;对于枯叶蝴蝶可以从外形、特点、现状及命运等角度考虑;也可以圈划出文中的关键词或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概括。 2、限时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随堂个别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展示,积累易混难写的生字词,如“阖、枯槁”等;鼓励

学生结合具体句段谈初读感受,读文识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讨论明确:枯叶蝴蝶是一种美丽、珍贵、善于装假作伪、濒临灭绝、命运可悲的蝴蝶。 三、合作探究,品蝶悟情: 1、学生小组合作,带着下列问题精读课文,反复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入探究,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作者借助枯叶蝴蝶的可悲命运向我们阐明了什么哲理? (2)字里行间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代表交流,教师鼓励学生补充或发表自己的见解,适时点拨,并板书关键词:表里如一、追求真善美、保护环境。 3、教师小结,补充明确本课写作特点,板书“先叙后议、托物明理”。 4、学生有感情朗读,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学生可以自由练读、个别展示、齐背精彩句段。) 四、联系生活,议蝶抒怀: 联系生活,说一说,从枯叶蝴蝶的悲剧你联想到了什么? (教师启发学生走出课本,关注生活。可以说自然界中类似枯叶蝶的动植物,可以从枯叶蝴蝶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来谈,也可以议一议人类社会中类似枯叶蝶的人和事等。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出示类似的图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需要真善美,呼唤真善美,增强他们崇尚真善美的思想意识。)学生用《枯叶蝴蝶》中感触最深的句段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提出希望:同学们,让我们做一只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吧!做个表里如一的人,追求真善美,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们的世界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五、作业设计,与蝶共舞: 1、搜寻枯叶蝴蝶目前的生存状态, 设计两则保护珍稀物种的宣传标语。 2、联系生活中类似枯叶蝶一类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表里如一追求真善美 先叙后议托物明理

初中语文_枯叶蝴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枯叶蝴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学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到装假作伪的危害性。 二、重点难点:品味语言感悟哲理 三、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变色龙和一组枯叶蝶的图片,并介绍枯叶蝶知识导入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认定学习目标。 (三)、新授 1、走近作者 徐迟(1914-1996),浙江吴兴人。早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60年代起创作《祁连山下》、《地质之光》、《歌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青》等报告文学作品,影响广泛。 2、读一读记一记 阖收敛逸枯槁憔悴出售翱翔装模作样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思考问题 (1)枯叶蝴蝶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2)枯叶蝴蝶最大的本领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枯叶蝴蝶濒临灭绝的愿因是什么? (4)本文通过枯叶蝴蝶的悲惨遭遇,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请同学们小组交流,然后回答问题,老师小结 这篇课文先写了枯叶蝴蝶的美丽外表,然后写它巧妙的伪装,伪装巧妙绝伦却成为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见利忘义者纷纷捕捉蝴蝶以牟取暴利,国家出台政策保护,更给枯叶蝴蝶带来了灭顶之灾。作者由蝶到人,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弄虚作假、装模装样的人,启示人们不要装假作伪,另外还有应保护稀有物种的意思。 4、读中品语言,品中悟道理 赏析指导:读语言品哲理方法提示: (1)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写出了——。 (2)我最欣赏课文中的——(哪句话),----(哪个词)用得好,好在——(3)我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很好,因为运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表达了——--。 (4)我认为——哪个句子写不错,因为它告诉我------的道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予以点评指导。 5、合作释疑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第三段和第十段: (1)、第三段中有一些动词用得很贴切,同学们能找出来吗?这些动词写出了什么? (2)、第三段中还有一些形容词用的也很好,请同学们找出来。 (3)、第十段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翅膀两面”指人的内心和外在行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做人要表里如一,不但要有外在美,还要有内在美。这一议论

初一语文上册教案初一上册语文枯叶蝴蝶教案

初一语文上册教案初一上册语文枯叶蝴蝶教案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语文教案撰写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至于要做好教案的编写工作呢?下面WTT整理了鲁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枯叶蝴蝶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鲁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枯叶蝴蝶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联系语境理解蕴含深刻哲理的语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课文中描写细腻和议论精妙的语句。 2、学习课文由物及人,托物明理的写法。 3、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所蕴含的哲理,认识到 装假作伪的危害性。 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 教具准备:《枯叶蝴蝶》教学课、课文朗读带、录音机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写出与蝴蝶有关的诗句:

师:看,蝴蝶,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蝴蝶吗? 师:这是我们同学眼中的蝴蝶,下面请同学再看一幅图片,你能快速的告诉我这上面有几只蝴蝶吗? 师:其实,这上面一共是7只蝴蝶,一种像枯叶一样的蝴蝶。在我们的印象里,蝴蝶都是美丽的,可是它为什么看起来形似枯叶呢?同学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这种蝴蝶?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作家徐迟的哲理散文《枯叶蝴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找出枯叶蝴蝶得名的原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枯叶蝴蝶怎样伪装自己?(用原文回答),伪装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3、它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4、借助枯叶蝴蝶可悲的悲剧,作者阐明了一个哲理,请你从文中找出说明哲理的句子。 5、第5段中“这样”具体指什么?作者是怎样评价人的? 6、文章最后的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三)读中品语言,品中读道理 师:朗读课文,背你最欣赏的语句段落,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可采用下列方式展开交流:1、我喜欢的句子是( ),因为它写出了(

枯叶蝴蝶教案用

《枯叶蝴蝶》教案《枯叶蝴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联系语境理解蕴含深刻哲理的语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课文中描写细腻和议论精妙的语句。 2、学习课文由物及人,托物明理的写法。 3、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所蕴含的哲理,认识到装假作伪的危害性。 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 教具准备:《枯叶蝴蝶》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带、录音机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写出与蝴蝶有关的诗句: 师:看,蝴蝶,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蝴蝶吗?师:这是我们同学眼中的蝴蝶,下面请同学再看一幅图片,你能快速的告诉我这上面有几只蝴蝶吗? 师:其实,这上面一共是7只蝴蝶,一种像枯叶一样的蝴蝶。在我们的印象里,蝴蝶都是美丽的,可是它为什么看起来形似枯叶呢?同学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这种蝴蝶?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作家徐迟的哲理散文《枯叶蝴蝶》(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找出枯叶蝴蝶得名的原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枯叶蝴蝶怎样伪装自己?(用原文回答),伪装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3、它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4、借助枯叶蝴蝶可悲的悲剧,作者阐明了一个哲理,请你从文中找出说明哲理的句子。 5、第5段中“这样”具体指什么?作者是怎样评价人的? 6、文章最后的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三)读中品语言,品中读道理 师:朗读课文,背你最欣赏的语句段落,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可采用下列方式展开交流: 1、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写出了()。 2、我最欣赏课文的()句话,()词用的好,好在()。 3、我觉得()写的好,告诉我们()。 4、“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一句含义是什么?(四)合作探讨小组释疑 (1)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翅膀的两面指的是比喻人的内心和外表,做人要表里如一,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而不是弄虚作假,遮遮掩掩) (2)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3)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 (五)心灵对话的舞台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枯叶蝴蝶、捕蝶者、作者徐迟说什么?(一句最简洁的、最真诚的话语表达心声)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交流: (1)枯叶蝴蝶,我想对你说:“--------------------。” (2)人类,我想对你说:“------------------------。”

《枯叶蝴蝶》阅读附答案

阅读 枯叶蝴蝶 徐迟 ①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②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③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它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鲜色的枯叶。 ④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⑤它以为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⑥枯叶蝴蝶被人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种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⑦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份。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的绝灭了。 ⑧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⑨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⑩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1.本文通过对枯叶蝴蝶的描写,表达了哪些意思? 2.本文第一自然段写枯叶蝶之美,第二段又写它的丑陋,为什么要这样写? 3.本文第三段用了一组排比句来描述枯叶蝶,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本文第七自然段有一句话:“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份”,隐含在这句话里的深层的意思是什么? 5.第八自然段的“我们”,是指代枯叶蝶,还是既指枯叶蝶也指人类,还是单指人类? 参考答案: 1.主要意思是启示人们不要装假作伪,另外还有应保护稀有物种等意思。 2.从全文看,开头两段写对立的两面,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话题,为下文写装伪作假的恶果奠定了基础。 3.这组排比句极写枝叶蝶伪装的良苦用心,这就为揭示装伪作假的后果作了铺垫。 4.批评了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们。 5.这是由物及人,是单指人类。 .

《枯叶蝴蝶》阅读练习及答案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会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枯黄的,()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它种生物——人的。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蝴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蝴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地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hé)上它们。为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蝴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问题:1.把下列关联词语恰当地填入文章的括号中。 因为……但是……不是……而是…… 2.“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说它“最珍贵”的原因是什么?——————————————————————————————————--- 3.“殊不知道它这样做更使得人要去搜捕它”这一句话在这一自然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4.第三自然段主要写枯叶蝴蝶的什么特点?这段话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种,并各举一例。————————————————————————————————————— 5.领会文章内容,填空。 枯叶蝴蝶的显着特点是()。它“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原因是()。它“快要灭绝了”,原因是()。 6.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1)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初二语文《枯叶蝴蝶》

七年级语文上册《枯叶蝴蝶》导学案(第一课时) 主备人:杨春静备课时间:2012.11教研组长:董宁宁审核人:梅玉林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 1、根据龙门,了解作者和枯叶蝴蝶的有关知识。 2、给画横线的字注音:开阖收敛逸出枯槁憔悴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找出枯叶蝴蝶得名的原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分段并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借助枯叶蝴蝶可悲的悲剧,作者阐明了一个哲理,请你从文中找出说明哲理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质疑研究: 1、本文语言精练,含义深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1) (2) (3) 2、你有不太理解的问题吗?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1) (2) 3、由枯叶蝴蝶的悲剧你联想到了什么?(多角度思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枯叶蝴蝶》导学案(第一课时) 主备人:杨春静备课时间:2012.11教研组长:董宁宁审核人:梅玉林 四、放飞思想,心灵对话: 1、枯叶蝴蝶的悲剧引人深思,此时此刻,你想对蝴蝶、人类、徐迟说些什么? 枯叶蝴蝶,我想对你说 人类,我想对你说 徐迟先生,我想对你说 2、请写出与蝴蝶有关的诗句: 五、巩固练习:给课文标段序(共9段),回答问题: 1、第一段交代了枯叶蝴蝶生长的地理环境,说它是“峨眉山下最珍贵的特产之一”,其作用是什么? 2、枯叶蝴蝶怎样伪装自己?(用原文回答),伪装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3、第5段中“这样”具体指什么?作者是怎样评价人的? 4、怎样理解“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5、“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一句含义是什么?文章最后的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枯叶蝴蝶》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枯叶蝴蝶》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所蕴含的哲理,认识到 装假作伪的危害性。 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教具准备: 《枯叶蝴蝶》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带、录音机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看,蝴蝶,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蝴蝶吗? 生:美丽的 生:五颜六色的 生:五彩斑斓的 生:漂亮的 师:这是我们同学眼中的蝴蝶,下面请同学再看一幅图片,你能快速的告诉我这上面有几只蝴蝶吗? 生:5只 生:7只 师:其实,这上面一共是7只蝴蝶,一种像枯叶一样的蝴蝶 (二)枯叶蝴蝶档案 师:那么,对于枯叶蝴蝶你了解多少?你预习课文的时候都查到哪些资料? 生:读自己所查的资料 师:同学们查的比老师还多,老师也查到了一些有关于枯叶蝴蝶的资料,请同学们集体读读(大屏幕显示) 师:在我们的印象里,蝴蝶都是美丽的,可是它为什么看起来形似枯叶呢?同学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这种蝴蝶? 生:想

师:那么,今天就和老师一起走进当代作家徐迟的哲理散文《枯叶蝴蝶》(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篇文章不长,老师很想给大家读一下,大家想不想听?生:想 师:老师有3个要求。1、标上段号2、思考为什么它形似枯叶?3、它为什么会濒临灭绝?(师朗读完课文学生回答) (四)读中品语言,品中读道理 师:朗读课文,背你最欣赏的语句段落,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可采用下列方式展开交流: 1、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写出了()。 2、我最欣赏课文的()句话,()词用的好,好在()。 3、我觉得()写的好,告诉我们()。 (五)合作探讨小组释疑 师:下面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难以理解的句子,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将问题记在卡片上。如: (1)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2)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六)让情感在对话的天空升华 师:通过同学们组内积极的合作、激烈的争论,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么,枯叶蝴蝶、人类、作者徐迟这三者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下面请同学看一段采访: 教师拟定采访稿: (1)枯叶蝴蝶,你很美丽,尤其是张开翅膀的时候,可是,为什么要阖上翅膀? (2)你知道吗?这种做法非但没有保护到你,还加重了你的灭亡? (3)人类,枯叶蝴蝶越来越少了,你为什么视法律不顾仍执迷不误? (4)徐迟先生,您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枯叶蝴蝶的灭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总结: 是装假作伪害了枯叶蝴蝶,而装假作伪也是人的特技之一,也许枯叶蝴蝶今天凄惨的命运就是装假作伪者的明天!正如孔子那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七)心灵对话的舞台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枯叶蝴蝶、捕蝶者、作者徐迟说什么?(一句最简洁的、最真诚的话语表达心声)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交流: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枯叶蝴蝶》导学案 鲁教版

枯叶蝴蝶 预习练习: 1、积累的字词。(4分) 开阖()逸出()枯槁()qiáo cuì () 收()liǎn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 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3、仿照下面的句式和内容补写句子。(4分)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 是没有 是没有。 一·初读课文,自主先学 了解枯叶蝴蝶 枯叶蝴蝶又名木叶蝶或枯叶蛱蝶。鳞翅目蛱科蝶类的一种。一种形似树叶状的蝴蝶,在生物学中经常作为拟态与保护色的著名例证,为世界拟态著名实例。体长约30毫米,翅展不过65毫米。前翅最宽处是在肘脉处,而顶角向上斜伸成尖;后翅与前翅同宽,臀角具一尾突。其特殊翅形,使前后翅相连而组成叶片形状。翅正面紫褐色,前翅有橙黄色宽的斜带斑和两个小白点,后翅则暗淡仅臀区呈灰色。翅的反面则枯黄至棕褐色,散生一些斑点而像霉斑,一条连贯前后翅的细纹有如叶片的主脉,还有几条斜脉如侧脉。停在树干上是头朝下的,酷似一片下垂的枯叶,足以乱真。在中国,枯叶蝶产于一些南方省区,四川峨嵋山较多。在日本、缅甸、泰国、印度也有分布.幼虫生活在卫蓝和蓼等植物上。 了解作者徐迟: 徐迟(1914-1996),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当代作家。1934年肄业于东吴大学。早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建国后曾任英文版《人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编、作协武汉分会主席、湖北省文联副主席。20世纪3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后亦创作散文,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60年代起创作《祁连山下》、《地质之光》、《歌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等报告文学作品,歌颂优秀知识分子的献身精神,影响广泛。 二·品读课文,展示交流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谈谈你对课文的感受或理解. 2.枯叶蝴蝶的伪装目的是什么?结果又是怎样呢? 三·活读课文,拓展延伸 ?小组探究 1.本文通过枯叶蝶的悲惨命运,作者阐明了一个哲理.请大家听读课文,找出说明哲理的句子. 2.与同学讨论一下,想想作者写枯叶蝶,主要表现哪些意思? 3.作者用哪些词来描写枯叶蝶?哪些用的最好?为什么? 深入理解课文,理解下列句子: 1.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2.国家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是因此而要绝对地灭绝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