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主课件配套教案

1邓稼先主课件配套教案
1邓稼先主课件配套教案

第. 1.页.1

....

.邓稼先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和能力目标:

........

1..积累并理解“宰割、筹划、彷徨、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

并学会运用。

......

2..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

过程和方法目标:

........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

2..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

3..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

一个大写的人。

.......

教学重点:

.....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

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

教学难点:

.....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

教法学法:

.....揣摩法

...

.....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

一、

..导入.

观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视频。....................

中国于

..

.............1967.年.6.月.17.日由...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飞机空投的

...................................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

弹,中国只用了

..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2.年零

邓稼先(

...........................1924.6.25.-.1986.7.9.)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生于安徽省

怀宁,

.............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学术秘书,......................................

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副

................

第. 2.页.院长、院长,核工业部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

................................主任等职。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

.....................................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

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

...................................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

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

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

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

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

................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

......

国核武器论杰出的奠基。

...........

二、作者简介

......

杨振宁

.......安徽省合肥县人,西南联大毕业、后赴美获芝

.....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一九五七

年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这项......................................

贡献得到极高评价,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他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

自傲的,那年他们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最后一段,他说:“我深......................................

深察觉到一桩事实,这就是: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

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

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

三、检查预习

......

一...正音识字:

.....

热泪

..元勋

..ji..à先

..x.ū.n.

..(ku..à.ng) 可歌

.. (q..ì.) .彷á

..nghu..á.ng) 邓稼

至死不懈

...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红. y.ā.n

红. xi..ā.n 切. y.ī.n 为人知

... xi..ǎ.n.

二...选择义项

....:.

1...户晓

.....

..... C...比喻,比方

..(. B ). A...说明

.. B...明白,了解

2...锋露(

..

.... C...完成

... B ). A...完结

.. B...全,完全

3...死而

..

.. C...后来

..(. A ). A...停止

.. B...已经

4 .层出

.. C...穷尽

..

.. B .彻底

..(. C ). A .极端

四、感知课文

......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

2...文中的小标题

......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

2.、理清课文结构

.......

第. 3.页.第一部分,

.........................

.....展示背景──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巨

大贡献的科学家。

........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邓稼先的人品,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

史性贡献的原因。

........

第四部分,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巨大成就感到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对所从事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的总评价──赞歌、挽歌。.....................

3.、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

......功勋卓

...

...........“两弹元勋”

...........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

..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

..............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真诚坦白

...

....从不骄

人.最高奉献

....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

.....

.....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

....责任心强

....

.............无私奉献

五、探究写法

......

1.、.以小见大

....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

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

...,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平常小

2.、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

一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二是鲜为人知

......

三是以小第二课时

........

六、研读课文

......

1.、默读第一部分。

........

写邓稼先,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这是

...................................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

时代。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

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

史人物。

....

第. 4.页.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课文的与众...............................

不同之处是:起点高。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

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一定的高度。......................................

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课文的与

......................................众不同之处是:起

点高。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

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一定的高度。...............................

2.、默读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对比:

..............

职务

..

..国籍

功劳

....不同

..

..文化背景

..相当

学术水平

..

....性格

锋芒毕露

....最不引人注目

......

奥本海默

....

...忠厚平实

....邓稼先

....善于辞令

复杂的人

....“纯”

...

....奉献精神

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

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

想党员。”

.....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

......................................子”,你如何理解这

句话。

...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

平实”,“

...........

......'.字所代表的性格“,“最.....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

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

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

变成了

........

...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述这句话。........................

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

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

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

..

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

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

.......................的伟大之处。

3.、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

.................

第. 5.页.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

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

............................

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

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

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

加清楚。

....??.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

.....

(2).排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它们集中写出邓稼先成为“两弹元勋”

................,是因为有深厚博

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

身的精神。

.....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

(1.)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

............

(2.)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

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衬托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们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

念,表明中国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才取得的。................................

(.4.)结尾处用“五

.......?.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

“中国男儿”

.................................?.四”......即邓稼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将他对民族的贡献放在了“五

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第一部分相呼应。...................................

七、写作特色

......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

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

2.、作者采用“横式

........................

....,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结构法”

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回忆性散文

................

..传记体的一种,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

A...运用小标题

....

....内容分明

.....——

..条理清楚

B...对比鲜明

.......

..突出伟大的人格

....——

C...取材精练

....——

......

..四个生活片段

D...句式多变

.......

....——

..排比句、长短句

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而感人至深的文章?.........................

首先,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深知邓稼先在科学界的位置、价值以及他为中......................................

华民族核武器事业所建立的卓著功勋,从而给予客观公正而具有权威的评价。..................................

其次,作为与邓有半个世纪深交的朋友,杨对邓的经历、品质、性格及文化素养有充分

的了解,于是从邓稼先一生的事迹里选出几件典型材料来反映他的个性特征。

................................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共同血缘的同胞,杨对邓身上体现出来的同祖国共命运、休戚与......................................

共的民

...

第. 6.页.族情结,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在民族优秀文化孕育下形成的

质朴内秀,甘于奉献的品格,有着深刻的认同,于是在提示人物超群拔类的特质时,也

............................

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中华民族魂。.......................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

..

..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

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

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

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

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

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八、归纳总结

......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

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为了站......................................

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鞠躬尽

....

..............,死而后。

两弹元勋

....科技先锋

....

可歌可泣

....

....死而后已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

忠厚朴实

....

....忠诚纯正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九、体验与反思

.......

1.、读了本文,你有哪些启发和感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邓先生的故事?

...............................

2.、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杨振宁。全班讨论

.......................

十、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

......

2.、练习二、三。

.......

3.、小作文:.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

..........

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

............

板书设计

....

邓稼先

...

奉献

.....

..认识邓稼先

拼搏

....

..精神永存

无私

..学习邓稼先

.....

课后反思

....

1.《邓稼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1.《邓稼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一、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本文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5、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难点: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中分析邓稼先的品格。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邓稼先,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 2、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出示课题:邓稼先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 2、简介作者。 (1)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 邓稼先教案

1 《邓稼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的繁荣、民族强盛而献身的精神。 2.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4.理解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等词语在评价人物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不能组织学生通读全文,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也可给专门时间朗读) 2.文中两个古文小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吊古战场文》,课前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它。 3.课前搜集邓稼先的事迹及图片并非随意提出,要督促学生查找,如此,既能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锻炼他们检索资料能力,又能使他们先对这位功勋人物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4.至于对“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问题,笔者认为难度很大,本文所确立的难点已不少,故不作讨论。如学生提出,教师可临场适时点播、诱导。 (注: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按常理文章应把重点放在他对“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有很多复杂原因,其主要原因是: (1)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他们的着眼点往往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描写上。 (2)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此文饱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多从自己与邓稼先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能着重介绍事件具体细节。 (3)作者虽与邓稼先交往甚密,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20余年,国度不同,当时中美关系又很紧张,邓从事的又是国家机密工作,他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文中提到“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工作地点。他自己只是说‘在外地工作’。”确是实情。另外从资料看,杨邓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是截然不同的:杨学成后执意留在美国,连其父都很气愤,最后不认这个儿子,所幸后来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邓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返回故土,报效祖国。从此点看,写邓杨的底气是不足的,他心里有愧。还有71年杨访华时,他只知道邓参与了“两弹”研究工作,邓是设计领导他并不知情。不客气说,71年杨回美前在上海大厦吃饭时收到邓稼先的字条时“不得不去洗手间整容。”不仅仅是民族情,朋友情吧?也该有悔、有愧…… (4)这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也是一方面原因吧。) 教学设备:多媒体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介绍邓稼先生平事迹,了解作者。 2.概括六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内在联系。 3.画出文章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片1]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

邓稼先优秀教案(精选.)

第1课《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 3、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落后就要挨打”。国防势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的成绩,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预习检查(字词) 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 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自己思考,写下答案后小组合作交流) 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2、思考:这六部分能不能相互调换顺序? 不能调换,这六个阶段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①引子引出人物②总写邓稼先的一生、贡献③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④从另一角度表现人物性格⑤详写一个例子重点表现⑥总结 3、小组合作,每一小组一部分,认真品读,思考每一部分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 完成填空“的邓稼先”,并要求说出依据。 示例: 第一小节:贡献巨大的邓稼先 理解: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在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刻,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几经努力,成功的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让中国在世界之林站了起来,所以说他贡献巨大。 其他小节文中都有对邓稼先的赞美之词,很容易可以找到,主要是要能让学................................. 生结合文本去阐述。 .........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胜利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四、课堂小结

(完整版)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1.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教学重点: 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邓稼先的贡献对当时中国的意义,从而真正地认识邓稼先这个人 教学方法: 自读、品读、发现阅读、小组合作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年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事件备受关注,我刚刚看到钓鱼岛的最新消息:日本外相采访欧洲尴尬收场,称愿和平解决中日纠纷美国等舆论纷纷谴责日本,向中国倾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也让我们看到正是中国的日益强大让日本三思后行,愿和平解决回顾抗日史,回顾近代史,那是中国屈辱的历史以课文中的1898年为例,这一年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被列强割据,那时的中国是任人宰割的但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站起来了,这其中有很多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科学家——邓稼先作者杨振宁 二、学习目标展示 对于这篇文章,我们重点掌握以下两点,大家齐读,做到任务明确、心中有数: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三、了解背景及主要人物 课前大家做了预习,学案上老师提供了一些关于邓稼先和杨振宁的资料我们都知道,邓稼先获“两弹一星”勋章,两弹分别指原子弹、氢弹,一星指卫星课文中也提到了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1967年氢弹爆炸这是爆炸升空的图片,那一刻天上宛若两颗太阳,无比耀眼闪亮,中国实现了通过原子弹、氢弹以壮国威谁能再说说你对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其他了解? 一生说邓稼先的一个小故事:小时候撕毁日本国旗的事情(王鼎)你能看出邓稼先中学时代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爱国我相信正是这种爱国心,让他做了一生的选择——隐姓埋名28年研究原子弹 一生说有一次实验失败后,他坚持走进实验区,手抱原子弹碎片的事情(孙一萌) 你怎么知道的?上网搜查的上网查资料是学习的好途径,大家向他学习 邓稼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原子弹理论设计部的负责人,而理论设计部堪称原子弹研发的龙头,邓稼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1课 邓稼先》教案设计

邓稼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阅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

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人物传记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1、注音 挚(友)zhì燕(然勒功)yān (地)壳qiào 校(补)jiào 硕(果)shuò宰割zǎi gē

1 邓稼先 公开课精品教案

1 邓稼先公开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的繁荣、民族强盛而献身的精神。 2.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4.理解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等词语在评价人物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不能组织学生通读全文,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也可给专门时间朗读) 2.文中两个古文小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吊古战场文》,课前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它。 3.课前搜集邓稼先的事迹及图片并非随意提出,要督促学生查找,如此,既能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锻炼他们检索资料能力,又能使他们先对这位功勋人物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4.至于对“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问题,笔者认为难度很大,本文所确立的难点已不少,故不作讨论。如学生提出,教师可临场适时点播、诱导。 (注: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按常理文章应把重点放在他对“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有很多复杂原因,其主要原因是: (1)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他们的着眼点往往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描写上。 (2)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此文饱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多从自己与邓稼先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能着重介绍事件具体细节。

邓稼先第一课时教案

邓稼先第一课时 邓稼先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 4.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家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1.研究文章的句式变化及其作用。 2.学习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 解决办法: 1.反复研读,以读带讲,在读中感受语言形式,体味感情。 2.讨论研究,对难点重点,我们应集思广益,互相补充提示。 3.录相观摩。利用《飞越太平洋》等科研电影的片断,使学生感受科研工作的艰辛和意义巨大,从而理解作者的感情。 4.质疑。学习是师生互动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像导演一样指引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

发挥主体作用,质疑环节则是转换师问生答的形式,放 手发动学生思考问题,突破知识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组织观看电影片断,片名《飞越太平洋》其中有研制原子弹艰难过程及发射成功的片断。观摩有利于拉近 课文与学生的距离,增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2.读书会。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性散文,其中有许多处理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但并不难懂,组织读书会,让学生自己交流读书心得,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热情,提高授课效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今有哪些国家拥有核武器吗?(生答)我们中国是什么时候拥有的核武器呢?是谁领导研制 成功了我国自己的核武器的?——邓稼先。这个名字鲜为人知,因为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 科技专家们都甘心情愿的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 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

最新《邓稼先》优秀教案

最新《邓稼先》优秀教案 导语:邓稼先你知道是谁吗?关于他的事迹你知道多少呢?下文 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邓稼先》的教案,更过相关教案请上。 教学目的: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 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

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二)、解释词语,并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词:见课文。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邓稼先》最新优秀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在读课文时,注意勾画圈点、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 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品质。 2、文章共有六个大段,六大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各大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是引子,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4、在文章中作者对邓稼先有极高的评价,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5、根据你们找出的对邓稼先评价的句子,概括一下在你眼中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 通过默读,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四、课堂总结 邓稼先是一位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五、布置作业 1.写会“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收集有关杨振宁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四、拓展延伸,畅谈感受 1、多媒体播放《中国男儿歌》,师生共同感受激情。 一曲《中国男儿歌》,气壮河山,唱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要将双手撑天空”,是一种气概,同时也是一种使命,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自己的天空。臧克家、钱三强、陈景润、华罗庚、童第周、张光斗、陈岱孙、于光远……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始终闪烁着光芒的名字,这些民族脊梁式的人物、爱国家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祖国母亲的一方天空。今天,当我们再次唱响《中国男儿歌》,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2、仿照下列语段,为邓稼先先生写一段150字左右的颁奖词。 扭转乾坤,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丰碑上,有你大写的贡献;文革乱世,继续研究制造“两弹”,你至纯无私的人格魅力,创造出真正的奇迹;茫茫戈壁,恶劣艰险,身先士卒,致死不懈,欢呼的蘑菇云是你永恒的骄傲。历史铭刻你,祖国铭记你,人民景仰你,我们热爱你——“两弹”元勋邓稼先! 让学生在体验中反思,畅谈感受 四、整合小结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稼先。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信守我们心中的诺言,让自己更出色,让人生更富有,让生命更有价值。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四 六、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邓稼先优质课教案获奖 (4)

邓稼先教学实录 一、图片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两位科学家,(看屏幕),他们是同乡,亦是好友,一个蜚声世界半个世纪,一个却隐姓埋名28年,他们是谁? 杨振宁曾说:他们二人有着“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屏显),因此在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一篇回忆性散文《邓稼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学习任务 走近邓稼先,了解他的巨大贡献,感受他的崇高品格 对话杨振宁,体会字里行间的至真感情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初读,挚友的评价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但小标题的使用却使文章内容清晰条理,请大家快速浏览小标题,结合预习说说哪个小标题是对邓稼先一生高度而又集中的评价? (文章篇幅较长,以这句话为切入口,通过真正了解邓稼先的贡献,读懂邓稼先无私的品质,来感受人物形象的伟大,从而真正体会杨振宁在文章中饱含的浓厚感情)。 活动二:解读贡献精神 (一)了解巨大贡献 过渡:作者说“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我想知道他的巨大贡献是什么?

师:作者对这两个日期写的尤为具体,为什么?(这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师: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日子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部分的文字,大家齐读前五个自然段,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邓稼先贡献巨大,却先要写这段黑色的历史呢? (一个国家的军事和国防力量决定了它在世界的地位,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向世界宣告了我们的强大和不可侵犯,因此在任人宰割的历史背景下推出邓稼先,才更加突出邓稼先的巨大贡献 (通过对一二部分的解读,让学生体会邓稼先所做贡献的历史意义,从而真正产生对人物的敬佩感。) (二)解读无私精神 师: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很少被人知道,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呢? 请大家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到回忆邓稼先的事件,说说你感受 到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注意要求和阅读方法。 要求:认真阅读,圈点勾画,写出批注 (生先自主阅读,2分钟后四人小组交流并推选代表回答)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逝世事件 师:邓稼先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临死前还嘱咐战友:不要被人家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二、 1.让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 任人宰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归纳学生发言: 三.教师:让学生谈谈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的有关发现,,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教师总结归纳出下列内容: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邓稼先》优秀教案

《邓稼先》优秀教案 邓稼先优秀教案一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

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

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二)、解释词语,并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 ìn无垠yíng殷红yān 词:见课文。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三、分析理解 1、文章的结构形式有何特点?提示:由一个引子和冠以

邓稼先 教案

《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难点: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1.导入:同学们,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对邓稼先和杨振宁都不陌生了。那么谁来给咱们介绍介绍邓稼先和杨振宁呢?(生介绍完后,出示PPT1)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进一步认识邓稼先。看看在50年的挚友杨振宁的笔下的邓稼先是怎样的人? 2.背景说明。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

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3.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2019年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1 邓稼先 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 1.字音字形。 选聘.(pìn)元勋.(xūn) 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aì) 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 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

初中语文七年级《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案 一、运用直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几代热血男儿的奋勇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多媒体展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盛典)。这些可歌哥泣的英雄人物,他们傲骨铮铮,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样的人才是“中国男儿” (多媒体展示《中国男儿歌》,“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生齐读。) 其中有一位“奇丈夫”,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谈谈邓稼先的“奇” 首先,明确“奇”的含义。 (此处“奇”并非“奇怪、奇特”,应理解为“特别”,超出我们一般人,与普通人不一样。引导学生找出邓稼先与普通人不同、超出一般人、非同寻常的地方,或者是我们做不到但是邓稼先能做到的。) 要求:生用速读法来读课文,500字/分钟,快速捕捉文中信息。用下列句型品读邓稼先“奇”在何处:(按照课文写作顺序,逐个部分分析) PPT 用“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邓稼先的“奇”,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一句话。 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默默奉献,不居功,不张扬。 从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可以看出:邓稼先心系祖国 此部分插入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贫穷落后的背景,国外优越的环境,以及杨振宁在美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故事,以突出邓稼先的非同寻常。 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功勋卓越。 此部分插入张爱萍(时任中国国防部长)在邓稼先追悼会上的挽联: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记叙工作……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人格魅力,毫无私心,让人信任。(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提问:两个“竟”字可以去掉吗?(不能,强调结果让人意想不到。) 【此部分引导学生比较奥本海默与邓稼先: 相同之处:都是著名物理学家,都是原子弹的研究者,原子弹工程的领导者

1邓稼先主课件配套教案

第. 1.页.1 .... .邓稼先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和能力目标: ........ 1..积累并理解“宰割、筹划、彷徨、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 并学会运用。 ...... 2..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 过程和方法目标: ........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 2..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 3..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 一个大写的人。 ....... 教学重点: .....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 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 教学难点: .....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 教法学法: .....揣摩法 ... .....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 一、 ..导入. 观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视频。.................... 中国于 .. .............1967.年.6.月.17.日由...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飞机空投的 ...................................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 弹,中国只用了 ..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2.年零 邓稼先( ...........................1924.6.25.-.1986.7.9.)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生于安徽省 怀宁, .............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学术秘书,...................................... 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副 ................ 第. 2.页.院长、院长,核工业部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 ................................主任等职。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 .....................................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

《邓稼先》教案

第1课《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的音、形、义。 2、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 4、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特点。 5、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6、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过程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 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课前准备: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生物世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邓小平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谈美国同伊拉克战争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防实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保卫祖国并非只有军人作出贡献,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为国防奉献了他们的一切。我们在享受安宁的同时,不能忘了为之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人。今天,我们走近“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出示图片,介绍杨振宁、邓稼先、“两弹一星”。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热泪盈眶 kuàng 可歌可泣 qì鞠躬尽瘁 jū cuì彷徨 páng huá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