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沙糖桔黄龙病防控技术规程

四会沙糖桔黄龙病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沙糖桔黄龙病防控相应的建园、栽培、果园管理、整形修剪、柑桔木虱防治、病株动态清除与补植等的技术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四会沙糖桔产业园等沙糖桔复种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975柑橘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柑桔复种区

曾经种过柑桔,但因柑桔黄龙病导致种植停滞,若干年后又重新发展柑桔种植业的区域。

3.2

无病大苗

根据大苗繁育标准进行繁育、嫁接口上3~5cm处主径1cm以上、高度1.2m以上的容器健壮苗(未带病虫害)。

3.3

生态隔离

果园环境相对独立,有山地隔离或者有1000m以上的生态林隔离带,隔离区域内无九里香等木虱喜好的寄主植物。

3.4

统防统治

同一区域的柑桔种植者统一栽培管理技术、统一措施防治柑桔木虱的协作机制。

4栽培技术

4.1建园

4.1.1园地选择

新建园或重建园园地环境相对独立,有山坡或有1000m以上的生态林带隔离;果园周边种植杉木等非木虱中间寄主植物,作生态防护林,以限制柑桔木虱传播。

4.1.2清园

在老果园原址新建果园时,一定要挖除园内所有柑桔类植物或木虱寄主植物。挖除前注意全园喷施防治柑桔木虱的药剂。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者5%氟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或者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等,然后连根全株挖除、或者可先砍除地上部分(所剩病桩高度不超过10cm),再在余留树桩切面涂上草甘膦或煤油(沥青、柴油),并盖黑膜。砍伐、挖除的病树、病桩和根等需在果园内集中烧毁处理。

4.1.3生态防护林建设

根据地形地貌,在果园周边空位、园内小区(3000m2左右)周边种植生态防护林。防护林的树种以较为高大、笔直、茂盛的非木虱寄主为宜。

4.1.4种植规模

单个柑桔果园20亩以上,以两个工作日内能够完成全园喷药为度。

4.2栽植上

4.2.1土壤改良

定植前三个月按照NY/T975《柑橘栽培技术规程》完成土壤改良。

4.2.2苗木及密度

采用无病苗木,适度密植(每亩种植1.5m×2.5m,用枳壳砧木苗,尽量用大苗,每亩178株),行距适度拉宽,行内适度密植(宽行密株小冠栽培模式)。

4.2.3栽植技术

先剪开容器苗的容器袋,适度短截土球上的老根和底部较长的主根,栽入带土球的苗木,使容器苗土球上表面与地面持平,并用挖出的土填满。

5黄龙病防控技术

5.1做好冬季清园、降低木虱基数

黄龙病传播媒介木虱是以成虫越冬,由于冬季温度低,木虱活动能力弱,是防治的有利时机。因此采果后和春梢萌动抽发前全园喷施2次药,以最大可能消灭木虱成虫、降低木虱基数。药剂建议选择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菊酯类等广谱性杀虫剂为主。

5.2统一放梢、依梢喷药

木虱最喜欢嫩梢,每次梢期就是木虱卵孵化/低龄若虫高峰期,因此一方面要采用“保春梢、控夏梢、促秋梢”的策略,通过肥水、产量或人工抹除等措施控制夏梢,统一放秋梢;另一方面视虫情在梢萌发和老化期间每隔7~10d左右喷2~3次防治木虱的药(农药种类和浓度同上面的介绍),及时杀死产卵木虱或若虫。

5.3贮备无病毒大苗、动态清除病树、确保果园健康

新建园或重建园边缘相对隔离区建立一个简易防虫网室设施,集中存放3%~5%果园总种植株数的无病毒大容器大苗,作为预备树。平时经常巡查果园,发现“不对称叶面黄化、红鼻子果”等黄龙病典型症状的植株,及时挖除、销毁,然后用预备容器大苗进行补栽,确保果园健康、完整。

5.4加强管理,促进早果、丰产、高效益

果园效益好、果农木虱防控的积极性就高。因此在成功防控木虱的基础上,要加强土壤、肥水、树体和花果管理,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施有机肥和配方平衡施肥,加速树冠形成和提高果实品质;通过矮化树体、采用环剥、拉枝等措施缓和营养生长,方便田间管理、促进花芽分化,通过疏花疏果和保花保果等措施确保产量和品质,最终促进新建果园早丰产、结好果、高效益,确保果农防控木虱积极性。

参考文献

[1]GB/T35333—2017柑橘黄龙病监测规范

[2]NY/T2044—2011柑橘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3]NY/T2920—2016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规程

[4]DB35/T1768—2018黄龙病发生区芦柑栽培技术规程[5]DB35/T950—2009柑橘黄龙病诊断与鉴定技术规程[6]DB44/T638—2009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规程

[7]DB45/T369—2016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