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6858A】一种红豆杉的培育方法【专利】

【CN109906858A】一种红豆杉的培育方法【专利】
【CN109906858A】一种红豆杉的培育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94177.X

(22)申请日 2019.04.12

(71)申请人 义乌博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22000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北苑街

道宗泽北路505号

(72)发明人 王国保 陈法贵 厉巽巽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知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95

代理人 赵越剑

(51)Int.Cl.

A01G 17/00(2006.01)

A01G 2/10(2018.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红豆杉的培育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豆杉的培育方法,通过

定向对高10-DABIII含量的云南红豆杉植株用营

养杯进行播种培育和插扦培育,大大提高了人工

种植的红豆杉中10-DABIII的含量。本发明不仅

可以有效解决10-DABIII药源短缺的问题,而且

还可以提高工业化提取10-DABIII的效率,降低

紫杉醇等药物的生产成本。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CN 109906858 A 2019.06.21

C N 109906858

A

1.一种红豆杉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播种培育或扦插培育获得红豆杉幼苗,然后再对红豆杉幼苗进行栽培种植;

所述播种培育包括以下步骤:

S1.1种子采集:每年9月至10月收集云南红豆杉深红色的成熟种子;

S1.2种子处理:收集的成熟种子在水中浸泡3-8日,除去假种皮,洗净阴干1-2日;

S1.3种子储存:室内阴凉干燥处,取S1.2处理后的种子与沙子按1:3-1:4的重量比均匀混合,沙藏一年,沙藏期间对种子进行灭菌处理;

S1.4播种:沙藏结束后对种子进行生根处理,然后将种子装入装填幼苗培养基质的营养杯中进行播种,营养杯放置在拱棚内,培养获得红豆杉幼苗;

所述扦插培育包括以下步骤:

S2.1枝条选择:每年10月,取生长了1-2年的云南红豆杉直立主枝或孽生枝,修剪成10-12cm高,将枝条基部叶子去掉;

S2.2枝条扦插:将枝条基部浸入生根剂中浸泡1小时后,将枝条基部直接扦插入营养杯的扦插基质中;

S2.3扦插管理:营养杯放置在拱棚内,拱棚外搭遮阳网,控制棚内湿度在40-70%,培养获得红豆杉幼苗;

所述栽培种植包括以下步骤:

S3.1苗地选择:选择坡度25°以下的海拔在400-800米的背阴面山地作为苗地;

S3.2种植:从营养杯中取出红豆杉幼苗,在选择的苗地种植播种培育获得的红豆杉幼苗或扦插培育获得的红豆杉幼苗,并用遮阳网遮盖红豆杉幼苗,对红豆杉幼苗喷洒浓度为1-3%的波尔多液,每7-10日喷洒一次,共喷5-7次;冬季盖上厚度为1-1.5丝的地膜,喷施植物防冻液;

S3.3截顶:红豆杉生长至第三年的2-6月时截去顶端枝叶,截顶前树高为50-70cm,至第三年9-12月进行二次截顶;或红豆杉生长至第三年9-12月截去顶端枝叶,截顶前树高为50-70cm,至第四年2-6月二次截顶;

S3.4采收:生长至第四年的9-12月或第五年的2-6月开始采收新生枝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S2.3扦插管理及S

3.2种植,遮阳网的遮光率均在5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S3.2种植,从营养杯中取出红豆杉幼苗时,剥离营养杯,保持土球完整,并用薄膜包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S1.3种子储存,沙藏期间对种子进行灭菌处理的具体操作为:第二年的6-9月,每月从沙中取出种子,用0.05%-0.2%的高锰酸钾消毒灭菌一次然后埋回沙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S1.4播种,所述生根处理具体为播种前先用40°-55°的白酒和35℃-55℃的水按体积比1:1混合,浸泡种子20~30min,然后用质量浓度为0.5%~0.6%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20-24h,得到浸泡后的种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S1.4播种,所述幼苗培养基质由砂壤土、香菇渣和黄泥土按照1:1:8~10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S2.1枝条选择,所述枝条基部为枝条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2CN 109906858 A

红豆杉组织培养繁育方法

红豆杉组织培养繁育方法 孙兴志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可克隆性,繁殖的一种方法。利用红豆杉植株的嫩茎、针叶、树皮、形成层、假种皮、胚等做为植体进行培养繁殖。 (1)选用红豆杉优良品种,如东北红豆杉的优质器官(紫杉醇含量较高)做为外植体,接种培养基中,经过愈伤组织形成、生根、幼苗芽丛形成等骤,在实验室可获得大量的组培苗。在经过基质移栽、练苗、检查防疫后成为生产用苗。 (2)红豆杉的愈伤组织形成的迟与早的比率,在不同的种类和同一种类不同植株之间存在差异。同时与外植体类型、取样部位及采集季节、光照条件、培养基种类等因素有关。在诱导培养基上,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均能形成愈伤组织。但形成情况因红豆杉的种类及植株的不同也有差异。一定程度的水解络蛋白(CA)能促进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的伤愈组织生长,但浓度大于0.5%时不利于紫杉醇的形成和积累。而当浓度大于1%时又能促进伤愈组织的的愈合,和形成新的生长点,又不影响紫杉醇的积累。细胞悬浮培养基、炭源蔗糖培养基也可增加紫杉醇的含量。但高农度蔗糖中的葡萄糖会抑制紫杉醇的合成。同时半乳糖对促进细胞生长显著。无论是

细胞悬浮培养还是诱导愈伤组织细胞生长以及紫杉醇含量的形成,在黑暗情况下好于光照条件下。 无论组培的方式用什么品种和部位都要选择中层增殖能力旺盛的细胞组成(表层细胞含大量的淀粉颗粒、中心细胞无核,容易出现分化的管状分子)。这样有利于形成细胞间的细胞链丝,从而形成大的细胞团,有利于细胞间小物质的信号传递。从而使得红豆杉的细胞以细胞团的形式存在,产生功能性细胞肌体,促进细胞团区域化,和细胞功能分化,这一点是使红豆杉产生代谢物的前提。

红豆杉的种植与管理

红豆杉 繁殖方法 红豆杉大多采用种子繁殖。11月种子成熟后即可采收,之后将肉质种皮清洗干净晾干,随即用湿沙层积埋藏在背阴干燥处,上面覆盖塑料膜及草帘。夏秋季应每月翻动种子两次,到次年3月初即可播种育苗。苗床应选择背风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地块,床宽1米,沟宽40厘米,东西向起高垅,垅两侧埋25厘米高、4厘米厚的钢板,深10厘米。床土要求深翻并精细耕作,施入呋喃丹防治地下虫害。用蛭石、河沙、泥炭、园土各一份,并加入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混合成基质填入钢板内,与侧板平中间高出3~5厘米。覆上塑料膜密封熏蒸3至5天即可播种。种子均匀散播于床面上,每平方米播种量在200粒左右,播种后用木板略压平,盖1至2厘米厚的混合基质土,覆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温保湿。遇天气干燥应适当喷水,一般40天后可发芽出苗。此时应去掉塑料膜或草帘,并在苗床上方搭设2米高的遮阴棚,上盖遮阴网防止阳光直射。保持苗床湿润,遇雨天应搭低拱棚并盖塑料膜防止苗床水分过多。做好苗床的排水通风工作,及时防治病虫害。幼苗期每隔10天施一次腐熟淡饼肥水,忌用化肥和浓肥。幼苗经过一年的精心养护管理,苗高可达15~25厘米,并有2~3个分叉枝。4月上旬可进行移植。种植地应选择背风、干燥、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沙壤地,深翻20厘米,每平方米施5公斤腐熟有机肥。起高垅,挖深沟,垅宽100厘米,沟宽30厘米。每垅种5行,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移植宜选在阴天,应随移随种,需带土球移栽。移栽后马上浇一次透水,并在上面搭2米高的遮阴棚,晴天盖遮阴网,阴雨天及晚上可将其去掉。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一般每隔10天施一次腐熟饼肥水。做好病虫害防治管理。夏季加强遮光降温工作,必要时采取喷水降温,以创造冷凉湿润环境利于苗木生长。红豆杉既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等材料,又是极具医疗价值的药材,更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随着其人工繁殖和人工栽培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红豆杉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7] 先育种植法 用红豆杉种子繁育苗木时,要注意种子的储存方式,要沙种混藏或控温处理,这对越冬后出芽和打破休眠习性,具有很好的效果。播种前要搓伤种皮、温水浸种、药剂激素处理。出苗后遮阴是育苗的关健。可防止苗木高温灼烧保持湿润、透光度在40%为宜。东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出苗率均可达到70~80%,要求出苗温度高于15度。 实生苗幼苗的动态生长情况是:实生苗的株高和茎粗在出苗的前两年生长缓慢,株高一般年生长10cm左右,移栽一年以后生长加快。3~5年年增加量可达20~30cm.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可克隆性。利用红豆杉植株的嫩茎、针叶、树皮、形成层、假种皮、胚等做为植体进行培养研究。 1..选用红豆杉优良品种,如东北红豆杉的优质器官(紫杉醇含量较高)做为外植体,接种培养基中,经过愈伤组织形成、生根、幼苗芽丛形成等骤,在实验室可获得大量的组培苗。在经过基质移栽、练苗、检查防疫后成为生产用苗。 2.红豆杉的愈伤组织形成的迟与早的比率,在不同的种类和同一种类不同植株之间存在差异。同时与外植体类型、取样部位及采集季节、光照条件、培养基种类等因素有关。在诱导培养基上,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均能形成愈伤组织。但形成情况因红豆杉的种类及植株的不同也有差异。 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水解(CA)能促进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的伤愈组织生长,但浓度大于0.5%时不利于紫杉醇的形成和积累。 而当浓度大于1%时又能促进伤愈组织的的愈合,和形成新的生长点,又不影响紫杉醇的积累。

南方红豆杉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栽培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南方红豆杉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为国家Ⅰ级保护树种,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进行南方红豆杉培育生产,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等优点。 1、造林地的选择 根据南方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及天然分布区域,造林地宜选在山坡中、下部及坡脚和沟槽,阴坡或半阴坡,坡度30°以下,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值在5~7的微酸性砂壤土(一般生长松科植物、蕨类和竹类的地段均适宜),也可在郁闭度较小的幼林下造林,最好是附近有天然红豆杉分布。 2、整地 整地一般在10~12月进行。地势平缓、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宜全垦整地,可高密度栽植;荒山荒地宜穴状整地,低密度栽植;幼林下造林,根据郁闭度大小及林木分布情况,在林中空地采用穴状整地。株行距2m×2m,穴规格30cm×30cm×40cm,将表土回填到穴深的1/3左右,并去除石块、杂物等,再施基肥与表土混合均匀,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最后回填表土使穴成馒头状。 3、栽植 根据江西山区气候特点,南方红豆杉的栽植时间以冬末春初为好,即每年的11月末至翌年3月初,随起随栽,将苗木的根系在已准备好的ABT生根粉带泥浆溶液中浸一下,以促进根系生长和补充苗木所失水分。挖开已回填的穴,将苗木植入穴中,回填土提苗,保证苗木根系舒展,扶正苗木,用脚踩实四周,保证苗根与土壤密接,栽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 4、抚育管理 南方红豆杉生长较慢,造林后的前几年要精心管理。一般在5~6月和8~9月各锄抚1次,主要是松土、除草等。在锄抚时应对苗木进行培土、扩穴、埋青,以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分,并使穴状整地造林地尽量连成带状或小带状。自第2年开始,可结合抚育进行施肥,每年至少1~2次,施肥方法是在苗干基部挖环形沟,后将复合肥均匀施入沟内,每株200g左右(逐年增加),浇水,再覆土填平即可。也可在栽植后进行间作玉米、黄豆等高杆农作物,不仅可以为幼苗遮荫,还可以结合农作物管理进行除草、施肥。为促使幼林生长,在造林5年以后,可根据幼树生长情况进行修枝、定干,以解决红豆杉分枝低、冠幅大、主干不明显的不利影响。修枝每年1次,修去最下面的一轮枝,达到一定的郁闭度后,应及时进行抚育间伐。 5、病虫害防治 南方红豆杉抗逆性强,病虫害较少。目前只发现有少量蜘蛛或蚜虫为害,可在5~6月喷1次杀螨剂2000倍液防治蜘蛛;喷吡虫啉1000~1500倍液,或啶虫脒1000~1500倍液防治蚜虫。 6、种植前景红豆杉是第三世纪遗留植物,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因其资源稀少,被列为世界珍稀树种加以保护。红豆杉集药用、材用、观赏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从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中提取的紫杉醇是世界上公认的抗癌药,每公斤售价为500~1000万美元。紫杉醇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头颈部癌、软组织癌和消化道癌。红豆杉枝叶用于治疗白血病、肾炎、糖尿病以及多囊性肾病。红豆杉自然资源匮乏,药源紧缺,因而各地都在对其进行着广泛的研究开发。红豆杉全身是宝,因此红豆杉树又被称为“黄金树”,种植前景看好。条件成熟的地方可适当发展。 江西绿农编赠 2

嫁接法提高曼地亚红豆杉生长势的研究

嫁接法提高曼地亚红豆杉生长势的研究 刘建慧1,鲍文辉1,李苏珍2 (1.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丽水323000;2.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林业局,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对曼地亚红豆杉与南方红豆杉进行了嫁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法能有效提高曼地亚红豆杉生长势,显著增加枝条生长量,探讨了曼地亚红豆杉嫁接栽培过程中接穗和砧木的选择、嫁接方法以及嫁接后的管理等技术措施。 关键词:曼地亚红豆杉;嫁接;生长势;紫杉醇收稿日期:2011-04- 12作者简介:刘建慧(1971—) ,男,浙江丽水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红豆杉等珍稀植物引种、繁育与推广工作。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5-0152- 031 引言 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adia)系东北红豆杉与欧洲红豆杉的天然杂交品种,原产于北美洲,在美国、加拿大生长已有80多年历史,是经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认证的专门用于提取紫杉醇的首选红豆杉杂交品种。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从加拿大引进,在四川等地试种成功。经权威机构测定,引种的曼地亚红豆杉生物特性稳定,没有发生 变异, 紫杉醇含量接近原产地,部分样品中的含量还高于原产地。野生红豆杉包括国内品种在内的红豆杉,紫杉醇含量一般在0.004%~0.01%之间,曼地亚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为0.03%~0.06%, 是天然红豆杉的8~10倍;天然红豆杉树的紫杉醇一般分布于树皮中,整株利用率低,曼地亚红豆杉则是植株 各部分均含有紫杉醇,整株利用率高,可以长期采集枝叶提取紫杉醇。曼地亚红豆杉为灌木型,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枝叶茂盛,萌发力强,耐修剪,耐荫耐旱,能在室内或长期半遮荫条件下正常生长,适应 性强; 琳琅满目的红果秋天在绿叶丛中交相辉映,鲜艳夺目,是优良的园林绿化观赏树种,适宜室内长期盆栽。所以曼地亚红豆杉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曼地亚红豆杉与大多数野生红豆杉品种一样,存在生长缓慢问题,成为紫杉醇提取原料供给的一大瓶颈。为尽量满足人类健康对紫杉醇的需求,提供曼地亚红豆杉原料,提高曼地亚红豆杉产量迫在眉睫。 2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位于丽水市农科院红豆杉基地,海拔 360m。选用2~3年生南方红豆杉为砧木、1~2年生的蔓地亚红豆杉侧枝为接穗,2006年6~7月进行嫁接,以同期扦插苗为对照,逐年观察生长势,并定期测量生长势指标。 表1数字系处理第4年测量的数字对比;树冠 直径为最大处树冠直径; 主干直径为嫁接苗为嫁接口上方3cm、扦插苗地面上方3cm处直径;株高为嫁接苗指嫁接口上方的高度,扦插苗指地面以上高 度;粗枝条为基部直径大于0.5cm的枝条。 表1 4年累计单株生长势指标对比表 处理树冠直径/cm 主干直径/cm 株高/cm粗枝条个数/个 嫁接79 2.12 153 8扦插 46  1.45  87  3 蔓地亚红豆杉嫁接处理后,每年抽梢2次(春梢 和夏梢),新梢粗壮,而常规扦插苗每年只抽春梢,且 新梢远不如嫁接苗粗壮。从表1中各项生长势指标表明嫁接处理的生长势显著强于对照扦插苗,尤其是粗枝条数增加幅度最大,达167.7%。(1)树冠。4年嫁接苗树冠直径79cm,比对照扦插苗树冠直径46cm,增加33cm,增加71.7%。 (2)主干。4年嫁接苗主干直径2.12cm, 比对照扦插苗主干直径1.45cm,增加0.67cm,增加46.2%。 (3)株高。4年嫁接苗株高153cm, 比对照扦插苗株高87cm,增加66cm,增加75.9%。(4)粗枝条。4年嫁接苗基部直径0.5cm以上 单株枝条数8个,比对照扦插苗3个,增加了5个,增加167.7%。 (5)嫁接成活率。抽样调查243个嫁接口(株),其中成活的219株,死亡24株,成活率为90.1%。 3 嫁接技术措施 3.1 嫁接时间 为提高嫁接成活率,须在砧木水分、养分吸收旺盛的时期进行嫁接,在4~10月份均可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以6~7月为最佳的嫁接时间,这时气温适宜,当年抽梢的曼地亚红豆杉接穗已半木质化至木质化,移栽的南方红豆杉砧木苗已成活,嫁接成活 2011年5月

红豆杉品种大全(11个)

11 赤柏松紫杉 东北红豆杉也称紫杉,赤柏松是我国4种1变种红豆杉之一,其他几种为: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南方红豆杉。 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日本、朝鲜、俄罗斯等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乔木 树高达20米,胸径达1米。树冠倒卵形或阔卵形。树皮红褐色或灰红色,薄质,片状剥裂。枝条密生,小枝带红褐色,一年生枝深

绿色,秋后呈淡红褐色。叶生于主枝上者为螺旋装排列,在侧枝上叶 柄基部扭转向左右排成不规则两列。叶线形,半直或稍弯曲,长 1.5~ 2.5厘米,宽2.5毫米,表面深绿色,有光泽。雌雄异株,球花生于前年枝的叶腋,雄球花具9~14雄蕊,雌球花具一胚珠,胚 珠卵形、淡红色,直生。种子卵形,成熟时紫褐色,有光泽,长约6 毫米,直径5毫米。外覆上部开口的假种皮,成熟时倒卵圆形,成杯 状,浓红色,肉质,富浆汁。花期5~6月,种子9~10月成熟。 特征 生境性耐阴,密林下亦能生长,多年生,难成林。多见于以红松 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内。可耐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抗寒性强, 最适温度20摄氏度到25摄氏度,喜湿润但怕涝,适于在疏松湿润 排水良好的透气性壤土上种植。 东北红豆杉的株高,在第一年幼苗期生长缓慢,移栽一年后生长 加快,3年以上苗每年增高可达20—30CM。东北红豆杉特点是树 木的小枝一到秋季就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其叶为二列式,稍微弯 曲呈镰刀形,近看像球,远看像花,极为美观。幼苗喜阴性,移栽第 一年需遮阴管理。 利用 以茎、枝、叶、根入药。主要成分含紫杉醇、紫杉碱、双萜类化 合物。有抗癌功能,并有抑制糖尿病及治疗心脏病的效用。经权威部 门鉴定和相关报道,中国境内的红豆杉在提炼紫杉醇方面都有一定的 含量,尤其以生长环境特殊的东北红豆杉树皮含量最高,含量可达万

综诉利用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技术路线及其影响因素

综诉利用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技术 路线及其影响因素、对策 摘要红豆杉细胞培养是工业化生产紫杉醇的很有前景的途径之一。综述了红豆杉细胞培养过程中外 植体的选择、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方式、生物反应器及培养动力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利用细胞 培养工厂化生产紫杉醇尚需解决的问题作了简略的探讨。 关键词红豆杉;细胞培养;紫杉醇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出的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对卵巢癌、子宫癌、乳腺癌等十几种癌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它目前已在临床上作为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用药。然而从天然生长的红豆杉树中提取紫杉醇无法满足需求,药源不足已成为限制紫杉在临床中大量应用的瓶颈。植物细胞培养具有不破坏自然资源及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等优点。目前利用细胞大量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的研究已经进入到生物反应器放大阶段,红豆杉细胞培养工业化生产紫杉醇有望获得突破。 为解决紫杉醇的药源问题,人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全合成、半合成、人工栽培、真菌生产和植物细胞培养等方法。其中细胞培养法由于具有下述优点成为人们进行商业生产的优选方法:(1)能够确保产物无限、连续、均匀地生产,不易遭受病虫害、季节等因素的影响;(2)可以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并且通过控制环境条件提高紫杉醇产量;(3)所得产物比从植物体内直接提取简单,可以大大简化分离和纯化步骤; (4)除提供紫杉醇外,还可以生产出前体及其他有抗癌活性而原植物所不含的化合物。 技术路线 1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培养 1. 1 外植体的选择 外植体对于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生长状况等具有重要影响。红豆杉属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相对比较容易。根、茎叶、树皮、形成层、大配子体、种子胚、假种皮、幼苗胚轴、芽等都可作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但不同外植体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愈伤组织生长情况差别很大。茎段的诱导效果较好,而树皮、叶片较差。 1. 2 培养基及激素的选择 对于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培养,多数报道的适宜培养基为基本的或经改良的B5 【1】培养基。然而,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报道。以南方红豆杉芽为外植体,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 【2】,对愈伤组织的增殖、驯化和紫杉醇的积累则以B5 为最佳。 1. 3 培养条件 黑暗条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和紫杉醇的形成,紫杉醇的产量高于光照条件下的3 倍。愈伤组织诱导与培养的适宜温度为20~25 ℃。对于细胞悬浮培养而言,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相同于固体培养基,只是去掉了琼脂,大多使用B5培养基。悬浮培养中,使用的碳源大多为蔗糖,果糖对紫杉醇含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而半乳糖对细胞生长作用显著。高浓度蔗糖(40 g.L-1)能提高培养细胞紫杉醇的含量。果糖能提高一般细胞紫杉醇的含量,但对高产培养物来讲,果糖没有作用。蔗糖有利于细胞生长,而葡萄糖抑制紫杉烷的合成。糖的补充有缩短悬浮细胞生物量增加时间的作用。植物激素对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和紫杉醇含量有较大的影响。2,4-D一般抑制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促进细胞生长。2,4-D 浓度在1.0~3.0 mg.L-1之间时,培养细胞中紫杉醇的含量与2,4-D浓度呈负相关。适当改变生长素与激动素比例可提高紫杉醇含量,当其比例为5~10时,紫杉醇含量较高。 1. 4 愈伤组织褐变现象的控制

中国的红豆杉资源及其开发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Ξ四川省科委资助。 ①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红豆杉快速繁殖与生产性栽培应用技术研究报告,1996,下同。 收稿日期:1997-12-08;收到修改稿日期:1998-02-24。 中国的红豆杉资源及其开发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Ξ包维楷陈庆恒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 提要系统论述了红豆杉属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中国所有红豆杉野生资源的分布现状、蕴藏量及可开发前景,紫杉醇的分离、提纯、临床试验等的研究现状,红豆杉资源系统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的重点和对策。为中国的红豆杉野生资源的保护、人工规模化繁殖栽培及其进一步规模产业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明努力方向。 关键词红豆杉资源紫杉醇开发利用人工繁殖 分类中图法S791149 红豆杉是红豆杉科Ta xaceae 红豆杉属T a x us 植物的总称,在中国民间一般称“紫杉”。该属植物木材纹理均匀,结构致密,韧性强,坚硬,弹性大,具光泽,防腐性强,比重约0151~0176,是著名的上等工业材,常用于雕刻、乐器、箱板、车旋、文具、船浆等细加工制品[1]。中国古代《本草推新》就已记载“紫杉”可入药, “用皮易引起呕吐,用木部及叶则不吐。且利尿、通经,治肾脏病、糖尿病”[1]。后又有《中药大辞典》记载,东北红 豆杉叶含双萜类化合物,如紫杉宁(Ta xi ni ne -A ,H ,K ,L )、坡那甾酮A (Po na st e ro ne -A )、蜕皮酮(Ecd y st e ro ne )、金松双黄酮(Scia do p it y si n )等,枝含紫杉碱(Ta xi ne ),茎皮含具抗肿瘤和白血病的紫杉醇(Ta xol ),心材含紫杉素(Ta xusi n )。但其药用价值在80年代中期以前并未引起中国医药界的重视,也无人进行开发研究。 自从美国化学家Wall 和Wa ni M C 首先从太平洋紫杉(短叶红豆杉T.b rev i f ol i a N ut t.)中分离出紫杉醇(Ta xol )并于1971年发表其化学结构[2]以来,8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相继揭示出紫杉醇的抗癌疗效[3]。1992年底,美国FDA 首先正式批准紫杉醇作为治疗晚期卵巢癌新药Paclit a xael 上市。在美国和欧洲“紫杉醇热”的影响下,中国在80年代末也开始奋起直追。在“八五”期间,红豆杉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项目就列入国家星火计划,中国林业部下达了作为新技术项目的“红豆杉原料林营造技术研究”课题。云南省政府把治癌药物紫杉醇及红豆杉系列产品的开发列入“九五”期间“18项生物资源开发工程项目”之一 [4]。“八五”期间,四川省科委也组织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展“珍稀濒危资源植物(红豆杉)的保护与开发”的攻关研究①。国际的热点、政府的重视以及新闻媒介的大肆宣传,使中国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红豆杉资源开发热潮。本文的目的在于系统介绍中国的红豆杉及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资源分布、蕴藏量与可利用量以及开发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保护和开发其资源的对策与关键措施。 1中国的红豆杉及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红豆杉属植物是一类古老的植物类群,全世界有11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热带地区[5]。中国有4种 1变种[6]:东北红豆杉T.c us p i d at a Sie b.et Zucc.、云南红豆杉T.y u n n a ne nsis Cha n g et L.K.Fu 、西藏红豆杉T.w al l ichi a n a Zucc.、中国红豆杉T.chi ne nsis (Pil g e r )Re hd.、南方红豆杉T.chi ne nsis v a r.m ai rei (L e mee et levl.)Cha n g et L.K.Fu 。 红豆杉属植物均是常绿乔木或灌木,是雌雄异株、异花授粉植物[7]。球花小,单生于叶腋内,早春开放;第13卷第4期1998年10月Vol.13No.4Oct.,1998自然资源学报J O U RN AL O F N A TU RAL R ESO U RC ES

植物组织培养论文 红豆杉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论文 ——红豆杉的组织培养 红豆杉植物组织培养 摘要: 红豆杉属于裸子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西藏和东北,是一类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树木,它产生的紫杉醇通过临床试验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抗癌药物。自然状态下,紫杉醇的含量极低,仅占树皮干重的十万分之一,靠自然资源解决这一问题十分困难。同时由于自然状态下红豆杉的生长速度极慢,过量的人工采伐,是野生资源收到了极大的破坏,在一些主要产地已面临灭顶之灾,保护其野生资源和扩大药源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矛盾。用播种育苗和扦插繁殖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但仍然无法满足需求,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利用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方法来解决资源和药源的矛盾,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红豆杉组织培养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为红豆杉的快繁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红豆杉的改良上显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以红豆杉为试材进行组培试验,综述了红豆杉组织培养、快繁的研究技术及进展,并对红豆杉组培的最优条件进行了总结。 一、红豆杉的现状以及价值: 红豆杉是常绿乔木,小枝秋天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叶条形,雌雄异株,种子扁圆形。种子用来榨油,也可入药。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高30米,干径达1米。叶螺旋状互生,基部扭转为二列,条形略微弯曲,长1~2.5cm,宽2~2.5mm,叶缘微反曲,叶的端缘渐尖,叶背有2条宽黄绿色或灰绿色的气孔带,中脉上密生有细小凸点,叶缘绿带极窄,雌雄异株,雄球花常单生于叶腋,雌球花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基部有圆盘状的假种皮。种子扁卵圆形,有2棱,种卵圆形,假种皮杯状,红色。因为红豆杉的树皮有抗癌物质——紫杉醇,所以有许多人进入林中来剥树皮,使得红豆杉的数量急剧下降。 价值:红豆杉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提取物——次生代谢衍生物——紫杉醇。“紫杉醇最早是从短叶红豆杉的种皮中分离出来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是治疗转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最好药物之一,同时对肺癌、食道癌也有显著疗效、对肾炎及细小病毒炎症有明显抑制。”①紫杉醇的抗癌机理是:紫杉醇能与微量蛋白结合,并促进其聚合,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增殖。目前为了减少对野生红豆杉资源的破坏,人们开始计划用红豆杉的枝径叶部分,提取前体化合物10——去乙

浅谈红豆杉的栽培养护管理

浅谈红豆杉的栽培养护管理 摘要: 本文致力于阐明东北红豆杉的栽培养护管理要点及栽植的可行性与未来的 市场前景发展。以多角度、深层次,充分的说明了东北红豆杉在各个时期的栽培管理的技术要点。为东北红豆杉的栽植可行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东北红豆杉易成活,繁殖快,成林迅速,药用价值高。适宜于长江以北地区大面积栽植,加以国家的政策辅助,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必定引领尖端,独占熬头。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栽培养护;管理技术 1.前言 东北红豆杉又称紫杉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乔木植物是远古第四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完达山、长白山等地与红松、沙松和落叶乔灌木混生。东北红豆杉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常绿乔木,枝、叶、皮、根均可提取昂贵抗癌药物——紫杉醇。现在,我国北京、上海、辽宁、云南、四川虽然相继建成了紫杉醇的制药厂,但原料很缺乏,急需大力开展东北红豆杉繁育栽培的研究。 东北红豆杉不仅是珍稀的药用植物也是园林、庭院内部绿化、美化的良品,是目前最珍贵稀有的高档绿化树种。东北红豆杉抗寒性极强,是目前我国已知红豆杉科树种中最抗寒的人工栽培的东北红豆杉,曾经受-35.3℃的低温而无冻害。东北红豆杉四季常绿,随着季节不同叶色变化,树形优美。用种子繁殖,苗木定植后,树干高大挺直,秋季全树结满红色果实,硕果累累满枝头,叶绿果红颜色分明,远处望去,景色迷人,是绿化极其难得的优良好树种。具有独特的盆景观赏价值是东北红豆杉的又一大特色,使用矮化技术处理的东北红豆杉盆景造型古朴典雅,枝叶紧凑而不密集,舒展而不松散,红枝、红茎、红豆、绿叶使其具有观枝、观茎、观果、观叶的多重观赏价值。光滑的红茎代表坦荡与高贵,常绿的

《红豆杉种植技术》(怎样种植红豆杉)

红豆杉的种植技术 红豆杉是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植物的总称。红豆杉属(Taxus)植物大约有11种,在全世界自然分布极少,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寒温带及热带、亚热带高山地区,起源于古老的第三纪,是第四世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世界珍稀植物,已经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树种。天然分布范围广,但多为星散生或块状分布[1];近年,红豆杉资源破坏严重,数量呈下降趋势,作为珍稀树种,保护、培育扩大该树种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红豆杉的形态特征、生态学特征及其生物学特征 1.1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胸径30—100厘米;树皮灰褐色、红褐色或暗褐色,裂成条片脱离;大枝开展,一年生枝绿色或淡黄褐色、秋季变成绿黄色或淡红褐色,二、三年生枝黄褐色、淡黄褐色或灰褐色;冬芽黄褐色、淡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芽鳞三角状卵形,背部无脊或有纵脊,脱落或少数存于小枝的基部。叶排列成两例,条形,微弯或较直,长1—3(多为1.5—2.2)厘米,宽2—4(多为3)毫米,上部微渐窄,先端常微急尖,稀急尖或渐尖,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黄绿色,有两条气孔带,中脉带上有密生均匀而微小的圆形角质乳头装突起点,常与气孔带同色,稀色较浅。雄球花淡黄色,雄蕊8—14枚,花药4—8(多为5-6)。种子生于杯状红色肉质的假种皮中,间或生于近膜质盘状的种托之上,常呈卵圆形,上部渐窄,稀倒卵状,长5-7毫米,径3.5-5毫米微扁或圆,上部常具二钝棱脊,稀上部三角状具三条钝脊,先端有突起的短钝尖头,种脐近圆或宽椭圆形,稀三角形。 1.2 生物学特征 红豆杉属植物是一类古老的植物类群,常绿乔木或灌木,是雌雄异株、异花授粉植物。球花小,单生于叶腋内,早春开放;雄球花为具柄、基部有鳞片。成头状,各有6—14枚盾状雄蕊,每~雄蕊有花药4—9个;雌球花有一顶生的胚珠,基部托以盘状珠托,下部有苞片数枚;种子坚果状球形,着生于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中,种子当年成熟怕[2]。 1.3 生态学特征 红豆杉属植物只在排水良好的酸性灰棕壤、黄壤、黄棕壤上生长良好,是典型的阴性树种,幼苗喜荫、忌晒,但是苗期环境过湿,可使幼苗感染立枯病。本属植物多在林分中下层作为伴生树种,散生,基本无纯林存在,也极少有团块分布[3];幼树和成树在冠层郁闭度0.5—0.6之间长势好,随郁闭度增加,长势逐渐减弱[4]。其天然更新方式有种子繁殖和无性萌芽繁殖两种[5]。但由于该属植物常散生于林中而导致的物种间隔,或花期不遇(雌雄异株、异花授粉),使其传粉受精受阻,最终形成的种子数量极有限;加之其种子假种皮味甘甜可食,鸟类、动物也取食[6--7],使残存种子数量更少。而且该属植物的种子呈坚果状,种皮厚,处于深度休眠状态,自然状态下需要经过两冬一夏才能萌发,即使正常萌发,形成的幼苗由于抗逆性差,成活率也很低。比较而言,萌芽繁殖成活率高得多,能较好适应环境的变化[8]。

红豆杉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红豆杉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李西齐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威海生物工程系(07201) 摘要:红豆杉是珍稀药用裸子植物,其内含物紫杉醇对癌症尤其是乳腺癌和卵巢癌有显著治疗效果,但其天然来源物种稀少,濒临灭绝。实现工业化生产紫杉醇是解决紫杉醇药源需求的最佳途径。利用红豆杉组织培养技术,在人工环境中对红豆杉组织细胞进行培养,筛选高产紫杉醇细胞系,可以实现大量、连续地生产目的产物紫杉醇。红豆杉组织培养体系建立是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中的关键,通过这个阶段对红豆杉组织器官培养,获得稳定生长、增殖的细胞,为筛选高产紫杉醇细胞系建立基础。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许多优秀的研究人员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究和创新,在组织培养和提取方法上做了许多的优化。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红豆杉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紫杉醇生产方法的优化研究,为今后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和帮助。 关键字:红豆杉紫杉醇组织培养优化综述 引言 红豆杉属植物为红豆杉科常绿乔木或灌木,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中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共11种,即欧洲红豆杉(T.baccataL.)、短叶红豆杉(T.brevifolia Nutt.)、加拿大红豆杉(T.canadensisMarsh)、佛罗里达红豆杉(T.floridanaChapm.)、杂种紫杉(T.mediaRehd.)、球果红豆杉(T.globose),以及西藏红豆杉(T.wallichiana Zucc.)、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Sieb.et Zucc.)、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 Cheng et L.k.Fu)、红豆杉[T.chinensis(Pilg)Rehd.]和其变种南方红豆杉(T. chinensis var mairei),后5种在我国有所分布【1】。而紫杉醇(paclitaxel)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Taxus spp.)植物中分离出的具有紫杉烷独特骨架的二萜类成分,由于它对转移性卵巢癌、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癌症具有很好的疗效,正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为了解决紫杉醇有限的药源问题,国内外学者围绕红豆杉植物的栽培、紫杉醇的化学合成(包括半合成和全合成)、红豆杉的组织和细胞培养等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进展。 在整个研究提取紫杉醇的过程中人们曾经尝试全合成、半合成、人工栽培、真菌生产和植物细胞培养等方法[2]。其中细胞培养法由于具有下述优点成为人们:进行生产的优选方法:(l)能够确保产物无限、连续、均匀地生产,不易遭受病虫害、季节等因素的影响;(2)可以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并且通过控制环境条件提高紫杉醇产量;(3)所得产物比从植物体内直接提取简单,可以大大简化分离和纯化步骤;(4)除提供紫杉醇外,还可以生产出前体及其他有抗癌活性而原植物所不含的化合物。 本文将从红豆杉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整体方法选择、各阶段培养条件选择和优化、紫杉醇的生产提取方法及优化等方面对近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1.红豆杉组织培养方法选择 红豆杉组织培养试验研究已开展了30多年,其方法主要分为四大类,即离体胚培养法、嫩芽增殖法、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法及体细胞胚发生法。根据师春娟等的研究比较发现目前最常用的组织培养方法为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法,同一条件下此种方法诱发率和成活率也较高于其他方法【3】,由于之后紫杉醇的生产多用到细胞悬浮培养,所以关于愈伤组织培养法的

红豆杉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红豆杉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红豆杉是一种非常珍惜的植物,已经开始濒临灭绝,它既是是花卉养殖中的珍品,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环境净化能力,另外它的抗癌作用世界闻名,所以皆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这些都导致它的价值极高,很多开始种植它,那么红豆杉该怎么养,养殖时又该注意些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1、种植条件 红豆杉原产长江流域,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是强阴性的树种,适宜生长在土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很多人在盆栽养殖时,会自行调配营养土,使植株生长在适宜的环境,种植地区要求温度在20-30度,在冬季时最低气温不得低于5度,在光照充足的环境生长较快,但是幼苗不耐强光,在种植时要注意到这些。

2、繁殖方法 红豆杉有播种和扦插两种繁殖方法,播种时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这时因为红豆杉的种植种皮渗透性差,不宜发芽。将种子露天混沙贮藏后,待其大部分露白时即可进行播种,这个过程要持续一年以上。播种时将种子经过药剂拌种消毒后,再将按1:3的比例和湿沙混合均匀后播种。扦插繁殖用红豆杉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均可,不过最好使用植株当年生的嫩枝,这样成活率高,扦插时可用萘乙酸溶液浸泡2-3小时,这样有利于发根。

3、浇水施肥 红豆杉是喜湿润、但怕水涝的植物,所以要时刻保持土壤湿润,尤其在干旱时,要记得及时浇水。但是在夏季多雨时则要做好排水防涝措施,在秋季气温开始下降,要少浇水,保持土壤不干不湿最宜,在冬季封冻前浇一次封冻水,使其安全越冬。施肥时要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进行,一般在成株在每年秋季9-10月,每株要施入100-200斤腐熟的畜粪肥,早春时每株施入1-2斤的复合肥。

4、注意事项 红豆杉在经过播种或扦插培育幼苗后,最好选择在早春萌芽前移栽,大苗要带土移栽,另外在日常管理时要经常松土除草,还可以将枯枝落叶铺在根系,这样可保持土壤的酸性,在每年的秋冬季要做好修剪,保持良好的树姿。在浇水时要注意水质,以天然雨水最佳,其次时清洁的河水和湖水,如果是井水则要注意酸碱度,如果碱性过重,不利植株生长。另外还要注意水温,水温最好接近气温温度,这样有利植株生长,而在使用自来水时,要先用容器存放1-2天后在浇灌,以免引起生理性萎蔫,导致植株死亡。

红豆杉细胞组织培养等技术的综述

红豆杉细胞组织培养等相关技术的综述 摘要红豆杉因其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活性,而倍受关注[1,2],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用细胞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红豆杉获取紫杉醇,而且研究者对其相关技术条件进行了不断的摸索与优化,本文主要对近10年的红豆杉细胞组织培养技术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关键词红豆杉;紫杉醇;细胞培养;优化 1、介绍 红豆杉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是第四世纪冰川后迄今为止仅有的56种植物中的珍稀药用树种之一。全世界共14种,我国有4种和1变种,即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1]。红豆杉产生的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活性抗癌药物,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因此红豆杉倍受关注[1,2]。 紫杉醇对卵巢癌、子宫癌、乳腺癌等十几种癌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它目前已在临床上作为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用药[3]。但天然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含量极低,仅为干重的0.01%一0.06%,3~6棵100年左右的红豆杉树皮才能提取出用于治疗一个癌症病人所需求的紫杉醇[4],由此也出现了药用和资源保护的尖锐矛盾[5],可见单纯靠天然生长的红豆杉树中提取的紫杉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药源不足已成为限制紫杉醇在临床中大量应用的瓶颈[3,4]。 解决药源的问题的方法说来应该就两个大方面,即人工合成和生物技术方法,也就是化学合成和利用相关生物技术解决紫杉醇的药源问题。但是,由于紫杉醇化学结构的复杂性,这就意味着紫杉醇的化学合成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而且紫杉醇的半合成原料,例如从针叶红豆杉所分离得到的巴卡亭Ⅲ,也要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获得[6]。这样看来,人工合成的方法,不论是全化学合成还是半化学合成,其可行性都很低。 从生物技术角度来看,人们主要从遗传转化、人工栽培、真菌生产和植物细胞培养等几个方面尝试解决紫杉醇的药源问题,而其中的细胞培养因具有众多优点而成为商业化生产的首选方法[5]。本文主要从红豆杉细胞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角度,对近10年其培养过程、培养条件及其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 2、红豆杉细胞培养技术 红豆杉细胞培养的首要考虑应该是外植体的选择,这是对紫杉醇的产生具有质的影响的关键因素。此外还得考虑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和方式等的影响,下面就从红豆杉细胞培养技术的一般过程加以说明。 ⑴外植体的选择 红豆杉为裸子植物,不同种的红豆杉或不同的器官、组织、生长部位等外植体的诱导能

东北红豆杉栽培技术

东北红豆杉栽培技术 摘要:红豆杉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是世界珍稀树种。从红豆杉的树皮和枝叶中提取的紫杉醇是世界公认的具有抗癌功效的天然化合物,红豆杉集药用、观赏、材用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红豆杉以其药用成分紫杉醇独特的抗癌机制引人注目,然而有限的资源和日益增长的需求量,加之红豆杉内紫杉醇的含量较低,故保护野生红豆杉和人工繁殖对扩大红豆杉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东北红豆杉的习性、特点介绍了东北红豆杉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技术。 前言 东北红豆杉,别名紫杉、赤柏松,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珍贵的药用和观赏树种,其中所含的紫杉醇,为当今世界最有效的抗癌药物,成为举世公认的植物黄金。其材质红紫色,水湿后变为红色,树木的小枝一到秋季就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其叶为二列式,稍微弯曲呈镰刀形,近看像球,远看像花,极为美观。有光泽并具有浓厚的香气。该树种的木材、树皮乃至枝叶、种子中均含有很多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其中以紫杉醇的活性最强,是当今全球公认的首选治疗癌症的药物,对卵巢癌、乳腺癌疗效显著,叶可通经、利尿、降血压,并对糖尿病及心血管病有显著疗效。 东北红豆杉果实红色,造型优美,四季长青,耐修剪,还可用于绿化、制作盆景、美化环境、化空气,成为当前珍贵、稀有的绿化及

盆景树种。尤其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一盆经过蟠扎、修剪的红豆杉盆景置于室内一簇新绿,给居室带来勃勃生机,更为可贵的是红豆杉叶片释放出的挥发、半挥发物质能起到杀菌、净化空气的作用,对多种疾病都具有很好的预防和保健作用。 由于东北红豆杉野生状态下散生于林中,生长极为缓慢,再生能力较差,有些不法分子对其无节制掠采,现已濒临灭绝。从2002年12月起,全国禁止野生红豆杉商业性利用后,人工栽培红豆杉成为紫杉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也是有效保护野生资源的重要举措,前景广阔。 温室栽培技术 1、生长习性 东北红豆杉具有抗寒、喜阴、喜湿、喜肥、怕旱、怕水淹、怕高温,对土壤适应范围较广的特性。休眠期能耐受-42℃的低温,无冻害,被大雪埋上也不落叶。夏季气温超过30℃生长转缓,随着气温继续升高,生长停止。 东北红豆杉生长缓慢,14年株高2m左右,主干直径年均增长0.2cm。在较好的栽培条件下,2年生扦插苗定植5年,株高达1m以上。 东北红豆杉雌雄异株,红果绿叶,四季常青,生长季节碧绿青翠,休眠期呈深绿色。一般情况下,2年生扦插苗定植4年始见花果,花期大至4月初至4月下旬,果实成熟期8月中旬至9月初,不采自落。 2、育苗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

远缘杂交育种:远缘杂交指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间杂交,产生的后代为远缘杂种 人工种子:是一种人工制造的代替天然种子的颗粒体,可以直接播种于田间。 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的器官或组织的片段 胚胎培养:植物胚胎培养是指对植物的胚(种胚)及胚器官(如子房,胚珠)进行人工离体无菌培养,使其发育成幼苗的技术。 器官培养:是将活体的一部分进行分离培养,是广义的组织培养形式之一。将部分或整体器官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结构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即仍保持组织的三维结构,并模仿在各种状态下的器官功能。 细胞培养:对离体植物的单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形成完整植株的培养技术 原生质体培养:对离体植物的脱去全部细胞壁的细胞进行培养,形成完整植株的培养技术愈伤组织(callus):原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织的活细胞。 初代培养:是指直接从机体取下细胞、组织和器官后立即进行培养 继代培养:对来自于外植体所增殖的培养物(包括细胞、组织或其切段)通过更换新鲜培养基及不断切割或分离,进行连续多代的培养,就称为继代培养 固体培养:在液体培养液中加入0.5%~1%的琼脂使液体培养液半固化,再接种培养物的一种培养技术 液体培养:把细胞或生物体的一部分,置于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发育,并不断振荡,使之均匀地在悬浊液中进行培养的一种方法。 器官发生途径:是指在组织培养的过程中,再生植株不是通过胚胎,而是通过分生中心直接分化器官,最终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器官间接发生途径:外植体在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物质等因素的诱导下,其细胞呈没有分化的状态,重新恢复了细胞的分裂能力,脱分化的过程。 器官直接发生途径:直接从在培养基中的外植体上进行植物生长物质等因素的诱导下再分化的过程 植物细胞全能性: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遗传能力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作用下恢复细胞分裂能力,失去原有分化状态的过程叫做脱分化。 再分化: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再分化出胚状体,形成完整植株,这一过程叫作再分化 病毒(Virus):由一种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Protein)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自身不能复制,但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原生质体:去除原有细胞壁或抑制新生细胞壁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对渗透敏感的细胞 细胞融合技术: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的技术

种植红豆杉的重大作用

红豆杉的作用: 1、国家一级珍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的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是广谱、低毒、高效的抗癌新药,被医学界公认为是人类近二十年来抗癌药物的最大发现。其独特的抗癌机理是可特异地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阻断细胞分裂,杀死癌细胞。对颈部肿瘤、胃癌、肺癌、食道癌、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有较好的疗效。特别对乳腺癌、卵巢癌的治愈率达33%,有效率达60%以上。同时还具有降胆固醇、抗炎等功能。十五年来被认为是对多种癌症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癌药物。 2、可做为绿化观赏植物,由于树型美观,种在庭院或做盆景,可爽心悦目修身养性。 3、红豆杉做为雕塑是极好的材料。 当前,人类获得紫杉醇的方法有:1.天然提取. 2.人工合成. 3.半人工合成. 4.生物发酵。 红豆杉的功效: 利尿消肿、治疗肾脏病、糖尿病、肾炎浮肿、小便不利、淋病等。温肾通经、治疗月经不调、产后瘀血、痛经等到有效的功效。 红豆杉具有极好的药用价值,以茎、枝、叶、根入药。主要成分含紫杉醇、紫杉碱、双萜类化合物。有抗癌功能,并有抑制糖尿病及治疗心脏病的效用。经权威部门鉴定和相关报道,中国境内的红豆杉在提炼紫杉醇方面具有一定的含量,尤其以生长环境特殊的东北红豆杉含量最高,含量可达万分之三。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植物体内物质的沉积。如果把东北红豆杉适当南迁可增加生长期、改善生长环境、

有利于体内有效成分的合成,提高含量和品质。 红豆杉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提取物--次生代谢衍生物--紫杉醇。紫杉醇最早是从短叶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出来的抗肿瘤活性成份。是治疗转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最好药物之一,同时对肺癌、食道癌也有显著疗效,对肾炎及细小病毒炎症有明显抑制。紫杉醇的抗癌机理是:紫杉醇能与微量蛋白结合,并促进其聚合,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为减少对野生红豆杉资源的破坏,人们又开始用红豆杉的枝茎叶部分,提取前体化合物10----去乙酰巴卡亭Ⅲ、然后用半合成办法制备药用紫杉醇。紫杉醇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广谱、强活性、抗癌药物,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 经权威部门鉴定和相关报道,中国境内的红豆杉在提练紫杉醇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含量。以东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的含量较高,由其以生长环境特殊的东北红豆杉含量为最高(含量可达万分之二)。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植物体内干物质的沉积。如把东北红豆杉适当南迁可增加生长期、改善生长环境有利于植物体内有效成份的合成,提高含量和品质。 不要随意进食红豆杉。有些群众遇到感冒发热时,会撷取些许红豆杉枝叶煲水饮用,试图治病。专家提醒,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目前红豆杉的医疗用途主要体现于从树皮、根部、枝叶中提取紫杉醇制作抗癌类药物,直接服食红豆杉并没有明显医疗效果。 2002年,卫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