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石油生产基础知识-油田生产自动化

第九章石油生产基础知识-油田生产自动化
第九章石油生产基础知识-油田生产自动化

13、油田生产自动化是怎么一回事?

(1)什么是数字化油田

所谓“数字化油田”,就是通过各种数据的集成,把实体的油田放到计算机和网络上,整个油田可以通过计算机呈现出来。

“数字化油田”能够掌握油田所有实时生产信息,找到油田已经勘探开发的全部资源,实现井场基地数据共享、自动采集,以便实时决策。它以数据库为基础,集成了网络技术、网络视频技术、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安全管理系统。

当井口现场出现安全事故时,现场工人能够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报警;指挥部门根据网络视频传回的现场情况调用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马上就可以把事故现场位置、现场环境真实地展现出来,而且能够及时观察到现场的变化情况;指挥部门再根据提前制定好的一些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流程,采取紧急救援措施。紧急预案启动之后,相关的指挥、调度、消防、医护人员都能够统一协调、调度,保证把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了远程视频监控,工作人员坐在办公楼里就能检测到几百公里外的现场情况。

(2)油田数字化管理

油田数字化管理是在信息化整体架构上生产的最前端,它以井、站、管线等生产基本单元的生产过程监控为主,完成数据的采集、过程监控、动态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维持正常生产;与A1、A2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共享;是以生产过程管理为主的信息系统,是公司信息系统的延伸和扩充。(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1、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2)油田数字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油藏管理技术、油气开采工艺技术、地面工艺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视频和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实现电子巡井,准确判断、精确位置,强化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

(3)自动化生产控制

自动化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力工具之一。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性气体等作业场所会对人体直接产生危害;人工操作时受大脑思维与体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对设备的精准控制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就会造成安全隐患;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实现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安全保障系数。

①人工控制过程

自动控制系统是在人工控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开始介绍

自动控制的时候,先分析一下人工操作,并与自动控制加以比较,对分析和了解自动控制系统是有裨益的。

一个液体储罐,在生产中常用来作为一般的中间容器或成品罐。从前一个工序来的物料连续不断地流入液体储罐中,而储罐中的液体又送至下一工序进行加工或包装。当流入量(或流出量)波动时会引起储罐内液位的波动,严重时会溢出或抽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单办法,是以储罐液位为操作指标,以改变出口阀门开度为控制手段。当液位上升时,将出口阀门开大,液位上升越多,阀门开得越大;反之,当液位下降时,则关小出口阀门,液位下降越多,阀门关得越小。为了使液位上升和下降都有足够的余地,选择玻璃管液位计指示值中间的某一点为正常工作时的液位高度,通过改变出口阀门开度而使液位保持在这一高度上,这样就不会出现储罐中液位过高而溢至罐外,或使储罐内液体抽空而发生事故的现象。归纳起来,操作人员所进行的工作有三方面)。

检测:用眼睛观察玻璃管液位计中液位的高低,并通过神经系统告诉大脑。

运算(思考):命令大脑根据眼晴看到的液位高度,加以思考并与要求的液位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的大小和正负,然后根据操作经验,经思考、决策后发出命令。

执行:根据大脑发出的命令,通过手动去改变阀门开度,以改变出口流量,从而使液位保持在所需高度上。

眼、脑、手三个器官,分别担负了检测、运算和执行三个作用,来完成测量、求偏差、操纵阀门以纠正偏差的全过程。由于人工控制受到人的生理上的限制,因此在控制速度和精度上都满足不了大型现代化生产的需要。为了提高控制精度和减轻劳动强度,可用一套自动化装置来代替上述人工操作,这样就由人工控制变为自动控制了。液体储罐和自动化装置一起构成了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②拟人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为了完成人的眼、脑、手三个器官的任务,自动化装置一般至少也应包括三个部分,分别用来模拟人的眼、脑和手的功能。如图9-13-2所示,自动化装置的三个部分分别是:

测量元件与变送器:它的功能是测量液位并将液位的高低转化为一种特定的、统一的输出信号(如气压信号或电压、电流信号等)。

自动控制器:它接受变送器送来的信号,与工艺需要保持的液位高度相比较得出偏差,并按某种运算规律算出结果,然后将此结果用特定信号(气压或电流)发送出去。

执行器:通常指控制阀,它与普通阀门的功能一样,只不过它能自动地根据控制器送来的信号值来改变阀门的开启度。

显然,这套自动化装置具有人工控制中操作人员的眼、脑、手的部分功能,因此,它能完成自动控制储罐中液位高低的任务。

目前各油气田开展了以井、站库为核心的面向生产前端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实现了井口温度、压力、载荷、流量等生产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和站库生产流程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4)自动化生产管理的优势

目前自动化生产管理过程已运用在采油、油气处理、管路输送、炼油等生产工艺及设备管理中。实现了信息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的充分结合,在优化生产作业流程、精简组织机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减少员工劳动强度、降低操作成本、提高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实现了生产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一线生产管理中发挥了实际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真正体现了为企业创效、为员工谋福。具体表现在:

①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数字化建设使生产管理方式转变成为可能,使现场生产管理由传统的经验管理、人工巡检、大海捞针、守株待兔的被动方式,转变为智能管理、电子巡井、精确制导的主动方式。将前方分散、多级的管控方式,转变为后方生产指挥中心的集中管控,这些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围绕生产运行管理,优化工艺参数、简化工艺设施,优化生产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巡井由平均3天一次,提高到5~10分钟一次,效率提高了800倍。

②优化了生产管理流程,减少一线用工总量,节约了成本

将数字化与劳动组织结构和生产管理流程优化相结合,使作业区与联合站共建、井站结合、多站合建成为可能,从而减少了管理层级,控制了一线用工总量,构建了与数字化管理相配套的新型劳动组织架构。例如,新疆陆梁油田优化流程后用工总量控制在500人以内,用工仅为新疆油田同等规模采油厂的20%,实现了市区外240公里生产现场的远程监控,改善了沙漠油田一线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③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手段,保证人员、设备的安全和生产持续稳定运行

电子巡井、实时跟踪、过程监控、智能预警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准确、连续地掌握一线生产动态,保证了生产持续稳定运行;实现了生产现场的自动连续监控,一旦发生生产异常等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现场设备启停带来的风险;减少了员工和车辆的出行,降低了高压、高温装置的巡检、有毒有害环境下的操作风险。

④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了素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油田生产现场往往远离城市,地域分散,环境恶劣,传统的管理主要依靠现

场人员值班,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通过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如图9-13-3所示,将员工从驻井看护、油区巡护、资料录入等简单、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员工集中居住。使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改善;同时,员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培训,提高了素质,促进了一岗多能、复合型员工队伍的建设。

作为克拉玛依人,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新中国第一个油田诞生在克拉玛依,克1 井的成功投产及光辉历程也载入新疆油田建设发展的史册。

克拉玛依1号井(今称克1井)1955年10月29日完钻出油,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它位于克拉玛依南黑油山局部构造上,距黑油山沥青丘西南5.5千米。

1955年1月,为探明侏罗系地层的含油气情况以及研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地质构造,新疆石油公司独山子矿务局决定打克1井。6月14日,钻井处1219青年钻井队开赴克1井进行钻井施工。在钻至井深620米时,因地层变化提前完钻,用筛管法完井。10月29日,克1井开始出原油和天然气。11月1日,用10毫米油嘴8.5小时产油6.95吨。11月11日,新华社报道了黑油山第一口探井钻成和出油的消息。1956年5月1日,按照当地少数民族语音读音,“黑油山油田”正式定名为克拉玛依油田。现在,克1井已成为克拉玛依青少年教育基地,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为重点保护文物。

而今的克拉玛依油田,经过半个世纪的勘探开发建设,共发现了26个油气田。2002年12月22日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实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几代石油人的梦想。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一(含答案)

试题一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基础》适用班级: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岩石: 2、矿物: 3、沉积岩: 4、地质作用: 5、构造运动: 6、沉积相: 7、油气的运移: 8、石油: 9、油气藏: 10、圈闭: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地球的形状为的椭球体。 2、外力地质作用是指以为主要能源而引起地表形态和发生 变化的地质作用。 3、成岩作用的方式主要有:、、。 4、矿物在形成过程中有趋向于的习惯,晶体的这种习惯称结晶 习性或简称晶习。 5、深成侵入作用形成的岩体主要呈、产出。 6、促使岩石变质的外在因素主要有、及。 7、层理由、、等要素组成。

8、生物演化的特点是:、、。 9、年代地层单位包括、、、、时间带六级。 10、通常根据构造运动的方向将构造运动划分为运动和运动两 类。 11、断层的要素有:、、、。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岩石是否发生变质的标志是要看其有无重结晶现象或有无形状的改变。() 2、在碳酸盐岩中,方解石含量大于50%的为石灰岩类,白云石含量大于50%的 为白云岩类。() 3、湖成三角洲亚相属于碎屑湖泊相。() 4、地层接触关系通常指上下地层的产状变化关系。() 5、采收率是可采储量与剩余可采储量的比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碎屑岩的结构与储油物性的关系如何? 2、粘土岩的研究意义是什么? 3、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是什么? 4、简述断层的分类。

5、油气藏有哪些类型? 五、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绘图示意断层的产状要素 2、绘图示意褶曲根据形态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油气生成的外在条件有哪些?

石油基础知识.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1.石油 答: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P1 ) 2.石油的基本性质(主要化学成分、常温常压下状态、密度、粘度、凝固点、闪点、燃点、自然点、溶解性、原油中的有害物质) 3.天然气(成分、比重) 答:主要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叫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气态烃,以甲烷为主,其中还有少量的C2~C5烷烃成分及非烃气体。 4.天然气水合物 答:甲烷与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可形成一种冰样的水合物,称为天然气水合物,亦称可燃冰。 5.液化天然气(LNG) 6.天然气分类(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干气、湿气、酸气、净气) 按照矿藏特点可分为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按烃类的组成可分为干气、湿气、酸气、净气 7.石油工业 答:通常说的石油工业指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P5 ) 8.对外依存度 对外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采用的一个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 9.储采比 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是指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得出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采的年数 10.油气当量 二、问答题 1.石油工业的行业特点。 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技术密集的行业。 2. 请画出石油行业产业链结构图。P4 3. 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在哪个国家,第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什么? 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美国. 第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德雷克井 4. 一般认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端是指的那个油田?产量最高的油田?行业精神代表和人物? 答:一般认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应以1939 年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作为开端 5. 中国原油资源集中分布在哪八大盆地? 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 6. 中国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哪九大盆地? 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7. 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能源安全原则、能源可持续利用原则、能源与环保协调原则。 8. 中国可行的能源供应路线是什么?阐述其具体原因。 固体燃料----- 多元化能源---- 可再生能源为主新型能源供应路线 就可持续原则来讲,中国今后不能走“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资源分布及环境保护要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相?具有同一种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均一物质统称为相。1、相平衡:2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气液两相共存,此时气液两相的相对量及浓度分布不随时间的改变此时称为相平衡状态。?3、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种物质达到蒸汽压时的温度称为沸点。、临界压力?4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力(压强)。就是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也就是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物质的摩尔体积称为临界摩尔体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状态称为临界状态。、临界温度?5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气态物质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6、泡点?指的是一定组成的液体,在恒压下加热的过程中,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也就是一定 组成的液体在一定压力下与蒸气达到汽液平衡时的温度。 7、露点? 露点指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露点相同;当水 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高于露点温度,湿球温度的定义是在定压绝热的情况下,空气 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不同的蒸汽压(即具有不同的挥发度)的特性,加热液体混合物,借助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在精馏塔内进行气液相的传质和传热,使挥发度打的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明显多于液相中的含量,从而达到将该组分从混合液中分离的目的。 17、回流比的定义,对精馏操作的影响?答:精馏操作中,由精馏塔塔顶返回塔内的回流液流量与塔顶产品流量的比值,称为回流比。 增加回流比,对于从塔顶得到产品的精馏塔来说,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但却要降低塔的生产能力,增加水、电、汽(热源物质)的消耗,将会造成塔内物料的循环量过大,甚至导致液泛,破坏塔的正常操作,但精馏段轻组分得到提纯,塔底带轻组份较多。回流比过小,则塔板液相减少,气液传质不好,造成塔底重组份带到塔顶,严重时造成塔顶产品质量不合格 、回流的作用?18 从塔内取走热量保证温度分布均匀,维护塔内热量平衡,同时为塔内提供液相充分接触,保证塔内传质传热的进行,更好的进行多次汽化、冷凝。 、回流的方式?19

LPG基础知识

LPG基础知识 第一章液化石油气的简介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LPG)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化工生产方面,液化石油气经过分离得到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等,可用于生产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生产医药、炸药、染料等产品。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由于其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此外,液化石油气还用于切割金属,用于农产品的烘烤和工业窑炉的焙烧等。 第一节液化石油气的来源 液化石油气目前主来源于炼油厂石油气和油田伴生气。因此液化石油气是一种石油产品。 一、由炼油厂石油气中获取 炼油厂石油气是在石油炼制和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气体,其数量取决于炼油厂的生产方式和加工深度,一般约为原油质量的4%~10%左右。根据炼油厂的生产工艺,可分为蒸馏气、热裂化气、催化裂化气、催化重整气和焦化气等5种。这5种气体含有C1~C5组分,利用分离吸收装臵将其中的C3、C4组分分离提炼出来,就获得液化石油气。 目前,从炼油厂催化裂化中回收液化石油气是国内民用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来源。 二、由油田伴生气中获取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石油和油田伴生气同时喷出,利用装设在油井上面的油气分离装臵,将石油与油田伴生气分离。油田伴生气中含有5%左右的丙烷、丁烷组分,再利用吸收法把它们提取出来,可得到丙烷纯度很高而含硫量很低的高质量液化石油气。欧美、日本等国家供应的液化石油气,多数属于这种。 第二节液化石油气的特点 液化石油气与其他燃料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污染少:LPG是由C3(碳三)、C4(碳四)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可以全部燃烧,无粉尘。在现代化城市中应用,可大大减少过去以煤、柴为燃料造成的污染; 2发热量高:同样重量LPG的发热量相当于煤的2倍,液态发热量为45185~45980kJ/kg由于液化石油气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 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 一.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

的。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野外生产又分为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 第二个环节是室内资料处理。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工作,得出的成果是“地震剖面图”和地震波速度、频率等资料。 第三个环节是地震资料的解释。这个环节的任务是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的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说明地层的岩性和地质时代,说明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绘制反映某些主要层位的构造图和其他的综合分析图件;查明有含油、气希望的圈闭,提出钻探井位。 三.钻井 经过石油工作者的勘探会发现储油区块, 利用专用设备和技术,在预先选定的地表位置处,向下或一侧钻出一定直径的圆柱孔眼,并钻达地下油气层的工作,称为钻井。 在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的各项任务中,钻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诸如寻找和证实含油气构造、获得工业油流、探明已证实的含油气构造的含油气面积和储量,取得有关油田的地质资料和开发数据,最后将原油从地下取到地面上来等等,无一不是通过钻井来完成的。钻井是勘探与开采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勘探和开发石油的重要手段。

第九章石油生产基础知识-天然气

天然气概念,是指以烃类气体为主的天然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并含有一些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等非烃类气体。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热值高、燃烧稳定、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热值为8500大卡/米3。它们分布在岩石圈、水圈及地球内部。 地壳中,天然气就其产状分析,有游离态、溶解态(溶于原油和水中)、吸附态和固态气水合物四种类型。就其分布特点,又可分为聚集型和分散型两类。气层气(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油溶气属聚集型,也称为常规型天然气;水溶气、煤层气、页岩气、固态气水合物则属分散型,称为非常规型天然气。从与油藏的关系划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气顶气、油溶气以及油藏之间或油藏上方的、在成因上与成油过程相伴的气藏气,均归于伴生气;与油没有明显关系的或仅含有少量原油的气藏气,成因上与煤系有机质或未成熟的有机质有关而生成的天然气称为非伴生气。 常规的天然气储存形式多样,包括气层气、油溶气、凝析气 气层气指在原始储层条件下,天然气以自由气相储存于储层内 油溶气指原始储层条件下,天然气以溶解状态存于储层内的原油中 凝析气指原始地层条件下,天然气以自由相存在,但当地层压力降到露点压力以下时,有反凝析现象产生 水溶气指在原始储层条件下,天然气体溶解于储层内的边水或底水中 煤层气也称煤矿瓦斯气,从已经进行的研究和预测表明,具有巨大的潜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不同程度地启动了煤层气开发工作。近十年来,页岩气成为勘探开发着力开拓的领域。 天然气的组成、物理性质及用途 天然气是各种气体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各种碳氢化合物,其中甲烷(CH 4 ) 占绝对多数(>80%),次为乙烷(C 2H 6 )、丙烷(C 3 H 8 )、丁烷(C 4 H 10 )及其它重质 气态烃,它们是天然气的主要可燃成分。除上述烃类气体外,天然气中还含有少 量二氧化碳(CO 2)、氮气(N 2 )、氧气(O 2 )、氢气(H 2 )、硫化氢(H 2 S)、一氧化 碳(CO)等气体和极少量氦(He)、氩(Ar)等惰性气体,这些不可燃烧成分,影响天然气的热值。 ①根据重烃含量分类 干气: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以甲烷为主,甲烷含量达90%以上,乙烷与乙烷以上的重烃很少或没有。 湿气: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仍以甲烷为主,对乙烷、丙烷等重气体烷烃和水分含量在10%以上的天然气称为湿气。油田伴生气大部分是湿气,只有经过多级分离和净化才能变成干气。 在现场简易鉴定干气与湿气的方法为:将天然气点燃,仔细观察火焰颜色,若为蓝色即为干气;若为黄色即为湿气。也可将气体通入水中,水面上呈彩色油膜的则为湿气;干气不具此特征。 ②根据矿藏分类 气田气:天然气中主要含甲烷,约占80%~98%,重烃气体很少,约占0~5%,不含戊烷或戊烷以上的重烃或含量甚微。 油田气:天然气中主要成分除含甲烷外,乙烷或乙烷以上的重烃较多,在5%~10%以上,和石油共生,又称为石油气。 凝析气:天然气中除含有大量甲烷外,戊烷或戊烷以上的烃类含量也较高,含有汽油和煤油组分。主要是由于油、气藏的埋藏深度加大,处于高温、高压下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8f

第八章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 一、名词解释 构造运动升降运动水平运动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水平岩层直立岩层褶皱要素背斜向斜节理劈理断裂断层断层要素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二、判断题 1.褶皱与断层是岩石变形产生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地质构造,它们总是相互独立产生的。() 2.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既记载了剥蚀作用发生的时间也记载了一次沉积间断。() 3.斜歪褶皱与倾伏褶皱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因此,一个褶皱不可能既是斜歪褶皱又是倾伏 褶皱。() 三、选择题 断层的上盘是指 a.断层相对向上运动的一盘 b.断层面以上的断盘 c.相对向上滑动的一盘 d.断层主动一盘 °”中的35°代表 地层产状符号“35°27 a.地层的走向 b.地层的倾向 c.地层的倾角 d.以上答案都不对 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走向 b.倾向 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 d.露头线 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a.整合 b.平行不整合 c.角度不整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 a.走向和倾向 b.倾向和倾角 c.走向和倾角 d.以上都不对 岩层的真倾角 a.大于视倾角 b.小于视倾角 c.等于视倾角 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a.平行不整合 b.角度不整合 c.整合 d.假整合 褶皱枢纽是指 a.单一褶曲面往上凸的最高点连线 b.单一褶曲面往下凹的最低点连线 c.单一褶曲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d.褶曲轴面与地面交线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 a.横断层 b.倾向断层 c.走向断层 d.顺层断层 四、填空题 1.断层面倾斜,上盘上升者称( )断层;上盘下降者称为( )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近 于直立且断盘作水平方向的相对运动者叫做( )断层. 2.将褶皱大致平分的一个假想的面称(),该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做()、它的方 向代表了褶皱的()方向。 3.当褶皱轴面大致呈水平状态时,这种褶皱称为()褶皱,这种褶皱两翼地层层序 一定是一翼()而另一翼则为() 4.隔挡式褶皱的特点为是:背斜();向斜();隔槽式褶皱的特点 是背斜();向斜()。 5.岩层的真倾角总是()于视倾角;真厚度总是()于视厚度。 五、问答题 1.在野外工作中如何确定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存在? 2.何谓产状?岩层的产状要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几何关系? 3.为什么在野外测量岩层倾角一定要垂直岩层的走向?试证明真倾角恒大于视倾角? 4.如何确定褶皱构造的存在? 5.向斜和背斜其本质区别何在? 6.在野外确定一条断层是否存在有哪些标志? 7.何谓岩层的厚度?如何识别岩层的真厚度与视厚度? 8.简述褶皱的形态分类、褶皱的组合分类。 9.简述断层的形态分类,断层的组合分类。 10.节理(裂缝)发育的影响因素如何? 11.断层存在的地面标志和井下标志有何异同? 12.断层和褶曲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六,读图题 1.下面的褶曲名称分别是什么?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教学大纲 三年制石油钻井专业适用 大庆职业学院 (原大庆石油学校)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

大庆职业学院ZZSY06808 石油地质基础教学大纲 三年制石油钻井专业中职适用(6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地质基础是钻井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对地质作用、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古生物学及构造地质学等内容有很好的掌握,掌握各种地质作用与油气生成与储集的因果关系,以及在石油钻井过程中有关地质工作的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地球的一般知识,了解地球构造及物质组成。 2.掌握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规律。 3.掌握石油,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规律。 4.掌握有关的地层知识,建立起时空概念。 5.掌握各种地质构造的特征,成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三.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以实际需要为基本原则,力争全而精,有较强的系统性,同时应照顾本地特点,注意实践、实验的内容。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地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叙述性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在讲课中应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幻灯片、电视录象等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应采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师辅导,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课后应适当布置复习题及作业题,以便学生及时复习,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搞好室内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加强实验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重视。 五.大纲的适用范围及课时分配 本大纲适用于钻井专业(中职),总学时68学时。当教学计划与本大纲时数不符时,可适当调整。

石油产物基础知识

石油产品基础知识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汽油: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种。汽油的沸点范围(又称馏程)为30 ~ 205°C,密度为0.70~0.78克/厘米3,商品汽油按该油在汽缸中燃烧时抗爆震燃烧性能的优劣区分,标记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号俞大,性能俞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的燃料。商品汽油中添加有添加剂(如抗爆剂四乙基铅)以改善使用和储存性能。受环保要求,今后将限制芳烃和铅的含量。 喷气燃料:主要供喷气式飞机使用。沸点范围为 60~280℃或150~315℃(俗称航空汽油)。为适应高空低温高速飞行需要,这类油要求发热量大,在-50C不出现固体结晶。煤油沸点范围为180 ~ 310℃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稳、光亮而不冒黑烟。目前产量不大。 柴油:沸点范围有180~370℃和350~410℃两类。对

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习惯上对沸点或沸点范围低的称为轻,相反成为重。故上述前者称为轻柴油,后者称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点分级,如10、-20等,表示低使用温度,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船舰。由于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对柴油质量要求是燃烧性能和流动性好。燃烧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愈高愈好,大庆原油制成的柴油十六烷值可达68。高速柴油机用的轻柴油十六烷值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工业燃油:性能与柴油近似,主要用作锅炉及工业炉的燃料,其凝固点在+5~20℃之间,按粘度分为1#燃油和2#燃油两种标号。 燃料油(重油) :用作锅炉、轮船及工业炉的燃料。商品燃料油用粘度大小区分不同牌号。 石油溶剂:用于香精、油脂、试剂、橡胶加工、涂料工业做溶剂,或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 润滑油:从石油制得的润滑油约占总润滑剂产量的95%以上。除润滑性能外,还具有冷却、密封、防腐、绝缘、清洗、传递能量的作用。产量最大的是内燃机油(占40%),其余为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 油母质。 2、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3、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 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 层。 5、石油: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由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呈液态或稠态的可 燃有机矿产。 二、填空题(30×1=30分) 1、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 盆地、高原、平原等。 2、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地质年代单位:宙、宙、纪、世。 3、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5、摩氏硬度从1到10的矿物依次是:划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 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6、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 二、泥盆纪、志留纪、石炭纪、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 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三、选择题(10×2=20分) 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 c )、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A.沉积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物理风化作用 D.岩浆作用 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 a )、重结晶作用。 A.胶结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c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d )。 A.氧和铝 B.铝和硅 C.铁和镁 D.氧和硅 5、石油和天然气与( c ) 关系最为密切。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6、下列岩石中,储油条件最好的是( d )。 A.火成岩 B.变质岩 C.粘土岩 D.沉积岩 7、沉积岩一般可分为( b )。 A.碎屑岩、粘土岩、石灰岩 B.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C.碳酸盐岩、碎屑岩、变质岩 D.粘土岩、碳酸盐岩、砾岩 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b )。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 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 D.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9、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A.生物发育 B.气候状况 C.地球化学条件 D.自然地理条件10、在沉积相的分类中,湖泊相属于( a )相。 A.陆 B.海 C.滨海 D.浅海 四、简答题(5×5=25分) 1、以下胶结类型分别属于哪一类?

炼油基础知识

8 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8.1 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8.2 石油工业生产过程 8.3 石油的一般性状及化学组成 石油与原油二者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它包括气体、液体及固体(煤炭除外),而原油是指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液体油料。不过,习惯上一般将石油与原油二词交换使用或相提并论。

8.3.1 石油的一般性状 石油是一种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常温下多为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大部分是有事暗色的,通常呈黑色、褐色或浅黄色。 相对密度在0.8—0.98之间。我国主要油区原油的相对密度躲在0.85—0.95之间,凝点及蜡含量较高,庚烷沥青质含量较低,属偏重的常规原油。 许多石油含有一些有臭味的硫化合物,有浓烈的特殊气味。我国原油一般含流量都较低,一般都在0.5%以下,只有胜利原油、新疆塔河原油和孤岛原油含硫量较高。 8.3.2 石油的元素组成 基本上由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所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碳和氢,占96%--99% ,其余的硫、氮、氧和微量元素总含量不超过1%—4% 。氯、碘、磷、砷、硅等微量非金属元素和铁、钒、镍、铜、铅、钙、钠、镁、钛、钴、锌等微量金属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在石油中的含量极低,但对石油加工过程,特别是对催化加工等二次加工过程影响很大。 石油中的各种元素不是以单质存在,而是以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形态存在。 8.3.3 石油的馏分组成 馏分就是一定沸点范围的分馏馏出物。馏分的沸点范围简称为馏程或沸程。原油直接分馏得到的馏分称为直馏馏分,基本保留石油原来的组成和性质。 一般把原油中从常减压蒸馏开始馏出的温度(初馏点)到200℃(或180℃)的轻馏分称为汽油馏分或称石脑油馏分,常压蒸馏200℃(或180℃)—350℃的中间馏分称为煤柴油馏分或称常压瓦斯油(简称AGO)。将常压蒸馏>350℃的馏分称为常压渣油或常压重油(简称AR)。由于原油从350℃开始有明显的分解现象,所以对于沸点高于350℃的馏分,需在减压下进行蒸馏,将减压下蒸出馏分的沸点再换算成常压沸点。一般将相当于常压下350℃—500℃的高沸点馏分称为减压馏分或称润滑油馏分或称减压瓦斯由(简称VGO);而减压蒸馏后残留的>500℃的馏分称为减压渣油(简称VR)。 我国原油馏分组成的一个特点是VR的含量都较高,<200℃的汽油馏分含量较少。 8.3.4 石油的烃类组成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一、解释概念: 1石油: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物,主要成分是液态烃。 2天然气:(广义)所谓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它们常为各种气体化合物活气态元素的混合物,其成因复杂、产状多样。(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多于生物成因有关。 3正烷烃分布曲线: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生物标志化合物: 4石油的荧光性:石油中的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轻质油的荧光为浅蓝色,含胶质较多的石油呈绿和黄色,含沥青质多的石油或沥青质则为褐色荧光。 5石油的旋光性:当偏光通过石油时,偏光面会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叫做旋光角。凡焗油能使偏光面发生旋转的特性,称为旋光性。 6气藏气: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呈纯气藏得天然气。 7气顶气: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8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9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10油田水矿化度:油田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或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溶解状态的固体物质总量。) 11*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12沥青:沉积有机质中可以被有机溶剂溶解的部分 13成熟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 14*门限深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深度。 15*门限温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温度。 16生油窗:生油量达到最高峰,即为主要生油期或生油窗。 17液态窗(液态石油存生):地壳中液态烃(石油)存在的温度范围。 18TTI:标识时间和温度两种因素同时对沉积物中有机质热成熟度的影响。 19同位素:是原子核内具有相同数量的带正电质子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原子,可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 20石油热裂解:高温下脂肪族结构破裂为较小分子,生成为较高氢含量的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等烃类,并使石油所含芳香烃浓缩集中。 21石油热焦化:高温下贫氢石油(一般以含杂元素-芳香烃为主)产生缩合反应,主要形成贫氢的固态残渣,并使石油中脂肪族相对增加而杂原子减少,同时残余干酪根也变得贫氢。 22湿气指数:(C2~C4)/(C1~C4)的比值即为湿气指数。 23二次生油:在地质发展史较复杂的沉积盆地,如经历过数次升降作用,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可能由于埋藏较浅尚未成熟就遭遇抬升,到再度沉降埋藏到相当深度后,方才达到了成熟温度,有机质仍然可以生成大量石油,即所谓“二次生油”。 24生油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生油岩。 25生油层: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

石油基础知识--原油净化

石油基础知识--原油净化 世界上大部分油田是利用注水驱动方式开采的,因而从油井生产出来的油气混合物中常含有大量的水和泥沙等机械杂质,特别是油田的后期生产中,油井出水量可达其产液量的90%以上,泥沙等机械杂质亦多达1%~1.5%。据统计,世界各油田所产原油的70~80%需进行脱水。 一、原油净化的必要性 原油和水在油层内运动时,常携带并溶解大量的盐类,如氯化物(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硫酸盐、碳酸盐等。在油田开发初期,原油中含水很少或基本上不含水,这些盐类主要以固体结晶形式悬浮于原油中。进入中、高含水开采期时,则主要溶解于水中。原油中含水、含盐、含泥沙等杂质会给原油的集输和炼制带来很多麻烦和危害,主要是: 1、增大了液流的体积流量,降低了设备和管路的有效利用率,特别是在高含水的情况下更显得突出。 2、增加了输送过程中的动力消耗。由于输液量增加,油水混合物密度增大,而且水还常以微粒水珠存在于原油中,形成粘度较纯原油显著增大的乳状液,使输油离心泵工作性能变坏,泵效降低,动力消耗急剧增大。 3、增加了升温过程中的燃料消耗。原油集输过程中,为满足工艺要求,常对原油加热升温。由于原油含水后输液量增加,而且水的比热约为原油的2倍,故在含水原油升温过程中燃料的消耗也将随原油含水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大,其中相当一部分热能白白消耗在水的加热升温上,造成燃料的极大浪费。 4、引起金属管路和设备的结垢与腐蚀。当含水原油中碳酸盐含量较高时,会在管路、设备和加热炉的内壁上形成盐垢,减小管路流道面积,降低加热炉的热效率。结垢严重时甚至能堵塞加热炉受热管的流道,造成加热炉爆炸。当地层水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铝、氯化钡时,会因水解放出对金属腐蚀性很强的氯化氢。原油中所含的硫化物受热分解,会产生硫化氢,遇到水时硫化氢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当有氯化氢存在时,硫化亚铁会再与氯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简述 Tissot 和 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分类采用三角图,以烷烃、环烷烃、芳烃+N、S、O 化合物作为三角图解的三个端元。所用参数是原油中沸点>210℃馏分的分析数据。Welte 三角图解分为六种类型:芳香—沥青型,芳香—中间型,芳烃— 环烷型,石蜡--环烷型,石蜡型,环烷型。 2、天然气分类按相态可以分为游离气、溶解气(溶于油和水中)、吸附气和固体 水溶气;按分布特点分为聚集型和分散型;按与石油产出的关系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 聚集型天然气:游离气、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分散型天然气主要以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致密地层气和固态气水合物赋存。 3、石油地质学研究进展近几十年来,石油地质学无论在基本理论、勘探方法和分析 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新的进展。①生油理论上初步揭示了陆相生油和海相生 油的本质对陆相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的丰度演化阶段、转化效率,源对比等方面都有了显著 的进展。②油气田形成方面,建立了陆相盆地中油源区控制油气分布的理论。③板块构造 理论研究含油气盆地类型及演化,指导了油气勘探。④地震地层学(区域地震地层学含层 序地震地层学与储层地震地层学含开发地震学)的应用。⑤储层评价技术的系统研究。⑥ 有机地球化学的应用。⑦数学地质和计算机的应用正在促使石油地质学发生深刻的革命。 ⑧石油地质学原理从静态向动态、从单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⑨在勘探方法上,采用了 综合勘探方法:重磁、电、地震、参数井等综合勘探。发展了以前的单纯的构造条件找油。⑩室内分析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生油理论、油气藏形成理论。特别是有机质的成熟度分析发 展很快。 4、在盆地、区带、圈闭三级评价研究中,盆地分析是础,区带评价是手段,圈闭描 述是目的 (1)盆地分析①内容沉积史:查明各时代层序沉积体系、沉积相,编制沉积环境图,指出有利的生、储、盖相带分布重塑沉积发育史。构造史:编制各层序等厚图,阐明坳陷 隆起发育演化,查明二级构造带类型、特征及分布,为优选区带奠定基础。生烃史:分析 各层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基本参数,确定烃源层,划分生油气区,恢复 盆地生烃史,为早期资源评价提供依据。运聚史:研究各层序烃源岩层油气运移的方向和 时期指出有利的油气运聚方向及部位,预测远景标。②方法:岩石学法:系统进行岩性、 岩相、厚度及岩石类型组合的观察描述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岩屑、实验分析等预测 可能的生储盖层及组合的纵向分布特征,建立岩性岩相、生储盖组合基干剖面。地球化学法:在剖面上确定有效烃源层,建立地球化学剖面在平面上区分生油、气区。区域地震地 层学,层序地层学法: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划分体系域,确定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在

石油地质基础题库完整

《石油地质基础》题库 第一章地球概况及地质作用 1、地球的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所圈闭的形状。 2、所谓大地水准面是指: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3、地球的形状为:扁率不大的三轴椭球体。 4、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地表形态可分为海洋和陆地两大地形单元。 5、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可划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单元。 6、根据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可分为大陆边缘、深海盆地及大洋中脊三部分。 7、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地球的密度、地球的重力、地球的磁性、地球的内部温度、地球的弹性及塑性。 8、常温层以下,温度随深度而逐渐增加。 9、地温梯度:常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时所升高的温度值称为地温梯度。 10、地温级度: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所增加的深度值称为地温级度。 11、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 12、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13、由于软流层温度约为700~1300℃,已接近地幔物质熔点。据推测,地幔物质已部分熔融,故此认为软流圈是岩浆的发源地。 14、克拉克值:把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即地壳中元素的丰度),称为克拉克值。 15、自然界中岩石种类虽然很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三大类型。

16、地质作用:把自然界引起地壳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17、地质营力:把引起地质作用的各种自然动力称为地质营力。 18、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可将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 19、内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的能量(高温、高压)和地球自转的动能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20、内力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 21、外力地质作用:是指以外能为主要能源而引起地表形态和物质成分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2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表面进行,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23、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下,由于气温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作用,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24、根据风化作用的性质及其结果不同,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25、按风化产物物质成分、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碎屑物质、残余物质、溶解物质。 26、剥蚀作用:自然界中各种地质营力,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作用,并把破坏产物搬离原地的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27、按地质营力的形式,剥蚀作用分为河流的侵蚀作用、地下水的溶蚀作用、湖泊的剥蚀作用、海洋的剥蚀作用、冰川的刨蚀作用和风的吹蚀作用等。

《石油地质基础》课程参考

《石油地质基础》课程参考 《石油地质基础》是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课程。涉及内容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基础地质和油气地质两部分,主要研究组成地壳的各种矿物、岩石基本特征等地质基础知识以及油气藏基本特征。后一部分为重点, 其核心是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 课程概述 《石油地质基础》的课程内容按教学性质分为3种类型: (1)认知型,包括石油地质的基本知识: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沉积岩和沉积相,古生物地层,构造运动等各类名词、术语和概念;各种地质构造的识别等; (2)技能型,包括常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和描述,各种常见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肉眼鉴定和描述,地质图件的判读和绘制; (3)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例如根据构造资料和沉积特点推断生储盖组合的类型,进而判断油气藏的成因及类型等。由于课时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优选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地质科学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解。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首先对包括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内的不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比较它们的教学功能和效果,给各种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以明确的定位。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各种方法互为补充。课程选用基于移动课堂信息化平台,改进课程的教学活动组织,充分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集成性、多样性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目前,《石油地质基础》课程的教案、课程标准、学期授课计划、学习任务单、教案、课件、微课视频、动画、在线作业、在线测试、试题库、行业和职

第九章石油生产基础知识石油

石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地下开采出来的,没有加工之前又称原油,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按质量计算,碳元素约占83%~87%,氢元素约占11%~14%。这两种元素合起来,约占石油总量的99%。在剩下的1%中,用发射光谱法和中子活化分析法还发现了57种元素。常见的有36种,主要是:硫(S)、氮(N)、氧(O)、铁(Fe)、钙(Ca)、镁(Mg)、硅(Si)、铝(AI)、钒(V)、镍(Ni)、铜(Cu)……等等。尤其是钒(V)和镍(Ni),是分布并具有成因意义的两种微量元素,V、Ni含量及其比值,是确定生油岩有机相和油源对比的重要数据。 烃是有机化合物,约占石油成分的97%~99%。烃主要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并且按本身结构的不同形成类型迥异的碳氢化合物,其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类。由于组成烃的C、H原子数目不同,石油中含有大小悬殊的烃分子,最小的烃分子称甲烷(CH 4 )、再大的还有乙烷、丙烷……葵烷、还有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由于烃分子大小不同,其沸点也不同,分子越小、沸点 越低。分子小的(C 1- 4 )是气体,中等的(C 5 - 6 )是液体,分子大的(C 16 以上) 是固体。所以说,石油主要是由大小不同的烃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①石油的组成 油质:油质是由烃类(几乎全部为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淡色油脂状液体。油质是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含量约为65%~100%。油质含量高,颜色较浅,石油质量好,反之则质量差。 胶质:胶质呈浅黄褐色,半固态的粘糊状流体,密度为1.00~1.07克/厘米3。在轻质石油中胶质含量一般不超过4%~5%,而在重质石油中胶质含量可达20%,石油呈褐色或黑褐色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胶质的存在。 沥青质:沥青质是暗褐色或黑色的脆性固体物,温度高于300℃时就会分解成气体和焦炭。沥青质的组成元素与胶质基本相同,只是碳氢化合物减少了,而氧、硫、氮的化合物增多了,相对密度大于 1.00。在石油中沥青质含量很少,一般小于1%,个别情况可达3.0%~3.5%。 碳质:碳质是黑色固体物质,不具荧光,不溶于有机溶剂,也不被硅胶所吸附,由更高分子碳类物质组成。石油中一般不含或极少含碳质。 ②石油的物理性质 颜色:石油的颜色变化范围很广,从浅色到暗色都有。在透射光下,石油的颜色从无色透明逐渐过渡到淡黄、褐黄、淡红、棕色、黑褐色及黑色,或者介于两种颜色之间的过渡颜色。如四川油田川东石油为墨绿色,川中石油为黄色、深色甚至黑色;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的石油为褐黑色;而华北油田凝析油的颜色则为无色透明。石油颜色的浓度,往往取决于石油中胶质、沥青质的含量。胶质、沥青质含量愈高则颜色愈暗。一般轻质油的颜色微带黄橙色且又透明,重质油多呈黑色。 气味:石油通常都有明显的气味。较轻质的石油带有芳香味;而浓黑的石油多带柏油味;含硫(S)、氮(N)化合物的石油有一股臭鸡蛋味。 石油的密度:是指在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气原油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石油的密度,简称为密度,其单位是克/厘米3(kg/m3或g/cm3)。石油的密度变化比较大,一般在0.75~1.0克/厘米之间,特殊情况小于或等于0.75克/厘米3。不同的油田或同一油田的不同层位中,石油的密度也不尽相同,密度的大小是衡量石油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一般来说,密度小,油质好;密度大,油质差。密度的

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一、液化石油气的来源、组成 1、液化石油气的来源 液化石油气是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炼制过程中,作为副产品而取得到的以丙烷、丁烷为主要成分的碳氢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只有在加压或降温的条件下,才变成液体,故称为液化石油气。常温下,液化石油气中的乙烷、乙烯、丙烷、丁烯、丁烷等均为无色无嗅的气体,他们都比水轻,且不溶于水。液化石油气中的刺鼻味是由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特意加入的硫醇和醚等成分产生的,便于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使用者察觉判断。 液化石油气,英文Liquefied Petroleum Gas,缩写LPG。 2、液化石油气的组成 主要成分:丙烷(C3H8)、丁烷(C4H10) 少量成分:甲烷、乙烷、丙稀、丁烯。 残液:液化石油气钢瓶里总有微量液体用不完,该部分液体称为残液,其主要成分为戊烷及戊烷以上碳氢化合物。 液化石油气国家标准规定残液含量不大于3%。

二.液化石油气的生产: 主要从炼油厂在提炼石油的裂解过程中产生。在石油炼厂及石油化工厂的常减压蒸馏、热裂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及延迟焦化等加工过程中都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一般来讲,提炼1吨原油可产生3%-5%的液化石油气;也可从天然气中回收液化石油气。从油田出来的原油和湿气混合物经气液分离器分离,上部出来的天然气送到一个储气罐中,经过加压(16kg/cm2)再分馏,用柴油喷淋吸收;天然气(干气)从塔顶送出,吸收了液化气的富油经过分馏塔,在16kg/cm2压力下冷凝为液态,形成液化石油气。 LPG的生产主要有3种方法。 1、从油、气田开采中生产 在油田开采时,反携带有原油中的烃类气体或气田开采时,携带在天然气中的其他烃类,经初步分离及处理后,再集中送到气体分离工厂进行加工,最后分别获得丙烷、丁烷。在一定压力下或冷冻到一定的温度将丙烷、丁烷分别进行液化,并分装在不同的储罐内。生产商可分别出售丙烷、丁烷,也可按用户要求,把丙烷、丁烷按一定比例,调配成符合质量标准的LPG再出售。 2、从炼油厂中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