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民歌简介

巢湖民歌简介
巢湖民歌简介

巢湖民歌简介

巢湖民歌是江淮地区民歌的代表,是汉族民间音乐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内容和体裁特征,对研究安徽民歌史和中国民间音乐史,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

巢湖民歌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楚汉相争时,“四面楚歌”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这里提到的“楚歌”,时为流行于楚国的歌谣。时巢为楚地,从某种程度也可以说是巢湖民歌的前身。东汉乐府一时兴盛,其一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便产生于巢湖流域,它是最早辑录于文化典籍的巢湖民歌。南宋和元朝,巢湖民歌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太平天国时期、新四军抗战时期,巢湖民歌一直没有“噤声”,顽强地表现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

巢湖民歌旋律优美、辽阔、华丽、悦耳动听,独具地域特征。它伴随着巢湖古老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由单一而多样化的演变过程,流传四海,久唱不衰。

解放前,巢湖境内民歌活动较为普遍。在巢湖地域,每到春节玩灯就唱灯歌,一到栽秧时就唱秧歌,所以有“有灯就有歌,栽秧必唱歌”之说。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新四军七师根据地,除流行当地的门歌、灯歌等地方民歌外,还传唱着一些革命内容的民歌。巢北民歌更为丰富,特别是居巢区(原巢县)和含山县交界的黄山山区一带人民,祖辈早年从桐城、怀宁、潜山等地迁居此地,从而移植一部分安庆地区民歌。通过多年传唱,与当地民歌融汇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

黄山民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巢湖民歌焕发着勃勃生机。1950年代中期,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巢湖民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许多口口相传的老民歌,经过广泛搜集整理、记谱填词、汇编成册,得以保存、流传。因此巢县的司集乡被誉为“全国文化乡”,巢湖民歌唱进了中南海。1980年代中后期,巢湖人以爱民歌,写民歌、唱民歌的特有痴心,换来了继承传统、弘扬特色、振兴民歌的决心,民歌创作出现新的高潮,各类演唱活动连绵不断,新人新作品不断涌现,产生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它与皖北的花鼓灯同为民间艺术的奇葩遥相呼应,形成安徽省“南歌北舞”的群众文化新格局。巢湖民歌与安徽花鼓灯、凤阳花鼓、贵池傩舞、寿州锣鼓等民间音乐舞蹈形式,共同构筑了安徽省最具影响力的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景。

巢湖虽然一直坚持开展民歌活动,但“时代在进步,民歌在退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民歌在发展中有着极其严重的危机:其一,巢湖民歌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反映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歌失去了传唱的基础,日益衰落。其二,建国初期活跃的记谱人,现年事已高,口传心授力不从心;一些掌握传统民歌唱法的歌手也因年龄偏大,纷纷退出舞台;一批潜心研究巢湖民歌,并在搜集、整理、改编、创作等方面作出过突出贡献的老专家,大多年逾古稀,热心巢湖民歌的传承人寥寥无几。其三,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民歌传唱失去了最具活力的参与者与

接受者。其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情趣日益提高,对传统民歌的兴趣日渐淡漠,会唱传统民歌的人屈指可数。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巢湖民歌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整理,就显得异常必要和紧迫。2005年,经过一年的申遗努力,巢湖民歌在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儿女将用大发展的眼光来筹划大手笔,让巢湖民歌真正成为品牌,走上更大的舞台,融入更大的时空。

【全国区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1届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全国区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1-2021学年届九 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人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③两岸连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④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⑧李煜在《相见欢》中既写出秋的萧瑟,又道出自己的悲凉处境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杜牧的《泊秦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玉不zhuò,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xiǎo天下道理,① 学识,② 见识。人的潜力是无现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挖掘出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オ是第一资源。希望广大青年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玉不zhuò(_____)通xiǎo(_____)发掘.(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3)根据句子意思和日常表达习惯,将“增长”“丰富”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_________和________ (4)选文划线句使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中国民歌欣赏

《中国民歌欣赏》 教学目的: 一、通过中国民歌欣赏,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二、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增进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识,加深情感体验。 三、结合本地民歌进行歌词创编,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感情,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分析不同民歌在内容及情感上的不同色彩; 2、民歌新唱中学生的参与及体验。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民歌的风格、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教学内容: 1、欣赏《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下四川》《无锡景》 2、分析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或录音机、VCD、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活动与体验 (一)劳动号子

1、整体感知(多媒体投影) 师:我们先到湖南的澧水边去听一听船夫们的心声,欣赏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请思考:号子的主要演唱形式,歌曲的表现情绪分别是怎样的?(放音乐和投影,让学生欣赏全曲。) 师:听完这首号子,你认为它的主要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一领众和 师: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歌曲。其作用是指挥劳动、调节情绪。听了号子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我仿佛看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到与凶滩恶水搏斗,最后战胜艰难险阻继续行船的劳动过程。情绪是紧张、有力地。 2、分段赏析 师:请试着唱一唱歌曲的主题,体验一下船工们的生活。(多媒体投影主题旋律) A、学习旋律(只要求学生掌握第二声部,教师唱第一声部) B、填入歌词(号子语言较为简洁,学生能很快学会) 3、综合体验 师:下面我们来当一回船夫,载着理想,驶向成功的彼岸,好不好?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船工们的精神面貌?生:(各抒已见) 师生共同表演唱《澧水船夫号子》,加入划船的律动,全身心投入来表现全曲(可提示学生在歌曲中进行创编,如开头加上“开船罗”的吆喝声,结尾再一齐欢呼“靠岸罗”等)。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在大二课程选修时,我之所以选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原因有四,一是班级里大部分的人都选了这门课;二是觉得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应该会很轻松;三是我本人还是蛮喜欢音乐的;四是自己对于风格迥异的中国民歌的好奇。 在上第一节课时,吴勇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中国民歌的概念,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还特地说明了民歌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各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后来又说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山歌(包括一般山歌、小调三大类,教授了我们《起蓬号子》,《对鸟》,《马灯调》三首浙江民歌。这三首民歌对应的地区分别是象山,温州和宁波。对于《起蓬号子》还特意播放了视频给我们看。还提及了《澧水船夫号子》,这一船工号子。然后还告诉我们中国音乐的音阶只有五个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西方七声音阶的12356。其中还说起了在后来的课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吴勇老师以《沧海一声笑》为例,教授了我们通过听音符发现中国音乐和西方国家音乐,日本音乐的区别,十分典型。在教授《沂蒙山小调》时,告诉我们《沂蒙山小调》并不是小调,而是山歌。在教授不同地区的民歌时,就说了在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近的地区的民歌,我们越是容易体会;而因为地理环境、方言等原因,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远的地区的民歌,越是难以学会。而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就像安徽的《凤阳花鼓》我们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但是四川的《黄杨扁担》,甘肃的《下四川》就让人觉得诘屈聱牙。 至于对吴勇老师的感想和老师需要改善的地方,我觉得老师教授的还不错,每节课吴勇老师都是先示范,领唱,再让我们唱。每节课都在教同学们这一类民歌的音阶的唱法,不厌其烦地教了一遍又一遍,对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来说,吴勇老师十分称职,也很到位。但是这门课的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氛围都不是很活跃,老师本人也缺少感染力,让人感觉有些无趣和沉闷。对于这个问题,吴勇老师并没有拿出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我在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中国民歌所表达的感情直白,热烈。能让人感受到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巢湖简介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南部,濒临长江,因湖得名,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巢湖,古称南巢,襟湖带江,是安徽“金三角”的腹地,素有“东方日内瓦”之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4000多年。巢湖之称始于秦朝,唐朝设立巢县,1984年设立县级巢湖市,2011年8月22日撤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全市总面积2063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下辖12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 巢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周边分别与肥东、全椒、含山、庐江、无为接壤。位于长三角经济区沿江经济带中部、合肥、芜湖、南京金三角中心,距合肥市区和芜湖各60公里,是皖江开发开放及示范区建设的中心地带。宁西高速铁路、淮南干线铁路,合宁、合巢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京、合肥、芜湖3个航空港及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构成了巢湖通往国内外的快速通道。巢湖港是安徽省八大内河港口之一,水路运输经裕溪河航道可通江达海。巢湖对外交通便捷,对内交通设施完善,境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交通发达,已经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巢湖位于中纬度地区,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在16度,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240天。巢湖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即兼有南北气候之长: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 .低山丘陵、岗地、平原等各类土地类型兼备,农作物适种性广。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巢湖成为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区,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

济作物主要有油菜、棉花、瓜果、蔬菜等,畜禽养殖业发达,特色农产品丰富,巢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巢湖水域面积560平方公里,水产品年产量3万多吨,巢湖银鱼、白米虾和大闸蟹被誉为“巢湖三珍”,享誉中外。巢湖矿产资源丰富,已经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4种,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 巢湖市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无数风云人物。楚汉相争时的亚父范增、三国名将周瑜、爱国将领布衣将军冯玉祥、和平将军张治中、共产党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人李克农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为了纪念,现已修缮了多处名人故居,对游人开放。 巢湖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安徽省重点旅游开放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安徽省优秀旅游县市。全市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见长,湖光、山色、温泉是“巢湖风景三绝”。巢湖自然景观,绚丽多彩;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素有“皖中大花园”之称。全市自然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50多处,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疗养保健于一体。主要景区有中庙、姥山、银屏山、半汤温泉、王乔洞、紫微洞等。中庙位于巢湖北岸的凤凰台之上,三面邻水,楼台高峙,气势巍峨,有湖天第一胜境的美誉。姥山岛是巢湖第一大岛,岛上三山错落、九峰起伏,文峰塔,华藏净寺,古船塘号称姥山三古;银屏山四周山峦起伏,九峰环抱,姿若雄狮,山上的仙人洞幽深宜人,可容千人。悬崖上的牡丹历经千年风霜,每年谷雨时节便蔚然开放;汤山脚下的半汤温泉,历史悠久,常年喷涌不断,富含30多种活性元素,被古

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中学度教育教学成果汇编.doc

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教育教学成果汇编 巢湖一中 二○一六年七月

巢湖一中2015-2016学年度 教育教学成果汇编 一、学校表彰: 1. 我校荣获2014-2015学年度合肥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一等奖 2. 我校荣获2015年合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3. 我校2015年荣获第五批“合肥家教名校”称号 4. 我校党委荣获2016年巢湖市教体工委“先进党委”称号 5. 我校团委荣获2015年度“合肥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6. 我校关工委荣获“合肥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7. 我校荣获合肥市德育先进集体称号 8. 我校获得2015年度巢湖市高中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9. 我校荣获2015年巢湖市第二十二届校园艺术节暨中学生文艺调演特等奖 10. 2015年合肥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团体第一名

11. 2015年巢湖市第二十五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男子组获团体第一名 12. 2015年巢湖市第二十五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女子组获团体第六名 13. 我校党委荣获巢湖市教育系统2015年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教师个人表彰: 1. 李斌校长荣获巢湖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中校长教育教学管理一等奖 2. 2015年巢湖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项书林 3. 合肥市学科第三批学科带头人:王晓光胡家曙 李永革张思先汪为红 合肥市第三批骨干教师:胡社生宋娟张金村 张隋全胡梅牛栋王良胜孟月强杨军 4. 2015年合肥市优秀教师:朱宏文 5. 2015年巢湖市优秀教师:胡家曙王玉梅赵新来 6. 2015年合肥市优秀班主任:陈正平 2015年合肥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祁凌云

巢湖经济概况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建设发生历史性巨变,培育起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建立了地方国民经济体系,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7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0.77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10.30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168.26亿元,增长10.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8%,上半年增长12.5%,前三季度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为21.0∶43.9∶35.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34元(折合1675美元),比上年增加1825元。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比上年同期上涨7.2%,上半年上涨7.2%,前三季度上涨6.5%,全年上涨5.5%,涨幅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生产资料产品出厂价格上涨5.5%,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12.9%。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7.12万人,在岗职工16.31万人,减少0.47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农业经济 巢湖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质量优。2008年,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4.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6.6万公顷,增长4.7%;早稻种植面积5.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7%;秋粮播种面积22.9万公顷,增长4.0%;蔬菜播种面积5.7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31.7万吨,增长9.6%。夏粮总产量达31.7万吨,增长12.3%。蔬菜总产量135.7万吨,增长3.4%。油料产量25.43万吨,增长8.0%。棉花产量7.00万吨,增长9.8%。全市生猪存栏43.8万头,比上年增长11.8%;全年生猪出栏75.1万头,增长7.8%。肉类总产量16.1 万吨,增长5.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9万吨,增长2.8%。禽蛋产量7.5万吨,增长4.3%。水产品产量16.05万吨,增长4.6%。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67.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9%。农用拖拉机11.71万台,增长6.5%;农用运输车1.37万辆,增长7.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2.95万吨,增长1.1%。农村用电量19856亿千瓦小时,下降0.7%。有效灌溉面积达305.33千公顷,新增6.12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82千公顷。 工业和建筑业 巢湖工业门类齐全,初具规模。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74.10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1.09亿元,增长29.0%。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0.9%和31.3%。股份制、其他类型及国有企业继续较快增长。全市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增加值比上年增长的有28个,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9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89.7%,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增长45.9%,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118.4%,家具制造业增长48.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增长64.4%,通

中国民歌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民歌欣赏学习心得 大二开始选修课程了,琳琅满目的课程,但是我被民歌欣赏这门课程吸引住了。一是由于自己比较热衷于唱歌,而是从小以来对名族歌曲的莫名喜爱,所以毫不犹豫选择了这们课。非常幸运的是,在人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选课成功了!所以我跟自己说,要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 为我们讲课的是张清华老师,是在音乐方面比较资深的,第一节课,他给我们放满一张音乐名人,看看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有多少。我认真地看了看,认识的还真屈指可数,不由得有些羞愧,自己在音乐方面的积累过少。随之他给我们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遥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三大类。张老师让我们欣赏了其中比较典型的歌曲。其实号子这一类的歌曲大多来源于劳动中,是为了振奋人们的精神,打发无聊的劳动时间而产生的。演唱者大多都是靠吼叫表达一种干劲,鼓励人们坚持劳作,或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一般山歌在中国汉族地区分布甚广,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青海地区的“花儿”、安徽的“赶慢牛”等。田秧山歌主要常用于插秧、车水等劳动中,是为了鼓舞劳动者的情绪,提高功效,由专门的“秧歌帮子”在田间地头演唱的一种山歌。放牧山歌是放牧者为吆喝牲畜或互相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多为少年儿童所唱,曲调活泼,唱词生动,富有情趣,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小调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三类。吟唱调如儿歌、摇篮曲、叫卖调等都属于此类。这是小调中实用性较强的一类,常在日常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中歌唱。谣曲其艺术形式比吟唱调成熟,篇幅不大,乐段结构完整,节拍比较规范。可分为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嘻游歌等。时调是小调中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的一类。其结构严谨,旋律发展规范,唱词考究。常带有乐器伴奏,且因其具有可变化发展的“弹性化”表现功能,常被地方戏曲或曲艺吸收为曲牌。十大时调为: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调、绣荷包调、对花调、叠断桥调和杨柳青调。 张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经典的民歌演奏乐器。有笛子,二胡,扬琴,古琴等等。。它们各自有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适合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情感。期间有穿插了一些西洋乐器的介绍。中西结合所演奏出来的曲子让每一种情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十分打动人。其中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欣赏小提琴谢协奏曲《梁祝》。小提琴所代表的英台,大提琴代表的山伯,还有笛子间或穿插其中,给人的感受十分难忘。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很快的,我们的民歌鉴赏课结束了,可音乐的世界是永无止尽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都需要音乐的陪伴,民歌鉴赏让我可以更好的去体会中国民歌的美! 1001403-26 张帆 2011.12.16

先秦时期巢湖流域的环境与文化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7, 7(4), 552-560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912713977.html,/journal/ag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912713977.html,/10.12677/ag.2017.74056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during the Pre-Qin Period in the Chaohu Lake Basin, East China Li Wu1,2, Linying Li1, Jue Sun1, Guangsheng Zhang3, Xinyuan Wang2, Chao Gao1 1College of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Earth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3Colle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Anhui Received: Jul. 24th, 2017; accepted: Aug. 9th, 2017; published: Aug. 15th, 2017 Abstract The Chaohu Lake Basin is one of the human influenced regions during the Pre-Qin Period in An-hui Province of East China, and more than 300 ancient archaeological sites of Pre-Qin Period were found in this area. There are goo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especially with the changes of lakeshore of Chaohu Lake caused by regional climate changes. The relatively warm and humid climate of Pre-Qin Period,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exchanges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the developed water network, and rich biological resources, all had bee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oundation for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re-Qin culture in the Chaohu Lake Basin. Keywords Chaohu Lake Basin, Pre-Qin Period, Environmental Change, Ancient Culture 先秦时期巢湖流域的环境与文化 吴立1,2,李林英1,孙珏1,张广胜3,王心源2,高超1 1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 2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 3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安徽六安 收稿日期:2017年7月24日;录用日期:2017年8月9日;发布日期:2017年8月15日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班级:12楼宇姓名:季梦寒学号:123030911 在大二课程选修时,我之所以选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原因有四,一是班级里大部分的人都选了这门课;二是觉得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应该会很轻松;三是我本人还是蛮喜欢音乐的;四是自己对于风格迥异的中国民歌的好奇。 在上第一节课时,吴勇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中国民歌的概念,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还特地说明了民歌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各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后来又说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山歌(包括一般山歌、小调三大类,教授了我们《起蓬号子》,《对鸟》,《马灯调》三首浙江民歌。这三首民歌对应的地区分别是象山,温州和宁波。对于《起蓬号子》还特意播放了视频给我们看。还提及了《澧水船夫号子》,这一船工号子。然后还告诉我们中国音乐的音阶只有五个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西方七声音阶的12356。其中还说起了在后来的课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吴勇老师以《沧海一声笑》为例,教授了我们通过听音符发现中国音乐和西方国家音乐,日本音乐的区别,十分典型。在教授《沂蒙山小调》时,告诉我们《沂蒙山小调》并不是小调,而是山歌。在教授不同地区的民歌时,就说了在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近的地区的民歌,我们越是容易体会;而因为地理环境、方言等原因,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远的地区的民歌,越是难以学会。而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就像安徽的《凤阳花鼓》我们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但是四川的《黄杨扁担》,甘肃的《下四川》就让人觉得诘屈聱牙。 至于对吴勇老师的感想和老师需要改善的地方,我觉得老师教授的还不错,每节课吴勇老师都是先示范,领唱,再让我们唱。每节课都在教同学们这一类民歌的音阶的唱法,不厌其烦地教了一遍又一遍,对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来说,吴勇老师十分称职,也很到位。但是这门课的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氛围都不是很活跃,老师本人也缺少感染力,让人感觉有些无趣和沉闷。对于这个问题,吴勇老师并没有拿出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我在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中国民歌所表达的感情直白,热烈。能让人感受到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欣赏课《汉族民歌》教案设计

欣赏课《汉族民歌》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江都市丁沟中学徐静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 【教学模块】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教材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必修)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设计时段】一课时 【设计思想】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 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 国对家乡情感。 2、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 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原因及发展。了解中国民歌具有鲜 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 教学重点: 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他们的异同。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用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汉族南北民歌风格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思路: 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对欣赏课的理解比较精疏,对教师的依赖特别强,对此,引导启发学生从熟悉的音乐作品,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由老师的讲解、分析,比较等方法,结合听、看等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对音乐作品的鉴赏的能力,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 1、用“小舞台”——〈赛歌会〉、〈露一手〉的形式唤醒学生原有的民歌 知识信息,激发学习兴趣。 2、用欣赏与对比分析的方法,运用视听、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讨论 法、感性到理性、音乐律动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汉族南北民 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教学内容: 1、江苏民歌《茉莉花》 2、河北民歌《茉莉花》 3、陕北民歌《赶牲灵》 4、江浙民歌《采茶舞曲》 5、江都民歌《拔根芦柴花》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前音乐,播放《春江花都》mtv,(大屏幕展示) 〔设计意图〕 营造课堂气氛,家乡的一草一木,勤劳勇敢的人民,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新课导入 师:这段音乐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它描绘了什么地方的风土人情? 生:优美、清新。我们的家乡扬州江都。 师:我们的家乡人美、水美、风光秀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其悠悠水韵,韵出了灿烂的文化, 也韵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民歌赛歌会〉〉的表演形式,师生共同演唱一组扬州民歌。(唱民歌的前两句)《杨柳青》《拔根芦柴花》、《茉莉花》、《杨柳青》、《撒趟撩在外》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民歌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的参与,可增进师生情感交流,起到引导示范作用。 师:这些歌曲真是非常好听,因为民歌能表情达意, 它能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不同的地理环境、性格语言、文化风俗,就会形成不同风 格特点的民歌。(展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各地不同的地 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绚丽多姿,丰富多彩; 汉族的人口最多,分布地区极为广阔,通过他们的音乐我们可以感受他 们的生活,他们的风俗,他们的文化。今天,老师就领着同学们随着汉 族民歌的旋律,遨游丰富多彩的汉族民歌的海洋。 ●探索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一] 听赏江苏、河北民歌《茉莉花》 师:在西方有一位著名的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曾在他的歌剧作品《图兰朵》中,应用了中国民歌的曲调,为他的歌剧增添了东方的音乐 色彩。它以独特的魅力,深深感染了中国和世界,堪称是音乐的精品、 同学能说出是哪一个地区的民歌? 生:我们家乡的民歌,江苏民歌《茉莉花》 ▲学生随琴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配以江南水乡的画面:思考音乐有怎样的音乐特点?(展示中国地图)

我的家乡--巢湖

我的家乡——巢湖 我出生于巢湖,巢湖市位于合肥南部,临近长江,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许多历史名人的故里,这里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秦末谋略家范增,三国名将周瑜,清朝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奥运冠军许海峰等,都出生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他们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垂不朽;他们是巢湖人乃至所有华夏子孙的骄傲;他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引领着我们前进······ 巢湖是旅游都市,有许 多名胜风景区,每年都有数 以万计的游客莫名而来。其 中巢湖、紫薇洞、中庙、姥 山、半汤温泉等景区名气盛 望。巢湖以优美绮丽的风光而闻名,素有“皖中明珠”之称,湖面烟波浩淼,帆樯如画,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风景区。紫微洞位于巢湖西紫微山上,此洞形成于地下暗河在地壳运动中的隆起。最妙的要数洞内的"四绝"、"三奇"景观。"四绝"为天沟、天板、天漕,玉螺账,石鹅管和天外飞瀑。"三奇"为铁索寒桥、双井开天、地下长河。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半汤历史悠久,由“一冷一暖”两泉汇合而成,拥有独特的度假疗养资源,泉水中有许多对人体有用的活动性元素,能治疗多种疾病······

巢湖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多样,特 色鲜明,主要菜系属徽菜系, 讲究刀工,制作精细,汤汁鲜 美,色香味俱佳。在这里你可 以品尝到许多美食,比如,无为板鸭、东关老鹅汤、银鱼炒鸡蛋等。巢湖是吃货的天堂,在这里你可以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一边吃上美味的菜肴,流连忘返。 巢湖的人也很美,他们朴实、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在这里你不需要拘谨,无拘无束,感觉就像和亲人朋友在一起似的。如果有一天你来到了巢湖,我相信你会很快爱上她的。

浅谈无为传统民歌的价值

浅谈无为传统民歌的价值 摘要:无为民歌是流传于安徽省无为县境内群众中的民歌形式。有号子、山歌、小调等类别,品种齐全,数量繁多。《无为民歌》存世近150首,其中52首入 编《安徽民间音乐》,38首编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安徽卷。2008年12月4 日被列入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主要探究无为民歌的文化 价值,旨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 关键词:无为;传统民歌;价值 一、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一种关系,它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存在着能够满足一 种文化需要的客体。当一方面存在着某种具有文化需要的主题,当一定的主题发 现了能够满足自己文化需要的对象,并通过某种方式占有这种对象时,就出现了 文化价值的关系,文化价值市社会的产物。 (一)突出历史文化价值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民歌经历了数千的岁月,从《诗经》 记载的周初至春秋时期流传在北方的民歌,看可以看出中国的民歌至少在2000 多年以前就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无为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横亘不断,世代传诵。《无为志》(嘉庆版)卷三十六“集览志三”载:“州人元夕放灯,由来已久,……相传米公知军时遗制,……”。玩灯时鼓乐振天,歌声伴随,故流传的灯歌很多。因此很多民歌生动 地记载了无为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和活动,了解无为历史上人们是怎样繁衍生息, 给后人提供了寻找根源的条件。通过无为民歌可以寻找历史上的无为人们是怎样 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状况,因此无为民歌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如 《开船号子》、《打夯号子》、《筑路号子》、《南京打货北京卖》、《长工歌》、《湖东民兵真正强》、《手榴弹歌》、《军民合作打鬼子》等。 (二)突显旅游文化价值 无为地区“山环西北,水骤东南”,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很多地 方已经发展成了旅游景区。2017年,无为县接待各类游客62万人次,旅游总收 入5.8亿元。著名景点有米公祠、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西九华寺、泊山洞风 景区、天井山森林公园、万年台风景区、竹丝湖、黄金塔等。除了广告媒体的宣 传外,民歌对无为风景、民俗活动和重大事件也起到了很重要的宣传作用。可以 让其他地区的人了解无为,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无为观光旅行,对当地经济的发展 也会起到推动作用。如《四季相思》、《跑马灯》、《打花鼓》、《元宵佳节玩 花灯》、《小小旱船顺地飘》、《水乡美》等。这些歌曲歌唱了无为的优美的自 然风景,讲述了无为的传统民俗活动,同时也歌颂了勤劳善良的无为人民。 (三)学术研究价值 近些年中国传统音乐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的重视,从很多事件上 可以看出,民歌在现在人们生活和心中的重要地位。无为民歌的挖掘、采录工作 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首先是省文化局音工组沈仁浪和芜湖专区音工组卞立 业等专家来无为,在沿江地区搜集了“长江船夫号子”、“木排号子”、“吹吹打打到 婆家”等十多首无为民歌,并进行乐谱整理和文本编辑,推介出版,拉开了民歌采集的序幕。其次是县文工团1958-1959年间,由李近庸、肖剑鸣、王俊、燕昌煜

巢湖民俗

巢湖民俗 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但因为地广人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巢湖人为了庆祝每个节日,都要做些美食。今天,我就来说说我们这儿的人们在节日里做的美食。 春节,是一年里最大的节日。一进入腊月,人们有一种祈福的心理,就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腌肉,腌鱼,做香肠。腌肉,要想美味可口,就必须放很少的盐和酱,越少越好,肉要半精半肥,刚刚腌好的肉蒸熟以后,那香气能叫人多吃一碗饭。但也有缺陷,盐放少了,不容易储存,容易变质,一定要尽快吃,要放在冰箱里保存。腌鱼,所有的调味品都放好后,腌好后,晒干了,最好在油锅里炸一下,松软可口,盐一定也要少放,跟平时炒菜时放的盐差不多就可以了。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要炸圆子,意味着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圆子的种类很多,有糯米圆子,山芋圆子、藕圆子。有的人家还做豆腐,意味着新的一年富裕。大年三十中午,吃团圆饭,饭菜一定要丰盛,一定要有鸡鸭鱼肉,还有在鞭炮声中敬酒祝福,除夕之夜家家户户还要炖鸡汤,煮茶叶蛋,这样,初一、初二的早上,就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长寿面了。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了,芝麻馅儿的,糖馅儿的,很多人家把一枚银币包在元宵里,谁吃到了,就有好运气。端午节一定要吃绿豆糕,一定要吃粽子,一定要吃桃子,吃油炸蚕豆花,门上一定要插艾叶,在艾叶的清香里吃绿豆糕、吃粽子,味道更鲜美,这一天,菜市场的菜贩们最得意,每种菜都涨价,趁机捞一把,因为家家户户都要请亲朋好友聚一聚,非常热闹。中秋节,人们吃月饼,吃石榴,家家户户还要忙着准备一大桌好菜,请来满满的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晚上,边赏月边吃月饼和石榴,真是最大的享受。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1.黄山市: 民间文学:徽州民谣(黄山市)徽州楹联匾额(黄山市) 传统音乐:徽州民歌(黄山市国家名录)齐云山道教音乐(黄山市休宁县国家名录)传统舞蹈:祁门傩舞(黄山市祁门县国家名录)黎阳仗鼓(黄山市屯溪区)徽州板凳龙(黄山市休宁县、徽州区)采茶扑蝶舞(黄山市祁门县)跳钟馗(黄山市徽州区)传统戏剧:徽剧(安徽省徽剧团、黄山市国家名录)徽州目连戏(黄山市国家名录)杂技与竞技:三阳打秋千(黄山市歙县) 民间美术:徽州“三雕”(黄山市国家名录)徽州根雕(黄山市)徽州竹编(黄山市黄山区)徽州竹雕(黄山市徽州区)徽州竹编(黄山市屯溪区)徽州篆刻、黟县彩绘壁画(黄山市黟县)徽派版画(黄山市歙县) 传统手工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黄山市休宁县国家名录)徽墨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屯溪区)歙砚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国家名录)徽州漆器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国家名录)徽州建筑技艺(黄山市国家名录)徽派盆景技艺(黄山市歙县国家名录)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黄山市祁门县国家名录)绿茶制作技艺之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山市国家名录)绿茶制作技艺之屯溪绿茶、徽州毛笔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火腿腌制技艺(黄山市黄山区)顶谷大方制作技艺、观音豆腐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五城米酒酿制技艺、五城豆腐干制作技艺、兰花火腿腌制技艺、松萝茶(黄山市休宁县)汤口利源手工制麻技艺、余香石笛制作技艺(黄山市黟县) 传统医药:张一贴内科、新安医学(黄山市)西园喉科(黄山市歙县)祁门胡氏骨伤科(黄山市祁门县) 民俗:程大位珠算法(黄山市国家名录)徽州祠祭(黄山市祁门县、黟县)隆阜抬阁(黄山市屯溪区)轩辕车会、徽菜、上九庙会、婆溪河灯、五福神会(黄山市)齐云山道场表演(黄山市休宁县) 2.宣城市: 民间文学:徽州民谣(绩溪民歌民谣)(绩溪县) 传统音乐:云梯畲族民歌(宣城市宁国市)大小锣鼓(宣城市郎溪县)

古巢湖十景介

古巢湖十景简介 位于巢湖之滨的巢县,昔称古巢国,历史悠久,乃文化之乡,风 景秀丽,山水宜人。历代沿传十景最佳。康熙《巢县志》有大秀晴云、 焦湖秋月、金庭曲水、王乔仙洞、半汤温泉、浮丘钓台、洗耳芳池、 牛山晚眺、云阁览胜、芙蓉翠霭十景形胜图。由于沧桑多变,代嬗、 兵燹,这些景致今已有存有废,后人传说也不一,有的袭用原名,有 的重新雅化。考最近文字记载,则有巢湖新月、板桥落日、屋内行舟、 洗耳方池、金庭曲水、王乔古洞、半汤温泉、岱岫晴云、芙蓉叠翠、 浮丘钓台为十大景致。一些文字介绍并非现实状况,多半是古人笔下 的素描。 巢湖新月此景,秋天晚眺为佳。每当秋高气爽,银钩西坠之时,登上卧牛山顶,凭览新月平湖,真乃别有意境:巢湖环峰似屏,湖平如镜,桅灯渔火交错生辉,亏月繁星沉映水面,天水上下汇成一色。清朝巢县知县孙朗有诗云:“明湖荡微波,光浮迭绮榖。月是此中生,还疑此中没。”生动地描写出巢湖月夜水中天的景色。 板桥落日时值初秋,夕阳西照,登牛山之巅,凭眺板桥(此桥原是板桥,明朝举人张永芳捐助改建为石桥),可见一轮红日,坠落桥衖之中,故名“板桥落日”。此时,“夕阳红于烧,晴空碧胜岚”,西天巧云如画,百态千姿,板桥落日,点缀于天然图画之中,甚为奇绝。 屋内行舟昔日城南内河,为合、庐、舒、巢四县水上运输必经之道。夹岸茶楼、商铺,隔河相对。每日傍晚,上下船只,云集于此,桅杆林立,帆篷交错,船只停靠码头,徐徐航行,移动于夹岸河中,远眺此景,恰似屋内行舟,惹人生趣。近年因水利建设事业发展,湖口建有节制闸,航线改道,此景已不复现。 洗耳方池洗耳方池的遗址,在城东现物资局附近。洗耳池的由来,据《巢县志》记载:尧欲召许由为九洲长,许不就,心不悦,恶其污耳,用池水洗耳,适逢巢父牵牛而来,问其故,许由告其事,巢父认为洗耳污及池水,不能饮牛,遂牵牛而去,此地遂传为“洗耳池”。明朝万历年间,知县陈经言,用秋瓦石修方池,故改名“洗耳方池”。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课教案 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初中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课题分析: 一、中国民歌的概念 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抓住民歌产生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名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民歌的体裁 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我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如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湖北民歌《打麦号子》。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必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如内蒙古民歌《牧歌》、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小调,也叫"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小调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如《茉莉花》、陕北民歌《高山点灯》、台湾童谣《天黑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成长的每个过程都和民歌有关。在襁褓中,你们的心灵就受到优美的摇篮曲、催眠曲的陶冶、滋育;在牙牙学语时,你们开始唱数数和学知识的儿歌;在幼年、少年时期,民歌伴着你们游戏、学家务活,帮助你们了解自然、历史和生活……今天,我们音乐课的主题就是--中国民歌欣赏。 二、通过音像资料放映三幅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风光片断,让学生分别根据歌曲的歌名及歌词内容,给歌曲配上适当的画面,在画面的"背景"下,放歌曲欣赏的录音片断,让学生能有一种最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所欣赏内容的理

高亢的西北腔_教案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张蔷 [ 课题] :高亢的西北腔 [ 课时] :1 课时 [ 教学班级] :高一(1 )班 [ 教学内容] :《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刨洋芋》(山西民歌) 《脚夫调》(陕西民歌) [ 教学目标] : 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三、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 教学重点] : 一、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 教学难点] : 一、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 的内在原因。 [ 教材分析] :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

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一 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 即兴性为基本特征, 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量,具有 一定分析能力的学习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半成熟半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一方面,他们仍保留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非常活跃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渴望独立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希望能在教师适当引导、鼓 励下,在教师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参与音 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自主参与学习,合作活动的平台,以提高教学效 果。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民歌的初步学习,再加上电视等媒体的耳闻目染,及平 时课外知识的积累,高一学生对民歌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来学习《高亢 的西北腔》一课,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