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与化学复习题

烹饪与化学复习题
烹饪与化学复习题

烹饪与化学复习提纲1.食品中的一般化学成分包括哪些?

水分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酶类

2.简述食品一般化学成分在烹调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食物的烹调方法是各式各样的,成分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而成分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烧、盐渍时水分损失大脂肪在加热时部分流出。蛋白质在受热时一般损失较少。在蒸煮食品时,可溶性成分(盐类、糖类、维生素等)、呈味成分等的一部分转移到煮汁中。

水分变化:吸水保水脱水

无机盐变化:流失增加污染

蛋白质变化:变性胶凝羰氨反应

糖类变化:胶糖反应羰氨反应淀粉的糊化与老化纤维素软化多糖凝胶的形成

脂肪的变化:溶出热氧化热聚合热分解热变性

维生素变化:溶解氧化

3.根据自己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在烹调加工中的色、香、味的变化。

天然、人工(--着色、调香、入味)

颜色变化--蔬菜、肉类、焙烤食品→→酶促褐变、非酶促褐变

香气变化

滋味变化

羰氨反应赋予食品风味和色泽

4.烹饪的含义、作用?、

含义:是就所吃饭菜制作的全过程而言。它包括原料的选择、初步加工、切配、烹调、美化装盘等。

?作用:烹的作用:(1)杀菌消毒。(2)促进大分子的营养素分解,有利于消化吸收。(3)形成芳香物质,使食物变得芳香可口。(4)促进复合味的形成。(5)使原料色泽鲜艳,形状美观。

调的作用:1)除去异味。(2)增进美味。

5.中国风味菜系--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

鲁苏粤川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湖南,安徽,山东,四川菜

6.合理膳食概念、要求?

概念:合理膳食系由多种食物构成,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多种食物组成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利适宜、合理均衡、美味可口、全面达到营养素推荐量标准的膳食,而膳食的质和量均符合人体正常生理需要、劳动条件及生活环境对营养的需求以及符合卫生的要求,这种膳食称为合理膳食。?要求:1、摄取的食物应供给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以保证机体活动和劳动所需要的能量;保证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维持和调节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适应和种环境和条件下的机体需要。

?2、摄取的食物应保持各种营养素平衡,包括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和消耗量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3、食物通过合理加工烹调、尽可能减少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损失,并提高其消化吸收率。并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形,使食物多样化,促进食

欲,满足饱腹感。

?4、食物本身清洁无毒害,不受污染,不含对机体有害物质,食之无害。?5、有合理的膳食制度,三餐定时定量,比例合适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一日总量的30%、40%、30%为宜。

7.常用烹饪助剂有哪些?各有哪些特点?

种类:添加剂:发酵粉(疏松剂)嫩化剂稳定剂、增稠剂和防结块剂佐料:调料:一般调料和其他调料。辅料:

8.天然产物色素主要有哪些?常用的合成食用色素有哪些?了解它们各自的

特性。

天然产物色素:指未加工的自然界的花、果和草木的色源。常用的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有:红曲色素姜黄素虫胶色素甜菜红红花黄色素胡萝卜素合成色素: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人工着色物质:酱色腌色金属盐发色

9.生活中的香料主要有哪些?在化学上有何特点?

天然香料:

?人工香料:香兰素主要有香兰素,具有香荚兰豆特有的香气;苯甲醛,又称人造苦杏仁油,有苦杏仁的特殊香气;柠檬醛,呈浓郁柠檬香气,为无色或黄色液体;α-戊基桂醛,为黄色液体,类似茉莉花香;乙酸异戊酯,人称香蕉水;乙酸苄酯,为茉莉花香;丙酸乙酯,凤梨香气;异戊酸异戊酯,苹果香气;麦芽酚,又称麦芽醇,系微黄色针晶或粉末,有焦甜香气,虽然本身香气并不浓,但具有缓和及改善其它香料香气的功能,常用作增香剂或定香剂。

?食用香精:分水溶性和油溶性两种。其中以香猫酮、香叶醇、甲酸香叶酯为基体的香精最为重要。由于调香是一种专门技术,香型极

多,主要有两种类型:①花香型。如玫瑰、茉莉、兰花、桂花、

麝香型等,模仿自然界各种名花的香;②想象型。如清香、水

果、芳芳(兰花型)、东方、菲菲(清草香型)、科隆(柑桔香

型)以及美加净等,即在调香的基础上用合适的美名,强化心

理效果。

10.主要的滋味有哪种?它们是怎么产生的?

味是由舌尝到的酸、甜、苦、辣、咸的味感,是由其可溶性物质溶于唾液,作用于舌面味觉神经之味蕾产生的味觉。合适的味感可使消化液分泌旺盛而增加食欲,有助消化。

11.冷冻对烹饪原料的影响有哪些,为什么?

冷冻储藏的烹饪原料品质劣变的原因

冷冻浓缩:食品冻结后,由于溶质的冷冻浓缩效应,未冻结相的pH、离子强度、粘度、表面张力、氧化还原电位等特性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食品成分造成危害。pH降低导致蛋白质变性及持水能力下降,使解冻后汁液流失冻结导致体相水结冰、水分活度降低,而油脂氧化速率相对提高。

?未冻结水:冷冻食品中仍含有相当多的未冻结水,它们可作为食品中各种劣变反应的反应介质。即使是在冷冻条件下,食品仍然发生着各种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

?再结晶:在冷冻贮藏过程中冰结晶大小、数量、形状的改变也会导致食品劣变,即冰的再结晶导致的食品组织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冷冻食品品质

劣变最重要的原因。由于贮藏过程中温度出现波动,温度升高,已冻结的冰融化,再次降低后,原先未冻结的水或先前小冰晶融化出来的水会扩散并附着在较大的冰晶表面,造成冰晶体积增大,这样对组织结构的破坏性很大。

即使是在稳定的贮藏温度下,也会出现冰结晶成长的现象,但这种变化的影响比较小。

?所以在低温冷冻贮藏食品时,温度的稳定控制就显得相当重要。

12.对烹调产品质量起作用的是哪部分水,为什么?考虑一下,烹调中哪些操作

涉及除水。

结合水虽然烹饪原料中结合水的含量不高,但对烹饪食品的质构、风味起着很大作用,尤其是单分子层水膜的作用更大,当这部分水被强行与食品分离时,食品的风味、质量往往会发生很大改变。

13.如何理解必需元素的“必需”。

微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属于微量元素。我们把那些在一切机体的正常组织中都存在,而且含量比较固定,缺乏时会导致组织和生理异常,补充这种元素后,恢复正常,或防止异常情况发生的微量矿物质元素称为必需微量元素。

14.烹调过程中哪些操作会影响成品中的矿物质含量。

涉及沥滤的烹饪操作:如焯水、蒸汽蒸煮、水冷、盐渍、挤水等都很容易导致矿物质的损失,尤其是水溶性矿物质的损失,但损失的程度与原料品种、烹饪方式及矿物质的性质有关。修正热加工污染

15.何谓食物的酸碱性?在日常膳食中注意食物的酸碱平衡有什么意义?

一般来说,属于金属元素的钾、钠、钙、镁等,在人体内氧化成带阳离子的碱性氧化物,如Na20、K20、CaO、MgO等,在人体内呈碱性。含金属元素较多的食品,在生理上被称为碱性食品。

?品中所含的另一类矿物质元素,如磷、硫、氯等非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氧化后,生成带阴离子的酸根,如P043-、S042-、C1-等。

?含非金属元素较多的食品,在生理上被称为酸性食品。

?意义:正常条件下,由于人体中存在缓冲体系,所以血液pH保持在7.3~

7.4之间。

?人们食用适量的酸性或碱性食品后,其中的非金属元素经体内氧化,生成阴离子酸根,在肾脏中与氨结合成铵盐,被排出体外;而金属元素经体

内氧化,生成阳离子的碱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结合成碳酸盐,从尿中

排出。

?这样仍能使血液的pH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在生理上达到酸碱平衡。如果饮食中各种食品搭配不当,偏食酸性或碱性食品,长期下去势必造成

体内酸碱平衡失调、血液pH改变而引发多种疾病,所以饮食中必须注

意。

16.糖类物质的生理功能?在食品加工的作用?

糖类是人和动物体主要的供能物质。2、糖类可与脂类形成糖脂,是构成神经组织与细胞膜的成分; 3、糖类还可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及粘蛋白,它们都是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糖类与食品加工的关系1、还原糖能使食品变褐2、保持食品的粘弹性(淀粉与果胶等)3、赋予食品甜味(单糖、二糖)

17.焦糖化反应?

糖类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在加热熔融以后,如温度继续升高,则会变成黑褐色的焦糖,这个过程也称为焦糖化反应。

18.蔗糖是烹饪中最常用的甜味剂,其甜味仅次于果糖。烹饪中常用的白砂糖、

绵白糖、冰糖的主要成分均是蔗糖。

19.与烹饪有关的多糖

植物体内由光合作用生成的单糖经缩合后成为多糖,可作为贮存物质,或作为结构物质多糖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由上千个单糖以糖苷键相连形成的高聚糖,一般有1,4及1,6苷键两种,所以多糖也是一种苷?多糖不是纯粹的单一物质,而是由聚合度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性质上多糖与单糖或低聚糖不同,一般不溶于水,有的即是溶解,也只是形成胶体溶液,无甜味,一般不能形成结晶,无还原性。

?多糖在酶或酸的作用下依水解程度不等而生成单糖残基数不同的断片,最后完全水解生成单糖。

?与烹饪有关的多糖主要有

?淀粉、

?糖元、

?纤维素、

?果胶质等

20.淀粉糊化?糊化淀粉的应用

将淀粉混合于水中并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则淀粉粒溶胀、崩溃,形成粘稠的均匀的糊状物,这种变化称为淀粉的糊化。

?糊化后的淀粉,在黏度、强度、韧性等方面更加适口,同时由于糊化淀粉更容易被淀粉酶水解,水易糊化淀粉更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所以在烹饪加工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1)富含淀粉的食品原料的熟制品。

?(2)挂糊、上浆、勾芡,利用糊化淀粉改善菜肴口感。

21.油脂来源及在烹饪中的作用

来源:动物皮下-固体脂肪;植物种子-液体油;鱼类-液体

作用:烹饪原料烹饪加工介质赋予食品品质、质构

22.油脂的生理功用

1、储存能量、提供能量

2、生物体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3、脂溶性维生素的载

体4、提供必需脂肪酸5、防止机械损伤与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6、作为细胞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和组织免疫也有密切关系

23.烹饪中油的使用需注意事项

动植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首先,以植物油为主,动植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比例为10:7。动植物油混吃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

不同烹调方式使用不同的油:凉拌或熟食拌油:橄榄油、麻油、花生油、苦茶油等;煎炒用油:精制黄豆油或玉米油、葵花油等富含单元及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煎炸用油:烤酥油、棕榈油、猪油等高饱和脂肪酸、高发烟点的油脂。

用过的油不要倒入新油油煎七分热就好

24.DHA和EPA的最主要的来源是深海鱼油,

DHA是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自90年代以来,DHA一直是儿童营

养品的一个焦点,最早揭示DHA奥秘的是英国脑营养研究所克罗夫特教授和日本著名营养学家奥由占美教授。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DHA是人的大脑发育、成长的重要物质之一。 EPA 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具有帮助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促进体内饱和脂肪酸代谢,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增进血液循环,提高组织供氧而消除疲劳的作用。还可以防止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预防脑血栓、脑溢血、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因此EPA被认为是对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的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

25.烹炒蔬菜时油脂起的作用包括:

蔬菜一般对油脂都有很强的吸附作用。黏附在原料上的油脂会将空气中的氧气隔绝,使氧化酶无法接触氧气,消除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从而保住叶绿素不受破坏,这样,蔬菜便会产生鲜艳翠绿的颜色,特别是对豆角、荷兰豆、蒜苗这样的菜来说效果更好。

26.油脂在热烹调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对油脂和烹饪加工有什么影响?

在高温下,油脂中的脂肪酸,特别是不稳定的不饱和脂肪酸就很容易发生各种氧化分解和聚合反应,导致油脂的品质下降。又称之为油脂的老化。

老化油脂的品质劣变主要表现为: 1、外观质量劣化。表现为油脂的颜色加深,发烟点下降,出现泡沫样油泛,甚至粘度增大,并产生异味。2、营养价值降低。油脂老化后,营养成分被破坏,甚至会产生很多有毒物质,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在餐饮业,由于油脂循环使用次数多,累积加热时间较长,更容易发生油脂的老化。

27.食品中的主要类脂—卵磷脂、脑磷脂、胆固醇、蜡

磷脂是分子中含有磷酸的复合脂。磷脂按其组成中含有的醇的不同,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非甘油磷脂(鞘氨醇磷脂)两类。从生物学上讲,两者都非常重要,但对食品来说,甘油磷脂更重要。

?食物中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甾醇类物质是胆固醇。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在动物的神经组织中含量特别丰富,它约占脑的固体物质的17%,肝、肾和表皮组织的含量也相当多,其次在蛋黄、海产软体动物中含量也较高。

?蜡:来源:蜡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有动物蜡、植物蜡和矿物蜡。

?动植物蜡在自然界经常可见。

?很多植物的叶、茎和果实的表皮都覆盖着一层很薄的蜡,以保护植物体少受损失,同时还可避免水分的过分蒸发。

?很多动物的皮、甲壳以及不少微生物的外壳也常有蜡质层保护。

?水产动物和植物的油脂中也常含有一定量的蜡。

?2、组成:高级一元醇和高级一元酸形成的酯、游离脂肪酸、游离醇和烃,有时还有其他酯。

?

28.蛋白质具有三大基础生理功能,食物来源?

蛋白质具有三大基础生理功能:构成和修复组织;调节生理功能和供给能量。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质两大类。肌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优于植物蛋白质

29.氨基酸是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位

30.小麦中的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谷蛋白是小麦面粉的功能性蛋白――面筋的主

要成分

?小麦中的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谷蛋白是小麦面粉的功能性蛋白――面筋的主要成分。

?这两种蛋白质都不溶于水,但吸水膨胀性很强。麦醇溶蛋白与面筋的粘性、可塑性有关;麦谷蛋白与面筋的弹性有关。面筋在面团形成时起着骨架作用,能很好的保持面团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从而使蒸烤出的馒头和面包具有多孔性,松软可口,同时又具有一定韧性。

31.酸奶饮料和奶酪、“醉蟹”、面团的揉制是运用蛋白质变性的哪方面因素,

酸碱作用大多数在特定的pH值范围内是稳定的,但在极端pH条件下,蛋白质分子内部的可离解基团受强烈的静电排斥作用而使分子伸展、变性32.蛋白质的胶凝作用在烹饪加工中的应用举例

胶凝:指溶胶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凝胶的现象

?如肉汤冷后成为肉冻、豆浆中加入钙镁盐后凝成豆腐等。

?蛋白质的胶凝作用与蛋白质溶液的沉淀凝集、和凝固)不同。

?如蛋类制品中的:“水煮蛋”、“咸蛋”、“皮蛋”

?乳制品中的“干酪”

?豆类产品中的“豆腐”、“豆皮”等

?水产制品中的“鱼丸”、“鱼糕”等

?肉类制品中的“肉皮冻”、“水晶肉”、“芙蓉菜”等

33.羰氨反应指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和含有羰基的化合物之间经缩合、聚合而生

成类黑精的反应。羰氨反应---氨基酸中的氨基与还原糖中的羰基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脱去一分子的水,同时伴有产香、产色和质感的一些变化。这个反应是食品中的重要呈色、呈味反应。这个反应也会造成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赖氨酸的破坏及不期望的色泽和气味。?*羰氨反应指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和含有羰基的化合物之间经缩合、聚合而生成类黑精的反应。此反应最初是由法国化学家美拉德于1912年在将甘氨酸与葡萄糖混合共热时发现的,故又称为美拉德反应。

?反应物中羰基化合物包括醛、酮、还原糖,氨基化合物包括氨基酸、蛋白质、胺、肽等。

?羰氨反应可以给食品与菜肴的色泽、风味、营养价值等品质带来深刻的影响

34.举例说明酶的利用和控制在烹饪中的应用。

酶是由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能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功能蛋白质。生物体内的一切代谢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完成的。

人类运用酶的催化作用,已有悠久的历史。酶与烹饪的关系很密切,如动物屠宰后,酶的作用可使肉嫩化,使肉类原料的风味和质构得到改善。

35.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1.酶的元素组成和含氮量与蛋白质相同。

2.酶的化学结构和空间构象与蛋白质相同

3.酶的两性离子的性质与蛋白质相同。

4.酶的胶体性质与蛋白质相

同。5.酶所具有的酸碱性质、降解作用、颜色反应、变性因素等理化性质也与蛋白质相同。

36.淀粉酶可以分为四类: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脱支酶。

37.陈米煮的饭不如新米好吃,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陈米中的α-淀粉酶丧失

了活性。

38.在烹饪中常用的植物蛋白酶有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无花果蛋白酶。

常用于肉的嫩化和啤酒的澄清。动物蛋白酶动物性烹饪原料中天然存在动物蛋白酶,这些酶对动物蛋白质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原料质地的变化。如果这些变化是适度的,食品会具有理想的质地,如肉质的嫩化;否则,就会产生不良后果。组织蛋白酶存在于动物组织的细胞内,参与了肉成熟期的变化。

39.维生素是什么样的物质?如何分类?

维生素又称维他命,来源于西文“vitamine(后改为“vitamin”)一词。现在通常把维持机体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主要由食物提供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称为维生素。机体生长和代谢所必需食物提供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种类繁多,化学结构与生理功能各异,因此无法按照化学结构或功能来分类,目前根据溶解性能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及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又分为B族和C族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再分为A族和D族两类。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C

40.有哪几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并分别叙述他们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A是指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β-紫罗衍生物的统称。是一类不饱和的一元醇包括A1和A2两种。

?维生素D是一种具有胆钙化醇生物活性的甾醇的统称。

?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二者结构也十分相似,维生素D2只比维生素D3多一个甲基和一个双键。

?植物性食品、酵母等含有麦角甾醇,经紫外光照射后转变成维生素D2。?人及动物皮肤中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得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是调节磷、钙代谢,使钙沉淀形成羟基磷灰石[Ca3(P04)2·3Ca(O H)2],促进骨骼与牙齿的形成。

?缺乏维生素D,对儿童将引起佝偻病,对成人可引起骨质软化病。?(五)来源

?维生索D通常在食品中与维生素A共存,在鱼、蛋黄、奶油中含量丰富,尤其是海产鱼肝油中含量特别丰富。

?维生素E又称为生育酚。在结构上,它是6-羟基苯并二氢

?吡喃(母育酚)的衍生物:在食品中,尤其是植物油中维生素E主要起着抗氧化剂作用,而在氧化酸败的油脂中α-生育酚容易被破坏。

?食品中一般不缺乏维生素E。

?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能使细胞膜上磷脂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免受过氧化物的氧化,从而保持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维生素K是一类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其中较常见的有天然的维生素K1和K2,还有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K4。

?维生素K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有助于某些血浆凝血因子的产生,即是参与

凝血作用,故又称为凝血维生素。

41.有哪几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并分别叙述他们的生理功能。

B族维生素彼此在化学结构及生理功能方面并无相互关系,但在分布与溶解性能方面大致相同,提取时不易分离,最初曾被人们误认为是一种物质,现在已知至少有10种以上。B族维生素中与人体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维生素B5。

?维生素C具有防治坏血病的生理功能,并有显著酸味,故又名抗坏血酸。

它是3-酮基-L-呋喃古洛糖酸内酯。它具有烯醇式结构,共有四种异构体:?L-抗坏血酸生物活性最高,其他抗坏的血酸无生物活性。

?通常所指的维生素C即L-抗坏血酸1、维生素C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维生素C可促进胶原蛋白抗体的形成,因胶原蛋白能够包围癌细胞,因此,维生素c具有抗癌作用。

?2、能参与神经介质、激素的生物合成;并能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因此大量维生素C可使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胆固醇下降。

?3、维生素C能将Fe3+还原成Fe2+,而使其易于吸收,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形成。

42.维生素生理功能--辅酶的组成成分

43.缺少维生素C:伤口不易愈合,虚弱,牙齿出血,舌苔厚重。缺维生素B3:

舌头红肿,口臭,口腔溃疡,情绪低落。维生素之间补益、协同、拮抗

44.缺维生素A:指甲出现深刻明显的白线,头发枯干,皮肤粗糙,记忆力减退

心情烦躁及失眠。

45.补充维生素B吃什么就可基本满足人体需求

B1豆类动物肝脏蛋类 B2 肝肾心脏乳蛋 B6 酵母肝脏谷类

46.烹饪中维生素损失的原因

食品中的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如肉类、乳类、血液、内脏),而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如各种蔬菜、水果、粮食)。在烹饪过程中,从原料的洗涤、初加工到烹制成菜,食物中的各种维生素会因水浸、受热、氧化等原因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失,从而导致膳食的营养价值降低。

47.烹饪中维生素的保护方法

第一招:低温保存。买回家的新鲜青菜,如果不及时吃掉,便会慢慢损失一些维生素。如菠菜在20℃时存放若干天,维生素C损失可达80%。因此买回后应放在阴凉干燥处,并尽快食用

第二招:边角料别丢掉。大家吃豆芽时一般只吃下面的芽,将上面的豆子丢掉,事实上,豆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芽高2—3倍,丢了岂不可惜

?第三招:先冲洗再切。很多人喜欢将菜先切后洗,认为这样更加卫生,其实是错误的。蔬菜表面附着的细菌和其他污染物,很容易从切菜的“伤口”进入菜内,同时,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也会被流水“无情地带走”。

洗干净了的马铃薯、葫萝卜(红萝卜)、萝卜煮了以后,也许你习惯把汁倒掉,这太可惜了,应该把汁冲入汤里去,因为这种汁里有很多维生素C 和B1。

?第四招:别用铜锅炒菜。铜常被称为维生素的“敌人”,用铜锅炒菜

会使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等分解,从而降低营养。

第五招:炒菜时盖上锅盖。实验表明,若盖住锅盖烧菜,蔬菜中的维生素B2只损失15%—20%,维生素就不会氧化了;如果不盖锅盖,就多损失2—3倍;不加锅盖煮菜7分钟,维生素C的损失与盖了锅盖煮25分钟所损失的一样,而且前者还使蔬菜中的维生素A被破坏

第六招:旺火快炒。

第七招:现炒现吃

第八招:吃菜也应喝汤

48.天然食物的功效和营养价值与它们的

a)颜色相关:黑>紫>绿>红>黄>白

49.物理风味,是指食品的颜色、形状、温度和进食时的声音,以及食品的质

构(质感)。化学风味,是指食品的滋味和食品中小分子挥发物质所引起的嗅觉效应。

50.简述地中海式饮食特点

古老的“地中海式饮食”是有利于健康的,其主要特点就是简单、清淡以及富含营养。这种特殊的饮食结构强调多吃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食物,其次才是谷类,并且烹饪时要用植物油(含不饱合脂肪酸)来代替动物油(含饱合脂肪酸),尤其提倡用橄榄油。地中海式饮食是以自然的营养物质为基础,包括橄榄油、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加上适量的红酒和大蒜,再辅以独特调料的烹饪方式,是一种特殊的饮食方式

“地中海饮食”的七个关键词

1.红酒:红酒对心脏有益是大家公认的,不过量要适中,每天喝红酒不超

过1杯,而且饮酒时要保持愉快、豁达的心情。

2.水果和蔬菜:地中海地区盛产葡萄和柑橘,这两类水果中分别富含白藜芦醇和橘皮苷,可以抑制血栓,达到保护心血管的效果,还有抗癌的功用。有一种蔬菜是各国的菜谱里都不会缺少的,那就是番茄。番茄素有与橄榄油相同的功能,即抑制胆固醇的氧化,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番茄素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抗癌,尤其对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预防有效。

3.大蒜:大蒜最显著的好处是能降低胆固醇水平、降低血压和血液黏稠度。而高胆固醇、高血压和高血黏度正是心脏病的三大元凶。一项研究证明,常吃大蒜对减少高血压发病率的几率在1/3以上。

4.面条和面包在地中海人的典型食谱中,面条通常只是前菜和头盘,并不当作主食吃,三明治吃得也很少,所以实际上地中海饮食法中的面食并不可怕,人们按照传统的地中海食谱吃面食,既能保证身体得到足够的“燃料”,又不会发胖。

5.橄榄油:橄榄油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胆固醇很容易沉积在动脉血管中,造成动脉硬化和阻塞,而橄榄油的另一好处是能使血液变稀,有助于防止形成微小的血液凝块,从而防止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6.鱼:地中海海域盛产沙丁鱼,沙丁鱼肉中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压,保持正常的心律,提高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科学研究发现,如果人体摄入较多的Ω-3脂肪酸,能够大大降低心脏病发病的风险和预防心跳停止导致的猝死,对关节炎、抑郁症等

疾病的发生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7.豆类:豆类能缓慢、平稳地把糖分释放到血液中,只要每天摄取25克豆类蛋白,就可降低血液里的胆固醇和其他有害血脂如甘油三酯,如果再配合低胆固醇和低饱和脂肪饮食,则可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豆类蛋白对癌症、肾病及糖尿病等的治疗也有帮助。】

2020—2021年新安徽省中考化学月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

安徽省2018届九年级第二学期月考(一) -化学 学校:__ _ 姓名:__ _班级:__ _考号:_ _ 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 B.雕刻玉器 C.燃放烟 花 D.干冰升华 2.小明奶奶为他迎接中考制定了如下的食谱:米饭、红烧鸡、蛋汤、糖醋鱼、麻辣豆腐。 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A.牛肉 B.河虾 C.青菜 D.雪糕 3.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 量比是1︰1︰1 D.该反应的产物均为化合物 4.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量氯化钠 B.制取二氧化碳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测定溶液的pH 5.金属钛被誉为“未来金属”,在航天、航空、精密仪器等方面有广阔前景。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B.钛离子Ti3+中含有25个电子 C.钛原子核内有

22个质子 D. 金属钛的化学式为Ti2 6. “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 的是() A. 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讲卫生,尽量多作用一次性餐具 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7.2012 年11月20日,媒体报导了部分白酒中的塑化剂含量超标,常见塑化剂DEHP属于致癌物质,其化学式为C24H38O4,下列有关塑化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塑化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B.塑化剂属于有机化合物 C.塑化剂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19︰32 D.塑化剂是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的 8.下列是小可同学进行的实验操作及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9.推理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 结论。则下列推理中结论正确的是()A.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 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CuO不能与水反应,则CaO 也不能与水反应 10.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则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 小为b>a=c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150g 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30g C.t2℃时,将1ga物质加入到2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3g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c的a溶液中得到较多的a晶体,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化学选修4月考试卷含答案分解

2013---2014学年度巢湖春晖学校高二下学期化学(理)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12 N:14 Na:2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加热B.加入Na2 SO4固体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也可能发生 3、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ΔH为“-”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已知C(s)+1/2O2(g)===CO(g ) ΔH=110.5 kJ·mol-1,说明碳的燃烧热110.5 kJ·mol-1 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4、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s)+2B(g) C(g)+D(g),当下 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③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④B物质的量浓度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只有④ 5、298 K时,反应N 2(g)+3H2 (g) 2NH3 (g) △H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 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 A.一定大于92.0 kJ B.一定等于92.0 kJ C.一定小于92.0 kJ D.不能确定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7、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C2H2(g) + 5/2O2 = 2CO2(g) + H2O(l) △H=-1300kJ/mol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2600kJ的能量 B.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放出1300kJ/mol的能量 C.有NA个碳碳叁键断裂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有4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8、设C(g)+CO2(g)2CO(g) △H>0 反应速率为υ1,N2+3H22NH3△H<0 反应速率为υ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υ1和υ2的变化情况为()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增大,减小D.减小,增大

烹饪中有些什么化学知识

烹饪中有些什么化学知识 烹饪的化学知识: 1、食盐 化学名NaCl。著名画家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里,在出卖耶稣的犹大面前,画着一只翻倒的盐罐。达这样画的目的, 是为了隐喻犹大的邪恶。在古代,盐的地位相当高,如果在进餐时 把盐罐打翻,便被看作是不祥之兆或邪恶。 人类如此重视盐,是有道理的。因为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保持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食盐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是维持 细胞之间的水平衡及血液中酸碱平衡的重要物质。钠离子能协调血 压和血量,还能促进神经冲动的传导。另外,心脏和肌肉的收缩也 离不开盐。专家认为,一般人每天约需食盐4-10克,其中日常食物 中本身含有1-2克,其余的食盐则要在烹调时加入。肾炎、肝炎、 心脏病患者应根据医嘱适当控制每天摄盐量,高血压病人也应适当 减少食盐量。长期过多摄入食盐是引发高血压、肾脏病、心脏病的 原因,动脉硬化的发病率也与食盐摄入的多少成正比。 食盐除了食用之外,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纯碱、火碱、盐酸、聚氯乙烯等。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制取金属钠。农业上 用食盐溶液选种,以保证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城市里环卫工人洒 食盐水融化道路上的积雪,以保障车辆和行人安全。医院里,可用 食盐水代替消毒剂清洗伤口。日常生活中,用食盐腌制鱼肉,使其 保存长久。食盐在自然界里的蕴藏极为丰富。浩翰的大海是食盐的家。如果把海水里的食盐全部提取出来,铺在地球表面,就能形成 一个厚约40米的大“盐被”,把地球覆盖起来。现在,全世界每年 大约生产海盐1亿吨,按照这个数量生产下去食盐可供人类使用5 亿年。 2、食糖

食糖一般有红糖、白糖、冰糖等几种。红糖是蔗糖和糖蜜的混和物,白糖是红糖经洗涤、离心、分蜜、脱光等几道工序制成的。冰 糖则是白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重结晶后形成的。它们的化学成份 都是蔗糖。红糖在长期贮存中,由于糖蜜会发生氧化,从而使颜色 变深,且有酸味,这时的红糖就不能再食用了。 糖在体内的功能仅仅是补充能量,或作为糖元贮藏在体内,功能单纯,基本上不含其他营养成份。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食糖过多 或食之不当,常会导致近视眼、龋齿、糖尿病、肥胖症、骨折等多 种病症。其实,不吃食糖,人体并不缺糖,因为我们每天吃的米、面、水果、蔬菜中都含有糖分。根据营养专家的规定,儿童每日每 千克体重摄糖量不超过0.5克白糖,成人每千克体重摄糖量不超过0.55克白糖。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为了你的健康,请少吃糖。 3、味精 1908年的一天,日本化学家池田在喝海带黄瓜汤时,觉得味道 特别鲜美。这引起了他的职业敏感,但对海带进行了化学分析,得 到了一种非常的化学物质——谷氨酸钠。富有商业头脑的日本人, 很快将这一发明变为商品,取名为“味之素”,从此味精很快风靡 世界。1923年上海天厨味精厂在国内首先生产出了“佛手”牌味精。 有人认为味精吃多了会中毒,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相反,食用味精的鲜味能刺激味觉细胞和兴奋消化腺体,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味精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能改变人体的营养状态,使脑内乙酰 胆碱增加,从而可以治疗神经衰弱;经常适量地食用味精,对儿童发 育不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味精与血液中氨结合形成的谷胱胺,对治 疗因血氨增高而引起的肝昏迷和癫痫均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使用 味精要特别注意温度,如果烹饪时加热至120℃以上,谷氨酸钠就 会发生化学变化,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仅鲜味减退还有轻微的毒性,所以炒菜、做汤时,味精应在临出锅时放入。 味精的用量要适当,一般不超过千分之五,味精放多了,人吃了后会觉得口干,有酸涩感。由于味精呈碱性,不宜与醋等酸性菜肴 混用,以免使酸碱中和。另外,婴儿应少吃味精,因为味精会与人

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 Cl-35.5 S-32 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煮盐”原理的 A.蒸馏B.蒸发C.过滤D.搅拌 2. 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3. 下列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萃取B.溶解C.蒸发D.过滤 4.现有下列仪器:①集气瓶;②量筒;③烧杯;④表面皿;⑤蒸发皿;⑥容量瓶;⑦圆底烧瓶。其中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②③⑤B.③⑥⑦C.①③④D.③⑤⑦ 5.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6.在蒸馏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蒸馏烧瓶中放入几粒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B.将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 C.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 D.蒸馏烧瓶不用垫石棉网,可直接加热 7 8. 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 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 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9.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 ) A.0.8 mol氧气 B.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 C.3.6g水(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D.含N A个氢分子的氢气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初三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晾干 B、菜刀生锈 、冰雪融化、铁丝弯曲DC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蒸馏水C、牛奶D、食醋3、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青藏高原的空气被称之为没有污染的空气,对这种空气正确的说法是( ) A、空气中只有单质 B、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5、下列物质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A、O2 B、Na C、Ne D、H2O 页 1 第 6、表示2个氢原子的化学符号是( )

H2、2He D、2H BA、、2H2 C7、常见物质中含有游离态的氢元素的是( ) A、液态氢气 B、蒸馏水 C、汞 D、氢氧化钙8、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下物质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氮气 9、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B、熔化产生蜡烛油A、发出明亮的光、放出大量热 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的种类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 、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11( )A、品尝药品的味道B、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 C、用盛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D、给试管里液体加热,管口不对着人 12、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硫15㎎,铜2㎎,锌1.5㎎,锰1㎎。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 ) 页 2 第 A、元素 B、单质 C、化合物 D、无法说明 13、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A、分子的运动B、分子间的间隔

第一章 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第课时(单元第课时总第课时) 授课日期: 一、教学内容: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与分类、选择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烹饪原料的概念、分类、选料的意义和原则。 三、教学重点:烹饪原料的概念、分类及选料的原则 四、教学难点:原料化学成分、选料原则 五、教学方法:讲授 六、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Ⅱ、新授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第一节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和分类 一、烹饪原料的概念与化学成分 烹饪原料:是指用以烹饪加工制作各种菜点的原材料。 烹饪原料要求:无毒、无害、有营养价值、可以制作菜点的材料。 能够供给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和能量的化学成分称为营养素。 烹饪原料中的营养素分为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大类: 有机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 无机物质:包括各种无机盐和水。 [营养价值、口感和口味、安全性] (一)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有机物质,根据其水解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糖 单糖是结构最简单的糖类。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2、双糖 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结合而成。 蔗糖、麦芽糖、乳糖 3、多糖 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结合而成,是动、植物的储存物质。 存在于植物中的称为淀粉;存在于动物肝脏中的称为糖原,也叫动物淀粉。植物中的纤维素也是多糖的一种存在形式。 (二)脂肪 脂肪:是由一个分子的甘油和三个分子的脂肪酸组成的酯类化合物。 脂肪在常温下一般有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 动物脂肪为固态,主要存在于动物体的皮下组织及内脏之间的组织中,习惯上称为脂; 植物脂肪通常为液态,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果实和油料作物的种子中,习惯上称为油。 动物脂和植物油统称为油脂。 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种类很多,通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种。不饱和脂

2019-2020年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年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盛B.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C.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D.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 2.如图所示是一把铁制剪刀.它的下列自述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我的造型既特殊又美观B.我惧怕潮湿的空气,在那里我会生锈变得十分难看C.我经过磨砺会更加锋利D.我能剪出各式各样的服饰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生铁制成铁锅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D.氢气作高能燃料4.下列不利于汉川市“四城同创”的做法是() A.道路洒水,空中喷雾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C.焚烧垃圾,扬尘作业 D.城区禁鞭,减少污染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现象或结论的叙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罩在烛火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少量白雾,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B.罩在烛火上方的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点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够被点燃,说明白烟是可燃气体CO D.燃烧的蜡烛有“流泪”的现象,因为石蜡的熔点低 7.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下列有关操 作或看法错误的是() A.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B.加热高锰酸钾不会生成水,故试管管口不必略向下倾斜 C.为了防止高锰酸钾加热时堵塞导气管,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D.结束实验时,要先撤导气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8.水是生命之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中也常常有“水出没”,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 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 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 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 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 气排净,后便于观察 H2何时收集满

烹饪化学练习题

第一章基础知识 思考与练习 一、职业能力测评题 (一)判断题 1.一定的原料可以由不同操作者做出不同的菜肴,这说明烹饪原料的加工性能主要是由操作者决定的。() 2.烹饪原料只有通过加热发生化学反应才能够制熟,达到食用的要求。() 3.菜肴质量的安全性、营养价值、感官质量和工艺性能等都由其物质成分唯一决定。 () 4.烹饪中控制“火候”就是指控制加热温度。() 5.点心中加砂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食品的甜味、保存性和营养价值。() (二)单项选择题 1.一般食品的主要成分,不包括:() A.蛋白质 B.水分 C.脂肪 D.维生素 2.将生豆粉与冷水混合,可形成下列哪种分散体系?() A.透明溶液 B.粘性糊状物 C.悬浮液 D.乳化液 3.制作好的生鱼丸与未加工的生鱼肉的区别是() A. 它们的化学成分的种类不同 B.它们的化学成分的状态不同 C.它们的化学成分的含量不同 D.它们的化学成分的性质不同 4.动物性干货原料在化学成分上的显著特点是()

A.蛋白质种类多 B. 蛋白质含量多 C. 脂肪含量多 D.糖类含量多 5.烹饪中有时需要旺火来提高加热温度,这是为了改善菜肴的下列哪个品质? () A.口味 B.香味 C.形态 D.安全性 二、职业能力应用题 1.请分析菜肴的食用者和加工者对菜肴质量的要求在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在哪些方面是不相同的?为什么? 2.新鲜的蔬菜和干制脱水的蔬菜在烹饪加工时发生的反应和变化有什么不同? 3.食盐在烹饪中有多种应用。请举出四种以上的应用实例,并指出这些应用是食盐作为食品成分分类的哪种成分而发挥其功能的。 4.有人说“菜肴的美感是以营养价值降低和危害水平升高为代价的”。你怎样认为这句话的涵义? 5.鸡肉的一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分别是:水74.2%,蛋白质21.5%,脂肪2.5%,糖类0.7%,灰分0.54%;鸭肉的一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分别是:水74.6%,蛋白质16.5%,脂肪7.5%,糖类0.5%,灰分0.43%。请分析鸡肉和鸭肉在烹饪加工中对制作菜肴有影响的成分是哪些,并指出鸡肉和鸭肉的差异主要是那些成分(种类、含量)所决定的。 第二章水 思考与练习 一、职业能力测评题 (一)判断题 1.食品和菜肴的嫩度是由其含水量多少所决定的,而不是其持水力所决定的。() 2.加热食品或向食品中添加其他成分,食品的水分活度肯定会增大。() 3.实际中的烹饪原料、菜肴和点心都含有结合水。() 4.食品成分的水化作用愈大,表明亲水性愈高,则它是水溶性成分。()

2018-2019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后,余下的全部是氮气 B.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供给呼吸 C.没有颜色和气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混合物 2.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 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蒸馏水:我被酒精灯加热后蒸发了 3.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4.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一停止立即打开弹簧夹B.实验前一定 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该实验可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D .将红磷换成硫粉,瓶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 也能得出相同结论(SO 2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5.下列关于氧气(O 2)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 .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O 2 B .硫在O 2里 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O 2 D .加热KClO 3 制O 2,可用MnO 2作催化剂 6.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① 25m 3的石油气在加压装入容积为0.024m 3的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 ② 经过加油站常闻到汽油的气味 分子是运动的 ③ 100mL 氧气和100mL 氮气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的质量非 常小 ④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 分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 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 B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8. 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 B .镁+氧气→氧化镁 C .水→氢气+氧气 D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9.物质的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

烹饪化学优选教案.docx

引入新课 :绪论 一、烹饪化学的概念 烹饪是利用传统手工操作对食品进行加工的方法。 烹饪化学是食品化学在烹饪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用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烹饪产品(各种菜肴、面点)本质的科学,它构成了烹饪学科的基础。 烹饪化学研究烹饪原料及其在烹制加工中的化学现象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二、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 1、食品的物质组成、理化性质及与菜肴质量的关系 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 2、在烹饪加工中食品的物质成分的变化、利用及作用规律 烹饪原料从采摘、清洗、初加工到烹制成菜,成分的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其色、香、味在加工前后有明显的不同,而成分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 (1)蛋白质的变化 (2)糖类的变化 (3)脂肪的变化

(4)无机盐的变化 (5)维生素的变化 (6)色、香、味的变化 三、学习烹饪化学的目的 找到菜肴在加工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及本质。 对烹饪工作者来说,菜肴质量的好坏,不仅与操作者的烹饪技艺和经验有关,还与食品的加工、储藏等技术密切相关。 四、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 (1)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开动脑筋,能够通过观察来分析发现菜肴在烹饪过程中色、香、味的变化规律,力求提高烹饪工作者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烹饪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摆脱传统的完全依靠师傅教徒弟的教学模式,激发烹饪工作者的好奇心,为传统菜肴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一个必要的科学依据。 课堂小结 : 布置作业:习题册

复习旧课 1、烹饪化学的概念 2、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 引入新课 第一章水 §1—1 水的基础知识 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物体最重要 的营养素之一。 一、水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1、维持体温的恒定 2、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 3、体内物质的运输载体 4、体内摩擦的润滑剂 二、水的重要性质 1、密度 水在 4 度时密度最大,但水结冰的时候,其体积却膨胀了约9%。因此,植物性食物不适宜冷冻保藏。 2、沸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月考试卷 (时间:100 分钟总分: 7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铁锅生锈 C. 燃放烟花 D.蜡烛燃烧 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 3.下列图示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 A.用水冲灭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扑盖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纯牛奶 B.矿泉水 C.啤酒D.蒸馏水 6.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带回家去B.随意倾倒到水槽中 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D.倒回原瓶中 7.下列科学家与氧气有关的是( ) A.道尔顿 B.拉瓦锡 C.阿伏伽德罗D.门捷列夫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9.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 C.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D.氮气氧气一氧化碳 10.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D.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 二、填空题(每空1分,4、5、6和文字表达式各2分,共35分) 11.纸张撕碎是_________变化,纸张燃烧是_________变化, 12.取用固体粉末药品一般用________或________,有些块状固体可用____________。 13.酒精灯的火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灯用 灭;向酒精灯洒里添加酒精用。 14.仪器洗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 。 15.给量筒内液体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水平。 16.手握法检验装置气密性: 。 17.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氧气,稀有气体 座位号 题号一二三总分总分人核分人得分

烹饪与化学-复习题

烹饪与化学复习提纲 1.食品中的一般化学成分包括哪些? 水分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酶类 2.简述食品一般化学成分在烹调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食物的烹调方法是各式各样的,成分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而成分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烧、盐渍时水分损失大脂肪在加热时部分流出。蛋白质在受热时一般损失较少。在蒸煮食品时,可溶性成分(盐类、糖类、维生素等)、呈味成分等的一部分转移到煮汁中。 水分变化:吸水保水脱水 无机盐变化:流失增加污染 蛋白质变化:变性胶凝羰氨反应 糖类变化:胶糖反应羰氨反应淀粉的糊化与老化纤维素软化多糖凝胶的形成 脂肪的变化:溶出热氧化热聚合热分解热变性 维生素变化:溶解氧化 3.根据自己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在烹调加工中的色、香、味的变化。 天然、人工(--着色、调香、入味) 颜色变化--蔬菜、肉类、焙烤食品→→酶促褐变、非酶促褐变 香气变化 滋味变化 羰氨反应赋予食品风味和色泽 4.烹饪的含义、作用?、 含义:是就所吃饭菜制作的全过程而言。它包括原料的选择、初步加工、切配、烹调、美化装盘等。 ?作用:烹的作用:(1)杀菌消毒。(2)促进大分子的营养素分解,有利于消化吸收。(3)形成芳香物质,使食物变得芳香可口。(4)促进复合味的形成。(5)使原料色泽鲜艳,形状美观。 调的作用:1)除去异味。(2)增进美味。 5.中国风味菜系--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 鲁苏粤川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湖南,安徽,山东,四川菜 6.合理膳食概念、要求? 概念:合理膳食系由多种食物构成,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多种食物组成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利适宜、合理均衡、美味可口、全面达到营养素推荐量标准的膳食,而膳食的质和量均符合人体正常生理需要、劳动条件及生活环境对营养的需求以及符合卫生的要求,这种膳食称为合理膳食。?要求:1、摄取的食物应供给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以保证机体活动和劳动所需要的能量;保证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维持和调节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适应和种环境和条件下的机体需要。 ?2、摄取的食物应保持各种营养素平衡,包括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和消耗量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初三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

常青藤学校联盟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 九 年 级 化 学 试 题 (考试时间:分钟,满分:分) 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O-16;C-12;Zn-65;Ag-108;Cu-64;H-1;Cl-35.5 第I 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B.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 C.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 D.夏天车胎爆胎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中正确的是 A.用50mL 量筒 B.收集CO 2 C.验证质量 D.分离出水中的 量取8.2mL 水 守恒定律 二氧化锰 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冰水 B .铁钉 C .矿泉水 D .加碘食盐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石蕊会变红 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C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2倍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A .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 .油锅中着火用锅盖盖灭 D .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6.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 象 解 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6000L 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 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A .Mg B .Al C .Zn D .Ag 8. 小敏同学的化学复习笔记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一定温度下某个物质的溶解度 B.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知道金属活泼性的强弱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__ 试场号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卷 ……………………………………………………装………………订…………………线…………………………………………………………

烹饪包含的化学原理有哪些

烹饪包含的化学原理有哪些 1.炸油条、油饼时,向面团里常加入小苏打和明矾 明矾[KAl(SO4)2·12H2O]在面点中常与小苏打(NaHCO3)一并用作膨松剂,高温油炸的过程中由于Al3+和CO32-发生双水解反应,产 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油条膨发。反应方程式如下: 6NaHCO3+2KAl(SO4)2=3Na2SO4+K2SO4+2Al(OH)3↓+6CO2↑ 利用明矾与小苏打共同作用,可以降低小苏打的碱性,反应较缓慢,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全部得到利用,不至于使部分二 氧化碳跑掉,使面团得到充分膨发。但明矾不能加得过量,否则会 给面点带来不良口感。油条经放置冷却,二氧化碳逐渐逸出,冷却 后的成品就会出现“塌陷”,软瘪;生成的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 成分,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盐酸)以保护胃壁粘膜,因此 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 2.石灰水用于鲜蛋的消毒、防腐 鲜蛋放在石灰水中,蛋内呼出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Ca(OH)2+CO2=Ca CO3↓+H2O 生成的难溶性碳酸钙微粒沉积在蛋壳的表面,堵塞了蛋壳表面的气孔,阻止了外界维生物的入侵,使蛋的呼吸作用下降,而且气孔 堵塞,向外边排出的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便在蛋内积存。二氧 化碳是酸性氧化物,使蛋白酸度升高,从而阻止了蛋内微生物的作用,鲜蛋就得到了保护。 3.硝酸钠、亚硝酸钠用于肉制品上色 硝酸钠加热时能分解生成亚硝酸钠,并放出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NO3=2NaNO2+O2↑

在动植物体内硝酸钠很容易转化为亚硝酸钠。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亚硝酸:NO2-+H+=HNO2 亚硝酸是一种弱酸,它很不稳定,仅存在于稀溶液中,微热甚至冷时,即按下式分解:2HNO2=NO2↑+NO↑+H2O 当亚硝酸钠加入肉中能与肉内有机酸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分解生成一氧化氮,它能与肌肉中的色素结合成桃红色的化合物,加 热后仍保持鲜红色,所以烹饪中常用NaNO2作发剂。由于使用 NaNO2生色快,烹饪中常称作“快硝”。NaNO3在细菌作用下还原成NaNO2后,才能起到发色剂的作用,但反应时间略长。亚硝酸钠有 致癌性,但在正常使用量下,不会引起病变。目前我国规定硝酸钠 和亚硝酸钠只能用于肉类罐头和肉类品,最大使用量分别为 0.5g/kg及0.15g/kg。 4.鲜蛋加工成松花蛋 松花蛋又名皮蛋、变蛋,由于它风味独特,口感好、保质期长,便于携带,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加工松花蛋的主要原料是鸭蛋, 有时也用鸡蛋。 加工松花蛋其辅料有生石灰(CaO)、纯碱(Na2O3)、食盐(NaCl)、黄丹粉(PbO)和茶叶等。将鲜蛋加工成松花蛋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复 杂的化学反应过程。 生石灰首先与水作用生成熟石灰,并放出大量的热。熟石灰与纯碱生成氢氧化钠,形成强碱环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加工过程中氢氧化钠逐渐渗透到蛋内,如加入茶叶,则茶叶水也随之渗入蛋内。当蛋白和蛋黄遇到氢氧化钠时,就能很快发生变化,逐步分解成多种氨基酸。氨基酸进一步分解出氢、氨和微量的硫化 氢(H2S)气体;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 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状的皮蛋蛋清中,便出现了 松花状的美丽花纹,故称为松花蛋。而硫化氢与蛋黄中的铁生成黑

浅析烹饪化学在烹饪中的实践应用

浅析烹饪化学在烹饪中的实践应用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物质丰富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饮食中健康合理膳食结构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掌握专业烹饪技能的餐饮工作人员的需求也日益扩大。为了加强烹饪专业理论研究,在我国各个职业院校的烹饪专业,重点讲授烹饪营养卫生专业知识,强调烹饪技术与营养知识要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出色的掌握烹饪与营养科学最佳结合的知识和本领的高端人才。通过熟练掌握的烹饪化学、营养卫生学理论以及原料烹饪加工过程中物理和化学变化,提高烹饪工艺和餐饮营养设计指导能力,培养具有烹调师、营养师和膳食调理师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综合素质人才。在不断地实践中大胆创新新型营养菜品,改善烹饪工艺着重菜品营养卫生,为广大人民探索出能够保持充足营养的烹饪工艺,并且洋为中用改进我国传统烹饪工艺标准,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烹饪工艺学向着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卫生的方向发展。 一、烹饪化学的含义 烹饪化学是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创立的一门烹饪专业基础理论学科。其主要讲述所有可烹饪原材料中的成分结构、原材料的性质以及在烹饪与加工后产生的多种性质变化等内容。烹饪化学中讲授的中餐烹调、面点制作技术在日常生活的应用发挥重要作用。在学习烹饪化学这门基础课

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大自然以及各式各样的可食用调味品中的化学知识与烹饪技术相互结合起来,了解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进而对烹饪产品中的香、色、形、味、营养以及结构等情况进行研究[1]。通过对烹饪化学的知识学习,能够理解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现象,有利于对烹饪食品进行进一步加工创新与优化。 学习烹饪化学理论知识后,在中餐烹调制作实际演练中主要对生活中常见的白糖、食盐、酱油、料酒、醋、味精等调味品,以及人身体不可缺少的盐的用法和作用进行实际操作,切实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感受到使用调味品后的菜肴和食品更加味美可口。 二、烹饪化学的基础理论内容 烹饪化学的基础理论重点与特色内容是食品在烹饪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几种化学反应具体表现: 第一,自然的食物原材料的固有成分通过烹饪过程中加入如各种调料后,所加工出的食品在味道、形态、颜色等方面产生的相应化学变化。 第二,食物原材料经过烹饪加工后形成食品,食品所含物质成分间相互作用变化情况,而且着重分析这些作用与规律合理的利用与控制的方法。 第三,食物原材料经过烹饪加工后,会产生微量有害元素,对这样的有害成分怎样进行处理。

化学月考试题(含答案)

化学月考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 Ca:40 Mg:24 Cu:64 Fe:56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填在下列表中。 1.小明同学所做的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蜡烛制取炭黑B.用简易净水器净水 C.自制汽水D.鸡蛋壳加入食醋中 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B.读取液体体积C.过滤D.加热液体 3.“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A.多食水果和蔬菜,给人体补充维生素B.用甲醛浸泡水产品,以防其变质C.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少吃桔子D.向易变质的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4.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5.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为() A.NO B.NO2C.N2 D.N2O 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 ...的是( ) A.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得分评卷人

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下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清考试试题 理科化学 命题人:审题人: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共100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答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 A、K+:1s22s22p63s23p6 B、 F :1s22s22p5 C、S2-:1s22s22p63s23p4 D、Ar1s22s22p63s23p6 2、以下电子排布式是基态原子的是( ) A、1s12s1 B、1s22s12p1 C、1s22s22p63s2 D、1s22s22p63s13p1 3、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 A.N 2B.CS2C.Cl2D.H2 4、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基态原子中共有3个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8个电子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 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 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 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 D.雨后的美丽的彩虹 6、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能量 B.镁原子由激发态转化成基态,这一过程中释放能量 C.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释放能量 D.镁原子由激发态转化成基态,这一过程中吸收能量 7、下列物质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A.C2H4B.Br2 C.Na2O2D.H2O2 8、二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如右下图所示。常温下,S2Cl2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S2Cl2的结构式为Cl-S-S-Cl B.S2Cl2为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S2Br2与S2Cl2结构相似,熔沸点:S2Br2>S2Cl2 D.S2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2S2Cl2+2H2O=SO2↑+3S↓+4HCl D.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高分子化合物。

烹饪化学教案

引入新课: 绪论 一、烹饪化学的概念 烹饪是利用传统手工操作对食品进行加工的方法。 烹饪化学是食品化学在烹饪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用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烹饪产品(各种菜肴、面点)本质的科学,它构成了烹饪学科的基础。 烹饪化学研究烹饪原料及其在烹制加工中的化学现象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二、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 1、食品的物质组成、理化性质及与菜肴质量的关系 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 2、在烹饪加工中食品的物质成分的变化、利用及作用规律 烹饪原料从采摘、清洗、初加工到烹制成菜,成分的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其色、香、味在加工前后有明显的不同,而成分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 (1)蛋白质的变化 (2)糖类的变化 (3)脂肪的变化

(4)无机盐的变化 (5)维生素的变化 (6)色、香、味的变化 三、学习烹饪化学的目的 找到菜肴在加工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及本质。 对烹饪工作者来说,菜肴质量的好坏,不仅与操作者的烹饪技艺和经验有关,还与食品的加工、储藏等技术密切相关。 四、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 (1)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开动脑筋,能够通过观察来分析发现菜肴在烹饪过程中色、香、味的变化规律,力求提高烹饪工作者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烹饪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摆脱传统的完全依靠师傅教徒弟的教学模式,激发烹饪工作者的好奇心,为传统菜肴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一个必要的科学依据。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习题册

复习旧课 1、烹饪化学的概念 2、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 引入新课 第一章水 §1—1水的基础知识 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物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 一、水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1、维持体温的恒定 2、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 3、体内物质的运输载体 4、体内摩擦的润滑剂 二、水的重要性质 1、密度 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但水结冰的时候,其体积却膨胀了约9%。因此,植物性食物不适宜冷冻保藏。 2、沸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