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地基与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地基与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1 素土、灰土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1 总则

1.1.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的基坑、基槽、室内、外地坪、管沟、室外台阶、坡道和散水等灰土地基(垫层)

1.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8

1.2 术语

1.2.1检验

对项目的特征、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设计和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项目每项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的活动。

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及器具等进入施工现场后,在外观质量检查和质量证明文件核查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抽取试样送至试验室进行检验的活动。

1.2.2验收

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合格的基础土,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是否达到合格标准作出确认的活动。

1.2.3主控项目

建筑工程中对质量、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起

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1.2.4一般项目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1.2.5验槽

基坑或基槽开挖至坑底设计标高后,检验地基是否符合要求的活动。

1.3 施工准备

1.3.1技术准备

施工前,应作好水平高程的标志。如在基坑(槽)或管沟的边坡土每隔3m钉土灰土土平的木撅,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土弹土水平线或在地坪土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

1.3.2材料准备

(1)土: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2)石灰:应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 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1.3.3主要机具

一般应有蛙式或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等。1.3.4作业条件

(1)基坑(槽)在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验槽,并按设计和勘探

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办完隐检手续。

(2)基础外侧回填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检手续。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应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碰坏损伤混凝土。

(3)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5m左右,在养护期内不得受水浸泡。

(4)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灰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重要的灰土填方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5)室内、台阶、坡道及散水和管沟外回填灰土,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后,再进行。并且将管沟、槽内、地坪土的积水或杂物、垃圾等有机物清除干净。

1.4 材料和质量要点

1.4.1一般规定,换填施工法是指挖去地表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弱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处理。

1.4.2石灰材料检验,所用石灰应符合设计要求,若无要求时石灰中CaO含量不低于80%,粒径小于5mm夹石含量不大于5%。

1.4.3灰土中有机质含量不应大于5%。

1.4.4基坑开挖应注意边坡稳定,定期观测其对周围道路设施

及建筑物有无不利影响。按照1:1比例将闪长岩和石灰岩不同层面做成阶梯状再进行换填,其它较厚处处理厚度为3m。

1.4.5机械开挖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坑底应保留20cm~30cm厚的土层,采用人工开挖,防止机械扰动原土。灰土换填施工前应进行钎探,基坑验槽应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共同检查确认。

1.4.6实验室通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中的规定进行击实实验,得出灰土最大干容量和最优含水量。

1.4.7对于深基坑开挖工程宜采用机械碾压,为保证分层压实质量,应控制机械碾压速度与碾压遍数,填土必须分层进行,并逐层压实。

1.4.8三七灰土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垫层施工,做好遮盖准备,防止日晒和雨淋。

1.4.9通过手感判断灰土含水量,以手攥成团,自然落地散开为宜,或用手紧握土料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

1.5 施工工艺

1.5.1 工艺流程

检验土料和石灰粉的质量并过筛灰土拌合槽底清理分层铺灰土夯打密实找平验收

1.5.2 操作工艺

(1)首先检查土料种类和质量以及石灰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然后分别过筛。如果是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要用6-10mm

的筛子过筛,是生石灰粉可直接使用;土料要用16-20mm筛子过筛,均应确保粒径的要求。

(2)灰土拌合: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为2:8或3:7,基础垫层灰土必须过标准斗,严格控制配合比。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3)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工地检验方法是: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晒干或洒水润湿。

(4)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应清理干净。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土,风吹入的树叶、木屑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

(5)分层铺灰土:每层的灰土铺摊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表1.5.2-1选用。

各层铺摊后均应用木耙找平,与坑(槽)边壁上的木撅或地坪上的标准木桩对应检查。

(6)夯打密实:夯打(压)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三遍。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

(7)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槎,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

(8)灰土回填每层夯(压)实后,应根据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的铺摊。

用贯入度仪检查灰土质量时,应先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贯入度的具体要求。环刀取土的压实系数用dy鉴定,一般为0.93-0.95;也可按照表1.5.2-2进行。

(9)找平与验收: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10)雨、冬期施工:

1)基坑(槽)或管沟灰土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2)雨天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或排水措施。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重新补填新灰土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实。

3)冬期打灰土的土料,不得含有冻土块,要做到随筛、随拌、随打、随盖,认真执行留、接搓和分层夯实的规定。在土壤松散时

可允许洒盐水。气温在-10℃以下时,不宜施工。并且要有冬其施方案。

1.6 质量标准

1.6.1主控项目

(1)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灰土的干土质量密度或贯入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1.6.2一般项目

(1)配料正确,拌合均匀,分层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表面无松散、起皮。

(2)留槎和接槎。分层留接梯的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平整。

(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6.2-1.

1.7 成品保护

1.7.1施工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桩、轴线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1.7.2对基础、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以及从基础墙伸出

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防止回填灰土时碰撞或损坏。

1.7.3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或配合比错误。

1.7.4灰土地基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和地坪面层的施工,否则应临时遮盖,防止日晒雨淋。

1.8 安全及绿色施工措施

施工时应根据质量安全体系文件要求,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辩识,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必须编制管理方案。

1.9 质量记录

1.9.1 施工区域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9.2 地基钉探记录。

1.9.3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1.9.4 灰土的试验报告。

2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2.1 总则

2.1.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8

2.2 术语

2.2.1检验

对项目的特征、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设计和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项目每项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的活动。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及器具等进入施工现场后,在外观质量检查和质量证明文件核查符合要求的基础土,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抽取试样送至试验室进行检验的活动。

2.2.2 验收

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合格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是否达到合格标准作出确认的活动。

2.2.3 主控项目

建筑工程中对质量、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2.2.4一般项目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2.2.5验槽

基坑或基槽开挖至坑底设计标高后,检验地基是否符合要求的活动。

2.3 施工准备

2.3.1 技术准备

施工前,应作好水平高程的标志。如在基坑(槽)或管沟的边坡土每隔3m钉土灰土土平的木撅,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土弹土水平线或在地坪土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

2.3.2 材料准备

(1)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搅拌均匀。

(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3.3 主要机具

一般应备有蛙式或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3.4作业条件

(1)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啬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概。

(2)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立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3)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4)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2.4 材料和质量要点

2.4.1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

2.4.2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

2.4.3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2.4.4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适当增加50mm.

2.4.5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每层的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的砂石施工。

2.4.6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冻结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

2.5 施工工艺

2.5.1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检验砂石质量机械拌和或人工级配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2.5.2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归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2.5.3分层铺筑砂石

(1)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木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2t的压路机碾压。(2)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4)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2.5.4洒水

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可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 12%.

2.5.5夯实或碾压

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2.5.6找平和验收

(1)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用贯入法测定质量,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

(2)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3)施工结束后,应检验砂石地基的承载力。

2.6 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见下表)

砂石及砂石地基质量标准

2.7成品保护

2.7.1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2.7.2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挖掘工程。

2.7.3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2.7.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

2.7.5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

2.8 安全及绿色施工措施

施工时应根据质量安全体系文件要求,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辩识,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

施,对重大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必须编制管理方案。

2.9 质量记录

2.9.1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9.2 地基钎探记录

2.9.3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2.9.4 砂石的试验报告。

2.9.5 施工记录。

2.9.6 取样贯入度实验记录。

2.9.7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3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3.1 总则

3.1.1适用范围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可充分放大基础底面尺寸,达到减小地基应力的效果,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整体式以及装配式结构厂房承重的柱基和墙基,一般用于没有地下室而且地质比较好的地方。

3.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 51004-201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2-20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3.2 术语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是指柱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3.3 基本规定

3.3.1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的施工与验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

定;尚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3.3.2柱下独立基础,常设计为阶梯形或锥形。建筑结构承重墙下多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3.3.3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施工前应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方案,并应按有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措施。

3.3.4施工应有完整的施工记录及影像资料留存,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

3.3.5 基础施工完成后应设置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的规定。

3.3.6基础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回填,回填前应及时清理基槽内的杂物和积水,回填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4 施工准备

3.4.1 技术准备

(1)认真熟悉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工作。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艺标准,基础施工时,所有工序必须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由现场技术员负责指导,由专职质检员进行检验。各道工序专职质检员在检验合格后,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按要求进行下道工序,否则需要返工处理。

(3)针对工程基本情况,收集工程所需的相关规定、标准、图集及技术资料。

(4)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图纸和施工方案交底,专业工种应进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的有关文件和规定,增强职工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意识。

(6)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

(7)其他技术准备工作。

3.4.2 材料准备

(1)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施工所需钢筋等材料均已到场,钢筋半成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施工所用钢管、模板等周转材料及绑扎钢丝、保护层垫块等辅材已经到场,满足使用要求。

(3)基础所用混凝土原材料沙、石、水泥等已备足,能够及时供应现场所需混凝土。

3.4.3主要机具

(1)主要施工机械:塔吊、泵车、混凝土泵及钢、软泵管。

(2)工具用具:流动电箱、插入式、平板式振动器、抹平机、小型水泵、铁锹、切割机、电焊机、弯曲机、调直机等。

(3)测量装置:全站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等。

3.4.4作业条件

(1)施工道路,施工场地,水、电、照明已布设。

(2)雨期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冬期施工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风天施工时,必须采取防止扬尘措施;对于不利于大型机械运行的松软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或备足钢板、路基箱。

(3)施工脚手架、安全防护搭设完毕。

(4)地基土质情况,钎探、地基处理、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均经过地勘、监理、设计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完成基槽验线,办完预检手续。

(5)地下降水工作完成,具备施工条件。

(6)测量控制网(高程、坐标点)已建立,桩位放线工作完成,复测验收合格。

(7)工具备齐,振动器试运合格。

(8)与社区、城管、交通、环境监管等部门已协调并已办理必要的手续。

3.5 材料和质量要点

3.5.1钢筋品种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实验报告,并应取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材料代用应征得设计、监理、甲方的同意。

3.5.2所用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现场使用。

3.5.3基础混凝土使用的各种原材、掺合料、外加剂均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验报告;其品种、规格、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规定,同时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

3.6 施工工艺

3.6.1工艺流程

垫层施工→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浇筑→拆模及养护3.6.2操作工艺

(1)垫层施工

扩展基础基坑验收合格后,及时浇注混凝土垫层,垫层铺筑均匀,整平拍实。垫层施工完后,待混凝土垫层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对扩展基础平面位置进行放样,并根据放样点位置进行扩展基础位置及钢筋安装位置进行放线。

(2)钢筋施工

1)按钢筋位置线布放基础钢筋,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中间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2)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钢筋撑脚下应在下片钢筋网上。

3)下层钢筋的弯钩应朝上,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

(完整版)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划分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划分 一、地下室工程全部划归为地基与基础分部的习惯做法是错误的 1、±0.000以下工程划归为地基与基础分部是《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规定的。此规范后被《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取代,取消了此条规定。现行版本《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更没此规定。 2、但±0.000以下工程划归为地基与基础分部的习惯做法沿袭至今! 3、按照这种划分方法,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 51004-2015 )就有很大的问题。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规定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按下图划分地基与基础子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基础子分部只包含各类基础,而不包括地下室中的梁板柱。地下室中的梁板柱混凝土结构没有安身之地,就无法纳入基础分部(例外:如果地下室作为箱形基础则应纳入地基与基础分部)。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 51004-2015 )规定地基基础工程应施工的内容见下图,依然不包括地下室中的梁板柱混凝土结构。 4、地下室中的梁板柱混凝土结构特征与主体结构类似,与地基基础明显不同,划 入主体结构更合适。且《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地基 与基础分部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 51004-2015 )中已没有它们的立 足之地。 5、综上所述,地下室工程全部划归为地基与基础分部的习惯做法是错误的。 二、正确划分方法 1、原则:在GB50300-2013上明确的,照办;不很明确的,应该根据分部工程划 分的主要原则,并结合工程实际来划分,这个原则就是合理且方便验收。 2、若地下室作为箱形基础,则地下室划为地基与基础分部。

土建地基与基础施工工艺

土建地基与基础施工工艺上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关于土建地基与基础施工工艺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地基与基础工程 灰土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评、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灰土地基(垫层) 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土: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2.1.2石灰:应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2.1.3主要机具有: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2.2作业条件: 2.2.1基坑(槽)在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验槽,并按设计和勘探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办完隐检手续。

2.2.2基础外侧打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检手续。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应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碰坏损伤混凝土。 2.2.3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5m左右,在3d内不得受水浸泡。 2.2.4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灰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重要的灰土填方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2.2.5房心灰土和管沟灰土,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后,再进行。并且将管沟、槽内、地坪上的积水或杂物、垃圾等有机物清除干净。 2.2.6施工前,应作好水平高程的标志。如在基坑(槽)或管沟的边坡上每隔3m钉上灰土上平的木撅,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检验土料和石灰粉的质量并过筛→灰土拌合→槽底清理→分层 铺灰土→ 夯打密实→找平验收 3.2首先检查土料种类和质量以及石灰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然后分别过筛。如果是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要用6~10mm的

地基及基础验收标准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所属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的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施工的经验,适当考虑了近几年已成熟应用的新技术,按照“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方针,进行全面修改,形成了初稿,又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定定稿。 本规范主要内容分8章,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地基、桩基础、土方工程、基坑工程及工程验收等内容。其中土方工程是将原《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中的土方工程内容予以修改后放入了本规范,基坑工程是为适应新的形势而增添的内容。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上海市江西中路406号、邮编:200002、E-mail:zgs@https://www.360docs.net/doc/9915585741.html,),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 中港三航设计研究院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同济大学 主要起草人:桂业琨、叶柏荣、吴春林、李耀刚、李耀良、陈希泉、高宏兴 郭书泰、缪俊发、李康俊、邱式中、钱建敏、刘德林 1 总则 1.0.1 为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统一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订本规范。 说明:1.0.1根据统一布置,现行国家标准《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中的“土方工程”列入本规范中。因此,本规范包括了“土方工程”的内容。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说明:1.0.2铁路、公路、航运、水利和矿井巷道工程,对地基基础工程均有特殊要求,本规范偏重于建筑工程,对这些有特殊要求的地基基础工程,验收应按专业规范执行。 1.0.3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说明:1.0.3本规范部分条文是强制性的,设计文件或合同条款可以有高于本规范规定的标准要求,但不得低于本规范规定的标准。 1.0.4 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配套使用。 说明:1.0.4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对各个规范的编制起了指导性的作用,在具体执行本规范时,应同GB50300标准结合起来使用。 1.0.5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第一篇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第一章建筑地基 第1节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工艺 1.适用范围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适用于加固软弱地基。由分层铺设的土工合成材料与地基土构成加强筋复合地基,可提高地基强度及稳定性,减少沉降;可用于地基加强层、岸坡防冲层、防渗层、反滤层等。 2.施工准备 (1)材料要求 ①土工合成材料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按规定取样送检。 ②检查土工合成材料特性包括以下内容: a 产品形态指标:材质、幅度、每卷长度、包装等。 b 物理性能指标:单位面积(长度)、质量、厚度、有效孔径(或开孔尺寸)等。 c 力学性能指标: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握持强度、顶破强度、胀破强度、材料与土相互作用的摩擦强度等。 d 水力学指标:透水率、导水率、梯度比等。 e 耐久性能:抗老化性能、化学稳定性、生物稳定性等。 ③作为加筋的土工合成材料应采用抗拉强度较高、受力时伸长率不大于4%~5%、耐久性好、抗腐蚀的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土工垫或土工织物等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填料宜用碎石、砾砂、中砂或粉质粘土等材料。当工程要求垫层具有排水功能时,垫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在软土地基上使用加筋垫层时,应保证建筑稳定并满足允许变形的要求。 (2)技术准备 ○1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掌握地基各土层的工程特性、了解地下水和地基土对选用的土工合成材料有无腐蚀性。 ○2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工合成材料特性、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现场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3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3.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检查→土工合成材料铺放和连接→检查→压载稳定→表面保护→回填→验收 (2)施工操作工艺 ①场地平整和基层处理: a 平整施工场地,清除树根、草根及障碍物,平整压实基层土,做到基层局部高差不大于50mm。凹坑可用含泥量小于5%,厚度为30mm的中粗砂垫层铺平压实,避免损伤破坏土工合成材料。 b 路基表面应留4%~5%坡度,排水沟应留2%~3%坡度以利排水。 ②土工合成材料铺放和连接: a 将无损伤破坏检查后合格的土工合成材料按主要受力方向从一端向另一端铺设,端部应先铺填,中间后铺填,端部必须仔细锚固。铺放时应用人工拉紧,材料表面应没有皱折且紧贴下层。然后随铺随及时压住,避免被风吹掀起。 b 土工合成材料铺放时,两端须有富余量,富余量每端不少于1000mm,端头应按设计要求加以固定。 c 相邻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对土工格栅可采用密贴排放或重叠搭接,用聚合材料绳、棒或特种连接件连接。对土工织物及土工膜可采用搭接、缝合、胶合、钉合等方法连接。当加筋层采用多层土工材料时,第一层铺垫厚度应在500mm以下,上下层土工材料的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连接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采用搭接时应有足够的宽(长)度,一般为0.3-0.9米,在坚固和水平的地基一般为0.3米,在软弱和不平的地基则需0.9米。在搭接处尽量避免受力,以防移动。土工织物、土工膜上铺有砂垫层时不宜用搭接法。采用缝合方法时,应用尼龙或涤纶线将土工织物或土工膜双道缝合,针距7~8mm,两道缝线间距一般为10~25mm。采用胶结方法时,应用热粘接或胶粘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习题答案教学文案

项目1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基础知识 1 ?房屋施工图包含哪几个组成部分? 答:房屋施工图是用以指导施工的一套图纸, 它由建筑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和设备施工图三部分组成。 :主要表示房屋的建筑设计内容,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 :主要表示房屋的结构设计内容,包括结构平面布置图、构件详图等 :主要表示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照明等设备的布置及安装要求,包 2 .什么是基础平面布置图和基础详图?其图示方法如何? 答:基础平面布置图是用一个假想的水平剖切平面沿房屋底层室内地面附近将整幢房屋剖开,移去剖 切平面以上的房屋 和基础四周的土层,向下作正投影所得到的水平剖面图。 基础详图是用铅垂剖切平面沿垂直于定位轴线方向切开基础所得到的断面图。它主要反映了基础各部 分的形状、大小、 材料、构造及基础的埋深等情况。为了表明基础的具体构造,不同断面不同做法的基础 都应画出详图。 基础平面布置图图示方法:图线、绘制比例、轴线、尺寸标注、剖切符号。 基础详图图示方法:图线、绘制比例、轴线、图例、尺寸标注、文字说明 3 ?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土中水具有哪几种存在形式? 答:一般情况下,天然状态的土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部分组成。土中的水按存在方式不同,分别 以固态、液态、气 态三种形式存在。 4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有几个?哪些是直接测定的? 答: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包括实测指标(如土的密度、含水率和土粒比重)和换算指标(如土的干重度、 饱和重度、浮重 度、孔隙比、孔隙率和饱和度等)两大类。 5 ?土如何按其工程性质分类,各类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土的工程分类目的是为判断土的工程特性和评价土作为建筑场地的可用程度。把土性能指标接近 的划分为一类,以 便对土体做出合理的评价和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土的分类方法很多,不同部门根 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将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 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六大类,另有淤泥质土、红粘土、膨胀土、黄土等特殊土。 在建筑施工中,根据土的开挖难易程度,将土分为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软石、次坚石、 坚石、特坚石等 八类。 6 ?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有哪些,分哪几个阶段? 答: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可归纳为: 1 )査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地质条件优越合适的建筑场地; 2 )查明场区内崩塌、滑坡、岩溶、岸边冲刷等物理地质作用和现象,分析和判明它们对建筑场地稳 定性的危害程度, 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条件的措施提供地质依据; 3) 查明建筑物地基岩土的地层时代、岩性、地质构造、土的成因类型及其埋藏分布规律。测定地基 岩土的物理力学性 质; 4) 査明地下水类型、水质、埋深及分布变化; 5 )根据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拟建建筑物的结构形式、 基础类型及施工 方法的建议; 6)对于不利于建筑的岩土层,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或防治措施。 1) 建筑施工图(简称建施) 图和构造详图等。 2) 结构施工图(简称结施) 3) 设备施工图(简称设施) 括平面布置图系统图和安装图等。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主编单位:上海市建筑工程局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备案 实行日期:1984年5月1日 关于批准颁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 (83)城科字第760号 我部组织进行了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7—66)的重新修订工作。修订稿业经会审通过,现批准颁发,并报国 家计委备案,自一九八四年五月一日起实施,编号为GBJ202—83。 这本规范的具体修订工作,是在上海市建委主持下,由上海市建工局主编,会同铁道部、水电部、河南、广东、陕西省建工局,上海市市政工程局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所属设计、施工、科研单位进行的。在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希函告上海市建工局,以便解释和修 正。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九日 修订说明 根据原国家建委(79)建发施字第168号文件通知,在上海市建委主持下,由上海市建筑工程局任主编,会同铁道部,水电部,河南、广东、陕西省建工局,上海市市政工程局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所属设计、施工、科研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建委颁发的《地基和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7—66(修订本)进行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意见,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原则,保留了原规范适用的条文,删除、修改了不适用的条文,增加了已通过鉴定并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两次全国性会议讨论审定后修改定稿。 修订后的内容,除保留原规范的地基、桩基础、沉井和沉箱等章外,增订和调整了井点降低地下水位、地下连续墙、强夯、预压、土和灰土挤密桩、振冲、旋喷以及桩基础中的静力压桩、硫磺胶泥锚接桩、钢管桩和各类灌注桩等章节,取消了工民建中不常用的“土的人工冻结”和 “管柱基础”等章节。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的问题,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上海市建筑工程局,以便修订时参考。 上海市建筑工程局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 第一章总则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地基钎探

交底提要:地基钎探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一、材 料要求 砂:一般为中砂 二、主要机具 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推荐使用) 穿心锤重1Okg,尖锥头、触探器钎杆Φ25钢筋,长度1.5~1.8m。其他有铅丝、凳子、手推车、夹具、撬棍(拔钢钎用)、钢卷尺等。三、作业条件 1、基土已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宽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3、按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 4、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 5、钎探孔的排列方式根据槽宽确定,槽宽大于200cm时采用梅花型排列方式,间距1.5米, 孔深2.0米。 四、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确定打钎顺序——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整理记录——拔钎盖孔——检查孔深——灌砂 1、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 2、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 落,锤落距50cm,把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 3、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按地基钎探记录执行。 4、拔钎:用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拔除 后用砖盖孔。 5、移位:将触探杆搬到下一个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6、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检人员和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进行灌砂。灌砂 时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钢筋捣实一次。 7、整理记录:按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清楚,经过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打钎人员签字后归档。 8、如工程在冬季施工,每打1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不能大面积掀开,以免基土受冻。 五、质量要求 1、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钎。 2、钎位基本准确,钎孔不得遗漏;钎孔灌砂应密实。 六、成品保护 钎探完毕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基土受雨后不得钎探。 2、如打钎进行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适当移位打钎,不得不打钎而任意填锤击数。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范本

地基与基础工程 施工工艺标准二○一六年七月一日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目录 1 地基工程 1.1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工艺 2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 3 土方工程 3.1人工挖土工艺标准 3.2机械挖土工艺标准 3.3人工回填土工艺标准 3.4机械回填土工艺标准 4 基坑工程 4.1 排桩墙施工工艺标准 4.2 锚杆及土钉墙施工工艺标准 4.3 地下连续墙工程施工工艺 5 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6 桩基础工程 2.1石砌体基础 2.2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2.3 人工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1 地基工程

1.0.1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短钎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 17638—199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 17639—19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长丝机织土工布》(GB/T 17640—19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裂膜丝机织土工布》(GB/T 17641—199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非织造复合土工布》(GB/T 17642—1998);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乙烯土工膜》(GB/T 17643—199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氯乙烯土工膜》(GB/T 17688—199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塑料土工格栅》(GB/T 17689—19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塑料扁丝编制土工布》(GB/T 17690—1998)。 1.0.2 术语 1.土工合成材料:岩土工程和土木工程中所应用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总称。 2.土工织物: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按制造方法不同分为织造土工织物和非织造(无纺)土工织物。 3.土工膜:由聚合物或沥青制成的一种相对不透水薄膜。 4.土工格栅:由高密度聚乙烯等聚合物经挤压加工再进行拉伸制成的格栅状、用于加筋的土工合成材料。其开孔可容周围土、石或其他土工材料穿入。 5.土工带:经挤压拉伸或加筋制成的条带抗拉材料。 6.土工格室:由土工格栅、土工织物或土工膜、条带等形成的蜂窝状或网格状三维结构材料。 7.土工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而成的土工合成材料。 8.强夯法:用大吨位(10~40t)夯锤,反复起吊至高处(6~30m)使其自由下落,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9.强夯地基:利用重锤自由下落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填土地基,使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土层来承受上部荷载的地基。 1.1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工艺 1.1.1 适用范围 土工合成材料适用于加固软弱地基,使之形成复合地基,可提高土体强度,显著地减少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用于公路、铁路路基作加强层,防止路基翻浆、下沉;用于堤岸边坡,可使结构坡角加大,又能充分压实;作挡土墙后的加固,可代替砂井。此外,还可用于河道和海港岸坡的防冲;水库、渠道的防渗以及土石坝、灰坝、尾矿坝与闸基的反滤层,可取代砂石级配良好的反滤层,达到节约投资、缩短工期、保证安全使用的目的。 1.1.2 基本规定 1.施工前应对土工合成材料的物理性能(单位面积的质量、厚度、相对密度)、强度、延伸率以及

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 31页)

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 31页)

第二章-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第三章地基与基础工程---------------------------------------21 第一节灌注桩工程-------------------------------------------21 钻(冲)孔灌注桩---------------------------------------21 人工挖孔灌注桩---------------------------------------27 第二节水下混凝土工程---------------------------------------31

第三章地基与基础工程 第一节灌注桩工程 钻(冲)孔灌注桩 一、施工准备 材料 ⑴水泥:宜用425号或5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有出厂合格证并经试验合格。 ⑵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⑶碎石:粒径10-40mm,含泥量不大于2%。 ⑷钢筋:品种和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和按规定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若为进口钢材须有进口商检证及化学成分分析报告)。 作业条件 ⑴施工前应作场地查勘工作,如有架空电线、地下电缆、给排水管道等设施,妨碍施工或对安全操作有影响的,应先作清除、移位或妥善处理后方能开工。 ⑵施工前应做好场地平整工作,对不利于施工机械运行的松散场地,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场地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 ⑶应具备施工区域内的工程地质资料、经会审确定的施工图

纸、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各种原材料及其抽检试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以及有关资料。 ⑷施工机械性能必须满足成桩的设计要求。 二、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埋设护筒→钻机就位、泥浆制作→冲击(或冲抓机、旋转、潜水钻)成孔→抽渣→补浆→检孔→清孔→检查沉渣→安放钢筋笼→下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 三、操作工艺 1、场地平整后放线定桩位,定位后要在每个桩位中心点打入一条φ16×800mm的钢筋做桩位标记,并用混凝土固定好。桩位放线后会同有关人员对轴线桩位进行复核,并办好复核记录签证。轴线桩位经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2、护筒应按下列规定设置 ⑴护筒一般用4-8mm厚的钢板加工制成,高度为1.5-2m。钻孔桩的护筒内径应比钻头直径大100mm;冲孔桩的护筒内径应比钻头直径大200mm。护筒的顶部应开设1-2个溢浆口,并高出地面0.15-0.30m。 ⑵护筒有定位、保护孔口和维持水位高差等重要作用。护筒位置要根据设计桩位,按纵横抽线中心埋设。埋设护筒的坑不要太大。坑挖好后,将坑底整平,然后放入护筒,经检查位置正确,筒身竖直后,四周即用粘土回填,分层夯实,并随填随观察,防

地基与基础工程【最新版】

地基与基础工程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土方开挖 (1) 制定开挖方案,确定合理的开挖方式、施工顺序和边坡防护措施,选择适当的施工机械。 (2) 将施工区城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3) 做好建筑物的标准轴线桩、标准水平桩,用白灰洒出开挖线,必须经过检验台格,办理完验线手续。 (4) 若设计基础底面低于地下水位,要提前采取降水措施,把地下水位降至低于开挖底面0.5m以下。然后再开挖。 (5)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6) 熟悉图纸。 2、土方回填 (1) 回填前,对基础、箱型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隐检手续。 (2) 将基坑内的杂物、积水等清理干净。 (3) 房心、管沟的回填应在上下水道的安装完成以后进行。 (4) 施工前,做好水平高程的设置。在基槽边上钉水平撅,在基础墙表面划分层线。 (5) 做好技术交底。 (二)施工机具 铲土机、自卸汽车、挖土机、铲运车及翻斗车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铁锹、3~5m钢尺,20#铅丝、胶皮管、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等。

二、质量要求 (一)土方开挖工程质量要求 三、工艺流程 (一)土方开挖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

修整槽边→清底 (二)土方回填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四、操作工艺 (一)土方开挖 1、人工开挖浅基础、管沟等 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修坡→整平 挖土自上而下水平分段进行,每层0.3m左右,边挖边检查槽宽,至设计标高后,统一进行修坡清底。相邻基坑开挖时,要按照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开挖的原则施工。

地基与基础工程课程标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教学学时:72 课程学分:3 先行课程:高等数学、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适用专业:建筑施工技术 参考教材:1.《地基与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2月(主编:侯洪涛) 2.《地基与基础工程》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11年12月(主编:刘学军) 3.《地基与基础》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主编:肖先波) 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主编:许富华) 一、课程性质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是高职高专土建类的施工专业课,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编写。本书由土与地基、工程地质勘察与基槽检验、土压力与土坡稳定性、浅基础与深基础、地下室、软弱地基及其处理六部分组成。突出了地基基础工程的专业特点。 学习《地基与基础工程》课程前必须具备与掌握《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先行课程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程和其他课程既是互相贯通,又是融合交叉的一门专业课。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地基与基础知识,能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地基资料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方案,并能分析和解决常见的地基基础问题。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基坑工程施工、浅基础工程施工、桩基础工程施工、大型构筑物基础工程施工等核心的知识点。 (二)职业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地基与基础知识,能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地基资料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方案,并能分析和解决常见的地基基础问题。 (三)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工程类问题的解决思路,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素质品质,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分类

地基与基础 马敏超*** 1、基本概念和功能 基础:是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荷载传递到地基上的 结构组成部分,是建筑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 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 连同本身的重量一起传到地基上。 地基:是承受由基础传下的荷载的土体或岩体。承 受建筑物荷载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随着土层深度 的增加而减小,在达到一定深度后就可忽略不计。直 接承受建筑荷载的土层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 土层为下卧层。 如图所示。 2、设计要求 ●地基承载力要求:应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基础底面的压力),在荷载作用 下地基不发生剪切破坏或失稳。 ●地基变形要求:不使地基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建筑物的允许变形值), 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 ●基础结构本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地基反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强度破坏,并 且具有改善地基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3、分类 基础 ●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 浅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 深基础:埋置深度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于六层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筑和 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这种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比较大、地基比较柔软、用刚性基础不 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标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 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土建工程中重要的一个分部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 本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地基与基础工程中有关概念及理论,熟悉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能组织实施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从而形成本专业的核心能力。 2、课程任务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课程内容做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传统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工作情境:确定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计算地基应力、计算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量、确定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压力与稳定、勘察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设计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基坑与地下连续墙工程、处理软弱地基。这些项目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其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在课程实施中,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任务为项目载体,每个载体选取一典型工程项目作为背景,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以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二、课程目标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资料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building foundation 1 总则 1.0.1 为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统一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3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4 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配套使用。 1.0.5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1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geosynthetics foundation 在土工合成材料上填以土(砂土料)构成建筑物的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一般为浅层地基。 2.0.2 重锤夯实地基heavy tamping foundation 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填土地基,使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层来承受上部载荷。强夯的锤击与落距要远大于重锤夯实地基。 2.0.3 强夯地基dynamic consolidation foundation 工艺与重锤夯实地基类同,但锤重与落距要远大于重锤夯实地基。 2.0.4 注浆地基grouting foundation 将配置好的化学浆液或水泥浆液,通过导管注入土体孔隙中,与土体结合,发生物化反应,从而提高土体强度,减小其压缩性和渗透性。 2.0.5 预压地基preloading foundation 在原状土上加载,使土中水排出,以实现土的预先固结,减少建筑物地基后期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按加载方法的不同,分为堆载预压、真空预压、降水预压三种不同方法的预压地基。 2.0.6 高压喷射注浆地基jet grouting foundation 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至土层的预定位置或先钻孔后将注浆管放至预定位置,以高压使浆液或水从喷嘴中射出,边旋转边喷射的浆液,使土体与浆液搅拌混合形成一固结体。施工采用单独喷出水泥浆的工艺,称为单管法;施工采用同时喷出高压空气与水泥浆的工艺,称为二管法;施工采用同时喷出高压水、高压空气及水泥浆的工艺,称为三管法。 2.0.7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soil-cement mixed pile foundation 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搅拌机械将其与地基土强制搅拌,硬化后构成的地基。 2.0.8 土与灰土挤密桩地基soil-lime compacted column 在原土中成孔后分层填以素土或灰土,并夯实,使填土压密,同时挤密周围土体,构成坚实的地基。 2.0.9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ement flyash gravel pile 用长螺旋钻机钻孔或沉管桩机成孔后,将水泥、粉煤灰及碎石混合搅拌后,泵压或经下料斗投入孔内,构成密实的桩体。 2.0.10 锚杆静压桩pressed pile by anchor rod 利用锚杆将桩分节压入土层中的沉桩工艺。锚杆可用垂直土锚或临时锚在混凝土底板、承台中的地锚。

地基与基础专业承包资质标准及施工承包范围

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 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资质标准 企业资产净资产2000 万元以上。 企业主要人员 (1)一级注册建造师不少于6 人。 (2)技术负责人具有 10 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工程序列高级职 称或一级注册建造师或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结构、岩土、机械、测量等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15 人,且专业齐全。 (3)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30 人,且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机械员、造价员等人员齐全。 (4)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桩机操作工、电工、焊工等技术工人不少于30 人。 企业工程业绩 近 5 年承担过下列 4 类中的 2 类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1) 25 层以上民用建筑工程或高度100 米以上构筑物的地基基础工程; (2)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深度超过18 米或深度超过 8 米的其它地基处理工程; (3)单桩承受设计荷载 3000 千牛以上的桩基础工程; (4)开挖深度超过 12 米的基坑围护工程。 二级资质标准 企业资产净资产1000 万元以上。 企业主要人员 (1)注册建造师不少于 6 人。 (2)技术负责人具有8 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工程序列高级职称或一级注册建造师或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结构、岩土、机械等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10 人,且专业齐全。 (3)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20 人,且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机械员、造价员等人员齐全。 (4)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桩机操作工、电工、焊工等技术工人不少于20 人。 企业工程业绩 近 5 年承担过下列 4 类中的 2 类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1)层以上民用建筑工程或高度50 米以上的构 12 筑物的地基基础工程; (2)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深度超过12 米或深度超过 6 米的其它地基处理工程; (3)单桩承受设计荷载 2000 千牛以上的桩基础工程; (4)开挖深度超过 9 米的基坑围护工程。 三级资质标准 企业资产净资产400 万元以上。 企业主要人员 (1)注册建造师不少于 3 人。 (2)技术负责人具有 5 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工程序列中级以上职称或注册建造师或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结构、岩土、机械等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8 人,且专业齐全。

地基与基础工程习题

第二章地基与基础工程 习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情况无需采用桩基础:( B ) A.高大建筑物,深部土层软弱 B.普通低层住宅 C.上部荷载较大的工业厂房 D.变形和稳定要求严格的特殊建筑物 2.按桩的受力情况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按受力情况桩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 B.摩擦桩上的荷载由桩侧摩擦力承受 C.端承桩的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 D.摩擦桩上的荷载由桩侧摩擦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3.预制桩制作时,上层桩或邻桩的浇筑必须载下层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A )方可进行: A.30% B.50% C.70% D.100% 4.预制混凝土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B )方可起吊,达到()方可运输和打桩:() A.70%,90% B.70%,100% C.90%,90% D.90%,100% 5.用锤击沉桩时,为防止桩受冲击应力过大而损坏,应力要求:( D ) A.轻锤重击 B.轻锤轻击 C.重锤重击 D.重锤轻击 6.大面积高密度打桩不易采用的打桩顺序是:(A) A.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B.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 C.自中间向四周进行 D.分区域进行 7.关于打桩质量控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桩尖所在土层较硬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 B.桩尖所在土层较软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 C.桩尖所在土层较硬时,以桩尖设计标高控制为参考 D.桩尖所在土层较软时,以桩尖设计标高控制为主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静力压桩是利用无振动、无噪音的静压力将桩压入土中,主要用于软弱土层和邻近怕振动的建 筑物(构筑物)。 B.振动法在砂土中施工效率较高。 C.水冲法适用于砂土和碎石土,有时对于特别长的预制桩,单靠锤击有一定困难时,亦可采用水 冲法辅助之。 D.打桩时,为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井点降水。 9.下列关于灌注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灌注桩是直接在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成。 B.灌注桩能适应地层的变化,无需接桩。 C.灌注桩施工后无需养护即可承受荷载。 D.灌注桩施工时无振动、无挤土和噪音小。 10.干作业成孔灌注桩的适用范围是:( B ) A.饱和软粘土 B.地下水位较低、在成孔深度内无地下水的土质 C.地下水不含腐蚀性化学成分的土质

地基与基础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表

地基与基础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表 序子分部分项工程名称检验施工记录实验记录部位号工程批次 有支护土方开挖1验槽记录 基础 1钎探记录 土方 土方回填1隐蔽记录土工试验基础 模板工程模板安装1预检记录基础模板拆除1拆模申请基础原材料1原材复试基础 钢筋工程加工1 隐蔽记录 基础连接1拉拔试验基础 2基础安装1基础 塌落度记录、砼砼试块(至少 混凝土施工3 3 组标、同、垫层、防水 施工记录 拆)保护层、基 现浇结构尺寸偏差3础外观质量3 模板模板安装2预检记录 模板拆除2拆模申请梁板送试块原材料2原材复试 钢筋加工2隐蔽记录 连接2拉拔试验负一、墙柱、梁板 3二层结安装2 梯构砼试块(至少 塌落度记录、砼 混凝土施工2 3 组标、同、 施工记录 拆) 现浇结构尺寸偏差2外观质量2 负一、 砂浆试块、砖一层一检验4二层砌混凝土砌体2 送检批体 基础防隐蔽记录、防水卷材送检复基础筏板、 5卷材防水2负一、二层水效果检查记录试 外墙合计39

7、应做复试的材料:钢筋(拉伸、弯曲试验,代表数量: 60t/批),水泥( 3 天、28 天复试,代表数量: 200t/批),砖(复试,代表数量: 15 万 /批),黄沙(复试, 600t/批),石子(复试,代表数量: 600t/批),门窗(复试),防水材料(复试),饰面材料(复试) 8、回填土应做密实度试验,室内环境应做检测并出具报告。 9、混凝土试块:混凝土试块应每浇筑100m3 留置一组(不足100m3 为一组),连续浇筑超过300m3 的可适当减少,每一浇筑部位应相应留置标养、同条件和拆模试块,标养是指将试块放置在标准温度和湿度的 条件下养护(室内温度恒定在120℃ ±3℃) 28 天送试,同条件是指将试块放置在现场自然养护,当累计室 外温度达到600 ℃?天,拆模试块是指在自然养护的条件下养护7 天。 10、砂浆试块:每天、每一楼层、每个部位应分别留置一组,标养条件下28 天送试。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202-83 主编单位:上海市建筑工程局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备案)实施日期:1984年5月1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井点降低地下水位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轻型井点 第三节喷射井点 第四节电渗井点 第五节管井井点 第六节深井井点 第三章地基 第一节灰土地基 第二节砂和砂石地基 第三节碎砖三合土地基 第四节重锤夯实地基 第五节强夯地基 第六节预压地基 第七节砂桩 第八节土和灰土挤密桩 第九节振冲地基、 第十节旋喷地基 第十一节硅化地基 第四章桩基础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第三节板桩 第四节钢管桩 第五节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第六节木桩 第七节工程验收 第五章地下连续墙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墙体施工 第三节工程验收 第六章沉井和沉箱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沉井 第三节沉箱 第四节工程验收 附录一轻便触探“检定锤击数”试验方法 附录二硫磺胶泥的配合比和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附录三建筑物和构筑物沉降观测要点 附录四选择锤重参考表 附录五施工记录表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地基与基础工程中有关土石方、砖砌体、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工程,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按国家标准《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3-83)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O4-83)的规定执行。 铁路、公路、水工建筑和矿井巷道工程等有特殊要求的地基与基础工程,应按有关的各专门规定执行。 第1.0.2条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具备下列资料: 一、施工区域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并应附有原有地下管线和其他障碍物的资料; 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四、必要的试验资料。 注:施工时如发现实际情况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符时,应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第1.0.3条在邻近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施工前,必须了解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原有结构及基础等详细情况; 二、地基与基础施工,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和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第1.0.4条地基与基础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制品等的品种、规格、标号和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1.0.5条地基与基础工程,必须在完成准备工作及所需施工机械设备和管线安装妥善,并经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施工。 第 1.0.6条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轴线定位点和水准基点,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并经常复测。 第1.0.7条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对隐蔽工程应进行中间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完工后,应按本规范的规定进行验收。 第1.0.8条地基与基础工程在冬期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现场道路和施工地点的冰雪,必须清除; 二、影响施工的冻土应挖除并采取防冻措施; 三、冻结的材料,不得使用。 第1.0.9条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参照本规范“附录三”执行。 第1.0.10条采用本规范时,有关岩石与土的分类及鉴定,应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勘察规范》(TJ21-77)有关规定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