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风险和规避措施

证券市场风险和规避措施
证券市场风险和规避措施

证券市场风险和规避措施

1.证券市场风险的内涵。证券市场风险一般是指在证券经济活动中,由于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造成了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对于投资者来说,会造成预期收益值和实际收益值之间的落差,因此为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带来一定的影响。证券市场的风险因素则是指造成证券市场风险的一些原因,对于任何风险事故来说,这种造成风险发生的条件和原因都被称作是风险因素,正是由于这些证券市场风险因素对证券价格产生复杂的和连续的影响,造成证券市场不规律,产生风险结果,造成证券主体资产的贬值以及对经济主体带来损失。2.证券市场风险的类型。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信用风险,是指证券持有人没有按时支付给投资者其应得的本息,因此造成了投资者的损失;二是道德风险,是指上市公司为了谋取利益,采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投资者,使投资者也受到了利益损失;三是交易过程风险,是指由于投资者自身的或者是证券公司的工作失误,在交易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这对投资者和证券公司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四是违法违规风险,是指证券公司在交易中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给投资者带来了利益损失,这对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证券市场风险在本质上就是指证券市场价格的不正常

波动,从而造成了证券投资者的损失。证券市场风险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系统性风险,即在证券市场中所有证券企业都需要面对的一些风险,比如国内外经济变化、政治制度变化等事件造成的风险,其特点是如果证券市场出现了价格波动,那么会对所有的投资者造成影响;二是非系统性风险,则是指某一证券企业其自身原因所带来的风险,其特点是风险常常是由特殊情况所造成的,并且其影响只针对证券或企业。在当前的证券市场中,有许多不同的风险因素存在,而造成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在证券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是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减少供应或增加资金时,证券市场的价格会出现上涨,反之,当增加供应或减少资金时,证券市场的价格会出现下降,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系也越来越复杂,因此一些非供求因素对于证券市场的价格也带来了影响,从而造成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增加了证券市场风险。2.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较小,因此一些上市公司的质量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制度相对落后,企业的管理存在很大缺陷;二是企业发行股票主要是为了谋取利益,而并不重视对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三是很多企业存在账目不清等现象,造成投资者利益受损。除此之外,

在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信息披露不规范、信息披露不主动、信息披露不连续以及信息披露不真实等现象,造成我国证券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很低,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从而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3.不重视对投资者的保护。在我国当前的证券市场中,对于投资者的保护机制并没有得到完善和提升,因此应当对其加以改进。首先应当加强对投资者专业知识的教育,使其能够对证券市场相关的额知识和法律制度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明确证券市场中存在的风险,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评估,规避风险;其次是加强对投资者诉讼的支持,当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受到欺诈等,可以帮助其采取合理的诉讼方式,获得相应的赔偿;最后是建立必要的赔偿机制,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投资者的参与度,减少其在证券市场交易中面临的风险。4.证券市场监管不力。对证券市场进行有效监管,是实现证券市场风险规避的重要举措,任何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管,合理的监管能够使市场的发展更加稳健,并且能够有效保障投资者的权益。我国当前证券市场的监管还存在缺陷,在监管理念和监管措施上都存在不足,因此应当对其加以重视,并且对我国的监管体制不断进行完善,实现对证券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

1.改善证券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证券市场

发展比较晚,并且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体制和结构上的问题,因此可以向国外的证券体制进行参考和借鉴。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结构以及证券投资风险的研究,可以建立多层次的证券交易市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场,另外,政府部门也应对证券市场进行合理干预,既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扶持,也不能有太多的干预。为了实现我国证券市场组成和发展的多样化,应当建立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调节证券市场的竞争环境,从而能够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降低证券市场风险。2.加强证券市场监管。证券市场的有效监管对于实现证券市场的提升和风险的有效规避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不断地创新和实践中,才能够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进行提升,并且对于相关的机制加以完善,从而能够保障证券市场监管力度的提高。另外,在证券市场监管中,应当重视对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保障证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从而提高企业形象。3.树立诚信观念。在证券企业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中,树立诚信观念,建立起一个诚信交易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复杂化,以及证券市场竞争的激烈化,谁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保障的交易平台,谁就能够在证券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因此,证券企业应当重视诚信交易,在交易的每个环节中都应当保障诚信,并将这种观念融入到证券市场发展的每个方

面,从而能够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证券市场的发展,并且随着证券市场业务的不断拓展,也使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世界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也带来严重的影响,造成了证券市场风险的不可预估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完善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规避措施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应当重视证券体制的改善以及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加强,证券企业在经营中也应树立诚信观念,从而实现证券市场的稳健发展。

[1]徐喜波.论我国证券市场风险应对机制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5,:94-95.

[2]焦焜.精神损害赔偿的法理依据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

[3]孙鹏.证券市场风险问题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6.

[4]李艳,曾海蓓.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法律防范[J].经营管理者,2009,:125~126.[5]王坦.透析当前证券市场风险现状[J].吉林金融研究,2008,:13~15.

[6]李巍.中国证券市场风险及防范[J].中国科

技信息,2008,:181~182+184.作者:王蕴洁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

证券投资学课程论文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名称:《证券投资学》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任课教师: 论文评分: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XXX 学号:xxxxxx 【摘要】: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的,不成熟的市场,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发展成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但是还存在功能错位,监督乏力等诸多问题。本文将从我国证券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目前主要存在的一些 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对策,监管 1.证券市场的概念以及其发展背景 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各种有价券发行和买卖的场所。证券市场通过证券信用的方式融通资金,通过证券的买卖活动引导资金流动,有效合理的分配了社会资源,支持和推动了经济发展,因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和基础,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证券市场具有投机性强,风险性高的特点,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经济的全局和社会的稳定,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已由过去单一依靠货币市场经济体系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进程,集中体现了传统体制改革的困难和整个经济运行中的矛盾。

目前的情况是,探索有效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找到战略性的发展思路。但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入市和退市难 (1)证券发行核准制形成了较高的准入门槛 我国目前对证券的发行实行核准制,以前的审批制有了较大进步。所谓核准制,是指证券发行审核机关对证券发行申请只作形式审查,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 形式要求,应予以登记核准的发行审核制度,而审批制,不仅要求发行人公开发行申请文件,文件格式符合法律,证券管理机构的规定,并对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发行人的资信,营业状况,发展前景,所发行的证券的数量,价格等进行实质审查。 而西方世界对证券发行普通实行注册制,注册制,就是证券发行公司在公开 发行证券,募集资本之前,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向证券主管部门申请注册登记, 并提供与证券发行有关的材料。 而我国的核准制将证券发行的决定权掌握在政府手中,也就是由政府配置资本市场资源,扭曲了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从而形成了资本市场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大量符合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因为过不了发行审核委员会这一关而被关在证券市场大门外。 (2)证券市场中“政府市”的存在加剧了证券市场的波动 股市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政府不应该过多地干预股市,我国“政策市”(政策市是指利用政府来影响股指的涨停)的存在,加剧了证券市场的波动,在证券交易市场上政府通过各种手段直接干预证券交易市场的做法扼杀了市场机制的正常工作,使得证券交易价格不能真正反映有价证券的供求关系,导致市场效率的下降。 监管部门缺乏独立性,监管体系功能发挥不充分,不到位虽然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明确了证监会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地位,由于证券市场监管主体较多,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涉及证券业务的行政部门出了中国证监会之外还包括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在管理权力方面容易造成了部门之间权力重叠,导致了中国证监会缺乏权威性。另外,

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体系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资本市场,证券公司作为那个市场的要紧参与者,由于其在证券市场上同时担任多种角色(发行中介、交易中介、投资者、融资者、信息提供者等)而处于证券业的核心位置,从而成为证券业风险的聚合处和汇合点。现代证券公司的业务具有高信用性、高流淌性、高预期性、高虚拟性的特点,使得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 弹指一挥间,中国的证券市场差不多走过了二十五年的进展历程: 一、第一时期:八十年代的萌芽期 股票发行和证券公司成立。从1980年8月人民银行抚顺支行代理企业发行211万元股票,1986年8月沈阳信托投资公司领先开办窗口交易,代客买卖股票和企业债券,到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下拨资金组建33家证券公司,财政部同时也组建一批证券公司。在深沪交易所诞生之前,新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十年漫长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风险要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市场规则不完善,从自发发行股票到分散交易都面临着市场规

则的建设问题;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刚刚成立,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的监管主体不是专门明确。1985年国家紧缩银根,国务院开始关注资本市场建设。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1988年大中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开始试点,由于市场中介没有完善,深圳市场推出的深圳进展银行和万科公司的股票却发不出去;同时证券市场自发分散交易带来的弊病差不多显露无疑,缺乏法律规范治理,透明度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爱护,对社会安定差不多造成不良阻碍。 二、第二时期:九十年代的建设期 (一)交易场所的建立和市场基调的确定。1990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相继诞生,从此结束了各自为政、分散交易的时代,标志着证券市场由自发分散走向集中统一规范发行和交易的新时代。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解决了中国证券市场姓“资”姓“社”的相关争论。 (二)监管体制的建立。1992年各地股份制公司专门快地进展起来,出现了新一轮股票热。同年8月11日,深圳发生了“8·10事件"(即深圳以发售认股抽签表的方式发行5亿元新股,由于一些网点组织工作有问题,造成多数售表点秩序混乱,并发生冲突),国务院紧急做出反应,成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

浅论证券市场风险防范及价值投资

浅论证券市场风险防范及价值投资 股市风云变幻,有涨就有跌,有赢家也有输家,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任何一个准备或已经参与证券市场当中的投资者,在具体的投资品种面前,在做出操作选择之际,都应认清、正视收益与风险的辩证关系从而树立风险意识。 一、认识和防范风险 树立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观,有必要对现存的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来看,证券市场风险主要包括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和交易过程风险三大类。 1、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又叫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种因素会对所有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汇率的波动,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动等,都会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对于证券投资者来说,这种风险是无法消除的,投资者无法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进行证券保值。这就是系统性风险的原因所在。系统性风险的来源主要由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等宏观因素造成。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政策风险 指政府有关证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法规、举措出台,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可能会造成证券收益的损失,这在新兴股市表现得尤为突出。经济政策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公司利润、债券收益的变化;证券交易政策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证券的价格。 2)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 指证券市场行情周期性变动而引起的风险。这种行情变动不是指证券价格的日常波动和中级波动,而是指证券行情长期趋势的改变,它可分为:看涨市场或称多头市场、牛市和看跌市场或称空头市场、熊市两大类。证券行情随经济周期的循环而起伏变化。在看涨市场,随着经济回升,股票价格从低谷逐渐回升,随着交易量扩大,交易日渐活跃,股票价格持续上升,升至很高水平后,资金大量涌入并进一步推动股价上升,但成交量不能进一步放大时,股价开始盘旋并逐渐下降,标志着看涨市场的结束;看跌市场是从经济繁荣的后期开始,伴随着经济衰退,股票价格也从高点开始一直呈下跌趋势,并在达到某个低点时结束,在看涨行市中,几乎所有的股票价格都会上涨:在看跌行市中,几乎所有的股票价格都会下跌,因此,盲目的股票买卖不可取。 3)利率风险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脚步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十几年来,证券分析师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普及证券知识、推动理性投资和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前,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正面临国内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同业竞争的双重挑战,这一新形势既蕴藏着发展的新机遇,又急切呼唤着新的改革。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是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以管理部门实现监管为标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84—1991)。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的萌芽和孕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开始,管理层、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全国性的有形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在一些大城市一级半市场上,开始有人研究股市行情,传递信息,指导操作,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证券咨询群体。

第二阶段是自发阶段(1991—1998)。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飞速发展阶段,也是管理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证券市场成立之时,为适应证券公司的需要,证券咨询部门纷纷成立,最早是从券商的客户服务部门开始,准确地说是营业部对股民进行的“入门指导”,离严格意义上的咨询业务相距甚远。在这一阶段,证券市场刚刚成立,投资者还比较陌生,此时,证券分析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入门指导”的作用。接着,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由于证券市场投机风气弥漫,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基本上是建立在对“政策”“、庄家”、“内幕消息”等概念上,为迎合投资者投机的需要,各类“股评家“”股评人士”“、市场人士”、“证券研究员”活跃在证券交易所和各种新闻媒体之上,新闻媒体也推波助澜,而且市场缺乏政策监管。在这种大环境下,证券分析师行业出现了大量的违规行为。 第三阶段是规范发展阶段(1998—至今)。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规范发展的阶段,各类管理法规和条规相继出台,管理部门开始监管。面对证券咨询业的放任自流和大量违规行为的出现,监管层开始引起注意,1998年4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公布并实施,开始对从业机构和人员实行资格审查,加上其后颁布执行的《证券法》,中国证券咨询监管法规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香港同类法规还要严格。2000年7月16日我国颁布实行了《中国

证券市场风险防范与治理

提纲: 本文以上市公司信用缺失的表现,对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危害,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为理论指导,并联系我国证券市场的中国特色实际分析,提出一些对证券市场风险防范与治理的办法。具体安排如下: 一、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 (一)股权结构纷繁混乱; (二)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 (三)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存在大量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恶劣影响; 1、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 信息披露不及时。 (2). 信息披露虚假。 (3). 信息披露不公平,对市场传闻不做必要的澄清 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所带来的影响 (1). 破坏了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 (2). 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3). 形成了内幕交易的温床。 (四)证券市场的进入退出机制不健全; (五)证券监管组织体系缺乏以及监管薄弱甚至是监管不到位; 1. 监管法规不完善 2. 监督体系不完备 3. 违规处罚不及时、不严厉 二、如何改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一) 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及运作。 (二)强化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的作用。 (三)提高监事会的地位,保证其财务监控作用的发挥。 1. 借鉴和参考双层制董事会模式 2. 赋予监事会内部财务审计的权力 三 、防范市场风险与治理 (一)制定更加严格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

1. 诚信准则。 2. 持续准则。 3. 对称准则。 4. 敏感准则。 (二)加强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的监督 1. 财政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应从两个方面加强监督 2. 会计师事务所监督 3. 社会公众监督 (三)完善上市公司违规处罚的法规。 (四)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 1. 《证券法》的某些内容已不适应证券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急需修改、补充。 2. 需要进一步修改和需要尽早出台的相关法律。 3. 与《证券法》相配套的规章、条例的缺乏。 (五)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 (六)按市场方法完善证券发行监管制度。 1. 改革审批制,建立由证券公司保荐的企业股票发行与上市制度。 2. 实行一定上市资格标准下的上市资格审查核准制 3. 新股票发行价格、企业债券利率主要由市场力量决定,实行竞价发行 4. 建立证券市场平准基金 证券市场风险防范与治理 【摘要】: 开放与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本文着重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分析入手,剖析证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证券市场的风险防范与治理。 【关键词】:证券市场;现状分析;风险防范 【正文】:

我国证券市场风险及防范治理

我国证券市场风险及防范治理 摘要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建立起来的,其最初目的是为国企改革服务,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到如今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时间。作为证券市场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这是由证券市场本身的性质确定的。中国证券市场作为新兴的证券市场,目前正由不成熟向成熟阶段迈进,其既具有作为一般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具有其独特的有别于成熟市场经济下证券市场的高系统性风险。中国证券市场作为我国新兴的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必不可少的资本市场的一员,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消除其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证券市场风险进行概述,然后介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情况,对证券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对风险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证券市场风险管理办法提出了改进。 关键词:证券市场风险防范治理

目录 一、引言 (4) 二、证券市场风险概述 (5) (一)系统风险 (5) (二)非系统风险 (5) 三、我国证券市场情况 (6)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产生 (6)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6) (三)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作用 (6) 四、证券市场结构分析 (7) (一)证券市场的参与者 (7) 1.证券市场的主体 (7) 2.证券市场中介 (7) (二)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 (7) 1.证券市场监管及其方针 (7) 2.对证券市场监管的意义 (8) 五、证券市场风险现状分析 (9) (一)上市公司风险 (9) (二)证券公司风险 (9) (三)证券市场结构性风险 (10) 六、证券市场风险管理办法及改进 (11) (一)上市公司风险风险管理办法 (11)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风险防范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风险防范问题的思考 摘要院本文就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存在的风险防范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为 如何正确的进行证券市场风险规避提出一些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s of China's stock market faces risk preventio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how to properly conduct the stock market risk aversion. 关键词院证券市场;风险防范;对策思路Key words: stock market;risk prevention;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院F832.5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8-0174-020 引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新兴的市场国家,各方面都处在开始阶段。我 国的证券投资市场更是如此,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不 能有效的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投资风险。银行的利率、通货膨胀、股市价格都可 能造成证券投资市场的风险发生。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也可能影响到市场价格,从而增加投资者的风险。 为了应对证券市场存在的各种风险,投资者应具备证券投资的经济学知识, 了解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以及市场规律。证券投资者只有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了 解投资市场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才能科学、合理防范投资风险。证券投资者要 想在既充满机遇又充满风险的证券投资市场保持不败之地,必须得保持冷静的头脑,把资金投入到最具市场潜力的地方。 1 证券市场风险的内涵和特征1.1 风险的内涵风险的含义非常广泛,在社会 经济的各项活动中到处都是风险,人们经常将风险与各种危险、不确定性、各种 损失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三者之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所以,风险是一种对预 期的后果估计中较为不利的一面。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可测性、不利性、同利益之间存在着对等性等基本特征。 1.2 证券市场风险的内涵根据前面对风险的定义,学者们对证券市场的风险 做出了不同的定义,普遍认为:证券市场风险是实际收益对期望收益的偏离,是 资产价值的损失,是收益的不确定性。由于在证券市场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最终导致证券资产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 1.3 证券市场风险的特征从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来看,证券市场风险主要包括 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和交易过程风险三大类。系统性风险,又叫不可分散 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种因素会 对所有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对于证券投资者来说,这种风险是无法消除的,投 资者无法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进行证券保值。这就是系统性风险的原因所在。 系统性风险的来源主要由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等宏观因素造成。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或可回避风险,指只对某个行业或个别公司的证券产生影响的风险。 单个股票价格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重大事件密切相关。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市场销售、重大投资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公司的股价走势。这种风 险主要影响某一种证券,与市场的其他证券没有直接联系,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 投资的方法,来抵消这种风险,若投资者持有多样化的不同证券,当某些证券价 格下跌,收益减少时,另一些证券可能价格正好上升,收益增加,这样就使风险 相互抵消。交易过程风险,即投资者由于自己不慎或券商失责而遭致股票被盗卖、资金被冒提、保证金被挪用等风险。

我国证券市场现状

目录 一、引言 (1) 二、我国证券市场现状 (1) 2.1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 (1) 2.2我国证券市场发行规模.. (2) 2.3投资队伍壮大以及交易额增加 (2) 2.4证券市场监管法制化 (3) 三、市场存在的问题 (3) 3.1新股发行制度不健全 (4) 3.2市场监督力度不够 (4) 3.3证券市场缺乏诚信 (5) 3.4我国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 (5) 四、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措施 (5) 4.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5) 4.2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 (6) 4.3完善法规体系,加大处罚力度 (6) 4.4加大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7) 五、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趋势 (7) 5.1制度创新全面推进.. .................................... (7) 5.2产品创新将系列化 (8) 5.3市场机构创新发展 (8) 5.4证券市场国际化 (9)

一、引言 证券市场是通过有效的竞争买卖证券的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几十年的飞跃发展 在交易品种、市场容量、交易手段、监管规则以及清算体系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百余年的历程,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回顾十五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如下几个重要特点。 1、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证券市场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起步的,经过多年努力,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轨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我国早期的股票发行制度为行政审批制。2000年3月,中国证监会开始正式实施股票发行核准程序。证券发行制度由此从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由审批制转向核准制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场深刻变革,它大大加强了证券公司及各类中介机构的责任,为提高证券市场的透明度、维护“三公”原则、规范股票发行和上市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制度前提。 ②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逐步规范。经过15年的发展,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建立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颁布了禁止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行为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同时还通过一系列法规条例对上市公司的红利分配作出了规定, 等等。同时,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从网上发行技术手段、上市审批制度、交易清算制度、席位和账户管理、行情发布和通讯方式等方面对市场进行管理。所有这些,有力地促进了证券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的规范。但是,像杭萧钢构、S T长运之类的,各种形式的坐庄,操纵股价的不规范行为还屡见不鲜。

关于证券市场风险的论文

论文(报告)正文: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一、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的总体特征 证券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影响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发生变异,引起证券市场价格非理性波动,从而使市场参与主体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证券市场风险可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处于同一市场中的所有证券市场共同面临的、由整个经济或者政治形势的变化所造成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则是指存在于个别证券的、由某一个行业和企业的自身因素所带来的风险。系统性风险有两个特点:一是证券价格波动对所有投资者都起作用,二是投资者无法通过投资组合方法消除系统性风险,投资者规避系统性风险的手段主要是采用同一交易品种在相同时间内的反向操作技术,即风险对冲是降低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方法。非系统性风险有三个特点:一是由特殊因素引起的,二是只影响个别证券的收益,三是可以通过投资多样化来规避。 目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一方面,旧的计划体制依然在社会经济的许多领域发挥着种种作用,干扰甚至阻碍着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另一方面,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脱胎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尚不能有效地规范和调节自身的运行,使得中国证券市场不仅具有成熟证券市场所具有一般风险因素和证券市场发展初期的特殊风险因素,更具有经济转轨时期特有的体制性风险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剧烈 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受市场供应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响,任何减

少供应和资金增加的因素,将导致价格是上涨的的变化,反之,任何增加供应或减少资金流入的因素,将导致价格下跌。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对市场价格的变化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使投资市场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预料。 2. 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加剧投资风险 中国的上市公司普遍质量低下,投机价值远远超过了投资价值。这其中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首先,中国许多上市公司并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保留了旧体制的不少缺陷。其次,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动机不纯。第三,欺诈广大投资者。上市公司通过做假账来美化自己的业绩。第四,国有股权的主导地位和所有者缺位。 3.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公开化程度低,信息披露不完善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信息披露非主动性。第二,信息披露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第三,信息披露的滞后性和不连续性。第四,信息披露的虚假性。 4. 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不足 实行监管的目的,就是要减少市场摩擦,降低交易成本,防止垄断、操纵市场和欺诈行为的发生,减少市场风险,维护市场秩序。证券市场是一个需要实行监管的市场。然而,过紧的监管会引起市场参与的减少,抑制市场活跃度和创新概念的推出,增加交易成本。而过松的市场监管则会纵容欺诈行为和市场操控,损害投资者。我国证券监管者的问题体现在:第一,监管理念与市场要求存在偏差。第二,监管体制尚未健全,行业自律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健全证券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一)完善风险防范的制度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虽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市场发育和政府行为的探索性和渐进性特点,政府风险防范仍然存在制度性缺陷,突出表现在:缺乏市场避险机制,退市机制不够完善和投资者保障机制不健全、运行不到位等方面。因此,我们必须以新的理念,有针对性地强化制度性建设,形成完善的市

证券公司风险来源与业务风险点

十多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公司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但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证券公司在经营和管理上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现阶段我国证券公司的审计属于一项高风险的审计。因此注册会计师很有必要了解证券公司的来源、特点风险和具体业务的风险点。证券公司风险的主要来源(一)违规风险我国证券业自身发展的时间不长,国家对证券行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证券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一些条款或规定不切实际,缺乏可操作性,使得证券公司违规成为普遍现象。加之缺乏处罚手段,处罚力度不够以及巨大利益的驱使,使得许多证券公司无规不违,造成证券公司审计存在相当的违规风险。(二)管理风险我国长期以来,对证券公司实行严格的资格管制,证券公司的数量增长缓慢,竞争相对较小。而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给证券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特别是一、二级市场的巨大差价,使证券业成为暴利的行业。证券公司利润来得太容易的同时造成缺少压力,不思进取。加之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内部管理又漏洞百出。正是由于证券公司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1月31日出台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旨在通过强制的手段,加强证券公司的管理,促进证券公司的规范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证券市场的安全与稳定。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证券公司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也是证券公司审计中的一大风险。(三)规模风险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已拥有100多家证券公司和2600多家证券交易营业部,但证券公司普遍规模偏小,所有的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尚不足2000亿元人民币,而国际上知名的美林证券公司一家的总资产就超过了2000亿美元。规模小,总体实力弱,业务单一,使得证券公司抗击风险的能力低。(四)政策风险我国股市发育尚不成熟,证券公司很大程度上是靠政策吃饭。而证券业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和多变,给证券公司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新股发行方式、佣金比例、印花税的改变以及每一次的政策利好、利空,都直接影响到交易量,进而影响到证券公司的收入。(五)业务风险我国的金融体系实行分业管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各有各的业务范围,不得随意跨范围经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分业管理又属于一种比较落后的体制,其直接结果便是金融机构特别是证券公司业务单一,发展缓慢,运营成本高,除经纪业务外,均为高风险业务,如资产管理、自营业务。(六)税务风险因证券公司的所得税率执行的是33%的金融企业所得税率,税率较高。特别是国家对合并纳税进行重新规范以后,各证券营业部必须单独在其经营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更加重了证券公司的所得税负担。一些证券公司千方百计逃税。一些证券营业部或将收入转到亏损的总部或营业部,或将收入转到对证券公司的所得税有优惠政策的城市的营业部,而在经营所在地不办理任何手续,以达到隐藏经营收入和其他应税收入的目的。并且证券公司个人收入普遍较高,公司平时还经常采取将薪金与奖金分开申报等手法偷逃薪金收入税款。[!--empirenews.page--] (七)盈利风险我国目前证券公司和证券营业部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分布过于集中。100多家证券公司大部分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而证券交易营业部的分布则更为集中,几乎所有证券公司都有营业部在上海或深圳。外资证券机构在我国设立的代表处共有61家,地点也全部都设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使得证券营业部区域性的竞争相当激烈。由于管理层的一些限制,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难于扩大,服务项目无法增加,服务手段也得不到提升,相互之间的竞争不得不向低层次迈进,而且越陷越深。很多营业部不惜采用佣金返还和高档装修来抢夺客户,营业成本不断升高。证券公司审计的特点由于我国证券行业存在着诸多风险,使得证券公司审计有着一般审计所少有的特点。(一)审计范围容易受到限制在证券公司审计中,特别是当审计涉及其违规业务时,公司常以客户资料需要保密为由,不提供或少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如:(1)交易系统数据。公司往往不允许审计人员查阅交易系统电脑数据,或者只提供有限的一些字段或账号的数据。(2)函证。公司往往以函证会给客户造成不良影响而不同意函证。即便函证,回函率也极低。(3)合同协议。公司往往不愿意提供或有意隐瞒其与客户签定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证券的发展历史 1990年我国在上海、深圳创建证券交易所,时至今日已有30年。伴随着30余年的发展和创新,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发展(王国刚,2019)。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持续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强势的经济力量成功占据了国际市场的重要地位,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进一步显著扩大(王年咏,2005)。主要表现为境外投资者转移资金到中国,并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资金投资(王叙华,2006)。另外国内不少大型企业同样也在国外设立了投资机构(皮六一,2013),特别是我国已执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下,不少企业试图进一步扩大海外投资市场。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宋承国,2010)。 以港股为例,截至2018年12月31日,港股累计成交25.06万亿港元;2018年平均日成交1,014.3亿港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上升27%(郭田勇,2018)。香港市场上市公司共2315家,总市值299,094 亿港元(巴曙松,2014);主板标的1947只,总市值297,232.17亿港元,创业板391只,总市值1861.83亿港元(赵新江,2014)。中资股1146只,占上市公司数量49.5%,占港股总市值67.5%。 H 股267 只,总市值59,420.1亿港元;红筹股164 只,总市值53,772.2 亿港元;中资民营股715只。中资股总市值占比约为67.5%,中资股成交金额占总成交金额的79.1%(李蒲贤,2007)。截止目前,港股总市值位列全球第六,国际化程度高交易品种多样,中资股占比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董毅,2004)。 恒生指数于1964年由恒生银行创制,该指数通过前一个收盘指数经流通市值加权后得到,反应了香港股市重要行情(BM Ho,2001)。该年指数设100点为基点,并选出33 家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成分股。1985年,恒生指数以板块进行划分统计,衍生出恒生金融、恒生公用事业、恒生地产、以及恒生工商业指数。截至目前,恒生指数成分股共有50只,其中地产板块有10只标的进入恒指成分股的计算中,为11 大板块之首(Correspondent,2020)。恒生指数的特点在于,指数包含在香港本地上市的市值最大以及成交量最活跃的标的(包含红筹及H股),同时所有成分股均设有10%的比重上限(刘明彦,2008)。 然而在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市场中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到位、退市规则和企业诚信问题导致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中出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何解决,便是本文需要讨论的话题。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现状分析 2019年底由于新冠肺炎的突然爆发,导致所有机构对权益市场预期悲观,活跃度回落,券商盈利前景不确定性增加,板块跑输市场,2020年1-5月整体业绩+14%。但是随着证词红利的叠加和新冠肺炎后经济的复苏,券商即将引来边际改善(吴涵,2016)。 在全球疫情的冲击下,市场情绪整体悲观,上半年泸深300最大跌幅7.9%,交易额持续回落,券商盈利前景不确定增大,流动性持续宽松,1-4月债市上涨明显,政策整体超预算,未能对冲主要矛盾。相比2019年同期,券商板块1季度固执处于相对相对高位。 1.面对疫情,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进展加快 2020年以来,一系列政策加速落地,涉及再融资、创业板IPO、财富管理、

证券市场风险

证券市场风险 证券市场是高风险的市场,其风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冲击极大。 各国政府都把风险防范作为证券监管的重要目标。本文拟对《证券法》实施以来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行业实行分析。 一、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行为评价 我国政府防范风险的行为特征,是在证券市场发展进程中持续探索并 逐步形成的。在经济体制转轨中诞生和发展的我国证券市场,绝大多 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有先天性“缺陷”,不规范运作比较普遍,90%以上的中小投资者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从而决定了我国证券市场的风 险防范难度较大。所以,防范证券市场风险,保证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证券监管的首要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证 券市场10年的发展历史,也是风险逐步积累与防范、控制、化解持续 交替的历史。以《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分界线,政府防范市场风险 的行为,基本上能够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证券市场建立到1999年上半年。风险防范的重点在于 对二级市场波动水准的直接调控。具体手段包括行政干预、增加股市 供给、借助舆论工具及税收等手段直接调控股市。如1994年7月底的“三大政策”救市,1995年停止国债期货交易,以及1996年下半年至1997年上半年的一系列政策调控。这个时期,政府风险防范行为的目 标在于建立相对稳定的政策调控机制。因为政府行为的巨大强制性, 在市场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第二阶段,自《证券法》颁布至今。风险防范的重点已不再局限于二 级市场,而是开始注重研究风险的根源,并对市场各参与主体的行为 实行规范。这个时期,政府防范市场风险的理念已经开始发生转变, 并逐步理解到:证券市场各参与主体是市场的风险主体,主体行为的 不规范是市场的风险源。所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便成为政府防范 市场风险的必然选择。具体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周边国家和地区近年的证券市场风险案例介绍

周边国家和地区近年的证券市场风险案例介绍 来源:中国证券报2007-07-30 08:55 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教育中心 每一个新兴市场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在十几年的时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走完的道路,快速发展同时不得不需要面对和解决各种各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但是市场的“后起性”使我们能够通过分析周边国家和地区近年证券市场风险产生的背景、过程、后果和原因等,让投资者清醒地认识到股票市场出现泡沫的风险和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一.1990年台湾股市风险 <1>发生背景 自上世纪50年代,台湾政府大力发展纺织工业,积极鼓励出口。美国、日本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台湾转移,台湾因此而逐步建立起一个以出口加工区为依托,以轻纺、家电等加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支柱,带动了岛内经济的高速发展。1951年—1987年,台湾年均经济增长达9%,为世界之首,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模式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1988年底,台湾外汇储备达76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是当时人均外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但与此同时,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急剧增加,不断对日本、台湾等顺差经济体施加压力,迫使这些经济体实施货币升值。台湾货币当局对新台币缓慢升值,上百亿美元的国际投机性资金在升值预期下,开始大举流入岛内。 由于岛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岛内居民财富快速增长,储蓄率不断升高。1981年台湾国民储蓄额为5530亿元新台币,1987年达到了1.2万亿,平均每年递增21.46%,一度占到台湾GNP的38.5%。 新台币升值导致境外热钱流入,加之多年沉淀厚积的高额储蓄额因利率不断走低而从银行体系外流,造成岛内游资充沛。在投资渠道缺乏之下,大量资金流入股市,股市大涨。 <2>主要过程 台湾股票加权指数自1986年10月17日台湾有股票市场25年后首次突破1000点,从此便出现了全球罕见的加速屡创新高的牛市行情。不到9个月,指数跃上2000点,随后的2个月内,指数接连突破3000点和4000点。虽然1987年全球股灾也同样重创台股,指数重挫51%,到1987年12月跌至2298点,但台湾牛市行情远没有结束。 1988年6月,台指反弹突破5000点大关,7月突破6000点,8月涨至8000点。9月,台湾“财政部”为抑制股市泡沫出台征收资本利得税政策重创市场,指数至年底跌到5000点以下,岛内股民一度要求台当局为股市下跌负责。由于台币升值趋势未变、市场热情并没有减弱,开户人数由1985年的40万户增至1988年底的160.6万户。1989年6月上半年指数快速收复失地,创9000点新高,并在随后的几天内突破万点。1990年2月,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 这种前所未有的泡沫式疯涨使得台湾股市成为一个不产生实际价值和合理资源配置功能的赌场,任何一个人采取随机选股策略都可以获得平均8.5%的月回报率。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 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 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个人证券投资风险规避

2、正确认识证券市场的风险 证券市场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高级组织形态---虚拟经济的表现。之所以称证券市场是高风险市场,是因为证券价格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不确定性,这是由证券的本质及证券市场运作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A、证券的本质决定了证券价格的不确定性。从本质上说,证券是一种价值符号,其价格是市场对资本未来预期收益的货币折现,受到政局、利率、汇率、通胀、行业背景、公司经营、投资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准确估计,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以它为交易对象的证券市场从一开始就具有高风险性。 B、证券市场运作的复杂性导致了证券价格的波动性。各国证券市场历史表明,股票价格围绕内在价值上下的波动过程,实际也是市场供给与需求之间由不平衡到平衡、由平衡到不平衡的循环往复过程,市场参与者利益不同,内部运作机制各不相同,不同的时间段,带来不同的价格平衡。 C、投机行为加剧了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在证券市场的运作过程中,投资与投机很难做出明确的界定,并且虚似经济的不确定也允许投资与投机的转化。资本总是追逐利润的,投机资金的进退加剧了市场价格波动。当投机行为超过正常界限,变成过度投机,则市场风险突现。 D、证券市场风险控制难度较大。证券市场涉及面广、敏感度高,任何重大政治、经济事件都可能触发危机,对市场中的所有风险因素难以全面把握、控制。 3、证券市场风险的种类 投资者向证券市场投入资金,买入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一般的出发点是期待获得高过同期储蓄利息的投资收益回报,然而无论是成熟股市还是新举市场,价格波动总是客观存在的,投资者有可能在盲目投资之下,出现高位买进股票而股价下跌市值受损的局面,收益率未必能如最初所愿。低买高卖是理想的投资操作,然而在经济形势变化、趋势转向、公司基本面变化之际,投资者信心受挫而出现高买低卖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同时,由于对市场规则的不了解、对交易制度未尽心,也可能出现证券交易过程中蒙受不白之损失的情况。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现存的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和分类。从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又称系统性风险)和非市场风险(又称非系统风险)两种。 系统性风险 成熟的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政局的变化,汇率的波动,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动等,都会引起股票市场的波动。对于证券投资者来说,这种风险是无法消除的,投资者无法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进行证券保值,这就是系统风险的原因所在。系统性风险其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a、政策风险 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可能会造成证券收益的损失,这在新兴股市表现得尤为突出。经济、产业政策的变化、税率的改变,可以影响到公司利润、债券收益的变化;证券交易政策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证券的价格。因此,每一项经济政策、法规出台或调整,对证券市场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市场整体的波动。 b、利率风险 一方面,上市公司经营运作的资金也有利率成本,利率变化意味着成本的变化,加息则代表着企业利润的削减,相关证券的价值反映内在价值,必然会伴随着下跌;另一方面流入证券市场的资金,在收益率方面往往有一定的标准和预期,一般而言,资金是有成本的,同期利率往往是参照标的,当利率提升时,在证券市场中寻求回报的资金要求获得高过利率的

对证券市场风险问题防范的思考

对证券市场风险问题防范的思考 摘要 当代经济发展中,证券风险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在证券投资市场上,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证券市场价格风险等。本文主要探讨证券投资中的各种风险的测量及怎样防范风险从而降低风险的损害。 本文从数学的角度与证券投资角度来剖析这些风险的各种属性,运用统计学,运筹学等方面的知识来进行风险管理。阐述基于我国当前现状的视角下,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借鉴以探析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管理方案。 本文将首先从风险的定义开始论述,具体说明各种证券风险的分类与具体成因,让读者对风险这个专业术语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并初步提出一些风险管理的方法。 接着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在这里我介绍证券风险的测量与预测。我从测量与预测两个过程来阐述,这要涉及大量的数理统计的知识和若干相数学模型。 最后,我会对一些风险管理策略进行比较与选择,并介绍一些选择的原则和配合运用各种方法以达到风险管理的最大效果。 关键词:风险识别;风险测量;风险预测;风险防范策略Reflections on the stock market

risk prevention Abstract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equity risk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We invest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may encounter a variety of risks, such as foreign exchange risk, interest rate risk, credit risk, liquidity risk, market prices of securities and other risk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arious measurements securities investment risks and how to prevent risk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dam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vestment securities and mathematical point of view to analyze the various attributes of these risks, the use of knowledge of statistics,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other aspects to carry out risk management. Elaborated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quo of China's Perspective, by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risk management program. Then there is the core part of this paper, here I introduce securities risk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My two process from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to elaborate, this will involve a lot of statistics in the knowledge and some mathematical model. Finally, I'm on some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is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and introduce some selection principle and cooperate with using various techniques to achieve maximum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Keywords:riskidentification;risk;measure;risk;prediction;risk prevention strateg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