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高一期末复习--碱金属和卤族元素

高一期末复习--碱金属和卤族元素

知识网络

一. 碱金属元素

⑴结构特点

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

最外层电子

电子层数原子半径/nm 碱

锂Li3120.152

钠Na11130.186

钾K19140.227

铷Rb37150.248

铯Cs55160.265

同,其变化规律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⑵碱金属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a与O2反应

二. 卤族元素

⑴原子结构

结论: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最外层电子数为7,不同点是电子层数不同,其变化规律是随着原子序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⑵卤族元素单质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

F2 Cl2 Br2 I2

颜色: 浅黄绿色 黄绿色 深红棕色 紫黑色———————————————————→

颜色变深 熔、沸点: 气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

逐渐升高 密度:

———————————————————→

逐渐 增大

水溶性:反应 溶解 溶解 微溶 ———————————————————→

逐渐减小 ②化学性质 a 与H 2反应

结论:从F 2到I 2,与H 2反应所需要的条件逐渐升高,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b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棕红色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

静置

后,

液体

层,

上层

色,

下层

紫色

得出结论:Cl2、Br2、I2三种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由强到弱,

相应卤素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由弱到强。

重难突破

1. 碱金属元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⑴相似性

原子都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化学性质活泼,它们的单质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它们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及水反应。碱金属与水反应的通式为2R+

2H2O===2ROH+H2↑(R表示碱金属元素)。

典例1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B.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易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除锂外均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D.化合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答案】D

【解析】锂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且锂在自然界中也不能以游离态存在,

A、C项不正确;失去电子发生的是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

⑵递变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与O2的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更加复杂,如Li与O2反应只能生成Li2O,Na与O2反应还可以生成 Na2O2,而K与O2反应能够生成KO2等。

③与H2O的反应越来越剧烈,如K与H2O反应可能会发生轻微爆炸,Rb与Cs遇水发生剧烈爆炸。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CsOH的碱性最强。

典例2下列各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

C.熔、沸点:Li>Na>K

D.碱性:LiOH<NaOH<KOH

【答案】B

【解析】A中锂的活泼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B中还原性,K>Na>Li,但K不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Na,而是先与H2O反应;C中碱金属元素从Li到Cs,熔、沸点逐渐降低,即Li>Na>K>Rb>Cs;D中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LiOH <NaOH<KOH<RbOH<CsOH。

【总结归纳】

1.碱金属单质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钾反常),熔、沸点逐渐降低。

2.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1)相似性

原子都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化学性质活泼,它们的单质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它们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及水反应。碱金属与水反应的通式为2R+2H2O===2ROH+H2↑(R表示碱金属元素)。

(2)递变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还原性增强。

①与O2的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更加复杂,如Li与O2反应只能生成Li2O,Na与O2反应还可以生成 Na2O2,而K与O2反应能够生成KO2等。

②与H2O的反应越来越剧烈,如K与H2O反应可能会发生轻微爆炸,Rb、Cs 遇水发生剧烈爆炸。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CsOH的碱性最强。

3.元素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

2 卤素单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性

⑴相似性(X表示卤素元素)

卤素原子都容易得到一个电子使其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它们的单质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典例3已知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0族

B.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ⅠA族

C.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该微粒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为第17号氯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核外有18个电子,说明是Cl得到一个电子形成了Cl-。

典例4关于卤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卤族元素的微粒都易得电子 B.和F 同一主族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C.化合物中卤族元素都显负价

D.卤族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答案】B

【解析】卤族元素的阴离子如Cl -等不能得电子,A 选项错误;卤族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B 选项正确;NaClO 中Cl 为+1价,C 选项错误;从F→I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 选项错误。

① 与H 2反应:X 2+H 2一定条件=====

2HX 。

② 与活泼金属(如Na)反应:2Na +X 2点燃=====

2NaX 。 ③ 与H 2O 反应

a X 2+H 2O===HX +HXO(X =Cl 、Br 、I);

b 2F 2+2H 2O===4HF +O 2。 ④ 与NaOH 溶液反应

X 2+2NaOH===NaX +NaXO +H 2O(X =Cl 、Br 、I)。 ⑵ 递变性(X 表示卤素元素)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卤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②与H2反应越来越难,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即:

稳定性:HF>HCl>HBr>HI;

还原性:HF<HCl<HBr<HI。

典例5下列对卤素的说法不符合递变规律的是()

A.F2、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C.F-、Cl-、Br-、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D.卤素单质按F2、Cl2、Br2、I2的顺序颜色变浅,密度增大

【答案】D

【解析】从F→I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则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按F2、Cl2、Br2、I2的顺序颜色逐渐变深,密度也逐渐增大。

③卤素单质与变价金属(如Fe)反应时,F2、Cl2、Br2生成高价卤化物(如FeX3),而I2只能生成低价卤化物(如FeI2)。

④氢化物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酸性依次增强,氢化物中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HF的熔、沸点最高。

⑤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即酸性:HClO4>HBrO4>

HIO4,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

典例6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

B.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强

C.卤素单质的颜色从F2→I2按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加深

D.X-的还原性依次为F-

【答案】C

【解析】A项,F2与H2O反应为2F2+2H2O===4HF+O2,不可用X2+H2O===HXO+HX表示;B项,HX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D项,F2性质极为活泼,遇盐溶液先和水反应,故不能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卤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5)氢氟酸为弱酸,而盐酸、氢溴酸、氢碘酸为强酸。

典例7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H2化合能力:At2>I2

B.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C.砹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D.砹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氯单质

【答案】C

【解析】从F2到At2,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与H2化合能力逐渐减弱,A项不正确;由F2到At2,单质的颜色依次加深,I2是紫黑色固体,则砹为黑色固体,B项不正确;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C项正确;因氧化性Cl2>At2,所以At2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D项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