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及其启示

芬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及其启示
芬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及其启示

芬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及其启示

[摘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今我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也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难点。近年来,芬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在政府的重视、“均衡、平等”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特色教法、家长的择校观等方面都十分突出,给世界各国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同时,这也对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芬兰;基础教育;教育均衡

芬兰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教育有其鲜明的特色,尤其是它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更是独树一帜——谈到芬兰的教育,实则指芬兰的基础教育;谈到芬兰的基础教育,实则指芬兰的全国教育。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出现教育教学资源不均、教育投入不均以及教育观念滞后等方面的不足。目前我国正处在基础教育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期,因而研究芬兰的基础教育对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不无裨益。

一、芬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

(一)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重视教育,百年如一日”这是芬兰人由来已久的优良传统。多年来,芬兰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都在6%以上,教育开支在政府预算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社会福利的支出。以2008年为例,芬兰教育部的预算达到69亿欧元,占政府总预算的16%。[1]大致而言,中央政府对各类教育的投资比例为:基础教育占40%,职业教育占20%,高等教育占15%,成人教育和其他教育占25%。[2]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合理布局,中央政府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对全国各个地区按照“贫困地区多助,富裕地区寡助”的原则予以资助。

20世纪50年代末,芬兰教育改革委员会在其纲领中申明:“为所有公民提供相同的受教育机会以满足其教育需求是民主社会的根本原则。” [3]继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其教育公平更偏重于保证“每个人充分发展其能力,实现其愿望的平等的机会”。 [4]为此,他们不仅建立了水准一致的学校,而且在国民基础教育阶段,除了学费全免,政府还为那些偏僻学校免费提供计程车接送上下学,从而为偏僻学校的生源提供了保障。

(二)“均衡、平等”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均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芬兰是一个资源相对缺乏、人口相对稀少的国家,因此芬兰基础教育的理念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提供平等而优质的教育资源。从政府的“不让一个人落后”到教师的“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数代芬兰人一直在努力的实践着。他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性格与能力上可取之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这也正是我们经常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而这种教育理念在芬兰真真切切的落实着。

当世界上许多国家以“大量制造”的方式来教育下一代之时,芬兰却选择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发展,从回归人性最基本面,不鼓励、不强调从小就与人争,而是去启发、协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他们尊重每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强调教育应该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优势。

(三)注重“弹性教育”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芬兰,教育不强调“精英”而注重平等。他们认为凸显优秀学生和精英教育,并不会对整体教育带来最好的结果。在2006年OECD评量计划的57个参与国的学生中,没有通过PISA测验的比例超过20﹪,但芬兰学生受测的失败率却不到5﹪。[5]这种均衡的教学成效,不仅让学生在“人文”和“数理”两方面均衡发展,还显示出城乡与贫富之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小。

在芬兰的学校里没有后进班,只有引导班,对于这些后进生不但教育体系不放弃,同时老师们也期望学生不要放弃。其各个学校采取的都是“弹性”的学生分组,而不是按学生能力分组。这样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别当中,以因材施教的方式鼓励学生按照自身学习的能力,一起迈向最终学习成果的目标。这为学生提供日后成长的基础与学习能力进步的空间,最终求得学生共同、长足的进步。

(四)教师“先见林,后见树”的教学方法,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根基

教师是芬兰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不管是政府对老师的重视,还是老师自身对教育的忠诚,都体现着芬兰特色。芬兰教师得到教育制度的最大信任,他们取消督学与教师绩效考评、教师自主权至上。他们尽可能地不比较、不评分,对学生和老师都一样,用芬兰教育官员的话说:“我们的教师都一样好!” [6]

在OECD评比成员中,意大利、荷兰7至14岁间的学生1年平均上课时间为8000小时,而芬兰却只有5400小时,不到他们的7成。[7]在上课时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却能在国际社会评比中表现突出。这种卓越的教学效果,主要是由于芬兰的基础教育运用了多元的以及重视人性的教法与模式——“先见林,后见树”,希望能让孩子在渐进式多元化的教学中对整体的课程概念与教育目标的全貌有所了解,从而激发孩子学习上的兴趣。当他们养成有心持续学习之际,老师们再将具体的“树”一一经过整理后循序渐进的教学。[8](五)家长独特的“择校观”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潜在条件

芬兰的基础教育的学校无论大小,教育资源都是相对比较均衡的。在基础教育学校中,同一个城市有不同类型的学校,比如国际学校、法语学校、德语学校、还有芬兰自己的学校。国际学校主要是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提供教育的,条件相对较好。芬兰学生的家长并不是把孩子都送到国际学校,他们是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特长选择学校。

芬兰的学生家长没有盲目的追求和选择学校,归根结底是因为芬兰的基础教育和外语教育本身就足够好。因为基础教育的平等、均衡,以及各地方投注的教育资源相当,大家才不需要“被迫“花钱去补习许多学科和外语,而可以放心地在一般学校和外、双语学校之间,进行理性的平时的选择。[9]

二、对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启示

(一)政府加大对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来呈逐年上升趋势,教育投入状况已有明显的改善。然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与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严重阻碍了基础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基础教育投资不足的问题,仅靠政府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因而政府应当积极结合财政拨款、金融机构小额贷款等,进一步拓宽和完善基础教育的投资渠道,加快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从而推动整个基础教育事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经费使用效益的研究,完善教育经费的使用方式,从而更大程度地调动各级部门与办学实体的积极性,达到合理配置基础教育经费、提高使用效益的目的。 [10]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师资力量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主要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亟待提高、骨干教师不稳定等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教育的均衡发展就不能实现。

一方面,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专业性,从而提高农村教师质量。[11]在充分认识到教师培训重要性的同时,还应当转变以往的重理念培训,而应当以问题研究为重。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地选择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努力做到教师培训上的均衡,为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师“雪中送炭”。[12]另一方面,要均衡配置教师资源,落实城乡教师轮岗互换制度。[13]新出台的《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指出,率先在县(区)域内实行教师与校长交流制度,逐步使学校师资配备基本均衡。因为校长和优秀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当像教育经费一样平均分配,并优先向薄弱学校倾斜。[14]

(三)加强社会舆论引导,转变家长的“择校观”

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里,“择校热”现象一直都困扰着许多家长,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择校热”现象的产生是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的体现,另一方面是由于“重点校”的存在,它在推动部分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扩大了城乡间、学校间在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 [15]

第一,加大社会舆论引导力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努力营造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二,家长应当树立合理的“择校观”。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状况下,选择适合孩子自身的能力和需求的学校是应当是家长首先考虑的,适合的学校胜过最好的学校,而不要一味的攀比、盲从。

(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资源短缺,并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难以满足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16]

首先,各级政府在规划教育资源配置时,要坚决杜绝偏重“重点校“的倾向。要优先保证教育资源向“标准化”学校建设倾斜,从而缩小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的差距。

其次,在择校还暂时无法消除的背景下,对于优秀中小学的“择校费”应当公开透明化,并且纳入财政预算,有关部门可以将这些费用统筹起来,用于扶持薄弱学校的发展,聘请更高素质的教师,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第三,共享教育资源。通过探索实行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结对帮扶等多种模式,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此外,通过不断提高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在有条件的区域内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结语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芬兰教育的特色,给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国现在正处于统筹城乡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转型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政府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通过扶持弱势地区,均衡教育资源来保障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政府教育投入可观,芬兰学生学习能力名列前茅[EB/OL]. https://www.360docs.net/doc/9917781623.html,/.

2007-12-08.

[2]赵广俊、冯少杰.当今芬兰教育概览[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14.

[3]Koulutuksen Nelja. The Fourth Wave of Schooling[M].The Confederation of Finnish

Industries and Employers.1987.89.

[4]Hopkins.J.D..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Finland [J].World Education News and Reviews,

2003,(10).

[5][6][7][8][9]陈之华.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44,55,48,36,85.

[10]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8.

[11][15][16]郑金洲.中国基础教育舆情报告·2008(上)[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167,139,149.

[12] 谭长笙、刘婷.教师的困难就是培训的主题[N].《中国教师报》,2008-05-21.

[13] 秦玉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J].《教育研究》,2008,(3).

[14] 杨东平,何怀宏,周国平.中国教育热点新观察——问诊中国基础教育[M].长沙:湖

南教育出版社,2008.2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