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近代史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前夕为止的一段时间。这段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

和变革的时期之一,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中国近代史的起源、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主义

觉醒以及革命和思想变革等方面来探讨中国近代史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近代史的起源

中国近代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这场战

争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接触,也标志着中国传统封闭的社会和经

济体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场战争后,中国开始走上了一个完全

不同的道路。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连续遭受了一系列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英、法、德、日等国家相继侵占了中国的领土,中国的主权受到了巨大的

冲击。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反

抗运动,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三、民族主义觉醒

在清末民初,中国逐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觉醒。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呼吁实现中国的民主与独立,推进

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同样,中国的学生、知识分子和青年也开始主

张民主、科学、民权等理念,他们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力量。

四、革命和思想变革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场革命终结了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制度国家。革命后,中国开始着手建立现代化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进行经济改革和社会变革。

五、社会变革与现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也与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中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农民起义,工人运动,女性解放运动等各种社会运动。同时,中国也努力进行农业、工业和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六、思想变革与文化革命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也伴随着思想变革和文化革命。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再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背景下的文化大革命等,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潮,各种新的思想和文化形式涌现。

总结:

中国近代史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辩证的过程。在这期间,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主义觉醒、革命和思想变革等一系列巨大的冲击和变革。中国近代史的起源与发展,不仅是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历史,也是中国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追求的历程。它对于

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和探索也越来越重要。

初中中国现代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中中国现代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中中国现代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推翻了 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提出了“民主、 民主、民权”的三民主义,为中国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起源于中国北京的学生抗议活动,逐渐蔓延到全国范围。这次 运动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中共成立:中共是中国共产党的简称,成立于1921年。中共 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革命胜利。 中共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至今仍然是中国的执政党。 4.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抵 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艰苦、最惨痛 的战争之一,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5.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5年 至1949年期间,与国民党武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这场战争最终导致 了国共两党的分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6.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起的一场运动,旨在通过 批判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巩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然而,这 场运动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破坏,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7.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于1978年发起 的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改革。这一政策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 外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8.香港回归:香港回归是指英国于1997年将香港交还给中国, 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这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统一的重要一步,也是 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9.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指中国领土完整的问题。自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台湾的和平统一。目前,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变革,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整个十九世纪,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在这场变革中,有许多不同的事件、社会运动和个人活动,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一、中国近代史起源 中国近代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的清末,当时的清政府的衰落逐渐加剧,很多民族主义社会运动开始出现,使中国出现一场重大宗教、文化、社会等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运动,从而推进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二、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 在中国近代史的演变中,最重要的事件有:洪波乱流时期的维新运动,清朝政府的垮台,中国大革命启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合作,新文化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这些事件,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以及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近代史重大个人 中国近代史中有许多重要的个人,分别是清朝时期的洪秀全、梁启超、李鸿章,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康有为,共和国时期的马可波罗、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林彪、朱德等。这些人物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四、中国近代史重大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史中也发生了许多文化运动。其中最重要的有:新文化运动,也称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知识分子运动;学习西方文化运动,也称为“民国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艺术运动;革命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文化运动;反文化大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文化运动之一;“新时期”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文化运动之一。 五、中国近代史重大社会运动 中国近代史中还发生了许多重要的社会运动。其中最重要的有:维新运动,也称为“洪波乱流”,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民族主义社会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民主主义社会运动;五四青年运动,也称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也称为“国共合作”,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改革和开放运动;五八运动,也称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知识分子运动;建国运动,也称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民族主义运动;反文化大革命,也称为“文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文化大革命运动。 总之,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阶段,维护国家稳定与发展,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都是中国近代史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事件、文化、个人以及社会运动,更是我们一直以来追寻的目标,研究这些重要历史事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近代史,发挥其重要作用。

中国史学史论文3000字

中国史学史论文3000字 五十年来中国史学史分期研究述评 内容摘要: 研究与撰述史学史,分期问题无法回避。近五十年来(1950——),有关中国史学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成果甚丰,分歧很大。综览各家观点,评判得失利弊,对推进21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研究与撰述史学史,分期问题无法回避。近五十年来(1950——),有关中国史学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成果甚丰,分歧很大。综览各家观点,评判得失利弊,对推进21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一、中国史学史分期问题研究的两次高潮 五十年来,关于中国史学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曾经有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代中前期,第二次是20世纪代以来。 教育部召开文科教材会议,史学史被列入教材计划。以此为契机,史学史学科的建设引起史学界关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武汉、西安等地高校、史学会及研究机构先后召开了多次学术座谈会,就史学史研究的对象、内容,研究的目的、意义等问题进行研讨,其中关于中国史学史的分期,是讨论的热点之一。老一代史学家白寿彝、齐思和、刘节、贺昌群、陈千钧、方壮猷、王毓铨、尹达、孙毓棠、何兹全、郑天挺、郑鹤声、胡厚宣、侯外庐、柴德赓、韩儒林、周谷城、耿淡如、周予同、吴泽、余兆梓、李平心、田汝康、郭圣铭等都发表了对中国史学史基本问题的看法,对中国史学史的阶段性分期以及分期的标准,提出了不同

的见解。当时的讨论有不少分歧,但多数人已注意到中国史学史的分期要反映出史学史自身的发展过程,既不能与中国历史的分期相差太远,又不能将对历史的分期照搬到史学史的分期中,“大家同意基本上跟整个中国社会阶段的发展相照应,但社会变化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一般总要晚些”(《关于史学史的讨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白寿彝、齐思和、刘节、贺昌群、陈千钧等人还进行了具体划分,试图将中国史学史分期问题的研究引入深入。可惜不久“文革”爆发,这次有关史学史的讨论被迫中断,分期问题也就被搁置起来,再也没人提起。 20世纪代,随着历史学科的再度兴盛,史学史研究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批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著作先后问世,代没有解决的中国史学史分期问题,再一次被提出讨论。陈其泰、仓修良、施丁、陶懋炳、瞿林东、张孟伦、陈光崇、许凌云、高国抗、邓子美、李宗邺、王树民、朱杰勤、吴怀祺、范沛潍、彭忠德、张家璠、吕美泉、宋衍申等史学史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分期方法。他们或著文专论这一问题,或通过专著体现自己的观点,论证更加充实而深入。纵向上看,这一时期的分期讨论,有对代讨论的继承,但更多的是提出新见。横向上看,这一时期的讨论涉及的问题更多,所依据的分期标准更加不同,分歧也就更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代有关史学史分期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上,付诸于史学史编撰实践的极少,只有白寿彝写出了《中国史学史教本》上册,刘节写出了《中国史学史稿》(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刘节著《中国史学史稿》系曾庆鉴等人据刘氏遗稿整理而成),且都是讲义,系内部印行,传播不广。代以后,理论探讨与著史实践并重,大量史学史著述出版,据朱仲玉统计,就达16种之多(《中国史学史书录续篇》,《史学史研究》第4期)。近几年来又有这方面的著作出

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起源与演进

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起源与演进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科技发展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要素之一。然而,中国的科技发展始于何时,演变过程中都有哪些关键节点和人物,此次我们将探讨这个话题。 一、封建社会科技的滞后 中国的科技发展的起点可以追溯至封建社会。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体制、教 育制度等方面的种种原因,科技发展远远滞后于欧洲等地区。在这个时期,科技是由骨干人物暗自开创和传承的,缺乏体制化的框架和官方认可。因此,封建时期的科技创新可能为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手艺流派。 二、西方科技传入 起源于17世纪的工业革命标志着欧洲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在中国,随着接 触到外部文明的逐渐加深,科技的发展也逐渐起步。例如康熙期间,摩西使团带来的科技启迪了中国的科技创新,马达、测量仪器等都被中国制造。当时的科技传入主要通过江南的海口传入,逐渐传入全中国。 三、洋务运动 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完全由国家推动和组织的大规模科技创新运动是洋务运动。 该运动于1861年至1874年间实施,旨在通过大力推进洋务,以达到对抗列强威胁的目的。虽然该运动的失败已经是在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不幸事实,但其尝试和探索对于中国科技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自强运动 洋务运动的失败并没有使得中国的科技发展受挫。自强运动则是这一时期中国 科技发展的最佳例证。该运动主张西学中兴,以民族的力量推进科技的发展。科学家林则徐、曾国藩等人积极倡导了瓷器、纺织品、煤炭开采和新式武器等方面的技

术创新,并且接纳了西方最先进的技术,例如近代化的造船技术以及先进的机器制造技术。这一时期的科技发展成果既得到了社会承认,也为现代化进程累积了重要的资源与基础。 五、新中国的科技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在接受苏联科技支持的同时,中国政府鼓励自主创新,开展大量的科技研究活动。1956年,提出“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口号,旨在力图自主研究与开发技术。1962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将教育和科技摆在最优先的位置,制定了世界知名的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铜冶厂项目。随着科技不断推进,中国的科技日趋成熟,有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果,例如各种科技手段在农业中的应用,让中国在2030年以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总体而言,中国科技发展的演进历程可以概括为科技落后、借鉴外部、大力自主、自主研发的四个阶段。在现实中,科技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不少人来说,现在的我们的生活就离不开科技,我们从过去到未来都需要继续重视科技的发展,以便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中国近代史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近代史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前夕为止的一段时间。这段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 和变革的时期之一,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中国近代史的起源、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主义 觉醒以及革命和思想变革等方面来探讨中国近代史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近代史的起源 中国近代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这场战 争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接触,也标志着中国传统封闭的社会和经 济体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场战争后,中国开始走上了一个完全 不同的道路。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连续遭受了一系列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英、法、德、日等国家相继侵占了中国的领土,中国的主权受到了巨大的 冲击。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反 抗运动,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三、民族主义觉醒 在清末民初,中国逐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觉醒。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呼吁实现中国的民主与独立,推进 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同样,中国的学生、知识分子和青年也开始主 张民主、科学、民权等理念,他们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力量。

四、革命和思想变革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场革命终结了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制度国家。革命后,中国开始着手建立现代化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进行经济改革和社会变革。 五、社会变革与现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也与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中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农民起义,工人运动,女性解放运动等各种社会运动。同时,中国也努力进行农业、工业和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六、思想变革与文化革命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也伴随着思想变革和文化革命。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再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背景下的文化大革命等,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潮,各种新的思想和文化形式涌现。 总结: 中国近代史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辩证的过程。在这期间,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主义觉醒、革命和思想变革等一系列巨大的冲击和变革。中国近代史的起源与发展,不仅是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历史,也是中国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追求的历程。它对于

中国近代服装发展史

一:羞耻学说 有关羞耻学说的论述,在西方通常会以《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来解释服装的起源。《圣经》中讲述: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原本是裸露的,但是偷吃伊甸园的禁果后,方知羞耻,便拿无花果树叶遮体,也因此产生了服装。 "羞涩"在心理上的动机始于自我和他人的相互依存性,是在一切合乎"礼"的行为条件下所形成的自我心理。产生羞涩感不仅仅是以"讨厌"来影响我们自身的行为,也同时会对"衣冠不整"产生排斥,并且这种态度还会阻碍我们对于某种衣服上的炫示或者随个人所好穿着某种形式的服装。 不过,以羞耻学说作为人类服装的起源学说这一观点,却也常常遭到批判,因为一些原始部落中,脱去衣服才是尊严和礼教的表征。 二、保护学说 "生理的保护"通过服装御寒、防止外物的侵害;"心理的保护"作为"驱邪护符"的作用帮护人们排除种种心理的矛盾和障碍。 将服装的保护性能作为服装的起源一时间尚有争议。因为气候适应说强调服装的诞生是基于人类生理的需要。随着人类的进化,身上得体毛逐渐退化,气候的冷暖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理需求,因此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学会以兽皮蔽体,以抵御风寒。即使在现在,许多居住在寒冷地区的原始人仍然选择简易的"服装"蔽体防寒。 保护学说的另一含义是指"作为防止昆虫或外界的伤害"。这种理论认为,原始人用衣服或兽皮做成的条带围在腰部,走路时条带的飘动将驱赶昆虫和其他野生动物。 到现阶段为止服装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防寒而成为人类的保护,它随时代的变迁,保护的意义逐渐多元化。例如,武士的盔甲,足球运动员的护膝、防护面罩,消防队员特制的服装等。这些服装的保护功能逐渐完善,减少了危险和伤害。 三:装饰学说 (一)作为阶级符号的象征:我国自古以来崇尚服装制 度,有上冠的雅誉,并借服装的型制、色彩、服章等以区别 阶级、维系伦常。服装在不同时期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象征身份和地位。 (二)借此显示优越感:装饰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穿着者 的力量、勇气和技能。原始人用兽皮等饰体象征自己的英武; 原始部落的人用野兽的牙齿、骨骼和刀痕等,向人们显示他 在狩猎中的业绩;军人会将勋章挂在制服上,亦是向人们展 示他的功绩。 (三)借此吸引异性:不论古今中外,我们可以看出人 们为了吸引异性的主意,在服装服饰上的煞费苦心。 (四)作为吓唬敌人求得战胜的目的:从人类原始社会 活动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装饰具有恐吓敌人、求得胜站的目 的。所以许多原始部落会借由在身上涂抹,或戴上特制的恐 怖面具以达到威吓敌人的目的。

中国近代史(1840年到21世纪初)

中国近代史(1840年到21世纪初)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 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8年6月戊戌变法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8年井冈山会师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战开始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南京大屠杀开始 1940年8月百团大战开始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10月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国民政府覆灭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10月1日(书)中华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1年(书)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书)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周恩来推行五项原则。 1950年10月~1953年7月27日(书)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利。 1953年~1958年(书)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 1954年(书)第一节全国人民党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中西方近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化进程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的区别 引文 要厘清一个“区别”的概念,首先需要了解问题主体的含义,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发生的时间区间以及过程。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与西方近代化分别的含义、原因以及发展历程,之后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诱因出发详细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 正文 一、中西方的近代化含义 中国的近代化起源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腐朽封闭的封建王朝大门,让逾三百年未在国际舞台抛头露面的华夏民族第一次赤裸裸地暴露在蒸汽时代的闪光灯下,结束于1895年的甲午战争,史学界的一些观点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战败后割地赔款的中国也不乏有识之士在痛定思痛,首先在清廷中有一席之地的洋务派(高级官僚)开始发声,他们倡导一场以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发展实业为主的革新运动,并且提出鲜明口号“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洋

务派在清廷中央以爱新觉罗奕訢为首,地方上辅之以一批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的实力干臣。整个运动浩浩汤汤持续15年之久,近代化的概念最早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ation” 中脱身而来,本身就标注了浓厚的“舶来品”标签,由于封闭锁国几百年的酝酿,本土的华夏文化更是与外来的先进文明在一定时间区间内存在冲突。此外,近代化运动毕竟代表着更加优秀的生产力,所以在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发展促进作用,但在僵化的封建政治体制和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封建农耕文明之下,这种相对先进思潮与发展方式注定是得不到生存的空间与发展机会。 世界另一头的“欧罗巴”早在18世纪就爆发了一场“从英国发起的一次技术发展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改革,它更从技术领域迅速蔓延到经济、政治领域并带来巨大影响,技术领域的革新带来了更强大的生产力,而生产力的改革促进了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西方世界的近代化进场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蒸汽时代的来临大大提高了社会的单位生产率,这直接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以经济基础的改变为诱因,促成了多起政治上的变革,新的政治体制登陆欧洲。 下面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中西方近代化的区别。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庭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 姓名: 学号: 系别: 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庭 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近代的中国,她的艰难,她的屈辱,她的不堪,不该被我们遗忘。就在近代的中国动荡不安中,我的家族也经历着细小轻微而缓慢的变化。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的南部,佛山南海夏滘,根资料显示,叶氏家族起源于河南省南阳县的附近,濒临沙河的南岸,其中就有一个叫做叶县,从两千多年以前开始,便一直是以“叶”为名的。我的上几代不知道是不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但我从族谱了解到,“叶”姓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姓氏,最早好像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后来到了明朝,就出了一个有名的内阁首辅,叫叶向高,之后经过迁徙,“叶”姓已经分出很多个分支,但其中也不乏人才,像开国元勋十大元帅叶剑英、叶挺,他们分别是广东梅州叶氏的31世、32世,叶剑英的儿子叶选平也曾当过广东省的副省长,虽然他们与我没多大联系,但总算都是叶氏子孙。而我的家乡叶氏比较平凡,没出过什么大人物。我们那里是属于农村,到城里也不是很方便,那时候的农村人大多数十几岁就结婚了,然后有些三四十岁就当爷爷奶奶了。好像那时候还有童养媳这种现象存在,文化水平还是很低,文化程度差异好大。尽管如此,近代中国改革的潮流还是悄悄地向他们逼近。 说到我爷爷,我对他一点印象都没有,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因为好像在我出生之前他就已经去世了,但后来透过我父亲的讲述,对他也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爷爷好像也是生在一个地主之家,家里生活也不是说特别好,但还是不至于要担心一日三餐。我爷爷那时候好像上过几年私塾,读过几年书,可惜好景不长,后来家道中落,生活变得越来越紧了。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白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改完成后,中国农村以小农土地所有制为主,地主土地所有制被消灭,地主阶级被消灭。从那以后家族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祖父祖母都要下田耕作,土改把他们的地都没收了,最惨的是,还会时不时给人抓去批斗,给我爷爷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经过土改,农民当家做主,废除了压迫他们多年的剥削制度,激起了农民维权意识,此时共产主义、人人平等的意识已经在他们心中萌芽。之后,我爷爷到一家工厂应聘会计,因为他读过几年书,所以他很轻松就近到厂里,后来经过几年打拼,生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近代史(14世纪-20世纪初) 及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时空整合 Ⅰ.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历程 一、工业文明的含义 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器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其主要特征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教育普及、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增长等。这些特征可视为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重要因素。 二、工业文明的内容 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②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 ③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 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为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三个阶段: ①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②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③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了现代化的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 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进入20世纪,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阻挡。 三、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14-16世纪末,向工业文明迈进。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

高中历史中国革命史概括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高中历史中国革命史概括了解中国近代史的 发展脉络 中国历史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历史长河,其中一个重要的篇章 就是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 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 等各个阶段。中国革命的发展脉络,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也 塑造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韧精神。 一、辛亥革命——中国封建帝制的瓦解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第一次伟 大的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民主国家,孙中山成为致力于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进 步的伟大先驱。 二、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兴起和文化觉醒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新文化运动,起源于反 对巴黎和约的激愤和愤怒,发展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表达了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质疑和反叛,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倡导西方文化和思想的革新。这次运动为中国的思想解 放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三、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开始和国民政府的建立

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武装革命斗争,以 推翻北洋政府和统一中国为目标。这场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中国共产党 在全国的统一领导地位,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也奠定了中华民国 的实际政权。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革 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农民阶级的觉醒和革命斗 争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深刻影响的 大规模革命战争,其主要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中国 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场战争深受农民阶级和贫苦劳动者的支持,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团结与抵抗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持久 战争。这场战争显示了中国人民顽强的抗争精神和斗争意志,中国共 产党起到了重要的领导和组织作用。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形成了广泛 的统一战线,取得了多次重要的胜利,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六、解放战争——中国革命的胜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人民 战争,旨在实现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独立,最终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告终。解放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进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特点,本次实践作业旨在通过研究和分析具体案例,来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 一、背景介绍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的发生标志着中国与外部列强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这也开启了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这一阶段的历史充满了战争、起义、改革等各种事件,对中国社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冲击和影响。 二、庚子国变 1898年,庚子国变发生在中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运动。该事件以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为中心,旨在推翻清朝政权,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次变革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清朝政权仍然继续存在。 三、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逐渐获得了广泛支持。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爱 国主义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利益受损的不满和抗议,最终演变成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 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中国青年对民主、科学和现代化的追求,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历史 意义的事件。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国共两党的联合抗日, 开创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新阶段。国共两党共同组建的南京国民政府成 为中国政府的合法代表,并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 改革和发展,为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六、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正式成立。这一事件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和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启。新中国的成立为 中华民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 七、总结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实践作业,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 重要事件和特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是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其中 涉及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变革。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事件,

八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历史是了解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文化和 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八年级历史课程包含很多重要的知识点,本 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中国古代文化 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中华文化自古至今有着归属感极强的传统特色,文化源远流长。在八年级历史教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包 括中国古代文明的诸多方面,如礼仪、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等。 2.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此外还有 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等。这些节日是中国古代文化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学生深入了解。

3. 道教、佛教和儒教 儒教、道教、佛教是三大古代思想流派,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 影响深远。学生需要了解这三大思想流派,包括其历史意义,代 表人物,主要教义等等。 二、中国古代史 1. 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在历史上,中国的政治权力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迭,我们需要 学生理解这些朝代的时代背景,代表人物、主要事件(如秦朝统 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唐朝盛世等等)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 中国古代是科技文化繁荣的时代,发明许多重要的物品如纸张、火药、指南车等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发明的背景、作用以及对 世界科技的影响。

3. 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多样,邦国制度、封建制度等等,每一个社 会制度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在学习中需要学生了解这 些社会制度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影响。 三、中国近代史 1. 中国近代外交和军事史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需要学生了解中国政治、外交、军事等领 域的发展,包括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运动等重要事件。 2. 中国近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在近代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孙中山先生退 出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等都是重要的事件。学 生需要了解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起因、成果和影响。

反帝爱国运动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反帝爱国运动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在中国近代史上,反帝爱国运动和民族主义的崛起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主题。作 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东方大国,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遇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这让中国的繁华文明遭受了严重的摧毁,国家的尊严也受到了严重的践踏。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了反帝爱国的运动,进而催生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反帝爱国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民族主义的兴起,展现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 一、反帝爱国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19世纪末,西方列强相继入侵中国,夺取了中国的领土和财富,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权益。这一时期,西方列强极尽压榨中国的能力,并采取了各种手段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这样的情况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弹,人们开始组织反帝爱国的运动,表达自己对丧失领土和尊严的不满和愤怒。这些运动包括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反对外国侵略和支持清朝政府的本土反抗组织。义和 团运动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些组织成员穿着红衣戴着红帽,手持武器,举起旗帜,要求清朝政府坚决反对列强侵略。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于列强的侵略渐趋猖狂,加上当时的清政府内外弊政激起了人民的反叛情绪。尽管义和团运动地方性很强,但是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外矛盾不断升级。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单纯依赖武力反抗列强的方式并不能取得根本解决的效果。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旨在挽救长期内快速衰落的清 朝政权。这次改革的中心是建立“新政”,并通过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教育等领域的变革,使得中国能够迅速适应新时代的挑战。但只得到部分地支持,根本原因是保皇党派在这次变革中发挥了阻碍作用,而且欧美列强突然联手反对变法。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出现使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中国必须自力更生地振兴,降低对外国依赖度。

中国历史简述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从其远古时期开始一直到现代,总共五千字。我们将探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从封建王朝到共和国,从传统文化到现代化的嬗变,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及其发展。 一、远古时期 中国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前后,当时的中国地区是由一些村落和城市组成的部落联盟。最早的中国文明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许多先进的文明得到了发展,包括瓷器、铁器、农业、文字等等。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组织以氏族和部落为基础。权力集中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族长和首领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部落开始崛起并称霸地区,成为了中国的早期国家,如夏、商和周等。 二、封建时期 公元前770年左右,周王朝的国君被迫削弱其权力,以便让他的统治变得更加稳定和有序。这时候,封建社会就开始了。在这个社会中,各个封建君主通过授予土地和权力来获得臣民的忠诚和效忠。在这个时期,国家逐渐分裂成为多个小的封建国家。这些国家之间的战争和争斗不断,形成了战国时期的大混战。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和科技发展极为迅速。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一些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和墨子等相继出现的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权力集中在皇帝的手中,他的命令被认为是神圣的。在这个时期,许多公共工程项目开始建设,如长城和兵马俑。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统治的王朝,它持续了大约400年的时间。在这个时期,许多艺术和科学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记录对于理解中国历史非常重要。汉朝的科技成就也很卓越,如造纸术、指南针等,这些成果对于全球科技的进步都有很大的影响。 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时期。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统治时期,但是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它建立了很多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基础设施。唐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其文化和艺术成就达到了巅峰,如唐诗、唐画等等,这些成就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文化发展。此外,唐朝还积极地发展了海外贸易,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也得到了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和科学发明,如《红楼梦》、火药等等。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工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瓷器、绸缎等制造业。

高三历史总复习—中国近代史提纲(人教版)

中国近代史 1840-1895 ·鸦片战争 1.鸦片贸易和禁烟运动 ①中外形势的变化 ②鸦片贸易和禁烟运动 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①鸦片战争 ②《南京条约》 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3.战争的影响 4.近代早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①新思潮的背景和实质 ②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③魏源《海国图志》 5.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发生原因 ②过程 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④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 1.发生背景 2.前期 ①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 ②天朝田亩制度 ③北伐和西征 3.后期 ①天京变乱 ②洪仁轩《资政新篇》 ③太平天国的失败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洋务运动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①外国商品大量进口 ②中国农副土特产品的商品化 2.洋务运动 ①兴起 ②洋务派创办近代军用工业 ③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的发生 ①日本的侵略政策 ②战争的导火线 2.战争的过程

①丰岛海战 ②黄海海战 3.中日《马关条约》 ①条约的内容 ②条约的严重危害 ③台湾抗日斗争 4.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95-1919(晚清后期和民国初年)旧民主主义革命·维新变法运动 1.兴起背景 2.产生与发展 ①早期维新思想 ②康、梁、谭、复 3.兴起 ①公车上书 ②维新运动的展开 4.变法的酝酿 ①康有为的上书 5.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①变法的开始 ②变法的法令 6. 戊戌政变 ①慈禧太后的布局 ②戊戌政变 7.变法的影响 ·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 ①起源和背景 ②性质和发展 2.八国联军侵华 ①八国联军的形成 ②攻陷北京 3.《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 ①孙中山的早期活动和兴中会 ②同盟会 ③三民主义和五权分立 ④革命党的武装起义 2.清朝的预备立宪 3.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 ①武昌起义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与事件

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与事件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时期与事件。这些时期与事件不仅对中国自身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历史进程起到了重大作用。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中的几个重要时期与事件,以展示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和重要影响。 【一】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夏商周时期被认为是中国文明的起源阶段。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历史记录记载的朝代,被视为上古时代的中国文明的始祖。商代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其经济与政治制度的成熟为后续时代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周代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封建王朝,周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对后来的政治、法律与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夏商周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夏代的建立、商代的兴盛以及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度的确立。 【二】春秋战国时期:多国割据与思想百花齐放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中国封建社会的格局开始发生变化。这个时期有多个小国争霸、割据,战国时期的中国被诸侯割据成数十个小国,而齐、楚、燕、韩、魏、赵、秦这七个国家逐渐崛起并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势力。在这个时期,儒、道、法、墨、阴阳家等各种思想流派齐聚一堂,形成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百花齐放局面。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如晋楚之争、荀子与孟子之争等,这些事件对后来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秦汉时期:统一的大一统与汉文化的传承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皇朝,统一了中国疆土,结束 了长期的分裂局面。秦始皇秉持着“焚书坑儒”的思想,开创了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向中央集权制度 转变。而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和最繁荣的一个王朝,继承与发 扬了先秦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汉朝时期还发生了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西征和各种科技和文化的繁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隋唐时期:大一统与繁荣的鼎盛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时期。隋朝由隋文帝杨坚建立,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实现了再次的统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 和最开放的王朝之一,国力达到鼎盛。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商业和文化交流迅速增加,进一步加强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唐 朝人口的增长、科技与文化的繁荣、诗经与画画等艺术形式的繁荣以 及外交上的强势,使得唐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五】现代历史时期:中国的崛起与变革 现代历史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实现国家独立、 人民解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转折点。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 些事件使中国从一个封建社会转变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推动了社 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 巨大影响,并确立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

第三单元 20世纪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第三单元 20世纪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沿革 第一讲从“癸卯学制”到国民教育的历史课程 一、清末的历史课程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史学传统的国家,2000多年来史书的编写从未中断,连绵不绝,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中国历史教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部落长辈向晚辈讲述部落的历史与神话是当时历史教育的形式。进入文明社会,历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孔子编纂的教材中有《春秋》,讲述鲁国的历史,可见历史是孔子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很重视历史教育,但独立的历史课程从未出现,历史教育与文字教育、道德教育综合在一起。这种情况要到近代才有所改变。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紧缩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面临着2000年未遇的大变局。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后,腐朽的清王朝在内忧外患中,被迫实行“新政”。“新政”中教育改革部分的主要内容为“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当年为旧历壬寅年,故称“壬寅学制”。“壬寅学制”规定在蒙学堂,小学堂,中学堂设置历史课程。但“壬寅学制”因故未及实行,即被废止。 1904年,张之洞的主持的《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了,因那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开始。在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置历史课。由此,历史作为独立课程进入中国学校,时至今日,屈指算来也有百年了。1909年,清朝政府将中学分为文科与实科,历史在二科中都有设置。 晚清历史课程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它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历史课程有着重要地位。从初等小学堂阶段到中学堂阶段每一学年都开设有历史课程。每星期有2~3个钟点的授课量,在课时数上不可不谓多,足见历史课程的重要。 第二,课程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清朝政府如此重视历史课,并不是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历史对个体成长的意义,而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控制,培养效忠清王朝的愚民,维护它的封建统治。“癸卯学制”规定“无论各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因此,历史课程需多多“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 第三,课程内容繁复,不切实际。由于受旧的史学观念的影响,其课程内容,不分轻重,繁杂不堪,且脱离实际。如“癸卯学制”中学堂历史课程将世界史分为亚洲史与欧美史。亚洲史“先就日本、朝鲜、安南、暹罗、缅甸、印度、波斯、中亚细亚诸小国,讲其事实沿革大略,宜详讲日本及朝鲜、安南、暹罗、缅甸,而略于余国”。 虽然清末的历史课程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近代意义的历史课程毕竟踏出了第一步。 二、民国时期的历史课程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历史课程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可以以1928年国民政府建立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的统治,但中国很快就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尽管政府颁布了《小学校教则及课程标准》、《中学校令施行规则》等教育改革文件,历史课程并没有得到大的改善,主要仍沿袭了清末的体系,但其课程目标删除了忠君的内容,其目标是“使知历史上重要事迹,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课时分配可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