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游生物》概述剖析

《海洋浮游生物》概述剖析
《海洋浮游生物》概述剖析

《海洋浮游生物》概述

绪论

1.浮游生物:是指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于水层中的生物群。

2.浮游生物的特点:多数个体很小;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多数分布于水体的上层或表层。

3.海洋浮游生物学:是一门研究海洋浮游生物的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海洋浮游生物学与生物科学、海洋科学及水产养殖、海洋地质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5.浮游生物的生态类群(按营养方式):

浮游植物:包括单细胞藻类(也包括细菌)。其特点是:营养方式为自养方式,其中,藻类具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能进行光

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细菌是

生态系统的还原者(也可以是生产者)。浮游植物一般分

布于海洋的真光层。

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水母、轮虫、甲壳类、毛颚类、翼足类、异足类、被囊动物、浮游幼虫、仔鱼、稚鱼等。其特点是:

营养方式为异养方式,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依赖已有的

有机物为营养来源,多为滤食性。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

统中的消费者,可分布于真光层,也可分布于较深的水层。6浮游生物的生态类群(按个体大小分):

海洋浮游生物

浮游动物

7.海洋浮游生物的经济意义:

有利方面:浮游生物是海洋经济动物的饵料基础;浮游生物是鱼类洄游路线和渔场的标志;浮游生物是海水养殖的重要饵料;

一些海洋浮游动物是人类的食物;浮游生物可作为海流的

指示种;浮游生物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浮游生物有助于

研究海洋古地质和古环境;浮游生物有助于研究、防治海

洋环境污染;

不利方面:浮游生物可造成赤潮,危害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浮游生物可破坏鱼网,捕食幼鱼;浮游生物会暴露军舰的夜

间航行路线;浮游生物可聚集而形成声散射层--假海

底;

硅藻

1.海洋浮游植物的经济意义:

浮游植物是海洋中的初级生产者,是海洋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在

海洋渔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浮游植物是海流和水团的指示生物,在生物海洋学研究中意义重大。浮游植物能富集污染物质,在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有重要意义。2.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类别

原核细胞型生物:细菌;蓝藻门;

真核细胞型生物:

硅藻门:是最重要的浮游植物,将重点介绍。

甲藻门:是很重要的类别,大多种类是赤潮生物。

绿藻门:是海水养殖中的重要饵料,如盐藻、扁藻、小球藻。

金藻门:在海水养殖中也有重要地位,有些种类是良好的饵料。

黄藻门:大多生活于淡水。

隐藻门:主要生活于淡水。

眼藻门:淡水中多,且个体极小,不易采到。

3.硅藻的形态构造

细胞外形和结构:硅藻是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也常由几个或很多细胞连结成各式各样的群体。细胞壁富含硅质,

成为坚硬的外壳。壳分为上、下两个,如同小盒似

地套在一起。套在外面、较大的称为上壳,套在里

面、较小的称为下壳)。上下壳的壳顶都称为壳面或

壳瓣。壳边称为相连带,上、下相连带总称为壳环

或壳环带,该面称为壳环面。壳面向相连带弯转的

部分称为壳套。

硅藻细胞壁上都具排列规则的花纹,主要有:点纹(点条纹);线纹;孔纹;肋纹。

纵沟或壳缝:羽纹硅藻的壳面上沿纵轴有一条裂缝,称为纵沟。纵沟可能是羽纹硅藻的行动器官。

细胞表面突出物:细胞表面突出物是细胞壁向外伸展而形成的,有突起、刺、毛、膜状突起和胶质突起等。它们都具有

增加浮力和相互连接的作用。

4.硅藻类的繁殖有营养繁殖、复大孢子、小孢子和休眠孢子等四种方式

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这种小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称为复大孢子.

5.硅藻的分类

硅藻的分类依据为:纲的特征以壳面花纹为主。

花纹呈同心的放射状排列.不具壳缝或假壳缝——中心硅藻纲(中心纲)

圆筛藻目、盒形藻目、根管藻目

圆筛藻目:单细胞,或以壳面相连成链状或靠胶质丝连成链状,或埋于胶质内;细胞常为圆形、鼓形或圆柱形、透镜形等。横

断面圆形;壳缘平滑,有的种类壳缘具小刺。

花纹左右对称,呈羽状排列,壳缝或假壳缝——羽纹硅藻藻纲

甲藻

1.引起赤潮的生物以甲藻类为主,其中有夜光藻、锥形斯氏藻和原甲藻。赤潮生物

有原生动物的红色中缢虫以及浮游植物的甲藻门、硅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隐藻门;

2.甲片式:表示甲藻纤维质小板嵌合而成的细胞壁上、下甲板片的数目、形状和排列方式的式子称为甲片式,为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3.甲藻的分类

甲藻门仅一纲,甲藻纲。根据细胞壁组成和鞭毛着生位置,分为两个亚纲:横裂甲藻亚纲;纵裂中藻亚纲。

单细胞,或由单细胞组成各种形状的群体。细胞裸露或细胞表面有一层或薄或厚的纤维质细胞壁。细胞壁由多数板片构成。本亚纲分5个目。种类多、分布广也为最重要的是多甲藻目。

其他藻类

1.绿藻门

接合生殖:两没有鞭毛能变形的配子结合(侧面接合、梯形接合);绘出衣藻细胞模式图,并说明绿藻门的特点。

试述绿藻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简述绿藻门形态的基本类型

2.金藻门

3.黄藻门

4.蓝藻门

原生动物

1.基本特征概述: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或由单细胞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这类动物在形态上相当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细胞,但是,它们的每一个个体在生理上却是独立的有机体,具有多细胞动物所具有的一切主要特征:新陈代谢、对刺激的感应性(应激性)、运动、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

原生动物不是由组织构成,也没有器官,但其细胞内分化出各种细胞器,这些细胞器具有多种功能,类似于多细胞动物的器官。

2.分类:肉足虫纲、孢子虫纲、纤毛虫纲、吸管虫纲;海洋中的浮游原生动物主要是肉足虫纲和纤毛虫纲的种类。

3.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

大小和形状:原生动物体型各异,但一般都很小,细胞平均长度在250微米以下,最小的只有3-4微米,最大的也只有2毫米(少数有孔虫可达几厘米或十几厘米)。

除变形虫外,多数种类体表都具有一层由纤维质、硅质、石灰质、胶质或假几丁质构成的较坚硬的膜或外壳,有些种类在细胞

内还具有硅质、石灰质或硫酸锶质的骨针。

这些外膜、外壳和内骨针使个体形成各种形状,又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浮游原生动物体表还常具有纤毛、鞭毛等突起。细胞质: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可分为内质和外质两部分。

外质较透明而均匀,表面具有坚硬的薄膜,称为皮膜,其化学成分为蛋白凝胶。有的种类的外质有分化,皮膜外有纤毛,其内有丝泡。

内质颗粒较多而色泽较暗,具较大的流动性。原生动物的细胞核及其它细胞器一般分布于细胞内质,可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功能。细胞核:细胞核位于内质,一般只有1个,有些种类有两个或多个核。其功能主要与生殖有关。细胞核可分为泡状核和致密核。前者染色质较少,分布不均匀;后者染色质多,分布均匀而致密。

细胞器:

运动胞器包括伪足、纤毛和鞭毛。伪足是细胞质的突出物,不少原生动物行动时能自由伸缩伪足,以此进行移动或包围食物。伪足有叶状、丝状、针状和网状等类型。

纤毛短而多,呈丝状,从外质的基体穿过皮膜至体外,通常呈纵的或斜的排列,可结合成波动膜或膜带等构造。

营养胞器包括与消化有关的胞口、胞咽、食物泡和胞肛等,相当于多细胞动物的消化器官。

排泄胞器主要是伸缩泡,其功能是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的渗透压。

腔肠动物

1.一般特征(了解)

腔肠动物是一类低等多细胞动物,其身体由内、外两胚层和中胶层构成。辐射对称)或两辐对称。

具有1消循腔(原肠腔),故称为腔肠,有口,无肛门。除消循腔外,此类动物的神经及肌肉已开始分化。因此,腔肠动物属于低等的后生动物。常有世代交替现象。这类动物的另一特点是具有刺细胞,又称为刺胞动物

2.水螅水母纲(根据水母体的形状、眼点和平衡囊的有无及数目、生殖腺位置及形状、辐管的有无及数目、触手的生长位置和数目等特征,可分为6个目。)、

钵水母纲(根据伞部的形状、伞缘的构造、触手和感觉器官的构造等特征,可分为4个目。)

栉水母纲(根据成体有无触手,可分为2个亚纲)

3.有世代交替类型:在同一种的生活史中包括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水螅水母和钵水母大多属于此类型;

无世代交替类型:生活史中仅有有性世代或仅有无性世代,属于终生浮游的种类,水螅水母和钵水母的少数种类及所有的栉水母属于此类型。无世代交替的水螅水母和钵水母,其发育过程也要经过浮浪幼虫阶段,但浮浪幼虫不发育成水螅体,而是直接发育成水母体;而栉水母类的发育为镶嵌型,既没有世代交替,也不经过幼虫阶段。

浮游甲壳动物

1.甲壳动物包括许多终生浮游的种类,也包括暂时性、阶段性浮游的种类,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浮游动物。

2.甲壳动物外部形态

身体的分节和分段:浮游甲壳动物的身体有明显的分节现象,节数随种类而异,多数甲壳类的体节数在16-17节(桡足类)和20-21节(软甲类)之间。通常,每个体节有1对附肢。

浮游甲壳动物的身体一般也有分段,分段的情况随种类而异:

低等甲壳类的分段不明显,高等甲壳类一般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外骨骼:钙质或几丁质的外骨骼又称外皮:表皮、真皮、基膜;

附肢:甲壳动物的附肢是多样化的,在身体的各部分附肢的形态不一样,并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大致可分为双肢型和单肢型两类。

根据功能和着生的位置,附肢可分为:触角、大颚、小颚、颚足、步足(胸足)、游泳足(腹足)、尾足。

3.浮游甲壳动物的主要类别

浮游甲壳动物属于水生节肢动物,称甲壳纲,约有38700种,可分为6个纲,其中蔓足亚纲和鳃尾亚纲为底栖种类,浮游种类包括4个纲:鳃足亚纲、介形亚纲、桡足亚纲和软甲亚纲。其中,比较重要的种类是鳃足亚纲的枝角目、桡足亚纲的哲水蚤目、剑水蚤目、猛水蚤目和软甲亚纲的糠虾目、端足目、磷虾目和十足目。

枝角类

4.第二触角:又称大触角,位于头部后面,双肢型,有刚毛,每肢的节数和各节的刚毛数随种类而异,是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刚毛式是指表示枝角类第二触角内外肢的节数和刚毛数的式。

表示什么:外肢4节,第一、二节上无刚毛,第三、四节上分别有1根和3根刚毛;内肢3节,分别具l、l、3根刚毛。刚毛式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5.躯干部有附肢(胸肢)的部分称胸部。胸肢4—6对。

枝角类的胸肢已丧失运动机能,主要为摄食器官,其形成与摄食方式(食性)有密切关系。

6.后腹部:自小节突或尾突以后到尾爪这部分结构称为后腹部。

后腹部是腹部的最后一节,形状因种类而不同,是分类的重要依据,末端有一尾爪,其形状弯曲,广生棘刺,靠基邻的1—2个较大,成基刺或爪刺,其余的较小,排成一行,合称附栉。

7.孤雌生殖:一部分鳃足类,如水蚤等,在春、夏季所产的卵,可以不经受精,就能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8.圆囊蚤科特征:壳瓣形成孵育囊,不包被头部和胸部。体短、头

大,复眼大,无单眼。第一触角小,不能动。第二

触角外肢4节,刚毛6—7根;内肢3节,刚毛6

根,海产。圆囊蚤属的

桡足类

9.身体分段和分节

桡足类身体有明显的分节,由16-17个体节组成,但由于愈合的结果,一般不超过11节。身体分为前体部和后体部,二者之间有1个活动关节,其位置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前体部包括头部和胸部,头部由头节(5个体节愈合而成)和第一胸节愈合而成。后体部包括腹部或末胸节和腹部或末2胸节和腹部。腹部无附肢,一般由3-5节组成,节数有雌雄区别,雄性比雌性多1节。第一腹节称为生殖节,具有生殖孔,是分类的依据之一。最后一个腹节称为肛节或尾节,肛门位于其背面末端,尾节末端有1对尾叉,尾叉的形状、长度随种类而异。尾叉末端有5根不等长的刚毛,其发达程度与水温有关。

10.附肢(11对)

桡足类有11对附肢。包括2种类型:单肢型和双肢型。

(1)第一触角--A1。又称小触角,是一对单肢型的、细长的、分节的附肢,位于头部前端两侧,是最长的一对附肢,一般具有雌雄区别。雄性具有较多的感觉毛或感觉棒,并常特化为执握触角或执握器。(2)第二触角--A2。又称大触角,是一对双肢型附肢,位于第一触角后方。一般由2节基节、2节内肢和5-7节外肢组成。各节的内缘和内、外肢末节的远端都有刚毛。内、外肢的结构及其长短比例是分类的依据之一。这对附肢与桡足类的食性有关。

(3)大颚--M。是第1对口器附肢,位于第二触角后方的上唇之下。一般为双肢型,基节2节,为几丁质板,面向口的一端呈锯齿状,

称为口缘或咀嚼缘。在咀嚼缘上有不同形状、大小和数目的缘齿:腹齿、中央齿和背齿。齿的形状和数目与食性有关。

(4)第一小颚--M1。又称小颚,是一对很小的附肢,位于口的下方。双肢型,构造复杂,随种类和食性而异。一般,基肢分4节,第一至第四节分布称为基前节、基节、第一底节和第二底节。

(5)第二小颚--M2。又称第一颚足,是一对较小的附肢,位于第一小颚后方,是头节的最后一对附肢。单肢型,由发达的基肢和简单的内肢构成,外肢退化。基肢分2节,内侧突起,称为小叶,一般有5个。内肢短小,一般不超过5节,都具有刚毛。小叶和刚毛的形状、数目和长度随种类而异。

(6)颚足--Mp。又称第二颚足,是胸部的第1对附肢。单肢型,基节2节,较长,具刚毛。内肢分5节,各具刚毛。颚足的结构随种类和食性而异。

(7)胸足--P。位于胸节的腹面,5对。第一至第四胸足为游泳器官,都是双肢型,结构基本相似,没有雌雄区别。其基本结构为基节2节,内、外至各3节。胸足只作同方向的摆动。第五胸足常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是分类的依据之一。雌性的第五胸足可分为3类:双肢型、单肢型和完全消失。雄性的第五胸足比雌性发达,结构也更复杂,有双肢型和单肢型两类。

11.桡足类的发育是间接发育。卵通常在受精后就开始胚胎发育,在水中孵化成无节幼虫。孵化时间的长短与水温有关。无节幼虫可分为6期,即经过6次蜕皮后变态发育为桡足幼体,附肢逐渐生长,分节

现象逐渐明显,基本具备了成体的特征,但身体较小,体节和胸节的数目较少。桡足幼体也分为6期,到第6期性成熟,有雌雄区别,成为成体。

12.三个目的区别:哲水蚤目、剑水蚤目、猛水蚤目

13.特征

毛颚动物与被囊动物(了解)

1.了解两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基本形态?

被囊动物具有如下特征:除有尾纲外,成体一般没有脊索,但幼体的尾部有脊索。因此,这类动物又称为尾索动物;成体呈囊状或圆桶状,被一个由皮肤分泌的、近似植物纤维质的被囊所包围。因此,又称为被囊动物;成体以鳃进行呼吸;成体没有感觉器官,具有开放式循环系统;多为雌雄同体,以两性生殖、出芽生殖等方法进行生殖。2.海樽纲

海樽纲是一类具有永久性透明胶质囊的浮游被囊动物,常栖息于热带海样表层。其发育过程为间接发育,生活史较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生活史中包括芽生体、蝌蚪幼虫和无性个体。

外部形态:

海樽身体透明,呈酒桶形,体表有硬化的、薄的被囊。

两端开口,前端为入水孔,具有12片围口叶,后端为出水孔,又称排泄孔,具有10片围泄殖孔叶。围口叶和围泄殖孔叶均含有大量的

感觉细胞。

内部构造:

肌肉:在海樽纲动物的被囊内面,肌肉纤维组成8条环状的肌带。肌肉的收缩可使水从出水孔排出,使动物向前运动。

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等器官构成。口位于身体前端,咽占据了身体的前半部,有称鳃腔。内柱位于鳃腔的腹面,是一个可分泌粘液的纤毛沟。肛门开口于排泄腔(又称围鳃腔)。

循环系统:心脏位于内柱后端与食道开口之间,由围心囊皱褶而形成。血液循环是通过空隙来完成的。

神经系统:脑神经节位于咽的背面,身体背缘中部。从脑神经节发出2 对主要神经,1 对分布于口缘,另1 对分布于围鳃腔两侧。

生殖系统:海樽纲为雌性先熟的雌雄同体。卵巢近球形,位于肠的转弯处,精巢细长,位于消化道上方并延伸至内柱。两性的生殖管一起开口于围鳃腔腹面。无性个体与有性个体具有较大的形态差异。

分类:海樽纲的主要分类依据为:囊壁厚度、形状,肌带的宽度、数目和排列方式。

可分为3个目:磷海樽目、全肌目、半肌目

其它浮游动物和浮游幼虫

轮虫

1.轮虫是一类小型的多细胞动物,体长约为0.1-0.5mm。

由于身体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生有纤毛,称为头冠或轮盘,因此,这类动物被称为轮虫。

2.头部

头冠类型:旋轮虫头冠、须足轮虫头冠、猪吻轮虫头冠、晶囊轮虫头冠、巨腕轮虫头冠、聚花轮虫头冠、胶鞘轮虫头冠。

3.躯干部:位于身体中部,一般呈圆筒形。体表有角质膜,有些种类形成兜甲(被甲)。

咀嚼器:其构造是鉴定种类的依据之一。咀嚼器一般由7块咀嚼板组成。

咀嚼板分砧板和槌板两部分.

砧板:由一块单独的砧基和两片砧枝连接一起而成砧板;

左右各一的槌板: 由一片槌钩和—片槌柄组成;

食物经过槌钩和砧枝之间被切断或磨碎,槌柄往往纵长略弯,其前端总是与槌钩的后端相连接。咀嚼器上连接肌肉,运动灵活。

4.轮虫的生殖方式与枝角类相似,主要进行孤雌生殖,只有在环境不好时才进行有性生殖。

5.轮虫的生活史

浮游幼虫

6.生态特点

出现的周期性:由于一般动物,尤其是底栖动物,常有相当固定的生殖时期,幼虫的出现就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每逢生殖季节,便有大量底栖动物的幼虫出现在浮游生物中。因此,可以根据各种幼虫的出现时期和次数来推测各类动物的生殖时期和次数。这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出现的短期性:幼虫仅仅是动物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不可能在海中浮游很久。

那些阶段性浮游动物,经变态后,使改营底栖或游泳生活;即使是终生性浮游生物,其幼虫阶段也是短暂的。幼虫浮游时期的长短随种类而异,同时也受着外界环境因素,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影响。有些种类[如螺旋虫的幼虫期很短,只有几个小时;而有些种类的幼虫如刺龙虾的叶状幼虫的浮游时间很长,竟达7个多月之久。

分布的不均匀性:由于各类底栖动物的密集区不同,幼虫的分布显得很不均匀:有些幼虫在这个海区很多,而在另一个水域,却很稀少,甚至完全没有。如果海流较恒定,我们可从幼虫的分布中,大致看出底栖动物的分布概貌,这对动物地理学研究有所帮助。

7.浮游生物适应的方式有哪些?

第一章 技术分析概述

第一章技术分析概述 引言:从证券市场产生的那一天起,人们一直在寻找和探索评定市场和分析市场的方法,以作为入市买卖的依据。实际上技术分析一直是证券投资中极其重要的方法,虽然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比肩齐名,但纯粹使用基本分析的人实属凤毛麟角。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技术分析的实际应用价值是极高的,能够读懂并正确理解技术分析的人所得到的回报也是巨大的。本章将着重阐述技术分析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也就是技术分析的三个理论前提,只有明确并始终坚持这三个前提,才能深入学习和探讨技术分析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任何时候在应用技术分析的同时,去试图探寻价格变动的原因都是偏离了技术分析而陷入基本分析之中。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基本分析没有用,只是把二者混在一起使用极容易使自己陷入迷团,在价格变动的原因和结果之间打转转,因此本章的学习就是要把技术分析界定清楚,为以后的内容奠定基础。 第一节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 技术分析是经验的总结,它不象数学公式或物理定律那样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这也正是引起对技术分析争议的原因之一。实际上技术分析也并非空穴来风,它有着赖以成立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前提,不理解这一点是无法应用好技术分析的。经常在技术分析与基础分析之间摇摆,甚至纠缠不清而产生困惑的原因也是因为没有深刻理解上述问题。 一、什么是技术分析 所谓技术分析,就是通过图表的方式对市场行为进行研究从而推判出市场价格发展的未来趋势。 可见,技术分析是一种研究市场的方法,其中图表是手段,市场行为是研究对象,未来趋势是研究的目的。 1、技术分析的研究手段——图表 最初的图表是手工绘制的,今天的图表不仅由电脑绘制,而且增添了许多自动的分析功能,大大方便了对市场的跟踪和研究,目前的图表分析工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动态报价系统,主要的功能是跟踪市场的即时变化;另一类是静态分析系统,主要用于收市后对市场的未来发展做出分析和决策,在第二章中将对图表的形式概括介绍。 2、技术分析的研究对象——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极其复杂,但都可以通过价格和成交量表现出来,其中价格是技术分析的目的,是首要的研究对象,而成交量是对价格运动的验证,它是股市的血脉,反映着市场的活跃程度,可以对价格运动的研究起着较好的辅助作用。 3、技术分析的研究目的——未来趋势 这是技术分析的核心问题,研究价格图表,就是要在一个趋势形成和发展的早期,及时准确地判定出来,从而达到顺应趋势的目的。 二、技术分析的理论前提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1)这是技术分析的基础,它的内容是影响价格变动的任何因素,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或其他任何方面的,都反映在价格之中,各种已知的和可以预知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被市场所包容并且消化掉。

工程地质概况

第二章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位于郑州市莲花公园北100m处,玉兰街处,文峰小区住宅楼四幢,其中4#楼占地面积约2800m2,基坑周长约220米,70*40二层地下室。开挖深度分为9.0m,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临时支护使用年限为12个月。 2.1 工程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往往是由勘探得到的,勘探包括钻探、井探、洞探、触探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方法,勘探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符合勘察目的的需要,还要考虑其是否适合于勘探区岩土的特性。工程地质钻探的任务之一是取岩土的式样,用来对其观察、鉴别或进行各种物理力学实验,以下是用钻孔取土器从钻孔中采取的式样进行试验得到的数据。 2.1.1地层特征 据勘察报告,本基坑地层结构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地层、下伏基岩为第三系泥质粉砂岩。按其岩性及其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细砂、④中砂、⑤砾砂、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六个工程地质层位,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1杂填土 全场地分布。黄褐色,松散状,湿,由中砂及细砂组成,为近期回填土,欠固结。层顶标高20.40~21.70m,层厚3.2m。 3粉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厚3.0m。 3粉质粘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顶标高19.10~ 19.35m,层厚1.40~3.40m。 ③细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上部含少量泥质,以细颗粒为主,成分主要为石英,颗粒级配差。层顶标高15.93~ 16.77m,层厚0.80~1.40m。 ④中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以中颗粒为主。层顶标高15.15~16.37m,层厚1.90~2.00m。 ⑤砾砂 全场地分布。黄色,稍密状,饱和,层顶标高4.24~7.61m,层厚3.10~4.21m。 ⑥全风化泥炭质页岩 全场地分布。棕红色,岩芯多呈碎屑状及碎块状,泥炭质胶结,原岩结构不清晰。层顶标高-1.71~-0.97m,层厚2.90~ 4.30m。 ⑦强风化炭质灰岩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学案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学案 此学案专门针对笔试 【章节复习】 浮游生物学Planktonology 研究浮游生物的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浮游生物的定义 全世界共有33个植物纲:水中有18个纲的代表 63个动物纲:水中有60个纲的代表 根据生态习性分为: 浮游生物(Plankton) 自游生物(游泳动物Nekton) 底栖生物(Benthos) ●浮游生物的一般特征 ①生物体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活动受水流或风浪支配,营随波逐流式漂浮生活,但在一定范围内具垂直移动能力 ②除部分水母类、甲壳类、被囊类外,身体体型小,对它们形态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 ③除生活于气水交界和深海的部分种类具色彩外,一般身体趋向于透明无色 ④浮游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适应漂浮生活 第二节浮游生物的分类 一、按营养方式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自养生物,初级生产力贡献者。多为细菌和单胞藻类(主 要是硅藻和甲藻),包括生产者和还原者,分布在真光层。 ?浮游动物(Zooplankton):异养生物,次级生产力贡献者。各类无脊椎动物(如原 生动物、水母、节肢动物、毛颚动物、浮游软体动物、浮游多毛类、被囊动物)及其幼虫以及低等脊索动物幼虫、低等脊椎动物幼虫,如鱼卵、仔鱼、稚鱼。 ?真光层(euphotic layer):水层中能找到光的部分,通常为水深0米到100-200米范 围。 二、按个体大小

三、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 终生浮游生物、暂时性浮游生物、偶然性浮游生物 四、按生活的环境 ●淡水浮游生物(freshwater plankton):盐度<5‰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盐度>16‰ ●河口浮游生物(estuarine plankton):盐度5-16‰ 五、按浮游生物的分布 水平分布:沿岸性浮游生物、远洋性浮游生物 垂直分布:上层浮游生物、中层浮游生物、下层浮游生物、极深海浮游生物 第三节浮游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研究内容:形态、分类、生态、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 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 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 二、浮游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在形态、分类方面: ?微生物学、海藻学、无脊椎动物学 2、生态方面: ?水产学、海洋学、渔业、气象学、地质学、环境科学 3、生理、生化方面 4、数、理、化、计算机 第四节浮游生物学的重要性 一、渔业 1、有益: ?水产经济动物的饵料 ?可培养的饵料生物 ?直接的捕捞对象:海蜇、毛虾 浮游生物渔业(Plankton Fishery) 2、有害: ?赤潮(Red tide) 或称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HAB): 定义、危害

海洋浮游生物期末模拟试题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洋浮游生物学期末模拟试题 11海科曾奇整理 (注:红色字体的为我认为出题概率更大的题目,没时间的至少把红色部分看下。另外下面题目纯属本人猜测,红黑勿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考个好成绩) 第一题:名词解释 1、世代交替:某种生物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进行有性生殖,而在另外的阶段 进行无性生殖,两种过程交替出现。 2、囊壳: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 物的沉积,常呈现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3、周质体:藻体细胞表层特化的一层坚韧而有弹性的构造,藻体形态较稳定。 4、海洋浮游植物:是无胚具有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5、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见的一种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 粉鞘组成,有的无鞘。 6、壳套:壳面向相连带转弯的部分。 7、相连带:与壳套相连和壳面垂直的部分。 8、隔片: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 9、假隔片:隔片的一端是游离的。 10、壳缝:从壳面沿着纵轴的一条裂缝,又叫纵沟。 11、相连带:上壳连接带和下壳连接带相连接的部分。 12、龙骨点:管壳缝内的每一个大孔就叫龙骨点。 13、管壳缝: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故叫管壳缝。 14、假空泡:又叫伪空泡,是蓝藻细胞内具有的气泡,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 黑色红色或紫色,可使植物体漂浮。 15、厚壁孢子:由普通营养细胞增大体积,积累丰富的营养,然后细胞壁增 厚形成。

16、段殖体:蓝藻藻丝上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的胶质隔片或由间生异形胞断 开后形成的若干短的藻丝分段。 17、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小单位。 18、伪足:一些原生动物运动和取食的一种细胞器,由部分细胞质暂时突出 而成. 19、纤毛:是从一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表面伸出的、能运动的突起。 20、焰茎球:轮虫等原肾管的收集端由合胞体组成的囊状结构,其内腔的顶端 具有可摆动如火焰的纤毛。纤毛摆动帮助所收集的液体往排泄孔的方向流动。 21、咀嚼器:为轮虫类咽下部的咀嚼囊内的几丁质(亦称石灰质)构造,由中 央的1块砧骨(incus)和左右对称的2块锤骨(malleus)组成,通过咀嚼囊肌肉的运动使锤骨与砧骨相碰撞以磨碎食物。 22、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23、混交雌体:轮虫动物门中进行有性生殖的雌体。环境恶劣时,混交雌体以 减数分裂的方式产生单倍染色体的需精卵,一部分需精卵不受精,产生雄卵,孵出雄轮虫。雄轮虫和其他混交雌体交配、受精后在混交雌体内形成厚壳的休眠卵(resting egg)。休眠卵可以对抗各种不良环境长达数月之久,待环境转好时,再孵化成非混交雌虫,又可以进行孤雌生殖。 24、休眠卵:在动物繁殖的过程中,为了应对恶劣的环境,一些动物的胚胎外 面会被一层包被膜所包裹,此时,动物的胚胎发育处于休眠期,等到条件合适的时候再发育,这样的动物胚胎就叫做休眠卵。 25、触手:系存在于多数低等动物身体前端或口周围等处,能自由伸屈之突起 物的总称。 26、刚毛式:第二触角的内外肢的节数以及刚毛的多少与排列各属不同,常用 一定的序列来表示。这种序列成为第二触角刚毛式。 27、壳腺:又名颚腺,1对,生于前胸两侧,由末端囊和细长盘曲的肾管组成, 是枝角类主要的排泄器官。 28、无节幼体:是低等甲壳类孵化后最初的幼体,身体尚不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呈扁平椭圆形,在正中线前方有无节幼体眼1个,其后方有口和消化管(肛门尚未开启),左右具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等3对附肢,这一阶段称为无节幼体。 29、桡足幼体:甲壳动物桡足类的后无节幼体经最后一次蜕皮后变成的幼体。 30、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等到了一个限度, 这种小细胞将不再分裂,而是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就叫复大孢子。 第二题:填空题 1、藻类的色素成分极为复杂,可分为四大类,即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 和藻胆素。 2、枝角类的消化道内已证实的有蛋白酶、肽酶、酯酶和淀粉酶。 3、金藻特有的生殖方式为内生孢子。

工程地质学概论考试题目

工程地质学概论 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 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⑤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5、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它泛指地球 word范文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

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1、活断层的定义: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USNRC): (1)在 3.5 万年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的断层 (2)与其他活动断层有联系的断层 (3)沿该断裂发生过蠕动或微震活动 活断层的类型:按照位移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 (1)正断型活断层 差异升降活动为它的断陷盆地边缘。下降盘分支断层多见,形成地堑式的正断层组合。 (2)逆断型活断层多分布于板块碰撞挤压带。上盘变形带大,出现多分支断层。 (3)走滑型活断层常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地块之间的接触部位,水平错动量大,断层带宽度不大,很少分支断裂。 活断层的活动方式:(1)粘滑型活断层:间歇性突然滑动,常伴有地震活动,也称为地震断层。发生在强度较高的岩石中,断层带锁固能力强,危害大。发震断

海洋浮游生物学 (3)

世界海洋中的硅藻 大约一亿年前,海洋硅藻的地位显著提升,现如今它生成的大量有机物,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它们生活在一个生长必需物稀少且不断被回收共享的环境,它们极大地影响了全球气候、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海洋生态系统功能。这些至关重要的生物将如何应对如今变化迅速的海洋环境?这对环境健康十分重要,目前人们正通过对其基因的研究来解密。 地球上约1/5的光合作用都是通过名为硅藻的微观真核浮游藻类产生的。这些光合主力在世界各地的水域都被发现,只要有充足的光照和营养盐。硅藻这个名字源于希腊语diatomos,意为“切成两半”,指的是它们特有的由二氧化硅形成的两部分细胞壁(见图一)。海洋硅藻每年产生的有机碳相当于陆地上所有热带雨林产生的有机碳的总和。但与由树木产生的有机碳不同的是,由硅藻产生的有机碳作为海洋食物网的基础,被迅速消耗。在沿海地区,硅藻有力地支撑了我们的渔业,而在开阔海区,绝大部分硅藻产生的有机物迅速下沉,成为深海生物的食物。而下沉的一小部分有机物并没有被消耗,它们沉积在海底,为石油储备量做出了贡献。鉴于硅藻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增加铁含量来育肥大片海域从而使硅藻大量繁殖,以此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这项备受争议的计划已经制定。 通过对世界性硅藻海链藻34兆可用的包括细胞核、质体、线粒体基因的DNA 序列的研究,关于硅藻对全球的影响有了新的见解机制。全基因组序列的第二个模型硅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27Mb)也很快完成了研究,并且目前极地种圆柱拟脆杆藻(80mb)和沿海种多列拟菱形藻(300mb)也完成了初步测序。测序项目迄今为止更有趣的结果之一是认识到将硅藻与进化上不同的植物和动物谱系区分开的基因和代谢途径的独特组合。硅藻中封装了巨大的多样性,例如T. pseudonana 和P. tricornutum之间约相差9000万年,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却和相差5500万年的动物和鱼类完全不同。 这篇文章中我们探究了硅藻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和基因组学的交集, 重点研究硅藻在过去和当代海洋中的作用,出现在我们眼前是一种基于基因组的反应,反映了海洋生态系统复杂交互作用,其中代谢产物和代谢能力在不同生物界中被共享。我们的目标有两个:首先,为这群不同寻常的迷人的生物群体提供一扇窗户,让我们了解到它们在调节地球稳定性方面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更深入地了解在未来海洋环境下硅藻将会有何变化,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硅藻数量的变化可能对地球大气产生巨大的影响。

海洋生物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生命有机体的起源、分布、形态结构、进化与演替特征、生命过程及其规律,并探索海洋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海洋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科学。本课程主要介绍海洋生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功能、习性和分布、生殖与发育、资源开发与合理持续利用、各生物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使学生对海洋生物类群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2.设计思路: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海洋生物学》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海洋生物的形态学、分类学、习性、分布以及各生态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教学思路如下:1)介绍海洋生物学的概念和特点、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2)简述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及海洋生物对海洋环境条件的适应;3)讲述海洋生物的分类与特征,主要介绍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海洋真菌、海洋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包括海洋鱼类、海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4)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基础生态学等;并行课程:环境海洋学、环境微生物学、 - 1 -

环境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毒理学;后置课程:海洋生物学实验、生物海洋学。 本课程与上述课程构成了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物与化学方向有关海洋生物与生态的课程群,内容和要求各有侧重、联系密切。 二、课程目标 《海洋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海洋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海洋生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功能、习性和分布、资源开发与合理持续利用、各生态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各生态类群的研究方法等,使学生对海洋生物类群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授课与讨论、课外作业等形式,要求学生做到课前提前预习教材相关章节、课后完成课下作业;教学过程中,重点内容会组织小组讨论,由学生分组针对特定的科学问题做调研,并以PPT的形式课上报告,交流讨论。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文献和背景资料阅读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 1 -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资料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主编:金建邦校核:金俊鹏第一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1.试对比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种类岩石在成因、产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等方面的不同。 2.什么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 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壳物质组成和内部构造,塑造地壳外部形态特征的各种自然作用。 类型: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 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3.火成岩有哪些结构、构造、产状,是如何分类的? 火成岩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火成岩构造:块状构造、气孔构造、流纹构造; 火成岩产状:深成侵入岩: 岩基、岩珠; 浅成侵入岩: 岩墙(岩脉)、岩床、岩盖与岩盆; 分类:按火成岩二氧化硅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 按岩浆冷凝环境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又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4.何谓沉积岩,有哪些结构、构造,分类? 沉积岩: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 其结构:碎屑结构、非碎屑结构; 其构造:层理构造、递变构造、波痕与泥裂; 其分类:碎屑岩、化学及生物化学岩, 进一步划分为: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岩、非蒸发岩和蒸发岩 5.何谓变质岩,如何鉴别? 变质岩:原先生成的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经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 和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改变形成的新的岩石。 鉴别标志: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常形成某些特征性的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硅线 石、滑石、石墨等,这些变质矿物的出现是鉴别变质岩的重要标志。 第二章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 1.简述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主要有哪些类型,并说明其主要特点。 主要类型:残积土:残积碎屑物粒径由地表向深处由细变粗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坡积土: 厚度变化大,成分与高处的岩石性质有关,一般不具节理 洪积土: 具有明显的层理以及夹层、透镜体等 冲击土: 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好,清楚的层理构造,良好的韵律性,沉积

工作技能-必修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工作技能层面必修课程) 目录 普通动物学实习 (1) 海洋渔业技术实习 (5) 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实习 (8) 增殖养殖工程实习 (11) 海洋学实习 (14) 科学研究专题讲座 (16) 毕业实习 (19) 毕业论文(设计) (21)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普通动物学实习是一门针对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中的必修课程,是继普通动物学实验后的或在此期间的一门对本科生来说重要的实践和理论结合和加深课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和实验的论证,但同时又是一门特别的实践课程,主要是沿海不同的地貌不同的物种分布和熟悉海洋科学和海洋环境的一门课程分布图和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更加直观的从沿海生物群中找到其相关的物种证明和了解动物起源到演化为高等动物的整个过程的不同等级不同种类的动物的观察,除了原生动物门不能肉眼观察到外,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扁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缢虫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和脊椎动物的硬骨鱼类都能在实习中看到或采到样本。更有到青岛水族馆参观的内容,更加直观的通过水族馆标本和图谱和实物等对整个动物的进化和演化有更深刻的印象。 2.设计思路: 本实验主要是在学生完成动物学课程后,或在实验过程中时根据潮汐的变化,和根据当地的潮汐变化选最落潮时间在中午的时间进行海边实习。根据青岛的地形地貌选择代表性强的岩礁地貌,沙滩地貌,泥滩地貌或其中两个混合的地貌进行采样地点选择,并为了进行比较,每年选择的时间和地点都相对稳定。然后到水族馆进行参观,通过人为的分类好的进化路线进行参观。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以海洋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为主要课程,其中所涉及的动物种类很多,涉及的课程有《海洋浮游生物学》、《贝类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学》、《海洋学》、《海洋环境学》、《海洋经济学》等高年级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海滨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实习过程中认识和学会鉴定不同的动物,并掌握其主要特征和分类地位。初步了解和掌握采集海洋动物标本的方法和对标本的处理办法和基本鉴定办法。提高巩固和丰富课堂内容,加深理解已学过的动物学知识。通过现场的采样,是学生了解了海岸线的分布特

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一、单项选择及填空 第1篇工程地质概论 1.玄武岩是属于( ) A.浅成岩 B.深成岩 C.喷出岩 D.火山碎屑岩 2.侵入地壳深处的酸性岩浆冷凝后形成( ) A.流纹岩 B.花岗岩 C.辉绿岩 D.闪长岩 3.在胶结物中,强度最大的是( ) A.铁质 B.硅质 C.泥质 D.碳质 4.变质作用因素主要是指( ). A.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泼性流体 B.上覆岩体重力下的压固脱水作用 C.高温下的矿物重结晶作用 D.构造应力将岩石挤压破碎的作用 5.大理岩是由( )变质而成的岩石. A.石灰岩 B.石英砂岩 C.泥岩 D.花岗岩 6.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 ) A.水平背斜 B.水平向斜 C.倾伏背斜 D.倾伏向斜 7.正断层是指断层的( )的现象. 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 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D.两盘水平错动 8.逆断层是指断层的( ) 的现象. 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 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D. 两盘水平错动 9.地下水中含有侵蚀性CO2时,对混凝土有( ) A.一般酸性侵蚀 B.溶出性侵蚀 C.碳酸侵蚀 D.硫酸侵蚀 10.上层滞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大气降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岩溶水 11.埋藏在地面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叫做( )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裂隙水 12.潜水是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 ) A.饱气带水 B.毛细水 C.重力水 D.上层滞水 13.埋藏并充满两个隔水带之间的重力水叫做( ) A.潜水 B.承压水 C.上层滞水 D.饱气带水 14.黄土的( )是黄土地区浸水后产生大量沉陷的重要原因. A.湿陷性 B.崩解性 C.潜蚀性 D.易冲刷性 15.具有承载力低,沉降量大的土是( ) A.黄土 B.软土 C.膨胀土 D.冻土 16.冻土的冻胀融沉性是因为冻土中含有较多的( ) A.易溶盐 B.水 C.孔隙 D.有机质 17.岩石的强度指标,通常是用岩石的( )来表示.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剪强度 D.抗扭强度 18.岩体工程性质不仅取决于组成它的岩石,更主要是取决于它的( ) A.结构体形态 B.矿物成份 C.不连续性 D.岩石构造 19.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内一个或几个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过

技术性分析概述

技术性分析概述 技术分析是以预测价格未来走势为目的,以图表形态、技术指标等为手段,对市场展开包括归纳、分析、排除、确认、比较、决策、验证等一系列的思维和研究。 技术分析的基本观点是:所有汇价的实际供需量及其背后起引导作用的种种因素,包括投资市场上每个人对未来的希望、担心、恐惧、猜测等,都集中反映在外汇的价格和交易量上,因而研究它们是最直接有效的。 技术分析是相对于基本面分析而言的。基本面分析法着重于对政局政策、经济情况、市场动态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外汇的价格是否合理;而技术分析则是透过图表或技术指标的记录,研究市场过去及现在的行为反应,以推测未来价格的变动趋势,其依据的技术指标是由汇价涨跌或成交量等数据计算而出的。技术分析只关心外汇市场本身的变化,而不考虑会对其产生某种影响的经济、政治等各种外部因素。 基本面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汇价现行的价位是否合理并描绘出它长远的发展空间,而技术分析主要是预测短期内汇价涨跌的趋势。通过基本面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应购买何种货币对,而技术分析则让我们把握具体购买的时机。在时间上,技术分析法注重短期分析,在预测旧趋势结束和新趋势开始方面优于基本面分析法,但在预测较长期趋势方面则不如基本面分析法。 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认为汇价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但是基本面分析主要是根据对影响供需关系种种因素的分析来预测汇价走势,而技术分析则是根据汇价本身的变化来预测汇价走势;基本面分析研究市场运动的原因,而技术分析研究市场运动的效果。但是人们更关心的是如何预测汇价的未来趋势以及买卖汇价的适当时机,因而对技术分析情有独衷。 技术分析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前提: 1、历史自我重复: 技术分析主体以及市场行为研究的大部分都与人类哲学研究有关。例如,在过去100多年里被辨识并加以分类的图表模式,反映了出现在价格图表上的某些标准图景。这些图景展现出市场牛市或熊市的心理状态。由于这些模式在过去运作良好,我们假定它们在将来也会继续如此。 表达这个前提的另一个方法是理解未来立基于对过去的研究这一关键,或者这个将来只是过去的重复。 2、价格活动是有趋向性的 趋向的概念对于技术分析来说至关重要。此处仍然如此:除非一个人接受市场实际上是存在趋向性的前提,否则就没有必要继续读下去了。将市场的价格行为制表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辨识其发展早期的趋向,并以此趋向为依据。 此外,认识到处于运动中的趋向比颠倒的趋向更易持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向在其改变方向之前会一直持续。这听起来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但这正是我们试图实现的。我们在寻找一个市场最

海洋浮游生物的发展简史与展望

海洋浮游生物的发展简史与展望 前言 水生生物,广义上来说包括水中生活的各种各样的生物,范围十分广泛。而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因此,水生生物的分布也是非常广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水生生物,特别是海洋生物的研究愈加深入和重视,从而对其的进化与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而我们所学的海洋浮游生物是海洋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洋浮游植物和海洋浮游动物两大类。我们除了要学习它们的形态、分类、生理、生化、生态等各个方面,还要了解它们的发展简史,以便我们去学习和了解它们;另外,在学习海洋浮游生物的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去思考它们对于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对人类的发展的有益的方面,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海洋浮游生物的发展简史 人类在与海洋、湖川、池沼各类水域的接触和利用中,逐渐发现和记录了水生生物的种类及其分布和生活史,首先被注意的是鱼类和其他大型水生生物。对于大多数为小型生物的海洋浮游生物的研究,最早是在列文虎克研制出显微镜之后才开始的,自此微型和小型生物才得以深入研究,列文虎克更是首先发现轮虫和一些单细胞生物。1815年,Forbes用底拖网采集并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的分带现象。1845年,穆勒(J.Muller)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生物并进行浮游生物研究。1867年,德国学者汉生(Hensen)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查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分布,首先创用“浮游生物(plankton)”一词。1868年,穆勒首次用拖网在瑞士湖泊采集浮游生物并做了很多分类工作。此外,还有很多学者早期在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研究中做出贡献。早期对海洋浮游生物的研究为其发展的第一阶段,偏重于采集观察和形态分类。 进入20世纪后,海洋浮游生物的形态、分类的工作仍在继续,但其研究中心逐渐转向生态、生理等方面。20世纪20年代,人类着重研究它们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各种环境因子对各类海洋浮游生物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等。这段时期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都为海洋浮游生物研究的第二阶段。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属于海洋浮游生物研究的第三阶段。主要是海洋浮

海洋浮游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二部分海洋浮游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浮游生物和浮游生物的定义 一、浮游生物(Plankton) 定义:在水流的作用下,被动地营漂浮生活的水生生物。 二、浮游生物的共同特征 1、缺乏发达的行动器官 2、体色:浮游植物——因有叶绿体等色素体而表现颜色多样化; 浮游动物——多透明Eg:水母;栉水母;海樽 3、多数个体小浮游植物:10μm-100μm 浮游动物:1mm~10mm Eg:北极霞水母(2~7.8m) 火体虫(尾索动物海樽的群体,长度可达2m) 三、浮游生物学(Planktology) 研究浮游生物生命现象、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浮游生物分类 (不同分类标准下不同分类名称及解释如阶段性浮游生物) 一、营养方式 1、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主要包括单胞藻(硅藻、甲藻) 自养性浮游生物—— 生产者,初级生产力,真光层<这个光层的光能可以保证植物足够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2、浮游动物Zoopankton 异养性浮游生物:无脊椎动物<原生、腔肠、甲壳类>很多海洋生物幼体也属于浮游范畴——消耗者,次级生产力 二、个体大小(知道中英文名) 1、极微型浮游生物(Ferntoplankton):0.02~0.2μm,浮游病毒 2、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0.2~2μm,浮游细菌,浮游植物 3、微型浮游生物(Nanoplankton):2~20μm,浮游真菌,浮游植物,浮游原生动物 4、小型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20~200μm,浮游植物、浮游原生动物 5、中型浮游生物(Mesoplankton):0.2~20mm,小型水母,栉水母,桡足类,枝角类,毛

海洋浮游生物学

1、越高等的甲壳动物蜕皮变态的次数越少,如对虾,需经过幼虫、 . 幼虫、糠虾幼虫三个发育阶段,次的蜕皮变态之后才变成体形与幼虾相似的仔虾。 2、戎亚目种类,一般体长mm,最大可达56mm。身体侧扁,分节明显,可分、、三部分。头部多数与第一胸节愈合,形态变化很大,是分类的特征之一。 3、磷虾幼虫包括无节幼虫、幼虫和幼虫,这些幼虫在夏、秋季浮游生物中较为常见。 4、幼虫lingula larva是腕足动物海豆芽Lingula的幼虫,幼虫actinotrocha larva是帚虫动物Phoronida的幼虫。 5、毛颚动物Chaetognatha身体细长,左右对称,其形状及运动状态似箭,所以有之称。生活时身体大多十分透明,故又称为虫。又因其头部两侧各有成排的钩状颚毛,而称其为毛颚动物。 6、环节动物中的多毛类幼虫一般分为幼虫trochophora larva和幼虫Post larva,后期幼虫又称为幼虫。 7、腹足动物Gastropoda属动物门的一个纲,大部分种类营底栖生活,仅后鳃亚纲中的目Pteropoda和亚纲的异足亚纲Heteropoda及海蜗牛科Janthinidae的种类,在海洋营浮游生活。 8、钵水母类水母一般个体较(大、小),(有、无)缘膜,故又称其为水母,在其伞部边缘有缺刻,将其分成若干瓣,称为。 9、被囊类有尾纲动物终生保留有尾和脊索,故称其为纲。又因其体形与营固着生活的海鞘纲的幼虫相似,故又有纲之称,是尾索亚门中最原始的一纲。身体很小,一般为0.50—3.0mm。身体透明,形似蝌蚪,可分为躯干部和尾部两部分。10、毛虾是间接发育的,个体发育通常经历3个幼虫期:幼虫期、幼虫期和幼虫期,经次蜕皮才发育为一个仔虾。 11、钵水母类水母一般个体较大,又称其为(有、无)缘膜水母,但在其伞部边缘(有、无)缺刻,将其分成若干瓣,称为。12、短尾类幼虫属于蟹类幼虫,包括幼虫和幼虫。蝌蚪幼虫属于动物门。 13、桡足类的身体又有前体部和后体部之分,这两部分之间,有一个可使身体曲折的活动关节。活动关节前的身体各部称为前体部,活动关节后之各部称后体部。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全解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 (培训教材)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二○○四年四月

目录 1概述?????????????????????????????????????????????????????????????????????????????????????????????????????????????????????1 2滑坡可行性研究勘察???????????????????????????????????????????????????????????????????????????????????????????6 3滑坡初步设计勘察???????????????????????????????????????????????????????????????????????????????????????????????7 4滑坡施工图设计勘察???????????????????????????????????????????????????????????????????????????????????????????8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10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14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19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24泥石流工程地质勘察???????????????????????????????????????????????????????????????????????????????????????????????27

工程地质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资环压缩版).doc

1、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2、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3、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4、流土(流沙):在岩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的土体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5、潜蚀(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独立移动的现象。 6、泥化夹层:含泥质的原生软弱夹层经一系列地质作用演化而成的在上下坚硬岩层中间相对软弱刚柔相间的岩层组合。 7、软弱夹层:指岩体中那些性质软弱、有一定厚度的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带。 8、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 9、原生矿物:岩石经物理风化破碎,但成分没有发生变化的矿物碎屑。 10、次生矿物:岩石经过化学作用,使其进一步分解,形成一些颗粒更细小的新矿物。或现象。 11、土的结构:是指组成土的土粒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土粒间的连结关系和土粒的排列情况。 12、土的构造:在一定的土体中,结构相对均一的土层单元体的形态和组合特征。 13、RQD值:指大于10cm的岩心累计长度与钻孔进尺长度之比的百分率。 14、喀斯特: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叫做喀斯特。 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 ⑴粒度成分;⑵矿物成分;⑶土的密度;⑷水溶液的成分及浓度;⑸土中的气体;⑹土的构造。在计算基坑涌水量、水库及渠道的渗漏、地下水回水浸 一般土按粒度成分特点,常分为巨粒土和含巨粒土、粗粒土以及细粒土三大类,其中粗粒土又分为砾类土和砂类土两类。巨粒土和粗粒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这些成分和结构特征直接决定着土的孔隙性、透水性和力学性质。细粒土的性质主要取决于粒间连结特性和密实性,而这些都与土中粘粒含量、作用有关。 、简述风化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1)岩体完整性进一步遭到破坏 :使岩体逐渐破碎,分裂成碎块、碎片,进而分解成砂粒、粉粒、甚至粘粒,岩石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消 弱了岩石原有的结晶连结,以致完全丧失连结力。致使完整坚硬的岩体、往往变成硬度低、细分散状态的松软土。风化岩石的完整性差,裂隙多,胶结弱或无胶结,块度小。(2)岩石矿物 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在化学分化作用下,岩石中原生矿物解体变异,活动性较强的元素随水迁移,风化营力带来的新元素参与,形成次生矿物。如绿泥石、绢云母等鳞片状矿物;高 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粘土矿物;铁、铝、硅的氧化物或轻氧化物。这些次生矿物不仅在晶系特点、晶粒大小、结晶程度均与原生矿物不同,而且还增加了水及有机组分。(3)岩体 的工程地质性质发生变化:岩石风化,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均向弱的方向发生变化。因此,岩石的抗水性降低而亲水性增高,岩石力学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加、渗透系数增加、 ①由原岩的超固结胶结式结构,变成了泥质散状结构或泥质定向结构;②粘粒含量较原岩增多并达到一定含量;③含水量接近或超过塑限,密度比原岩小; 。滑体中部分地下水排出,使滑面强度有所提高,滑移速率趋于停止,处于稳定阶段。 ①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②活断层的活动方式③活断层的产状类型及产状活④活断层的继承性和反复性⑤断层的长度和断距⑥活断层的错动速率 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与流域的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和水文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受人类经济活动的深刻影响。综合而言,形成泥石流有三个基 有陡峭的地形和较大的沟床纵坡 (3)流域的中、上游有强大的暴雨或冰雪强烈消融等形成的充沛水源。 主要包括:断层两侧地层岩性和产状截然不同,被错断,是最本质最可靠的标志。地表最新沉积物的错 ⑵地貌特征.主要包括:“风口”、“垭口”;夷平面解体;阶地变化;河流弯曲;山脊山谷错动;两种地貌单元直线相接的部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发育部位。⑶水文地质方面:一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 地形变化明显;地球物理场异常; 崩、滑坡等斜坡破坏现象。 (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有哪些):(1)建筑物场址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2)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3)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地选择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将重大建筑物布置在断层的下盘;(4)在活断层区兴建工程,应采用适当的抗震结构和建筑型式。 (保障围岩稳定性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要点: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以下两种: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二是提高岩体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提高。前者主 要是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后者主要是加固围岩。 (识别滑坡的标志有):(1)地形地貌方面:滑坡形态特征、阶地、夷平面高程对比;(2)地质构造方面:滑体上产生小型褶曲和断裂现象滑体结构松散、破碎;(3)水文地质方面:结构 破碎→ 透水性增高→ 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 滑体表面出现积水洼地或湿地,泉的出现;(4)植被方面:马刀树、醉汉林;(5)滑动面的鉴别(6)勘探:钻探变形;(7)监测:钻孔倾斜 仪 (简述斜坡变形和破坏的方式)答:有松动、蠕动。松动:斜坡形成初期,坡顶常出现一系列陡倾张裂隙的岩体向临空方向松平移动。蠕动:斜坡岩土体在以重力为主的坡体应力长期作用下,向临空方向缓慢而持续的变形。斜坡破坏方式:崩塌、滑坡。崩塌:斜坡前端被陡倾结构面切割的岩体,突然脱离母体翻滚而下,滑坡:斜坡岩土体沿着连续贯通的破坏面向下滑动的 过程与现象。

工程地质概述剖析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学是调查、研究、解决与各类工程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的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包括:工程岩力学(研究土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其内在机理和天然或认为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工程地质分析(运用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去分析、研究工程活动中不同建筑物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力学地质及其演化规律,以便正确评价和有效防止其不良影响).和工程地质勘查。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勘查和评价工程建筑物场地的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并预测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学则最佳的长场地位置;提出改善与防治措施;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和数据。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包括: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地质因素,只有其中的稳定因素或工程建设产生不稳定因素对工程建设运行构成或可能构成有害影响时才能成为地质问题。 矿物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一定化学成分的物质,是组成地壳的的基本单位。它们在地壳中按一定规律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某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的组成的天然集合体,这种天然集合体称为岩石。 地质构造:残留在岩层中的这些变形,变位的现象。

构造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它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形成裂谷,盆地及褶皱山系。 垂直运动: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位做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使某些地区上升形成山岳,高原,另一些地区下降形成湖、海、盆地。 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地层层序法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 地层是指一定地质年代内形成的层状岩石。 生物层序法:生物演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可逆地不断发展。 地层接触关系:(1)整合接触(2)平行不整合接触(3)角度不整合接触(4)侵入接触(5)沉积接触 地质年代按时间的长短依次是:宙、代、纪、时、期。单位是:宇、界、系、统、阶。 岩石地层最大单位为群,群在细分为组,组在细分为段,段在细分为层,层是最小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按成因可将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原生岩石:地层最初由岩浆冷凝而成,把岩浆岩称为原生岩石。 沉积岩:在原岩石基础上,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