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

精品

一、简答题力量训练有哪些基本要求?答: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点事项。( A 、掌握儿少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B 、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C 、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D 、儿少力量训练 ,不要过早强调与专 项运动技术 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理论训练。)在训练实践中,贯彻适宜负荷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答: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1.负荷量的评价指标(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2.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大小通过练习的速度、远渡、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三、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影响运动技术的主体因素有哪些?客体因素有哪些?答:主体因素有: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2.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欲协调能力。3.感知觉能力。4.动作机能的贮存数量。5.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6.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客体因素有:1.竞赛规则。2.技术环境。3.设备与场地。在训练实践中恢复手段有哪几类?举例加以说明。答:1、训练学恢复手段。2、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3、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如;水浴‘蒸气浴、盐浴、珍珠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气功、生理反馈等。在组织综合训练课的基本部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2.改变训练内容时必须做好适合性的专项准备活动。3.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积效应。4.安排作用于同一机能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破浪型的变化。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应怎样增加运动负荷?增加负荷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答:1、负荷的增加是直线上升的。2、练习一段,保持

一段。每增加一次负荷,几乎要保持一周的时间。3,、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继续增加体能在整个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3.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5.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燥。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单次(组)练习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两次(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休息的方式通常采用静止、肌肉按摩或散步。在战术训练中,模拟训练法有哪几类?答: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1、模式训练具有信息化特点 2、模式训练具有定量化特点。依训练理论研究,该理论所涵盖的领域可分哪几个层次?答:1、一般训练理论。2、项群训练理论。3、专项训练理论。建立训练目标在训练中有何重要作用? 答:有两点1.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有:(使得训练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次训练活动和比赛都围绕着目标状态的实现而全面进行和展开。从而为在训练过程中居于重要位置的训练计划和比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为何专项竞技需要具有特异性?答: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员具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构成运动员经济能力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在不同项目竞技能力结构中的作用又都是不同的。为什么机体会产生劣变现象?答:运动员在训练中承受了一定的运动负荷后,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训练效应。但并非只要施加了负荷,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训练效应。训练负荷的安排对训练效应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机体对适宜的负荷承受适应,但如若负荷过小,不能引起机体必要的应激反应。而在过度负荷作用下则会出现劣变反应。恢复手段有哪些?答:1、训练学恢复手段。2、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3、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

段。如;水浴‘蒸气浴、盐浴、珍珠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气功、生理反馈等。速度素质分哪几类? 答;1、反应速度。2、动作速度。3、移动速度。负荷变换训练法方法的应用特点是态的原因。6、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7、改进训练各种,使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论述题。1.试述用重复跑手段发展移动速度素质训练的负荷量度。答:1、提高移动速度由两个途径:一是力量训练,使运动员力量增长,进而提高速度,另一个是反复进行专项练习。1、赛跑运动员进行快速力量训练时,不同练习内容对练习的组数及每组重复次数有不同的要求。如;卧推、下蹲等。2、超等长力量练习,如立定跳远、三级跳远等3、在训练实践中,运动员力量得到提高,并不意味着移动速度马上可以提高,也有时当训练负荷减少以后,才有提高,叫延迟性转化。如何做好中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答:一、对不同类型集训队员的区别对待。对在集训钱一直坚持系统训练的运动员,中短期集训应被看做是系统的全年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在集训期间的训练计划应力求保持与员年度训练计划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二、对不同项目集训队员的区别对待。中短期集训时间有限,因此,应抓住短期内较有把握收到成效。且对比赛成绩有较大影响的方面集中加以训练。这样,不同运动项目的中短期集训自然有着不同的重点。试述以提高肌肉内协调的方法发展相对力量训练的负荷量度。答:发展相对力量多采用提高肌肉内协调能力的方法。这样既可使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得到提高,同时又能限制运动员体重的增加,从而发展运动员的相对力量。(1)负荷强度;发展相对力量要求动作快,所以不管负荷重量大小,,实际负荷强度都是大的,只是这样才能动员更多的一点单位参与工作,也可使肌纤维工作同步化的程度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肌肉协调的功能,使相对力量得到发展。(2)负荷数量;发展相对力量由于负荷强度高,总负荷量则小,因而产生的超量恢复就少,使运动员的体重得到控制。试述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答:1、处理

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2、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3、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5、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6、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7、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试述速度障碍产生的主观原因及克服方法.答:1、过早地片面发展绝对速度。2、基础训练不够。3、技术动作不合理。4、训练手段不合理。5、训练手段单调、片面,引不起新异刺激6、负荷过度、恢复不好等等。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予以克服。怎样发展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 答:提高糖酵解无氧代谢功能的无氧耐力训练的强度为百分之80-90,以使运动员机体处于糖酵解供能状态,其强度为百分之80-90。发展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训练,一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介于1-2分钟之间,若以跑位训练手段时,其距离应控制在300-800米之间,一般以400米为宜。若以游泳为训练手段时,其游程可控制在100-200米之间。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的训练特点有哪些?答:1、技术训练。全队技术训练强调提高整体攻守效能,注重攻守训练内容的同步化。2、战术训练。由于攻守的配合速度明显加快,快速反击战术在进攻打法的训练中占重要位置。3、身体训练。发展速度和耐力等素质是身体训练的重要任务。4、心理训练。围绕保持运动员高度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和稳定的情绪,以及正确对待比赛胜负和得失的心理品质组织相应的训练。试述如何克服心理焦虑?答:1、引导队员把思想集中于比赛过程。少考虑比赛的结果。2、进行积极的想像,采用放松训练的一些方法,消除焦虑情绪。3、赛前也可以演练一下比赛的情形,把思想集中到比赛中去。4、在完成动作之前可以将整个动作及完成动作时的思想状态按照程序背诵一遍。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答:周期安排原则的依据的人体竞技能力变化和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

.

精品

征,其中,后者是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而前者则是变异因素。因为重要比赛日程的安排通常与某个项目最适宜的比赛条件的出现是一致的,而且通常在上一年度即已确定。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中是可以由人来控制的,教练员应努力做到有把我弟调节者一变异因素,使之与特定的比赛日程安排相吻合。试述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答:1、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负荷。4、训练负荷按跳跃式增加。形式有:1直线式。2、阶段式。3、波浪式。4、跳跃式。在战术训练实践中,提高运动员的战术素养的方式有哪些?答;个人行动和同伴的协同配合行动。答:方式1、系统了解专项竞赛基本规律与战术特征,比赛中战术变化的规律及正确的应变措施,专项战术的发展趋势。2、积累专项战术理论及经验知识。3、大量而熟练地掌握基本战术等。简述速度障碍发生的主观原因是什么答;速度障碍的生理、技术、专项素质、训练的科学性等4方面的原因.比赛周训练内容安排的模式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答:由于不同内容、不同负荷的训练后,达到超量恢复所需的时间不同,又为了比赛表现高度的竞技水平而要求运动员竞技能力处于最佳状态。所以,就必须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各方面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阶段都在同一时间内出现。这对于顺利地参加比赛、创造优异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根据不同内容训练负荷后完成恢复所需的时间不同,应把无氧代谢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及高度专项训练等。安排在赛前3-5天的训练中。中低强度的一般性训练安排在赛前1-3天进行。为什么要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答:要求教练员一定要有战略眼光,要从总体上,发展上宏观地规划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多年训练计划对于年度、大周期等训练计划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但它对未来较长时间的训练活动所做的预测仅仅是框架性的,而不可能做到详尽具体。在多年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通常都有时间、有可能通过某些调整及修正措施,将训练过程是基本方向控制在原有是轨道上,使其总体规划保持基本的稳定。简述贯彻周期性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答:一、掌握各种周期的序

列结构。包括为多年训练周期、大年训练周期、中年训练周期、小年训练周期、日年训练周期 二、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周的训练包括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恢复周。三、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四、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每个周期包括准备时期、比赛时期 、恢复时期。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2.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什么?答:降低负荷强度,可利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负荷强度及密度,可使机体适应比赛的需要。另外,该方法可通过变换学习动作的负荷强度,学习次数,学习时间、学习质量、间隙时间、间隙方式及学习组数等变量方式,运动质量、能量代谢系统的发展与提高,能够满足专项运动的需要。可有效地机体适应实际比赛运动强度的变化特点,使运动员机体产生与实际比赛相符的生理适应,可有效地宿短学习、掌握、巩固运动技术的过程。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有哪些? 答;1、人体生理适应的长期性。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3、人体生理适应的阶段性。战术训练方法有哪些? 答;1、分解与完整训练法。2、减难与加难训练法。3、虚拟现实训练法。4、想像训练法。5、程序训练法。6、模拟训练法。7、实践法。反应速度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反应速度由神经反射通路的传导速度所决定,基本属于纯生理过程。不受其他因素影响。2、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集中。3、反应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对信号应答反应的动作熟练程度上。战术创新技法有几种?答:1、逆向法。2、递进法。3、组合法。4、复合法。5、移植法。动作要素包括哪些?答: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提高动作速度常用的方法手段有哪些?答:1、利用外界助力控制运动员的动作速度。2、减少外界自然条件的阻力。如顺风跑。3、利用动作加速或利用 重量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发展动作速度。4、借助信号刺激提高动作速度。5、宿小完成练习的空

间和时间界限。如球类利用小场地练习。在战术训练中,模拟训练法有哪几类?答;模拟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方法 。模拟训练法的特点?答;1、模式训练法具有信息化特点。2、模式训练法具有定量化特点。模拟训练法操作程序?答;1、解析影响阅读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2、获取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参数。3、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4、以因素结构型的评价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定。5、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8、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重视运动技术创新.试述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的特征概述?答:一、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2、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3、心理和智能特征。二、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比赛成绩的决定因素特征分析。三、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的训练特点。特点有:1、体能训练。2、技能训练。3、心理和智能训练。试述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答:周期安排原则的依据是人体竞技能力变化和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其中,后者是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而前者则是变异因素。因为重要比赛日程的安排通常与某个项目最适宜的比赛条件的出现是一致的,而且通常在上一年度即已确定。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试述以提高肌肉内协调的方法发展相对力量训练的负荷量度.答:发展相对力量多采用提高肌肉内协调能力的方法。1、负荷强度。发展相对力量要求动作快,所以不管负荷重量大小,实际负荷强度都是大的,只有这样才能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也可使肌纤维工作同步化的程度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肌肉内协调的功能,使相对力量得到发展。2、负荷数量。发展相对力量由于负荷强度高,总负荷量则小,因而产生的超量恢复就少,使运动员的体重得到控制。试述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答: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

度控制在平均心率为160次、分

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一次持续练习的动作种类可以单一,亦可多元,供能以有氧代谢系统为主。在实践训练过程中,为了提高耐力训练水平,教练员通常将发展性、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同持续训练方法结合应用,根据负荷强度的分级标准进行训练。制定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2、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进攻与防守以及心理等。3、确定战术原则。4、已方(全队、小组或个人)的战术行动,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等。5、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措施。6、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7、赛前战术训练的安排。8、对本方案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可全面地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引导素质,提高运动员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并使运动员身体 部位得到均衡的发展。2、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3、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5、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燥,因此,在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试述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的训练特点?答:特点有:1、体能训练。由于技术动作相对简单,并表现为周期性的多次重复,因此,体能训练的关键在有精选有效地方法迅速提高体能水平。这就决定了训练中力求使训练内容、训练手段简练、集中,力求实效,减少不必要的体能消耗,从而使各种训练手段的最佳组合成为提高训练效果的关键环节。如:赛跑运动员多采用跑——跳、跳——跑的组合 ,2、技能训练。技术训练重视完整技术和动作节奏的连贯性,重视关键技术环节的实效性,强调体能与关键技术的紧密结合。因此,提高和完善

. 动作周期的经济性和实效性,是

教师训练的关键。3、心理和智

能训练。主要集中于培养运动员

心理调节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

质,以为速度感、节奏感和高度

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以满足比赛

所需要的心理素质。

精品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征:不可分割性,不断发展的必然性,相对稳定与及时应变的统一性,个体差异性)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或得分效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个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法特莱克:是一种速度游戏,在大自然中进行,由于地势变化,空气清新,训练方式手段丰富,可以调节运动员情绪消除不良心理现象的训练方法。 项间移植:指把某个运动项目一种或几种训练方法转移应用到其他项目上的做法(模仿型,改进型,发展移植型) 选择 三大供能系统:1,ATP-CP(100m)2,乳酸能系统(800m)3,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产生CO2,H2O,不产生乳酸) 训练计划:时间:课,周,大周期,年度,多年对象人数:个人,队组训练内容:模拟,热身,赛前 战术分类:体力分配,参赛目的,心理战术 项群分类: 疲劳: 填空 训练恢复手段:训练学(内容,环境,负荷),医学生物学(水浴,蒸气浴,电兴奋,红,紫外线),营养学,心理学(自我暗示,气功,生物反馈)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生活品位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综合国力6.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准备活动种类:一般性专项性 简答 体能训练:A.动(离心向心超等长)B.静(等长)

最新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培训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6.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7.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8.生理负荷: 9.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10.竞技水平: 11.运动技术评价: 12.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又称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 13.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14.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特长技术: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宰相对较高的技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69年,民主德国_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 初步形成了白己的理论体系。哈雷、《训练学》 2、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4、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水平 5、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训练学考试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 判断题: 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多选题: 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 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 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 (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判断题: 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 A.教练员 B.运动员 C.裁判员 D.球迷和观众 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多选题: 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运动训练学》大部分作业任务

《运动训练学》第一到第五次和1-26单元作业 第1次作业 名词解析 1、竞技体育 答: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 答: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成绩 答: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运动训练学》第一次作业选择题 1.对技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群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参考答案:A 3.运动训练方法其中一大类是( ) 参考答案:C 2.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有( ) 参考答案:A 4.周训练计划内容安排的最主要特点是( ) 参考答案:A

简答题 1.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挥; (2)竞赛评定行为 (3)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素质 2. 什么是竞技需要原则? 答:是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3. 适宜负荷原则的解释? 答: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4. 运动训练的作用是什么? 答: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实现竞技体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1.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竞争性。竞争性:竞技体育中“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可以理解为比较运动水平高低的体育活动,激烈的竞争性是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2)规范性。高超的技艺是建立在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的规范性要求之上的。竞赛规则、竞赛规程也是竞技体育规范性的表现。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与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就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与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 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 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就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与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就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就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就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与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就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与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就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就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环节,完整地进行练 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 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 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与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就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与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就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就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就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就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 及其她组织的弹性与伸展能力。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问答题:(作业1) 1、试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答: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出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其中,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各种球类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二)对手在比赛中出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分析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时,仍然只单方面地考虑决定运动员个人竞技水平高低的素质、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这实际上是将运动成绩和个人竞技能力二者的决定因素混淆在一起。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评定手段对运动成绩起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近二十几年来电动计时装置的表现,消除了手计时员的视觉反应空间判断等因素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计时成绩的准确性。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关键时刻,裁判员有意无意的一个错判,往往会决定着整个比赛结果。 2、运动训练为什么要坚持长期系统地不间断的进行? 答: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3、试论运动训练周期安排的科学基础。 答:(一)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运动训练学 简答: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 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 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 《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案3: 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出周期性特点,不断适宜增加负荷使得机体不断适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周期性特征;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同时也只有在适宜的比赛条件下,才能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出来。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包含时间跨度不同,了解各个周期的时间构成和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原则时候,要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把训练周期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和恢复周等等。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把一个完整训练过程分成若干小周期之后,不可以忽略各个周期之间的衔接,重视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 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 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 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 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 练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 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27、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28、战术观念: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 的观念。 29、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一、简答题力量训练有哪些基本要求?答: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点事项。(A、掌握儿少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B、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C、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D、儿少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理论训练。)在训练实践中,贯彻适宜负荷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答: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1.负荷量的评价指标(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2.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大小通过练习的速度、远渡、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 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 三、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影响运动技术的主体因素有哪些?客体因素有哪些?答:主体因素有: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2.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欲协调能力。3.感知觉能力。4.动作机能的贮存数量。5.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6.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客体因素有:1.竞赛规则。 2.技术环境。 3.设备与场地。在训练实践中恢复手段有哪几类?举例加以说明。答:1、训练学恢复手段。2、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3、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如;水浴‘蒸气浴、盐浴、珍珠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气功、生理反馈等。在组织综合训练课的基本部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2.改变训练内容时必须做好适合性的专项准备活动。3.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积效应。 4.安排作用于同一机能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破浪型的变化。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应怎样增加运动负荷?增加负荷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答:1、负荷的增加是直线上升的。2、练习一段,保持一段。每增加一次负荷,几乎要 保持一周的时间。3,、随着运动 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继续增加 体能在整个训练手段应力求与 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 特征相近似。3.体能训练在整个 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 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 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 异。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 动素质训练。5.在体能训练中运 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 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 燥。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 有哪些?答;单次(组)练习的 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两次(组) 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休息的方 式通常采用静止、肌肉按摩或散 步。在战术训练中,模拟训练法 有哪几类?答:目标模型、检查 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1、 模式训练具有信息化特点2、 模式训练具有定量化特点。依训 练理论研究,该理论所涵盖的领 域可分哪几个层次?答:1、一 般训练理论。2、项群训练理论。 3、专项训练理论。建立训练目 标在训练中有何重要作用? 答:有两点1.有效地激发运动训 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 神。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 依据。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 重要依据有:(使得训练过程的 每一个环节、每次训练活动和比 赛都围绕着目标状态的实现而 全面进行和展开。从而为在训练 过程中居于重要位置的训练计 划和比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 供了依据为何专项竞技需要具 有特异性?答:不同的运动项目 有着不同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 员具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构 成运动员经济能力的体能、技 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 智能在不同项目竞技能力结构 中的作用又都是不同的。为什么 机体会产生劣变现象?答:运动 员在训练中承受了一定的运动 负荷后,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训练 效应。但并非只要施加了负荷, 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训练效应。 训练负荷的安排对训练效应的 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机体对适 宜的负荷承受适应,但如若负荷 过小,不能引起机体必要的应激 反应。而在过度负荷作用下则会 出现劣变反应。恢复手段有哪 些?答:1、训练学恢复手段。2、 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3、营 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 段。如;水浴‘蒸气浴、盐浴、 珍珠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 气功、生理反馈等。速度素质分 哪几类?答;1、反应速度。2、 动作速度。3、移动速度。负荷 变换训练法方法的应用特点是 态的原因。6、对运动训练过程 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 指令。7、改进训练各种,使训 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 标。论述题。1.试述用重复跑 手段发展移动速度素质训练的 负荷量度。答:1、提高移动速 度由两个途径:一是力量训练, 使运动员力量增长,进而提高速 度,另一个是反复进行专项练 习。1、赛跑运动员进行快速力 量训练时,不同练习内容对练习 的组数及每组重复次数有不同 的要求。如;卧推、下蹲等。2、 超等长力量练习,如立定跳远、 三级跳远等3、在训练实践中, 运动员力量得到提高,并不意味 着移动速度马上可以提高,也有 时当训练负荷减少以后,才有提 高,叫延迟性转化。如何做好中 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答: 一、对不同类型集训队员的区别 对待。对在集训钱一直坚持系统 训练的运动员,中短期集训应被 看做是系统的全年训练的一个 组成部分。他们在集训期间的训 练计划应力求保持与员年度训 练计划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二、 对不同项目集训队员的区别对 待。中短期集训时间有限,因此, 应抓住短期内较有把握收到成 效。且对比赛成绩有较大影响的 方面集中加以训练。这样,不同 运动项目的中短期集训自然有 着不同的重点。试述以提高肌肉 内协调的方法发展相对力量训 练的负荷量度。答:发展相对力 量多采用提高肌肉内协调能力 的方法。这样既可使运动员的最 大力量得到提高,同时又能限制 运动员体重的增加,从而发展运 动员的相对力量。(1)负荷强度; 发展相对力量要求动作快,所以 不管负荷重量大小,,实际负荷 强度都是大的,只是这样才能动 员更多的一点单位参与工作,也 可使肌纤维工作同步化的程度 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肌肉协调的 功能,使相对力量得到发展。(2) 负荷数量;发展相对力量由于负 荷强度高,总负荷量则小,因而 产生的超量恢复就少,使运动员 的体重得到控制。试述运动技术 训练的基本要求。答:1、处理 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 系。2、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 技术的关系。3、处理好规范化 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处理好 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5、 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 的外部形态的关系。6、抓好技 术风格的培养。7、处理好“学 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试 述速度障碍产生的主观原因及 克服方法.答:1、过早地片面发 展绝对速度。2、基础训练不够。 3、技术动作不合理。 4、训练手 段不合理。5、训练手段单调、 片面,引不起新异刺激6、负荷 过度、恢复不好等等。出现速度 障碍时,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 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 予以克服。怎样发展糖酵解无氧 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 答:提高糖酵解无氧代谢功能的 无氧耐力训练的强度为百分之 80-90,以使运动员机体处于糖 酵解供能状态,其强度为百分之 80-90。发展糖酵解无氧代谢供 能的无氧耐力训练,一次练习的 持续时间介于1-2分钟之间,若 以跑位训练手段时,其距离应控 制在300-800米之间,一般以 400米为宜。若以游泳为训练手 段时,其游程可控制在100-200 米之间。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 项群运动员的训练特点有哪 些?答:1、技术训练。全队技 术训练强调提高整体攻守效能, 注重攻守训练内容的同步化。2、 战术训练。由于攻守的配合速度 明显加快,快速反击战术在进攻 打法的训练中占重要位置。3、 身体训练。发展速度和耐力等素 质是身体训练的重要任务。4、 心理训练。围绕保持运动员高度 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和稳定的 情绪,以及正确对待比赛胜负和 得失的心理品质组织相应的训 练。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 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 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 练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 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 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最新运动训练学试题

1、根据十一运会和伦敦奥运会运动员的表现,用相关原理分析运动员发挥除除正常水平三连冠, 有的运动员失常无缘奖牌,有的超常发挥取得金牌这些现象的原因? 答案要点: 涉及到的原理有:发挥失常即比赛压力下的“克拉克”(Choking)现象,克拉克现象(亦称克拉克魔咒)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比赛失常的现象。 运动员参赛行为及影响因素:运动员参赛行为表现有正常表现、失常表现、超常表现三种表现。 影响因素:竞技实力与角色互动(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其表现、教练员的指挥艺术、竞赛环境场地器材、气候地理、观众气氛,裁判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即众多角色都可能影响运动员)心理水平和心理优势(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和和心理优势) 赛事性质与赛事指数(赛事规模和性质和运动员教练员的参赛期望结果) 异地(易地)参赛环境籍运动员的适应性调节(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运动员的适应性训练水平) 有关奥运会的新闻(参考): 体坛网特约记者李昱成报道北京时间8月9日,2008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在北京射击馆进行。中国选手、雅典奥运会该项目冠军杜丽遗憾卫冕失败,中国军团也因此错失首金。金牌被捷克名将卡特琳娜-埃蒙斯以503.5环的绝对优势获得,而她这一成绩也打破了奥运会记录。赛后,三大社在第一时间撰文对中国军团憾失首金发表评论,称由于压力过大,中国运动员才在比赛中发挥失常。 英国路透社在第一时间对本场比赛进行了报道,并以《埃蒙斯获得北京奥运会首金》为题撰文。文中称,“在刚刚结束的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卫冕冠军杜丽没能顶住压力,不仅没能为中国代表团收获金牌,而且甚至没有取得奖牌。”“这枚金牌最终被捷克运动员卡特琳娜-埃蒙斯获得,她的丈夫美国射击运动员——马特-埃蒙斯。” 2、结合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表现谈中国竞技体育的现状? 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金27银22铜,奖牌总数87枚,金牌和奖牌数均位列美国之后排名第二。中国选手共刷新6项世界纪录和6项奥运会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参加奥运会创下的最好成绩。中国军团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和举重等项目上仍占据统治地位:羽毛球队包揽全部5枚金牌,而北京奥运会只拿下男、女单和女双3枚金牌;乒乓球队则与四年前一样,再次包揽全部4枚金牌;跳水队收获全部8枚金牌中的6枚,比四年前少1枚;举重队拿下5枚金牌,比四年前少3枚。 从奥运金牌看,近几届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已经稳居第一集团前两名; 中国在体操、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跳水、射击、柔道、游泳等保持优势; 大众型项目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的比重增多,中国更加重视群众性体育。 3、简述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在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创新,涌现出一些在理论上价值巨大、在实践中影响深远的本土化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国优势竞技项目的制胜规律和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等。这些研究成果是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也是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形成的重要标志。 4、从定向的角度结合你所熟悉的专项设计该专项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 研究并建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是实施模式训练的重要工作环节。 任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其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这五种子能力所构成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Word文档

第一章 1、竞技体育的概念: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的优胜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2、体育的功能:健身、娱乐、教育、经济、政治、社会化等功能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 4、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 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③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5、运动训练的概念: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集体的适应性及裂变性 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7、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任务: 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

2、深入探究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不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 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 4、广泛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 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 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8、竞技体育的负面影响: 1.负面影响有政治斗争的破坏性介入, 2.经济利益的强制性干扰, 3.违禁药物的泛滥使用,竞技选手健康的人为损害 4.虚假竞赛和不公正的裁判对公平竞争原则的亵渎等。 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结识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训练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运动训练的目任务和特点。运动训练原理和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心理、智能训练;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运动员选材;负荷与恢复等。 第二章 1、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包括哪三个层次? 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

2008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训练负荷 2、适宜负荷原则 3、竞技能力 4、适时恢复原则 5、分解训练法 6、双周期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竞技体育是同若干运动员组成的集体行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 组织竞赛活动,这体现了竞技体育的 A. 竞争性 B.规范性 C. 观赏性 D.集群性 2、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篮球项目属于以下哪类项群: A. 速度力量类 B.同场对抗类 C. 格斗对抗类 D.体能类 3、在体操、艺术体操、跳水等项目的比赛中,裁判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 作给予评分,其目的是为了评价运动员的: A. 比赛名次 B.运动能力 C. 竞技水平 D.训练水平 4、下列不属于评定练习负荷强度的指标是: A. 速度 B.远度 C. 效度 D.高度 5、考虑到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和训练效果,只有优秀的运动员才可能应用的负荷方式是: A. 直线式 B.阶梯式 C. 波浪式 D.跳跃式 6、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最主要的区别是:

A. 负荷量的不同 B.对间歇时间的要求不同 C. 练习的组数不同 D.每组练习的次数不同 7、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括: A. 运动成绩指标 B.竞技能力指标 C. 训练负荷指标 D. A、B、C 8、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终点是 A. 运动训练 B.运动员调整、恢复 C. 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 D.实现运动员目标状态 9、下列练习适宜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的是: A. 快速力量练习 B.技术练习 C. 耐力练习 D.速度练习 10、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A. 战术观念 B.战术指导思想 C. 战术意识 D.战术知识 11、以下哪个不是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 A. 特长技术 B.运动员的神经类型 C. 种族特征 D.场地器材 12、运动员负荷量度临界值的大小受竞技水平及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训练中需要: A. 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B.正确理解训练负荷的构成 C. 科学动态探求负荷量度临界值 D.对运动员进行区别对待 13、中长跑训练常用的一种手段――“法特莱克训练法”是一种 A. 重复性练习手段 B.间歇性的练习手段 C. 持续性练习手段 D.比赛性练习手段 14、训练大周期通常采用“倒数时”充填式方法安排训练和比赛的时间序列,通常在比赛时期前加上,,,,周的准备时期。 A. 6,12 B.10,16 C. 1,6 D. 3,8 15、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内容不包括: A. 竞技能力的诊断 B.运动年限的诊断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定义汇总情况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定义汇总 第一章 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组成部分。 运动选材:“运动员选材”就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选材时,应注意考虑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力求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努力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最重要的途径。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竞赛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同时满足民众对竞技观赏的社会需求。 运动管理: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的效果。因而,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训练团队:运动训练团队通常由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组成。 思考题: 1、试述近百年来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表现 2、试述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与现代社会价值 3、试述运动训练学的定义及主要学科特征 4、试述依研究容组构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5、试述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三层次结构及理论研究的主要容 第二章 运动成绩:是一个使用极其广泛的基本概念。但是,在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实践中,不同项目的人们对运动成绩的解释和应用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保持理论表述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从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一般训练学的角度,我们将“运动成绩”这一概念定义为“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及竞技结果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也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 比赛名次:是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哪一个运动项目,比赛结束时都必须要分出名次。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甚至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不论是竞技水平,还是比赛名次,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